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任有群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任有群

2021-10-24 57页 ppt 1MB 1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hswm5968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任有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任友群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2008年11月6日14:00-17:00中国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一、历史与现状二、背景与问题三、改革与发展一、历史与近况一,尽管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鼓励,师范院校的综合化发展已不可阻挡,进而也获得政府的默许和认可;二,师范生的免费教育已基本上取消,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界限开始模糊;三,师范教育机构的层次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办学层次显著提高,高师本科院校不断增加,师范专科学校和中师相应收缩;四,在近年的高校合并潮中,一些师范院校通过调整合并改为其他高等学校后,仍继续从事教师...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任有群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任友群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2008年11月6日14:00-17:00中国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一、历史与现状二、背景与问题三、改革与发展一、历史与近况一,尽管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鼓励,师范院校的综合化发展已不可阻挡,进而也获得政府的默许和认可;二,师范生的免费教育已基本上取消,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界限开始模糊;三,师范教育机构的层次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办学层次显著提高,高师本科院校不断增加,师范专科学校和中师相应收缩;四,在近年的高校合并潮中,一些师范院校通过调整合并改为其他高等学校后,仍继续从事教师教育工作,而一些艺术、体育、民族和其他高等学校也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使从事教师教育的院校的队伍扩大,成分发生变化。二、背景与问题中国有一千六百多万教师,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团体,面向2亿中小学生,其责任重大。如果教师们要教好各种各样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学习――对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发现和形成问题,创造新的见解,独立学习并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具有比现在多得多的知识和技能,但现存的教师教育模式还不具备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二、背景与问题第一,市场经济的确立,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市场化调节,使得封闭定向的师范培养体系逐渐走向瓦解。1)定向培养与非定向就业的矛盾日益显露。2)封闭的师范院校往往缺乏与综合大学竞争的意识与能力。3)师范教育的基本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有趋同性,难以满足高水平基础教育对教师的多样化要求。二、背景与问题第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急切呼唤优质教师的大量涌现,急切呼唤教师职业的专业化。1)长期以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不高。2)在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中,教师教育的重心偏低,难以回应基础教育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3)教师教育基本课程老化,难以适应新时代教师的需求。二、背景与问题第三,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呼唤着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分离造成了教师教育的脱节。2)从事在职培训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总体水平低于同级的师范院校。3)目前教师在职培训设置的初衷也不是推进这种高水平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要是为了所谓“学历补偿”工作。三、改革与发展第一,鼓励综合性高校等教育机构更多参与教师教育工作,推进开放而规范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形成。综合大学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到教师教育体系中来,这一方面可提高教师队伍来源的多元化和教师的整体水平,为师范院校充分发挥原有的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提供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师范院校在生源、师资和办学条件上面临更大的竞争,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呼唤教师教育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三、改革与发展第二,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将由学历补偿教育转向知识更新、教学研究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教育,培训对象广,质量要求高,需要调整或合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成人教育院校,使之兼具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功能,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三、改革与发展第三,提高教师学历教育层次,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形成以本科和本科后教育为主体的教师学历教育格局。三级师范设置正逐步过渡到一级本科设置的教师教育院校。本科院校工作的主体是本科层次的教师教育(四年含教师入职教育,或四年专业教育外加1年教师入职教育),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可能,提供部分专科层次的教师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以教育硕士为主)。三、改革与发展第四,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把教师教育的重心后移到教师入职和终身教育上。教师入职教育是保证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一环,可以设计成一个学年的教学模块,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教师入职教育模块的课程摒弃老三门的课程设置,代之以观念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学生选择自由度大的课程体系。教师的终身教育不排除部分学历教育,但更多的是能力提高型的非学历教育,着重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以及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其教育模式主要是分散型、小型化的,网络手段可充分得到运用。三、改革与发展第五,规范教师入职资格和教师教育准入资格,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推出教师资格再认证,保证教师在其从业生涯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和课程认证制度,确立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构建教师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组建专门的教师教育认证机构。不断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教师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育的设施建设与课程建设,加强对教师教育的质量评估,改进质量评估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三、改革与发展第六,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推进全国性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八所开展网络教育的重点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电视台等机构联合组建了开放式的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立市场化、开放式的网络教师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鼓励其他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参与,探索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模式,向全国范围尤其是广大乡村和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优质教师教育。三、改革与发展第七,注意改革的梯度推进,鼓励教师教育机构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改善。师范院校在改革中更要突出个性: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目标应不同,实现目标的方式也应不同,国家要根据不同师范院校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分类指导。特别要注意两个梯度:一是原有水平的梯度,另一个梯度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梯度。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信息化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发展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新的需求如何开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什么是教师专业?按照美国学者科尔文(G.Corwin)等人提出的标准,凡是称得上一门“专业”的,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特征:为公众提供服务,可以成为终身投入的事业;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有足够长的专业受训时间;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教师职业显然符合这些专业特点什么才是专业化?职业的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职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怎么衡量?教师专业化标准!美国教师专业标准教师对学生及其教学尽职识别个性,因材施教悉知学生发展与学习规律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认知外特性的发展熟知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欣赏学科知识如何创建、组织及与其他学科关联掌握学科教学知识产生多种认知途径负责管理与督导学生学习能够采取多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协调群组学习能够激励学生学习能够经常评估学习进程能够策划针对目标的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智慧和从实践经验中学习具有教育谋略虚心学习,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改进实践我国教师专业标准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知能标准标准?信息化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发展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新的需求如何开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信息时代的教育诉求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性。教育活动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因此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引起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逝去的岁月:“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美国历史教师感言:“网络进了教室,现在我讲什么,学生们几乎都知道….”