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杨公骥_中国文学_第一分册_的注释特色

杨公骥_中国文学_第一分册_的注释特色

2013-07-09 4页 pdf 164KB 1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4393

暂无简介

举报
杨公骥_中国文学_第一分册_的注释特色 文艺评论2011·06 杨公骥教授(1921—1989 年),河北正定 人,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著作涉及考 古学、训诂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哲学、文艺 学、民俗学等各个方面,①《中国文学》(第一分 册)②是他在文学史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中国文学》是杨公骥教授在东北师范大 学教授“中国文学史”时所写的讲义,内容包 括中国原始文学、殷商奴隶制社会的文学、西 周和春秋时代的文学和战国时代的文学(未 编入原计划撰写的楚辞部分)四编。1957年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再版,时隔 21 年,足见其生命力。195...
杨公骥_中国文学_第一分册_的注释特色
文艺评论2011·06 杨公骥教授(1921—1989 年),河北正定 人,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著作涉及考 古学、训诂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哲学、文艺 学、民俗学等各个方面,①《中国文学》(第一分 册)②是他在文学史方面的代性著作。 《中国文学》是杨公骥教授在东北师范大 学教授“中国文学史”时所写的讲义,内容包 括中国原始文学、殷商奴隶制社会的文学、西 周和春秋时代的文学和战国时代的文学(未 编入原撰写的楚辞部分)四编。1957年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再版,时隔 21 年,足见其生命力。1959年,此书被定为向国 外的推荐书,为东西方学者所引用。③这部书 除独特的学术见解外,在体例方面也有许多 特色,注释即为其一。《中国文学》的注释是全 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数量多、形式多样而 且内容丰富,是作者文学史编纂思想的重要 体现。 《中国文学》全书注释共 365 条,注释数 量之多,为其他文学史著作所不能比拟(见表 1)。 在 1957年版的《中国文学》的说明中,杨 先生说,当时函授生和研究生都要求将他所 积累的资料性的和考据性的卡片铅印出来, 供他们研究时参考。由于卡片太多,这一要求 未能实现,于是从卡片中选择出一部分作为 注释排印在这部书每章节的后面。由于这种 情况,《中国文学》的注释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资料性的,一种是考据性的。后者实际 上是考据性论文的缩写。④ 《中国文学》的资料性注释,目的是通过 列举相关文献资料来进一步说明正文中的观 点。这种资料性注释适应了教学的需要,能使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 所以然,进而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思 考。如该书 39页注 1: 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共工, 人面,蛇身,朱发。”(罗苹《路史》注所引同)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 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 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 涘(《列子》作百川水潦)归焉。”《楚辞·天问》: “康回(即共工)冯怒,地何故东南倾。”⑤ 《中国文学》的考据性注释,多是对学术 杨公骥 姚小鸥 孟祥笑 《中国文学》(第一分册)的注释特色 现代学人与历史 现 代 学 人 与 历 史 91 文艺评论·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2011·06 史上当时尚无定论或是作者有独特见解的问 题进行论证。在注释中,杨先生注意结合史 料、运用正确的和结合规范的理论模式, 在方法论上对读者多有启迪之功。 该书 252页注 3解释“田畯”时说: 《尔雅》、《说文》:“畯,农夫也。”《毛传》、 《谷梁传》注:“畯,田大夫也。”按:田畯应是农 神,《礼记·郊特性》:“蜡之祭也,……飨农及 邮、表、畷”注:“农,田畯也。”《周礼·籥章》: “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 畯。”郑众注:“田畯,古之先教田者。”《诗诂》: “一曰农神。”⑥ 注释采用了“同代语互证”的方法,得出 了新的、有价值的学术结论。多年后,在此基 础上我们撰写《田畯农神考》一文,对此进行 了进一步探讨。⑦ 上述注释的论证过程及其结论具有方法 论方面的意义。杨公骥教授指出,语言在使用 的过程中,不仅有一般的含义,还有时代义、 学派义、地区义和各种引申义,因此需要对文 学作品的语言作具体分析,结合当时社会的 典章礼法、社会制度、经济关系、生活方式、风 俗习惯等大量资料来注解文学作品⑧,做到这 一点,仅依靠一般的辞典是不够的。⑨有关“田 畯”注释即上述思想的具体实施 除了资料性和考据性注释,《中国文学》 中还包含少量其他形式的注释,如关于古今 地名变化,因版本不同造成的文本差异等,可 称之为说明性注释。这些注释较为简单,而且 数量较少,这里不再赘述。 《中国文学》的资料性注释,征引文献的 种类和数量,大大超过同类著作。据我们统 计,《中国文学》第一编第二章“中国原始神 话”所引的文献即多达 61种。除《诗经》、《尚 书》、《左传》、《国语》、《战国策》、《逸周书》、 《史记》、《汉书》、《隋书》、《吴越春秋》、《山海 经》、《论语》、《孟子》、《墨子》、《管子》、《庄 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论衡》、 《楚辞补注》外,还有《春秋元命苞》、《春秋纬 合城图》、《礼纬含文嘉》、《孝经纬援神契》等 纬书,《初学记》、《太平御览》等类书。所引文 献还包括今人编撰的《古史辩》,《禹贡半月 刊》,以及地图类《舆地图》。 《中国文学》76页注 34对《大雅·生民》中 关于“后稷”的神话传说作了补充说明。杨先 生指出“始祖卵生的传说是古代北方种族的 神话。古商族、周族和高勾丽、满族、朝鲜都有 着极类似的神话。”该注释举《魏书·高勾丽 传》,金石文献《好大王陵碑铭记》,朝鲜古史 《三国史记》,以及人们不常使用的王氏高丽 朝《李相国文集》等文献中所记载“始祖卵生” 的神话为证⑩,使读者对“始祖卵生”神话的来 源与传播地域有了进一步认识。 