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研经讲义-约伯记

研经讲义-约伯记

2019-03-28 4页 doc 223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小姣

资深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工作。

举报
研经讲义-约伯记约伯记讲义一、导论主题:苦难。特色:1.没有历史背景,让我们得知正确的年代,但有人推敲,本书是写在列袓时代,即与亚伯拉罕同期。2.另一方面,本书大部份是用诗歌体裁写成,只有开始及结尾时是用散文编写,故此,有人推断,本书多是口传的作品,而且以话剧的形式传留至写下来,由口传到有文字记绿,相信有一段相当长的日子。3.虽然本书的故事简单,仅由几组对话组成,但对话中又兼有独白、祈祷,和领赞,可谓变化多端;其文笔之优美,字汇之丰富,亦远超过其他书卷。内容大纲:一、1:1-2:13序言。论到天庭上,上帝与撒但的对话及撒但无情的攻击。二、3:...
研经讲义-约伯记
约伯记讲义一、导论主题:苦难。特色:1.没有历史背景,让我们得知正确的年代,但有人推敲,本书是写在列袓时代,即与亚伯拉罕同期。2.另一方面,本书大部份是用诗歌体裁写成,只有开始及结尾时是用散文编写,故此,有人推断,本书多是口传的作品,而且以话剧的形式传留至写下来,由口传到有文字记绿,相信有一段相当长的日子。3.虽然本书的故事简单,仅由几组对话组成,但对话中又兼有独白、祈祷,和领赞,可谓变化多端;其文笔之优美,字汇之丰富,亦远超过其他书卷。内容大纲:一、1:1-2:13序言。论到天庭上,上帝与撒但的对话及撒但无情的攻击。二、3:1-31:40约伯与三位本来很想关心他的朋友,展开三轮对苦难问题的激辩。第一回合:3:1-14:22第二回合:15:1-21:34第三回合:22:1-31:40三、32:1-37:24年青朋友以利户的言论。四、38:1-42:6上帝亲自答覆约伯。五、42:7-17上帝指责三友,并加倍祝福约伯。释义:1:1-5约伯的背景“乌斯”这个名字,原本也是一个人名(创22:21、36:28;)哀4:21“住乌斯地的以东民”。约伯的出身地绝有可能是在巴勒斯坦的东部,约伯无论在财富或是在地位、权势、声望上,都很有名。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一般来说,圣经用“七”、“三”及“十”,表达“完整”或“完美”的观念。约伯的儿女是“七”加“三”,即有十个儿女,很有福气;约伯的家产有羊“七千”;骆驼“三千”,因为羊用作献祭,所以比骆驼为多;而牛群为农田操作,驴为商品运输,可见约伯的事业,无论农产品发展或商业贸易,都十分蓬勃,所以极需要大批的工人仆婢来承担工作。约伯除了拥有丰盛的财富之外,他们家人的关系也十分和谐,约伯也善于管教儿女,即或儿女已长大,有自己的家庭,他也常关切他们的生活与需要,常为他们献祭与祷告;儿女们也十分尊重与顺服约伯的吩咐。约伯在家庭的宗教礼仪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以一家之主身份,代表全族向神求福祉,并为他们献祭赎罪。二、1:6-22第一次的天庭会议1:6-12解说了神绝对的主权、撒但偏歪的意念、神对约伯的信任。这段经文至少显明神有三方面的主权:第一,神是天上的至高者,天上的使者都在神管理之下。第二,神是一切灵界的至高者。第三,神是生命的主宰。这段经文也显示了撒但偏歪的意念:撒但认为,人之所以对神敬畏,是因为利害关系,若神将一切的福气都收回,约伯必定当面弃掉神。从撒但与神的对话中,可见撒但对人的脆弱十分了解,它完全洞悉人内在的动机。神对约伯的信任:当神容许撒但试验约伯时,神对约伯是完全信任的。神以“我的仆人”来尊称约伯,甚至是介绍约伯是一位“地上再没有人像他”,来形容约伯在神眼中的特出,超然的地位,深得神所喜爱。1:13-22:撒但预言失败。经文1:13-19,一口气地戏剧性地说出,那一天里,连续四件不寻常的事发生,而逃脱、避过这些灾难的,只有竭力争脱险境的其中一位仆人。约伯所受的伤害,先是牛驴、然后是羊群、接著是骆驼,并所有的仆人,最后,他所心爱的儿女,也一夜之间完全失去。在古代的人的传统思想,财富是神的祝福,而儿女也是神所赐予的产业。约伯在一天之内,失去所有,在一般的人,早就不能再支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似乎是必然的事。但约伯的反应却出乎意料之外。1:20-21约伯即时的回应:首先,他撕裂外袍:撕裂外袍是古普遍哀恸时的表现;而外袍是高贵身份的服饰,脱下这花衣,是代表谦卑哀伤,撕裂外袍是表示惊骇地举哀。然后,他剃了头:剃头同样是悲痛的表达。接著,他伏在地上:表示对事件的顺服,也表示自己对此事的无助,而惟一可寻求的是伏在神面前。最后,他敬拜神:约伯伏在地上,不是自怜或质问神给他这些遭遇的原因,而是敬拜神,顺服于神的手,并说出他一直以来的信仰观点,认为不因为神赐福才称颂神,在约伯的信念里,无论赐福或是收回福气,耶和华都有祂的主权,这两样极端相反的事情都当称颂神,耶和华的名仍然是他所尊重的。1:22,:第一,约伯并不犯罪,第二,约伯不自尊为大,以为神出了错误。三、2:1-10第二次的天薛会议2:1-6撒但攻击约伯的健康。在撒但看来,约伯仍持守他的纯正,是因为他所失去的只是身外之物,至于身体,那切肤之痛,这将会是使约伯丟弃神的关键。从撒但与神的一段对话中,我们又可以在另一个角度看撒但的问题:我们看见,撒但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便不择手段,它能作的,只是挑启争端、挑拨离间,与神为敌。我们也可以从这段经文中,去默想神三方面的表现:第一,神是拥有生命主权的主:无论撒但有多傲慢,它也不能超越于神,撒但仍需服在神的主权之下。第二,神是满有怜悯的主:神知道人承受的压力有多大,祂信任约伯,所以无惧地让撒但用诡计来伤害约伯。第三,神两次用“用心察看”这四个字,神看人不是以外貌判断人,神的察看是极仔细的,祂以心来观察人的内在动机,祂也以心来欣赏人的行为。