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吴子兵法

2014-04-08 34页 pdf 561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75809

暂无简介

举报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1 吴子兵法 图国第一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 吴起身着儒家衣装,以谈论用兵谋略去拜见魏文侯。文候 说:“我不喜欢与军旅相关的事情。” 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 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 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 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 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1 吴子兵法 图国第一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 吴起身着儒家衣装,以谈论用兵谋略去拜见魏文侯。文候 说:“我不喜欢与军旅相关的事情。” 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 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 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 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 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 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吴起说:“我可以从现象中推测隐情,从过去洞察未来,您 为什么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样呢?现在您一年四季,让人宰剥兽 皮制成皮革,并涂上朱红油漆,画上各种图案,烙上犀牛大象的 形象,冬天穿上这些不能饱暖,夏天穿上它们不能纳凉。制作两 丈四尺(先秦时一丈相当于现在的六尺左右)的长戟,一丈二尺 的短戟,绷着皮革的战车堵塞了门户通道,装着不经装饰的轮子 和裹着皮革的轴,观看起来既不美观,乘坐起来也不轻便。不知 道您要用它们做什么啊!如果用来准备进战退守的话,但不去寻 吴子兵法 2 找会使用它们的人,就好象伏巢孵卵的母鸡与野猫搏斗,喂养幼 崽的母狗惹怒老虎,虽然有拼斗的决心,也只能是以死告终。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 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 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从前,承桑氏的国君,只知修行文德而废弃武备,因而导 致了自己国家的灭亡。有扈氏的国君,凭借着人口众多一味好战, 也丧失了自己的社稷。明智的君主认识到这个教训,一定会对内 修行文德,对外做好战争准备。所以面对敌人而不进击,也就谈 不上仁义了。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 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 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于是文侯亲自安排酒席,由夫人捧着酒器,在大殿之上隆 重地宴请吴起,任命他为大将,镇守西河。曾与诸侯进行了七十 六次大规模的作战,其中六十四次全胜而归,其余的没分胜负。 在四面开辟疆土,拓宽了上千里的土地,都是吴起的功劳。 吴子兵法 3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 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 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 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 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起说:“以前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会先教化百姓并且亲 近民众。有四种不协调:国内不协调,不可以派军出征;军队内 部不协调,不可以列阵;阵势不协调,不可以交战;作战时不协 调,就不能取胜。所以说有道的国君,如果要利用他的人民,先 要搞好协调再去谋求大事。不能单纯相信亲近的谋士,一定要在 祖庙上祭拜,按古法启问占卜,探究其天时,如果吉利的话就行 动。百姓知道君王爱惜他们的性命,如果达到这种效果,再让他 们去面对危难,一定会以前进拚死为荣,以退缩求生为耻啊。”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 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 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 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 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吴子兵法 4 吴子说:“所谓的‘道’,是用来探求事物本源的;所谓的 ‘义’,是用来成就事业树立功名的;所谓的‘谋’,是用来趋利 避害的;所谓的‘要’,就是用来巩固和保全国家基业的。如果 行为不符合‘道’,举动不符合‘义’,而又掌握大权,身居显贵, 祸患就必然临头。所以,圣人用道来引导天下,用义来治理国家, 用礼去发动民众,用仁去抚爱民众。这四种德行,修好它,国家 就兴盛,废弃它,国家就衰败。因此,成汤讨伐夏桀时而夏朝的 民众喜悦,周武王讨伐殷纣时而商朝的民众并不反对。就是因为 他们的举动顺从天理合乎人心,所以才能如此啊。”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 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 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起说:“凡是管理国家、治理军队,必须用‘礼’去教育 民众,用‘义’去激励民众,让民众懂得羞耻之心。