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发展计划管理概述

发展计划管理概述

2022-02-18 7页 doc 37KB 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筱希

暂无简介

举报
发展计划管理概述*/筱【概述】2006~2007年,全市发展计划工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大力加快有效投入、项目推进、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和富民惠民步伐,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深化规划编制,完善目标管理。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对计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对计划指标充实完善,增加使用科学发展综合指标等,使年计划指标更加全面、科学,更具指导性;根据相关指标上级已不作考核或不受地方控制的实际,较2006年减少7个计划指标(水利设施投入、市场成交额、金...
发展计划管理概述
*/筱【概述】2006~2007年,全市发展工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大力加快有效投入、项目推进、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和富民惠民步伐,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深化规划编制,完善目标管理。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对计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对计划指标充实完善,增加使用科学发展综合指标等,使年计划指标更加全面、科学,更具指导性;根据相关指标上级已不作考核或不受地方控制的实际,较2006年减少7个计划指标(水利设施投入、市场成交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保险增加值、城市化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  服务决策,开展监测预测和课题调研工作。两年来,除按季度完成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及时上报有关预测预警情况外,还围绕重点、难点和热点,抓住事关全局的中心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市区划调整实施后,及时到各镇开展调研,提出尽快开展镇规划修编的工作建议;掌握省及常州市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动态,启动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途径研究;组织对全市制造业集群分析,突出分析有可能在“十一五”末达到50亿元销售的备选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召开会议协调全市创建常州市星级企业的活动。完成《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产业选择及布局研究》课题,启动《金坛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调研和编制工作。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结合金坛市情况,建立完善局内及横向部门之间投资信息沟通会议机制,形成简便、高效的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只要符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根据企业需要和市级机关作风建设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由窗口——科室——窗口的办理程序改为由窗口直接办理,大大缩短项目办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赢得项目申请单位广泛好评。两年来,全市共备案、核准和审批项目2908个,总投资358亿元。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工业方面。促进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局围绕“工业投入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方向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两年来,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90%。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投入156亿元,占工业投入的71.6%。加快推进全市化工产业发展和调整。结合全市化工产业集聚和化工企业分布现状,协助编制《全市化工集中(片)区规划》(初稿)。为了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根据市领导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牵头起草《全市工业项目前期工作会审制度》(初稿)。农业方面。积极扶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和帮助3家省、8家常州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编制投标文件,参与省、市发改委、财政部门的竞标工作,为企业共争取到省、市8个项目,资金195万元。会同财政选择了6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申请到2007年市级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资金补助,累计资金50万元。会同农林局对江苏省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原种建设项目,以及全市生猪养殖企业扩建项目,联合上报申请国家和省专项补贴资金。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方面。全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对确定的28个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加强跟踪和协调,深入项目现场,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与所在地政府和市相关部门协调,寻求解决办法。2007年虽然在客观上存在如国家土地宏观政策的调整等制约因素,但项目投资仍有条不紊地进行,28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服务业分片座谈会和一次现场推进会,交流经验,发现和分析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全市年度投资目标,编制下达金坛市2006、2007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和金坛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积极推行重点项目网上联报制度,建立金坛市重点项目申报联络员制度和重点项目挂钩联系责任制度,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全市认真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有效投入加快增长,两年来重点项目共完成投入156.4亿元。亿晶光电、一区三园污水管网、区域供水、润澳花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服务业、社会事业、高新技术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培育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为推进“川气东送”工程(金坛段)的顺利实施,由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农林、水利、规划、国土、交通、建设部门及指前、直溪、薛埠、朱林等镇及相关单位参与,联合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配合武警部队施工,效果明显。