这一次神又再次允许撒但对约伯伸手加害,但神的容许仍然是有所限制的,神给撒但的界线是除了约伯的性命,撒但可以任意工作。2:7-10当撒但得到神的允许,便急不及待的出动,要完全粉碎约伯的意志力,令他“当面弃掉神”。撒但加给约伯的痛苦,包括四方面:第一,约伯全身长满毒疮是;第二,这些毒疮,不单是疼痛,更是痕痒非常,使约伯不得不用瓦片刮身体。第三,这些毒疮带给他是孤独地生活,因为可能毒疮有传染的危险,故此约伯必须离开市镇,离群独居。而「炉灰」这个字,很可能是指城外某处灰烬废物弃置的地方。第四,约伯不被妻子认同。但当约伯面对这四方面的痛苦时,他并没有掉进撒但的陷阱去弃绝神,反而他要扶助妻子,帮助妻子对神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看看约伯对发生在他身上的苦难时,他的态度有三方面是我们可以学习的:首先,他接受神有绝对的主权。其次,约伯没有以口犯罪,连一句毁谤、咒骂、或埋怨神的话也没有出口。约伯也不断重覆他的生命操练最重要的一部份,就是谨慎自己的言行。第三,他指导妻子正确思想:约伯以冷静的态度,去纠正妻子的错误。当他的妻子说:“你弃掉神,死了罢”。约伯只称他妻子是“像愚顽的妇人”般,可见约伯的内心里,对妻子是充满包容、接纳,约伯又校正他妻子的观念,说出他对自己所遭遇的祸患的观点,约伯认为,神没有错误,我们能从神那里接受祝福,也要顺服地接受祸患,因为神有绝对的主权。四、2:11-3:19三友来访2:11-13这几节经文记载,约伯的三个朋友到来探访的头七天的情景。这三位朋友都是尊贵而又有智慧的人,在耶利米书49:7记载,提幔在以东地的格言中是表示有智慧的地区;而在创世记25:2及6记载书亚族和拿玛族都位于东方国家,而列王纪上4:30表达,东方国家也就是表示有高度智慧人的国家。他们面对一个受苦者,表现出五种态度:放声大哭、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飞扬,落在自己的头上、静坐七日七夜、(若参考耶利米哀歌2:2,这七日七夜是当时举哀的日期)不发一言。3:1-19:约伯寻问人生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到底生存的意义何在?这段经文,可分开两大段去思想,第一段是3:1-10,约伯咒诅自己的生曰,他恨不得那日并不存在,免得他要面对今天的苦楚;第二段是3:11-19,约伯去问到底他为何生存,面对今天的苦境时,他认为死比生更好。当然,约伯尊重那位创造生命的主宰,他没有如他妻子所说,要放弃生命,他祗是在问,认真地追寻答案。第一回合的辩论(4-14章)五、3:20-4:21以利法的言论3:20-26,约伯进一歩表白对死亡的渴望。约伯将他的目光转向神,他认为神不应将生命赐给受苦的人,他也不满意神,在受苦的人求死的时候,神又不应允他的祈求。在这段经文,约伯又以三方面来表达他的痛苦:第一,他以泪洗面,吃饭的时候,只有叹息,没有食欲。第二,约伯又好像患上优郁病患一样:常有恐惧的感觉,使他惶惶不可终日。第三,约伯内心没有一刻的安静。他说自己“不得安逸”、“不得平静”、“不得安息”这都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受苦者的心境,内心忐忑不安,情绪非常不稳定,没一刻平静。4:1-6约伯的一位最年长、最得高望重的朋友以利法以婉言责备约伯。以利法对约伯在苦难中的表现,感到大大失望。他提醒约伯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和美好见证。4:7-11以利法讲述自己的见闻和看法。以利法的推论是:无辜的人既不会无故灭亡、正直的人也不会被剪除,这样,约伯所受的痛苦,直接是因为约伯犯罪之果。以利法认为可以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因果报应的道德律,来解释社会上一切祸福的问题。4:12-21以利法用自己一次属灵经历来证明:无论是人的肉眼所能看得见的现实社会,或是肉眼所看不见的灵界,都指出人受苦是因为人有罪。六、5:1-7:21约伯答辩以利法5:1-16,以利法举出了实际的例子,来劝约伯。第一、他暗示约伯如同“愚妄人”和“痴迷人”,在受苦时不知悔改,只是一味地忿怒和妒嫉,结果是被神弃绝,一切祷告都没有功效。他曾看见恶人的势力虽然根深蒂固,但转眼之间,一切所有的,被连根拔出。第二、以利法以为,假如他受苦,他一定不会像约伯那样失败。他会安静地仰望神,因为神公义又全能,必会为“卑微的”、“哀痛的”、“穷乏的”、“贫寒的”人施行拯救,却要将那些“狡猾的”、“有智慧的”、“狡诈的”人置于患难之中。5:17-26节,以利法进一歩劝约伯悔改,他讲到只要人悔改,神就会赐下福份,包括疾病得以痊愈、灾难消除、环境平顺、家中平安、子孙满堂、全寿而终。可是,以利法的话根本不能使约伯心服。约伯一直所争持的,就是他没有犯罪,所以在他遭遇苦难后,他也从没有认为这是罪的结果。约伯所要探讨的、所要质询的,倒是另类的问题,约伯是在问:为何一个受苦的人仍要活著6:1-7,是约伯的回应。约伯的独白有三方面的重点:第一,约伯说自己的烦恼比海沙更重,并承认自己的言语急躁。第二,约伯并不认为他所受的苦难,是如以利法所说是神的管教,他倒认为是神惊吓他。第三,约伯表示需要朋友,但朋友却使他失望。6:8-13,约伯再重覆他在第三章中的悲叹。约伯的盼望,是求神将他“压碎”,意思是求神把他剪除,除去他的生命。6:14-23,记约伯申诉了朋友劝言对他的伤害。约伯一开始就这麽说:“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可他从朋友所得到的正相反,使他不得不怀疑这些朋友的来看他的存心是善是恶。约伯用沙漠客旅渴慕溪水的比喻,来表示心中的失望。6:24-30,约伯理直气壮地要求朋友大胆指出他的罪来。7:1-21,这段经文又可以分三个段落:分别是1-8,9-16及17-21。在这些向神所说的话中,有诉苦、有哀求、有抗议、甚至也有撒娇。约伯实在是一个与神有密友之情的人。在第一个段落(7:1-8),约伯感叹人生有如被劳役一般。约伯在第二个段落(7:9-16),悲叹生存似乎是徒然。