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业经济管理专题五: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剖析

2018-05-29 110页 ppt 4MB 1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举报
农业经济管理专题五: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剖析农村社会分层 及 社会流动我们身上的细胞分化第一节社会分化一、社会分化的涵义分化:事物在其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或形成差异的现象社会分化:社会机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或形成结构分化功能专化社会结构:个人或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以及他们多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社会分化的维度:1\社会异质性增加:群体的类别增多2\社会不平等的程度增加: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拉大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社会发展的程度与社会分化程度的关系子系统少子系统多子系统同质子系统异质单一系统多个功能多个系统专一功能发展程度低发展程度高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
农业经济管理专题五: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剖析
农村社会分层 及 社会流动我们身上的细胞分化第一节社会分化一、社会分化的涵义分化:事物在其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或形成差异的现象社会分化:社会机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或形成结构分化功能专化社会结构:个人或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以及他们多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社会分化的维度:1\社会异质性增加:群体的类别增多2\社会不平等的程度增加: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拉大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社会发展的程度与社会分化程度的关系子系统少子系统多子系统同质子系统异质单一系统多个功能多个系统专一功能发展程度低发展程度高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种社会分化1、分割分割而创造出相似或相同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差异小分割不能增加社会的复杂性2、分层产生异质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占有资源的差异3、功能分化产生异质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功能差异和功能互补如果这个孩子长大结婚成家,叫做?进校的新生,在20年之后,将进入不同的社会阶层,叫做????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的关系1、社会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化社会分工普遍化,必然导致不同的组织,发挥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阶层,占有不同的资源,发挥不同的功能2、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表征体现社会发展的程度三、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相对稳定的传统社会相对稳定的现代社会纷乱的转型期区域分化阶层分化组织分化利益分化观念分化这些就是社会分化的不同层面1.转型时期的区域分化主要表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原因要素配置的差异要素配置的效率差异较好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方便的口岸与运输等区域差异 表现:东西部差异,沿海到内地的差异城乡差异城市发展较快2.转型时期的阶层分化转型期以前的阶层分化:类型少阶层间的差异小转型期中的阶层分化阶层的数量增加阶层间的差异扩大3、转型期的组织分化转型期以前单一组织多种功能,一元化社会转型期中间横向多种组织专一功能纵向社会组织之间的权力分割例如国税和地税的分离,财政权力的变化等灰色的社会组织或集团形成例如宗教团体、涉黑社会团伙、容留卖淫嫖娼等人民公社要组织大炼钢铁人民公社还要办食堂4、转型期的利益分化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利益意识利益追求利益格局及调整5、转型期的观念分化价值观出现多元化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也大量出现不同价值观之间人群的对立和谅解都在增加被剥夺阶层的反文化价值观对社会影响很大第二节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的涵义是社会分化中的一种重要分化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形成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或过程。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的基本规律:原始社会阶层结构没有或简单权力分散传统社会阶层结构较为简单并具有刚性,单一取向.(只有一个分层的维度)权力集中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较为复杂并富有弹性.网状取向.(有多个分层的维度)权力分散隋唐五代,权力分层一条线.连个医生也是有官阶的吖思考:社会分层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把社会中的人分层?社会是复杂多样的社会研究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因而社会分层的角度、方式不同分层的方式多种多样。三.社会分层的类型1、阶级分层:是按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划分的既包括了阶级划分(较大的),又包括了阶层划分(较小的),适用于阶级社会例如过去中国:城市: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阶层、民族资产阶级阶层,小资产阶级阶层无产阶级:农村:地主阶级:包括地主、富农农民阶级:中农、贫农、雇农2、一般分层:依据任何一种社会差别或不平等分层3、自然分层:依据人的自然属性分层,如按年龄等一般分层中的几种分层方法1、收入分层:按收入多少分层例如:富裕阶层中产阶层贫穷阶层2、权力分层:以权力有无或大小划分社会层次现代社会的科层式管理方式,就是权力分层的具体表现。