人们有了羞 耻之心,力量强大时就可以出战,力量弱小时也足以防守。但是, 取得作战的胜利容易,而保持胜利则很困难。所以说:天下相互 争战的国家,取得五次战争胜利的会招致灾祸,取得四次战争胜 利的会国力疲弊,取得三次战争胜利的可以称霸,取得两次战争 胜利的可以称王,取得一次战争胜利的可以成就帝业。因此,经 吴子兵法 5 历多次战争胜利得到天下的很少,而缘此亡国的则很多。 吴子曰:“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 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 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 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五者 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 以诈服,逆必以权服。” 吴起说:“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种:一是争名位;二是争利 益;三是长期积累冤仇;四是发生内乱;五是遭受饥荒。战争的 名称也有五种:一是义兵;二是强兵;三是刚兵;四是暴兵;五 是逆兵。消除暴虐拯救乱世的叫义兵,依仗兵多士众侵犯他国的 叫强兵,因为忿怨而兴兵的叫刚兵,背弃礼义贪图利益的叫暴兵, 国家混乱民众疲惫而兴师的叫逆兵。对付这五种战争,各有不同 的办法。义兵必须用礼治服,强兵必须用谦让降服,刚兵必须用 言辞说服,暴兵必须用诡诈制服,逆兵必须用权变镇服。 武侯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起对曰:“古之 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 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 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阵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 吴子兵法 6 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 者,聚为一卒;能踰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 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 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 城矣。” 魏武侯问道:“我愿听听治理军队、评估民力、巩固国家的 方法。”吴起回答说,“古时贤明的君主,一定会谨守君臣间的礼 法,整治上下之间的礼仪,安抚团结官吏和民众,按习俗教育他 们,选拔和招纳有才能的人,以防备意外的变故。从前,齐桓公 召募勇士五万人,凭借他们称霸诸侯;晋文公招募四万人作前锋 部队,凭借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志向;秦穆公建立了能冲锋陷阵的 部队三万人,凭借他们制服邻国。所以,欲使国家强盛的君主, 必须评估其民众的力量。把民众中有胆量、勇力的人,编为一队; 把愿意以战场上显示忠勇的人,编为一队,把能爬高越远、腿脚 敏捷能跑路的人,编为一队;把官吏中曾因过失丢官,而又想对 上级立功报效的人,编为一队;把曾经丢城失地,并想洗刷耻辱 的人,编为一队。这五队人,可作为军队中的精锐。有这样的队 伍三千人,由国内出击可以突破敌军的重围,从外部进攻可以摧 毁敌人的城池。” 武侯问曰:“愿闻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 吴子兵法 7 “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阵已 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寡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 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问道:“我愿意听听列阵必能稳定,防守必能坚固,作 战必能胜利的方法。”吴起回答说:“这种情况是可以马上看到的, 哪能只是听一听呢!国君能让有贤德的人担任上层要职,平庸的 人处于低下位置,那么阵势就会稳定了。让民众在其田地住宅内 安居乐业,亲附他们的官吏,那么守备就会坚固了。百姓都拥护 自己的君主而不是邻国的,那么战争就能取得胜利。”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 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 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 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 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武侯曾经和群臣商讨国事,大臣们的见解都不如他,退朝 以后,他面带喜色。吴起进谏说:“从前楚庄王曾和众臣商讨国 事,群臣都不如他,退朝以后却面带忧色。申公问道:‘君王面 带愁色,是为什么呢?’庄王说:‘我听说,当今不会没有圣人, 国内也不缺少贤能的人,能够得到他们并作为做老师的人就以称 吴子兵法 8 王,能够得他们并作为朋友的人就可以称霸。如今我没有才能, 然而群臣还比不上我,楚国真是危险了。’这是楚庄王所担忧的, 而您却感到高兴,我暗自为你担心受怕呀!”武侯听了,脸上露 出羞愧的神色。 料敌第二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 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魏武侯对吴起说:“现在秦国威胁着我国的西面,楚国象衣 带一样地横阻在我国的南面,赵国正对着我国的北面,齐国逼近 我国的东面,燕国绝断着我国的后面,韩国据守在我国的当面, 在六国军队的四面包围下,形势极为不利,我为此担忧,怎么办 呢?” 起对曰:“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 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阵重而不坚,秦阵散而自斗,楚阵整而不 久,燕阵守而不走,三晋阵治而不用。 