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9-09-18 6页 pdf 1MB 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733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094中央“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总汇)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感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094中央“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总汇)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感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B)。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3.某市《禁止食用野动物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楝、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C)。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2/66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法律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是,看一定的后果(B)。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是否有法律意义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B.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3/66c.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D)。A.自治和单行条例B.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A.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D.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1.习惯是一种(.D)。A.具体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个别4/66性调整2.以古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是(A)。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c.中华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A一个国家B.一种社会性质c.两种制度D.两个地域范围5.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政治保证是(A)。A.共同的政治基础B.共同的经济基础c.共同的社会基础D.共同的公共生活规则6.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7.在法律意识系统里,可以自发形成的是(D)。A.社会法律意识B.法律思想体系c.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D.法律心理8.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中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就是该5/66规范的(C)。A.假定部分B.处理部分c.制裁部分D.后果部分9.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B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A.限制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D.法人1.法形成的标志是(B)。A.监狱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阶级的出现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2.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B)。A.确认性价值B.分配性价值C.衡量性价值D.保护价值3.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6/66类,叫做(C)。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体系C.法系D.法的渊源4.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A)。A.党的政策B.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乡规民约5.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是(B)。A.血统关系B.父子关系c.爱情关系D.友谊关系6.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A)。A.法的体系B.法学体系c.立法体系D.法律部门7.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C)。A.取缔非法营业场所B.判处某一杀人犯死刑C.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D.出示拘捕令8.在一般情况下,法律(B)。A.溯及既往B.不溯及既往C.从旧兼从轻D.从新兼从轻9.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D)。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系统解释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7/66A.权利和义务B.法人和自然人C.物和行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C)。A.法理学B.中国法制史C.劳动法D.国家公法学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以下法发挥的职能中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是(C)。A.赔偿损失B.罚款C.法人登记D.追缴税款4.以下关于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D.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5.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是(C)。A.法制B.法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的概念。8/66A.相同B.不同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D)。A.假定B.处理C.制裁D.法律后果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9.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法律解释属于(D)。A.历史解释B.系统解释C.逻辑解释D.语法解释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A.限制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D.法人1.法律调整是一种(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的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9/66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B)。A.法的调整性职能B.法的保护性职能C.法的阶级统治职能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4.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C.消灭剥削阶级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5.保证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方法是(C)。A.单纯的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6.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A.规范的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的范围相同7.“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A)的法律调整。A.一般允许型B。一般禁止型C.一般积极型D.一般具体型8.法律文化的的载体是(B)。A.法律条文B.法律现实C.法律技术D,法律传统10/669.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D)。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A.权利和义务B、法人和自然人C.物和行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C)。A.理论法学B。法律史学C.国内部门法学D.国际法学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法律调整3.法的形成的标志是(B)。A.阶级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商品交换D.多种社会规范并存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D)。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D.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11/66D.美国法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7.以下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的是(C)。A.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为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B.根据法律意识的政治属性可以划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C.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D.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不包括(A)。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D)。A.宪法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0.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属于(D)。12/66A.刑事制裁C.行政制裁B.民事制裁D.违宪制裁1.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C)A.社会调查方法B.系统论方法C.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D.法律解释方法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法律调整3.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C)。A.不确定B.先有法C.同一历史过程D.先有国家4.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C)。A.法所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值C.法律价值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3/667.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C)。A.买卖关系B.劳动关系C.自然过程D.财产关系8.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D)。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法规是(D)。A.宪法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0.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A)。A.甲的父亲的病故B.甲和乙签订一份运输C.甲借给乙1万元D.甲违章开车,撞死一个行人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的关系。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A.法体现水文测验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英美法系是以(D)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14/66A.教会法B.罗马法C.日耳曼法D.英国法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C)。A.单纯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的概念。A.相同B.不同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D)。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D.立法机关中法宝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D)。15/66A.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B.检察官进行法律宣传C.人大制定、通过《立法法》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D.法人1.法律调整是一种(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A)。A.权利与义务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D.正义与利益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蒂取决于(C)。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16/66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A.法律传统B.法律心理C.法律现象D.违法现象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C)。A.一般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3.在我国,法典编纂(D)。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C.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4.我国法律规定,检查解释权由(D)行使。A.基层人民检察院B.中级人们检察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5.违法行为是指(C)。A.一切违反的行为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1.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C)。A.社会调查方法B..系统论方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D.法律解释方法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D)意志。17/66A.社会B..个别C.集体D.共同3.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C)种类型的法律制度。A.二B.三C.四D.五4.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物质保证是(A)。A.共同的经济基础B.共同的政治基础C.共同的社会基础D.共同的行为基础5.在我国,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当是(A)。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B.政策高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C.法高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D.政策与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1.法律调整是一种(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的体现为(A)。A.权利与义务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D.正义与利益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18/66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A.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1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D.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基本是同一个年代产生的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ABCD)。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可以适当地溯及既往14.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19/66误的是(ABC)。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元"的方式1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BD)。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1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1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B)。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20/66c.形式推理就是指演绎推理D.类比推理是实质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气"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BC)。A.该解释是个别性司法解释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D.该规定表明,最高人民法院超越了其司法解释权19.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D)。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B.法制有姓"社"姓"资"之分,法治则无c.