3、教育分层:以人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划分社会层次教育分层与收入分层之间的联系。4、职业分层:以职业为划分层次社会差异和不平等集中体现于职业为职业打分、排序5、生活水平分层现在最流行的分法:按恩格尔系数分6、道德分层:按人们的道德水平分层。但此分层具有模糊性。问讨论:说文解字富?贫?穷?贵?富贵贫穷为什么会有后两个词?富贵相连,富者和贵者也许是同样的人富贵相连富了,哈哈,就贵了;贵了嘛,也容易富啊四.社会分层标准的综合性如何理解综合性?导致阶层分化的因素常常是交织并可互相衍生的不同的地位层次也体现出其他方面的差异在心理、价值观、生活方式、人格修养等方面同属一个层次的人在多方面相似在心理、价值观、生活方式、人格修养等方面1.马克斯·韦伯:社会分层的三重标准三重标准的内容:经济标准:收入、财富声望:声誉和尊敬权力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三重标准的关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转变为另一项各自独立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西方社会学的综合分层延伸阅读:格调与恶俗地位阶层收入和职业对地位的敏感程度对改变地位的期望生活态度上层富豪,政治家对自己的地位满意傲慢而冷漠中上层高级管理人员,官员对自己的地位满意自负中层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最敏感期望成为中上层庸俗而墨守成规/虚荣中下层较低收入的白领和蓝领下层短期工作者/经常失业者不抱期望自暴自弃美国的保罗.福塞尔写了两本书:《格调》和《恶俗》<格调>原名直译就是<等级>2.中国现阶段的阶层结构最新研究成果五大等级,十大阶层五大社会等级十大社会阶层1.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大私营企业主)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2.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2.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等企业主)3.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3.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5.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6.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4.中下层(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8.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5.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或半失业者)9.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10.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基本上没有三种资源)社会等级的高低与从事的职业社会等级的高低与拥有的社会资源讨论什么叫只认衣冠不认人?为什么认衣冠?在封建的登记制度中,衣冠与等级有什么关系?在现在的商品经济中,衣冠与等级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看待奢侈品消费?3.其他的分层方法举例例如:用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情况分层社会基础:中国普通老百姓心中的观念:社会地位可以通过其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表现,耐用消费品也往成为阶层和地位的象征现实表现:70年代末,人们以能攒齐“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而引以为豪;80年代,人们的消费激情转向了彩电、冰箱、录音机等“新三件”,90年代以后,消费热点由转移到音响、手机、电脑等,手机也一度被称为“大哥大”,21世纪头10年,汽车、住房等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耐用消费品及金融产品的拥有情况一直都是区分社会阶层的一个有效的标准。案例CMMS研究所(中国市场和媒体研究所)收集到关于受访者产品消费的诸多信息研究步骤步骤一:按人数分层将30城市城镇居民总体划分为四个阶层形成社会分层(SES)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30城市居民总体的状况。步骤二:按阶层聚类分析调查结果之一调查结果之二看图:不同类型的阶层结构金字塔型社会底层的人数最多越到上层人数越少传统型社会橄榄型社会中层的人数最多上层人数少,底层人数也少现代型社会层次高低人数比例五.中国现阶段阶层结构 及变化的特点1、中国的阶层变化呈良性发展:社会中间阶层规模有了很短的扩张社会流动日益取决于公平竞争能力主义准则逐渐取代身份主义原则2、社会阶层还是“洋葱头型”:洋葱头型是指底层很大但中间阶层小传统社会金字塔型结构成熟社会橄榄型型结构转型期社会洋葱头型结构中国特色洋葱头最贫困的底层人数明显减少权力集中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过大由7\8\9构成的中下层的比例过大7\8\9三个阶层的身份是等同的,不同的是收入的差别3\4\5几个阶层的数量过小全体国民的职业结构较低3.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1)趋势1:良性发展逐步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结构形态演变为理想状态的“橄榄形”。解读理解1.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成为收入上的中产阶级2.让更多的人实现职业结构的升级,成为职业上的白领阶层3.让更多的人实现公民权力,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2)趋势2:停滞不前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构形态继续保持现在的“洋葱头形”。解读理解1.经济发展的好处仍然是被少部分人获得2.大多数人仍然是生产线上和田地里的低收入者3.大多数社会下层的人的声音仍然被忽略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3)趋势3:退化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从现在的“洋葱头形”退化为“蜡烛台形”最底层越发庞大,自底部往上就一路孱弱始终无法壮大,中间阶层不大,头也不大瘦弱无力的社会骨架,根本无法支撑现代化发展。解读理解1.更多的人成为相对被剥夺者,经济上没有改观。2.少数相对剥夺者并没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3.产业结构不能升级,职业结构也不能升级,经济因而也不能发展4.投资萎缩\消费萎缩,导致经济增长缓慢5.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冲突影响社会安全专家的建议缩小农民阶层消除户籍、就业、人事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缩小农民阶层。