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虎丘地理说

虎丘地理说

2018-09-10 3页 doc 19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2440

暂无简介

举报
虎丘地理说虎丘地理说 奚柳芳 苏州地区的山丘,基本上属构造运动中地壳岩浆活动的产物。由山系上来分析,属浙西天目山脉向东北一支的延伸部分。然则虎丘也是概莫能外的。天目山雄峙在浙江省的西北部,主峰高达一千五百余米,位于临安县境内。天目山脉向东与东北两方分头伸出庞大的二条支脉。向东的一支抵达杭州后,形成了妩媚秀丽的西湖群山。向东北的一支呈轴线状逶迤起伏地往湖州——苏州方向伸展。总的来说,丘陵的高度是随着与主峰距离的拉长而逐渐降低的,故虽在德清境内崛起为莫干山,但其高度已下降了一半(主峰塔山海拔720...
虎丘地理说
虎丘地理说 奚柳芳 苏州地区的山丘,基本上属构造运动中地壳岩浆活动的产物。由山系上来分析,属浙西天目山脉向东北一支的延伸部分。然则虎丘也是概莫能外的。天目山雄峙在浙江省的西北部,主峰高达一千五百余米,位于临安县境内。天目山脉向东与东北两方分头伸出庞大的二条支脉。向东的一支抵达杭州后,形成了妩媚秀丽的西湖群山。向东北的一支呈轴线状逶迤起伏地往湖州——苏州方向伸展。总的来说,丘陵的高度是随着与主峰距离的拉长而逐渐降低的,故虽在德清境内崛起为莫干山,但其高度已下降了一半(主峰塔山海拔720米),进入湖州境内后,高度更趋下降,不过仍耸起为大大小小的山丘。当其在湖州以北继续保持着向东北发展的态势时,却又骤然陷落,而被浩瀚的太湖所掩复,直至苏州西北四十公里处始出露地,突起为东、西洞庭山等湖中诸岛,再继续向葡,便散布成为苏州城郊(主要在西南部)的低丘。位于城西北的虎丘,其位置适当天目山脉西南——东北走向的构造带上,系一座火山作用形成的堆积山,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和熔岩组成。山周围的基岩因被第四纪沉积物掩盖,所以看上去一如平地上的孤岛。虎丘虽小,但其立点正处在天目山——莫干山——洞庭(东、西)山这一列自西南向东北伸展的轴带延伸线上。这从地形图上即能一目了然。假如你有兴趣站在虎丘之颠观察,当可察见西南诸山犹如群马向你迎面奔腾而来。这种态势,一旦身临其境自可体会。我们既已了解虎丘的成因,则对于它由自然形成的景观,就能从地学角度来加以分析了。以千人石来说,实为一倾斜巨岩,倾角5—6°左右,近于水平,倾向北东(NE)60°。它的态势,与整个天目山系的轴带伸展方向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千人石的表面基本呈暗紫色,间有灰褐色斑点。以其色调斑驳,故王禹偁有诗“石座苔花自古斑”(《游虎丘寺》)以咏之。传说阖闾墓成,夫差惧机密漏泄,乃诱使工匠千名至此,而尽杀之,鲜血浸渍巨石,年久日深,遂成这种颜色。其实不然。千人石系粗面岩构成。粗面岩一般颜色较浅,呈淡灰、淡黄至浅红色,斑晶多由具玻璃光泽的透长石或正长石组成。千人石的粗面岩内含肉红色的正长石较多,表面经过漫长年代的风化侵蚀,遂成为如今的颜色。又,千人石的外表粗看上去颇为平整,但如仔细观察,发现它的断面还是比较粗糙的。这正是粗面岩的特征。按粗面岩基质中的长石往往呈定向近似平行排列,断口粗糙不平,构成所谓的“粗面结构”。我们说千人石平坦如坻,是相对于其本身的长宽度而言的。至于试剑石上那条粗大笔直的“剑缝”,当是岩石的自然形成。古代的冶炼技术虽然已很发达,而江南地区远在春秋时期即以能铸造名剑利戈等铁兵器著闻,但如以为这条“剑缝”是用刀剑砍斫而成,颇值得研究。因为纵然从其断面及深度、宽度、长度各因素来衡之,恐也不可信。它可能是岩石节理因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的。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有经过人为活动的加剧这一因素存在。剑池和第三泉,本是虎丘山形成后的凹陷部分。今日的形态,当然已不仅仅是亿万斯年风化剥蚀的产物,而是又经历了历史时期人为活动的结果。就中剑池,既是虎丘景区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其形态又奇峭卓特,所以这一景观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对其形成的过程,认识却不全一致。《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平记》等,系之于秦皇、孙权所为,这是说剑池是人工造成的。王禹偁则说:“虎丘剑池,泉石之奇者也,匪由人力,盖自天设。”(《剑池铭并序》)这是认为剑池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按,现在的剑池确系人工所成。但不始于秦皇。这项工程至迟在春秋晚期,为埋葬阖闾就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已臻于较高的水平。颇有一些诸侯国如吴、楚的统治者将墓穴选在山岩深处或水底,并陪葬了大量的珍异宝物,以图继续享受在人间来不及享尽的奢华,同时企求逃避掘墓盗宝者的惊扰。阖闾的墓穴可能就在虎丘山颠的垂线下方,由剑池池底开凿隧道沟通。而剑池之水正好起了掩护墓门的作用。这一点通过考察也已基本证实。一九五五年苏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力量整修虎丘、疏浚剑池时,发现池底有明代地方官与当地名贤王鏊、唐寅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上载正德年间剑池水涸,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的情况。又,据亲自参加该项工作的人士反映(均见报刊报导),剑池的两壁从上到下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无高低欹斜现象。显然系人工所凿成。并且,池底一侧石壁还发现有墓门(内中可能正是阖闾葬处)、隧道及与虎丘基岩不同的四块大石板,从可得以进一步的证实,剑池确系人类活动的产物。不过,我们还须承认,最初由熔岩冷却形成虎丘整体之际,剑池本身这块地方,同时已留下了凹陷。而且可以这样认为,它的四壁的裂隙(岩石节理)由于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剥落、流水侵蚀,其程度又有所发展。古人正是利用了这个自然环境,才历经年所挖凿而成了如今这般模样。所以,王禹偁发出“盖自天设”的喟叹,不是一点没有道理的。按禹偁《吴王墓》诗:“昔者吴王墓,秦帝尝开破”,则也知有秦皇开凿之说,何以却云“盖自天设”?看来,他对剑池本来的自然面貌也是有所认识的。
/
本文档为【虎丘地理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