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如何重构教育关系是当代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催化链信息对称教育民主化学习自主化教师专业化知识不对称信息素养知识工具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能标准技术培训:跨越最初障碍整合培训:走上应用之路行动学习:实现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发挥传帮带的专业发展优势信息化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发展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新的需求如何开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门机构职场(中小学)培训        学习指令性培训正规师范教育校本培训行动学习学习型组织校本研修思考题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改革聚焦学习自上世纪末以来,无论是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型,技术的进步,还是教育的改革,“学习”都已成为一个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从国际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到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到更加强调知识创新的学习经济——即“会学习的经济”——的提出,从企业试图通过创建学习性组织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到各国教育改革对改变学习方式的关注,一览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对“学习”的高度关注,我们发现“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全方位改革的聚焦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课程教学研究的创新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和因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充分发掘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机制的学习潜力,无论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都是极为重要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也不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多元智力理论的精髓不在于人类究竟有哪几种智力,而是提醒人们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智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基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们应该把高效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与信息存取技能结合起来。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的信息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环境。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一,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作为工具的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的计算机作为信息工具的计算机作为交流工具的计算机作为建构工具和合作建构工具的计算机作为情境工具的计算机观点一新的教育理念不是外在于信息技术的,而是与后者相整合,因此不存在两个彼此独立的对象: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前者已不再凌驾于后者之上,教育观念与信息技术已经不存在谁支配谁的问题。其实,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含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而不是教育理念提供了信息技术发挥的方向。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的新观念并使其彰显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改变“救世主”的心态,把自己整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之中,才能适应这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转型”。观点二作为新世纪中国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人员,不应该恐惧技术对人的所谓“控制”。且不说我们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技术的主宰者,即使存在技术对人的控制,责任也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和制度对技术运用的方式,虽然每一种技术同时都可能有消极影响,但是所有这些技术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观点三笔者也希望者越来越注重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仪器设备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以仪器设备为中心的观点对教学技术而言太狭窄了。这种不断重视学习者的转变可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才能让软件的发展赶上硬件,改进应用状况,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的效率。当然,这种趋势并不是贬低技术对未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新的领域包括,有充分能力的对无经验的设计者提供帮助的教学设计专家系统,为学习者掌握复杂技能而建立低风险环境的模拟系统,在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提高互动能力水平,另外,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本身的进程应该被更多地研究。课程教学与技术整合的注意点整合是全方位的没有一种技术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灵药计算机素养或技术素养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技术素养与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有限度的独立计算机与联网计算机各有利弊教师通常不会开发关于技术的教材和课程技术也可能产生预料之外的影响教师总是很难跟上社会的发展过时的技术也可能是有用的教师的重要性始终存在校园信息化及华东师大的实践校园信息化的概念和重要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体制保障华东师大的实践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网上批阅文件(没有空间限制)网上查看学校基本信息(人员信息、教务信息、科研信息、设备信息、房产信息、财务信息、国际交流信息)网上查看学校基本报表(师生比、分院系教师教学及科研成果比较、分院系设备房产投入情况等)辅助决策其它网络服务(邮件、文件下载、讨论组、个人主页、个人空间)等校领导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网上发布自己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简介、PPT、参考书、作业等)网上批阅学生作业,并发布学生成绩网上发布自己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信息网上查阅修读学生的基本信息,并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其它网上服务(学术沙龙、个人信息服务等)教师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什么是校园信息化建设?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校园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造,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建设过程。校园信息化的整个建设过程会给学校方方面面(包括学校整体实力、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带来影响,甚至是巨大的变化。在网上重建一个学校。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很广泛,涉及面也很广,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基础工程建设、应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程建设。基础工程建设它是信息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信息化校园的根基。它的建设原则是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预留发展余地。关键项目是校园网基础设施、网络基础应用(邮件系统、文件上下载等)和校园一卡通项目等。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用工程建设指校内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它的建设原则是实用为主、便于推广。关键项目有公共数据平台、各类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将大大提高校内管理效率,扩大办学能力,推动科研进步。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管理工程建设相比前两项而言,管理工程建设是更高层次的建设,而涵盖在这一领域的内容很多又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的工程,这是因为这项建设和方方面面的人(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学生)都有关,因人而异,且受人的因素制约。所以它的建设原则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关键项目有信息化意识建设、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因素1、领导重视——落在实处自身要有信息化需求理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它对学校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将信息化建设看作与基础建设、学科建设一样,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在信息化应用实施过程中,能自觉接受并尽快掌握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因素2、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决策、指导信息化建设实体机构——信息化办公室要有协调能力管理和技术的结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常设机构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因素3、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长期性。而且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所以,全面完整的规划是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有力途径。各学校通过制订信息化建设规划,也可以借此了解本校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包括存在的主要问题,已有投入的成效等。新制订的规划将在一段时间内指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便于有步骤、有序地推进信息化工作。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华东师大的实践(十一五期间)今后工作的展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四期工程——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主体从管理向教学、科研转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为教师提供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网上再造一个华东师大结语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作为个人,要始终掌握各种最新的技术是不可能的。但就教育者而言,并不在于一定要掌握最新的技术。我们的义务是使自己和所教的学生保持对技术的清醒认识,并始终有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教学技术与教育思想的整合仍将持续下去。实际上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有一个与教育整合的问题,因为传承和发展是永恒的。
/
本文档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任有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