培育社会中间阶层通过政策和制度建设,鼓励社会成员奋发努力,发挥后致性社会流动机制的作用。加快培育社会中间阶层的成长,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向橄榄形转化。促进社会公平实行社会流动和社会评价中的绩效原则,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并实施有力的监督机制来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4.中间阶层的发展对社会的意义庞大的中间阶层是社会稳定的保障1、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因素:中间阶层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当它成为社会主体时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受到阻止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和2、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因素:中产阶级在社会中代表保守、温和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时极端的思想和冲突就很难有市场3、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因素:中产阶级是引导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当中产阶级占社会多数时中产积极的生活方式就保证了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理解中间阶层和中产阶级,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不同的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是从收入水平上来看的但承认自己的中间阶层,是从生活的综合状态来看的中产阶级是如何划分的?划分的标准决定了划分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划分标准之一:全球标准操作方法:以全世界各国的人均收入加权排序中间收入阶层:是收入中间值的75%至125%之间标准:每人每天消费在10美元至20美元之间尴尬的情形:2010年,美国的贫困标准为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22000美元。推算出,处于贫困线时人均消费为5500/365=15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为15X6.8=102元,比我家富多了,呵呵。呵呵,这个标准在发达国家是穷人,在发展中国家是富人。划分标准之二:发展中国家标准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09年的一篇文章操作:将人均收入在70个最穷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线(每天消费2美元)作为下限,而美国的贫困线(每天消费13美元)为上限,划定了“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标准。标准每天2美元的下限,加上世界银行的“全球中产阶级”20美元日消费上限,即成为亚洲开发银行报告中“亚洲中产阶级”的定义范围。尴尬:物价上涨该讨论中所谈到的美元都是以2005年为基准年,扣除物价因素后的结果。2005年的物价是多少?2010年呢?划分标准之三:中国(2005)家庭年均收入6.5~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普遍的认识)地区差异很大东部的收入显然大于西部上海2009年人均GDP高达1.1万美元贵州省2009的人均GDP刚超过800美元,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最穷困者。体制内外的差异也很大体制内的现金收入不算高,但相比同样收入的体制外者,福利和灰色福利要高些划分标准之四:中国2010标准一:全球中产阶级标准:每天消费10至20美元中国有4600万中产阶级。标准一:亚洲开发银行的“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全球中产阶级”标准:2美元至20美元2010中国有8亿中产阶级了解:我国首次摸底“新中间阶层”(2006)“新中间阶层”六大特征: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以工资薪金谋生;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思考:如何培育中国的中间阶层积极培育形成中间阶层的社会条件1、城市化2、职业结构调整3、教育4、税收5、社会保障第三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涵义所谓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包括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二、社会流动的本质特征1、是个人或群体在具有差异性的社会位置间移动主要不是整个集团的变化例如“无产阶级当家作主”,而是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变为另一个集团的成员例如“农民的儿子当了县长”。2、位置移动引起资源分配社会流动必然引起与主体有关的社会性资源的再分配.例如当上县长就获得了一定的组织资源从而争取获得自己所期望的经济利益、社会政治权力、知识技能和职业声望等.并且通过占有这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社会流动的动力和阻力都来源于此3、决定流动量大小的因素:社会空位的多少。社会空位的产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新位置原有的位置出现人员空缺什么样的社会才能产生更多的社会空位?人之常情:什么样的社会流动是合理的?年轻人:如果我奋斗,有希望吗?企业: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吗?旁观者:公平吗?4、社会流动合理性的判断1)协调性:指供需协调供方个人或人群所具备的社会流动的条件流动需要流动意愿需方社会提供的空位的需要相一致的程度。2)公平性:社会是否提供公平的流动机会。从两个角度来衡量(1)机会公平:任何社会位置所提供的流动机会是否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开放,而不是只向其中的一部分人开放。例如公务员招考(2)过程公平:社会位置对人的选择是依据个人的品质、技能、兴趣和成就,而不是依据个人的其他社会背景。例如这次公务员招考的考卷,评分的时候要求流水作业,并要求每题都要经过两次评分这也是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和合理化程度的指标。不过,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要求起点公平呵四、社会流动的观察角度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1)垂直流动(纵向流动)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上。