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_黄时鉴

2014-03-04 16页 pdf 1MB 1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8423

暂无简介

举报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_黄时鉴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 黄时鉴 朝鲜王朝的燕行士人曾写下大量的燕行录 , 据最近的调查 , 存世的在 300 种以上 "¹ 对于朝鲜史 !明清史和中韩关系史的研究来说 , 燕行录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宝库 , 有待我们 进行开掘 "本文仅以(燕行录选集 6所见的北京天主堂为题作一论述 , 是乃大海之一勺而 已 " 对于我们中国学人来说 ,较为便于利用的是(燕行录选集)(以下简称 5选集 6) , 它由韩 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刊行(上卷 , 1960 年;下卷 , 1962 年), 收入燕行录 31 种 (汉文的 3...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_黄时鉴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 黄时鉴 朝鲜王朝的燕行士人曾写下大量的燕行录 , 据最近的调查 , 存世的在 300 种以上 "¹ 对于朝鲜史 !明清史和中韩关系史的研究来说 , 燕行录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宝库 , 有待我们 进行开掘 "本文仅以(燕行录选集 6所见的北京天主堂为作一论述 , 是乃大海之一勺而 已 " 对于我们中国学人来说 ,较为便于利用的是(燕行录选集)(以下简称 5选集 6) , 它由韩 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刊行(上卷 , 1960 年;下卷 , 1962 年), 收入燕行录 31 种 (汉文的 30 种 , 韩文的 1种)"这是一种精选本 ,迄今仍有其基本的参考价值;但也有明显 的缺点, 有些十分重要的燕行录没有被选入 "在(选集 6收入的 30 种汉文燕行录中 , 有 8 种记载了北京天主堂 "此外我增加了 3 种:金昌业的 5老稼斋燕行 日记 6 !李德愚的 5入燕 记 6和朴趾源的(热河日记 6"金景善 5燕辕直指)序文称 : /适燕者多记其行而三家最著 , 稼 斋金氏 !湛轩洪氏 !燕岩朴氏也 "以史例 ,则稼近于编年而平实条畅 , 洪沿乎纪事而典雅填 密 , 朴类夫立传而赡丽阂博 , 皆自成一家而各擅其长 "继此而欲记其行者又何以加焉 "0º 显然 ,一般说来 , 若研究燕行录 , 则此三家不可或缺 "至于李德惫的 5入燕记 6, 作者适已见 读 , 且有其特记的内容, 故亦收入本文 "以下分五部分进行讨论 " 一 !时代特征 为了行文的方便 , 现先将作者见读的 作 者 著作名称 金昌业 (老稼斋燕行 日记) 李宜显 (庚子燕行杂识 6 韩德厚 5燕行 日录 6 洪大容 5湛轩燕记 6 李德愁 5入燕记) 朴趾源 (热河日记 6 俞彦镐 5燕行录 6 n 种燕行录按年代先后列出下表 : 著作年代 版 本 1712一1713 韩文译本(燕行录选集)IV 1976 1720 (选集 6下卷 , 417一520 页 1732 (选集)下卷 , 521一555 页 1765 (选集)上卷 , 231一430 页 1778一1779 (青庄馆全书)卷 66一67 17 8 0 5燕岩集 6卷 5选集)下卷 , 1 1 一 1 5 17 8 7 1153 一1203 页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 1 5 3 徐长辅(一行) 金景善 (医官) 郑元容 5蓟山纪程 6 5燕辕直指 6 5赴燕 日记 6 5燕行 日录 6 1 8 0 3 一 1 8 0 4 1 8 1 2 一 1 8 1 3 18 2 8 18 3 1 (选集)上卷 , 669一831 页 (选集 6上卷 , 931一1188 页 (选集)下卷 , 829一876 页 (选集)下卷 , 909一920 页 一般认为, 18 世纪是清代文化的全盛期 , 也是朝鲜文化的中兴期 "这个时期撰写 的燕行录很多而且价值较高 "上表中, 从金昌业到朴趾源 , 凡六种 , 所记的北京天主 堂 , 都是亲身的游历与见闻, 而且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 "而从俞彦镐以 下, 记述者虽然提到北京天主堂 , 其实都没有亲身入堂游览, 故而多半只能略提一笔 " 仅有金景善详加记述 , 但他主要只是抄录金昌业 !洪大容 ! 朴趾源三家以及清人吴长元 ( 5衰垣识略)) 等人的文字而已"(燕辕直指) 载: 壬申年 (1812) , /十二月二十二 日 晴, 留馆 "食后 , 与正副使及诸人 , 或雇车或骑马 , 过正阳门, 未至宣武门, 路旁有一 座大屋 , 制甚奇巧 , 问是西天主堂 "又行数百步 , 过时宪局 , 转至象房 ".,»金景善一行 当时只是路过 "而且其 (西天主堂记 6 文末直称: /洋术今为两国禁条 , 非但不许相接 , 概闻其阴邪之甚 , 亦不欲目睹而足摄 "但其画法与诸般器物之奇巧者 , 想堪一观 "而 稼 ! 湛 ! 燕三记记其所闻见, 已备尽形似矣 "今虽亲见而记之 , 亦未必过之 , 况其能如 三记所闻见之时有未可必乎? 兹撮其要为之记 , 惮后过此者知此意, 毋以不观为缺典 也 "0¼在 /洋术今为两国禁条 0 的情况下 , 即使对 /其画法与诸般器物之奇巧者 , 想堪 一观 0, 也不敢再进入天主堂了 " /两国禁条 0, 在中国方面 , 当指从 1717 年起 , 由于礼仪之争上的分歧 , 康熙帝开 始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 , 并在以后雍正 ! 乾隆 ! 