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PPT课件

2018-10-23 83页 ppt 4MB 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课件资料库

暂无简介

举报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PPT课件中暑的急救与预防中暑内容一、中暑的定义和原因二、中暑的病因与机制三、中暑的临床表现四、中暑的救治五、中暑的预防中暑的定义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和心血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高温环境作业温度>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流行病学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 美国1979-1997年,7046人死于过度热暴露,平均371人/年; 病死率与温度上升相关; 延误治疗—病死率80%;...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PPT课件
中暑的急救与预防中暑一、中暑的定义和原因二、中暑的病因与机制三、中暑的临床现四、中暑的救治五、中暑的预防中暑的定义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和心血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高温环境作业温度>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流行病学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 美国1979-1997年,7046人死于过度热暴露,平均371人/年; 病死率与温度上升相关; 延误治疗—病死率80%; 治疗得当—病死率10%; 老年人及有基础病—病死率高。中暑原因一.热应激反应1.正常情况下受热后产生选择性合成热应激蛋白(HSP),作用:保持蛋白质正常结构,维持细胞自稳定性。机体产生HSP抗体,对抗其保护作用,导致机体耐热能力下降。2.产生细胞因子:白介素1、2、6;肿瘤坏死因子;扰素—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升高中暑原因肺B肾上腺受体明显下调,引起散热障碍,在热损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热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与细胞膜内结构,热损伤引起蛋白质变性,改变脂膜流动性,损伤线粒体,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暑病因 发生中暑的外界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1.在高温(室温>35℃)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中易发生。2.环境通风较差,湿度较大,虽然气温不高也易发生中暑。中暑诱因—环境因素这些原因均导致了中暑现象的增多1.热岛效应:在城市中,各种高大建筑物影响空气流通,夏季空调的大面积使用,街道的狭窄及逐渐增多的车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城市绿化面积的减少等原因。2.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形成的气温呈升高的趋势。中暑诱因—自身因素1.获取过多外源热量高温发生火灾,某部官兵救火中暑户外活动中暑中暑诱因—自身因素2.产热增加: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中暑诱因—自身因素3.热适应差: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老人、儿童、孕产妇容易中暑中暑诱因—自身因素4.散热障碍⑴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⑵汗腺功能障碍或衰竭: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痱子、大面积烧伤病人恢复的瘢痕;⑶药物—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期间;⑷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发病机制 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产生的基础热量 其次肌肉收缩产生热量也是一主要来源 机体由于种种原因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发病机制 1.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20℃-25℃相对湿度40%-60% 2.在正常室内温度下(15°C-25°C)人体散热辐射:60%(主要散热方式,取决身体表面与环境温度差)蒸发:25%(湿度大蒸发少)对流:12%(取决与空气流速)传导:3%(水较空气传导强240倍)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体温调节 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6-37oC左右,这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使体内热代谢保持在一个动态水平上,保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温恒定。体温调节 热流由体中心到体表,主要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皮下组织经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 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热蓄积,产生高热,引起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映不敏捷,肌肉工作能力低下,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3)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4)水、电解质代谢: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生理限度约6L,汗中氯化钠含量约为0.3~0.5%,大量出汗常使人体失水和失钠。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5)泌尿系统: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丢失过多,如仅补充大量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高温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钠约0.3%一0.5%,大量出汗后仅饮不含盐的饮料,可致失盐>失水,从而引起热痉挛。热衰竭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均较严重;也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从而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休克症状。热射病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生理性散热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起初,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呼吸频率、扩张皮肤血管等加快散热。热射病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使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骤升,引起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热射病。实验证明,体温>42℃时蛋白质可变性,体温>50℃时,数min后所有细胞均死亡。尸检发现脑、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肺、肝、肾等有病理改变,胸膜、腹膜、小肠等有散在出血点。临床表现据《职业性中暑诊断》(CB11508-89),将中暑分为以下3级: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前驱症状 高温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正常工作、生活。先兆中暑1.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2.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3.患者体温多为正常或略偏高<38度。4.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在38度以上。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分为(1)热痉挛(2)热衰竭(3)热射病(l)中暑高热: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2)中暑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热痉挛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故称热痉挛。肌痉挛以经常活动的四肢及腹部等肌肉为多见。热痉挛常发生于炎热季节刚开始尚未热适应前。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年轻人。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热衰竭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热适应者,起病较急,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温场所即清醒。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但脉压正常。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前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增高达41℃以上,出现嗜睡、淡忘和昏迷。皮肤干热,无汗,呈现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紫绀。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热射病脉搏加快,脉压增宽,休克时血压下降。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潮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热射病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日射病头部未戴帽或无遮阳的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太阳辐射,患者初感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继而头痛剧烈、呕吐、淡忘、昏迷,头部温度常较体温高,称日射病,属热射病的特殊类型。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热痉挛常见实验室异常为血钠、血氯降低,尿肌酸增高。 