主要涉及管道经过鱼塘干塘造成损失的补偿问题,在部门和镇政府的协调下,已妥善解决。金坛段管道铺设总长23公里,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4.5公里。【着力项目宣传策划】设计制作《2006金坛投资指南及招商项目》(含光盘)《2007金坛投资指南及招商项目》(含光盘),共编制招商项目50个,多媒体光盘中近5万字的文字及300余张图片介绍,全面反映了金坛投资环境的发展和变化。1500份全部用于境内外专题招商活动,宣传了金坛。为配合“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开展,设计制作《2007年金坛市部分重点项目情况》宣传画册,共编制二、三产重点项目27个,图片100余张。为配合乡村旅游节和文化艺术节工作的开展,设计制作《2007年金坛乡村旅游产业投资指南》宣传画册。共编制乡村旅游产业招商项目15个,近3万字,图片70余张。为配合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的申报工作,设计制作《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画册申报材料。经积极争取,金坛市荣获“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招商引资】2006年和2007年,市发展和改革局以常州(香港)城市产业推介会为平台,认真编制一批服务业项目推出招商,同时还组织乡镇和部门近20人组成的招商团赴港进行招商。在2007中国常州(香港)城市产业推介说明会上,金坛市招商团分别与香港圣欧集团和建银国际签订水务项目合作意向及亿晶光电股权转让合作,签约项目总投资2.2亿美元,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实际到账外资4500万美元。2006年、2007年分别由市领导率领相关部门、开发区及部分乡镇领导人赴深圳参加由市发展和改革局承办的“金坛(深圳)投资环境说明会”,2007年有60多家粤、港企业代表出席这次说明会。会上共签约合作项目4个,投资额近1亿美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强劲】常州市政府在金坛成功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江苏八达畜禽有限公司、常州金蕾食品酿造有限公司、金坛市香雪制粉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升格为常州市级龙头企业。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常州金凌菇业有限公司、金坛市鑫品茶叶公司、金坛市盛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能够获得国家农发行对常州市级龙头企业的支持。配合省、市发展和改革委对金坛市龙头企业开展调研和普查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好基层报表的填报工作。与电视台合办龙头企业在金坛的系列报道,陆续在金坛台及上级台播放22期,用以宣传龙头企业的产品开发、创品牌、申请专利、基地建设等。2007年度,金坛市发展和改革局被江苏省发改委评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电子政务网开通运行】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经过试运行和调整完善,金坛市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于2007年4月8日正式开通运行,全市大部分党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实现通过网络进行公文流转、信息报送等办公业务。两年来,市信息中心主持完成了基础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公文信息交换平台、办公自动化(OA)系统、公务邮件系统、信息采编系统、报表采集与分析系统等七个部分的试运行,对全市各单位信息收发、审核人员组织7场次大规模培训。电子政务外网即“中国·金坛”政府门户网站,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对栏目设置和功能进行修改完善,充实内容,正式对外开放。拟定《“中国.金坛”政府网站管理办法》、《政府信箱管理办法》和《“中国·金坛”政府网站信息采编与维护》,与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规章一道,形成政府信息化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开展政府搬迁网络建设。配合市政府搬迁至新党校,信息中心承担完成新党校内部网络建设和接入政务网的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由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实施的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全市3个乡镇信息采集点设备投放到位,完成发改条线联网测试并进入运行。【培育企业上市】着力推进企业上市。抓好亿晶、康美等重点企业上市的推进工作。亿晶光电已完成亿晶光电、现代通信、华日源三家企业2004、2005、2006年度的财务审计工作,香港建银国际2.5亿港币的风险投资已全部到账,资产重组方案已确定。康美化工已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预计2008年资产重组设立中外合资股份公司,并争取在新加坡上市。抓好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根据上市条件,金坛市分析筛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润超千万元,成长性、科技含量、行业地位及股权结构等都比较好的常州美晶太阳能材料有限公司、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按成熟度切实抓好上市的培育和推进工作。抓好企业上市的协调服务工作。专门召开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议,对企业上市工作进行宣传发动,会上东海证券、深交所的相关人员结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与会企业进行辅导,帮助企业树立资本运作的观念和上市信心,激发企业上市热情。市政府专题研究协调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和上市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曹丽君赵小君)【经济发展状况】2008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1.04亿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13.5%;区属经济增加值100.16亿元,增长14.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96亿元,增长20.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3亿元,增长38.80%。完成农业总产值4175万元,完成区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7.70%,增长23.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5元,增长16.20%;农民人均纯收入6214元,增加705元,增长12.8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8.62亿元,增长18.90%。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9亿元,增长34.9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为34.47亿元,增长35.90%,地企协作金额10亿元,增长108.3%。