在第三个段落(7:17-21),约伯一连向神提问了多个问题,也是他最大困扰的高峰。约伯体会生命是卑微的,但他质询神:“人算什么?”为何神要如此看重人,甚至将人“放在心上”、“每早鉴察他”、“试验他”、甚至当人是“箭靶”?神又为何不大方些,赦免人的罪呢?七、8:1-9:21比勒达的言论约伯的第二位朋友比勒达同样以约伯为犯罪者,与以利法的不同的是,以利法是用的启示的经验,而比勒达就是一位传统的守护者,他以传统的理论作为言论的基础,同样漠视约伯的心灵痛苦,企图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来说服约伯认罪悔改。8:1-22,以勒达的发言。这段经文可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在8:1-7,比勒达论到神的公义;另一段是8:8-22,他分别以古代传统和植物比喻作为解说,去劝导约伯悔改。8:1-3比勒达一开口就责备了约伯多说狂言。他认为,受苦的人只当默然不语也忍受苦难,就算要开口,也只当说认罪悔改的话,否则就是顽梗。他相信神是绝对公义的,苦难必然是神刑罚的手段。8:4-7,比勒达就大胆地假设约伯的儿女是因为犯罪而死。8:8-10,比勒达提出古人的训诲,劝告约伯。8:11-19,比勒达以三句箴言,也是三个比喻一埃及植物“蒲草”和“芦荻”、蜘蛛网、树藤一说明恶人一时意气风发,但很快就败亡,不留半点存在的痕迹。8:20-22,比勒达总结前言,再次劝导约伯神是绝对公义的,祂不会丟弃完全人,也不会扶助恶人,若约伯照他的话去行,神必定会再以喜笑与欢乐充满他。八、9:1-10:22约伯回應以勒达9:1-4对比勒达“神助义人,弃绝罪人”的言论,约伯表示完全同意,但约伯认为,若神真的公义,就没可能这样刑罚他。因此,约伯转移他的思绪,不集中在他是否有犯罪的论点中,倒去问:“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的问题。9:5-12,约伯表白了“神的工作容易看见,但神难明白”的想法。9:13-16,约伯表白了他不敢申辩的苦况。他认为自己已经落在独断独行的神的忿怒之中,因此没有人能将他救出来。即使他能与神争辩,也未必有效,因为神未必真会听他的声音。9:17-21,约伯又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义,因而越发觉得神是没有理由地攻击他。9:22基于约伯绝对相信神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他又深信自己的无辜,于是他就根据自己的经历,作了个结论,就是:神对是非善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原则,所以世界上一切的苦难和不公平的现象,都是出于神。这个思想是很危险的,也是错误的。在这个罪恶仍然掌权的世界,的确有时不免会看见“善恶不分”的现象,但责任并不在神,而是在罪人。因为神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为此祂不得不“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所以,撒但还是有活动的馀地,不但苦害罪人,也苦害义人。但是当得救的人数满足的时候,神必要显明祂的公义,将义人与恶人永远区分出来。由于约伯在真理上模糊,所以他开始对神有了情绪化的形容。在他的描述中,神烈怒不休、蛮不讲理、不听祷告、残忍无情、仗势欺人、善恶不分、幸灾乐祸,又放纵恶人。而希奇的是,约伯虽然如此扭曲了神的形像,可是神却没有发怒,也不表白,只是在仔细静听,神的胸怀是何等宽广呢!再说,约伯虽然向神口吐恶言,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求神,想与神对话,可见他内心深处,并不真认为神是这样的可怕。他还是深信神是他希望的源头。9:23-35,约伯期望可以寻找其他出路来向神表白。苦难使人多愁善感,更容易使人思想矛盾。约伯曾经咒诅自己活得太长,可是在9章25到26节,他却又用三个比来慨叹生命的短暂了。他说人生比在地上那些快跑的“跑信者”更快、像海上“快船”轻轻滑过,他的日子又如天空中“抓食的鹰”一飞而逝,生命被痛苦攫取。9:27-31,约伯表示他曾多次想要振作起来,抛开悲情绪,可是,约伯知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因为在神在人心目中,他仍是一个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得到神的垂青。他苦命也定,觉得再挣扎也无用。9:32-33,约伯盼望世间有一个法庭,可以审判神与他之间的是非曲直,又期望寻求一个中间人,可以“听讼”调停。可是这愿望却无法实现。10:1-7,约伯定意要将心中的苦恼倾巢而出。他发出祈求,求神不要定他为有罪,并求神指出他苦况的来源。约伯的痛苦,不单是因为所受的苦难,更因为朋友们对他的无情的指控,要威迫他承认是犯了罪,并要悔罪。但约伯仍坚持自己是清白,所以,他祈求神不单不要定他为有罪,而且要指出他苦况的来源并非出于犯罪,还他一个清白。之后约伯提出质疑,他责问神的创造是否矛盾,祂是否欺压自己手所创造的义人,却赐福给恶人,又是否把这些看为美事?10:8-17节,约伯向神提出他一连串的困惑:神既然创造他是如此仔细,如陶造他的匠人般,为何到最后却要这身体归于尘土?神既然早知会将苦难加给他,为何又以慈爱助他长大成人?10:18-22约伯又再重覆他在第三章时的问题,神为何让他出生?约伯倒期望一出生便被送入坟墓。约伯在这里祈求神不要再理他,使他要往死地之时,可以有片刻的安静。在这段经文里,约伯多用法律的词语,其目的是要以诉讼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愿望。对约伯来说,虽然他认为他的苦难是神所给予,但在最痛苦时,他仍坚持向神诉苦是最重要的。约伯对神的信念仍不变,他仍相信神是神,祂是创天造地,赐人生命的主宰,亦惟有神,才有权将苦难除去。