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7-10-19 22页 doc 45KB 2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XX市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百万工程并作为一项支柱产业、高新产业和战略产业来发展。我县自然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县确立了“草、药、菜”三大绿色生态重点产业,中药材生产已有坚实的基础(在地人工种植中药材20余万亩),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产...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XX市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百万工程并作为一项支柱产业、高新产业和战略产业来发展。我县自然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县确立了“草、药、菜”三大绿色生态重点产业,中药材生产已有坚实的基础(在地人工种植中药材20余万亩),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化经营方面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骨干产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的经济支柱,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药材产业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资源和品 1 牌,植物和动物药材并举,建立六大产品基地(黄连、佛手、何首乌、山茱萸、三木药材、蜂业),构建中药产业集群;实施化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创立道地药材品牌;培育龙头企业,突破加工和流通,逐步完善经营机制,走资源加工型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发展目标 总的发展目标是将中药材作为全县“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XX市优质中药材产业大县。 品种和规模:植物类药材选择黄连、佛手、何首乌、山茱萸、三木药材作为骨干品种,每年新发展3-5万亩。规划到2010年,实现稳定在地中药材面积30万亩以上,力争达到40万亩。其中黄连GAP基地5万亩、山茱萸8万亩、三木药材10万亩、佛手2万亩、首乌4万亩、其它药材(以金荞麦、前胡、紫宛、青蒿等草本药材为主)2-8万亩。基地建成达产后,产值达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上。动物类选择蜂产业,新发展庭院养蜂1万户4万群,大户320户1.6万群,全县 养蜂总数稳定在6万群以上,产值上亿元。 培育产业集团:力争在五年内培植1-2个市级中药材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创造条件,整合资源,组建药业集团。 实施产业加工:完成1-2个品种的GAP认证和绿色基地认证;完成中药饮片和有效成份提取初加工以及蜂产品系列 2 开发,向精深加工起步。 三、工作思路 在发展战略上,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基地,一手抓加工。用基地规模和总量吸引业主开发,突破加工;用加工推动基地建设,稳定农民增收。 在产业实施上,突出重点和选准突破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是扎实抓好基地建设,同时不失时机地选择加工为产业突破口,首先是中药材初级产品加工,其次是精深加工。 四、组织机构与产业分工 (一)建立机构 成立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县农办、计委、经贸委、宣传部、财政局、扶贫办、科委、农业局、林业局、药监局、卫生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设立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定编2人,挂靠在县农办,负责处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 (二)产业分工 中药材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明确职责,各施其职,合力开发。 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研究政策,检查督促,配合做好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侧重牵头抓 3 好基地建设和初加工研发。 计委:负责牵头抓好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融资工作。 经贸委:负责牵头抓好流通和加工建设。 畜牧局:负责牵头养蜂产业发展和产品加工。 林业局:负责将中药材纳入退耕还林统筹安排,作为一项重点产业实施。 药监局:负责GAP的指导、认证工作。 基地乡镇: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配合做好技术培训和业主引进。 牵头企业:负责基地种苗,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产品收购,市场开拓,积极做好产品加工。 县级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 五、实施措施 (一)突出特色合理布局 根据我县立体气候,本着因地制宜推动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将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在XXX等地区16个乡镇建立5万亩优质黄连和10万亩三木药材基地,严格按照黄连SOP操作规程推行GAP标准化生产。二是在XX山东坡的XX、XX、XX以及XX山西坡的XX、XX、XX、XX、XX、XX等500-1100米中山区或丘陵区的9个乡镇建立8万亩山茱萸和4万亩何首乌种植基地。三是XX、XX、XX、XX等沿江丘陵区的4个乡镇建 4 立2万亩佛手种植基地。四是在全县32个乡镇适宜区域和重点农户发展庭院养蜂1万户。 (二)完善模式创新机制 在生产模式上,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互为促进,推行“药+药”、“林+药”、“药+草”、“粮+药”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 “药+药”模式:主要在黄连地和退耕还林地以及房前屋后和田边地坎栽植(黄连+水泥桩配栽三木药材的生态栽培、木本药材+草本药材)。 “林+药”模式:主要在退耕还林地实施(用材林+草本药材)。 “药+草”模式:主要在退耕还草地实施(木本药材+牧草)。 “粮+药”模式:主要在耕地实施(旱粮作物套种草本或木本药材)。 在运作机制上,实行政府引导和业主牵头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并逐步过渡到“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采用订单的形式进行利益联结,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风险协调机制。 在激励机制上,将中药材产业目标任务纳入基地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年度考核,实行奖惩;对龙头企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5 (三)实施标准打造品牌 要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中药产业结构,努力打造无公害基地和绿色有机产品,全面推行黄连GAP规范种植,严格执行《XX黄连规范化种植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创立“XX黄连”品牌,完成“XX黄连”商标注册。