与其他文学史专著相比,《中国文学》注 释中列举的文献资料更加详备。为了说明这 点,现将《中国文学》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 文学史》中关于殷的先公王亥为有易所杀,夺 其仆(服)牛这一史实问题的注释移录如下, 以作对比。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相关注 释是:“参看《山海经·大荒东经》、《楚辞·天 问》、《竹书纪年》及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 公先王考》。王文见《观堂集林》。”輥輯訛 《中国文学》的相关注释是: 《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 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 手把筭,左手指青丘北。一日禹命竖亥。”《淮 南子·坠形训》:“禹……使竖亥,步自北极至 于南极,二亿三万二千五里七十五步。”《轩辕 本纪》:“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东 尽泰远,西穷邠国。”据王国维氏和顾颉刚氏 所考,《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 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郭注引《竹书》:“殷 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 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克 之,遂杀其君绵臣也。”《山海经·大荒东经》: “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国于兽方食之,名 曰摇民。”《天问》:“该(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易),牡夫牛羊?干协时舞,何 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牡坚,云何 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昏微遵迹,有狄 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眩、亥)弟并 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易·大壮》:“丧羊于易,无悔。”《易·旅》:“鸟 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以 上是王亥故事的零星记载。輥輰訛 《中国文学》广泛列举文献资料的注释形 式,源自传统的著述方式。近年来,中国文学 史的研究专家认为,这种方式适应课堂教学, 于师生两便。它能在较少的篇幅中为学生提 现代学人与历史92 文艺评论2011·06 供丰富的资料和研究线索,对学生的进一步 钻研更为有益。輥輱訛 《中国文学》的考据性注释在文献资料的 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阐述作者对文 学史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关于甲骨卜辞问 题的注释就是突出一例。在该书第 141页注 7 中,作者以上千字的长篇注释,对这一问题进 行了详细的论述。 针对有学者称甲骨卜辞为“甲骨文学”,輥輲訛 杨先生指出:甲骨卜辞不符合文学“以形象反 映现实”的特点。因为它不是对生活感受的描 写,而是使用一定的程式和简略概括的语言 检验所卜之事。这与文学是为了(有意的或无 意的)表现复杂的感受和具体的情感而形成 的语言的加工是完全不同的。輥輳訛 现在多数文学史著作认为,“卜辞是散文 的雏形和起源,商周散文(包括《盘庚》)是由 卜辞发展而成的”輥輴訛,杨先生指出:“今天所见 到的卜辞都是盘庚以后各王朝的輥輵訛,显然,将 出土的盘庚后的卜辞作为盘庚时书诰的前 身,是不符合历史年代的。” 多年后,才有文学史编纂者注意到了甲 骨卜辞是否可以称为文学的问题。1998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先秦文学史》(褚斌杰 等主编)指出:“大部分甲骨文零碎或过简,停 留于极为概括的记述状态,还谈不上文学技 巧的运用,缺乏使人感到优美和有趣的审美 特征。”輥輶訛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国文 学》的观点,但其论述尚不如《中国文学》果 决。 杨先生上述关于甲骨卜辞的注释,论点 鲜明,考据精当,可谓定论。輥輷訛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资料性注释为理 解正文所述观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考据性 注释更体现了杨先生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 为读者提供了研究方法上的示范,两者都是 正文的重要补充。輦輯訛对《中国文学》注释特色的 讨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杨公骥教授中国文 学史编纂思想的认识。輦輰訛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100024)】 ①李炳海《杨公骥教授学术贡献概述》,《东北师大学报》, 1987年第 3期。 ②杨公骥《中国文学》(第一分册),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年 第 1版,1978年修订后再版。为论述方便,以下称《中国文 学》。 ③杨若木选编《杨公骥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版,第 15-16页。 ④⑤⑥⑧輥輰訛輥輳訛輥輴訛杨公骥《中国文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1、39、252、16、100、127、141页。 ⑦姚小鸥《田畯农神考》,《古典文学论丛》第 4辑,齐鲁书社 1986年版。 ⑨杨公骥《与青年同志谈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社会科 学战线》,1983年第 1期。 ⑩杨公骥《中国文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第 76页。 按,“高勾丽”今通常作“高句丽”。 輥輯訛輥輷訛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第 44、31页。 輥輱訛董乃斌《论草创时期的〈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战线》, 1997年第 5期。 