九、11:1-12瑣法的言论琐法这位朋友,可以说是一位正统派信仰的代表,也是位权威主义者。这位正统信仰支持者,对于约伯坚持自己没有犯罪这一点,当然感到怒不可遏,因为,在琐法的信念里,没有罪,就断不可能会招来苦难,而苦难足以证明是犯罪的报应。因此,琐法的言论,比约伯前二位朋友的言论更为强硬,约伯的前二位朋友,都没有直接指责约伯一定是犯了罪,如以利法,他认为约伯一向都顺利,若苦难真是罪的刑罚,那麽,约伯的苦难也只是短暂的;而比勒达虽然也认为苦难是来自罪的刑罚,但比勒达却间接指的是以约伯的儿女遭祸为例,并未直接指责约伯必定犯罪,只是劝导约伯若有罪便要认罪悔改。但琐法的言论比起他那两位朋友更为强硬,他对约伯更是无情,他一开腔就对朋友约伯提出指控。11:1-12琐法认为约伯轻慢神。因为约伯认为自己的“道理纯全”在琐法眼中认为,约伯这样说已经是对神的亵渎了,因为约伯言下之意,是指责神并不公正,无疑这是对神的定罪,这绝对是对神不敬,而且对琐法来说,他也无法容忍约伯这样自义的话。琐法甚至讽刺约伯,他也希望神会直接发言,并亲自指出约伯的过犯,使约伯屈服,甚至琐法还幸灾乐祸地指出,约伯所受的痛苦不算什么。琐法对约伯提出指控后,他便向约伯发出一个挑战:“到底人能否完全测透全能者的智慧?”当然不能。琐法的结论是,神的智慧根本是隐秘的,无法可寻,而人要查问,也必无结果。最后,琐法指责约伯,如“野驴的驹子”,这是用当时的一种格言,指的是这种牲畜只有野性,亳无头脑,如果加以驯服,或者可以成为听话的驴驹,能供人使用,若不,便全然无用。11:13-14,琐法向约伯提出四项条件,指出约伯若能做到,他便可再蒙神的恩惠,就是:内心坚定,专心靠神;内里虔诚;除去罪孽;远离所有恶行。从这四项条件,我们知道琐法是怎样看约伯的,他看约伯无论是心、手与家都有罪,而琐法的目的,是要约伯从基本作起,清除一切罪孽的恶事。11:15-19,他让约伯从正面看到除罪的果效,就是:清洁无瑕,无所惧怕;忘记痛苦;重新有盼望;也可以安然睡觉。11:20最后他再度劝勉约伯回转,因为恶人的结局是:“眼目必要失明”,因为恶人没有安全感,亳无盼望,也找不到避难所。琐法的意思,似乎是暗指约伯现今的路,有如恶人的结局,在绝境中没有出路、也没有盼望。综合琐法的论点,我们看到琐法认为人无法理解神的智慧;他也认为神施行的刑罚其实不成比例,受罚者当感恩,因为所受的苦不及应有的刑罚;在他的观念中,人若要神施恩必需要先远离罪恶;无论有多少罪孽,只要远离它,人的蒙福生活必定可以重新开始。琐法与另外两位朋友的观点都十分相似,那基础就是认为苦难一定由罪引起。这也是历世以来,使人最感痛苦的一面。若一个出身贫穷的人,可能已被认定是父母或是他本身犯罪的恶果;若一个天生残疾的人或是天生弱智的人,便被背后指责,是他或他的家族犯罪的缘故;若一个人突然遭遇不幸,可能不单得不到同情,反而遭人辱骂是因犯罪之故。这些定律,在我们中国人的群体中也并不陌生,什么前世因、今世果;什么种罪恶,收罪孽;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若透过约伯记,我们可否以更立体的眼光来看苦难呢?从约伯记中看,苦果除了是因自作孽的缘故外,原来可以令有原因的,这些原因,是灵界撒但对神的一项挑战,神也借著这项挑战,来使人更深地认识何谓真正的敬畏神。因此,我们无论看自己今天所面对的,或是看别人所面对的种种苦难,我们不应单以理论来看事情,或以知识来急于给予苦难任何的解释。可以尝试以一个第三度空间的角度看。一切发生的事,先肯定是有神的容许的,然许检视自己的生命是否犯了罪,若有,便谦卑认罪悔改,若没有,必需如约伯般倚靠神,仍坚心相信神不会撇下你,并等候苦难过去重见光明的日子。在新约圣经中,门徒曾经问主耶稣一个问题:“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但耶稣的答案,不是从门徒的选择题中选出答案,主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这句话可能对一些健全的人仕来说,带出许多争论,并且不断刁难地去问,这是否合理、会否公平等问题。但对于一些先天性伤残的人仕来说,这是一项极大的福音。+、12:1-14:22约伯回应瑣法约伯回应琐法的内容,可以分成五个部份,分别是:第一部份,12:1-11,约伯讽刺琐法的知识是人所共知的;第二部份,12:12-25,约伯比琐法更细致地论神的智慧无穷;第三部份,13:1-12,约伯指责他的朋友们是无用的医生;第四部份,13:13-28,约伯相信神不会以折磨他为目的,再次期望与神对话;第五部份,14:1-22,约伯求神从轻发落及期望绝处逢生。以下逐点细说。12:1-11约伯讽刺琐法的知识是人所共知的。12:1-3约伯指出,他朋友的智慧,只是一种骄傲,他们自以为义,又自以为是,约伯也讲明了,自己的智慧绝不会逊色于他的朋友。12:4-6约伯直接指责他的朋友因偏见而编造谎言,他们只看见约伯受苦,就一味责难,表面是维护神的义,内里是维护自己的义。约伯看见他的朋友们是安逸的人,因不在苦难之中而沾沾自喜,他们不明白苦难,也不重视受苦的人,甚至藐视受苦者。12:7-11,约伯教导他的朋友们,智慧不一定要从深奥的哲理寻求,也可以从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观察得到。人若仔细观察飞禽、走兽、鱼类等,必定能从它们身上找到智慧,这些被造物会告诉你,明白这一切是藉耶和华的手作成的。约伯的用意是指出,虽然从观察中得知这一切是由神手所作成,但其中的深切意义,不是人的智慧所能完全理解的。12:10约伯表白内心的痛苦与矛盾。约伯从没怀疑过世界是由神所创造,也没有质疑过神在这世界里所拥有的绝对的主权。但约伯挣扎就在这里,因为一切都在神的手里,一切都是由神所控制,那麽神在这一切的控制里,是要眷顾,还是要毁坏?在约伯的心目中,神是紧握拳头,祂的控制是毁灭性的,他对神是再不敢抱有任何的希望。12:12-25,这段经文似是一首赞美诗,赞扬神在世界的作为,但实际也是约伯思绪的矛盾与挣扎。这首诗歌可分为三段,每段说话的开始都是以神的智慧作为引言。首先,第一段在12:12-15,这段的开始是先论年老的有智慧,但其实约伯的目的是带出那只是人的智慧,而真正的智慧乃在于神,只有神才具有真智慧与能力。