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道光朝经世派群体考略_王民

道光朝经世派群体考略_王民

2013-11-15 4页 pdf 280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5866

暂无简介

举报
道光朝经世派群体考略_王民 《东南学术》2001 年第 5 期 作者简介 :王 民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邱勇强 ,历史学硕士 ,福建省武警总队一支队上尉。 道光朝经世派是中国社会交替时期的产物 ,其上承 明末清初之际衍发的实学精神 ,下启鸦片战争时期兴起 的经世思潮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反映出的思想 主张和重要实践 , 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成为推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第一代精英群 体。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 究。但统计表明 ,已有的研究成果几乎集中在经世派的...
道光朝经世派群体考略_王民
《东南学术》2001 年第 5 期 作者简介 :王 民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邱勇强 ,历史学硕士 ,福建省武警总队一支队上尉。 道光朝经世派是中国社会交替时期的产物 ,其上承 明末清初之际衍发的实学精神 ,下启鸦片战争时期兴起 的经世思潮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反映出的思想 主张和重要实践 , 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成为推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第一代精英群 体。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 究。但统计明 ,已有的研究成果几乎集中在经世派的 代表人物方面 ,而论及经世派群体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屈 指可数 , ①给人造成了一种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衍 发仅是十数位精英人物所为的错觉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 实的。基于此 ,本文拟对道光朝经世派的群体作初步考 略。 众所周知 ,“经世派”一词并不是嘉道咸时期经世人 士自命的 , 它是后人为了把他们与空谈义理、浮而不实 的宋学家和繁琐考据、逃避现世的汉学家相区别开来而 提出的。在嘉道年间 , 随着经世致用思想的复兴 , 当时 一些有识之士直面现实 , 究心时务 , 声应气求 , 互相切 磋 , 形成了一股颇有作为的社会力量。我们认为 , 道光 朝经世派是一批服膺儒学而又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意 识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探讨时代面临的各种急迫 的实际问 ,讲求实事、实功、实效的官僚士子群体。在 学术思想上 , 他们反对走向极端的宋学、汉学及其门户 之争 , 主张通经兼蓄。在治学方略上 , 他们崇尚经世致 用 ,讲求救国济世之术 ,强调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将注意 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在社会实践上 ,对内揭露社会 的种种弊端 ,倡导并实践内政改革 ,除弊兴利 ;对外抵抗 各国殖民者的觊觑和侵略 ,进而主张学习西方 ,“师夷长 技以制夷”。具体地说 , 本文考略的对象与范围是从如 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的。 首先 ,经世派的口号是“通经致用”,它是经世派人 物区别于宋学家和汉学家的最重要的特征。所谓“通经 致用”, 就是要读书人把治经与实践、学术与现实结合 , 达到经国安邦、济世利民的目的。在经世派看来 ,“通 经”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要“先立其大者。”所谓 “大者”,就是关系到“天下之治”的学问。二是要继承顾 炎武的“务本原之学”的治经原则 ,“溯源于经”,也就是 说 , 要从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中 , 去准确把握儒学的基本 原理。三是反对宋汉学的门户之争 ,提倡“通儒”和经学 载道的方略。姚莹认为要义理、经济、文章、多闻 ,“四者 明贯 ,谓之通儒”。