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_甗谱系研究_李晓杨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_甗谱系研究_李晓杨

2018-12-07 25页 pdf 3MB 2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080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_甗谱系研究_李晓杨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覷谱系研究李晓杨1韩建业2(1.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2■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摘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甑、甎基本是一个大的传统,陶甎形成有腰隔鬲式顱;、无腰隔鬲式甎、鼎式麒三个区。陶甑、甎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约公元前6000年前后陶甑发源于中原地区并向关中、长江下游传播。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陶甑扩展到京冀和北方地区,且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诞生甎。约公元前4200年陶甑传播至中原核心区附近。约公元前3500年陶甑渐至黄河下游地区;陶麒向北传播至淮河流域、...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_甗谱系研究_李晓杨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覷谱系研究李晓杨1韩建业2(1.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2■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摘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甑、甎基本是一个大的传统,陶甎形成有腰隔鬲式顱;、无腰隔鬲式甎、鼎式麒三个区。陶甑、甎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约公元前6000年前后陶甑发源于中原地区并向关中、长江下游传播。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陶甑扩展到京冀和北方地区,且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诞生甎。约公元前4200年陶甑传播至中原核心区附近。约公元前3500年陶甑渐至黄河下游地区;陶麒向北传播至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地区,并诞生鬲式瓶。约公元前2500年以后陶甑向西北、东北、华南地区渗透,陶甎也基本遍布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类器物在发展过程中,空间虽不断扩展,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一直是主体。[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陶甑;陶甎;演变甑和甎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炊器,主要用于蒸制食物,在炊器中的地位稍次于炊煮食物的鼎、鬲、釜。先秦文献中多在鼎之后提到“甑、甎”,《说文解字》认为二者大体是一类东西,有注者说覷不过是无底甑而已[1]。考古学上一般将底部有箅孔和水蒸气残留的盆、钵、罐类器具称甑,即使是那种大穿无底者也叫甑,而将无底甑下加鼎或鬲者称甎。甎多上下一体,但也有上下分离者,使用时当然还需要在腰部放箅。陶甑最早发现于公元前6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陶甎产生于公元前4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偏晚时期。青铜时代还在新石器时代陶甑、甎的基础上铸造了作为礼器的青铜甑、甎。而利用蒸汽熟制食物的传统则绵延至今,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新石器时代一般的炊器为增强耐火性能,须使黏土中含有砂等掺和料,甎也不例外,而甑并不直接受火,这或许是其中有些为泥质陶的缘故。陶甑、甎的颜色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褐色为主,铜石并用时代以后渐趋灰色。目前,除在《中国史前饮食史》等书中有所涉及外[2],学术界还鲜见对于新石器时代陶甑、甎的专门研究。德国学者施米克虽然曾对甑、甎进行过研究,但资料系统性不足,结论也?216?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图一新石器时代中期陶甑1、6.B型甑(贾湖H19:43、双墩91T0719?:76)2、4、5、7、9.A型甑(贾湖T101③b:38、石固T51⑤:1、双墩91T0819?:67、双墩91T0819?:140、跨湖桥T0411⑨A:49)3、8.C型甑(贾湖W1:1、关桃园F6:7)有待商榷[3]。本文结合考古新发现,拟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甑、甎谱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一、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甑最早的陶甑发现于河南舞阳贾湖[4]、长葛石固[5]等裴李岗文化中期遗存,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6200 ̄前5500年,晚期仍有发现。甑为泥质陶或夹炭、夹蚌、夹砂陶,根据箅孔情况可分三型:A型是在钵、盆、罐形器物底部带若干圆形小穿孔者(图一,2、4);B型是在钵、盆形器物侧壁和底部带若干圆形小孔者(图一,1);C型是在罐形器物底部带一个圆形大穿孔者。箅孔制作、排布较为粗糙松散(图一,3)。我们根据裴李岗文化陶甑的类型特征可以观察新石器时代陶甑的形制特点。以安徽蚌埠双墩遗存为代的双墩文化发现有甑[6],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5300 ̄前5000年,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晚期阶段。甑基本都是夹蚌陶,具体有盆形底部公元前6200?前5500年公元前5500 ̄前5000年W1@li)〇裴李岗文化双墩文化白家文化跨湖桥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甎谱系研究?217■带小箅孔者和钵形(平底或圈足)侧壁底部都带小箅孔者两种类型,对应裴李岗文化的A、B型(图一,5 ̄7)。尤其是B型甑敞口浅腹,壁底布满箅孔,有的还有双鋈,当为高效蒸具。和裴李岗文化同时或稍晚,以宝鸡关桃园为代表的白家文化发现有甑[7],绝对年代在公元前6200 ̄前5000年。