2008年东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doc  【工业】2008年,东区根据全市“打造钒钛之都”和“倾力打造高水平战略资源开发基地”战略部署,把握全市钒钛产业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培育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钢铁冶炼及延伸加工、钒钛综合利用、都市服务型工业、采选等优势产业,宏冶高速线材、攀成双燃料、洁宇加气砖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攀航钛材、攀阳二期直接还原铁等重大产业转型项目陆续开工,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并扶持谷田、泰亨、中汇等企业通过技改扩能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4%。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1亿元,增长1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3%。  调整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分别完成流沙坡园区控制性详规、高梁坪园区概念性规划评审、华山园区用地规划调查。抓住全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契机,启动省级园区申报工作,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纳入全省开发区建设规划中。园区基础建设持续推进,全年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2000余万元,园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成立工业园区管理领导小组,健全重大项目快速反应和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增强园区对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2008年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0个,实现招商引资3.10亿元、产值37.40亿元、利税1.07亿元。  【第三产业】2008年,东区着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密地至沙坝产业服务带建设,烟草物流中心开工,粮食物流中心基本具备开工条件,密地综合物流园区对外招商取得积极进展。搭建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深化银企、银政合作,对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攀枝花进行积极尝试。大力发展旅游业,景区规划基本完成,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顺利推进,学府酒店、金沙明珠建成营业,与“吃、住、行、游、购、娱”相关的旅游配套产业快速发展。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科技传媒、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阿里巴巴网站与东区成功合作,共同搭建中国西部二级城市首家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按照“一区、两线、三圈、四带”(即把炳草岗片区打造成攀枝花的“中央商务区”;阿署达—玉佛寺景区近郊休闲旅游线、弄弄沟—大黑山森林公园近郊休闲旅游线;着力构建华山—54公里商圈、螺丝嘴—东风商圈、密地—瓜子坪商圈;倾力打造渡口桥至雅江桥沿江亲水经济带、密地至沙坝物流产业带、攀大至三中校园经济带、炳二至炳三楼宇经济带)的总体构想积极参与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倾力打造特色街区,旅游产品一条街完成初步选址,曼哈顿特色商业街商业策划加快进行。加大名品名店引进力度,沃尔玛总部正式批准同意在攀设立分支机构,必胜客、劲浪体育等成功入驻攀枝花,麦当劳、星美院线、欧洲房子招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成功举办“第四届山城啤酒节暨首届火锅节”、“攀枝花首届欢乐购物节”等活动。深入推进“社区双进”和“万村千乡”工程,广泛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城乡市场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8%。  【农业】2008年,东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研究制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意见及其相关配套办法。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现代种养殖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万亩优质水果、秦氏咖啡、安国枣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双龙滩大型养猪场初具规模,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推进土地用途调整,完成沙坝二社汽车产业服务带用地拆迁,启动倮果三社整体搬迁工程。统筹推动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1.8%。  区、镇两级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884万元,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弄弄沟村通社入户公路、阿署达村分校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车,仙人湖水库清淤和修建拦沙坝工程全面完成,双龙水库建成蓄水,龙岗水库加坝扩容工程接近尾声。  【教科文卫】2008年,东区成功召开全区首届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完成《东区信息化2008-2010年发展规划》编制。投入3000余万元继续改善办学条件,表彰奖励优秀教育人才409人,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完成高中教育资源整合,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48人,超市定目标任务(126人)22人,超额完成市定奋斗目标(147人)1人,率先通过全省教育督导评估并获优秀等次。  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文明创建、从我做起”主题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文明创建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坚持“立德树人”目标,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成功举办东区大型主题文艺晚会《花雨金沙》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掀起打造攀枝花特色文化热潮,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第六届东区社区艺术节和东区“环保创模杯”职工运动会。大力普及卫生知识,认真落实疾病控制措施,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受了地震和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动物检疫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辖区污染源普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档案化建设扎实推进。