嘉庆诸帝执政时日益强化; 但就这方面 而言 , 难以说明上表所显示的情况 , 即迄至俞彦镐一行 , 实际上常有朝鲜燕行人员去造 访北京天主堂 "然洪大容有这样的记述 : /康熙以来东使赴燕 , 或至堂求见西洋人 , 辄 欢然引接 , 使遍观堂内异画神像及奇器, 仍以洋产珍异馈之 "为使者利其贿 , 喜其异 观 , 岁以为常 "惟东欲骄傲尚夸诈 , 待之多不以礼 , 或受其馈而无以为报 , 又从行无识 者往往吸烟唾涕于堂中, 摩弄器物 , 以拂其洁性 , 近年以来洋人益厌之, 求见必拒之 , 见亦不以情接也 "0½可见天主堂内教士态度的变化也是一个 因素" 当然, 嘉庆十年 (180 5) , 清帝曾再次发出上谕 , 严禁天主教士在北京私刻书籍 , 并禁向汉人及满人传 教; 若中国 /禁条 0 指此而言 , 也未尝不是一个原因"不过 , 实际上朝鲜方面的 /禁 条 0 才是关键 " 在朝鲜 ,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接连发生严禁天主教传教活动的重大案件 "1785 年有 /乙巳摘发 0 案 , 李承薰 ! 李萦 !权 日身以及丁若锉 ! 若钟 ! 若铺三兄弟等在金范禹家 布道 , 被人摘发 , 掀起风波 , 金范禹治罪刑配 , 其余诸人使 /悔悟 0 免予治罪 "但是 , 李承薰 ! 丁若铺等继续 /讲习邪书 0, 其传播之势 , 甚至 /湖石一带 , 几至家传而户诵 , 真谚翻译 , 下及妇孺 , 官长禁之而不得 , 里巷转以为效法 ., ¾"于是 , 批判异教邪学 , 逐渐形成气候 "辛亥年 (1791 ) 有 /珍山之变 0, /湖南珍山郡邪学人尹持忠母死 , 不用 1 5 4 韩国学集 第八辑 丧葬之礼 , 只着孝巾, 不加衰经 , 又不受吊 "又与其徒权尚然焚主废祭 , 传说狼藉 0"¿ 这种对正学孝礼的公开挑战, 更引起轩然大波 , /其变乱流害 , 百倍于轼逆之凶 0À, 遭 到十分严厉的声讨 "到了 1801 年 , 终于酿成 /辛酉治邪 0, 当时摄政的大王大妃传令严 禁邪学 , /犹有不俊之类 , 当以逆律从事 "各邑首领 , 各于其境内, 修明五家统之法 , 其统内如有邪学之类 , 则统首告官惩治, 然犹不俊 , 则国有法焉 , 剿珍灭之 , 无得遗 种 "0Á于是 , 一大批人遭到刑讯和判罪 , 其中 /邪学教主 0 李基让以及吴锡忠 ! 李承薰 等处斩 , 李致薰 ! 丁若锉 ! 丁若铺和康津等减死岛配或远配 "到朝鲜传教的中国神父周 文漠也被斩首泉示 "从此以后 , 天主教以及西学在朝鲜消沉了很长一段时期 " 正是在 /辛酉治邪 0 的背景下 , 此后朝鲜燕行人员到了北京 , 便不再像其先行者那 样去访问天主堂 "这一点 , 1804 年参加燕行的徐长辅说得十分明白, 他在 (蓟山纪程 6 中这样记述天主堂: /门墙 , 缥缈临城 , 堂内铺叙 , 多有可观 "前此留馆时, 人多 入见 "一自邪学之有禁 , 遂不得相通 "0"而 1828 年佚名医官的 (赴燕 日记) 在提到天 主堂时更是一语道破 : /自我国辛酉邪狱之后 , 东人无入此馆者云 "0"从这里 , 我们看 到了燕行录所记北京天主堂的一个时代特征 , 即以 1801 年的 /辛酉治邪 0 为分界线 , 以前的燕行录的记述都是亲身经历 , 比较详实 , 而且下笔没有多少顾忌; 而以后的载录 则相当简略 , 或路过稍见外表 , 或据文献写个大概 , 即或有个别进入堂内者, 也只是一 笔带过 , 讳言其详 "禁网之下, 文笔沉寂 "因此 , 从 1801 年以前的燕行录中才可以找 到有关北京天主堂的比较丰富的记载 , 它们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 二 ! 所记何堂 阅读上表所列的燕行录 , 人们不难感到 , 它们在记述北京的天主堂时, 除了洪大容 5湛轩燕记) 另明记 /东天主堂 0 外 , 实际上提到的都是位于宣武门内以东的天主堂 " 可是 , 洪大容在访问天主堂并同西洋神父刘松龄 ! 鲍友管交谈后 , 记述 /刘鲍居南堂 , 算术尤高 , 宫室器用甲于四堂, 东人之常来往也 "0"而后来金景善则记 : /过正阳门 , 未至宣武门, 路旁有一座大屋 , 制甚奇巧, 间是西天主堂 "0"又说 : /堂旧有四 , 而南 北二堂今无之 , 只有东西两堂 , 西即此也 "0"上表已显示 , 洪大容的 (湛轩燕记 6 成书 于 1765 年 , 而金景善的 (燕辕直指) 成书于 1812 一1813年 "比读这两条史料 , 是否可 以认为洪大容 !金景善二人所记的是两座教堂 , 而洪氏访问的 /南堂 0 在 1812 一181 3 年时已废? 但洪大容记 /东天主堂 0 时又说: /天主堂有四 , 南北未闻 , 西刘鲍所居 , 东堂虽不及西堂 , 游观者或往焉 "0"他既说刘鲍居 /南堂 0, 又说刘鲍居 /西堂 0, 自身 似也有矛盾 , 其中有讹误 , 还是别有原委?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以进一步讨论有关文献陈述之所指及其史料价值 , 这里需要先说 明一下北京四堂本身的历史"在人们后来习惯上所称的北京四堂中, 最早建立的就是位 于宣武门内今前门西大街的天主教堂 , 1605 年利玛窦开始置有部分产业 , 并先后建有 经堂和小堂; 1650 年顺治帝将这里空地一方赐给汤若望建造大堂 , 此堂于 1652 年落 成 , 它的正式名称是 /无砧始胎圣母堂 0; 1690 年北京被划为主教区后 , 它成为主教座 堂; 1769 年 (一说 1775 年 ), 毁于火灾 , 不久即由乾隆赐银修复 "需要注意的是 , 人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 1 5 5 们起初将它称作 /西堂 0 并不是因为它在城西 (它位于城南偏西), 其实 , /西堂就是西 洋教堂 0" 在 /无砧始胎圣母堂 0 以后 , 北京又陆续建成三座教堂 : 1655 年 , 顺治帝将东安 门外的一块土地 (今八面糟路东) 赐给神父利类思和安文思, 随即建成一座教堂 , 是为 /圣若瑟教堂 0, 它地处城东 , 俗称 /东堂 0, 这样位于其西南方向的 /无站始胎圣母堂 0 仍称 /西堂 0, 才有了与 /东堂 0 在方位上相对的意思 " 1699 年 , 康熙帝因为服用西药 治愈疟疾 , 在中海西畔赐地给洪若翰 ! 