甑为泥质陶,为钵形底部带一孔者,还发现有个别罐底带单圆孔者,对应裴李岗文化的C型(图一,8)。这种大单孔甑的蒸食效率显然比不上密集孔甑,但是从器壁的白色水垢等特征看,确实为甑。以浙江萧山跨湖桥等为代表的跨湖桥文化发现有甑[8],绝对年代在公元前6200 ̄前5000年,相当于裴李岗文化中晚期阶段。甑为夹砂、夹炭陶,为圜底釜底部带若干小箅孔者(图一,9)。该地区的甑可能是受裴李岗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甑,?应裴李岗文化的A型。裴李岗文化的陶甑数量不多,虽然没有深腹罐和鼎等炊器那么重要,但毕竟是人类利用蒸汽熟制食物的重要发明,与裴李岗文化中晚期相对稳定讲究的社会生活状况吻合。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继续流行三种类型的陶甑,并进一步影响到京冀地区、北方地区的仰韶文化。该时期A型、B型甑的甑孔分布均匀,大大提高了甑的使用效率。偏晚的时候,在马家浜文化晚期出现最早的A型鼎式獻(图六,1)。初期仰韶文化包括豫中南地区的大张类型[9]、京冀地区下潘汪类型[1°]、关中汉中地区的零口类型[11]和晋西南地区的枣园类型[12]等,绝对年代在公元前5000 ̄前4500年。受新石器时代中期影响,初期仰韶文化多发现C型单孔甑。下潘汪类型发现鼓腹罐形底部带圆形或三角形单箅孔的C型甑,素面或饰绳纹、乳钉纹(图二,9)。受白家文化影响,零口类型发现泥质的盆形、敛口钵形甑,腹上部多刮削再打磨,下部有手指摁窝及小凹坑,为器底分布不规则箅孔的A型(图二,2)和C型甑(图二,1)。枣园类型发现泥质的C型红顶钵形飯,器底留有白色水垢(图二,6)。约公元前45〇0年,仰韶文化终于发展到第一期阶段[)3]。受到初期仰韶文化的影响,陶甑流行于关中的半坡类型和豫北冀南地区的后冈类型,并进一步影响到北方的鲁家坡类型。以半坡早期[14]、姜寨一期[15]为代表的半坡类型发现细泥陶的敛口弧腹钵形、曲腹钵形、红顶钵形飯,为A型(图二,3 ̄5)和C型I箅孔分布较为整齐均勻,提高了蒸?218?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图二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段陶甑1、6、9.C型曾瓦(零口T6⑤:89、率园F1:30、石北口H52:1)2?5、7、8、10 ̄12.A型甑(零口H16:12、姜寨T127F35:6、姜寨T127F35:5、姜寨T36FM:1、官地G1:49、官地ZGC:8、南杨庄T54③:2、河姆渡T31③:8、圩墩下层)13.B型甑(东山村T4⑦:15)汽效率。这种整齐均匀的箅孔为其他地区文化类型所接受。以南杨庄二期[为代表的后冈类型发现泥质的钵形或盆形甑,为器底分布密集箅孔的A型甑(图二,1〇)。以鲁家坡[17]、官地一期[18]为代表的鲁家坡类型发现夹砂或泥质的钵形、盆形甑,为底部分布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箅孔的A型甑(图二,7、8)s约公元前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流行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以河姆渡二期[19]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发现A型盆形甑(图二,11)。甑为夹砂夹炭陶,唇饰花边,腹部安装半环形耳,器底有蜂窝状箅孔。以i于墩[2°]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发现A型泥质盆形曾瓦(图二,12),甑孔较大。还在东山村[21]发现B型夹砂圜底钵形甑(图二,13),口缘带上翘的双耳。偏晚的时候,以庙前马家浜文化遗存[M]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晚公元前5000?前4500年公元前4500?前42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瓶谱系研究?219-期发现最早的甎。甎为夹砂陶,外饰红衣,上腹斜弧,中部收束成隔裆放置甑箅,下腹圆弧圜底,三圆锥足残。我们将这种内置隔裆的双腹鼎式甎定为A型鼎式甎(图六,1)。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段的甑、甎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段——庙底沟时代,陶甑渐进至豫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甘肃东部地区。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新出现B型鼎式覷(图六)。约公元前4200 ̄前3500年,晋西南豫西流行仰韶文化东庄类型[23]和庙底沟类型[24]。同时期,关中地区和甘肃东部进入仰韶文化史家类型[25]和泉护类型[26]。受仰韶文化一期影响继续流行三种类型的钵形、盆形甑(图三,1 ̄9),器底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和长方形甑孔排列规整有序。甑基本为泥质陶。史家类型C型甑的数量发现最多,且在偏东区域多钵形甑,偏西区域多盆形甑。该时期有一定数量的陶甑饰竖线纹、篮纹、弦纹等纹饰。较晚的庙底沟类型、泉护类型还普遍安装双鋈。庙底沟类型向南扩展,郑洛地区以王湾一期二段[27]为代表的阎村类型发现折唇盆形甑,为器底分布半圆形、圆形箅孔的A型甑(图三,10)。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以下王岗遗址[28]为代表的下王岗类型发现敛口圆唇盆形、钵形的A型甑(图三,11、12)。甑为夹砂陶,器底分布粗糖箅孔。同时期江浙、江淮地区演变为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受马家浜文化影响,以黄梅塞墩遗址[29]为代表的北阴阳营文化常见B型多孔钵形甑,带有向上翘的鋈(图三,14)。而以金坛三星村[3°]为代表的早期搭泽文化,甑与鼎合体作为甎使用。新出现鼎、甑分体套合的B型鼎式覷(图六,4、5)。一般为夹砂甑和夹砂釜形鼎合用,普遍带有器盖。约公元前4100年,长江中游地区开始出现釜形甑。以城头山[31]、划城岗为代表的大溪文化二、三期流行中腹下部带箅孔的垂腹圜底釜形B型甑(图三,13)。甑为粗泥陶或夹炭陶。四、铜石并用时代早期的甑、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甑、甎同时传播到黄河下游地区。陶甑还传播到鄂东与峡江地区。此时期,在长江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新出现D型无底甑和C型、D型鼎式甎(图六、图七)。-220?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图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陶甑1、2、6 ̄12.八型甑(北橄出:11、耿壁丁3@:7、姜寨丁24611260:2、泉护11317:178、泉护111024:322、泉护H389:13、王湾H421:12、下王岗H92:1、下王岗F26:2)3、5、13、14.B型甑(西坡H37:4、姜寨DT2H429:3、城头山H557:丨、塞墩T110③:19)4.C型甑(原子头F27:18)公元前3500 ̄前2500年,进人仰韶文化后期阶段。