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标准》XJJ 055-2019

2019-11-22 9页 pdf 1MB 67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lenvis1984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标准》XJJ 055-2019前言根据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自治区第三批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新建标函[2019]56号),由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修订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程》XJJ055-2012。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了国内的先进经验,结合目前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情况,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9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企业质量管理;4实验室管理;5原材料质量控制;6配合比控制;7生产过程控制;8混凝土质量控制...
新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标准》XJJ 055-2019
前言根据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自治区第三批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通知》(新建标函[2019]56号),由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修订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程》XJJ055-2012。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了国内的先进经验,结合目前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情况,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9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企业质量管理;4实验室管理;5原材料质量控制;6配合比控制;7生产过程控制;8混凝土质量控制;9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1、明确了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如机构设置、人员、环境设施、试验设备、试验场地要求等。2、部分原材检测项目的规定。3、绿色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浆的再利用规定。4、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寄至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乌鲁木齐市西八家户路582号,电话:0991-7812335邮政编码:83005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参编单位: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新疆三一混凝土有限公司新疆联众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新疆伍怡天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新疆天山筑友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新疆建科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陈向东杨武郭文莉陆小军王超姚海斌武军杨安琪刘浩王建新张晔朱荣孟书灵于占萍吴石王雷张勇杨秀莲赵军文童砾杨蒋晓东主要审查人:李忠研何涛王军潘昌远刘军王怀义吴兰昊李志良胡志炳刘欣徐晨曦目次1总则..................................................................................................12术语..................................................................................................23企业质量管理..................................................................................43.1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设置...................................................................43.2主要管理人员.........................................................................43.3企业环境与设施.....................................................................63.4管理.................................................................................64实验室管理......................................................................................84.1基本规定.................................................................................84.2人员.........................................................................................84.3试验设备.................................................................................94.4试验场地...............................................................................104.5质量管理体系.......................................................................105原材料质量控制............................................................................125.1一般规定...............................................................................125.2水泥.......................................................................................125.3集料.......................................................................................135.4外加剂...................................................................................145.5矿物掺合料...........................................................................165.6水...........................................................................................175.7生产用废水和废浆...............................................................176配合比控制....................................................................................196.1配合比...........................................................................196.2配合比管理...........................................................................206.3配合比使用与调整...............................................................217生产过程控制................................................................................227.1一般规定...............................................................................227.2生产设备管理.......................................................