向上流动:社会地位上升向下流动:社会地位下降制约纵向流动的因素(1)个人素质(2)客观社会因素纵向流动对社会的影响--人才的充分使用合理的上下流动能保证和促进社会各个层级的工作正常而且高效的进行,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协调经常的上下流动能促进各个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适当的人才安排在合理的社会位置上减少社会隔阂(2)横向流动:概念:一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位置上。流动前后的社会位置在经济收入、政治地位、社会声望等方面基本相同。横向流动的社会功能:①能满足个人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和追求。②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③促进社会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自我完善机制。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的合理配置④强化不同地区、行业、单位之间的相互竞争。2、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1)代内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社会位置的变化主要是职业地位的变化职业地位引起社会地位表现为代内流动(2)代际流动:上下代之间社会位置的变化封闭的社会,代际流动弱祖祖辈辈是木匠,姓卡彭特开放的社会,代际流动强,有利于人才在社会各阶层、各职业的合理流动。3、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结构性流动:由于社会结构的某些层面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流动例如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等的变化。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变动急速等。例如城郊在城市规模扩大时变成了市区,城郊农民就改变了身份和职业。自由流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流动。延伸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8月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问题1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超过6:1,为什么中国还能保持社会稳定?答案:因为有希望中国20多年来,职业结构渐渐高级化,相当多的人实现了向上流动很多人发现只要自己努力争取,就有向上流动改善地位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存在希望,因此在心理上更多地认可这个社会结构,而较少与之抗衡。问题21亿多农民在城市打工,他们从事极其艰苦的劳动,遭受到歧视和不公待遇,但基本上还能和城市里的人相安无事,为什么?答案:(1)更低的对比群体农民工虽然是弱势群体,但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还是高于那些没有进城务工的农民。(2)有希望农民—农民工—小商业者—私营企业主,人们有不断进入更高社会阶层的希望,所以更多的是采取自我奋斗的方式来在现有的格局之中寻求自己的发展问题3代际流动,哪些人最有可能成为官员?父母的阶层子女成为官员的比例%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主7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3自雇劳动者、小业主2工人1农民小于1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哪些影响?问题4代内流动,哪些人最有可能成为官员?最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较少的:工人、农民根本没有机会的: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问题5流动的价值取向偏好是什么?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人们流入这个阶层后一般不会流出问题6私营企业者的来源?私营企业的差异是很大的农民:大多数来源于农民家庭,但是是早期情况特权阶层某些干部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权调配国有资源或享有经济上的特权有助于子女成为大私营企业主。企业家的子女企业家向子女传递经商创业的经验和价值态度有助于子女在商界获得成功问题7私营企业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以男性为主2、中、高等学历者逐渐占多数3、党员比例上升4、其他领域的精英进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增多,而普通百姓创办私营企业的越来越少5、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越来越大,层级越来越高,但主要是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方式问题8工人的岗位谁在岗?在生产、运输、商业岗位上的下岗工人,受教育年限高于在岗工人原因:勤力性很多企业裁减了学历较高,但体能、技能和勤力性(勤奋和努力程度)较低的城镇工人。而由学历较低,但体能、技能和勤力性较高的农村户籍者代替。问题9农民的出路在哪里?绝大多数农民没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主要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农民工,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农民工向上流动的机会是个体工商户。他们成为城市正式工人和企业老板的可能性很小。农业劳动者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都是流动机会最少的社会阶层问题10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在增强吗?先赋性规则逐渐减少家庭出身、阶级成分等后致性规则逐渐增加个人受教育程度等问题11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距离和隔阂在增加吗?答案是YES,表现:1、继承性处于较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2、门槛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门槛明显增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3、资源集聚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向上层集聚的趋势,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开放、公正、合理的流动机制的形成。