刘应等人, 1703 年建成 /救世主堂 0, 此堂坐落 在城北 , 俗称北堂 , 它在 1827 年被拆毁 , 1860 年重建 , 1887 年清皇家扩展宫廷, 被迁 至西什库重建 "最后的一座 , 17 23 年意大利遣使会士德理格购置西直门内的一块土地 建成 /七苦圣母堂 0, 1811年因有四位神父违反禁令外出, 被逐回国 , 教堂全毁 , 1867 年方得重建 "据上述可知, 从 1723 年起, /七苦圣母堂 0 建成以后 , 北京才有了四堂 " 因为 /七苦圣母堂 0 地处城西 , 人们又俗称它为 /西堂 0, 此后 , 原来被称作 /西堂 0 的 /无站始胎圣母堂 0 才因位于城南而又被俗称为 /南堂 0" 了解了北京四堂兴废的历史及其俗称的变化后 , 我们再来看一看相关的燕行记上的 文字 " 1765 年时, 洪大容记北京 /天主堂有四 0 自是无误 ; 但他仅仅访问了东西二堂 , 而 /南北未闻 0"这西堂是 /刘鲍所居 0, 而在另一处他又说 /刘鲍居南堂 0, 这正是位 于宣武门内的 ! 当时人们既称 /西堂 0 又称 /南堂 0 的 /无砧始胎圣母堂 0"后来, 金 景善在 1812一18 13 年记他在宣武门内路过 /西天主堂 0, 又说 /堂旧有四 , 而南北二堂 今无之, 只有东西两堂 , 西即此也 "0"这是因为在 1811 年地处西直门内的 /西堂 0 已 毁, 于是位于宣武门内的 /无沾始胎圣母堂 0 又以 /西堂 0 这个俗称为众所周知; 而金 氏不明底细 , 以为是 /南堂 0 /今无之 0"不过 , 说北堂 /今无之 0 倒是确切的: 在 1773 年耶稣会被教皇解散后 , 北堂教务由法国遣使会接替 , 不久 , 此会在法国大革命 中备受打击 , 其北京教务遂亦式微 "这么看来 , 只要明白上述历史背景 , 在 1812一 1813 年时金景善说 /南北二堂今无之 0, 也就可以理解其实际所指了"可以这样说 , 这 仅仅是一个事例 , 说明我们在研读一部又一部燕行录时 , 需要掌握当时的历史变迁状 况 , 这样才能见出其记载的真实性 "而这类真实的记载 , 真是比比皆是 " 三 ! 史料价值 下面让我们对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的史料价值做一 "为此 , 笔者认为宜将 它们与中国那时记载北京天主堂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 "这里 , 先将我们用作比较的相关 中国文献列出一表: 作 者 著作名称 著作年代 版 本 刘侗 于奕正 5帝京景物略) 1635 成书 上海远东出版社 , 19% 谈迁 (北游录) 1653一1656 成书 中华书局, 1981 孙承泽 5春明梦余录 6 约 1671 成书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 5 6 韩国学论文集 第八辑 孙承泽 (天府广记) 毛奇龄 5西教入中国录 6 徐 昆 5遁斋偶笔 6 于敏中等 (日下旧闻考) 吴长元 (哀垣识略) 赵 翼 (檐曝杂记 6 姚元之 5竹叶亭杂记 6 相关的文献是 10 种 " 以上 10 种中国文献所记述的 , 约 16 71 成书 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 一 二户 1753 成书 1774 救编 1788 初刻 约 1810 成书 1805一1843 居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82 (西河全集 #录) 1720 刊本 5说库 6 上海文明书局 , 1915 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 81 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81 中华书局 , 1982 中华书局 , 1982 都是北京宣武门内的天主教堂 "但 5帝京景物略 6 成书与初刻在 1635年 , 它所记述的只能是利玛窦在 1610 年建造的那座小堂, 因而这份 资料有其特殊的价值 "而自孙承泽以下 , 记述的当都是汤若望主持营造的 /无砧始胎圣 母堂 0"但孙承泽的描写似有因袭 5帝京景物略) 的痕迹 , 就内容而言 , 较为简略 , 且只增加了关于西洋的 /字 0 与 /书 0 的内容 , 共 41 字 , 颇不好解; 或许原先的小堂 与后建的大堂实际上有某些相似之处 " 细读之述中朝文献所记载的北京天主堂 , 它们有若干点是相同或相似的 "其一, 它 们都集中记述了最早建立的也是最有名声的宣武门内的那座教堂 "其二 , 综合起来看 , 它们分别注意记载了该堂的来历 !制式 ! 装饰 ! 陈设 ! 题字 ! 壁画 ! 乐器 ! 自鸣钟 ! 天 文仪器!宗教展示以及西人相貌 !西文写法等等"其三, 在许多方面, 诸如对西洋的建 筑 ! 绘画 !奇器 ! 天主教思想与礼仪等等, 它们有比较类似的反映 "但另一方面 , 中朝 文献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二 ! 朝鲜的燕行录作为游记 , 每一载录都有具体的日期 , 而 且往往自然地表现出访问的过程 , 这是在中国文献中见不到的; 二 ! 对于同一事物 , 多 半是朝鲜燕行录记得更为具体生动 , 因而就留下了更有价值更具可读性的资料 ; 三 ! 在 记下亲身经历的笔触中, 朝鲜的燕行录显得比较个性化 , 较多地表达作者本人的观感 , 甚至流露出自己的感情 "为了说明问题 , 这里不嫌冗长 , 试举一例 "且看李宜显 5庚子 燕行杂识 6 所记 : 往见天主堂, 堂即西洋国人所创也 "西洋之道 , 以事天为主 , 不但与儒道 背异 , 亦斥仙佛二道 , 自以为高 "康熙甚惑之 , 像天上作是庙 , 中间毁坏, 雍 正又新创之 "在所住数十武, 不劳历览, 故往赏之 "入门便觉丹碧眩耀, 目难 定视 "既是像天上者 , 故其高几摩星汉 , 其画日月星辰固也 "壁上多画阴鬼 , 有同禅房十王殿 , 见之幽暗, 无阳明气象 , 可怪也 "宁直人费性者, 西洋国人 也 , 出见, 持茶以待之 , 年今六十, 碧眼高弄 , 须髯屈盘, 披发圆冠 , 阔袖长 衣 "问其国距北京几里 , 答曰海路为九万里, 陆路五六万里 , 与大弄达子地界 相接云 " 又记 : 天主堂主胡费性人送 (三山论学记 6! 