吴起回答说:“安定国家的办法,事先预有戒备最为重要。 吴子兵法 9 现在您已经警觉起来,可以说基本可以远离战祸了。请允许让我 谈一谈六国各自的特点,齐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集中但不够 坚固;秦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分散但各自为战的能力强;楚 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严整但不能持久作战;燕国军队的阵势, 兵力部署利于坚守但不善于机动;韩、赵、魏三国军队的阵势, 兵力部署整齐但不实用于作战。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 均,一阵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 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阵可坏。 齐国人性格刚强,国家富足,君臣骄横奢侈年轻视民众, 政令松弛,俸禄不均,其阵中人心不齐,前阵兵力强,后阵兵力 弱,所以说虽然兵力集中但并不坚固。攻击齐阵的战法,必须要 兵分三路,以两路侧击其左、右翼,威逼它并乘势进击,它的阵 势便可以攻破。 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 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 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秦国人性格倔强,国家地理险要,政令严厉,赏罚有信, 吴子兵法 10 士卒临战不退缩,都具有战斗的决心,所以秦阵虽然兵力部署分 散但都能各自为战。攻击秦阵的战法,必须先以利引诱调动他们, 让其士卒为贪图得利而离开指挥他们的将领,而后乘其阵势混乱 之际,攻击分散的队伍,并设置伏兵,待机袭击,他们的将领就 可以擒获。 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 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争战,其 军可败。 楚国人性情柔弱,国家土地广阔,政令紊乱,民众疲困, 所以楚阵兵力部署严整但不能持久作战。攻击楚阵的战法,袭击 和扰乱它的驻地,先挫伤其士气。而后以小部队突然进攻,迅速 撤退,消耗和疲劳它,不必与它对阵交战,楚军就可以打败。 燕性悫(音确,忠厚之意),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 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 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 燕国人性格朴实,民众谨慎,好勇力重义气,但军队作战 很少使用谋略欺诈,所以燕阵虽然兵力部署利于坚守但不善于机 动作战。攻击燕阵的战法,与燕军接触后就胁迫它,袭扰一下就 吴子兵法 11 迅速远离,追逐他们却又远远落在其后面,这样,使其将领疑惑, 士卒恐惧,再严密布置我车骑于其所必经的道路,燕军的将领就 可以被我俘获。 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 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阵而压 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 韩国、赵国、魏国地处中原,人民性情温和,国家政令平 平,民众疲困于战争,厌烦打仗,轻视其将领,不满其待遇,士 卒没有决死拼斗的意志。所以这三国的阵形虽然兵力部署整齐但 不实用于作战。攻击他们的战法,必须摆开阵势压制它,如其兵 力众多前来攻击就抗住它,若其退却就追击它,以此疲劳它的军 队。这就是六国的概略形势。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 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 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 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阵之士,可与持久。审能料此, 可以击倍。”武侯曰:“善。” “然而在一支国军队当中,一定会有象猛虎那样的勇士, 吴子兵法 12 他们力气大得能把鼎轻松地举起来,腿脚轻捷跑起来能追上战 马,拔敌军旗斩杀敌将,一定会有这样能干的人。象这样的人, 选拔出来分别使用,爱惜和器重他们,这就是三军的命脉。凡是 擅长使用各种兵器,身强力壮动作敏捷、立志杀敌的人,必须给 他们加官晋级,这样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还要厚待他们的父 母妻儿,激励他们立功受奖,使他们害怕受到惩罚,这些都是坚 守阵势的主力军,可以凭借他们与敌军持久作战。如果能够审慎 地料理到这些问题,便可攻击成倍的敌人。魏武侯说:“你讲得 好!” 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 早兴寤迁,剖冰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 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 祅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 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 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 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阵而未定,舍而 未毕,行阪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 吴起说:“通常判断敌情,不必占卜便可以与敌交战的有八 种情况:一是敌军在狂风严寒的天气披星戴月地行军,砸冰渡水, 不顾艰难;二是在盛夏炎热的天气晚睡早起地没有间歇,军队忍 吴子兵法 13 受饥渴长途行军;三是敌军长期留驻在外,粮食已经吃完,百姓 怨恨和愤慨,谣言四起,官方无法制止;四是军需物资已经耗尽, 柴草饲料已经很少,天气又多阴雨,也没地方去掠夺;五是敌军 兵力不多,水土不服,地形不利,人马患有疫病,四邻的救兵无 法赶到;六是长途跋涉已近天晚,士卒疲劳恐惧,困乏而又饥饿, 纷纷解甲休息;七是敌军各级将吏没有威信,军心动摇,三军数 次遭受惊恐,且没有援助;八是阵形尚未摆好,宿营尚未完毕, 爬山越险,有的荫蔽,有的暴露。