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习题2

2014-04-23 6页 doc 68KB 1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052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习题2第一章 绪论(08年试卷改革后涉及,重点掌握) 1. 社会医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2. 社会医学的性质: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是医学和社会学的边缘学科 3. 社会医学的创立与发展: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Guerin)首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并且把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与社会治疗学。 4. 主要研究内容:08年考填空题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习题2
第一章 绪论(08年试卷改革后涉及,重点掌握) 1. 社会医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2. 社会医学的性质: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是医学和社会学的边缘学科 3. 社会医学的创立与发展: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Guerin)首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并且把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与社会治疗学。 4. 主要研究内容:08年考填空题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 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的防治对象 国家制订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 第二次 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第三次 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 6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五项: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7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卫生服务的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高危险性包括:高危人群(反应,环境,行为);高危境(自然,社会,心理)高位因素(个人遗传因素,社会经历,健康状况) 疾病发生和防止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 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8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四个扩大: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第二章 医学模式 1.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及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 2. 健康观和疾病观--核心: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态度、观点和看法 3.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1)健康和疾病观: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死亡是躯体和灵魂的分离 (2)诊断和治疗:求神问卜、祈祷-- “巫医”出现 4.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1)健康和疾病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失衡--致病 (2)诊断和治疗:内外因--辩证疗法--“翳”出现 5.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1)健康和疾病观:人是自己发动的机器,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或轮齿,疾病则是机器故障或失灵 (2) 诊断和治疗:修理机器-- “外科医生”出现 6. 生物医学模式(06年考问答题 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关系) (1)健康和疾病观:健康是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的动态平衡;疾病是平衡破坏 (2)诊断和治疗:精密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三大武器出现(杀菌灭虫、预防接种、抗菌药物) 7.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 (1)健康和疾病观: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诊断和治疗:综合诊断和治疗---“全科医生” 8.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 (1)提出两个新的健康状态指标 亚健康:某种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 亚临床:无症状状态 (2)提出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结果的复合体的整体病因论 9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10 现代医学模式下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08年考填空题) 环境因素;盛会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11 健康观: 消极健康观: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疾病就是失去健康;以传染病的发生变化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的健康疾病观是单因单过的健康疾病的表现形式,是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忽略了疾病和健康之间的过渡状态,人们的心理和社会需要。 积极的健康观:(08年考问答题)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生物方面:主要是检查器官功能和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心理精神角度:主要是看有无自我控制能力,能否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是否处于内心平衡的状态 社会角度;主要涉及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1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密切联系的因素。 在社会医学领域中主要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 2.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02年考填空题 4题5分;05年考问答,06年考填空)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非特异性:疾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泛影响性:作用的发散性,指一种社会因素可导致全身多种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性改变, (2)恒常性和累积性:恒长性指社会因素对人类广泛性和持久性作用; 累积性是社会因素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人体,可以形成应答累加;功能损害累加;健康效应累加。 (3)交互作用:(04年考填空题):各种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不是平行的,而是互为条件的。社会因素作用于人类健康常常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产生效应;主要由其因果关系的多元性所决定的。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群健康,也可以作为其他社会因素的中介,或以其他社会因素为中介作用于健康。 例如:社会因素无所不在体现恒常性。 3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08年考问答)社会因素被人的感知系统纳入,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心理反应及行为,社会适应和躯体功能的变化。 4 社会经济与人类健康的双向作用(04年考填空):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维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先决条件。 5. 衡量经济水平常用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综合经济实力(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除人口因素影响,便于比较 5. 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指标 出生率(2)死亡率(3)婴儿死亡率: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比较敏感的指标(4)期望寿命: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综合指标 6 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健康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正,负性) a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⑴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⑶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b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05年考填空题 3题) (1)境的污染与破坏(2)生活方式的改变(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5)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 c 健康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劳动力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2)智力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3)资源消耗减少 7. 