法制和法治都强调"良法"之治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21/66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寝次之,君为轻"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11.法学的意识形态职能具体表现在(ABCD)。A.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B.增强法治观念c.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D.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12.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ABC)。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D.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13.关于法制和法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A.有国家就有法制B.有国家就有法治C有法制就有法治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14.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特征有(ABC)。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B.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C保留原始公社的残余D.主张法治原则15.法律调整的三个必经阶段是(ABC)。A.法律、法规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法律22/66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的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16.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7.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A.正确B.合法C.及时D.合理、公正18.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ABC)。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19.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法律责任分为(ABCD)。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20.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行为能力分为(ABD)。A.完全行为能力B.限制行为能力c.有行为能力D.无行为能力11.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ABC)。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D.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12.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ABC)。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23/66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D.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13.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BCD)。A.法律制度的性能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14.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间,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BC)。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D.国家法律意识15.一国两制的本质在于(ABC)。A.实现祖国统一,要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B.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并列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D.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永远不24/66改变16.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序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AB)。A.一般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D.相对法律关系17.调整性法律规范包括(ABC)。A.义务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c.授权性法律规范D.原则性法律规范1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BCD)。A.法律的创制B.法规清理C.法规汇编D.法典编篡19.违法的特点有(BC)。A.违反社会公德B.具有社会危害性C.具有违法性D.应受惩罚性20.现阶段产生违法的原因主要有(ABCD)。A.旧社会残余的影响B.生产力水平还不高c.各项制度尚不完善D.思想文化素质低11.个别性调整不能形成晋遍、稳定的秩序,带有一定的(BC)。A.重复性B.偶然性C.任意性D.规范性12.原始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ABCD)。A.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B.它们所反映的意志不同25/66C.它们所形成的方式不同D.它们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13.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BCD)。A.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C.保护性价值D.认识性价值14.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较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包括(ABCD)。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B.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C.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D.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15.法律调整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和一个机动性要素,三个基本要素是(ABC)。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16.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立、改相结合D.科学的创见性26/6617.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因素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1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9.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D)。A.宪法B.行政法规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CD)。A.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B.物质财富C.智力成果D.人身利益和行为结果1.法与政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形式不同D.调控的功能不同2.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A.有国家就有法制B,有国家就有法治C.有法制就27/66有法治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4.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BC)。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D.国家法律意识5.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BCD)。A.对事效力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6.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序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AB)。A.一般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D.相对法律关系7.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力分为(ABC)。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责任能力D.义务能力8.违法的特点有(BC)。A.违反社会公德B.具有社会危害性C.具有违法性D.应受惩罚性9.根据法律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CD)。A.过错责任B.无过错责任C.财产责任D.非财产责任(人身责任)10.社会监督的形式主要有(ABCD)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C.新闻舆论的监督28/66B.人民政协的监督D.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1.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BCD)。A.发展稳定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C)。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C.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3.法具有(ABCD)。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4.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BCD)。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5.党的政策与国家的法律的区别主要是(ABCD)。A.从制定看,党即便是执政党的政策要取得国家意志的29/66属性,也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被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为法律、法规B.从实施看,党的政策只有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C.从内容看,党的政策没有法律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肯定D.从相对稳定性看,法律比党的政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6.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7.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ABCD)。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有(ABCD)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D.科学的创见性9.仲裁的特点有(ABCD)。A.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组织B.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C.仲裁庭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D.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处理争议的方式30/6610.我国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BCD)。A.公民,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B.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C.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D.国家1.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BCD)。A.发展稳定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C)。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C.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3.法具有(ABCD)。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4.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是(ABCD)。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31/66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5.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C)。A.法治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6.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7.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ABCD)。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8.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BC)。-A.假定B.处理C.制裁D.法律后果9.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A.法的体系是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B.立法体系一般须以法的体系为基础,并反映法的体系C.法的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而32/66立法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文D.法的体系比立法体系范围广10.《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BD)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检察解释1.个别性调整带有一定的(BC),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A.重复性B.偶然性C.任意性D.规范性2.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D)。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B.二者截然对立C.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D.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AC)的继续和发展。A.革命根据地的法B.国民党的旧法律C.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D.国民党的旧的司法制度4.法与政治的区别表现在(ABCD)。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形式不同D.调控的功能不同5.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33/66的适用6.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ABC)。A.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B.它的对象是法律现象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D.它是多层次的意识体系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BC)。A.假定B.处理C.制裁D.法律后果8.我国社会主义的渊源包括(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9.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D)。A.宪法B.行政法规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0.违法的种类有(ABCD)。A.犯罪B.民事违法C.行政违法D.违宪1.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BCD)。A.具体的调整方式B.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C.允许的调整方式D.禁止的调整方式2.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出现了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截然不同的倾向,这些不同表现在(ABCD)。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B.当代资本主义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34/66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并与福利国家的政策紧密相连C.打破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D.加强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3.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包括(ABCD)。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违宪责任4.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AB)。A.国家机关创制法的活动B.国家机关适用法的活动C.人民团体的法律活动D.公民的守法活动5.法律规范的特征有(ABCD)。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同一性D.逻辑性1.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C)。A.法治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35/663.法律文化是(ABCD)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A.法的制定B.法的实施C.法律教育D.法学研究4.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BD)。