中原核心区进入西王类型[33]和庙底沟二期类型阶段[34],关中地区和甘肃中东部进入半坡晚期类型[35]和泉护二期类型阶段[36],晋中北地区形成义井类型[37]和白燕类型阶段[38],内蒙古中南部形成阿善三期类型阶段河南中南部进人秦王寨类型[4°]和谷水河类型阶段[41],豫北冀南进入大司空类型阶段[42]。总体来看,仰韶文化后期继续流行A型和B型钵形、盆形甑。腹壁斜直或弧直的陶甑较多,c型甑少见(图四,1 ̄9)。器底或底与侧壁分布圆年文论\代类型、公元前4200?前4000年公元前4000 ̄前35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甎谱系研究?221-图四铜石并用时代早期陶甑1?3、5、6、8、9、11 ̄15、17 ̄25.A型甑(姜寨T205H239:3、福临堡H47:8、福临堡T41③、庙底沟H379:87、庙底沟T24:09、白燕H908:1、小沙湾F4:13、大地湾H826:1、大地湾H275:4、傅家门T1③:20、师赵村T27H6:2、谭家岭IIIT1106④B:23、城头山M886:5、肖家屋脊HG30:3、谭家岭IET1107③A:129、屈家岭T149:2H(5)、六里井T1205⑤C:21、尉迟寺F39:26、尉迟寺F46:13、尉迟寺F31:8、南河浜M16:31)7、10、16_B型甑(东关IH262:21、大河村H66:8、城头山M903:5)4、28.C型甑(白燕H260:4、塞墩M197:7)26、27.D型甑(鼓山M206:11、薛家岗T6②:29)W?马家窑类型@?=—20屈家岭文化,?B124HP23/721石岭下类型马家窑文化油子岭类型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222?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形、半月形、长方形或橢圆形箅孔。陶甑多为泥质陶,少量为夹砂陶。陶甑除存在一定数量的素面甑,还普遍饰有绳纹、篮纹。腹部饰附加堆纹和鸡冠形鋈。此外,陇东地区的常山类型[43]还发现尖圜底甑。河南中部的秦王寨类型和谷水河类型流行的“盘形甑”很有可能是甑箅子。而在泉护二期类型的横阵遗址[44]发现B型鼓腹罐形甑,在谷水河类型也发现有B型的侈口折沿束颈鼓腹罐形甑(图四,10)。同时期,西部甘青地区在有一定地方特点的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为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45]、马家窑类型[46]阶段。两者发现有弧腹或斜腹的钵形或盆形甑(图四,11 ̄14),器底分布排列有序的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箅孔。其中A型甑最多,石岭下类型还发现C型甑。甑多为泥质陶,少量为夹砂陶,素面。马家窑类型的个别甑饰绳纹。而此时河北中部、北部兴起雪山一期文化[47]。可能受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影响,该文化发现有泥质或夹云母的A型平底甑残片,疑似为盆形^约公元前3500年崧泽文化进人晚期阶段[48],北阴阳营文化发展为薛家岗文化[49]。两者的陶甑多与鼎配套使用,为B型鼎式甎(图六,4、5、7、8)。陶甑为泥质、夹砂陶。且薛家岗文化与鼎一起使用的甑多为夹砂陶,其余甑多为泥质陶。鼎式甎甑部多为C型大单孔或D型穿底的盆形、深筒腹形甑,也有部分A型盆形甑(图四,25 ̄28)。下部为釜形鼎。崧泽文化晚期甑部口外或颈部饰多道弦纹,肩颈下饰绳纹、篮纹、拍印菱形纹,腹部还饰扁平鋈、鸡冠形錾。薛家岗文化甑部素面或上腹部饰弦纹,腹部多带双鎏。此外,受马家浜文化影响,以南河浜[5°]、徐家湾[51]为代表的崧泽文化发现A型夹砂鼎式甎(图六,2、3)。上腹呈直腹或斜腹盆甑形,下腹为圆弧圜底或鼓腹扁圜底状,束腰处有凸棱,个别上腹饰弦纹。约公元前3300年太湖地区磁泽文化转变为良渚文化。以反山[52]为代表的良渚文化继续流行B型鼎式甎(图六,9)。甑与鼎均为夹砂陶。套合的鼎一般为敞口扁圆腹鱼鳍形足罐形鼎,还有一种双唇鼎。而甑的形制有两种:主要的一种为D型敞口深腹盆形穿底甑;较少的一种为A型双鋈深腹盆形圈足甑,甑底分布长方形和圆形箅孔。通常情况下圈足甑套合双唇鼎。除此,以福泉山[53]为代表的良渚文化最流行的是新出的鱼鳍形、T形足圆腹或垂腹罐形鼎内带有箅隔的C型鼎式甎(图六,10、11),隔裆下常有流用以注水。以夹细砂红陶为主,通常附带器盖。约公元前3500年,海岱地区新出现甑、甎。大汶口文化中期甑与甎比较少,以六里井[54]为代表发现平底甑残片(图四,21)。以枣庄建新早期遗存[55]为代表发现A型夹砂鼎式覷(图六,6)。上腹稍鼓,束腰内置隔裆,下腹圆弧圜底,侧三角凿形足。束腰处安置三个等距竖泥条,鼎足足面有按窝。约公元前3000年,进人大汶口文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甎谱系研究_223?化晚期,甑、覷多同时发现于以尉迟寺[56]为代表的尉迟寺类型。该类型发现独具地域特色的底部带箅孔的A型鼎形甑(图四,22)。甑为夹砂陶,饰横篮纹、斜篮纹和方格纹。还有受仰韶文化影响的A型盂形甑(图四,23),受长江中游地区影响出现A型盘口罐形甑(图四,24)。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流行D型一体鼎式覷(图七,1、2)。甎的甑部为D型大口弧腹盆形穿底甑,鼎部为腹下垂的圆腹罐形凿形足鼎。甎通体饰篮纹。在束腰部及鼎腹中部各饰一周按窝状堆纹,凿形足上有按窝或凹槽。少量甎的甑部饰鸡冠形双錾。此外受良渚文化影响,在杨家圈一期[57]等大汶口文化沿海区域也发现C型鼎式甎(图六,12)。约公元前3500年,大溪文化进入油子岭类型晚期阶段[58]。新出近底侧部、底部带椭圆形或贴边椭圆形、圆形、三角形、半月形箅孔的A型、B型矮圈足盆形甑,多带盖(图四,15 ̄17)。甑多泥质陶,少见夹砂陶。油子岭类型晚期向周围扩张,并南向进人澧阳平原[59]。澧阳平原还发现矮圈足深腹圜底罐形、平底盆形、圜底盆形甑。约公元前3000年,江汉平原、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大溪文化率先演变为屈家岭文化[6e]。其矮圈足深腹圜底盆形、矮圈足平底盆形、无圈足盆形甑(图四,18 ̄20)与大溪文化油子岭类型晚期一脉相承。此外还新发现矮圈足釜形、盘口盆形和缸形甑等独具地域特色的陶甑。甑为泥质、夹砂陶。甑口多宽折沿或宽凹折沿,下腹普遍饰数道弦纹。此时B型甑消失,只见A型甑。陶甑并进一步向沅江流域[61]、峡江地区[62]、豫东南[63]、鄂东[64]传播。五、铜石并用时代晚期的甑、甎铜石并用时代晚期——龙山时代,陶甑扩展至华南地区、辽东地区、宁夏南部和河湟地带。该时期的陶覷虽残留少量的D型鼎式覷,但普遍流行鬲式甎。鬲式覷也是鼎式甎的一种演化。又根据有无腰隔分为A型无腰隔鬲式甎和B型有腰隔鬲式覷两种。龙山时代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发展为龙山文化[65],少甑而多甎。以程子崖[66]为代表发现斜直腹平底盆形状的A型泥质甑,素面(图五,19)。该类型甑渐传至辽东地区小珠山上层文化[67](图五,20)。龙山文化流行D型鼎式覷(图七,3、4)和A型鬲式覷(图七,5)。甎为夹砂陶。甎的甑部为深腹盆形、深腹罐形,下部为鸟兽形足鼎、凿形足鼎和袋足鬲。下部的袋足鬲包括连弧裆袋足鬲和分裆袋足鬲。龙山文化鬲式甎的裆部逐渐增高,袋足的实足根也越来越明显。甎的甑部上腹处饰数道凸弦纹,凸弦纹上或有乳钉、泥贴。