②汤鹏则更明确地指出经学载道的方 略“务在剖析天人王霸 ,发抒体用本末 ,原于经训 ,证于 史策 ,切于国家天下 ,施于无穷”。③显然 ,“通经”必须具 摘 要 :本文以道光朝经世派的群体为考略对象 ,认为通经和致用相结合 ,在道光朝有明确史载的经世 实绩 ,具备共同的经世志向并联系密切 ,应成为认定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物的出发点。文中列举了 90 名 经世派人物 ,并对他们进行了大致的分类。最后指出 ,道光朝经世派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 ,形成了相对 独立的特殊群体。 关键词 :道光朝 ;经世派 ;群体 中图分类号 : K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1569(2001) 05 - 0117 - 04 道光朝经世派群体考略 王 民 邱勇强 117 《东南学术》2001 年第 5 期 备一定的学术造诣 , 但如果学术与现实脱节 , 不能做到 学有所用 ,则与经世派坚持的治学方针南辕北辙。其中 强调的 ,就是要把从儒家体系中寻找到的理论和与 现实相联系 ,把学以致用当作治学的最高目的。 正是因为“通经”包含着以解注经传来阐发自己的 思想和行动 ,“以经术为治术”为宗旨 ,故在考虑经世派 人物时 , 基本上可以排除以下两类人物 ; 一类是行伍出 身的人。如关天培、葛云飞、陈连升等 ,不应该把地主阶 级经世派和地主阶级抵抗派相混同。另一类是象丁拱 辰、邹伯奇等无治经背景的人。如丁拱辰 11 岁时因家贫 辍学 ,不久即出国谋生 ,靠自学掌握了天文、造船、造炮 的知识 ,著有《演炮图说》,以制炮的专长报效清廷 ,说他 是“通经致用”之士 ,显系勉强。在“通经”和“致用”两者 之间 ,“通经”是“致用”的前提 ,“致用”是“通经”必然的 结果。一个儒士只有把“通经”和“致用”相结合 , 有所 学 ,有所用 ,有其效 ,才能名列经世派。 其次 , 从时间上说 , 道光朝经世派是指在道光一朝 有明确史载的经世实绩 ———阐述过经世思想或做出经 世事迹 ,具有一定影响的官僚士子。其除了主要生平活 动在道光朝并具有一定的经世实绩外 ,也包括主要生平 活动在嘉庆朝 , 但在道光朝做出重大经世实绩的人物 , 以及主要生平活动在道光朝以后 ,但在道光朝已初展风 华 , 其经世实绩具有承上启下之功的人物。前者如英 和 ,他卒于道光二十年 (1840 年) ,道光登基时他已年过 半百 , 但他在道光初年倡言整肃陋规 , 提议江南槽粮海 运 , 并参与其事取得成功 , 应视为是道光朝经世派在朝 官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后者如曾国藩 ,主要在咸同年间 名彰一时 ,但在道光朝 ,他已有突出的经世思想和活动 , 初露日后“中兴名臣”的风采。他当时作为区区一小京 官 ,一方面“讲求先儒之术 ,剖析义理”,一方面注重现实 问题的观察和研究 ,将理学与经世之学结合起来。他曾 经有感于清朝理学大师秦蕙田的《五礼通考》“于食货之 政稍缺 ,乃取盐课、海运、钱法、河堤各事 ,抄辑近时奏议 之切当时务者 , 别为六卷 , 以补秦氏之所未备”。④道光 末年 ,他频上《条陈日讲事宜》、《议汰兵》、《限银价》等疏 章议论国事。显然 , 曾国藩能在咸丰年间崛起 , 成为清 廷重臣 ,其基础是在道光朝夯实的。 再次 ,经世派既没有纲领 ,没有组织 ,也没有统一的 活动 ,把一些有经世思想和活动的有识之士视作一个派 别 ,是因为他们声气相通 ,互相切磋 ,互为奥援。不难推 断 , 经世派成员之间必然具有一定的联系 , 这种联系就 成为判断经世派成员的要素之一。从联系的方面来看 是复杂多样的。可以是同乡师友 ,如陈寿祺、梁章钜、林 则徐、李彦章、林昌彝等 ,均为福建人 ,陈寿祺还是其中 一些人的老师 ;可以是同科同年 ,如林则徐、程懋采 ,程 恩泽等同于嘉庆十六年 (1811 年} 中进十 , 此后他们常 常或面晤或通信 , 共议国事 ; 可以是司属同僚 , 如林则 徐、邓廷桢、颜伯焘等 , 曾同在广东、福建沿海禁烟、抗 英 ;也可以是幕主幕宾 ,如在江苏时 ,贺长龄、陶澍与包 世臣、魏源之间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 ,互相支持 ,成为 经世派成员间紧密联系的典范。就整体而言 ,则是以共 同的经世志向为依据的。 道光朝经世派阵容的成长壮大和经世思潮的兴起 高涨是一种同步而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中有许多的变化 和复杂的状况 , 给认定经世派的一般成员带来了困难 , 所以 ,无一遗漏地列出道光朝的经世派人物既不可能也 无必要。本文兹列的名单难免会失偏颇 ,但基本上可以 接近是朝经世派群体的全貌。 道光朝经世派的成员大致由以下四个方面的人士 构成 : ⑤ (一)襄赞经世的大小朝官。 118 《东南学术》2001 年第 5 期 119 《东南学术》2001 年第 5 期 所列的 90 名经世派成员中大部分来自南方各省 , 约占 总数的 82 %。排前六位的省份为 :江苏 20 人 ,占 22 % ; 湖南 13 人 ,占 14 % ; 安徽 11 人 ,占 12 % ; 福建 9 人 ,占 10 % ;浙江 8 人 ,占 9 % ;广东 5 人 ,占 65 %。 