热衰竭实验室检查有血细胞比容增高、低钠、低钾、轻度氮质血症或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热射病实验室检查可发现高钾、高钙、血液浓缩,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肌酐、尿素氮、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蛋白尿、管型尿及肌红蛋白尿、酸中毒,心电图可呈现各种心律失常和ST段压低、T波改变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诊断 凡有高温接触史,大量出汗,伴有肌痉挛及体位性昏厥、短暂血压下降者,结合实验室检查,不难诊断热痉挛或热衰竭。过高热、干热皮肤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被认为是热射病的三大特征,再加上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有散热机制障碍或热负荷增加等诱因,一般不难确诊。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引起高热伴有昏迷的疾病相区别,如脑型疟疾、乙型脑炎、脑膜炎、急性脑血管病、有机磷农药中毒、肝昏迷、尿毒症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痢、抗胆碱能药物中毒、产褥热及其它急性感染等。评估观察 中暑原因 损伤持续时间 开始施救时间 轻重度 体温 水电解质紊乱 意识、脉搏、呼吸、血压、肌张力、尿量现场初步治疗 出现中暑前驱症状时,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即可恢复。脱离高热环境,迅速降低体温 先兆与轻度中暑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脱去外衣,平卧体位。 冷敷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肛温38℃以下。 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 体温持续38.5℃以上可口服解热药,必要时镇静。 早期呼吸、循环衰竭可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必要时使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救护原则: 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治循环衰竭、休克及肾功衰。热痉挛和热衰竭的治疗基本相似及时将病人抬到阴凉处或空调供冷的房间平卧休息,解松或脱去衣服;降温时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宜。口服凉盐水及其它清凉饮料。热痉挛和热衰竭的治疗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液或氯化钾液。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疼痛加剧。除了尽快补充钠、氯离子的缺失外,尚需注意适当补充其它电解质如钙、镁等。热射病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故更需积极抢救。1.迅速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处,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臣卧位安静休息。2.反复用冷水擦洗面部、四肢或全身,直至体温降至少38度以下。3.对于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等冬眠物。 热射病急救处理 对症及支持治疗 防治脑水肿和抽搐 补液 通风 吸氧 降温 综合与对症治疗对症治疗①维持呼吸功能;②维持循环功能;③防治脑水肿;④防治肾脏损害;⑤防治肝功能损害;⑥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⑦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⑧加强护理。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重症中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目标是切断过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必须尽早降低中心体温,降低代谢,较早治疗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休克、颅压升高、循环及呼吸衰竭,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降温治疗(1)环境降温:抢救现场必须通风阴凉,应及时将患者搬人室温<20oC的空调间内或在室内放置冰块、井水等。降温治疗2)体表降温:用井水、自来水或温水浸透的毛巾擦拭全身,不断磨擦四肢及躯干皮肤以保持皮肤血管扩张而促进散热,同时配合电扇吹风。头部、颈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可置冰袋。病人如有寒颤则必须以药物控制,防止产热增加及乳酸堆积。循环功能无明显障碍者还可做冷水浴,即将患者浸入冷水中,保持头部露出水面。降温治疗(3)体内中心降温:可用4~10oC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或用4~10oC10%葡萄糖盐水1000ml灌肠,也可采用胃管内灌注冷生理盐水降温。降温治疗4)药物降温:氯丙嗪可能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外周血管,肌肉松弛及降低新陈代谢等作用。纳洛酮有明显降温、促醒、升压等效果 药物降温: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溶液,静滴1-2h观察血压。低血压时酌情加用间羟胺等α受体兴奋剂。 纳洛酮治疗:纳洛酮0.8mg加25%GS20ml静脉注射,30-90’重复;降温治疗无论应用何种降温方法,只要待体温降至38oC(肛温)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但又不让体温再度回升。降温时,血压应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并密切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出现。立即将病人转送至医院,最好用空调车转送.中暑护理要点 保持有效降温: 室温20~25℃;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降温效果观察:监测肛温15-30分钟测量一次;观察末梢循环;血压下降低于80mmHg停止降温。2.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出汗情况。3.观察与高热同存的其他症状,如寒战、大汗、咳嗽、呕吐、腹泻、出疹或出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基础护理。医院的中暑急救程序△评估ABC △开放静脉通路 △心电监护及SPO2监护△保持呼吸通畅 △评估生命体征 △吸氧△评估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及各种反射诊断高温或烈日暴晒环境中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以高热、无汗及中枢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病室宜阴凉通风,控制室温22~25℃△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静脉输液速度:5~10分钟宜慢,以30~40滴/分钟为宜△体温监护:降至38℃即终止降温,但不让体温回升△血压监护: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以防脱水△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监测对症处理:△惊厥:巴比妥类及降温药物改为冬眠Ⅰ号△脑水肿△DIC△肺水肿△休克 见相关程序△肾衰△感染△诱发心律失常△空调房间20~25℃△物理降温 ◎头部置水帽 ◎大血管处置冰袋 ◎冷水擦身 ◎酒精擦浴 ◎冰水灌肠△药物降温 ◎氯丙嗪20~50mg加入冰5%GNS中静滴 ◎消炎痛栓塞肛◎激素治疗:Dxm,氢化可的松△中暑痉挛:用10%葡酸钙10~20ml稀释后静注急诊室现场急救△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置阴凉处休息△补充含盐饮料预防预防中暑的一般招法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9.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1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室内调节最佳温度: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1.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24.4℃;2.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3.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药物预防中暑1.中暑外治三法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擦药疗法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8处,擦出许多红点后,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科学用“两水”霍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中医认为,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会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而内伤湿滞,则是指人体因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当湿气侵犯人体脾胃时,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而引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者可以服用。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中医认为,当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属于暂短的急性疾病,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总之,藿香正气水主要擅长治疗夏季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既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即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主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应对症选用。  中暑大忌 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中暑的急救方法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中暑的急救中暑的急救方法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中暑的急救方法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18℃左右井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中暑的急救方法预后中暑病死率在20%~70%之间,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死亡者中80%在50岁以上,但亦有一定数量的年青人,尤其是剧烈运动者、孕产妇。有些中暑患者可遗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肌肉损伤者可持续数周肌无力,重症热射病患者往往留有永久性脑损伤。 谢谢
/
本文档为【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