少量甑部口沿带有双錾和腹部带有小横耳。有的陶甎下部上腹处也饰弦纹。?224?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图五铜石并用时代晚期陶甑1、4、8 ̄10、12、13、15 ̄22、24、26、27、29.A型甑(郝家台T13③:3、三里桥H2112:04、白营T59:64、王油坊H28:10、禹会村JSG②:17、方城SIT3405③A:26、陶寺IH6:30、杏花村H257?:9、二里半UH5:4、杏花村H12:2、乔家沟H1:9、程子崖G3:22、郭家村IIT6②:3、西山坪T31H7:2、柳湾1113:2、下魏洛F3Y:21、肖家屋脊H434②:67、肖家屋脊H555:2、石峡M59:21)2、3、6、7、11、14、25.B型甑(王城岗WT255H565:10、新砦T11⑦A:9、下王岗H10:5、孟庄XXT52H200:1、东关IH91:9、东许H8:10、康家H4:1)5、23、28.D型甑(杨庄T6?:2、菜园WM1:1、肖家屋脊AT2206②:2)年文化代类型公元前2500?前1800年I.#P.?209\]jfi6>25f零?73222?2192822726王湾三期文化造律台文化后冈二期文化小珠山上层文化龙山文化老虎山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菜园文化齐家文化石峡文化晚期肖家屋脊文化石家河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甎谱系研究.225-图六新石器时代A、B、C型鼎式甎1 ̄3、6.A型鼎式甎(庙前T503⑤:1、南河浜M78:10、徐家湾M7:17、建新F20:2)4、5、7 ̄9.B型鼎式瓶(草鞋山M203:23、草鞋山M60:丨、薛家岗M31:6、薛家岗M31:2、反山M22:65、66)10 ̄12.C型鼎式甎(徐家湾T7:7、福泉山M136:14、杨家圈T41④:33)?226?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龙山前期洛阳地区以新安西沃[68]为代表的谷水河类型末期遗存新出夹砂瓶,还发现B型甑残片。郑洛地区的王湾三期文化多甑少甎。受屈家岭文化影响,龙山前期豫中地区的王湾三期文化郝家台类型[W]发现A型折沿鼓腹罐形甑(图五,1)。甑为夹砂陶,饰篮纹和弦纹。且在站马屯一期遗存[7°]发现细砂质的B型陶甑残片。龙山后期嵩山南北形成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71]和王湾类型[72]。两者继续流行近底部和底部带圆形、长方形、椭圆形、半月形箅孔的B型折沿鼓腹罐形甑(图五,2、3),平底、凹底或有矮圈足。甑多为泥质陶,较少为夹砂陶。素面较少,多饰篮纹、弦纹、方格纹。较少甑安装鸡冠形或环状耳形鎏。此外王湾类型还发现浅腹盆形、小罐形甑,煤山类型还发现喇叭口状杯形甑。王湾三期文化后期B型折沿鼓腹罐形甑随王湾类型向西传播至=里桥类型[73](图五,4)。煤山类型向南扩张,豫东南鄂北地区的杨庄类型[74]发现泥质的A型盘口深斜腹盆形甑。受客省庄二期文化影响,豫西南鄂西北地区的王湾三期文化下王岗类型[75]出现B型双耳罐形甑(图五,6)。此外受长江中游区域影响,杨庄类型、下王岗类型还发现有D型盘口斜深腹盆形穿底甑(图五,5)。龙山后期末段,嵩山以东以新砦二期[76]为代表的新砦类型继续流行B型鼓腹罐形甑和杯形甑。不过此时的甑口为盘形口,且多饰双鏨。受龙山文化影响,王湾三期文化主要流行A型高裆鬲式甎(图七,10)。甎为夹砂陶,但古城寨遗址[77]的甎的甑部为泥质陶。甎的甑部为罐形、盆形,中部束腰,下接高分裆袋足鬲,袋足根有的较高。甑部口沿或饰弦纹或有凹槽,腹部饰弦纹,绳纹,束腰部有的饰附加堆纹,M部素面或饰绳纹。龙山时代豫北冀南地区为后冈二期文化,流行两种甑。一种甑[78]是受王湾三期文化影响出现的B型罐形甑(图五,7)。另一种甑[79]是当地的A型大口盆形甑(图五,8)。甑上中腹微鼓,底部为平底或凹底。甑多数为夹砂陶,少数为泥质陶。后冈二期文化流行A型鬲式甎、罪式甎(图七,8、9)。甎上部通常为盆形或深腹罐形甑,下部为袋足鬲或袋足聲,中部束腰。甑部口沿内有凹槽,腹饰篮纹、旋断篮纹、绳纹和弦纹,鬲部或罪部袋足一般饰绳纹或素面,腰部个别有附加堆纹和小纽。纹饰多在颈部之下。龙山前期豫东皖北地区继承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的甑。龙山后期尉迟寺类型转变为造律台文化[8°]。该文化流行近底部、底部带圆形、三角形、半月形箅孔的A型和B型深腹盆形甑(图五,9、10)。甑多为泥质陶。甑腹部饰弦纹,个别还饰横S形贴饰。造律台文化的A型鬲式甎上部为泥质或夹砂陶甑,下部为夹砂陶鬲。甎的甑部多为折沿浅弧腹盆形、折沿深腹罐形,中部束腰,下部为袋足鬲(图七,6、7)。三袋足瘦长或肥硕,往往接实足根。甑部口沿内有凹槽,饰篮纹、方格纹、绳纹和间断绳纹,还有的饰凹弦纹。鬲部通常饰绳纹,方格纹和素面较少,腰部有的加一周附加堆纹。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甎谱系研究_227?龙山前期豫西地区庙底沟二期类型末期继续流行B型平底盆形甑[81](图五,11)。甑为夹砂陶。甑多带双鋈,身饰篮纹、细绳纹,部分甑身中部有一周凸棱或附加堆纹。晋南地区形成以陶寺遗址早中期遗存[82]为代表的陶寺文化,发现A型斜腹盆形甑。约公元前2200年,由于老虎山文化的南下,陶寺文化转变为陶寺晚期文化[83]。此时流行敞口斜壁盆形、罐形的A型或B型甑(图五,12-14)。甑为泥质或夹砂陶。同样,在陶寺晚期文化流行B型鬲式甎(图七,15)。覷身大部分区域饰绳纹。中腰部位饰指压痕附加堆纹和锯齿形泥条。在甑腹靠下的位置安装双鋈。龙山时代狭义的“北方地区”分布着老虎山文化[84]。老虎山文化的陶甑多见于晋北地区游邀类型的泥质甑[85]和冀西北地区老虎山类型的夹砂甑[86],少见于内蒙古中南部的永兴店类型[87]。老虎山文化流行A型斜腹壁盆形甑(图五,15 ̄18),饰篮纹。在游邀类型还发现圜底甑。老虎山文化流行独具地域特色的B型鬲式甎(图七,11 ̄14)。甎一般接实足根,扁平或呈柱状。甎多为夹砂陶,但老虎山类型的甎偏泥质陶。老虎山类型和永兴店类型的甎的甑部可能为盆形或罐形,下部为袋足鬲或袋足罪式鬲,三袋足外撇。但两者甎身纹饰却不同:老虎山类型多饰篮纹,腰部饰数周附加堆纹,鬲部还有饰绳纹的情况;而永兴店类型多通体饰绳纹。游邀类型的甎与其他类型的覷不同。覷的甑部为敛口折肩尊形,鬲部为肥袋足鬲。甎的甑部口沿唇部和敛口外壁也装饰绳纹、篮纹或戳点纹。甎口部以下通体饰绳纹,甑腹或饰旋断绳纹。腰部也有附加堆纹。甎的甑腹部靠下处安置双鋈,或甎腰下三袋足间安置鎏手则是该类型独有的装饰风格。此时冀北地区流行以镇江营遗址[88]为代表的雪山二期文化。该文化发现底部带一大圆箅孔的C型平底甑。甑为泥质陶,饰绳纹。雪山二期文化的瓶也有两种。一种是与后冈二期文化相似的无腰隔鬲式甎(图七,16),一种是与老虎山文化相似的有腰隔鬲式甎(图七,17)。龙山时代关中、陇东和宁夏南部的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和菜园文化的甑较少,也不见廠。客省庄二期文化多发现A型罐形、双耳罐形和斜壁盆形甑[89](图五,24、25)。甑为夹砂或泥质陶,饰篮纹。菜园文化则多见泥质甑残片形似圜底罐,饰篮纹、线纹和附加堆纹。此外还见C型带对称的蘑菇形鋈的子母口盆形甑(图五,23)。齐家文化则流行带双鋈、双耳的A型斜深腹盆形飯[91](图五,21、22)〇甑为泥质或夹砂陶,素面。龙山前期长江中游和豫南地区流行石家河文化[92]。龙山后期,因王湾三期文化向南强烈扩张,文化发生改变[93],有人称之为肖家屋脊文化该地区多见甑不见甎。