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常见舌苔脉象》PPT课件模板

2021-10-12 86页 ppt 2MB 1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伏生

暂无简介

举报
《常见舌苔脉象》PPT课件模板(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常见舌苔脉象常见舌苔、脉象一、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一、舌诊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
《常见舌苔脉象》PPT课件模板
(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常见舌苔脉象常见舌苔、脉象一、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一、舌诊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观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一、舌诊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一、舌诊1、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主病:多为阴虚热盛之证。(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一、舌诊2、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一、舌诊主病:(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淡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一、舌诊(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一、舌诊3、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一、舌诊主病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一、舌诊(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一、舌诊4、薄白苔: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一、舌诊主病:薄白苔,舌色淡红湿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一、舌诊5、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一、舌诊主病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一、舌诊6、厚白腻苔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主病: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主湿、主痰、主寒。一、舌诊7、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一、舌诊主病: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而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羚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等。一、舌诊8、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一、舌诊主病: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9、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一、舌诊主病:黄燥苔:成因有数种:(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一、舌诊10、黄苔舌苔呈现黄色者,称为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一、舌诊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黄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  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  一、舌诊总之,研究者们认为,黄苔与感染炎症及发热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由干舌局部丝状乳头的增殖,口腔唾液腺体分泌减少。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黄苔。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11、薄黄苔舌上苔呈黄色,薄黄苔薄白中带有浅黄苔,色淡黄。主病:薄黄苔多由白苔转来,示病变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热。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长)。一、舌诊12、灰苔:舌上苔色呈现灰中带黑者,称“舌苔灰黑”。主病:灰苔严格说,舌苔灰与舌苔黑之色泽、主病不尽相同。然苔色渐黑即为灰;苔色深灰则为黑,苔灰主病略轻,苔黑主病较重,随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一、舌诊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同时并见,灰苔湿润,多为痰饮内停,寒湿内阻;若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见于外感热病。或为阴虚火旺,见于内伤杂病;邪热传里,时疫,郁积,蓄血等,均可见灰苔。一、舌诊12、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一、舌诊主病:黑苔:常出现于疾病严重阶段。主里、上热极,主寒盛。临床多见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胃癌等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13、暗紫舌:舌色暗紫,晦暗不润泽,紫中略带灰色。主病:暗紫舌成因有三(1)热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滞。主病:热邪入血,治宜凉血散血。(2)素有瘀血,又感温热之邪热入于营分,血热瘀蕴,经脉阻滞,可伴腹内结块,胀痛,痛以刺痛为主,痛处不定,肌肤甲错,黑黯消瘦,主病:营热夹瘀,治宜清营破瘀。一、舌诊(3)温热夹湿兼瘀,湿与热并,瘀蕴不解,主病:血瘀湿热,治宜化瘀利湿。由于暗紫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14、焦黄苔:舌象为苔色老黄而焦,或厚而色深黄,黄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为甚。主病:焦黄苔为胃家实热内结之象。  若细分舌质辨,则分淡白舌,根焦黄苔,为舌体较大,舌质谈白,舌尖致舌根满布黄苔夹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黄色。一、舌诊15、淡白少津舌: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没有津液。主病:阳气虚损,津液不足。治宜扶阳益气,生津润燥。临床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一、舌诊16、淡白湿润舌:舌色淡白,舌上润,或湿润多津。临床多见于虚证、妇科大失血后气血两虚证病人的舌象。一、舌诊17、鲜红裂纹舌:舌色鲜红,舌中有裂纹,如人字形等状。主病:鲜红裂纹舌主病阴虚发热,邪入营血,胃阴不足,痰热凝结。治宜清心泻热,滋阴养液。一、舌诊临床多见于发热、脱水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慢性肠炎,肝硬变等病人的舌象。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18、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即为苍老舌。主病:老舌多由于邪气方盛,正气不衰,故质坚色苍。不论舌苔颜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且邪热亢盛,气血塞实于上,正邪剧争,致使舌形色坚敛,故多主实热证。一、舌诊19、鲜红干燥舌:舌色鲜红或深红,舌面干而少津。主病:主热邪入里,营热津伤。治宜清营养阴。主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主心火独旺,治宜泻心火导热下行。二、脉象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二、脉象 诊脉部位:目前临床常用的切诊部位是“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其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以分候各脏腑。