约伯论到神的智慧有四项,包括神的智慧、能力、谋略及知识,约伯在这段集中在神拥有大自然的权柄与能力。但当约伯论到神的智慧时,在他心里是有其不明白的地方,因为他所经历的,不是神建立,而是拆毁。所以,约伯特别针对关乎神的智慧中那“拆毁”的能力。在他朋友以利法在第五章中论到神降下雨水,使社会安宁;但约伯却认识神是那位生命之主,又是那位统管万有者,祂拥有绝对的主权,祂可以给予人生命的需要;也可以将水留住或放出,使成为洪流或乾旱,造成拆毁性的大灾难。约伯论神的智慧第二段,是12:16-21,约伯回应琐法在第十一章中,论神破坏人的混乱,但约伯将人分为两大类:包括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无论是“谋士”即王帝的谘询人、或“审判官”即应有智慧的人、或“君王”,或是宗教领袖“祭司”,或甚至人所尊敬的“忠信人”,他们一夜可以蒙羞,可以变成愚人,因为神让仇敌入侵,使他们成为战俘。约伯认识神的智慧,不单能管理大自然,而且是在人之上,管理所有的人。因此,在约伯认为,神的作为,可以如他的朋友所说是正面的,但也有具拆毁性的一面,神可以随意废立,这是他朋友们没说的,也显出约伯的智慧,不会如朋友们那麽简单与幼稚。第三段论神智慧的是12:22-25,约伯在这段的语调中,含有对他朋友的讥刺,因为他的朋友们自以为很明白神,他们不是在苦痛中,便以为得神的喜悦。约伯指出神的智慧是奥妙无穷的,但即使是彰显出来,人也不是可以明白。约伯在这段转去论邦国,神不单单有管理大自然的权柄,也有掌管人类的主权,无论是己国,或是外国,神都拥有无上权柄。约伯在这段论到邦国的兴哀’也是在于神的主权。然而人在黑日首中迷失了方向,与醉酒的人一样,东倒西歪。这种境况也是约伯的写照。13:1-12,约伯指责他的朋友们是无用的医生。13:1-6,约伯对他朋友无情的话,有很强烈的反应,他们“编造谎言”,因为对约伯的指控是无中生有,完全没有凭据;约伯又指责他的朋友是“无用的医生”,因为他的朋友完全无能力来缝补、治疗约伯的伤口,约伯甚至不客气地请他的朋友们不要再作声。约伯宁可单与神理论,也不愿意与他的朋友再多费唇舌。约伯这段的回应,可见他的立场有所改变,在之前9:2,约伯本来认为与神辩论是不可能的事,他也认为神绝不会来听讼,但经过与他的朋友对话后,这希望再次重燃,因为他知道自己真是无辜的。13:7-8,约伯继续指责朋友:他们自以为义,竟自以为要维护神的义,但却是在为神妄作虚言,说不义的话偏袒神。他们一味地说神不会不公义,又说神赏罚分明,又说若约伯回转必得什么什么祝福,他们一味维护神,却忽略了主角约伯的真正经历,约伯否认自己犯罪,但他们不理睬,反而妄下判断,指责约伯必定是犯罪。13:9-11,约伯警告朋友:他们的虚伪,必遭神斥责:神是鉴察人心的,必会查出他朋友的不是,并会施行审判。13:12,约伯指责他朋友的言论很快便会成为“炉灰”,即没有份量,如尘土般毫无价值。约伯在与他的朋友对话中,他开始对自己的论点更为清楚,因为他深切体会他朋友所讲论受苦的道理,根本不能满足他、解答他的问题。约伯在心里似是有一个答案,就是受苦不一定是来自于罪,而是另有原因,虽然约伯仍然不知原因何在,但是他强烈地否定他朋友们的说话,朋友们一味叫他认罪,为神说话,但约伯肯定他的朋友只是“为神说不义的话”、“为神徇情面”,约伯凭著他对神认识,他知道神不会与他们一样,因此加以警告,免得神会因此而责罚他的朋友。13:13-28,约伯转移了话说的对象,基本上他不是与朋友对话,而是将自己与神对话的强烈意愿再说一遍,并且相信神不会以折磨他为目的。这段经文可分为三个段落:首先,13:13-16约伯重申自己的愿望。约伯先请他的朋友不要作声,因为他要向全能者说话。在当时的环境,若要向神直接说话是件大罪、亵渎的事,但约伯申明他会承担责任。约伯为何会如此不计后果,甘于冒险呢?从他在13:14中表达的意思是将性命置之度外,而这也是他惟一的途径,因为不虔诚的人不敢到神的面前,而他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他愿意冒险与神辩论。约伯甚至认为,即或神要杀他,他仍要在神面前陈明他的理据。然后,13:17-23,约伯向神再次陈明案件,向神分诉:约伯的分诉仍然是很矛盾的,他求神两件事,盼望神不要向他施行:一是求神将手缩回远离他,不再责打他;另一是不要威吓他。约伯申明他的意愿时,思想仍是被罪是苦难的来源的观点而感到困扰,虽然约伯不以他朋友的话为真实,但他的思想仍受传统所限,因此,约伯的愁烦仍未消散,他再次向神指出他到底所犯何罪,以致带来这样的苦难。最后,13:24-28,约伯情绪再次激动,因为他认为神仍然缄默,仍然与他敌对。约伯仍未明白神为何掩面不顾他的原因,又认为神视他如仇敌,约伯的境况就如风前的碎秸那样无用。约伯追究是否他今次所面对的苦难,是与他幼年无知时所犯的罪有关。当约伯再次这样思想时,他感到痛苦非常,因为他认为神一直在监视他的行为与生活,并且不让他有自由。约伯感到自己再无盼望,他觉察到人生的短暂,但面对苦难更腐蚀他的生命。约伯虽然经历痛苦的煎熬,但约伯对神的信心实在值得我们学效。当他的朋友不明白他,甚至切词攻击他、要远离他,与他划清界线时,他仍有一鼓信心,相信神仍然是那位最公义,是全能全知的主宰。约伯相信神知道他受苦之因,也相信他苦难的答案不会如他的朋友所说。因此,约伯在孤单无助的环境中,他仍然单单倚靠神,仍然以神为公正者。弟兄姊妹,你是否可以想像约伯在痛苦的光境中,对神有那份执著、坚持的信任,会对他有多大的帮助?约伯的信念,正帮助他仍有蒙拯救的可能,因此,约伯那心底里的盼望,正是他得力的来源,使他在面对苦难时,仍有无比的能耐。他的信念,正面地帮助他在逆境中仍有生之勇气。14:1-22,约伯将焦点转向另一方面,再一次描写人生在世的情景。这段经文,可分为四大部份:第一部份是14:1-6:约伯认为人生既短又苦,生命如花、如影、如雇工人般,转瞬即逝。但约伯仍然相信神仍然是那位掌管生命的掌权者,祂仍是定睛地看他、并且会审判他。约伯认为既然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罪的,因此,约伯祈求神手下留情,向他从轻发落,并期望绝处逢生。