其占据主体的A型矮圈足盆形甑都是由屈家岭文化发展而来(图五,27),并新?228?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图七新石器时代C、D型鼎式甎与鬲式甎1?4.D型鼎式甎(尉迟寺H42:7、尉迟寺M170:2、鲁家口H112:3、丁公H1081:7)5 ̄10、16.A型鬲式瓶(西吴寺H1019:12、王油坊H5:17、王油坊H5:4、后冈H50:8、孟庄VHT132④:1、点军台H9:42、镇江营FZH1101:10)11 ̄15、17.B型鬲式甎(西白玉T2③:1、乔家沟H1:11、二里半IT10⑤:1、关子口采010、陶寺99bH10:4、镇江营FZH277:8)18.C型鼎式甎(广富林M30:4)19、20.甎(广富林H198:3、牛鼻山M18:7)軍42091L18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后冈二期文化造律台文化雪山二期文化陶寺晚期文化老虎山文化牛鼻山上层遗存广富林文化良渚文化末期铜石并用时代早期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公元前6200 ̄前5000年I〇公元前5000 ̄前4200年E?公元&4200 ̄前3500年IH〇公元前3500 ̄前2500年IV*公元前2500 ̄&1800年V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甎谱系研究?229?出D型穿底甑(图五,28)。受王湾三期文化影响,发现部分A型圜底盆形甑(图五,26)。石家河早期下腹依然饰有弦纹和附加堆纹。较晚的时候,腹部饰篮纹和方格纹。石家河文化向南影响,以至石峡文化晚期遗存[95]新出现高圈足甑(图五,29),具体表现为夹砂的壶形和豆形。长江下游龙山前期依然为良渚文化末期,残留有部分?、鼎合用的B型鼎式甎,继续流行T形足的C型鼎式甎(图七,18)。龙山后期良渚文化演变为广富林文化[%],广富林文化的甎多为残片,大体形制为夹砂的束腰双腹甎(图七,19),胎较厚,饰粗绳纹。但根据已有的情况分析,可能不是鬲式甎[97]。外口下部抹出一周凹槽和口沿内抹凹槽的风格可能是受造律台文化的影响。昙石山文化拓展至福建西北部,以浦城牛鼻山上层类遗存[981为代表发现夹砂或泥质的陶甎(图七,20)。整体器形为束腰双腹甎。甎的甑部为盆形和折腹盆形,下腹多残缺。甑腹饰弦纹,也有饰席纹、弧点纹。该地区甎的存在当与造律台文化、广富林文化的影响有关。图八陶甑的传播发展?230?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六、结语新石器时代陶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图八):约公元前6200年起源于中原地区,并向周围关中地区、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传播;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扩展到京冀地区和北方地区;约公元前4200年以后传播至豫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甘肃东部地区;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渐至黄河下游地区和鄂东、峡江地区;约公元前2500年以后中原地区甑向周围渗透到宁夏南部、河湟地带和辽东地区,并在广大北方区域普遍流行斜壁盆形甑。长江中游地区甑渗透到华南地区。在陶甑发展的过程中黄河流域一直是主体核心,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步发展为与黄河流域互补的另一重要区域。新石器时代覷包含鼎式甎和鬲式甎两个文化传统,其中鼎式甎较早。陶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三个过程(图九)。第一阶段(公元前5000?前2500年)是鼎式图九陶覷的传播发展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瓶谱系研究?231_甎起源与传播阶段。鼎式甎发源与发展过程,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马家浜文化晚期率先发明陶覷,约公元前4100年长江下游地区新出B型鼎式甎。随后是鼎式甎的传播过程。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传播至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约公元前3300年以后良渚文化新出C型鼎式獻,并进一步传播至黄河下游地区。约公元前3000年以后在皖北地区最先出现的一体甎。这一阶段长江下游地区是陶觝的核心。第二阶段(公元前2500 ̄前1800年)是鬲式瓶的发展与传播阶段。在D型鼎式甎的基础上,约公元前2500年产生鬲式甎,并进一步向豫东地区、京冀地区、北方地区和中原传播。该阶段陶甎中心北移至豫北冀南地区,流行无腰隔鬲式甎。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北方地区又形成有腰隔的鬲式甎中心。综上可以看出,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甎基本是一个大的传统。龙山时代的器形为夏商周的甑、甎奠定了主要基础。甑、麒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炊器,其向周围地区的影响扩展,正是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形成、发展的体现。注释[1]《说文解字》:“甑,甎也。”又说“甎,甑也,一穿”。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甑,所以炊蒸米为饭者。”“郑司农云,‘甎,无底瓶。’无底,即所谓一穿。”[2]王仁湘:《中国史前饮食史》,青岛出版社,1997年,第119 ̄122页。[3]〔德〕施米克:《论陶甑、陶獻的来源和分布》,《考古学文化论集》(三),文物出版社,1993年,第371 ̄394页。[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54、255页。[5]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葛石固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7年第1期,第22、23页。[6]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吿》,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59 ̄61页。[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宝鸡关桃园》,文物出版社,2007年。[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文物出版社,2004年。[9]南阳地区文物队、方城县文化馆:《河南方城县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3年第5期。[10]A?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镇江营与塔照一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B.