5主制群徽 6 各一册 ! 彩纸四张 ! 白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 1 5 7 色纸十张 ! 大小画十五幅 ! 吸毒石一个 ! 苦果六个, 以若干种为答礼 "所送二 册 , 即论西洋国道术者也 "所谓吸毒石 "其形大小如拇指一节而匾长 , 色青而 带黑 "其原由则小西洋有一种毒蛇, 其头内生一石如扁豆仁大 , 能拔除各种毒 气, 此生成之吸毒石也 "土人将此石捶碎 , 同本蛇之毒及本地之土捣末和匀, 造成一石 , 或如围棋子, 乃造成之吸毒石也 "其用法则此石能治蛇蝎娱蛤毒虫 伤啮 , 并治痈娘一切肿毒恶疮 , 其效甚速 "若遇此患, 即将吸毒石置于伤啮处 及痈拉恶疮之上, 此石便能吸拔其毒, 紧粘不脱 , 侯将毒吸尽时 , 方自离解 " 是时急持吸毒石浸于乳汁之内, 浸至乳略变绿色为度后, 将此石取出, 以清水 洗净抹干收贮, 以待后用 "其所浸之乳汁既有毒在内, 须掘地倾掩, 免伤人 物 "如伤毒及疮毒或未尽 , 仍置吸毒石拔之 , 其法如前 "若吸毒石禹解不拈 , 是其毒已尽 , 患可徐痊 "乳汁须预备半钟为要, 或人乳或牛乳俱可 "俩是时无 乳汁可浸或浸之稍迟 , 则此石受伤后不堪用矣 "所谓苦果 , 其形或团或长, 色 黄.戴, 其大不过一寸, 用法则能疗内外之患 "一治妇人难产 , 用清水磨服即 产 "一治霍乱吐泻 , 用清水磨服 "一治疟疾 , 用清水磨服 "一治食积 , 用清水 磨服 "一治凡诸火证 , 用清水磨服 "一治凡诸疮毒 , 用干烧酒磨数 , 即能止疼 痛, 徐徐自愈 "更有他用, 其功不能尽述 "此果大者可作十服 , 小者可作七八 服 "0 这样的文字在中国文献中笔者尚未见读过 " 我们尤其注意到洪大容与西洋传教士进行的笔谈 (传教士由堂内汉人代笔), 这就 是见于其 5湛轩燕记 6 的 5刘鲍问答 6, 实即洪大容与刘松龄 ! 鲍友管的问答 "这是一 份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 我已将它作为本文的附录置于文末 , 愿更多的学人得以一读 " 我在这里只是想先提示一下 , 请读者特别注意到洪大容在问答中表现出来的对西教 ! 西 学了解的深度 , 对一些西学问题的独立见解 , 对西画 ! 西琴 ! 西历 ! 西器 !西文以至鼻 烟 ! 眼镜等的强烈兴趣与广泛知识 , 以及对传教士的那种锲而不舍和不卑不亢的精神面 貌"这两次笔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二百余年前的东西文 化交流的历史当时在北京是怎样进行的 "至于其具体内容 , 请读附录 , 下文也将略加引 述 " 再举一例 "李德惫在其 5入燕记) 中具体描述了宣武门天主堂内的四幅画: /有一 儿眼睛直上作惊痈之状 , 一妇人抚摩优愁 , 一老翁恐惧攒手 , 若或祈其不死 , 四方云气 围绕 , 小儿出头云中者不知其数 " ,,又画妇人救护病儿之状 , 上有一白鸟张翼 , 口吐 白气 , 直射妇人之顶 " ,,或画妇人传双翼持戟刺人者 "亦有十字架累累悬小儿欲坠 , 老人以掌向天 , 若将承之"0"其中, 第一幅实际上描述的是 /天主耶稣降记 0, 第二幅 描述的是 /圣母领上主降孕之报 0, 而第三 ! 第四幅则尚难以辨明 " /天主耶稣降记 0 与 /圣母领上主降孕之报 0 均可见于中国木刻版画 (诵念珠规程 6 (1624) 和 (天主降生出 像经解) (1637) , 今据研究 , 此二种画册均源 自 1593 年在安特卫普刊行的 (福音书画 传) " "此书是由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 , 影响颇广 "我们知道 , 耶稣会士画家郎世宁 (G iuseppe ca stiglione , r6ss一1766 ) 曾为些堂皇绘制壁画, 但不知其具体画作为何 "徐 崖 ! 洪大容 ! 姚元之等人着墨也不少 , 但涉及画作的用字并不多, 故而不能据以作出明 1 5 8 韩国学论文集 第八辑 确的判断 "在这里 , 李德慰的记载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 当然 , 有的燕行录在载录北京天主堂时也有不准确之处 , 一般表现在历史事实方 面, 而在这方面则中国文献较为见长 "例如李宜显 5庚子燕行杂识 6 记宣武门内的那座 天主堂, 说是 /西洋之道 , 以事天为主, 不但与儒道背异 , 亦斥仙佛二道 , 自以为高 " 康熙甚惑之 , 像天上作是庙 , 中间毁坏 , 雍正又新创之 "0"又如金景善 5燕辕直指) 记 此天主堂: /乾隆时赐额 -通微佳境 . "0"说 /康熙甚惑之 0 而建堂 , 说 /中间毁坏 , 雍 正又新创之 0, 说 /乾隆时赐额 -通微佳境 0., 都并不准确 "如上所述 , 此天主堂的大 堂初建于 1650 年 , 落成于 1652 年, 是在顺治年间; 1720 年 (康熙 59 年) 和 1730 年 (雍正 8年 ) 遭到两次地震被损坏 , 但在 1740 一43 年间 (乾隆 5 一8) 才进行维修 , 并 非 /雍正新创之 0; 此大堂在 1769 年 (一说 1775 年 ) 毁于火灾 , 也由乾隆帝拨款重建 ; 而赐额 /通微佳境 0 四字的 , 乃是顺治帝 , 却非乾隆帝 "这些与史实有所不附 !有所混 淆的载录 , 显然是因为朝鲜燕行人士作为参观者将一时耳食之言记载了下来 , 但那些历 时长久的传闻却难免有失实之处 , 这是不足为奇的"相比之下 , 中国文献在这方面的失 误就少一些 " 在这里 , 我们想引述一下于敏中等奉乾隆谕旨救编的 (日下旧闻考) 中的一段话: 天主堂 , 明万历二十八年建, 本朝顺治十四年修 , 康熙五十一年重修 , 乾 隆四十年级于火, 四十一年重建 "门额曰通微佳镜 , 并亭内碑铭均世祖章皇帝 御制 "殿中匾曰万有真元 "联曰: 无始无终, 先作形声真主宰; 宣仁宣义 , 幸 昭拯济大权衡 "圣租仁皇帝御书 "" 文字虽简 , 而条理分明 "此书下面还编入了 5世祖御制天主堂碑记 6, 碑文写明 : ,.[ 汤 2若望入中国已数十年 , 而能守教奉神, 肇新祠宇 , 敬慎镯洁, 始终不渝 "孜孜之 诚 , 良有可尚 "人臣怀此心以事君 , 未有不敬其事者也 "联甚嘉之, 因赐额名通微佳 境 , 而为之记 "0. 