................227.3计量管理...............................................................................237.4搅拌管理...............................................................................247.5运输管理...............................................................................257.6生产控制水平.......................................................................257.7不合格品控制.......................................................................268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288.1一般规定...............................................................................288.2出厂检验...............................................................................288.3交货检验...............................................................................308.4合格判定...............................................................................319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检验................................................................339.1一般规定...............................................................................339.2出厂检验...............................................................................349.3交货检验...............................................................................349.4合格判定...............................................................................36附录A实验室检验项目...................................................................37附录B实验室技术能力、基本岗位及职责..................................38附录C试验设备配置、检定、校准管理......................................41附录D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文件及表格..........44本标准用词说明..................................................................................53引用标准名录............................................................................54条文说明........................................................................................5711总则1.0.1为加强对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积极推广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1.0.3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建立和资质审查及质量管理体系,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4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预拌混凝土ready-mixedconcrete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2.0.2开盘鉴定ready-mixedconcreteopeningidentification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首次使用时,为了验证混凝土生产质量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而采取的相应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措施。2.0.3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deaggregateconcrete全部或部分采用再生骨料作为骨料配制的混凝土。2.0.4生产废水处置系统treatmentsystemofindustrialwastewater对生产废水、废浆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设备设施的总称。2.0.5废浆industrialwastenud清洗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搅拌站(楼)出料位置地面和清洗检验设备及样品所形成的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物的液体。32.0.6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dust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总称。2.0.7无组织排放unorganizedemission未经专用排放设备进行的、无规则的大气污染物排放。2.0.8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2.0.9出厂检验Factoryinspection在预拌混凝土出厂前对其质量进行的检验。2.0.10交货检验inspectionatdeliveryplace在预拌混凝土交货地点对其质量进行的检验。43企业质量管理3.1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设置3.1.1企业应是一个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3.1.2企业应当依法取得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并接受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3.1.3企业应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和有效期限内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3.1.4企业应建立与资质相匹配的生产、调度、技术、质量、实验检测等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质量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3.1.5企业应有与其生产规模、产品生产特点和质量要求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能够持续生产合格的产品。3.1.6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将其规章制度、程序等制定成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1企业的产品质量手册;2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3工艺流程图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4原材料和产品的内控质量指标。3.2主要管理人员3.2.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1负责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决定有关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52确保企业关注顾客对产品质量与市场服务的要求。3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4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目标。5确保获得质量活动所必需的资源。6将达到的结果与质量目标比较以形成持续改进的措施。3.2.2企业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工作经历,具有工程序列高级职称或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并应掌握预拌混凝土的专业知识及与其生产产品有关的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1参与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出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制定技术。