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磁县下潘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第73 ̄116页。[1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零口村》,三秦出版社,2004年。-232.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1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翼城枣园》,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13]严文明:《略论仰韶文化起源和发展阶段》,《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22 ̄165页。[14]A.严文明:《半坡仰韶文化的分期与类型问题》,《考古》1977年第3期,第182-188页。B.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文物出版社,1963年。[15]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憧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1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正定南杨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3年。[17]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鲁家坡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20 ̄136页。[1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官地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85 ̄119页。[19]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 ̄ ̄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3年。[20]吴苏:《奸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8年第4期,第223 ̄240页。[21]苏州博物馆、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0期,第45 ̄57页。[2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前》,文物出版社,2005年。[2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第1 ̄63页。[24]A.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翼城北橄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季刊》1993年第4期,第1 ̄51页。B.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南交口》,科学出版社,20〇9年。[25]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26]A?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县泉护村》,科学出版社,2003年。B.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27]A.严文明:《从王湾看仰韶》,《仰韶文化研究》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2 ̄27页。B.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洛阳王湾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瓶谱系研究133_1989年。[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梅塞墩》,文物出版社,2010年。[30]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第4 ̄26页。[31]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城头山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3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德市文物处、安乡县文物管理所:《湖南安乡划城岗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1期,第55 ̄108页。[3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5?73年第1期,第页。[3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科学出版社,1959年。[35]A.严文明:《半坡仰韶文化的分期与类型问题》,《考古》1977年第3期,第182 ̄188页。B.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文物出版社,1963年。C.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福临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3年。[36]A?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中国社餅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县泉护村》,科学出版社’2003年。B.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旬邑下魏洛》,科学出版社,2012年。[37]A?晋中考古队:《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一地点发掘简报》,《文物》198啤第3期,第1 ̄21页。B?晋中考古队:《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二、三、四地点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3期,第22 ̄34页。[38]A?晋中考古队??《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一地存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绷,第1 ̄21页。B.