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2022-07-30 3页 doc 210KB 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24645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闭关政策:清朝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把海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地,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活动均须通过少数特许商行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严格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起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略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他却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该政策的破产。工行制度:是在闭关政策之下清政府对外贸易的一种管制办法,粤海关虽有清廷和地方大员控制管理,但政府及海关不能直接与外商发生关系,一切事物都要通过“洋行”居间办理,后来各洋行之间为了避免过分竞争,就组成了一种行会性质的“工行”,工行里的洋行统称为“十三行”。虎门销烟:林则徐到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缴收鸦片两万余箱,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国近代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的、系统的世界地理书志,清末林则徐主持编译。林则徐根据英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所、修订而成。该书简要叙述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地理书志。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林则徐也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穿鼻草约》:签订于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侵略珠江口沙角、大角炮台。琦善一面下令撤退炮台守军,一面派人向英军求和。1月25日,琦善背着清政府擅自与义律议定《穿鼻草约》。其主要内容为:(1)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2)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次日,琦善与义律会谈时断然拒绝开放广州和割让香港,只答应在香港选择一处供英人泊船。会谈破裂,双方未达成。《广州和约》:是鸦片战争第二段结束的标志,《穿鼻草约》签订中的琦善的妥协活动引起朝野的抵抗情绪。道光皇帝一怒之下宣战,虽有关天培等少数官兵英勇抵抗,但是在虎门沦陷、广州被围的情况下,主持广州事务的奕山像侵略者投降了。1841年5月27日与英军签订了《广州和约》,内容包括向英军交付广州赎城费600万元,商馆损失费30万元,英军退出虎门,清军退出广州。《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由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内容为: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废除工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贸易。《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元里人民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武装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次胜利战斗。《广州条约》签订后,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的数千名群众奋起反抗。一些有爱国思想的地主绅士和知识分子纷纷参加斗争,他们成为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同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也是人民看到了复兴的希望。《虎门条约》:是《五口通商粘后善后条款》的简称,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约之一,签订于1843年10月8日。英国从中夺取的特权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及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应准英国人一体均沾。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这是对中国行政主权的公然侵犯,也为近代租界这种国中之国现象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买办:鸦片战争后,在广州外国商行里和中国工行里,有经由中国官厅特许的为外国商人经管账目或购办物品的“管事”人,统称买办。忧郁工行制度的撤销,在各通商口岸的外国商人直接雇用中国人充当居间人或代理人为其推销商品和收购出口货物,这些居间人或代理人从中获取大量佣金、回扣和巨额财富,并自己经营商业,成为中国近代买办资产阶级的前身。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都发生根本变化的产物。简答: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原因: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世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提高。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治制度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军事上具备废弛,军制落后,思想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使帝国处于危机四伏之中清王朝已与西方殖民者发生关系,但尚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政府发动战争的借口。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嫁经济危机,满足工业革命的需要和获得在华权益性质: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以维护鸦片贸易为借口而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积极地对外侵略争夺殖民地的需要。因此,鸦片战争带有极强的侵略性,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简述鸦片战争的三阶段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英军船舰开抵广州海面,封锁珠江口为标志正式爆发,到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历时两年零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自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到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对英宣战之前,历时约七个月其间钦差大臣琦善查办禁烟有功的林则徐和邓廷桢,义律向琦善提出了所谓的《穿鼻草约》自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到5月27日《广州条约》签订,历时四个月。从184年8月英军扩大战争到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的签订,战争结束,历时约一年零三个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原因:根本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在于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反动。客观原因:英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科学技术较先进,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再者,其制度也决定了他一定要走上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主观原因:清政府处于封建社会,长期坚持“闭关政策”,对世界局势全然不了解,;再者,清朝统治着战和不定,指挥失误,爱国官兵孤军奋战,得不到有力支持,再者,清政府长期与人民对立,得不到人民的有力支持。历史教训:首先,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吧,就要发奋自强。再者,腐败的清政府是不能领导中华民族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终胜,就必须推翻清王朝寻求新的阶级力量。最后,广大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力军,只有坚决地依靠他们,才能在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中取得胜利。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清政府可以自己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从多方面被破坏,已经丧失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战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破坏,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经济上自主的地位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名词解释: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天主教法籍神父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以传教为名,进行侵略活动,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无恶不作,激起民愤。