启动实施佛手、何首乌等品种的GAP认证工作,力争在2010年内通过国家认证。力争注册“XX佛手”和“XX何首乌”两个商标。中药材加工和流通企业均要按照GMP和GSP的认证标准,努力建立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龙头企业。 (四)科技研发增强后劲 利用县校合作平台,加大品种研发力度,推进中药现代化步伐。依托西南大学、XX中药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西南大学XX中药研究所、XX黄连研发中心、西南大学XX养蜂研究所和蜂疗所。开展中药材选优育种、无公害绿色种植技术、中药材新品种培育以及中药生产关键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研究。研发以XX地产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体系。在中药有效成份提取、黄连附产物开发、佛手产品、蜂产品系列加工上取得突破。 (五)选准重点突破加工 要将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突破产品 6 加工的薄弱环节。立足我县实际, 在加工上拟采取二步走:第一步以项目为依托,建立综合型的中药饮片加工厂,开展中药饮片加工、佛手精油提取、黄连花茶开发、蜂产品系列开发和黄连、何首乌、青蒿等品种的有效成份提取初加工。第二步以此为平台,采取招商引资、融资参股、政府贴息或配股、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逐步开展精深产品加工。 六、加大投入扶持发展 (一)政策扶持 鼓励利用“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水)资源和承包退耕还林面积开发种植各类中药材;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鼓励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或以作价入股方式进行开发经营;加工企业享受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有关优惠扶持政策,重大项目可实行一企一策。 (二)技术扶持 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无偿提供信息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分级技术服务网络;利用县校合作平台,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生产、加工现场指导和培训授课;将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纳入农民劳务转移培训内容。 (三)资金扶持 建立基地建设基金:每年稳定投入100万元。筹资渠道:扶贫资金30万元、农发资金30万元、退耕还林资金40万 7 元。主要用于种苗补贴、科研培训、奖励政策和项目前期工作等。 对大户、能人、合作经济组织、加工企业给予扶贫资金、财政农发资金以及信贷资金的专项扶持;对药材种植户和养蜂户无偿提供药材种苗和蜜源植物种苗。 筹措产业加工资金:主要以立项争资、银行贷款和业主自筹为主。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招商引资和融资、政府贷款贴息等。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对陇药产业发展做出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甘办发[2014]69号)精神,全力推进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中药材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制定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药材产业是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广、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我县是中药材资源大县,也是国 8 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天麻、猪苓、五味子、淫羊霍、鱼腥草、柴胡、贯叶连翘、杜仲等大宗道地药材品质优良,生产历史悠久,原生态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以天麻为主的真菌中药材在全省独树一帜。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是培育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举措,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拓中药材应用领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分布于广阔的农业生物生态和工业领域,横跨种植、林业、环境、植物、微生物、生态等生物系统。产品包括道地药材、生药、饮片、临床用药、食品、保健、化妆等众多品种,成为被大量使用的重大疾病防治、医院临床用药和健康保健品。发展中药产业对推动我县科学技术发展,强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带动农业、林业、环保、科技产业,药物、食品、生物保键品等先进制造工业和生态保护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保护中药植物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全县传统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已查明中药材资源蕴藏量576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中药材涵盖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等众多种类,野生中药材生长分布于县内整个区域。所产中药材质量和生产量历史以来位居全国前列,其药效功能闻名于世、享有盛誉,其中:天麻等约100余种名 9 贵生药在省内外均有大宗销售。我县悠久的中药材生产历史,在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和资源保护中积淀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生药品种和完整的生产、加工、制药体系。通过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改善我县大宗知名中药材白芨、重楼、山药、贯叶连翘、淫羊霍、鱼腥草、菖蒲、升麻等重要品种濒临绝迹,资源量锐减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扩大中药种植规模,深化产业发展内涵。通过主要道地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建立重点中药材如:天麻、猪苓、杜仲、重楼、山楂、柴胡、淫羊霍、鱼腥草、板兰根、五味子、贯叶连翘等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主要道地中药材种植达到GAP标准,保持和提高县内中药材成品质量和药效功能,为省内外中药材加工和精准制造企业建立优质的药源基地,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县农村小康建设的潜力产业和重要收入支柱。 (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通过产业发展促进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高端制药配套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推进以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为代表的一批中药加工制药企业稳定发展,带动主要中药制造企业继续取得国家GMP、GSP认证认可,促使大宗生药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临床效果和药品竞争力显著提高,中药产业及其高端制药的现代化水平在全省领先。引导 10 独一味、三黄制药等省内外中药企业投资参与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药源种植基地,形成基地与加工相配套的生产链,促使基地效益与加工增值同步增长。通过中药科技创新,形成中药现代化科技创新和高端制药基地,提高中药材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和加工制造能力,成为引领中药科技区域创新驱动器和发动机。 二、指导思路和战略目标 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解放思想、努力深化改革,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动力,产业建设和资源保护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中药材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药源生产体系、中药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中药产业服务体系,突出特色、创新驱动、强化责任、务求实效,形成强大、稳定、特色、生态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国内先进的生态中药材强县,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中药材强县为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势产区为依托,推进标准化种植为抓手,稳定种植面积,提高道地中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企业为主体,中药材天麻、五味子、板蓝根、白芨、猪苓、梭罗果、重楼、杜仲、 11 贯叶连翘等大宗品种为重点,推动产学研合作研制中药新药和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以真菌中药材基地为特色,独一味生物制药和精准制造为龙头,中药科技创新核心功能板块为动力,GAP生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为载体,建立特色显明的中药材产业群;以做精做优产业、提升效益为目标,着力培育有优势品种、有技术储备的大企业集团,加快标准化仓储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新业态。全力打造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产品制造、现代仓储物流及电商平台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 (二)战略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药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是:以中药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瞄准中药科技前沿,运用中药科技和生命科学最新成果,改造传统中药生产技术,实施集成创新和新药开发工程,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种植和高端制造集聚区,形成生态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重点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制造中心,到2020年实现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中药材和高端制药强县的战略目标。根据全县中药材产业“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我县中药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为: ——加强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7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2.134万吨,总产值达到4.27亿元。其中: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2.9万亩,1000 12 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3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0.45万亩;以美丽乡村建设中药材产业配套为重点,中药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成天麻、五味子、板蓝根、白芨、猪苓、梭罗果、重楼、杜仲、贯叶连翘等道地、优质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2个,力争3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创建道地特色药材品牌。到2020年,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天麻、五味子、猪苓、杜仲、贯叶连翘、白芨、重楼、板蓝根、梭罗果等11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产品优势品牌;应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培育中药生物制药新兴品牌;全力开展中药药品、中药兽药、植物农药等新药实验和开发,建设中药材产业创新战略品牌;开发食用、药用真菌工程技术,保持真菌中药材生产技术和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和主产地位,确立特色品牌。通过道地药材品牌建设,形成我县特色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建好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区。到2020年,建成“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创新示范区、中药材生产标准化省级示范园、中药材驯化繁育标准化省级示范园、真菌中药材繁育标准化省级示范园”4个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示范园(区),成为辐射周边六县区生态中药材创新工程,全面提高产业投射能力。 ——建立中药精深加工和高端制造基地。到2020年,推进 13 企业现代化技术改造,使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7.6亿元以上;继续扶持现有独一味、三黄制药等重点企业开发高端新药,重点引进和培育新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其中通过GMP、GAP认证企业5家,推动中药制造产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构建美丽乡村药膳保健产业联盟。挖掘传统中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支持企业建设中医药养生设施和食疗药膳馆等产业,营建中药生态旅游园、中药影视基地,药膳养生保健、休闲食疗农庄等特色药膳系列项目。