晋中考古队:《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二、三、四地点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3期,第22 ̄34贸。[39]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小沙湾遗址及石棺墓地》,《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225-234页。[40]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河村》,科学出版社,2001年。[41]A?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河村》,科学出版社,2001年。B.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第4期,第300 ̄307页。[4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8年第2期,第169 ̄188页。?234?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4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工作队:《陇东镇原常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1年第3期,第201 ̄210页。[4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4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 ̄39页。[45]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46]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甘肃武山傅家门史前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第4期,第289 ̄296页。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武山傅家门遗址的发掘与研究》,《考古学集刊》第16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80 ̄454页。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47]A.滹沱河考古队:《河北滹沱河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考古》1993年第4期,第300 ̄310页。B.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容城县午方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考古学集刊》第5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61 ̄78页。[48]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河浜一搭泽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B.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昆山市文物管理所、昆山市张浦镇文体站:《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2〇11年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1期,第4 ̄24页。[49]A.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潜山薛家岗》,文物出版社,2004年。B.湖北省京九铁路考古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穴鼓山——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年。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梅塞墩》,文物出版社,2010年。[50]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河浜——搭泽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B.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昆山市文物管理所、昆山市张浦镇文体站:《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1期,第4 ̄24页。[51]苏州博物馆、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张家港徐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5年第3期,第313-363页。[5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53]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年。[54]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六里井》,科学出版社,1999年。[5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枣庄市文化局:《枣庄建新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麒谱系研究?235-[56]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蒙城尉迟寺——皖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蒙城县文化局:《蒙城尉迟寺(第二部)》,科学出版社,2007年。[57]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市博物馆:《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报告》,《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151 ̄206页。[58]A.屈家岭考古发掘队:《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报》1992年第1期,第63 ̄96页。B.湖北省荆州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谭家岭》,文物出版社,2011年。[59]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60]A.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京山屈家岭》,科学出版社,1965年。B.