社会阶级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能反映人民所处的社会环境 经济地位是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指标;研究社会阶层与健康的主要意义在于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策略与措施维护和促进健康。 8.营养状况与健康评价指标: 热量摄入:衡量人群摄入食物能否维持基本生理功能 食物营养结构:分析摄入食物中各种营养比例的合理性,从食物结构来各种营养物质能否满足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根据食物提供的热量计算,人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适合比例为:15%:20%:65%,其中蛋白质以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各占50%为宜。此外,膳食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也不能缺少 9.社会营养政策 健康营养干预 粮食生产政策 引导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 10.社会发展指标: 08年考填空题(指标的内容) 生命质量指数 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 11社会是指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社会制度内涵有三层 一是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二是各种社会管理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 三是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研究社会制度与健康的关系主要从宏观上分析社会制度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侧重点在第一及第二层次 12 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性:双向性;普遍性和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 13 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社会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社会卫生政策对健康的影响;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14.社会支持:一个人从社会网络中获得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5.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 人际关系 社会网络 社会凝聚力 16.家庭关系与健康 (1)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家庭 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是有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 (2)家庭的社会功能:(01年考填空;04年考填空;05年考填空) 生育;生产;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 (3)家庭关系失调(03年填空题):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失调;父母与子女关系失调。 17.人口过多对健康的影响:.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负担,影响人口质量;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 18.人口结构常见指标 (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超过7%则为老年型社会 (2)少年儿童人口系数:14岁及以下的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3)人口性别比例:男性、女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而性比例是指以女性人口为100或1时的男性人口数 19.人口素质的评价:生命素质指数(PQLI) 20社会文化与健康分类类型 (1)文化的类型(05年考问答题) 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作用于人群健康; 规范文化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主要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 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 (2)文化的特征:(04年考填空) 历史性;现实性;渗透性;继承性;社会性; 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21 教育影响健康的途径:(1)选择生活方式;(2卫生服务的利用;(3)影响收入,社会凝聚力。 22 医疗保健制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是决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 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本章01-08年为出考题,一般掌握) 1. 人格是稳定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 2. 人格特征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 (1)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 A型性格被认为是与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及高血压并列的四项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 B型性格:与A型性格相反,如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 C型性格特征: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好生闷气,内向。 C型性格者,宫颈癌 发病率比其他人高3倍,患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3 现代压力理论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管理三方面构成 4 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5 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个体干预;社会工程干预(社会设施干预;政策干预;组织干预);各种场所的干预。 第五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 社会医学研究对象是人群;研究方法可分为:试验研究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特点是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试验研究可分为:动物试验,实验室试验,临床试验,现场试验 2 评价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研究;生命质量评价(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一般性感觉);卫生服务评价(从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卫生服务资源三个方面评价) 德尔菲法和文献研究 3 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 解释结果 课题选择的原则:需要性原则(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发展的需要) 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4 社会研究中的抽样调查方法(04,08年考) 概率抽样---每个对象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主要包括: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不遵循随机化原则,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或者主观愿望,任意选择研究对象,每一个对象被抽中的概率是未知的。主要有: 方便抽样:也称偶偶抽样,研究者选择那些最容易接近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常用于预试验或预调查,调查收尾时补缺。(08年考) 立意抽样:又称目的抽样或判断抽样,根据研究目的和主观需要确定研究对象。 雪球抽样:第一阶段是确认具有某些特征的人,与之晤谈,第二阶段与之晤谈,使他们能在第三阶段指认更多人接受会谈,依此类推。实用于观察性研究。 定额抽样:也称配额抽样,先将研究人群分成几组,然后按一定的比例从每组人群中任意选定研究对象。 非概率抽样方法的用途:(1)不打算将研究的结果推论到其样本范围以外。 (2)大规模调查前的预调查。 (3)调查收尾时人数不足的补充。 