二、脉象 (一)正常脉象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二、脉象 (一)正常脉象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二、脉象 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心脏搏动有力,脉象随其病因证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数等脉;无力则脉象常呈迟细微弱等脉。心脏搏动与脉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络交替收缩与舒张的反映。如果血络松弛则呈孺、缓;紧张则呈弦紧; 气血津液虚滞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脉象。二、脉象 先从气的虚滞言之;气是心脏搏动的动力,心气是由肾系生化的元气,脾系生化的谷气,肺系吸人的清气,注人心脏,成为心脏活动的能源。脾肾功能衰退,心气也就随之衰弱,脉象与心相应也就呈现缓慢或虚数无力。若将这一连锁反应进行逆向推理,脉象无力是因心气不足,心气不足则是脾肾化气功能衰退所致。气行脉外,营卫和调,则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二、脉象 如果风寒束表,毛窍收缩,脉络紧张,卫气充盛于表,则脉随气浮,呈为轻按即得的浮紧脉。若卫气因寒、内归脏腑,则呈重按始得的沉紧脉,久病气虚,脉伏于里,则呈重按始得的沉弱脉。若阳气虚衰,无力助心行血,则脉呈迟缓微弱。若风寒束表或风热犯肺,气郁化热,心阳亢进,则脉应之而呈洪大有力而数。二、脉象 若因气郁引起脉的传导阻滞,则脉应之而涩。若因气郁引起脉络不舒,则脉应之而弦。由此可见,脉的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均与气虚、气滞有关。 次从血的虚滞言之:血行脉中,充盈流畅,才呈正常脉象。若因血的化源不足导致血虚,乃是由实变虚,逐渐减少,脉能与其相应而逐渐变细,所以脉呈细弱。如果突然大量失血,脉管仍呈原状却脉无血充,遂致形如葱管,按之中空,呈为芤脉。如果血滞、血瘀,脉的传导受阻,微呈挛急,即呈按之犹如轻刀刮竹,大波之内又有细密微波应于指下的涩脉。二、脉象 再从津的虚滞言之:脉的形态改变也与津液有关。血中津少,脉失液充,其脉也就应之而细。由于津虚是因营阴暗耗或因热病后期伤津,常常兼有热象,是故营阴亏损之脉常呈细数且与香红少苔并见。二、脉象 若脉外津虚与脉内津虚并存,脉失津濡而呈脉络紧张,即呈指下如按琴弦的弦脉。上述脉象是因肝肾阴虚。若因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水饮内停,血中津多而呈舌体淡胖,水停脉管夹层而使脉络紧张,也能呈为弦脉,虽然同属弦脉却有寒、热、虚、实之异。二、脉象 综合上述,一切脉象都是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的综合反映;心脏、脉络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又与五脏发生病理改变有关,所以切脉能察五脏盛衰。二、脉象 切脉只是四诊之一,有些病变不是单凭切脉就能做出诊断,应该四诊合参,并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全面认识疾病。 近代临床所提及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洪、细、虚、实、滑、涩、弦、紧、结、代、促、长、短、缓、濡、弱、微、散、芤、伏、牢、革、动、疾28种。二、脉象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诊脉时内外环境要安静,病人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2.医生布指时先用中指确定关脉部位,然后食指在寸脉部位,无名指在尺脉部位。3.力度要有举按寻的变化,举为轻取,按为重取,不轻不重为寻。二、脉象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诊脉时间必候满五十动,不得草率。5.脉象受到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饮食情况及个人性别、年龄、体格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一些变化,属于生理范围,不应诊为病态。二、脉象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的情况,此时应注意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取舍。二、脉象 (二)常见病脉1、浮脉【脉象】:浮在皮肤,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上漂木。【主病】主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紧为风寒,浮数为风热,浮缓多表虚。二、脉象 2、沉脉【脉象】沉居筋骨,按之有余,举之不足,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主病】主里证。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沉细为里虚,沉实为里实。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二、脉象 3、迟脉【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主病】主寒证或阳虚。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二、脉象 4、数脉【脉象】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多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二、脉象 5、虚脉【脉象】指下空虚,搏动无力,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松软。【主病】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二、脉象 6、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即脉来去俱盛,坚实有力。【主病】主实证。二、脉象 7、洪脉【脉象】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主病】主热盛、暑证二、脉象 8、细脉【脉象】脉细如线,细直而软,但应指明显,状若丝线。【主病】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证。二、脉象 9、长脉【脉象】脉动应指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较长。【主病】主阳证、实证、热证。二、脉象 10、短脉【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只出现在寸或关部,尺脉常不显。【主病】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二、脉象 11、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二、脉象 12、涩脉【脉象】脉细而缓,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主病】主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二、脉象 13、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二、脉象 14、濡脉【脉象】浮而细软,应指少力,轻按可得,重按反不明显。【主病】多见于虚证,湿证二、脉象  15、促脉【脉象】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脉率较快。脉象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的歇止。【主病】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二、脉象 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二、脉象 1.浮紧:主病:表寒,风痹。2.浮缓:主病:伤寒表虚证。3.浮数:主病:表热。4.浮滑:主病:风痰,表证挟痰。5.沉迟:主病:里寒。6.弦数:主病:肝热,肝火。7.滑数:主病:痰热,内热食积。8.洪数:主病:气分热盛。二、脉象9.沉弦: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10.沉涩:主病:血瘀。11.弦细: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12.沉缓:主病:脾虚,水湿停留。13.沉细:主病:阴虚,血虚。14.弦滑数: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15.沉细数:主病:阴虚,血虚有热。16.弦紧:主病:寒痛,寒滞肝脉。感谢聆听!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1.取消组合2.填充颜色3.调整大小选择您要用到的图标单击右键选择“取消组合”右键单击您要使用的图标选择“填充”,选择任意颜色拖动控制框调整大小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商务图标元素
/
本文档为【《常见舌苔脉象》PPT课件模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