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检查解释1。法的保护性价值实现的方式是(BC)。A.确认法律关系B.惩罚犯罪C.恢复被侵害的权利D.分配社会财富2.社会主义法通过以下(ACD)方面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A.对劳动者的保护D.对经济制度的保护C.对生产资料的保护D.对科学技术的保护3.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ABC)。A.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B。它的对象是法律现象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D.它是多层次的意识体系4.法的渊源具有不同的含义,可以分为(ABCD)。A.法的理论渊源D.法的历史渊源C.法的物质渊源D.法的政治渊源5.法的正式解释包括(ABC)。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36/66D.官方解释1.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ABCD)。A.法理学B.法哲C.法社会学D.比较法总论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ABC)。A.赔偿损失B.罚款C.追缴税款D.依法纳税3.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AB)。A.客观性B.主体性C.变异性D.多维性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D.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5.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A.社会主义法对劳动者加以保护B.社会主义法对生产力资料加以保护C.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加以保护D.社会主义法保护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37/6621.在法律原则的分类中,与社会原则相对应的是专门法律原则22.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24.立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科学立法原则。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的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21.马克思法学既有鲜明的党性,也有深刻的_科学性_22.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叫做法学体系23.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叫做_社会调整_24.法律调整有四个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是_法的适用__25.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__法律移植_38/6621.按照"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22.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两种。23.法的实现,就是权利被享有、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24.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25.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2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2.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叫英美法系。23.《礼记·月令》中提到“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2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25.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法律移植。1.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2.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9/66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4.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如果一则一否则的公式。5.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法的体系。1.按照“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2.法律意识是经济基础社会的直接反映。3.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确立阶段。4.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5.相对确定性规范允许执法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这是产生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1.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输入的现象称为_法律移植_。2.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来划分,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_法律思想体系_。3.在法律规范结构中,指明什么条件下才可以适用的部分,称为假定_。4.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_内容_。三个40/66要素组成。5.违法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_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建。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车性要素为法的适用。5.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行为规范。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制。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法的适用5.划分法律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1.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41/66识系统,成为法学体系。2.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合法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3.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大陆法系(或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4.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法律规范。5.我国主导法律部门是宪法。1.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_重复性_调整。2.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_法律_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3.一般允许型法律调整是按“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允许”的原则进行调整。4.法律监督包括_主体_、_客体_和内容三个要素。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_一次性_调整。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_国家强制力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3.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建。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_法的适用·42/665.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是按“凡_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调整。6.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_调整对象。7.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叫做法的实现。8.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这是法律的_不溯及既往_原则。9.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称为_(法律)事件_。10.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_有益_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26.文义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4分)。文义解释主要包括字义解释和语法解释(l分)。27.法律体系是指法的内在结构(l分),即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4分〉28.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分)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l分),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43/66规范性法律文(件2分)。29.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4分)。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l分)。26.法律调整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的作用。27.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28.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只对个别人或个别事件有效的文件。29.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26.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7.命令性规范就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国家规范性命令,一项命令往往就是一个规范。28.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有具体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44/66的法律关系。29.法律责任(狭义〉就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26.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27.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28.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29.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有具体的权利主体而没有具体的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1.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的作用。2.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3.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者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45/664.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1.法的体系是指对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2.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3.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4.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1.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2.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3.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4.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旆。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46/66分类。2.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3.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宝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4.法律监督(狭义)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宝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2.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3.法制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4.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5.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47/661.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2.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3.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4.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5.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2.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3.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4.法的实施指法律规范所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他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3.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址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48/664.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5.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0.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1分〉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3分)(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3分)(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3分〉(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分〉看论述情况,酌定(2分)31.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大致有49/66(1)司法为民原则。司法为民原则要求在司法机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等。简单地说,司法为民要求司法工作要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爱民。(3分)(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一项基本经验。这一原则在我国多部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把对案件的处理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以任何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判断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法的适用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3分)(3)法律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法的适用中的具体运用,也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引申。(3分)(4)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意味着:其一,国家的司法权只50/66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元权行使司法权。其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3分)看论述情况,酌定(3分)30.法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答:(1)法与道德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2分)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表现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2分)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并以义务性规范为主。(2分)(2)法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2分)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2分)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维持。(2分)(3)法与道德的前途不同。(1分)法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还将继续存51/66在。(2分)31.法律权利有哪些特点?答:
/
本文档为【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