5 现场调查方法(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定量研究的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现场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的特点:(1)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 (2)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 (3)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 (4)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法,选课小组讨论法 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1) 辅助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 (2) 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 (3) 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 (4) 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5) 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现场定量研究:访谈法(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自填法(信访法,现场自填法,网络调查) 问卷访谈法和信访法的优缺点比较(06年问答) 问卷访谈法 信访法 优点 1 比较灵活,访谈员可作相应的说明 2 适用的调查对象范围较广,尤其适合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 3 问卷回收率高 4 可通过姿势语言来判断问答的真实性 5 可防止第三者对访谈的影响 6 问卷中可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1 比较节省人力,财力,时间 2 有较高的匿名保证 3 调查的地理范围可以较广 缺点 1 需大量甚至是复杂的组织工作 2 如果样本量很大,问题较多时,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3 在访谈中易受访谈人员先入为主的影响而出现访谈偏误 4 一般没有匿名保证 5 适用范围在地理上不可能分布很广 1 问卷回收率通常较低 2 缺乏灵活性 3 不能收集到非文字数据 4 调查对象受限制 6 问卷设计的主要类型:自填问卷和访谈问卷 问卷设计的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7 问卷设计的原则(05年考问答) 目的性 反向性 实用性 8 问卷设计的步骤:确定研究的目的,建立问题库;设计问卷的初稿,试用和修改,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8 问卷的问题和答案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定义及其优缺点(05年考问答)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主要区别:封闭式问题在设计问题时,由调查者预设答案,有被调查者选择;开放式问题不提供任何答案,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优缺点 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优点 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可自由发挥 问题易回答,节省时间 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 问卷的回收率高 答案太多或太长时使用 数据易处理 缺点 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答案不易列全 较多的时间,应答率低 有时出现猜测,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统计数据的处理比较困难 容易发生笔误 9 答案的设计(05年填空):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 10 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05年考问答)06年考填空 04年填空 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高;敏感性问题 11 问题的排列 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威胁的问题;先排列封闭式问题; 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检验信度的问题必须分隔开来 1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指采用相同测量工具(如问卷)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主要包括:复测信度(不同时间,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测量) 复本信度:不同问卷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 折半信度:将同一问卷分成两部分,作为各自的复本 内在一致性:组成调查问卷的各项目之间的同质性,内在相关性 效度 指测量结果与试图到达的目的之间的接近程度 主要包括:表面信度 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 准则效度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无效,即信度低效度必低 可信的测量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无效的测量可能可信也可能不可信,即效度低信度可能高 有效的测量一定可信,即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对敏感性问题的处理可用随即应答技术 13 如何保证问卷的质量(08年考论述题) · 注意问题的排列; · 保证问卷结构的完整 · 避免问题和答案在编写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第六章 生命质量评价 1 生命质量: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一种感觉体验,包括个人期望,实际生活状况。包括六个纬度: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周围环境。 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关联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主观评价指标,有文化依赖性。 3 世界卫生组织的生命质量测定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4 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05年考问答 4题5分06年考填空题4题4分) 生命质量评价的含义:是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间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 生命质量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平衡,改善和下降三种状态。 生命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包括: 生理状态:活动受限,角色受限,体力适度 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融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 主观判断与满意度: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满意度与幸福感 5 生命质量的评价方法 常见的有访谈法,观察法,主观报告法,症状定式检查法,标准化的量表评价法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包括:条目,纬度,领域和总量表。 评价量表质量的基本指标:信度,效度,反应度。 6 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05年考问答 4分 06年考问答题 4分) (1)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2)疾病负担的评估;(3)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4)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5)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 7 质量调整生存年(健康寿命年)04年考问答4题4分 06年考问答5题4分 质量调整生存年含义:是用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与生存年数而得到的一个综合反映人群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的新指标。 质量调整生存年的意义:综合反映了个体或人群生命质量和生存数量。 E=∑wk·Yk 第七章 健康管理 1 健康管理:就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 2 健康管理的手段: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健康风险进行最化评估,对干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3 健康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 4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目的是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水平。 5 慢性病的自然史(01年考填空题 3题 6分) 无危险阶段 有无危险因素 防止危险因素出现 出现危险阶段 无 发现危险因素 致病因素出现 致病因素 干预阻断危险因素 症状出现 致病因素 三早 体征出现 致病因素 治疗,减少伤残 劳动力丧失 致病因素 康复治疗 6 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广泛存在 7 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环境危险因素;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8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产生的背景:(1)疾病谱的改变;(2)慢性病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3)医疗费用上涨及人们保健需求的增加。 9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所需的资料 08年考填空题 6题4分 当地性别年龄别的疾病死亡率;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计算危险分数的有关资料 危险分数的来源:根据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经过一定数理统计模型计算得到。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关键步骤: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10 评价年龄:是根据年龄与死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 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11 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 个体评价方法 08年考问答题(3题8分) 个体评价的基本思想 06年考填空题 2题1分 主要是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将评价结果区分为四种类型。 