采用农家乐民俗药膳服务形式,借鉴“肯德基”等国内外高端服务联盟链锁经营模式,利用当地野生中药植物、天麻、香菇、葛花、山药等道地特色中药材资源,创立农家乐药膳品牌体系,构建横跨药膳服务市场体系,将农家乐药膳饮食链锁服务推向全国各地。 ——实施中药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到2020年,集中力量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中药科技馆、中药活性成分和药效功能中心、寺沟中药植物园”4个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创建国家和省级企业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创建1-2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用3年时间在我县建成“甘肃省中药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施人才建设创新工程,引进种类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中药材产业人才储备和创新团队。力争取得中药高技术成果和技术 14 发明专利20项,开发高端中药新药临床实验药品7个,研究开发4,6个中药新产品,繁育、推广3,5个中药材种植新品种,2-7个创新药物和保健食品获得生产批准文号并实现产业化,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平均达到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 ——构筑中药产业集群四大板块。到2020年,创建中药材产业四大领先板块:一是“中药科技创新核心功能板块”,整合与联合区域内“县职业技术学校、林业站人工育苗温室、三黄制药生产要素和科技资源,形成中药科研、教育、良种繁育、推广示范、中药饮片加工为主的中药科技核心区,建成系统完整、技术领先的中药科研核心功能板块;二是“中药高端制药和精准制造区”板块,以提升独一味、润林杜仲等企业先进制造和深度开发层次为主,建立中药高端制药和精准制造基地,辅之以“中药植物园、中药科技馆”为支撑的重大中药开发主体功能板块;三是“天麻为主的真菌中药材区”,划定中药材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区域,形成天麻、猪苓、灵芝等食药用真菌为特色,省内独特的真菌中药材重点开发和示范工程板块;四是“中药GAP标准化基地”板块,以碾坝、长坝、大堡、云台、寺台、大南峪为区域,建成大宗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基地生药原料板块。在建设4大主体功能板块的基础上,申报国家“2011工程”,组成以独一味制药为龙头,重点大学和一流科研院所协作的“中药现 15 代化国家协同创新中心”跨区域战略平台,推动产业创新驱动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建成西北生态中药“硅谷”。 ——强化专业市场开发和培育。到2020年,建设城郊1个综合中药材交易市场,改扩建阳坝天麻、长坝等2个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培育一批中药材商贸龙头企业,使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年7000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年交易量达到24000吨,市场交易额达到5亿元。培育中药材骨干流通企业3户,其中通过GSP认证2家。 ——保护天然中药材野生资源。从2015年起到2020年,建立现代化的野生中药材资源监控保护体系和监测网络。建成“北斗定位中药材资源保护及种植精细管理农业应用系统”,采用信息通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重要野生中药资源白芨、重楼、山药、梭罗果、贯叶连翘、淫羊霍、鱼腥草、菖蒲、升麻等实施严密监控;科学划定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域,实行野生药材采集、销售许可,制定采集计划,合理确定采集量,保持持续发展的资源存量;加强和整合规范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监测机构建设,开展野生珍稀中药材濒危品种抢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育工作,保护濒临灭绝的中药材野生品种,扩大一、二、三类野生中药材植物驯化繁育和人工栽培规模;加强中药材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技术研究,开展中药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技术服务和科技交流,进行中药材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知识和技术培训。 16 三、主要任务 中药材产业是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中药产业中占有重要的特色地位,以天麻为主的真菌中药材产业独具一格。以独一味生物制药为代表的中药生产企业作为全省唯一的制药上市公司,享誉全国,标志着我县中药制造产业发展位于全省前列。坚定不移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关系到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5,2020年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完成以下11项主要任务。 (一)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一是提高生产标准,扩大基地规模,鼓励和支持重点中药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中药材。引进设施农业技术,种植药用价值高、市场价格稳的大宗道地中药材。推广精细耕作技术,对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其生产技术实施现代化技术改造,用GAP规范标准组织中药材生产,全面提高道地中药材质量。优化种植品种结构,突出名优中药建设,扩大我县优势中药材天麻、猪苓、贯叶连翘等特色品种的种植规模,增加市场紧俏中药材商品量。合理安排中药材茬口搭配,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和产品批量。加强规划引导,立足优势产区,稳定天麻、五味子、板蓝根、白芨、猪苓、梭罗果、重楼、杜仲、贯叶连翘等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研究制定道地中药材在不同区域生态条件下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支持开展GAP认证和绿色有机认证,带动药农实现种植标准化。支持中药 材龙头企 17 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种子种苗集中繁育基地,提高集约化生产繁育比例,建成优良种子繁育基地苗1500亩、优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3000亩,保证主要中药材品种的道地性,提高药材品质。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大宗急需、道地、主产中药材和健康食品原料的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兼顾濒危、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促进中医药和食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中药原料产业开发,培育形成规模化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基地。 (二)推动道地药材精深加工。围绕比较效益好、有市场需求和全县特点的中药材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扩大优质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改变初级产品直接上市的状况。重点支持独一味、三黄制药等企业组织中药材深加工和精细生产,加大中药种植、采收、加工、制造等产业链接的依存强度。强化天麻、绞股蓝、贯叶连翘等重点中药材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中药材种植、生药加工和高端制药等行业,开展大宗中药深度加工和精准制造,增加中药材上游利润。争取相关部门批准将天麻、五味子、板蓝根、猪苓、山药、杜仲等列入药食同源品种目录,延伸发展膳食配方饮片、保健茶、饮料等中药食品。 (三)扶持培育重点企业。坚持内扶外引,扶持本地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一对一”帮扶和专项资金 18 重点扶持等措施推动快速发展。采取贴息、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县内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做精做强。在支持独一味、三黄制药、润林杜仲3户建立新型生产线和新版GMP改造的同时,集中力量培育3-5个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药材高端制药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近五年销售收入能够达到5亿元以上的企业和项目,建立部门联系和“一事一议”机制,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牵头负责,县、乡政府和各部门跟踪落实。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是提升中药材种植和制造水平,引领高端制药产业的必由之路。一是重点围绕重大农产品技术推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国内外中药材种植、生物制药前沿技术接轨,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校)所的经济技术合作,利用我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发重大疾病防治高端新药制造技术,将全县中药材加工制造技术提高到新阶段。二是重点采用生物育种技术和先进种植技术,改造传统中药材种植产业,进一步提高中药科技创新水平和种植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三是重点实施好重大农产品技术推广、民生科技等中药材发展项目。全面实施“天麻种植GAP认证、板蓝根丰产栽培、贯叶连翘驯化繁育试验”三个科技示范项目建设,引导中药材科技应用和先进技术推广。四是重点做好“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创新示范区”、 19 “北斗定位中药材资源保护及种植精细管理农业应用系统”、“中药材白芨栽培技术推广基地”等项目预研规划,夯实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基础。五是重点开展“天麻废弃菌棒猪苓栽培利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开辟中药材种植资源循环利用新途径,为其它真菌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积累和研究成果。六是重点支持优势企业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加快高端新药、中药食品和药膳的研发,支持天麻、五味子、板蓝根、猪苓、杜仲、山药、绞股蓝等具有新资源食品开发价值的品种进行药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推动新产品研发。七是重点参与国家重大疾病新药开发和制造工程,将区域性主要中药材纳入国家重大疾病新药研究,拓展我县道地中药材新药制造药源领域。八是重点选择有一定市场规模,疗效确切、特色明显、增长潜力大的中药大品种,围绕提升质量、增加疗效、适应症等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九是重点扶持道地药材品种选育、野生资源驯化、栽培模式创新、病虫害防控、机械化栽种采收、储藏干燥标准等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科学规划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中心市场与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分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业恶性竞争。支持以城关、阳坝为中心区域的中药材市场扩大规模,强化服务功能,推动中药材流通现代化。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和中药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发展电 20 子商务和中远期现货期货交易,加快阳坝天麻等真菌中药中药材电子交易系统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市场网络。研究制定仓储管理和技术标准,推广中药材储藏新技术,支持GSP认证,加快仓储现代化步伐,形成国家重要中药材储备基地。 (六)拓宽中药材营销市场渠道。鼓励县内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中药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形成稳定的原料采购机制保护药农和企业的利益。扶持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推动合作社与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药农市场议价能力,实现订单种植、销售。通过中医诊疗带动传统中药制品、特效药、单品药和药膳食品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拓国际市场。相关部门要牵头拓展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华人聚集区我县天麻、杜仲等中药材及其制品如独一味系列药品或保健品的市场份额,支持企业在中西亚和欧盟国家注册中药产品,开拓国外中药材市场。 (七)建立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中药材行情预警,支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在中药材生产季节,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药农发布有关信息,适时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对种植面积较大的中药材品种非理性上涨或者下跌,相关部门要及时分析研判市场波动原因,正确引导药农理性对待价格波动,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经济损失。必要时,对大幅下跌而导致农民种植成本严重倒 21 挂的优质中药材通过科学测算确定价格,选择重点企业进行收储,政府予以贴息支持。推行中药材种植保险,扩大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和保险补贴范围,加强政策研究,争取将中药材保险试点纳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保险范围,规避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 (八)强化质量风险防控。