2参与制定企业的质量责任制及考核方法。评比各部门的过程质量,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3在质量责任上有预拌混凝土出厂的决定权。对产品的最终质量有解释权。4监督、检查生产过程受控状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制止影响质量的违规行为,及时扭转质量失控状态。5负责指导试验室主任的工作,负责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指导实验室人员全面贯彻质量手册并规范执行。6有权向上级汇报企业质量情况,提出并坚持正确的质量管理措施。3.2.3企业技术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及实验人员不得在其它单位兼职,相关证书不得在任职单位以外挂靠及使用。3.2.4企业应建立人员档案,包括教育背景、职称证书、岗位证书和教育培训记录等。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人员必须有正式聘用合同。各重要岗位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63.3企业环境与设施3.3.1厂区内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应分区布置,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产区对办公区和生活区环境的影响。生产区应能满足生产要求,并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扬尘污染防治设施且运行良好。3.3.2厂区内应环境整洁,道路平整。合理规划厂区落差坡度设计,保证地面无积水。各种设备、设施和机具等应布置合理,各类物品应堆放有序。3.3.3各类储仓等应维护良好,运行可靠。骨料堆场与底料仓宜采用全封闭结构且确保结构安全,各类堆场应平整、分隔清晰并有标识。混凝土硬化地坪,各类堆场不得有积水和扬尘。3.3.4生产时产生的噪音、粉尘、废料和废水排放处理等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及标准规定。具备排水沉淀、冲洗运输车、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3.5生产区应安装除尘、水冲洗、喷雾等装置以及废浆处置系统,并按管理要求配备噪音监测、粉尘监测等监测系统。3.3.6按照相关联功能合理规划设计废水和废浆处理系统,可包括排水沟、多级沉淀池、管道连接系统等。3.3.7企业应配备相关人员进行废浆废渣再利用设备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保养,做好相关岗位责任人的培训、考核、监督,确保相关人员能熟练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3.4合同管理3.4.1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同。3.4.2预拌混凝土企业在供应预拌混凝土前,供需双方应签订书面《预拌混凝土销售合同》并建立合同台账。合同内容除应符合国家《合同法》规定的条款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中的相关规定。3.4.3预拌混凝土企业应组织内部相关部门进行合同评审并记7录。3.4.4预拌混凝土生产前,生产部门负责确认订单内容,及时下发相关部门安排生产、供货。对于需方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且应及时受理。3.4.5预拌混凝土企业宜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定期进行合同履约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并建立用户回访制度或产品质量反馈制度,加强质量跟踪。84实验室管理4.1基本规定4.1.1实验室应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承担本企业内部的检验工作并出具检验报告。4.1.2实验室应对出具的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4.1.3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应满足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试(检)验项目应不少于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项目。4.1.4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有关原材料、产品的取样标准及试验方法的要求做好试(检)验工作。实验室和试验人员应对样品取样的规范性、真实性负责。4.1.5实验室不得替代施工单位制作、检验工程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4.1.6实验室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4.1.7实验室应按监管要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强度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对原材料检验实行实时监控,具备存储功能。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试验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4.2人员4.2.1实验室人员配备应与检验工作范围和检验工作量相适应。4.2.2实验人员配备应满足设立的基本岗位要求,明确各岗位职责。并宜按附录B的要求设立基本岗位。4.2.3实验室主任应具有相应工程类专业中级(含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5年以上相关专业实验室工作经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94.2.4检验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关证书,并熟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实验规程中的有关要求,熟练使用和操作有关实验器具及设备的技能要求。4.2.5实验室应建立人员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应至少包括人员培训、学习、证书、继续教育、工作经历、劳动合同、社保信息等信息。4.3试验设备4.3.1实验室应配备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的试验设备。4.3.2试验设备配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0.1的规定,并宜分为A、B、C三类,分类管理。4.3.3A类试验设备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1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关键参数的试验设备;2精密度高或使用频繁而稳定性差的试验设备。4.3.4B类试验设备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使用过程中对计量数据准确度有一定要求,但使用期限较长、可靠性较好的试验设备;2在使用过程中对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低或无准确度要求的试验设备。4.3.5C类试验设备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1低值易耗的、无需检定或校准的试验设备;2一般工具用试验设备。4.3.6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台账、检定或校准周期计划台账,设备检定或校准管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0.2的规定。4.3.7A类试验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B类试验设备启用前应进行检定或校准,经实验室主任确认,可使用至报废。C类试验设备可按规定周期进行内部核查。4.3.8试验设备经检定或校准后,应张贴标有有效期的状态标10识。4.3.9对大型的、复杂的、精密的试验设备应编制操作规程和使用记录。4.3.10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验室宜配备相应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仪器和设备。4.4试验场地4.4.1实验室应具备与试验项目相适应的场所,且满足试验工作要求,总面积不少于200m2。具备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验室总面积不少于300m2。4.4.2实验室应按功能设置独立功能区,如:水泥室、砂石室、力学室、留样室、成型室、化分室、标养室、资料室、热工室等。各功能区应满足试验设备布局和试验流程合理的要求,并应有明显标识。4.4.3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对环境有温湿度要求的场所应配备相应的监控设施,并做好相关记录。