比较评价年龄与实际年龄 比较评价年龄与可达到年龄 (了解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延长的寿命) 健康型 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少量危险型 评价年龄<实际年龄 评价年龄>实际年龄 评价年龄=实际年龄 评价年龄-可达年龄>1 评价年龄-可达年龄<1 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 1 卫生服务研究: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 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1)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2)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1)1981年,中美两国科技人员在科技合作项目中队上海县卫生服务状况进行描述性综合研究;(2)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经验的迅速推广;(3)全国卫生服务调查;(4)扩大研究范围和对象;(4)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5)卫生服务调查方法的发展;(6)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 4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04年考问答题 4题4分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5 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学模型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一次性横断面调查;重复性横断面调查;连续性横断面调查。 6 06年考填空题 1分 卫生服务需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卫生服务需要:取决于居民自身的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一般分为: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 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 7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 06年考问答 08年考填空题 (1)卫生服务需要是居民实际健康状况的客观反映,通常可以通过对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来反映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指标包括: a. 死亡及其构成指标 b. 疾病指标 c. 残疾指标 d. 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 e. 心理指标 f. 社会指标 (2)死亡指标 反映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水平的指标: a.婴儿死亡率 b.孕产妇死亡率 c.平均期望寿命 (3)疾病指标 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a.疾病的频率(度) b.严重程度 疾病的频率(度) a.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l00%或1000‰ b.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l000‰ c.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1)两周卧床率=调查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l00%或1000‰ (2)两周活动受限率=调查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3)两周休工(学)率=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4)两周患病天数=调查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 (5)此外,还有失能率、残障率以及两周卧床天数、休工天数、休学天数等 8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 (1) 门诊服务利用 02年考填空 a.两周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b.两周患者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或1000‰ c.两周患者未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或1000‰ (2)住院服务利用指标 d.住院率=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e.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 f.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l00% 9.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 a.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b.社会经济因素 c.文化教育 d.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 e.医疗保健制度 f.气候地理条件 g.行为心理 h.婚姻与家庭 10. 卫生人力预测 (1)预测范围:小规模滚动式人才预测 (2)预测方法:a.健康需要法 b.健康需求法c.服务目标法d.人口比值法 11 卫生费用 (1)卫生费用来源 a.国家 b.社会 c.个人 (2)卫生费用分类 a.直接卫生费用和间接卫生费用 b.医疗服务费、公共卫生事业费、医学教育费、科学研究费 (3)卫生费用评价指标(03年考填空题 5题3分) a.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b.人均卫生费用 c.卫生各部门投资比例 d.门诊和住院费用及构成 e.医疗、疾病预防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12.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1)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包括 05年考填空 01年考填空 03年考填空 卫生服务计划评价(或论证);实施过程和进展的评价;结果成就评价。 (2)卫生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 卫生服务需要量、卫生资源投入量、卫生服务利用量三类指标按平均数作为划分高低的标准,组成八类组合,称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 第九章 社会健康状况与卫生策略 1. 社会卫生状况: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的状况 包括两大方面: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卫生保健) 2.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意义 (1)找出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2)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的对象 (3)评价卫生事业发展 3.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 界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具体化——指标——资料收集——分析指标,归纳结果 4.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资料来源 (1)文献资料 a.生命统计资料b.人口普查资料c.卫生服务常规登记d.疾病登记e.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 (2)调查监测数据 a.调查资料 b.监测数据 5.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 (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a. 单一: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 死因别构成比;年龄别死亡率;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孕产妇死亡率; 平均期望寿命.(概念掌握)p165 b.复合 (a)减寿人年数 : 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平均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即“早死”的全体死者共损失的人年数。 (b)无残疾期望寿命: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代替普通寿命表中的死亡。它运用现实寿命表的计算原理,通过扣除残疾状态下所消耗的平均寿命,从而得到无残疾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增长慢、无性别差异是其主要特征. (c)活动期望寿命: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作为观察终点,代替普通寿命表中的死亡。它指的是人们能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 (d)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08年考填空题 8题2分) 衡量健康生命损失情况的单位,以年数表示。它是在综合考虑人群因早死损失的健康生命年与因伤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是反映疾病负担的常用指标。 DALY指标不仅能合理、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还可应用于疾病负担、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等,并且该指标在不同群体间具有可比性. (e)健康期望寿命: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一个最新的衡量健康的指标,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被称为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可以理解为完全健康期望寿命。