因此 , /通微佳境 0 四字为顺治帝之题额 , 是明白无误的 " 上引 (日下旧闻考) 写到 : /殿中匾日万有真元 "联曰 : 无始无终 , 先作形声真主 宰 ; 宣仁宣义, 幸昭拯济大权衡 "圣祖仁皇帝御书 "0 而朝鲜韩德厚 5承旨公燕行录 6 贝屺 : /其四隅有书曰万有 ! 曰真元 ! 曰无始 ! 曰无终 "0À看来韩德厚记得也有误差 , 或者在乾隆重建前后文字有所不同? 鉴于 (日下旧闻考) 乃钦定之书, 绝不可能改动康 熙帝的御笔 , 当断韩德厚的记录有所失真 , 这可能是回忆出现差错的缘故吧 " 现在再回到洪大容 "在笔者经见的中朝有关文献中只有他另又记述了东天主堂 , 这 无疑使它显得特别珍贵 "其文字不长 , 兹全文引出, 以供同好研讨 : 东天主堂 天主堂有四, 南北未闻 "西 =堂 2刘鲍所居, 东堂虽不及西堂, 游观者或 往焉 " 正月二十四日, 由蒙古馆过北玉河桥 , 循宫墙而北百余步, 折而东, 出大 路 , 又北行里许 , 复析而东百余步, 道南见屋亮怪奇, 可知其为西制也 " 宁者王性 , 连山释人 , 自言朝鲜人累主于其家, 是以见朝鲜人如故人云 " 欢迎无难色, 亦不索面皮 " 入堂, 其器物之奢 , 逊于西堂, 而壁画之神巧过之 "北壁亦有天主像. 毛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 1 5 9 发森森如生人 , 前有两人立侍 "始入门, 望见半壁设采盒, 安三塑像, 心异 之, 以为塑像之妙炸佛家所及 "及至其下而摸之, 则昨盒昨塑, 乃壁画也 "西 壁画天主遗事, 有新死小儿横置于棺上, 少妇掩面而啼 , 其旁四五人坏伏而哭 之 "乍见措愕却立不忍视 , 真画妖也 " 堂有 自鸣钟楼 , 与西堂皇之制大同 "楼下有 日答石一双 "西出门, 有数丈 之台, 曰观星台"土建三屋 , 中屋藏各种仅器 , 门锁不可开 , 穴窗而窥之 , 略 见浑仅 ! 远镜等诸器而不可详也 "屋溜之南, 通穴至檐, 广数寸, 掩以铜 瓦如 其长, 每夜测候 , 启而窥中星 "云台下庭 广十数亩, 筑砖为柱, 长丈余, 上有 十字通穴, 遍庭无虑百数 "盖春夏上施竹木务蔺萄架, 柱旁往往聚土如坟者 , 葡萄之收藏也 " 庭东有屋数间, 中有井, 井上设辘护, 旁施横齿木牙轮 , 平转如磨 "壁有 柳罐数十, 王性言春夏汲水以溉蔺萄 "机轮一转 , 数十洒子鲜次上水 , 人不劳 而水遍于沟坎 , 澈撤满庭 "每夏热 , 浓草厚荫, 如张重帘珠帐 "秋熟, 累累万 领 , 实为都下胜赏 "酸酒有西法, 香烈绝异 , 其护养之勤 , 专为酸酒用云 "@ 这无疑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 四 ! 教士交往 在本文论及的燕行录中, 李宜显的 (陶谷集 6 提到 /守直人费姓者 0! /天主堂主胡 费姓人,.; 韩德厚 5承旨公燕行录) 提到 /西洋国人费哥者主之 0; 洪大容 5湛轩燕记 6 提到 /刘松龄 !鲍友管 , 大西洋人 0; 俞彦镐 (燕行录) 提到 /西洋人刘思永 0"以他们 的记述为基础 ,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朝鲜燕行人员与北京天主堂教士交往的方式和内容 , 以及相关的问题 " /费姓者 0! /费姓人 0! /费哥者 0, 或即费隐 "费隐 (Ehre nbert X aver F 6 de lli, 16 71一1743 ), 耶稣会神父 , 奥地利人, 1707 抵达北京 , 直至 1743 年逝世 "李宜显 ! 韩德厚访间天主堂在 17 32 年 , 时间上正好相符; 李宜显又记他 /年今六十 0, 年龄亦相 符 "刘松龄 (A ugus tin Vo n H allerstein , 1703一1774), 耶稣会神父 , 奥地利人, 天文学 家 , 1739 年抵达北京, 1749 年绘制靠近朝鲜的木兰地区的地图, 1752 一1753 年和 1766一1769 年两次担任中国副省会长 , 1746一1774 年间任钦天监正 , 从 1753 年起官居 三品 "鲍友管 (An ton Go geisl , 1701一 1771) , 耶稣会神父, 德国人 , 数学家 , 1739 年 抵达北京 , 1746 年任钦天监副 , 官六品 "洪大容在 1765 年时记: /刘年六十二 , 鲍年 六十四, 虽须发已衰白, 而韶颜如童, 深 目晴光如射 , 宛是壁画中人也 "皆剃头 , 衣帽 为胡制 , 刘戴亮兰顶 , 鲍戴暗白顶 , 刘三品 , 鲍六品, 皆钦天监职也 "入中国已二十六 年 , 航海数万里至福建始下陆云 "0"字字句句都十分准确 , 必定出自二位传教士本人的 自述 "以上三人的简历 , 笔者基本上依据的是费赖之著 ! 冯承钧译的 (在华耶稣会士列 传及书目) (以下简称 (列传及书目)) 和荣振华著 ! 耿升译的 5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 目补编 6 (以下简称 5补编 6) " 至于刘思永. 尚未考明 " (列传及书目6 和 (补编 6 均不载 "俞彦镐的 5燕行录 6 1 6 0 韩国学论文集 第八辑 写在 1787 年 "十四年前的 1773年 , 罗马教皇克莱孟第十四宣布解散耶稣会 , 第二年消 息传到北京后 , 在华耶稣会士从此不能进行传教活动 "从 17 83 年起教廷指派遣使会士 来华接替耶稣会士 , 法国国王也将耶稣会在华财产转交给遣使会 , 而实际上遣使会士在 1786 年才抵达北京并接管耶稣会原有的财产和事务 "这么看来 , 刘思永很可能是遣使 会士 , 但笔者尚未掌握真凭实据 , 盼有知之者示教 " 从上述有关的燕行录资料看 , 朝鲜燕行人员与西洋传教士的交往 , 其主要方式是朝 鲜人到天主堂去会晤传教士 , 进行参观和交谈 , 以及彼此赠送礼物 "而其交往的实际内 容 , 则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 ! 双方交换礼物时 , 传教士向朝鲜人赠送的主要是西 书 !西画 ! 西物和西器; 二 ! 朝鲜人参观教堂时 , 注意到它的建筑 ! 装饰 ! 图画 ! 乐 器 ! 书籍 ! 