阻碍社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12教育歧视的影响有多大?城乡在教育资源分配是有歧视的这种歧视进一步阻碍了农民的向上流动。起点不公平的同时,过程也不可能完全公平中国社会社会流动的屏障屏障来自于1、体制2、既得利益者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档案在人事局还是劳动局干部和知识分子差别(“自己人”和“非自己人”的差别)箭头表示流动的途径,箭头大小表示流动的相对数量是否有部分资源(土地、劳动能力等)的差别白领与蓝领的差别拥有资源多寡的区别体制内外的区别箭头表示流动的途径,箭头大小表示流动的相对数量第四节农村的社会分层一、中国古代的农村社会分层主要是根据土地占有分层地主大地主占有土地较多完全靠地租生活不居住在农村,由代理人管理土地中小地主占有土地较少主要依靠地租生活居住在农村,对生产由自己直接进行管理农民自耕农占有一定数量,他们是古代乡村的主体主要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劳动,主要的赋税和兵源佃农有人身自由和一定劳动工具,但没有土地租耕地主的土地,并向地主交纳地租,是人数最多的雇农既无土地,又无劳动工具靠出卖劳动力获得生活来源奴婢来自贫困的农民家庭脱离直接的农业生产劳动,经济生活水平往往比一般农民高,并较有保障古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中的综合分层综合分层的依据土地占有状况、政治权力、社会声望上层:大地主(豪强地主),同时具有较大的政治权力与较高的社会声望。其他资源:皇亲国戚、官宦人家,有特权政治、经济实力雄厚,宗族的首领中层:中小地主阶层,一定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声望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权力、声望本社区的宗族首领,一定的文化资源下层:农民讨论:以一个你知道的文学作品来找出其中的阶层影视剧里的阶级二、中国近代农村的 社会分层结构辛亥革命后的农村中国近代社会分层因素的变化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商品经济出现,资本雇佣关系出现多极多层分化的趋势1.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加剧有权势的通过政治权力和暴力,迅速大量占有土地无权势的因土地强占和兼并失去或减少土地;2.地主的兼业性资金投向利润率较高的工商业和高利贷,成为地主兼工商业者或兼高利贷者3.农民阶级日益衰落农民阶级占有的土地日益减少阶层的地位变化三民主义影响农村乡村社会成员在法律形式上的政治地位有所上升具有某些法律形式上的民主权力阶级之间对立加剧商品经济渗透家族功能有所减弱地主与农民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日显突出“富贵相连”,个体的地位变化迅速乡村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的上升愈来愈依靠权势(抓壮丁里面的李老栓被王保长欺负,他儿子回来了又欺负王保长)权势又由于政局动荡而变化很大三、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 1.建国初期至1979年之前1950年土地改革1950年8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4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这个决定以及后来的一些补充决定提出了当时主要阶级成分有十三种。1950年使用的阶级成分1.地主恶霸(指依靠反动势力欺压、掠夺人民者)6.知识分子军阀、官僚、土豪、劣绅7.自由职业者(这些人如果受雇于国家或在私人的机关中服务,则称为职员)破产地主8.宗教职业者管公堂(指管理各种祠、庙、会、社的土地财产者)9.小手工业者2.资本家手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10.小商小贩3.开明士绅11.贫农4.富农含反动富农12.工人手工工人5.中农含富裕中农13.贫民游民划分的深远影响当时作这些阶级阶层划分,目的是为了配合农村的土地改革但它在划定以后的三十年时间里一直延续下来。最初的标准基本上是经济的。后来的阶级成分已经不是一种经济分层,而完全是一种政治分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分层标准更是成了区分人们层次类属的绝对尺度,划分出了“红五类”与“黑五类”,“红五类”: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军属“黑五类”: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不少城市中的“黑五类”及其家属下放农村进行劳动改造,因此,农村曾一度成为中国“黑五类”的集中地。“红五类”、“黑五类”还指他们的子女,政治分层变成“血统论”分层2.1979年以后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给地主、富农分子摘掉帽子的决定。决定”指出,“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至今还没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坏分子,经过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他们本人的成分一律定为公社社员,享有同其他社员一样的待遇。今后,他们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应看本人的政治表现,不得歧视。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一律定作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我国农村现有的社会分层情况(1)以职业为分层标准农业生产经营者阶层。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生产初级产品,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低,文化水平也很低,传统观念浓厚,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不强。亦工亦农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包括文教、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从业人员农村基层干部阶层乡镇企业劳动者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阶层(2)以经济收入为分层标准新富阶层:10%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三倍以上自身素质较高从事二、三产业为主拥有相对多的“关系”资源中等收入者阶层:70%以上温饱或温饱有余;依靠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维持生活;很少有高层次关系资源,来往多限于亲戚、乡邻之间;具有一定的商品经济意识,无规模经营的能力、条件。