亚罗号事件:是英国为发动新的世界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借口。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中国水手,该船主原是中国人,为便于走私,曾购买香港殖民当局的“船籍登记证“,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并造谣说广东水师曾扯下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侮辱了英国,英国驻华海军以此为借口,炮轰广州,英国政府并派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原道救世歌》是洪秀全初期作品之一,提出天父上帝为独一真神,具有创造世界万物的无上权能,人人应崇拜天父上帝,并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亦不得垄断这种崇拜上帝的权利。《原道救世歌》以诗歌的形式尖锐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反映出下层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愿望。著作在宣传拜上帝的宗教的形式下,创立了一种以平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农民革命理论,奠定了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原道醒世训》是洪秀全初期作品之一,揭露和谴责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思想,提出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希望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此文表现出洪秀全对私有制社会的批判和部门那,以及希望建设一个公有无私新社会的追求,反映了一种以平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农民革命理论,奠定了天平天国的理论基础。《原道觉世训》洪秀全初期作品之一,是一篇指出了战斗目标是政治檄文,该文用通俗的语言,把社会划分为两个根本对立的营垒:一面是“皇上帝”及其子女为一方的“正”和“善”,一面是以“阎罗妖”“妖徒鬼卒”为一方的“邪”和“恶”,号召凡间兄弟姐妹独拜真神皇上帝,击灭“阎罗妖”“妖徒鬼卒”,实际上就是号召农民奋起反抗,推翻以道光帝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著作在宣传拜上帝的宗教形式下,创立了一种以平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农民革命理论,奠定了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拜上帝教:1843年,洪秀全汲取了《劝世良言》中反对偶像崇拜,独尊上帝和西方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应下层民众要求平等的思想、宗教仪式,结合历代中国农民战争中提出的“平均口号”,创立了拜上帝教冯云山和洪仁干等人成为最早的信从者。他们模仿基督教戒律“摩西十诫”制订了“十款天条”作为会规,约在1846年以后,拜上帝教正式成立。会员主要为贫苦群众,拜上帝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产物,但它的教义、宗教内容、宗教活动与基督教有很大差异。他是基督教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宣传农民革命思想和组织群众的工具。圣库制度:太平天国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制度,是太平军的创举。圣库制度创始于1850年金田“团营“时,会众根据”同食同穿“的精神,将家产变卖易为现金,所有财产一律归圣库,太平军全体成员的衣食由圣库平均分配。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珍宝等必须上交圣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初期,曾将城内居民分割男女,按年龄、技能分别编入各馆、各营,财货收归公有,衣食等由圣库供给。圣库制度是为适应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他保障了将士及其家属的生活,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但太平天国后期,因天国高级将领已先蓄私财,圣库制度已名存实亡。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包红巾,表示与清朝势不两立。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永安建制: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太平军在永安进行的一系列军政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洪秀全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期的中央官制初具规模;颁布新历法“天历“,颁布了军纪《太平条规》,完善了圣库制度。永安建制使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封王建制仍然是按封建模式构建太平军军政合一的政权体制,表明了个体小生产的局限性使这支农民起义军提不出建设政权的新蓝图。太平军北伐: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实现推翻清政府的斗争目标而进行的军事战争。北伐军统帅林凤祥、李开芳,1853年5月,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率军从扬州出发,开始北伐,旨在直捣清王朝的心脏北京。北伐军北伐历史两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通统治,推动了北方人民的反清斗争,由于决策失误,孤军深入,援军不继,发动群众不足,北伐最后失败。太平军西征:是为了配合太平军北伐,乘机进击天京西线清军薄弱防区,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战争。1853年5月,,太平军将领胡一晃、赖汉英等率军开始西征。战略目标是为了争夺安庆、九江、武汉三大据点,控制长江中上游各省,以确保首都天京的安全。到1856年,西征军控制力安庆、九江、武汉三大重镇。占据了湖北、安徽和江西大部,基本上实现了西征的目标。。太平军西征巩固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扩大了太平天国的地盘,形成了太平天国与清王朝南北对峙的政治条件。天京事变: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监督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宗派色彩日益明显。。1856年8月,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返回天京,9月1日,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其眷属,血洗天京。洪秀全遂诛杀韦昌辉。”“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大伤元气,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破坏了内部团结,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厘金制度:清政府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征收的一种特殊商业税,1853年7月,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减首先在扬州仙女庙一带开设厘局,向商贾征收厘金。对坐贾征收商品交易税,称板厘;对行商抽征货物通过税,称活厘。税率皆为值百抽一。后为清政府推广,成为经常的税收制度,厘金制度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气站严重的阻碍作用。赫德: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54年来到中国,先在宁波和广州的领事馆任职,参与了鸦片贸易。1863年,被清政府任命为总税务司,制订了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成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主要代理人之一。他掌握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5年之久,于1908年回国。辛酉政变:清廷内部的权力更迭事件,又称“祺祥政变”。辛酉政变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开始。左宗棠: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第一个主张建立海军的洋务官僚。它拥有一支从曾国藩那里分离出来的湘军,长期把持福州船政局。1867年,调任陕甘总督,长期偏出西北地区。1875年,请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并最后打败了阿古柏侵略军,收服了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完整。1885年,病逝。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一种形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掌握经营管理实权,但不负责企业的盈亏。“官督商办”创立初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产和发展。甲午战后,商办企业的优越性日益明显,“官督”已成为新式企业的累,逐渐为官商合办和商办形式所取代。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造着。1853年,在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清末时成为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19世纪60年代先后设立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民用企业等近代工业,筹办北洋海军,建立新式学堂,派人赴欧美留学,成为洋务派的领袖,在外交方面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先后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1901年去世。著有《李文忠公全集》。