自鸣钟以及置于堂内的远镜等奇器 ; 三 ! 双方通过交谈 , 尤其是通过笔谈 , 交流了知识和思想 , 主要是朝鲜人向传教士了解天主和西学 "当然 , 这只是一种综合的 表述 , 实际上一次次具体的交往颇有差别 , 其广度与深度也各不相同 "但是 , 正是通过 这一次次具体的交往 , 北京的天主堂当时成了欧洲人与朝鲜人进行接触和交流的一个十 分重要的中心地点 " 下面再对一些具体交流的载录进行讨论 " 李宜显记: /天主堂主胡费姓人送 (三山论学记} ! (主制群征 6 各一册 "0"这是天 主堂神父向朝鲜燕行人赠送宗教书籍的一个实例 , 它的重要性在于 , 类似的事例 , 我们 现在所知甚少 "一般说来 , 人们认为当时的汉文天主教书籍大都是由朝鲜燕行人员从中 国带入朝鲜的 , 其主要管道有二 , 一是在天主堂获赠, 二是在琉璃厂购得 "但研究者发 现 , 具体的实证资料很难找到 "韩国有学者进行专题研究, 举述传入朝鲜的天主教书籍 达 64 种 , 但可以指出其传入者姓名的仅有许绮 (1 种 ) ! 李宜显 (2 种 ) ! 郑斗源 (2 种) 和李承薰 (3 种) "¼传教士文献中也有若干线索 , 如倪天爵神父 , /1720 年 , 他向 到达北京的朝鲜官员们赠送了一些基督教经籍 "0À但未有列出书名 "我们还知道 , 李承 薰正是从北京天主堂接受了洗礼 , 然后带着宗教图籍回到朝鲜后从事布道活动的 "然而 在 1801 年朝鲜 /辛酉治邪 0 掀起时 , 其激烈的行动之一也正是焚毁一切 /邪书 0, 于 是 , 李承薰究竟从北京带回的是那些书籍 , 今已无从得知 " 应当说 , 在 /辛酉治邪 0 以前 , 特别是在 /乙已摘发 0 以前 , 朝鲜燕行人员对访间 天主堂是很有兴趣的 "其中不乏怀有好奇心的因素 , 但执意探求新知的人士亦复不少 " 同时 , 西洋传教士也企图以燕行人作为桥梁 , 渐渐将其传教事业导入朝鲜 "原来汤若望 在世时 , 即与居留北京的朝鲜昭显世子相过从 , 企盼将天文数理之学与天主教理福音通 过世子输入朝鲜 "昭显世子于 1645 年返国后 , 其他传教士注目的就是年年燕行的朝鲜 士人了 "当然 , 耶稣会士也注意到朝鲜较近的沈阳 , 一如卫方济神父在 1703 年向罗马 耶稣会总会长所陈述的那样 : /如果在沈阳城牢固地建立一个传教会的话 , 就可以从沈 阳向高丽王国发展 "高丽王国是中国的属国 , 它比我们地图上标出的大得多, 也许从高 丽我们还可以打开通往日本的缺口, 日本和朝鲜只相隔一个小小的海峡 "0"然而这似乎 只是一个如意算盘 , 实际上传教士们可以把握的也只是与燕行人员的交往 " 可是 , 燕行人员的素质层次不一, 使传教士难以坚持初衷 "有如上引洪大容所记 : /康熙以来东使赴燕 , 或至堂求见西洋人, 辄欢然引接 , 使遍观堂内异画神像及奇器 ,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 1 6 1 仍以洋产珍异馈之 "为使者利其贿 , 喜其异观 , 岁以为常 "惟东俗骄傲尚夸诈 , 待之多 不以礼, 或受其馈而无以为报 , 又从行无识者往往吸烟唾涕于堂中, 摩弄器物以拂其洁 性 , 近年以来洋人益厌之 , 求见必拒之, 见亦不以情接也 "0"这样 , 双方的交往就受到 一定影响 "然而, 对洪大容之辈 , 传教士是难以拒之于教堂门外的 "实际上 , 交往的人 次数量虽有所减少 , 而交往的层次反而会有所提高 , 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深意 "可 以这样说 , 后来正是朝鲜学人在北京天主堂与传教士们的较高较深的交往 , 成了天主教 传入朝鲜 , 并引发朝鲜朝野传统势力对之严加拒斥和镇压的直接原因 " 五 ! 作者思想 当然 , 记述北京天主堂的燕行学人, 他们之间的思想和意趣是各不相同的 "就思想 倾向而言, 大抵有保守和进取的分野 "其倾向及其分野 , 正可从其记述的字里行间见 出 " 上引李宜显称: /西洋之道 , 以事天为主 , 不但与儒道背异 , 亦斥仙佛二道 , 自以 为高 "康熙甚惑之 , 像天上作是庙 0 云云 , 显然是他表示对 /西洋之道 0 颇不以为意 " 他作诗 5往观天主堂六叠) , 更宣称: /吾儒所宜辟 , 哦诗寓晓讽犷"李氏的思想, 与当 时中国的主流思潮是一致的 , 甚至可以说更为迂腐 "在中国, 康熙帝尚有注重西方科学 技术并向它躬身学习的一面 , 而且对于西教也不是非理性地一味排斥的 "这里具有讽刺 意味的是 , 即使对于康熙帝 , 李氏也敢直指其 /惑 0, 这岂不是非君无上了吗? 但当时 朝鲜虽为清朝藩国, 却以维系儒学正统自居自矜, 于是李氏就在一不经意之中流露出来 了 " 究其意趣 , 朝鲜学人也有一些地方明显地与中国士子有别 "例如关于西洋文字, 中 国的孙承泽在 17 世纪下半叶只记 /字皆旁行 0¾四字 , 仅从书写的形式 , 略加描述 ; 即 使到了 18 世纪中叶, 徐良在 (遁斋偶笔> 中专列 /西洋字 0 一条 , 也还只能从其书法 式样多加描述 , 又记一句 /从左及右, 横书 0À, 仍片言不及它是拼音文字 "而朝鲜学 人则不然 , 他们见到西洋文字 , 由于自己有谚文 , 如韩德厚就记称 /其国文字有似我国 谚文而奇奇怪怪 0"; 后来洪大容也说 / , ,其推算草本 , 刘出示一册 , 皆西洋谚字 , 字画奇巧 , 整齐如印本 0" "于是 , 实际上就把西洋字是拼音文字这个特征给点明了 " 若说识见的深广 , 探讨的细致 , 自然还是要推洪大容 "他对西学入华的始末及其情 势与特点 , 可以说了如指掌 "他写道 : ,,皇明万历中, 利玛窦入中国, 西洋始通 "俗有天主学, 明算数 , 工奇 器 , 其浏候如神 , 妙于历象, 汉唐以来所未有也 " 利玛窦死后 , 航海而东者常不绝 "中国亦奇其人而资其学, 好事者往往兼 尚其学 "康熙末 , 来者益众, 主仍采其米, 为 5数理精蕴 6 书以缝钦天监, 实 为历象源奥 "建四堂于城 中以处其人 , 号曰天主堂 "由是西学始盛, 谈天者 皆 祖其米 " 盖虞夏之襄, 羲和失其职 , 机术无传于世 " 自汉以来, 鲜于忘人 ! 洛下 闰 ! 张街 ! 