凡是遇到这些情况,都可以毫 不迟疑地向敌人发起攻击。 “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 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 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 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也。” “不必占卜就应避免与敌交战的有六种情况:一是敌国土 地广大,人民富裕且人口众多;二是国君将吏爱护民众和士卒, 对其广泛地施加恩惠;三是赏罚分明,一切事务处理及时得当; 四是国内军内按战功的大小封爵列位,任用有贤德和有才能的 人;五是敌军兵力众多,武器装备精良;六是有四周邻国的帮助, 有诸侯大国的支援。凡是在这些方面不如敌军,就应毫不犹豫地 吴子兵法 14 避免与他交战。这就是看到可以取胜就发起进攻,知道难以取胜 就避退的道理。”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 以定胜负,可得闻乎?”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 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君臣未和, 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 倍,百战不殆。” 魏武侯问道:“我想通过观察敌军的外部情况,去了解其内 部的虚实;通过观察它的行动便可以知道它的企图,以便判定作 战的胜负,可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给我听听吗?”吴起回答说:“敌 军到来时队列松散且无顾忌,军旗凌乱且人马四处张望,对这样 的军队可以以一击十,一定会打它个措手不及。诸侯没有会合, 君臣之间不和睦,作战的工事没有修好,军令没有宣布施行,三 军混乱,要前进又不前进,想后退又不敢,对这样的军队可以以 半击倍,作战多少次也不会有危险的。”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 可击。疲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涉长道, 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旌旗乱动, 吴子兵法 15 可击。阵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 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魏武侯问可以攻击敌军的时机。吴起回答说:“用兵必须审 察敌军的虚实并攻击它的要害。敌军远来刚到,战斗队形未能完 全展开时,可以攻击。饭已经吃完,但没有进行防备时,可以攻 击;部队慌乱奔走时,可以攻击;疲劳过度时,可以攻击;敌军 所处地形不利的,可以攻击;没有把握战机采取后续行动时,可 以攻击;经长途行军,后续部队未能得到休息时,可以攻击;敌 军涉水渡河,过了一半时,可以攻击;在险峻狭隘的道路上时, 可以攻击;敌军阵势频繁调动的,可以攻击;将领脱离士卒的, 可以攻击;军心动摇恐惧的,可以攻击。凡是遇到这些情况,就 应选派精锐部队发起冲击,尔后再分别派遣后续部队跟进战斗, 一定要急速攻击,而不要迟疑。” 治兵第三 武侯问曰:“用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 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 人,人轻战。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 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行之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吴子兵法 16 魏武侯问道:“部队行军作战的方法首先应该掌握什么 呢?”吴起回答说:“首先要明确‘四轻’、‘二重’、‘一信’。” 魏武侯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吴起回答说:“四轻就是要选 择地形适于战马驰骋,战马驾驶战车跑得轻快,战车就可以让士 兵机动与操作兵器感到轻便,士兵也就能够英勇作战。一是熟悉 地形的险峻平坦,就可以走平坦的道路让战马跑得轻快。二是适 时得当地喂养战马,那么战车就跑得轻松。三是膏油锏铁等准备 得充足,人操纵战车就轻便。四是兵器锋利尖锐,甲胄坚实牢固, 士卒就便于作战。二重就是勇猛前进就给予重赏,怕死后退就处 以重罚。一信就是赏罚严守信用。确实做到这些,就具备了取胜 的主要条件了。”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 “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 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 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阵,虽散成 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 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魏武侯问道:“军队靠什么取胜呢?”吴起回答说:“靠严 格治理取胜。” 魏武侯又问道:“不在于兵力的多少吗?”吴起 吴子兵法 17 回答说:“如果法令不严明,赏罚不讲信用,鸣金而不能收兵, 击鼓而不前进,即使有百万之众,又怎么能用于作战呢。所谓治 理好军队,要求驻扎时严守各项纪律,行动时要显示出威武之仪, 进攻时要令敌不可抵挡,撤退时也使敌无法追击,前进后退均有 秩序,向左向右听从指挥,队伍虽被隔断,但阵势不乱,队形虽 被冲散,但能很快恢复行列。将领与士卒同安乐,共危难,要让 这些士卒团结一致而不分心离意,能用于作战而不感疲惫。这样 的军队不论投入到哪里战斗,天下任何敌人都不能抵挡得了,这 就叫做‘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 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 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 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起说:“通常行军的原则是:不能违背有节奏的行进与停 止,不能忽视适当的饮食,不要超出人马能力的极限。这三条做 到了,就能使士卒听从上级的命令。