4.4.4实验室各功能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4.4.5实验室应有安全操作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保证人员、设备和被检测样品的安全。4.4.6实验室应制定试验产生废弃物、废水和有害物质的处置流程和制度;保证实验环境的绿色环保。4.5质量管理体系4.5.1实验室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有效运行。4.5.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等。应宣贯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和执行。114.5.3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台账;原始记录、试(检)验报告应完整齐全。4.5.4企业必须保存完整的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和质量检验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并按档案管理要求保留。125原材料质量控制5.1一般规定5.1.1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外加剂产品应提供使用说明书。各种原材料的型式检验报告及检测项目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有效期为一年。5.1.2企业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原材料进场应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按批取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企业每年应对所用集料、外加剂、水、水泥、矿物掺合料至少进行一次原材料全项检验。5.1.3企业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原材料合格供应商,应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供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环保、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以书面形式确认。建立并保存原材料合格供应商评价档案。5.1.4原材料入厂或入库后,应及时登记原材料管理台帐。原材料的储存及供货能力应能满足生产任务的需要,原材料应分仓存储,先进先出、并设有明显标识。标识应注明材料的品名、产地(厂家)、等级、规格、进场时间、检验状态等必要信息。5.1.5混凝土所用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5.2水泥5.2.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5.2.2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中产品技术要求合理选用水13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质量稳定的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散装水泥,并相对固定水泥生产厂家;2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5.2.3水泥进厂时应附有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企业应对其强度、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等项目进行复检。必要时,还应检测其他指标。5.2.4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批号的水泥,总量不超过500t作为一批,不足500t仍按一批进行检验,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抽样数量不少于12kg。5.2.5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并按复检结果使用。5.2.6水泥的检验结果如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水泥供应单位查明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如该批水泥已经使用,应跟踪该批水泥的工程使用情况。5.2.7水泥在运输中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应分别运输和装卸,并做好明显标识,严防混淆。运过矿物掺和料的车辆在运输水泥之前,必须检查、确认无残余矿物掺和料后才能用于水泥运输。5.2.8水泥筒仓必须有明显的标识牌,标明水泥的生产厂家、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等。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存。5.3集料5.3.1集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5.3.2集料应按不同的品种、规格分别堆放,应有隔离措施及醒目的标识牌,标明产地、品种和规格,严禁混堆。堆放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采用混凝土硬化地坪。145.3.3集料在其装卸与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质。5.3.4集料的检验批次按下列规定进行:1按同厂家(产地)、同品种、同规格分批验收;2对集中生产的,以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量者,也按一批进行验收;3当对同一集料生产厂家能连续供应质量稳定的集料时,可一周至少检验1次。5.3.5集料的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复检:1粗集料,每验收批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应检测压碎指标值;2天然砂,每验收批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含石率检验;3人工砂,每验收批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MB值测定检验;4混合砂,混合前应按本条2、3款分别进行检验,混合后每验收批应按混合比例进行颗粒级配检验;5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应进行碱集料活性检验。5.3.6工业尾矿石经论证后方可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5.4外加剂5.4.1外加剂进厂时必须附有生产企业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产品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O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及相关标准的规定。155.4.2外加剂产品应按进场批次检验,以同厂家、同品种、同一生产批号的外加剂50t为一检验批,不足50t仍按一批进行匀质性和物理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5.4.3掺加外加剂的品种、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方案、气候条件、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使用前应对其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进行试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5.4.4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进厂的常用外加剂进行进场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且进场检验应包含以下检验项目:1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应进行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之差、抗压强度比的检验;2高性能减水剂除进行上述检验外,还应进行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的检验;3引气剂、引气减水剂除进行第一条的检验项目外,还应进行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的检验;4混凝土膨胀剂应进行强度、限制膨胀率的检验;5早强剂应进行泌水率比、凝结时间之差、抗压强度比的检验。5.4.5外加剂的存储、保管应按不同生产厂家、品种分别储存放置,并按品种规格进行标识,以防混淆。对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5.4.6当外加剂为液体时,应在存储罐中加循环设备,需要时进行搅拌以保证外加剂的匀质性;液体外加剂更换时,应对储存容器及输送管道进行清洗。5.4.7聚羧酸系外加剂与荼系减水剂不得混合使用;当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进行验证试验。当交替使用时,使用前应清洗搅拌机、罐车、泵车、管道等设备。5.4.8引气剂宜采用独立的添加系统。