加强中药材生产、加工环节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组织生产,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和商业欺诈行为。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广应用中药材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地产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条码追溯。支持企业申请GAP、GMP 、GSP认证,搭建绿色通道,加快认证进程。加强药品、保健品质量检验和市场监管,在药材主产区集中收购市场建立质量检验点,保障质量安全。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不良记录制度,对不良诚信行为列入“黑名单”,公开向全社会曝光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九)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县内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加强野生中药材的抚育保护和研究,推广规范化采集,通过增加人工繁殖和推广规范化采集等措施,建立野生中药材抚育基地。禁止滥采滥伐,建立中药材种植资源保护区,避免我县部分常用珍贵药材物种过度采挖造成资源枯竭,实现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在现有基础上解决机构、人 22 员编制、专项经费,尽快组建中药材资源保护监测专业机构,认真开展县域内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行政执法工作,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保护中药材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禁止和杜绝非法采挖、破坏中药材野生植物资源的现象。 (十)中医药产业结构升级。在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机制方面,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与种植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专业化、数字化、有机化的中药和食品资源产业。发展真正符合GAP规范的高品质中药原料种植基地,发展符合有机标准的健康食品原料基地,精心打造康县中药原料和健康食品原料产业品牌,例如天麻产品、山茱萸产品、食(药)用菌产品、杜仲产品、绞股蓝产品、五味子产品等等;引导优势企业(如三黄药业公司、天麻专业合作社、鸿运中药饮片公司等)在已有中药饮片(包括传统饮片、精制饮片、颗粒饮片)和中药提取物(包括单味提取浓缩颗粒和专供出口的植物提取物)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化中药饮片,精心打造全新一代的药品级现代化中药饮片,开创中药饮片21世纪全新的真正药品时代。 (十一)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在重点技术方面:针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优先开展技术研究,解决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如山茱萸高产栽培及采收技术研究;天麻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贯叶连翘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苦参、桔梗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山楂、杜仲新 23 品种选育;五味子、绞股蓝新品种选育及组织培养和栽培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的种质资源研究、中农药的开发利用及推广应用研究。:以产业化开发野生中药资源为导向,全面开展贯叶连翘、重楼、淫阳霍、白芨、五味子、款冬花、刺五加、山药、川地龙、鱼腥草等重要中药材的野生变家种研究,探明资源的繁殖方法、种植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逐步减少直接采集野生中药资源。: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种子种苗核心基地和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实现品种的良种化、制种集约化、良种商品化,不断提高优质种子种苗的覆盖率。逐步降低因品种不纯和种子种苗质量问题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引导企业在规范化种植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逐步建立地道药材GAP生产基地。五是发展现代化中药产业: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目标不仅是通过种植持续保持已有的资源优势,为先进制造提供优势突出的战略资源保障,而且要大力发展资源产品产业,形成可全程追溯的现代化优质药材生产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在已有的中药资源与生产基础上,采用现代化技术,重点发展以可追溯技术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中药材产品,形成行业新标志,开拓市场新领域,确保中药种植产业的增值效应持续放大和市场出口畅通。六是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中药材半野生抚育技术和 24 GAP规范化种植技术,其中涉及到药材道地适生性区域规划技术,种苗优良化工程技术、种质资源库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绿色药材GAP种养采收技术,种植过程数据采集及管理技术,中药饮片加工技术、原产地认证、绿色认证、GAP认证、GMP认证、国际药品质量检测认证、国家中药数据库认证、国际商业标准认证、无菌化消毒杀菌技术,国际化商业标准技术,数据库架构及共享技术、互联网查询技术等。 四、保障措施 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是推进全县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经济战略和公共政策,必须创新措施,努力完成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加强产业建设组织领导。 县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阶段性规划和项目建设指标,组成专家委员会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产业规划项目执行的分析检查、测试评价和生产技术指导,找准突破口,实施战略绩效改进。二是中药材项目建设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责任,相关监督单位对因决策失误、独断专行造成项目资金损失和资源浪费的项目实施单位,要进行过错 25 责任行政问责。三是计划、财政、农业、林业、卫生、扶贫等部门及县中药材技术服务机构要切实履行技术服务职责,研究大宗主产中药材丰产种植栽培技术,加强中药材科技交流,及时掌握中药材前沿科技和应用技术情报,科学指导中药材生产。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改善中药材产业发展条件,强化服务保障,帮助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查政策落实情况。积极落实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工作。