士卒能够服从上级命令,就 是治理好军队的根本。如果行进停止毫无节度,饮食饥渴失宜, 人马疲倦而不准解甲休息宿营,这样士卒就不会听从上级的命令 了。上级的命令既然已经行不通,用这样的军队驻守就会混乱, 用他们去作战就会失败。” 吴子兵法 18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 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 狐疑。” 吴起说:“凡是两军交锋的战场,都是尸横遍野的地方,抱 必死的决心去作战倒可能获取生路,如侥幸贪生反倒会招来死 亡。善于指挥打仗的将领,就象坐在漏水的船中,趴在着火的房 子里面那样,(必须当机立断),才会让有智谋的人来不及考虑, 猛勇的人来不及发怒,就率军迎战。所以说,将领犹豫不决是最 大的祸害;军队的灾难,往往产生于多疑。” 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 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 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 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 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 兵。是谓将事。” 吴起说:“将士之死常常是由于没有掌握作战的技能,军队 的失败往往是缘于战法不灵活。所以用兵的方法,首先在于教育 吴子兵法 19 训练。一个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十人。十个人学会作战,可以 教会百人。一百个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千人。一千个人学会作 战,可以教会万人。一万个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三军。战法要 训练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阵法要训练圆阵变方阵, 跪姿变立姿,前进变停止,向左由或向右,向前或向后,分散变 集中,集合变分散。各种战斗队形变换都经过多次训练,再给士 卒授予武器。这就是将领的任务。”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 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 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阵,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闻 鼓声合,然后举旗。” 吴起说:“训练作战的要领,就是让身材矮小的使用矛或戟, 个头高大的使用弓和弩,身强力壮的负责执旗,作战勇敢的操金 鼓,体质较弱的担负勤杂,有智慧的充当谋士。把同乡同里的人 编在一起,使同什同伍的彼此作保。第一次击鼓检查整理兵器, 二次击鼓练习阵法,三次击鼓迅速吃饭,四次击鼓急令整装,五 次击鼓排好队列。听到鼓声齐响,然后举令旗指挥军队行动。”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其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 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 吴子兵法 20 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 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 魏武侯问道:“军队的开进或驻止,其中有什么原则吗?” 吴起回答说:“不要对着‘天灶’扎营,不要在‘龙头’上驻军。 所谓天灶,就是山谷的一端。所谓龙头,就是大山的顶部。军队 驻守时必须左用青龙旗,右用白虎旗,前用朱雀旗,后用玄武旗, 中军用招摇旗在高处指挥,部队在下面按旗号行动。临战的时候, 要观测风从哪个方向来。顺风对我有利就乘势呐喊,攻击敌军, 逆风对我不利就坚守阵势,待机破敌。” 武侯问曰:“凡畜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 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 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 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 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 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 行天下。” 魏武侯问道:“驯养战马,有什么方法吗?”吴起回答说: “马匹,必须安置在适宜的处所,适时地饮水喂草,注意它的饥 饱。冬天要让马厩温暖,夏天要让马棚凉爽。要经常剪刷鬃毛, 吴子兵法 21 细心地铲蹄钉掌。要训练战马的听觉和视觉,不要让它受到惊吓。 让战马练习奔驰追逐,熟悉前进停止的动作。人和马要相互熟悉, 然后就可以使用于作战。战马的装具,鞍、笼头、嚼子、僵绳, 必须完好坚固。通常马不是在长时间使用后受伤,就是在开始使 用之时受伤。不是因为饥饿受伤,就是由于过饱受伤。如果天色 已晚且路程遥远,人就应多次更替下马行走与上马乘骑。宁可让 人受点劳累,也不要使马疲乏。经常使战马保持一定的体力,防 备敌军袭击我。”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就能无敌于天下。” 论将第四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 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 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 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 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出师之日,有死之荣, 无生之辱。” 吴起说:“只有文武全才的人,才能担任军队的将领。也只 有刚柔相兼的人,才能主管战争之事。一般人在谈论将领时,常 常只着眼于勇敢。勇敢对于将领来说,只是应该具备的多项能力 吴子兵法 22 之一罢了。仅凭勇敢的将领,必然会轻率与敌交战,轻率与敌交 战,就不会考虑利害得失,这是不够的。