165.5矿物掺合料5.5.1预拌混凝土应选用品质稳定且有相关产品标准的矿物掺合料,品种宜为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或硅灰等。5.5.2当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掺合料时,必须经过省级及以上的行业主管部门论证,并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企业应通过试验验证,确认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5.5.3预拌混凝土用粉煤灰的要求:1粉煤灰的品质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要求;2粉煤灰供方应提供产品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细度、烧失量、含水量、需水量比、强度活性指数、三氧化硫含量、C类粉煤灰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含量、安定性等项目的检测值;3同厂家、同等级、同品种的粉煤灰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对其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强度活性指数、C类粉煤灰对安定性等项目进行复检。5.5.4预拌混凝土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要求:1粒化高炉矿渣粉的品质应满足《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要求;2同厂家、同品种的粒化高炉矿渣粉应按500t为一个检验批,对其比表面积、烧失量、活性指数、流动度比等项目进行复检。5.5.5预拌混凝土用硅灰的要求:1硅灰的品质应满足《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要求;2硅灰供方应提供有效期内的产品型式检验报告;3同厂家、同编号、同品种的硅灰每30t为一检验批,对其活性指数、烧失量、需水量比及有需进一步确认的项目进行复检。5.5.6预拌混凝土用钢渣粉的品质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的要求。175.5.7矿物掺合料应根据不同的品种、规格及等级按批分别储存在专用的仓罐内,有明显标识牌,标明产地、品种和等级,不同品种矿物掺合料严禁混存。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5.6水5.6.1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用于拌制混凝土;当采用其它水源时,必须先进行检验,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规定时,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5.6.2检验水样的取样、检验期限、频率和检验技术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规定。地表水6个月不应少于一个检验批,地下水一年不应少于一个检验批。5.7生产用废水和废浆5.7.1预拌混凝土生产应配备完善的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可包括排水沟系统、多级沉淀池系统和管道系统。排水沟系统应覆盖连通搅拌站(楼)装车层、骨料堆场、砂石分离机和车辆清洗场等区域,并与多级沉淀池连接;管道系统可连通多级沉淀池和搅拌主机。5.7.2当采用压滤机对废浆进行处理时,压滤后的废水应通过专用管道进入生产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压滤后的固体应做无害化处理。5.7.3经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每年检测不少于一次;182生产废水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入搅拌主机。5.7.4废浆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废浆静置沉淀24h后的澄清水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每年检测不少于一次;2在混凝土用水中可掺入适当比例的废浆,配合比设计时可将废浆中的水计入混凝土用水量,废浆用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废浆的固体颗粒含量检测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的规定执行;3掺用废浆前,应采用均化装置将废浆中固体颗粒分散均匀;4每生产班检测废浆中固体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次;5废浆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入搅拌主机;6输送废浆的管道和计量装备应安装自动清洗装备。5.7.5生产废水、废浆不宜用于制备预应力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暴露于腐蚀环境的混凝土;不得用于制备使用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骨料的混凝土。5.7.6经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也可用于硬化地面降尘和生产设备冲洗。196配合比控制6.1配合比设计6.1.1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执行。对于有抗冻、抗渗、抗折及其他性能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按相应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6.1.2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技术要求对混凝土的含气量、氯离子含量及碱含量进行控制。6.1.3实验室进行配合比实验验证的原材料应与施工原材料一致。试配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及1h经时损失,有要求时还应测定凝结时间等,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作简要描述。6.1.4试配的混凝土应有28d标准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执行,宜有60d或90d标准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对于有特殊龄期要求的抗压强度值,应在供货合同中加以明确。6.1.5实验室应根据试块的试压结果,定期进行数据统计,作为调整配合比和考核质量控制水平的参考依据。其中,同一强度等级的不同抗渗等级、不同抗冻等级等情况下的试压结果应分别进行数据统计。6.1.6当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现场条件与实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3设计或合同有要求时。6.1.7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2050082的规定。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6.2配合比管理6.2.1生产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过实验室试配,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实验室应根据选用材料进行系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储备一定数量的混凝土配合比,供生产时选用,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2不同坍落度(必要时);3不同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4不同集料粒径及颗粒级配;5不同掺合料和外加剂品种及掺量;6不同气候条件和工程所处环境等。6.2.2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实验室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以及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其他部门不得擅自改变配合比。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2原材料的产地、品种或质量有重大变化时;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4根据统计资料反映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6.2.3企业应将设计完成的配合比统一编号,汇编成册。混凝土配合比汇编应有相应的技术说明,明确各种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等技术要求,同时还应明确配合比选用的依据及调整要求。每年应根据上年度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统计资料结果,对各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审查、验证或再设计,并重新汇编成册。