第二部份14:7-12,约伯认定人死决不能再复生:约伯用树木与人死后再生的盼望来作一比较,树被砍下仍可再生,但人死了却不可以复生。但不要认为约伯没有来生的观念,他只是在叹息当人弃绝而死之时,本身的生命就此告终,不再继续存在。但约伯虽然感到生命是如此绝望,但在下文中他仍抱有绝处逢生的寄望。第三部份,14:13-17,约伯对生命仍有憧憬:在本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见约伯对来生抱有期望,他先恳求神把他留在阴间,直到祂的怒气过去,再来记念他。在约伯的信念里,他相信在神那儿仍有盼望,因为他所认识的神,怒气不会长久,当怒气转消时,他便再得盼望。当然,约伯这样说的同时,他仍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认为神因为他的犯罪而弃绝他;另一方面,他渴望与这位神有深入的相交。第四部份,14:18-22,约伯对生命悲哀:当约伯处于极度矛盾之时,又再返回苦难的环境而再次吐露自己的哀情。约伯绝望地说,因为神已定旨使人死亡,无可回避,本来人的寄望在子孙身上,但约伯又知道,人根本对这个也毫无把握,这样,就人本身而言,只有剩下痛苦与哀伤。总括而言,第12章至第14章,约伯对琐法的回应中,我们可以看见约伯的情绪进一歩受到控制。在之前第6章,约伯只在痛苦中呼喊,求神回应,并且失望地认为与神辩论只会被发现自己的过失,但现在他更大胆地向神说话,无论谁是控方,他只要求神列明他的罪,并且愿意冒险直接来到神面前。约伯到最终要向神争取的,仍然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能明白是非,得知自己的错误。而在他回应对生命的体会中,虽然仍有许多挣扎与矛盾,但他那份对神的信任,仍清晰可见,约伯不单相信人死后有永生,而且仍然相信神是那位公义与慈爱的主宰。因此,约伯无论被痛苦的身心折磨有如此厉害,他对神的信心并没有减弱。第二回合的辩论(15-21章)十15:1-35以利法发言以利法再次发言,这与先前第一次发言,即第四、第五章的论点相同,而且比上一次更是严厉。内容可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在15:1-16,此段的中心是以利法回应约伯在第12章所说的一句话:“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他针对约伯所说的话,发出一连串的话,并提出要点以为质询。第二段是在15:17-35,这段经文的中心主题是报应。15:1-16,本段经文是以利法向约伯提出质问,这质问可分为五方面:第一方面,15:1-6,以利法指责约伯在言语上不敬畏神,约伯口中的话证明了他有罪孽:约伯的朋友们最不屑于约伯否认自己有罪,所以常在直接或间接的对话中,都有意无意地要指出约伯的罪状来。以利法在这里申明,智慧人的话应该是温和及平稳的,但约伯的话是不理性,充满暴燥及缺乏忍耐。而约伯不断要与神理论,在以利法眼中看更是无稽,并且对神不敬,若对神不敬,这样更证明约伯已是有罪了。第二方面,15:7-8,以利法质询约伯是否生于万有之前,是否独得智慧:以利法除了指责约伯有罪外,并一连串地质询约伯的来历。以利法在先前第四章,曾说自己有独特的属灵经历,但他也不敢以智慧人自居,而约伯竟然说他们的知识不及约伯,因而触怒以利法的心灵。所以,以利法质问约伯是否第一人被生?且生于万有之前?是否在神面前领受了密旨?以利法的质询当然不用约伯回答,他的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是要约伯屈服于他的见解,要约伯承认自己并非有独特的智慧。第三方面,15:9-10,以利法反问约伯有什麽知识是朋友所没有的:这个质问可说是以利法的中心思想。以利法认为在约伯的朋友中,有一些比约伯父亲还要年长的,因此,约伯自认是比他们有智慧,这是极其的侮辱。以利法认为,越年长的应越有智慧。若我们以当时的背景来说,最先说话的应当是最年长的,以利法的言下之意,他应是最有智慧的。第四方面,15:11-13,以利法认为他们的话是来自神的,因此,约伯的反应是明显地反对神:以利法不单直接或间接指出约伯的不是,而且,以利法认为他们的话,正是来自于神,而约伯所生的强烈反应,甚至是拒绝及反对他朋友们的劝喻,以利法认为这反映了约伯内心对神的反对。最后,第五方面,在15:14-16以利法指出没有一人在神面前是义的:以利法在这里再论人性的脆弱。以利法再次重述他在第4章的论点,认为神的圣者,也不会被神信任,更何况是有罪的人所生的,岂可得神的信靠。从约伯的朋友以利法的口中所见,以利法再没有对约伯表示一点的安慰,他只是不断地去检视约伯话语中有错漏的地方,并且因为对约伯的不满,而生出尖锐的用词。虽然以利法在第15:11自认为是神所差来的安慰者,但却完全尽失安慰者的使命,他非但没有对约伯安慰,反而将重担加在约伯身上。其实,约伯的朋友最大的缺点是没有真正地设身处地站在约伯的旁边看事情的真相,他们只用约伯所受的结局来推断约伯的问题。难怪乎约伯曾责备他的朋友是无用的医生,是令人厌烦的安慰者。约伯的朋友们一口咬定约伯因罪而要面对当受的苦果,故此,他们的责任似乎是:务要约伯认罪,并且切词指正他的罪状,这才是他们的重点工作。原来,当一个人心存偏见的时候,便失去了客观的能力了。15:17-35,这段经文的中心主题是报应,以利法一再强调对恶者的描述,并且说明报应是恶人的结局,以利法的目的是要提醒约伯小心言语,人当为自己的毁灭负责。以利法在15:18,再次强调传统的权威。我们可以藉以利法的话,去了解他对恶人命运的见解,当中有五方面的见解:第一方面,15:20-24,以利法认为那些恶人与强暴人一生受尽痛苦,尤其是在恶人的生命中,弥漫著死亡的恐惧,并且他们的内心没有平安,深怕随时会遭受报应,他们也没有把握可以逃脱灾祸。以利法也进一歩说,那些恶人所惧怕的,结果都会预期临到,也暗示约伯今天所受的,也是恶人理当有的结局。第二方面,15:25-27,以利法认为恶人因骄傲而敌挡神,却是愚妄。以利法认为恶人虽然得不义之财,生活奢华放纵,并且肥胖,但结果必没气力作战,他们与神对抗,必死无疑。第三方面,15:28-31,以利法说恶人必不得富足。