所以将领必须慎重的有 五个方面:一是‘理’,二是‘备’,三是‘果’,四是‘戒’,五 是‘约’。理,就是统率大军如同治理小部队一样。备,就是军 队一旦出了营门,就应如同遇到敌人那样警惕。果,就是临敌作 战不考虑个人生死。戒,就是即使已经击败了敌人却仍如同战斗 开始那样戒备。约,就是法令简明而不烦琐。接受命令而不推辞, 打败敌人后再提出凯旋,这些都是将领应该遵守的礼法。所以从 率军出征的那一天起,就应该下定宁可光荣战死,决不忍辱偷生 的决心。”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 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 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 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 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战阵,马闲驰逐,是谓力机。 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 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 是谓良将。” 吴起说:“率军作战有四个关键问题:一是掌握士气,二是 利用地形,三是运用谋略,四是发挥战斗力。三军人马众多,上 吴子兵法 23 百万大军,掌握士气的盛衰,全在于将领一人,这就是掌握士气 的关键。道路险狭,高山要塞,十个人防守,千人过不去,这就 是利用地形的关键。善于使用间谍,派遣小部队活动,去分散敌 人的兵力,使其上下级互相责难,官兵彼此埋怨,这就是运用谋 略的关键。战车的轮轴坚固,战船的橹桨轻便,士卒熟练阵法, 战马善于驰逐,这就是发挥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把握了这四个关 键,才能担任将领。然而将领的威严、品德、仁爱、勇敢,必需 要足以统率下属,稳定部队,威慑敌军,决断难疑。发布命令而 属下不敢违犯,所到之处而敌军不敢抵挡。得到这样的将领,国 家就强盛,失去这样的将领,国家就衰亡。这就是良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 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 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故 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起说:“军内设置鼙鼓金铎,是用来通过听觉来号令部队 的。设置旌旗麾帜,是用来通过视觉来号令部队的。制定各种禁 令与刑罚的法令,是用来统一军心的。听觉统一行动靠声音,所 以金鼓之声必须清晰。视觉统一行动靠颜色,所以旗帜的颜色必 须鲜艳。军心的统一靠刑罚,所以刑罚必须严厉。这三条不确立, 虽然有国家,也必定会被敌人所败。所以说:将领的令旗挥动所 吴子兵法 24 向,要做到部队没有不听从行动的;将领的号令所指,要做到部 队没有不拼死向前杀敌的。”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 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 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贪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 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 而取;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 居车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居军荒泽,草楚幽 秽,风飙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 潜而袭。” 吴起说:“作战中最重要的,必须首先查清敌军将领及其才 能。如果能够根据战场上的态势采用灵活的权谋,就可以不费多 大代价而取胜。如果敌军将领愚蠢并轻信于人,就可用诈骗手段 诱惑他;如果敌军将领贪图私利且不顾名誉,就可用财物去贿赂 他;如果敌将总是轻易改变决心并缺乏智谋,就可以扰乱疲困他。 如果敌军上级富裕骄奢,而下级却贫困怨愤,就可以利用矛盾离 间他们。如果敌军将领进退迟疑不决,部队无所适从,可用威势 震吓,逼其逃跑。如果敌军士卒轻视将领,厌战思归,就应该把 大路切断,而把险路让开,这样就可以用伏击的战法取胜。如果 敌军前进的道路平易,而后退的道路却很困难,就要引诱敌人前 吴子兵法 25 进而加以歼灭。如果敌军前进道路艰险,而退路平坦,就可以采 以逼近攻击的方法。如果敌军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驻扎,无法排除 积水,若经常下雨,就可以灌水淹没它。如果敌在荒芜的湖沼地 带驻扎,那里杂草灌木丛生,若经常刮狂风,可用火攻消灭它。 敌久驻一地不转移,将士懈怠,部队疏忽戒备,可以采取偷袭的 方法攻击它。”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 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 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讙哗,旌旗烦乱, 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其见利恐不得, 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魏武侯问道:“两军对阵,但却不知敌军将领的情况,我想 了解他的才能,有什么办法呢?”吴起回答说,“命令一员勇敢 的下级裨将,率轻兵锐卒去试攻,只许败,不准胜,借此可以观 察敌军的行动,如果敌军的一举一动都指挥很有条理,向我追击 时佯装追不上,看到散在地上的财物假装没看见,象这样的将领, 就是智将,不要与他交战。如果敌军之中喧哗嘈杂,军旗纷烦杂 乱,士卒自由行动,手中兵器横拿直放,追击时唯恐追不上,见 到资财唯恐抢不到,这就是愚将,敌人虽多也可以俘获他。” 吴子兵法 26 应变第五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 则如之何?”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旛麾为节,夜以金 鼓茄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 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 敌,攻无坚阵矣。” 