是扣除了死亡和伤残和疾病影响之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2)健康影响因素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和卫生保健指标两大类。其中,卫生保健指标又包含卫生保健服务指标和卫生保健资源指标两类(懂得分类) 6. 卫生政策:指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 7. 卫生政策的特点 (1)利益的价值取向(2)目标取向(3)合法性、权威性、强迫性(4)功能多样性 (5)过程及阶段性 8. 卫生政策的功能 (1)导向 (2)调控 (3)分配功能 9. 全球社会卫生策略 (1)概念: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是指到21世纪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疗其全部已有的疾病;也不是指到21世纪就不再有人生病或成为残疾。它指的是:卫生保健进入家庭、学校、工厂和社区; 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人们健康地渡过婴幼儿、儿童、青壮年和老年期,在平静温馨中告别人世;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间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通过所有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使他们在能接受和能提供的范围内,享受到基本卫生保健;它还指人们懂得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自己有力量摆脱疾病的桎梏,来创造自己和家庭的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2)21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06年考问答题,04年考填空题)a.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性(在发展中国家取决于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程度;在发达国家则取决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公平性b.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大改变(由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性疾病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c.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3)总体目标(04年考问答题 7题4分) a.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b.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c.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d.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同所提供的服务。 (4)四项战略性行动 a.与贫困作斗争: 减少因病致贫、因贫致病 b.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社区机构、广告媒体等 c.使部门卫生政策相一致: 农业、住房、交通、环境、劳动、教育等部门 d.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 预防环境严重恶化的公约和行动有益于后代的健康 10. 初级卫生保健PHC( 05年考基本内容 5题 4分,01年考填空,08年考填空) (1)概念: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 (2)八项基本要素 a.主要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b.改善食品量供应和合理营养; c.供应足够的安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d.开展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妇幼保健工作;e.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f.预防和控制地方病;g.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h.提供基本药物。 11. 社会卫生状况 (1) 人群健康状况 a.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b.人群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c.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 d.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新变化 (2)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a.社会经济状况b.人口状况c.卫生服务状况d.行为与生活方式e.社会卫生策略 14.社会卫生策略 (1)指导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主要健康指标 a.平均期望寿命 b.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c.孕产妇死亡率 12 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十一章 社区卫生服务 1 社区的概念及其要素((05年考填空 5分) 社区是一个以地理和行政管理为依据明确划分的局部区域,是一群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合文化氛围的居民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2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04年考问答题 概念及特征)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 1 以健康为中心;2 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导向,3以家庭为单位,4 综合性服务,5人格化服务,6连续性服务,7协调性服务 8 可及性服务,9以生物,心理社会为理念基础,10 预防为主的服务,11团队合作为工作方式;12 基层卫生服务 3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08年考问答) (1)背景或必要性:a.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b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c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d 医疗费用快速上涨e医院功能的改变 (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2.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3.有利于抑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长4.有利于加强预防为主战略 5. 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6.有利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7.是转变医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4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六位一体)06年考填空题 7题6分 1.社区预防2.社区治疗3.社区保健4.社区康复5.社区健康教育6.计划生育技术指 第十四章 慢性病的社会医学防治 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 慢性病的预防不仅仅是指 阻止疾病的发生; 还包括疾病发生后阻止或延缓其发展; 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 慢性病三级预防的内容 一级预防 主要是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降低慢性病发病率的目的,主要包括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保护和改善环境等。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的双向策略 全人群策略:发展政策,创造支持性的环境和大众传媒为主的健康教育 高危策略: 针对有危险因素的个体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一级预防的主要手段 · 健康促进 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群避免或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具体措施有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优生优育、卫生监督等 · 健康保护 对暴露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高危易感人群实行特殊保护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有劳动保护、戒烟限酒、控制饮食等 二级预防 又称发病前期的预防,是在慢性病的临床前期(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达到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措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三级预防 在疾病临床期阶段,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康复治疗,其目的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一般由住院治疗(对症治疗)和社区家庭康复(康复治疗)二个阶段组成。 周期性健康检查:运用化的健康检查表格,由医务工作者针对就诊者的不同年龄、性别、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的个体化的健康检查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_1303160316.unknown _1303160250.unknown
/
本文档为【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习题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