輥輲訛如“甲骨卜辞是朴素的散文形式,略具文学的雏形”。詹安 泰等《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32页。 輥輵訛有关这一问题参见:姚小鸥《编序、选目、解说及注释商 榷—————评中华书局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一卷)》, 《文艺研究》,2008年第 4期。 輥輶訛褚斌杰等《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 165-166页。 輥輷訛本文草成后,曾征求傅道彬教授的意见。道彬教授说,《中 国文学》注释数量之多,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 是,这本书的注释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学》乃至杨公骥先生 整个学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色,即既坚持思想的流畅表 达,又注重理论的科学支撑。不因严密的考据影响表达的 流畅贯通,也不因议论的恢弘而造成理论的空疏抽象。这 种坚持两条线索写作的文学史撰作,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 的方法论意义。 輦輮訛《中国文学》书后附有两篇论文,其中一篇为《商颂考》。该 文重点讨论有关《商颂》作年的问题。《中国文学》117页注 28:“请参阅附录一”,即指该篇。因《商颂》作年的问题涉及 面广,缩写为注释不能阐释清楚,故作者将论文附于 书后,供读者参阅。《商颂考》列举了通行的关于《商颂》作 年的各种不正确的说法,通过详细考证,一一予以辩驳,指 出《商颂》应作于商代。《商颂考》关于《商颂》作年的观点现 已逐步为《诗经》研究界所采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 学史》2002年修订版 31页注释说:“杨公骥、张松如(公木) 在五十年代曾发表文章认为《商颂》为商代作品,但没有引 起学术界的注意,近二十年来,由于考古的新发现和学术 视野的开阔,张、杨的主张得到了相当多的研究者的赞同, 但研究在发展,目前尚未能定于一尊。本章仍沿用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多数学者的看法。可参看张松如著《商颂研 究》、姚小鸥著《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拙著《诗经三 现代学人与历史 93 文艺评论·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2011·06 书名 作者 出版社(出版时间) 注释数量(条) 1 《中国文学》 杨公骥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 365 2 《中国文学史略》(第一卷) 李长之著 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年) 46 3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上 刘大杰著 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 无 4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 郑振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19 5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 詹安泰容庚吴重翰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 无 6 《中国文学史》(一)修订本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 1955级集体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无 7 《中国文学史》(一)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 文学史编写组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35 8 《中国文学史》(一)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 正刚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6 9 《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一)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 正刚主编(费正刚主持修订)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23 10 《中国文学史纲要》 (先秦·秦汉部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无 11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先秦卷) 聂石樵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无 12 《简明中国文学史稿》(上册) 白本松王立群孙克强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无 13 《中国文学史》(上)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26 14 《先秦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总纂褚斌杰谭家健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197 15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袁行霈主编 聂石樵李炳海本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64 表 1:《中国文学》与其他文学史著作注释数量对照表輦輮訛 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第一章中,在杨先生等的基础上详细 论证了有关《商颂》作年的问题。 輦輯訛《中国文学》的描述范围大体与其他文学史著作第一卷的 “先秦部分”相当,而未编入原计划撰写的楚辞部分,本文对 其他文学史著作第一卷进行统计时,未将楚辞部分的注释 统计在内。 现代学人与历史94
/
本文档为【杨公骥_中国文学_第一分册_的注释特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