五是县科技、质量、药监部门和中药材技术服务机构要面向广大农村和中药加工、收购、制造企业推广适用种植、先进加工技术,抓住生产基地和种植管理薄弱环节,大力开展产业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名优中药产业的科技实力和生产能力。 (二)制定和实施中药材产业中长期规划。在中药材产业建设领导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加强修订和完善落实全县中药产业“十二五”规划项目,科学编制 “十三五”规划,确保中药材产业合理布局,主要特色中药材品种种植和重点加工制造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一是突出全县天麻、贯叶连翘等有影响力的重点中药材基地建设;二是加强珍稀野生中药材驯化繁育标准基地建设,扩大濒危中药材保护和繁育基础研究、良种推广面积和规模;三是强力推进中药材重大疾病新药开发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四是强力推进中药现代基地建设,全力加强中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 26 立国内一流的中药材应用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现代化基地。五是整合中药材产业规划和项目,使各部门专项规划与全县总体规划保持完全衔接,保持中药材产业规划的全局性,协调性,连续性,指导性、规范性,统筹中药产业均衡发展。六是各专业部门和中药材生产实体依据总体规划落实具体措施,不断提高中药材项目建设质量,努力完成规划各阶段产业建设效益和目标。 (四)支持企业新药研发和技术创新。对认定成为省、市、县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采用创新能力建设项的形式,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支持中医名方、验方、民族医方和院内制剂等申报新药和保健食品,县级相关专项资金给予支持,鼓励名老中医、专家拿出验方,采取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开拓中药材产业战略创新新领域。 (五)优化药品和保健食品文化资源。对县内制药企业产销量较小或常年不生产并有一定市场潜力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文号,作为生产要素对外招商或由本县骨干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对盘活药品、保健食品生产文号的建设项目,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支持药品、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转让,对外县企业转入我县的,相关部门优先办理划转手续。 (六)健全中药材科技服务体系。第一、抓好中药材技术 27 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机构和职位分类,扩增专业人员编制,核定专项经费预算,引进中药材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充实科技人才力量,不断增强中药材技术机构的科技服务能力。第二、继续深化中药科技交流,扩大与建有中药类国家重点学科的重点大学药学院和一流研究院(所)之间的中药科技协作,构建中药科技联盟,争取在2020建成区域性中药现代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第三、筑建中药科技交流平台,吸收转化中药先进科技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筹办“中药科技与产业发展西部论坛”,构建中药材资源、人文、科技、种植、制药专题交流合作跨区域机制。第四、开展科技事业改革试点,实行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技术服务绩效管理。制定最佳绩效目标和考核制度,持续优化和改进绩效标准,规范绩效考核程序,严格考核纪律,兑现奖惩措施。第五、通过中药材产业技术承包、良种繁育、技术合作、专利技术、科技成果等方式增加事业收入和积累事业经费,增强技术服务实力,促进中药科技产业良性发展。 (七)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直接补助等方式,支持中药材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纳入扶 28 贫开发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双联”惠农贷款扶持范围,积极争取把药材采挖机、清洗机、切片机等初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鼓励和支持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信贷支持和财政贴息力度,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性担保机构要积极拓展中药村相关担保业务。 (八)优化种植技术培训结构。第一、重点开展道地天麻、猪苓、柴胡、贯叶连翘、重楼、白芨、板蓝根等中药材(GAP)规范化栽培技术培训工作。第二、通过中药理论系统培训学习,掌握种植、加工关键技术,建立基地试验示范点,召开现场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开办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切实把生产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普及中药材产业规范化生产技术。第三、建立“中药材GAP培训基地”,实施中药材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开展中药材专业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和日常培训同步进行,强化中药材高中级人才专业培训,突出技术骨干业务提高培训,普及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人员初级培训。第四、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中药材栽培职业技能鉴定和从业资格准入管理,推进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化。第五、采用课堂教学和实地操作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突出中药栽培技术要点,使技术方法尽快融入生产过程,保证中药材生产者全面、系统掌握种植技术。对全县中药材重点乡镇,分层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农民培训,使药材主产乡村的科技培训入户率达100%。 29 (九)加大产业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中央、县级和网络媒体,集中宣传道地中药材优势品种,营造大中药市场氛围,选择4-6个道地药材品种、3-5个优势产品,强策划、强推介;县内新闻媒体要支持中药材产业宣传工作精心策划宣传广告对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种进行宣传,在广告费上给予优惠。全县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城市主街区、交通主干道要加大对康县中药材产业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历史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公益广告宣传,提升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30
/
本文档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