魏武侯问道:“我军战车坚固战马优良,将领勇敢士卒坚强, 如果突然遭遇敌人,队伍混乱不成行列,那怎么办呢?”吴起回 答说:“通常打仗的方法,白天用旌旗幡麾指挥,夜间用金鼓笳 笛指挥。指挥向左部队就向左,指挥向右部队就向右。击鼓部队 就前进,鸣金部队就停止。第一次吹笳笛部队就成行列,第二次 吹笳笛部队就集合,不听从命令就要惩罚。三军听从指挥,士卒 执行命令,这样就没有打不败的强大敌人,没有攻不破的坚固阵 势。”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避之于 易,邀之于阨。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阨;以十击百,莫善于 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卒,卒起,击金鸣鼓于阨路, 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吴子兵法 27 魏武侯问道:“如果遇到敌众我寡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说:“在平坦的地形避开敌人,在险要的地形截击敌人。 所以说,以一击十,最好是利用狭隘的地形;用十击百,最好是 利用险峻的地形;以千击万,最好是利用险阻的地形。要派少数 士卒突然出现在狭险的地形上并鸣金击鼓,即使敌人众多,也无 不惊骇骚动的。所以说,使用众多的兵力,务求地形平坦,使用 相对少数的兵力,务求地形险要。”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阻险,右山左水, 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 守,则如之何?”起对曰:“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 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 之衢,敌人必惑,莫知所加。敌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谍,以 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 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 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利。此 击强之道也。” 魏武侯问道:“敌军兵力众多,训练有素,作战勇敢,背靠 高大险阻的地形,右依山,左临水,挖有很深的沟壕,筑有很高 的壁垒,防守有强大的弩兵,后退稳如山移,前进疾如风雨,粮 吴子兵法 28 食储备又充足。很难与它长期相持,该怎么办呢?”吴起回答说: “这个问题真的很大呀!这不能单凭车骑的力量,而是要靠圣贤 之人的谋略。如果能够配备成车千辆、骑兵万人,加上相应的步 兵,编为五支军队,每军各为一路。五支军队成五路进发,敌人 必然疑惑,不知我方要攻击它什么地方。敌军如果坚守阵势,力 求稳定它的部队,我方就应迅速派出使者,试探它的企图。如果 它听从我方劝说,我就撤兵退回。如若不听从我方劝说,必会杀 我使者,烧掉我送去的书信,那么五军就分五路与敌交战。打胜 了不要追击,不胜就迅速撤回。象这样假装败走,行动要谨慎, 交战要迅速,一支军队从正面牵制它,一支军队截断它的后路。 两支军队隐蔽前进,或者从左侧或者从右侧,袭击它的薄弱处。 五支军队全部到达,必然形成强有利的态势,这就是攻击强敌的 战法。” 武侯问曰:“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 起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 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魏武侯问道:“敌军临近胁迫我,想撤退没有路,部队极为 恐惧,这有什么办法呢?”吴起回答说:“对付这种情况的战法, 如果我众敌寡,就分兵几路合击它。如敌众我寡,就集中兵力攻 击它,不断地袭扰它,敌军虽众也能被制服。” 吴子兵法 29 武侯问曰:“若遇敌于溪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 之奈何?”起对曰:“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 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 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魏武侯问道:“如果与敌军遭遇在溪涧峡谷之间,两旁地形 险峻,而且敌众我寡,应怎么办呢?”吴起回答说:“遇到丘陵、 森林、谷地、深山、沼泽等不利地形,必须要急速通过,不能从 容不迫地行动。如果在高山深谷之间,突然与敌遭遇,必须首先 击鼓呐喊乘势攻击敌军。指挥弓、弩手向前推进,一面射箭一面 俘虏敌人。观察敌军指挥行动,如果混乱惊恐,就立刻攻击,不 要迟疑。”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 去之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 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 相去数里,无见其兵;敌必坚阵,进退不敢。出旌列旆,行出山 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魏武侯问道:“左右都是高山,地形十分狭窄,与敌突然遭 遇,进攻不敢,撤退又不行,这该怎么办呢?”吴起回答说:“这 吴子兵法 30 叫做谷战,兵力虽多也派不上用场。我应挑选精锐士卒与敌对阵, 以轻捷善走、使用锋利兵器的士卒为前队,把车兵骑兵分别荫蔽 在四周,彼此相距数里,不能暴露自己的兵力,敌军必然固守阵 势,不敢进也不敢退。于是我再突然亮出排列整齐的旌旗,整队 走出山外安营,敌军必然惧怕。尔后派车兵骑兵向敌挑战,不让 它得到休息。这就是谷战的战法。”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 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 车骑,且留其傍。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 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魏武侯问道,“我军在大的湖沼地带与敌遭遇,车轮倾陷, 车辕淹没,大水逼近车兵骑兵,没有准备船只,进退两难,这该 怎么办呢?”