一行之徒 , 相与变通之, 号为精密 "然如岁差之法 , 亦从不得其 1 6 2 韩国学论文集 第八辑 说 , 则由忘怒亿 中而求之 , 不以其道也 " 今 西洋之 法本之 以算数 , 参之以仪 器 , 度万形 , 窥万象 , 凡天下之远近高深 臣细轻重, 举集 目前 , 如指诸掌 , 则 谓汉唐以来所未有者 , 昨妄也 "" 真可谓言简意赅 "尤其是环顾神州, 进入 18 世纪以后 , /西学中源 0 之说已成思想 ! 学 术界的定式 , 并以此为法宝来消除西学已有的影响 , 来堵塞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在这种 背景下 , 我们可以看出洪大容识见的卓越和思想的深刻 " 而且, 由于当时朝鲜士人特有的情怀 , 洪大容还信笔记下了刘松龄和鲍友管 /皆剃 头 , 衣帽为胡制 , 刘载亮兰顶 , 鲍载暗白顶 0"Â当时 , 在清廷任职的耶稣会士实实在在 是清朝皇帝的臣民, 他们连 /剃头 0 这一点都是遵行不违的 "对此 , 汉族士人往往讳莫 如深 "而朝鲜士人则迥然不同, 他们虽然已奉清朝之正朔 , 却仍然保持着明朝的衣冠制 式 , 他们也无须 /剃发 0"这是他们常常引以自豪的, 因而他们也就毫无顾忌地将传教 士 /剃头 0 之事记载了下来 " 洪大容聪明过人 , 在天主堂参观管风琴后 , 即能知其结构性能, 甚至当即奏出一曲 /东方之乐 0, 并 /说其引风发声之机以质之 0"刘松龄神父竟然以为 , /他说得明白, 必 前此来见者 0"于是 , 洪氏 /戏之曰: 谚曰秀才不出门, 广知天下事 ., " "笔者写到这 里 , 的确感到衷心钦佩 , 以洪大容为杰出代表的燕行学者, 他们对于东传的西学不仅具 有先进的识见 , 而且在西洋传教士面前表现出了东方的智慧和风范 "然而 , 令人扼腕痛 惜的是 , 像在中国一样 , 在朝鲜 , 在 /辛酉治邪 0 以后 , 进步的思潮遭到压制和摧残 , 历史不得不等待以后新机遇的到来 " (作者系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教授) 注释 ¹ 林基中: (燕行歌与燕行录研究), 载 (大宇财团消息), 第 35 号 , 大宇财团, 19950 º 金景善: (燕辕直指) , (燕行录选集) (以下简称 (选集) ), 上卷, 931 一11 88 页 (933) , 韩国成 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 , 19600 » 同 º , 1029 页 " ¼ 同 º , 1035 页 " ½ 函 ¹ 洪大容: (湛轩燕记) , (选集) 上卷, 23一 430 页 (240 )" ¾ (进士洪乐安对亲策文) , 李晚采编 (辟卫编) 卷 2 , 462 页, 韩国明文堂, 1987 年重版" ¿ 5辛亥珍山之变 6, 同¾, 459 页" À (洪注书乐安抵珍山郡守申史源书} , 同¾, 458 页 " Á 5辛酉治邪) , (辟卫编) 卷五, 422 页 "  徐长辅 (一行 ): (蓟山纪程) , (选集) 上卷 , 669一832 页 (756) " 0 佚名 (医官) : (赴燕日记) , (选集) 下卷 , 529一876 页 (843)" 0 同 ½ , 240 页 " 0 0 0 同º , 10 29 页 " 0 同 ½ , 315 页 " 1 6 3  5初期的北京传教会: 耶稣会中国教会洪若翰神父写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忏悔神师拉雪兹神父 的信. 1703 年 2 月 15 日于浙江舟山 6, 载朱静编译 (洋教士看中国朝廷 6, 34 一49 页 (38 ), 上 海人民出版社 , 1995" ¼ 李宜显: (陶谷集) 卷三十 (庚子燕行杂识 6 下, (选集) 下卷, 417 一520 页 (5 16)" O 同上 , 517 页 " ¼ 李德惫: (入燕记 6, 5青庄馆全书 6, 卷六七 " À (天主降生出像经解6 和 5诵念珠规程 6, 见 日本盯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 5 /中国的洋风画 0 展) , 73一106 页 ! 475一450 页; (福音书画传) , H ieron 卿 us N atalis: E va n罗lieae H istori ae Im 眼- ines ,, 灿 tw erP , M artinus N utius, 1593 , 也可见于此书 "参见 M iehael Sul livan : T he M ee ti吃 of Eastem and W es tern Ar t, 46一67 页, B er kel eyl L仿A ngel蒯 >刀ndon, 1989 . " 同 º , 1029 页 " 函 于敏中等编纂: 5日下旧闻考) , 卷四九, 778 页, 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81 " ¾ 同 " , 780 页 " ¹ 韩德厚: (燕行 日录) , (选集) 下卷 , 521一555 页 (533)" @ 同 ½ , 315 一316 页 " 函 同 ½ , 241 页 " " 同O , 乒17 页 "  参见裴贤淑: (17 ! 18 世纪传来的天主教书籍), 韩国 (教会史研究) 第 3辑 , 1981 " À 法国荣振华著! 耿升译 : (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 , 267 页, 中华书局, 1995 " ¼ (卫方济神父的雄心) , 见上揭 (洋教士看中国朝廷) , 30 一31 页 (31)" " 李宜显: (纪行诗) , 同 , 453 页" ¾ 孙承泽: (春明梦余录) , 卷 / ,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孙著 (天府广记) 卷 38 所记相同, 589 页, 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82"  徐良 (遁斋偶笔) , 卷下, (说库) , 册五九, 1881 年刊本" @ 同函 , 533 页 " 函 同½ , 244 页 "  同 ½ , 241 页 " À 同 ½ , 242 页 " 附 录 : 刘 鲍 问 答 洪大容 刘松龄 ! 