他们的财富有一天必成为乱堆,产业也无法增加。恶人的报应是突然而来,一刹那间尽失所有。以利法在这里也明显地指出约伯的光景有如恶人的结局。第四方面,15:32-34,以利法指出恶人没有后代,他们绝子绝孙,居所被焚。第五方面,15:35,总结恶人的生命:虽然以利法在说话中已指出约伯今日的光景,正与恶人的光景吻合,但从以利法的言词中,可能他的确是对约伯的关怀,不期望约伯有著恶人的结局,所以,他仍以教导者身份,不厌其烦地希望说服约伯谦卑地认罪悔改。以利法要严厉志警告约伯当小心言语,人要为自己的毁灭负责任,因此不能归咎是神的专橫。以利法仍离不开他传统的观念,认为受苦乃由于罪,恶人必无好结局。约伯却认为,恶人与义人都会遭遇相同的苦难。约伯的推论是神专橫,神要作什么也无人可以阻挠。以利法的言论不是全无确据;而约伯的经验也不能否定。这样,我们当如何看传统的观点与真实的经验呢?当然,传统有它的好处,但是,假若后人对传统的道理不加反省而全部接收,就很容易出问题。在新约的时候,主耶稣对当时的法利赛人、文士,有极严厉的责备,因为他们竟因承接传统,便不求甚解地废弃了上帝原本的心意,只用传统的观点来剖析人的行为,随便将人定罪。主耶稣要纠正他们的错误,用各种方法去让他们反省上帝的真理。今日,我们也当好好去思索传统的意义,务求使心意不断更新而变化,使信仰显得活泼、有活力,能适切时代与个人实际的需要。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也同样要面对时代的不断转变,我们需要诚实地去面对自己对信仰的真知,我们不断参加教会的崇拜或聚会,或不断读经祷告,并不断地参予事奉,但我们需要认真地去反省,我们内里实际的光景是如何,是一片空白,还是真实地经历及见证信仰的真确。主耶稣呼召我们,不是要我们去履行传统,或死守诫条,而是呼召我们去跟从祂。而跟从祂的体验是去真真实实地领受在基督里那爱的自由。因为圣经说,律法的总归就是爱。我们要从跟从主的生活中,去体验在爱里回应生命,如何面对生活中周遭所发生的事,如何面对邻舍的需要而加以适切的帮助。+二、16:1-17:16约伯回应以利法对约伯来说,他朋友的回应,有如火上加油、雪上加霜。因此,在约伯记第16-17章里,约伯责备他的朋友不单不懂得慰藉他,反而不断增添他的苦恼。约伯回应的话,可分作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在第16:1-17,中心是约伯责备他的朋友的安慰倒倍增他的愁烦,并说出他自己实在感到疲乏不堪;第二个段落是在第16:18-17:16,约伯在这里转向,不与朋友说话,他痛苦地呼吁见证人证实他的地位,他呼吁的对象当然是神。16:1-17分三点。第一点在16:1-5。约伯挖苦他的朋友说话也属“虚空”,经文约伯在第13章中指责他的朋友是无用的医生,这里约伯更指责他们更加添他的愁烦。因此,约伯用他朋友的话来责备朋友。之前,以利法曾责备约伯的言语只有虚空,亳无价值。因此,约伯倒质问以利法为何要回应他那些虚空的话?约伯再指出,若果他的朋友们有难,他本也可以如他们一样去挖苦他们,但约伯坚决地说,他绝对不会,他必会用口坚固他优愁的朋友。虽然约伯知道朋友有难,所能做的实在有限,但至少约伯认定,用口去安慰朋友是很有价值的。第二点在16:6-16。这里约伯再述苦情,他并不知道苦难的源头始于撒但,因此,他仍然认为神将苦难临于他。约伯感到自己再受不了,感到困倦非常。此外,他又认为神使亲友远离他:因他的苦难,无论家人与朋友,都疏远他,使他本有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完全受到破坏,剩下他孤单一人。还有,神使他身患疾病,因而被朋友误会他有罪:因古时认为,健康是神的福佑,而身患重疾,是神的惩罚,而正因约伯身患重性的皮肤病,因而朋友们也将结果推论,指他必是犯了罪。此外,他又认为神使他遭遇不敬虔的人的攻击,使他落在仇敌的手中。神使他情绪激动,哭得满面通红。但约伯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他的操守,他的行为与内心都是正直。16:18-17:16,约伯呼吁见证人证实他的地位。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见约伯在苦难中更能帮助他悟出一些真理来,我们可以思想三方面的学习:首先,在16:20,因著朋友的离弃,促使约伯更面向神,且更向神倾心吐意。当人在苦难与失意中,有倾诉对象,有信心有肯龄听他、肯接纳他的人,这是很宝贵的福气。第二,在17:3,因朋友的远离,约伯更相信唯有神肯与他击掌(意思是神为约伯作担保人)。神仍是那位全力支持他的主,纵然约伯感受到众叛亲离,他仍然有后盾,仍然有力保他的,就是神。约伯很有信心,相信除了神以外,无人愿意作他的支援。可见约伯在苦难中反倒熬练出信心,对神的信心更是确切。虽然我们对苦难的源由仍不很清楚,但透过约伯记让我们可以看见,苦难不一定是全无价值的。反而苦难让约伯更成熟地去认识神,使过去只有观念上对神的认识因而深化了、具体了。第三,从17:13-15,可见约伯在痛苦中,对死亡的观念,有了一个新突破。因为在之前14:14,约伯曾在痛苦中认为人死了根本不可能再活,死了有如无有。但这里,约伯竟然深信他的指望不是黑暗与朽坏。换句话说,他对未来仍有盼望,仍然相信人的尽头不是死亡,可能即或面对死亡,他的指望倒是通过死亡会到一处盼望之所。约伯的言论也否定了他的朋友的对话。因为他的朋友们咄咄迫人,要约伯悔改,认为这样神才会降福。但约伯否定他朋友们的看法。他们以为人可以靠自己的行善而在神面前理所当然地得福。而约伯的观点认为,他本身已过著持守神的道与圣洁的生活,就是今天他被苦难所压,他的立场仍没有改变。因为人正直地活出这生,根本是本份,也是唯一在神面前得力的途径。苦难不单没有毁掉约伯的原则与立场,反而更是坚定,而且,约伯从苦难中学了更贴身的对神的认识、更紧紧地何靠上帝、更生出超乎现实想象的盼望。+三、18:1-21比勒達的言论比勒达本段的言论比第八章第一次的对话更加无情。这段经文可分作两大部份:第一部份,在18:1-4,是比勒达针对约伯的嘲讽,出于自卫地斥责约伯。约伯在12:7用“畜类”、“污秽”等字眼,指斥他极为愚蠢。