216.3配合比使用与调整6.3.1生产时技术质量部门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或生产任务单要求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混凝土品种、工程部位、运输距离、气候情况等,并结合现有原材料检验结果等,选择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6.3.2混凝土生产配合比与执行配合比必须保持一致,并与设计配合比具备可溯源的检测数据依据。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的输入,应由混凝土生产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负责人签发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执行单》执行,输入的配合比应在计算机上进行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1年。《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执行单》应注明生产日期、工程名称、工程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搅拌时间、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编号、原材料名称及品种、规格、砂石实测含水率、砂中5mm以上颗粒含量、每盘(或每立方)混凝土所用各种原材料的实际用量等内容。6.3.3同一工程、同一部位的混凝土应使用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原材料。6.3.4生产中应测定集料的含水率、含石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特殊天气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实验室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集料用量。确保拌合物性能满足设计要求。6.3.5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首次使用时,为了验证混凝土生产质量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合同要求;3混凝土强度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4混凝土耐久性能满足设计要求。6.3.6当存在砂石含水率差别较大或者外加剂密度不均匀等情况时,允许对配合比进行调整,配合比调整应执行分级授权。227生产过程控制7.1一般规定7.1.1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对浇筑现场环境的了解和协调、所使用车辆和设备的核查、所需原材料质量与数量的查验以及所用配合比的核对,并对计量、搅拌、检验、运输等过程进行控制。7.1.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积累完整的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和质量检测资料,分类整理归档,保存期限应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应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中取得的质量数据,定期(每月、季、年)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各种质量统计管理图表,指导后续生产。7.1.3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应具有以下技术文件及表格见附录D:1预拌混凝土生产任务单(表D.0.1)2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验证单(表D.0.2)3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执行单(表D.0.3)4预拌混凝土搅拌称量误差分析记录(表D.0.4)5预拌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表D.0.5)6预拌混凝土强度评定记录(表D.0.6)7预拌混凝土发货单(表D.0.7)8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表D.0.8)9预拌混凝土现场交接表(表D.0.9)237.2生产设备管理7.2.1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及台账。7.2.2企业预拌混凝土生产设备应符合《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规定。7.2.3企业应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定期检查搅拌机叶片和衬板,并保持搅拌机内部清洁。7.2.4外加剂料池或料罐应设置自动搅拌装置,以确保进入搅拌楼的外加剂有良好的均匀性。7.2.5对预拌混凝土入模温度有要求时,应对预拌混凝土运输及泵送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7.3计量管理7.3.1企业应定期由法定计量检定单位对搅拌机称量系统进行检定,其他计量器具可定期进行校准。企业应加强对计量器具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并做好校验记录。7.3.2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配合比通知单,按规定顺序投料。7.3.3生产时原材料的计量设定值应按照《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执行单》的要求设定,计量值应在计量装置额定量程的20%~80%之间;每盘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3的规定,原材料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1次。表7.3.3各种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按质量计,%)原材料种类水泥粗、细集料拌合用水外加剂掺合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1±1±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1±1±1247.3.4对于原材料计量,应根据粗、细集料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粗、细集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7.3.5企业应做好搅拌楼生产控制记录(应为电脑打印或电子文档)。生产过程的计量记录应长期保存。7.4搅拌管理7.4.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并且每盘搅拌时间(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得低于30s,或按设备说明书进行。7.4.2制备C50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采用引气剂、膨胀剂、防水剂、纤维等应相应增加搅拌时间20s~30s,以确保搅拌均匀。7.4.3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在搅拌地点每一工作班搅拌抽检不应少于一次,抽检拌合物稠度、搅拌时间及原材料计量偏差。《预拌混凝土搅拌称量误差分析记录》的内容应有日期、工程名称和部位、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编号、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每盘混凝土用原材料称量的目标值、实际值、搅拌时间、出厂坍落度实测值等。7.4.4搅拌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搅拌设备的工作状况和坍落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向主管负责人反映,严禁随意更改配合比。7.4.5冬期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也可同时采用加热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当拌合用水和集料加热时,拌合用水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表7.4.5的规定。当集料不加热时,拌合用水可加热到60℃以上。当水和骨料的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应先投入集料和热水进行搅拌,然后再投入胶凝材料等共同搅拌,胶凝材料、引气剂或含引气组分外加剂不应与热水直接接触。25表7.4.5拌合用水和集料的最高加热温度(℃)水泥强度等级拌合用水集料小于42.5806042.5、42.5R及以上60407.4.6大体积混凝土拌合前宜对原材料降温及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7.4.7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至施工现场接收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90min。