物价、老龄、交通、民族、宗教、人防、残联、对台、侨务、保密、双拥、地方志、妇女儿童、国家安全、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平安东区建设】2008年,东区坚持将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健全维稳责任机制,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启动全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开展96519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试点,社区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为抗震救灾有序开展、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以开展新时期群众工作试点为载体,深化群众接待中心建设,开展书记、区长大接访活动,设立“专线电话”和“网上信访大厅”,促进了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全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1%。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双创”工作】2008年7月3日,攀枝花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东区作为全市“创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主城区,在历时两年的创建活动中付出了艰辛努力,为全市成功“创卫”做出了积极贡献。“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扎实有效,围绕“省模创建确保成功、国模创建扎实推进”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宁静工程、细胞工程、提高工程、生态工程),综合整治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高标准完成马家田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沿江整治全面落实,饮用水环境监测项目达标率100%。园区洗选、晒矿企业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企业环境行为不断规范,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辖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6.45%,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2008年,东区配合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先后组织完成金瓯广场、滨江大道后段、大渡口污水处理厂节污干管、渡口桥南立交桥等项目拆迁及配套工作。炳草岗垃圾中转站、湖光休闲广场建成。居民小区煤气管网改造启动。  【城市管理】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2008年3月5日,成立东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推行执法中队向各街道(镇)派驻模式,实施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强化居民小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清扫保洁市场化,“管干分离”机制初步建立。构建“三级督查”网络,建立城管24小时受理投诉举报制度,城市管理手段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综合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违章建筑、乱倒垃圾、乱牵乱挂”,市容市貌持续改善,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生态环境建设】2008年9月,东区退耕还林之经济林部分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森林防火和森林管护完成预期目标。市区视野区植被恢复景观造林取得积极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工业园区、阿署达和玉佛寺景区绿化覆盖率继续提高。马家田沟、大河沟绿化工程全面完成。生态家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惠民行动】2008年,东区继续实施“十大惠民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包括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新农村建设、道路畅通、社区建设、百姓安居、环境治理在内的“十大惠民工程”和“八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完成廉租住房改扩建453套,发放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382.8万元,建成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系统,高标准建成东区后山连接攀枝花公园休闲健身通道,全市“放心肉工程”——攀枝花“三星级”生猪定点屠宰厂开工建设。率先在全市创建惠民超市,1800余户城市低保户享受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补助。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06元。继续实施“寒窗助学”行动,全区共有3607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支付经费65余万元,无一名特困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妥善安排1194名农民工子女入学。辖区所有村民享受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零利润”药品覆盖率达到100%。农村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  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8个、“信用社区”3个,“就业实名制”试点范围继续扩大,空岗申报制度逐步完善,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06个,帮助3107名下岗失业人员和631名“4045”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当期消零。启动超龄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在全省除试点城市外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由东区直接经办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7万人、征收社保基金1.35亿元,分别增长68.2%、282.7%。认真贯彻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辖区困难群众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银江镇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上述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338万元。  【抗震救灾】“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东区迅速组织民兵医疗救护队代表攀枝花市奔赴灾区一线积极施援,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军队的表彰励。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向灾区捐款人民币955.6万元,安排专项资金57.5万元,出动救援车辆34台,及时支援灾区帐篷、食品、衣被、药品等物资,安置灾区学生239名。