简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联系和区别:A、第二次鸦的目的是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权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两国,美、俄则以调停人身份从旁助战,获取权益。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扩大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特权:扩大通商口岸,免纳内地税,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由英人“帮办税务”,各国公使驻京。D、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道光还曾“宣战”。E、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则进一步加深。2、辛酉政变的影响:第一,使两宫太后和奕訢集团掌握了政权,清朝政治体制出现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亲王议政、两宫皇太后裁决的政治格局。第二,建立了一个使列强比较满意的新政府,中外反动势力也开始公开勾结起来第三,暂时稳定了清统治集团的统治秩序,但新的矛盾不断加深,清廷斗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第四,政变后,湘淮军将帅继续得到重用,清统治实权开始向地方转移近代外交体制的主要内容:设立总理衙门、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设立全国性的总税务司署,设立北京同文馆试分析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他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其目的在于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性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均土地,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平均思想,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他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要求反对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方案,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这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使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因而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评价洪仁干的《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洪仁干想洪秀全提出的统筹全局的方案,政治上,主张立政的关键就是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同时发展金融企业,外交上,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思想文化方面,要求设学馆、医院,举办福利事业,废除封建迷信和封建陋俗,批判华而不实的学风。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比起农民原有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大进步。在向西方学习的为提上,洪仁干的认识超过了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但洪仁干的思想主张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应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要求,再加上战争环境,在当时没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在反对清王朝统治,巩固政权方面是相同的。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得以实现。不同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重点是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王,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无法行得通。《》资政新篇的重点则在于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的社会,实质上还是一个小农经济的封闭社会,而《资政新篇》则冲破了小生产的狭隘眼界,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建立以资本主义工业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利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这实际上是当时挽救国家民族免于衰亡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政治上,《天朝田亩制度》确立和巩固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资政新篇》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但注意并强调学习西方,用某些民主制度改造天国的君主制。所以,《资政新篇》比《天朝田亩制度》“新”,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将来临。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史长达14年,席卷10多个省份,并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从主观上讲,天平天国运动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他们不可能提出科学理论来指导革命;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太平天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但他终究不是科学理论,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或者由于其他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其无法实施。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农民阶级没有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着严格的纪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争权夺利,导致发生了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的错误,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从客观上讲,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使旧的统治秩序再也无法恢复原样,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他是近代亚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涨中的主流。洋务运动名词解释:1时间举办者企业名称特点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1867年崇厚天津机器局满洲贵族直接经办1890年张之洞湖北枪炮厂当时全国兵器制造工厂中最新式的、试述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化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西学的大量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新型的专业人才,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奠定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消极作用: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却坚决抵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每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很多中国人习惯重农抑商、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民族发展的惯性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总之: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总结:洋务派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洋务派所办军事工业,实际上是采用机器生产的官府工业。具有下列特点:第一,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第二,具有浓厚的依赖性和买办性。第三,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军事工业中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因素。洋务派所办民用工业有下列特点:第一,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第二,既是外资的对立物又有和它竞争的一面,但对外资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第三,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在国内实行专利,带有封建的垄断性。第四章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马嘉理事件:是英国武装侵入中国领土引起的,1875年,英国驻华公使的翻译马嘉里及水灵武装人员,从云南迎接英军入侵我国,回来途经云南,向当地群众开枪,云南人民自卫反击,马加里被击毙,侵略军被赶出云南。英国公使以此威胁清政府,强迫签订了《烟台条约》,这就是马嘉理事件。