7.5运输管理7.5.1企业应使用加装定位系统的专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车辆应达到当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搅拌运输车、运输车、泵车、铲车等应定期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并建立车辆管理台账及维修保养记录。7.5.2预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装料口应保持整洁,筒体内不得有积水、积浆与结料;出车前,须清洗接料斗和车身,避免污染环境;卸料完毕后,及时清洗并排尽积水。7.5.3在装料及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筒体按4~5转/min速度旋转;运送至浇筑地点后,应保持匀速慢转搅拌运输车筒体;当混凝土准备卸料浇筑时,快速旋转1~2min,以确保运输途中的预拌混凝土均匀。7.5.4运送预拌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严禁向搅拌运输车内的混凝土随意加水。7.5.5混凝土拌合物运送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超过35℃或低于5℃时,应采取相应措施。7.6生产控制水平7.6.1混凝土生产控制水平可按强度标准差(σ)和实测强度达26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表征。7.6.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计算:22cu,cu11nififnmn(7.6.2)式中:f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MPa),mfcu——统计周期内n组试件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n——试件组数,n值应不小于30。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7.6.2,取值精确到0.1MPa。表7.6.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C50~C55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MPa)4.05.06.07.6.3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不应小于95%;P可按下式计算:P=nn0×100%(7.6.3)式中:P——统计周期内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精确到0.1%;n0——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等级值的试件组数。7.7不合格品控制7.7.1企业应建立并保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明确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职责和权限,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应控制不27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对不合格品应按下列方式处置:1不合格的原材料和供应品应采取拒收的方式;2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应采取报废的方式;3当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并证明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不影响产品质量时,经技术主管同意,可以降级使用,同时应记录并保存有关的技术措施、质量情况及使用情况等信息。7.7.2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不合格台账及混凝土不合格台账,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288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8.1一般规定8.1.1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试验工作由供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承担,试样应在搅拌地点采取;交货检验的取样试验工作应由需方(施工企业)承担,试样应在浇筑地点采取。8.1.2用于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的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在技术和质量方面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产品的取样方法、试件的制作、养护方法、产品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设计要求。预拌混凝土的取样及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8.1.3《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名称、供货量、交货地点、运距、混凝土强度等级、稠度、原材料品种、规格、外加剂和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性能的特殊技术要求(如抗冻、抗渗、抗折、氯盐含量、缓凝、早强等)以及供应方式、交接方式、日期、时间、小时供应量等。8.1.4出厂检验的试验结果应在试验完成后10d内通知需方。8.1.5在交货或施工过程中,当发现质量问题时,供需双方应在24h内通知对方和有关部门。8.2出厂检验8.2.1出厂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按相关的标准或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严格检验和控制,经确认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出具《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8.2.2供方应按子分部工程混凝土品种、强度等级向需方提供29《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内容应包括:合格证编号、合同编号、工程名称、供货日期、供货量、混凝土标记、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复检报告编号、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编号、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其他技术要求。8.2.3出厂预拌混凝土在搅拌地点应按要求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相关性能。其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有关规定。8.2.4当预拌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时,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含气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对有抗冻和(或)抗渗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其抗冻性和抗渗性试验方法应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的规定进行。实测的混凝土抗冻或抗渗等级,不应低于合同要求。取样频率一般为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预拌混凝土不得少于一次。8.2.5对有其他特殊性能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应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检验。8.2.6预拌混凝土坍落度检验试样的取样频率应与混凝土强度检验试样频率一致。1预拌混凝土出厂检验应在搅拌地点取样;2出厂检验时,每100盘相同配合比预拌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1次;每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预拌混凝土达不到100盘时应按100盘计,每次至少取一组试样进行试验。8.2.7出厂前,应检测首车预拌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及工作性能。8.3交货检验8.3.1供方与需方之间应建立预拌混凝土质量和数量的交接验30收手续。交接验收工作应在浇筑地点进行,由监理现场见证,供需双方均委派专人负责,根据发货单交接验收并签字确认。8.3.2交货时,供方应随每一运输车向需方提供《预拌混凝土发货单》。发货单内容应包括:发货单编号、合同编号、工程名称、需方、供方、浇筑部位、混凝土标记、供货日期、运输车
/
本文档为【新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标准》XJJ 055-201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