攀枝花“八三0”地震发生后,东区快速启动三级响应应急预案,紧急转移安置9150人、临时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师生6000余名,发放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60余万元,组织捐款210万元,确保了区属31所学校和幼儿园按全市要求如期开校。针对辖区群众大批自发避险的行为,投入200余万元组建应急巡逻队伍、开展震后卫生防疫,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筹资6400余万元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房屋及部分校舍维修加固工作基本完成,村民集中安置点及零散农户建设全面开工,学校新建重建项目加快实施。发展计划管理概况】  2004年,全市发展计划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谋划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市发计委获全省发改委系统三项前期(课题、规划、重大项目)工作考评综合优秀奖,全省粮食系统粮食业务工作年度考核二等奖,全省物价系统考核嘉奖单位,全省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年度考核优秀单位,并获市级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朱竞辉)【提出缓解要素制约对策】  针对宏观调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发计委及时提出《关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和下阶段经济工作重点的建议》,被市委采纳,以绍市委发〔2004〕66号文件转发。为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对全市经济发展造成的制约,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方案》和《绍兴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分别被市委、市政府以文件形式转发,发挥了决策参谋作用。(朱竞辉)【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56.68亿元】  年初,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18个,其中市区55个,总投资615.9亿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207.55亿元。8月,市发计委根据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给的可能性,调整了全市重点建设形象进度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建设项目58个,调整计划建设项目38个,暂缓建设项目22个,当年计划投资额调整为156.87亿元。至年底,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56.68亿元,为年计划的99.9%,基本完成计划目标。其中,按属地分,市区5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9.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调整后为65.1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8.2亿元;各县(市)63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76.57亿元,调整后为91.7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8.47亿元。按行业类别分,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49个,总投资370.19亿元,调整后为74.1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5.63亿元;工业重点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171.48亿元,调整后为67.9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1.72亿元;社会事业及其它类重点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73.93亿元,调整后为14.8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34亿元。(朱竞辉)【做好发展课题研究】   2004年,市发计委围绕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开展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了《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接轨上海,大力推进长三角经济合作与交流》、《曹娥江流域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对策研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扶持拓电源,统筹安排提效能,齐心协力共渡用电紧缺难关》、《顺应形势认真落实调控措施,把握机遇力保投资适度增长》、《以科学的发展观做好粮食工作》等一批研究课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市发计委拟订的《绍兴市“十一五”规划编制意见》,已通过市委、市政府审定。(朱竞辉)【年新增列省重点建设项目27个】  为争取绍兴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市发计委在主动汇报、加强沟通,多方努力、上下联动的基础上,对项目单位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做细前期,规范包装,使省重点项目的申报数和批复数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年新增列省重点建设项目27个,新增项目数列全省第二位,可争取土地指标1367.35公顷,有效地缓解了全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朱竞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曹娥江口门大闸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大闸基础试验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省发改委批复并已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绍(兴)嘉(兴)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通过中国工程投资咨询公司组织的项目预可研报告评估和国家交通部组织的项目建议书审查。小舜江供水二期项目通过省发改委批复,绍诸高速立项申请已被省发改委受理,垃圾焚烧二期项目规划定点基本落实,一批城市路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朱竞辉)【51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项目】  2004年,市发计委积极向中央、省有关部门申报争取项目,成效显著。全市有4个高技术产业项目和2个工业产业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项目,10个高技术产业项目被列入省级项目;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个项目被列入全国电子信息推广应用项目计划,4个项目被列入省“百亿信息化工程——数字城市”建设项目,3个项目被列入省2004年软件发展计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得到国家、省发改委的批复。通过项目,共争取到国家、省各类补助资金3.72亿元,其中曹娥江口门大闸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安排的2.56亿元中央水利资金支持。(朱竞辉)发展计划管理【组织参加国内经贸合作活动】  2004年,市发计委积极组织参与各项经贸活动。