黑旗军:原是太平天国时期活动在广东、广西边境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退至中越边境保胜一带,以七星黑旗为战旗,故称黑旗军。其领袖是刘永福法国侵略越南时,黑旗军应越南政府的邀请援越抗法,多次重创法军。中法战争期间,黑旗军在西线战场配合清军阻击法军,获著名临洮大捷。1895年在反割台斗争中,黑旗军同台湾义军浴血奋战,弹尽粮绝之后随刘永福内渡。黑旗军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有着重要贡献。马尾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84年7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军侵入福建马尾港,8月23日,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清军主将何如璋、张佩纶弃师不顾,仓皇逃窜。毫无准备的福建水师仓皇迎战,被击沉11艘船舰,700多官兵伤亡,马尾船厂也被法军的炮火击毁。马尾海战的失败是清政府妥协退让政策的必然产物。马尾海战后,清政府在舆论压力下正式对法宣战。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冯子才在中越边境打败法军的一次战役。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直逼我国境内镇南关,广西震动。清政府启用老将冯子才帮办广西军务。3月23日,法军分三路扑向镇南关,冯子才率军抵抗,25日,冯子才下令反攻,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击毙1000多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局面,战争形势对中国极为有利。法军的惨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为吞并朝鲜和侵略中国而蓄意发动的掠夺战争,是日本资产阶级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航船和运兵船。中日战争爆发。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甲午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一次为反对本国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的农民起义,发生于189年春。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日本一面诱导清政府出兵镇压,一面秘密下达动员令,准备出兵朝鲜。当清政府派兵入朝后,日本则以保护使馆为由,把军队开至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两国同时撤兵,反而增兵,目的就是为了促成中日关系的“彻底决裂”,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了日本发动战争的直接契机。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亦称“大东沟之役”,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海面,遭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志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等人为国殉难,最后,北洋舰队5艘船被击沉,但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是损失惨重,企图一举消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未成。战后,李鸿章实行“”避战保船方针,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把海上主动权交给了日本。三国干涉还辽: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权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直接触犯了沙俄的侵略权益,沙俄便拉拢德、法两国共同对日进行干涉,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清政府要支付3000万两白银“赎回”。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向清政府索取种种权益,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简答题:《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1)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百万两白银,分八批交款。(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存。(5)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危害:第一,割占中国大片土地,进一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第二,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原是二亿两白银,再加上后来的赔辽费三千万两,共两亿三千万两)。这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使清政府财政进一步破产,同时也为侵略者进一步控制中国创造了条件。第三,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输出的需要。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严重的卖国条约,是帝义压迫中国,把中国变为双半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加深了中国双半社会程度3、重大影响:中国方面:1)割地赔款,主权丧失,利于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2)民族救亡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2)日本方面:占领了台湾,又获得了数额巨大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走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日本开始走上继续侵中国和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3)远东局势方面: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日俄在远东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俄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你认为这个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表述?甲午战争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中国之势,中国民族救亡运动高涨,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民族工业采取了一些鼓励政策,标志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使日本开始走上继续侵略中国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名词解释:1、《新学伪经考》:康有为第一部关于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在这部书中,他以极大的勇气,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传统守旧思想提出挑战,他公然把东汉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学人士奉为经典的《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等古文经说成是“伪经”,完全淹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的原文。康有为的这种论述尽管不符合历史事实,但他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古文经学的绝对权威,极大的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沉重的打击了恪守祖训的顽固派,为维新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2、《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关于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这部书中,康有为用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附会《春秋》公羊派的学说,宣传人类社会必然是按照“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演变发展,愈变愈进步,即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作“六经”的目的是“托古改制”,意在向人们宣传他自己的变法是遵循孔子的“道统”,合乎“圣人之道”,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维新变法的阻挠。3、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4、百日维新: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史103天,史称“百日维新”。4、戊戌政变: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亡国外,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简答题:公车上书的意义和影响第一,公车上书是康有为领导的一次群众性的爱国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即酝酿多年的维新变法思潮开始转变为具有实际政治意义的维新变法运动。第二,康有为在上书中精心设计了一个挽救民族危机的救国方案,描绘了一幅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给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仁人志士以极大的鼓舞,这次上书虽然没有到达光绪皇帝之手,但在京师广泛传颂,各省举人又争相传抄,并带回各自的家乡。