贫困者阶层: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下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自身素质较低,基本上不具有现代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的经营能力,或者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久病、残疾。(3)综合分层:占有生产资料\权力\职业\经济(陆学艺):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雇主是私人或私营企业)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国家编制的脱产干部半脱产干部,乡镇党、政、经机构里的工作人员等享受常年固定补贴的村级组织的主要干部村里享受误工补贴的干部,指村团支部书记、妇联主任、民兵连长、治保和调解委主任以及村民小组长等村干部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原因财产制度的变革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系统与择业行为的变化分配制度的变革农村社会分层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将更进一步促进分化职业变化,分配因素变化分化机制将更进一步变化后致性因素将进一步起作用先赋性因素作用将减少第五节农村的社会流动一、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演变1.传统型的农民社会流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特点:(1)阶层结构具有刚性,难以流动。(2)流动速度极为缓慢(3)流动量小(4)流动的稳定性差(不愿离开家,离开非衣锦不还乡)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以体力劳动为主,缺乏分工,缺乏剩余产品制度约束:农民(农奴)缺乏人生自由社会等级制度封建行会制度:排他\封闭\职业世袭、手艺不外传的特性。2.现代型的农民社会流动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农民社会流动。特点:(1)流动规模大、流动速度快(2)流动方向:新兴产业\城市(3)稳定性较高:又返回的情况比较少(4)意识和身份的相应改变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其拥有者可以自由买卖(3)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引起观念改变3.当代世界各国农民的社会流动A类\最高水平类(例如美国)农民的社会流动已经完成(发达国家中的富裕国家)农村人口10%以下除日本之外的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民社会流动。特点同步化:农民社会流动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协调性:农民向非农产业的社会流动,职业\身份\地位\空间,彻底\稳定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土地与农业都资本主义化农民成为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B类\次高水平类(例如西班牙,意大利)比较接近并大体上已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中处于中下水平的国家)农民或农村人口一般保持在占其总人口的10%~30%之间特点:同步性和协调性不如A类。流动的彻底性和稳定性不如A类。农业未彻底资本主义化,尚有小农存在C类\中上水平类。(例如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却尚未完全实现由农业国到工业国根本转变(发展中国家中发展较快的国家)农民或农业人口30%~50%特点:农民社会流动,遭遇和道路都更为曲折常遭受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各种社会冲突与政治事变的干扰流动的不彻底性和带有传统遗迹没有触动小农所有制没有带来农民身份和意识的很大改变D类\中下水平类(例如越南)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整个社会还未摆脱农业社会状态(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水平中下的国家)农村人口50~80%特点农民向城市及非农产业的流动水平不高人口压力农村的推力而不是城市的拉力:农村相对贫困、凋敝对农民流动有巨大影响。由于不断增长的过剩人口和农村普遍的贫困、凋敝所促使。贫民人群流人城市的农民,由于不能为城市所完全消化,而形成数量庞大的无业游民。E类/最低水平类(例如黑非洲大多数国家)国民经济收入最低或最贫穷国家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民占80%~90%特点:是传统社会流动的特点农民社会流动的原因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便存在的流向也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社会的约束。纵向看以上的五个阶段E类:初始阶段D类:起步阶段C类:快速发展阶段B类:基本完成阶段A类:完成或最高阶段总的表现★发达国家的农民流动,流入量和流出量基本平衡,即保持一定量的农业经营者★其他国家的农民流动,流出量都大于流入量★C\D两类流动性最强你以为,中国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处于此系列的哪个阶段?4.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流动推动农村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劳动率提高农民有了选择职业\选择劳动的权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职业结构调整城市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村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户籍制度身份划分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倾斜政策,现阶段农村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离土不离乡,职业间流动离土又离乡,向城镇流动流向发达地区的农村进入发达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从事工商业生产活动到发达地区,特别是城市郊区租种或承包当地农民不愿耕种的土地。聚集到城市郊区,从事个体加工或其他二、三产业的活动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职业转化与身份转化不同步绝大部分农民的社会流动具有暂时性与不彻底性流动过程中亲缘、地缘等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流动目的的明确性与流动趋向的盲目性并存结束!
/
本文档为【农业经济管理专题五: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剖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