吴起回答说:“这叫做水战,不要使用车兵与骑兵, 应暂时把它留在湖沼的旁边。登上高处四面瞭望,必定要掌握水 情。确知水域的宽窄,查清水的深浅,就可以出奇制胜。敌军如 果渡水,就乘它渡过一半靠近攻击它。”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 为之奈何?”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 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吴子兵法 31 魏武侯问道:“天气长期不断下雨,车马被陷不能行动,四 面受敌威胁,三军惊慌恐惧,这该怎么办呢?”吴起回答说:“通 常使用战车作战,阴雨泥泞就停下来,天晴地干就行动,选择高 地避开洼地,让强固的战车驰行,或者前进或者停止,必须顺着 道路走。敌军战车如果行动,必须追踪它的车辙马迹。”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 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 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之,其兵可覆。” 魏武侯问道:“凶暴的敌寇突然来袭,掠夺我的田野,抢劫 我的牛羊,那该如何对付呢?”吴起回答说:“凶暴的敌寇来袭, 必须想到它的来势凶猛,要好好坚守不与应战。敌将在天黑撤走, 它的装载必然沉重,军心必然恐惧,只想尽快撤走,队伍一定会 出现互不统属的现象。这个时候追击它,敌军便可覆灭。”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 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 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吴起说:“通常攻敌围城的原则,就是城邑攻破后,部队分 吴子兵法 32 别进驻敌人的宫、府。控制他们有俸禄爵秩的官吏、贵族,没收 他们的器皿和财物。军队所到之处,不准砍伐树木,拆毁房屋、 抢夺粮食、宰杀牲畜、焚烧储存的财物,向民众表示没有残害之 心。他们请求投降的,更予以准许并且安抚他们。” 励士第六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对曰:“严明之事, 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 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魏武侯问道:“严明刑赏,就能够打胜仗吗?”吴起回答说: “严明刑赏的事,我不能详尽说明。即使能够打胜仗,也不能完 全依靠它。发布号令而人们乐意听从,出兵打仗而军队乐意作战, 两军交战而将士乐意拼死。这三条,才是君主可以依靠的。” 武侯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 而励之。”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 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 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 差。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着不忘于心。行之三年, 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奋击之者, 吴子兵法 33 以万数。 魏武侯问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三条呢?”吴起回答说:“君 主挑选有功的人宴请他们,对没有立功的人就激励他们。”魏武 侯便立即在宫廷设宴,分前、中、后三排席位款待将士。立上等 功的坐在前排,荤菜席位,并使用贵重的器皿和有整只的牛、羊、 猪三牲。立二等功的坐中排,荤菜席位,使用的器皿次一等。没 有立战功的坐后排,荤菜席位,没有贵重器皿。宴席结束后武侯 就出来,在宫门外颁发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儿,也按战功大小 而有所差别。对阵亡将士的家庭,每年派使者慰劳和赏赐死者的 父母,表明没有忘记他们。这个办法实行了三年,秦国出兵,临 近西河,魏国的士卒听到这个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动穿 戴盔甲奋起抗敌的就有上万人。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对曰:“臣闻人 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 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 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 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 士之功也。 吴子兵法 34 魏武侯召见吴起,并对他说:“你以前的指教,如今已行之 有效了。”吴起回答说:“我听说人有短有长,士气也有盛有衰。 君主可试派遣没有立过战功的五万人,我请求率领他们去抵抗秦 军。如果不能取胜,就会被诸侯耻笑,在天下诸侯中失去权势。 譬如,有一个亡命之徒隐伏在旷野里,上千人追捕他,没有一个 不瞻前顾后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怕他突然出来伤害自己。 所以一人拼命,能使上千人害怕。现在我用五万人,使每个人都 象一个亡命之徒,率领他们征讨敌人,必定使敌人难以抵挡。” 于 是,魏武侯听从了他的意见,并给他加派了战车五百辆、战马三 千匹,打败了秦军五十万。这就是励士的功效。 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驰车骑与徒。若 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 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在作战的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各位将士都要 跟着我去迎击敌军。不论车兵、骑兵还是步兵,如果车战的不能 缴获敌人的战车,骑战的不能擒获敌人的骑兵,步战的不能俘获 敌人的步兵,即使打败敌人,都不算立下战功。”所以在作战的 那一天,他发布的命令并不多,却能威名震撼天下。
/
本文档为【吴子兵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