不久,上海印刷出版了《公车上书记》,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公车上书冲破了清朝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为莘莘学子矢心国事,参与政治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实际上是步公车上书的后尘。序号时间主要内容结果影响11888、12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未达获得声誉21895、5下召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未达广泛传抄,全国影响31895、5自强雪耻之策,练兵等御览光绪下令抄3份,皇太后、存档、发督抚议41895、6设议院以通下情未达 51898、1向光绪提出亡国危险的警告,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颇费周折上达光绪阅后颇受感动,令康再上61898、1应召统筹全局折,维新变法的纲领:一、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御览部分为光绪接受71898、2主张效法俄国彼得大帝,进行变法御览坚定光绪变法决心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历史地位性质: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运动,虽然是含有进步性,但不属于革命的范畴。(1)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2)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夺权的尝试。(3)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应视作改良主义,而应称作改革或改良。历史地位:是一次爱国运动;是一场进步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依靠毫无实权的皇帝,不敢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因而的不带人民群众的支持。(2)封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掌握着人权、军权。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一群没有政治经验的知识分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3)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更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维新派在变法的理、策略和措施上有重大失误。“托古改制”理论难以为人接受,为政治而牵强学术,其效果适得其,在变法的策略、措施上急躁冒进、不分轻重缓急,社会难以承受,缺乏善后措施和可操作性。历史意义:这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符合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这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都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宣传了进化论和民权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旧文化,改变了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面貌。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由此带动了史学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喜剧改良等。对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变化也有影响。延续千年的缠足陋习受到社会广泛地批评,以不缠足、兴女学为起点的妇女解放运动起步。因此,戊戌变法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一次救亡运动、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戊戌变法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原动力,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新生的一次大飞跃。义和团运动名词解释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以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梅花桩等民间秘密结社。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成分是农民、游民、游兵散勇。鲁西北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的由坚决镇压转变为默许以致支持利用。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联合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英勇地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东南互保:是指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由英国首先出面倡议,两广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积极响应,督办卢汉铁路大臣盛怀宣从中穿针引线,东南各省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维护南方各省原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防止义和团和其他反帝斗争而共同承当相关义务,保护各自有关区域内的中外商民、教士的生命财产安全、“两不相扰”所达成的谅解和推行的政策。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南互保”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侵华联军兵力集中进军京津。在客观上也有着避免联军大举侵入南方、维护南方社会经济免遭战争破坏的作用。简述题:1、如何理解“扶清灭洋”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其核心是“灭洋”,“灭洋”的实质是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的侵略者,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但它对洋人、中国教民及同外国人哟粘连的人一开排斥,又具有笼统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即保清朝、扶保中国。义和团分不清国家和朝廷的区别,把清王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加以保护。这也表明拥护这个口号的义和团在主观上并不反对清政府,而是想同清政府协同作战,一致对外。这个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从而迅速的扩大了队伍,这个口号也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一是笼统的排外主义,二是容易被清政府利用、控制、出卖、以致被镇压。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相同点:运动的主体都是以农民为主,都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客观上起到了防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后期的斗争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的失败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不同点:(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国内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则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2)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目标主要是清政府,同时也反对殖民者的侵略;义和团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并有跟清政府合作的意图,只是在遭到镇压时才反抗清政府。(3)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核心,有完善的政治纲领,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的纲领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则没有完整的政治纲领,其言论和行动都是盲目排外的。(4)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长达十年之久的政权: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比较分散,时间也比较短。3、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相同点:两次战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并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给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最终都迫使清政府屈服,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同点:(1)两次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程度也不一样,前者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后者发生时资本主义已开始走向成熟时期。(2)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3)战争结束的条件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前者使得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后者则完全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辅助工具
/
本文档为【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