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肖家屋脊》,文物出版社,1999年。C.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湖北省荆州博物馆:《邓家湾》,文物出版社,2003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龙泉与大寺》,科学出版社,1991年。E.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61]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62]国家文物局三峡考古队:《朝天嘴与中堡岛》,文物出版社,2001年。[6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信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罗山县李上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华夏考古》2000年第3期,第3 ̄16页。[64]湖北省黄冈地区博物馆:《湖北黄冈螺蛳山遗址墓葬》,《考古学报》1987年第3期,第339 ̄358页。[65]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州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88年。B.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C.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西吴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D.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县文化局:《山东邹平丁公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5期,第391 ̄398页。E?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考古》丨992年第6期,第496 ̄504页。?236.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66]A.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程子崖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7期,第28 ̄47页。B.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山东济宁程子崖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1999年第7期,第8 ̄13页。[67]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第287 ̄330页。[68]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河小浪底水库考古报告(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91-422页。[69]韩建业、杨新改:《王湾三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7年第1期,第1 ̄22页。[70]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郑州市站马屯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I987年第2期,第3 ̄46页。[71]A.中国杜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2年第4期,第427 ̄476页。B.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临汝煤山遗址1987-1988年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1年第3期,第5 ̄23页。[72]A?严文明:《从王湾看仰韶》,《仰韶文化研究》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鱗,第2 ̄27页。B?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洛阳王湾——考古发掘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科学出版社,1959年。[74]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驻马店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科学出版社,1998年。[75]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76]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7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2年第2期,第53 ̄82页。[7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辉县孟庄》,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79]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1979年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第33 ̄88页。B.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 ̄47页。[80]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瓶谱系研究-237-刊》第5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79 ̄119页。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蚌埠禹会村》,科学出版社,2013年。[81]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垣曲县博物馆:《垣曲古城东关》,科学出版社,2001年。[82]A.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丨980年第丨期,第18-3]页。B.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期,第30 ̄42
/
本文档为【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甑_甗谱系研究_李晓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