经世派群体的四个层次 , 因各类人物的身份、地位 不同 , 他们的经世思想和活动及其作用与影响也有差 别。第一类京官主要沟通着道光皇帝和经世派士人之 间的联系 ,他们或代为疏陈意见 ,或同声附和 ,抵制保守 势力的攻击 , 影响着道光皇帝的决策 , 扩大经世士人的 活动空间 , 道光朝的重大经世举措 , 无不与他们的努力 参与有关。如道光十八年 (1838 年) 朝廷内外严禁和驰 禁争论十分激烈之际 , 经世士子吴嘉宾、臧纡青等人曾 翦烛夜谈 , 起草了禁烟奏稿 , ⑥后由鸿胪寺卿黄爵滋润 笔修改为《请严塞漏厄以培国本疏》,提出“重治吸食者” 的严厉禁烟方针 , 促使道光皇帝终于痛下决心禁绝鸦 片 , 使在湖广总督任上的林则徐据此在湖北严厉禁烟 , 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他们是经世派在中央政权内 的代表。第二类封疆重臣是经世派的中坚力量。他们利 用手中的权力组织实施经世派的改革主张 ,实绩卓著。 道光六年 (1826 年) 江南漕粮海运就是典型的例子。早 在 1802 年著名经世人士包世臣面对漕运积弊 , 就提出 漕粮海运。“(先生)见北洋沙船数千艘 ,停泊黄埔 ,因发 海运可救漕弊之议。”⑦为了实现这个改革主张 ,他多次 奔走于各任督抚门下 ,积极策动这一有意义的改革。但 包世臣只是一介布衣 ,人微言轻 ,督抚“善其说而力不能 举”, ⑧合理的建议得不到积极的反应。后“尚书英和连 疏其利 ,长龄 (等)力主之”, ⑨到 1826 年清廷才决定由陶 澍、贺长龄、林则徐主持实施南漕海运。“东南拯敝第一 策自此始”。λυ可以断言 , 如果没有封疆大吏的鼎力相 助 ,包世臣无力推动漕粮海运的改革。第三类人物居官 低下 , 附从在经世派中坚周围 , 积极襄助经世改革的活 动。如道光六年 (1826 年)陶澍在上海创立海运总局 ,董 其事的就是李景峄和俞德渊 ,他们不但为陶澍具体组织 海运 ,而且还参与编写《江苏海运全案》,为陶澍的改革 搜集整理资料。他们虽然影响有限 ,但所做的一些具体 性工作 , 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第四类人物比较复杂 , 基本是官场或科举上失意的士子 ,这是经世派群体中最 活跃的部分。他们或设馆教书 , 传授经世之学 , 或潜心 撰述 ,探究传授经世之学 ,或潜心撰述 ,探究经世之道 , 为时人所敬仰。他们思想敏锐 , 著述丰富 , 使道光朝经 世之学的理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魏源所著《海国图 志》是当时了解外国史地知识的最好读本 ,他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也长时间地成为晚清时期的社 会共识。 可见 ,尽管经世派这四种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活动 不同 , 但他们彼此呼应 , 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欧阳兆 熊的《水窗梦吃》中有一则非常典型的说明了经世 士子的群体性活动 ,“自来处士横议 ,不独战国为然。道 光十五六年后 ,部门以诗文提倡者 ,陈石士、程春海、姚 伯昂三侍郎 ,谏垣中则徐廉峰、黄树斋、朱伯韩、苏赓堂、 陈颂南 ,翰林则何子贞、吴子序 ,中书则梅伯言、宗涤楼 , 公车中则孔宥涵、潘四农、臧牧庵、江龙门、张亨甫。一 时文章议论 , 掉鞅京洛 , 宰执亦畏其锋”。λϖ不同层次的 经世人物集聚在一起 ,以文会友 ,诗酒唱酬 ,并不纯粹是 文人风雅。他们对国势日益衰落、政治腐败黑暗极为担 忧 ,故抨击时政 ,成为风气 ,带着“处士横议”的性质 ,表 现了道光朝经世派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 注释 : ①这方面的成果主要见 , 萧致治 :《鸦片战争时期的改革 派概况》,载《益阳师专学报》1987 年第 2 期。周妤 :《中国近代 经世派与经世思潮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②姚莹 :《与吴岳卿书》,见《东溟文外集》卷二。 ③汤鹏 :《树文》,见《浮邱子》卷十二。 ④黎庶昌 :《曾国藩年谱》,岳麓书社 1986 年版 ,第 12 页。 ⑤各表人物以生年依次排序 ,个别生年不详的除外。资料 主要取自《清史稿》、《清史列传》、《碑传集》、《续碑传集》、《清 代七百名人传》、《国朝先正事略》、《清代人物传稿》,以及部分 个人文集、奏稿。 ⑥λϖ欧阳兆熊 :《水窗梦呓》,《禁烟疏》。 ⑦⑧胡韬玉 :《包慎伯先生年谱》, 见沈文龙《近代中国史 料丛刊》第 54 辑 ,第 533 —534 册 ,第 38、71 页。 ⑨李柏荣 :《魏源师友记》,岳麓书社 1983 年版 ,第 24 页。 ⑩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铭》,见《魏源集》 , 中华书 局 1976 年版 ,第 329 页。 120
/
本文档为【道光朝经世派群体考略_王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