比勒达感到受尽侮辱,于是毫不客气地指斥约伯是“寻索言语”,即胡言乱语,并且请约多加思想,暗示约伯不要作声,安静聆听,他们才可能对谈。在比勒达心中想,约伯闹情绪也是亳无用处,也全不合理。因为因果、善恶报应的定律,不会因约伯的愤怒而有所改变。第二部份,在18:5-21,比勒达嘲讽约伯,他用约伯的遭遇,来证明这就是恶人的结局。比勒达对恶人的评论可归纳为四方面:第一方面,18:7-11,恶人的道路有网罗缠住。这里是形容恶人自投罗网,因此,比勒达的意思是约伯所受之苦不是神所加,而是自己害自己的。第二方面,18:12-14,恶人必从安全的帐棚引往死亡。第三方面,18:15-16,比勒达形容恶人的帐棚住处必引火焚烧,意思是恶人会遭遇从阴间而来的火焰消灭,而且什么也不得存留,包括他的名字、他的后裔’全都消失。最后,第四方面,比勒达在18:17-20说明,恶人必从强人之地被剪除,无人记念。比勒达的论点与他第一次发言十分相似,以约伯的遭遇来证明这是神对他的刑罚,因而推论约伯根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恶人,但比勒达没有像在先前一样劝喻约伯回转悔改,只是将恶人的遭遇说明,正像约伯现实所遭遇的那样。十四、19:1-29约伯回应以利法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19:1-12,经文的中心是约伯回应及斥责他朋友今人烦厌的发言;第二段经文在19:13-29,约伯再次说出,他相信自己的冤情必得解脱。我们可以从这两次约伯的发言中,看见约伯的信心越来越坚固。现在,我们首先去看这段经文的第一段。19:1-12,约伯在这段经文中,从三方面去责备他的朋友。首先,约伯认为他的朋友是用言语压碎他的心。约伯不能从他的朋友身上找到关怀、爱护,反而指出他的朋友是存心要判定约伯有罪,他们说来说去,都是把约伯所遭受的苦难视为神加给他的刑罚,因而不断摧迫约伯悔改,甚至不愿意再想起及记念约伯过去的为人,将约伯的为人倒说成是极其不义。第二方面,约伯责备他的朋友不断地羞辱他:约伯用“十次”来表明他朋友们一次又一次羞辱他,使更是痛苦。约伯提醒他朋友们,这样不公平地对他,他们同样是正在行恶,将来免不了要接受上帝的审问。第三方面,约伯假定地说:他即或有“错”,承受后果也只是在他自己本人,与他的朋友们无关,他朋友们何苦要如此“夸大”地凌辱他呢?19:13-29,约伯得不到朋友的同情与怜悯,反而让他对神的信心再攀高峰,他坚信那位天上的见证人,必为他洗雪沉冤。这段经文有三方面的重点值得我们一同思想:首先,在19:25,约伯在黑暗中,仍坚定地相信神是永活的救赎主。约伯在19:13-15说出,他的亲人与朋友,全然与他生疏;16节说,他的仆人也不尊重他,不理睬他;18节说,儿童也藐视、嘲笑他;17及19说,甚至连他最亲密的妻子及他的密友也嫌弃他、厌恶他。他不断呼求朋友:“可怜我”,却遭他们逼迫。然而,在第25节,约伯却很有信心的说:“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知道”表明约伯坚定的信念,“救赎主”可译为“辩护者”,与“中保”相似。“末了”是最终极的意思。约伯虽然认为自己有一天是会死的,但他深信他的救赎主是永远活著,因此,他的救赎主必可为他辩屈。约伯在信心的第二方面领受就是,他相信人生的终极点不是死亡。之前在14:14,约伯认为人死了不能再活,什么也不存在,但在19:26约伯在面对朋友不断逼迫,内心极度痛苦中,却认定坟墓不是人生的终极。当人脱离躯壳时,死后仍可有机会见神。约伯为了表达他的确信,他一再重覆及强调的说:“我自己要见他”、“亲眼要看祂”。其实,真正的信仰往往就是在我们一无所有,不能再靠自己之中,反倒显出其丰富,这丰富就是信心的眼睛可以看见肉眼看不见的事情。人的信心经过试炼之后,的确是坚軔如精金。约伯在信心上的第三方面经历,是他仍然相信神是那位公义的审判者。在19:28,约伯大胆地警告朋友们,神必会刑罚他们,因为他们无理地逼迫朋友,不断地指证约伯,对朋友的无情,而神必会审问及刑罚他们。从这段经文中,我们看见约伯对自己的苦难有了新的认识,他与神的关系有了新的体会。试炼能够帮助一个人成熟起来,约伯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五、20:1-29瑣法的言论20:1-11琐法用尖刻的话说出恶人的境况。琐法发言的原因:20:1-3,琐法说明他发言的原因是“心中急躁”,另一原因是琐法“听见羞辱”。在第一回合,他一开腔已经是亳不客气,一味要约伯闭口,完全不理会约伯的感受。这一次,琐法急躁,是因为听见约伯竟然说出质询神的话,约伯竟然质问神为何不公平地不按罪的比例使人受苦,意思是指责神是残忍者。琐法不能忍受,因为琐法是一位权威主义者,他不容许别人挑战权威。在表面他是维护神的权威,但在内心深处,他可能因为他自己也是权威人士其中的一份子,约伯的回应,简直是对他权威与自尊的一项重大挑战。琐法发言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听见约伯不断说他的朋友是“无用的医生”,又说他的智慧比朋友还要高,又说他朋友的话是压碎他等等,琐法听后更是怒不可遏。琐法对恶人境况的描述:20:4-11。首先,在20:4-7:琐法认为恶人的胜利只是短暂。在20:8-11,他写到恶人可悲的结局包括:生命短促、儿女不得享福、而且落到极贫穷与缺乏之中、不得长寿。20:12-29,这段经文的中心是琐法详论恶人的报应。琐法的论点,也是针对约伯的遭遇,意思是琐法也将约伯与恶人同列。琐法论恶人的报应可分二个要点:就是恶人必自食恶果与恶人的灾害必速速临到,就如约伯的经历一样。琐法在20:12-22论到恶人必自食其恶果,他以饮食为例,说明恶人本以为食物可得维生,却不知道这些食物乃是神的忿怒。20:23-29是强调神的忿怒必速临恶人身上。+六、21:1-34约伯回应琐法在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约伯对朋友的态度,
/
本文档为【研经讲义-约伯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