鲍友管 (原文作官), 大西洋人 "皇明万历中, 利玛窦入中国, 西洋始通 " 俗有天主学 , 明算数 , 工奇器 , 其测候如神, 妙于历象 , 汉唐以来所未有也 " 利玛窦死后 , 航海而东者常不绝 "中国亦奇其人而资其术 , 好事者往往兼尚其学 " 康熙末 , 来者益众, 主仍采其术 , 为 (数理精蕴 6 书以授钦天监 , 实为历象源奥 "建四 堂于城中以处其人 , 号曰天主堂 "由是西学始盛 , 谈天者皆祖其术 " 盖虞夏之襄 , 羲和失其职 , 机术无传于世 " 自汉以来 , 鲜于忘人 ! 洛下阂 ! 张衡 ! 1 6 4 韩国学论文集 第八辑 一行之徒 , 相与变通之 , 号为精密 "然如岁差之法 , 亦从不得其说, 则由忘想亿中而求 之 , 不以其道也 "今西洋之法 , 本之以算数, 参之以仪器 , 度万形 , 窥万象 , 凡天下之 远近高深巨细轻重 , 举集目前 , 如指诸掌 , 则谓汉唐以来所未有者 , 非妄也 " 康熙以来东使赴燕 , 或至堂求见 , 西洋人辄欢然引接 , 使遍观堂内异画神像及奇 器 , 仍以洋产珍异馈之 "为使者利其贿 , 喜其异观 , 岁以为常 "惟东俗骄傲尚夸诈 , 待 之多不以礼 , 或受其馈而无以为报 , 又从行无识者 , 往往吸烟唾涕于堂中, 摩弄器物 , 以拂其洁性, 近年以来, 洋人益厌之, 求见必拒之, 见亦不以情接也 " 刘鲍居南堂 , 算学尤高 , 宫室器用甲于四堂 , 东人之所常来往也 "金知李德星 , 日 官也 , 略通历法 "是行也 , 以朝令将问五星行度于二人 , 兼质历法微奥, 且求买观天诸 器 , 余约与同事 " 正月初七 日, 使马头世八先报以求见之意 , 归言连有公故 , 待念后当相见云, 盖亦 厌见而故迟其期也"余与德星谋曰: 东人之失欢于两人 , 已有年矣 "苟不先之以诚礼 , 不可以动其心 "初八日, 以壮纸二束 ! 扇子三把 ! 真墨三翁 ! 清心元三丸 , 联名为书 , 送世八 "书曰: 伏惟新春茂膺多福 "那等生长僻远 , 见识蒙陋 , 星象仪度, 固炸其才, 而 妄意愿学, 积蕴 #啡愤 "窃闻先生学究天源 , 发微闲幽 , 其穷高极深 , 盖旷百世 而未之 闻也 "鄙等身伏海隅, 心悬天堂, 帷疆城有限, 徒切蕴结 "今乃幸托使 价 , 致身都下, 获瞻耿光 , 庶偿宿愿 "只恐外 国戏踪 , 见阻阁者 , 将进越起 , 为日已久 "兹敢不进忘率 , 略布愚衷 , 且以不腆土物 , 效古人执赞之义, 帷全 先生垂察而进退之 " 世八受答而归, 言明日约与相见 "答书以红帖子面书正字 , 内云 /年家眷弟刘松龄 顿首拜 0, 别纸书 /领谢 0 二字 ; 鲍书亦然 "盖西洋海外绝国 , 书不同文 , 二人居中国 久, 虽略通汉字 , 书不足以达意 , 所以倩人书如此, 只见拜谢之意 " /年家眷弟 0 者 , 中国旧俗 , 同年家后孙相称 , 如此习俗 , 谬仍转为交际之泛称 , 洋人之于我亦不兑 , 此 尤为可笑 " 初八日, 与李德星 ! 译官洪命福同车而往 "命福颇聪明, 习汉语 , 将以通话也" 由 正阳门内循城而西 , 行数里 , 望见无梁高屋 , 制作神异 , 已不觉耸瞻 "至门, 门甚高 大 , 看门者带韧出迎 , 甲军之守直者也 "世八已给清心数丸与之亲热 , 且知有约 , 即请 入 "入门, 东有砖墙, 高可二丈 "穿墙而为门, 门半启, 望其外楼阁 , 栏重重 , 意其有 异观也 "招世八问之 , 世八笑曰: 画也 "前数步察之 , 果画也 "西入门北有客堂 , 南其 户垂锦帘 , 入户堂可六间 , 下铺砖 "东壁画盖夭星象 , 西画天下舆地 "中堂而设椅, 东 西各三 , 皆榴檀文木 , 上铺锦褥 "坐少顷, 门者又请入 , 从堂北门而入 , 阶庭轩敞"庭 北有堂益高 , 妆饰不甚眩耀 , 惟精巧如神 "入门 , 二人尚未出矣 "见两壁画楼阁人物 , 皆设真彩 "楼阁中虚 , 凹凸相参 , 人物浮动如生 , 尤工于远势 , 若川谷显晦 , 烟云明 灭, 至于远天空界 , 皆施正色 "环顾然 , 不觉其非真也 "盖闻洋画之妙 , 不惟巧思过 人, 有裁割比例之法 , 专出于算术也 "画中人皆披发衣大袖 , 眼光炯然 "宫室器用俱中 国所未见 , 意皆西洋之制也 "堂北张单叠画屏 , 水墨山水, 笔法极高雅 "左右又设椅各 三 , 中置独脚高卓 , 下为十字之跄, 上圆如荷叶, 裸采可鉴 "椅傍各置小柳器以盛稻 附录 刘鲍问答 16 5 糠 , 为唾壶也 " 少间 , 二人掀帘而入 , 仍相揖于门内, 各就坐 , 即进茶 "使洪命福略叙寒暄 "刘年 六十二 , 鲍年六十四, 虽须发已衰白, 而韶颜如童 , 深 目晴光如射 , 宛是壁画中人也 " 皆剃头 , 衣帽为胡制 , 刘戴亮兰顶 , 鲍戴暗白顶 , 刘三品, 鲍六品, 皆钦天监职也 "入 中国已二十六年 , 航海数万里至福建始下陆云 "命福传言愿学之意 , 二人皆称不敢 "打 话良久 , 命福亦多听莹 , 不可以言深 "遂请周观堂中, 刘即起揖与偕行 " 由北门入 , 又有庭, 花树蔚然 "循阶而东 , 再入门, 东有高屋弯然, 结构皆用砖 璧 , 即路上所瞻也 "广为数十间 , 高可五六丈 , 制作之瑰丽 , 不可以言传 "北壁设一 像 , 亦披发 , 颜如妇人 , 有优色 , 即所谓天主也 "前设长卓 , 列彝鼎珍怪以供之 "如乌 铜之香炉 , 铜磁之花壶 , 玻璃水晶之器 , 珊瑚之树 , 各样剪彩之花 , 错落瑰奇 , 莫可名 状 "环壁皆画天主遗迹 ! 西洋故事 , 其帷帐器物 , 隔数步而望之 , 竟不信其为画也 "上 层列数十真像 , 皆天主以后 , 凡洋人之承统者 , 与传道于中国者利玛窦 ! 汤若望之徒 也 " 南为楼 , 上设乐器 , 请见之 , 强而后许之 "招待者开门, 入门 , 由胡梯而上 "见乐 器为木柜 , 方丈余 , 中排徽筒数十 "筒有大小, 有长短 , 皆中律吕"柜旁横出小撅子 , 如筒之数 "西十余步 , 亦有木柜两间 , 有暗穴以通风路 "西柜上设皮囊 , 可容数石 , 以 重板结囊口, 板有柄加于柜 , 旁横木一 , 人按柄而举板, 囊饱而气充于中 , 盖底有风 户 , 随以开闭 "舍柄而板重压囊 , 而不能下者 , 风户已闭 , 而气无所泄也 "气无所泄 , 则随风路而喷薄于徽筒矣
/
本文档为【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_黄时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