牵头组织了“七艺节”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共有80个项目达成签约。其中,签约国内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129025万元,协议引进资金94325万元;签约外资项目31个,总投资47817万美元,协议引进外资25938万美元;签约科技合作项目36个。先后组织市经贸代表团随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湖北开展经贸合作活动,达成一批合作项目签约。与重庆签约项目9个,经贸额2.73亿元;与湖北签约项目14个,经贸额12.93亿元。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42家企业参加哈尔滨贸易洽谈会,展示绍兴轻工纺织、机电五金、绿色食品、家电家居、医药化工等名优新特产品,签约项目3个,经贸额1.65亿元。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在省政府组织的系列活动中,绍兴市与衢州、丽水等签约项目8个,投资额15.4亿元。此外,市发计委还通过组织浙东经济合作区市长联席会议第十四次会议、参与接轨上海系列活动重大项目推介会、参加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议等各种活动,扩大绍兴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朱竞辉)【组织开发区(园区)整顿】  为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部门关于对开发区(园区)进行清理的要求,年内,市发计委认真部署和落实清理工作,提出切合实际的开发区(园区)整顿规范方案,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通过整顿,全市原有75个开发区(园区)拟保留13个,为全市开发区(园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打实了基础。(朱竞辉)【清理258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年内,市发计委组织开展了对全市2589个总投资达1232.61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在清理中,有关部门按政策要求逐项进行分析,提出清理意见。其中,停建项目1个,投资额0.29亿元;暂停限期整改项目44个,投资额37.31亿元;取消项目立项17个,投资额8.65亿元。(朱竞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年内,市发计委结合部门实际,制订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意见。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清理了1990年以来市发计委(含物价、粮食)所发的全部文件,取消了15个由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发文、职能涉及发计委的文件。对涉及发计委职能的许可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行认真梳理。在市第四轮审批制度改革中,确定市发计委有行政许可事项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1项。按照要求,对确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做好事项的条件、程序和申报材料等内容的确定工作,使各项审批(许可)事项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朱竞辉)综述】2004年,区计划局围绕加快经济强区建设,强素质、树形象,抓重点、促发展,谋服务、求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城乡电网改造工作集体三等功,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学习型机关、文明单位、行政审批先进单位。【计划管理】一是搞好年度计划制定与执行的监控预测。编制下达2004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安排计划和正式计划。按季度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向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了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向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了2004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二是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是“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启动工作。提出全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意见,组织落实工业、农业、城乡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外经贸、环保、交通、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科技和园区等18项专业发展规划。承担并完成市“十一五”规划编制中“齐鲁化工区发展规划及延伸化工产业链建设全国性石化基地问题研究”和“齐文化及齐文化旅游开发区问题研究”两个课题。三是安排好年度政府财力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计划。全年安排区级各项专项资金计划15270.2万元。其中,城建专项资金计划4423.7万元,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900万元,排污费专项资金计划262.5万元,地方道路建设专项资金计划7280万元,土地专项资金计划400万元,卫生专项资金计划584万元,教育专项资金计划1420万元。【职能服务】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及突出事项,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形成各种材料20余份。为基层搞好优质服务,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做好权限内项目备案审批和权限外项目转报工作,全年共备案审批和转报一、二、三产业项目200余个,争取各级各类资金3167万元。搞好网络媒体宣传报道,全年共进行各类网上信息宣传报道1000余条。【应对宏观调控】一是在国家严格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保留了齐鲁化工区、齐城农业高新区和临淄经济开发区3个园区,为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搭建优势平台。二是在国家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积极协助有关企业完备项目手续,共涉及项目92个、投资总额16.28亿元,为全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后劲。三是严把项目立项进口关,引导和规范投资行为,有力制止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信息网络建设】4月,区信息中心到滕州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启动“数字临淄”建设工作。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投资50.4万元建成了电子公文传输专网平台。搞好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推动政务信息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至年底,全区党政办公系统入网微机数量达800台。
/
本文档为【发展计划管理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