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提纲式)

2017-11-27 50页 doc 308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提纲式)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提纲式)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提纲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6人。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从上期检测情况来看,计算掌握不好。面对这么多问题,拟好教学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特拟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0以内数的认识;2、位置;3、认识图形;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认识人民币;6、认识钟表;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8、分类与整理。本册教...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提纲式)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提纲式)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提纲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6人。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从上期情况来看,计算掌握不好。面对这么多问题,拟好教学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特拟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0以内数的认识;2、位置;3、认识图形;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认识人民币;6、认识钟表;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8、分类与整理。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知道100以内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初步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方向与位置。 (3)、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对身边与图形有关的物体产生好奇心,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口算100以内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初步掌握用竖式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法。 (5)、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计算和实际应用,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6)、了解生活中的时间,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7)、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口算、笔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体验算法 多样化。 (8)、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 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数学思考领域 (1)、初步感受100以内的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与100以内的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积极主动地参与方向与位置的认知过程,体会方向与位置在生活中的价值,深化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 (3)、能在分一分、摆一摆的活动中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在图形拼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让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算理和算法的活动中培养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 (5)、让学生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领域 (1)、能有效利用20以内数的认识来主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积极主动地参与方向与位置的认知过程,体会方向与位置在生活中的价值,深化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 (3)、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知道如何爱惜人民币,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5)、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在认识十位的基础上认识百位,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大小。认识计数单位,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几。 (2)、会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4)、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口算方法 (5)、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6)、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获得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六、教学进度 1、 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2、位置―――――――――――――― 3课时 3、认识图形―――――――――――――4课时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0课时 5、认识人民币 ―――――――――――――4课时 6、认识钟表 ――――――――――――――4课时 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7课时 8、分类与整理------------------------4课时 9、总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20以内的数概念及学习方法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100以内数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也是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内容由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综合与实践:有趣的数学,数学文化:生活中的100,这5部分组成。在这5部分内容中,数数是基础,在学生建立了数位概念以后,教科书马上将数位概念作用于数的写和读,一是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进行读写,二是在数的读写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位概念的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分别从序数和基数这两个角度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由于数序是比较大小的基础,所以要先认识数序再比较大小,通过数序的建立,让学生从“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认识中,促进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然后教科书通过多种比较法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理解,并从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认识百位,能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十个地数出100以内的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100以内的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与100以内的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5、能有效利用20以内数的认识来主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在认识十位的基础上认识百位,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几。 四、教学时间: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 写数、读数――――――――――――――2课时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2课时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数学――――――――――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为建立数位概念作好准备。会用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内的数,会正确地数出“翻坎数”。 2、直观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学具: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设计意图: 1、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内的数吗, 2、2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的确很广泛。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内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出示单元主题图。) 3、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 4、看来在这里20以内的数不够用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1 (1)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 小结: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2)用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数,1个十是10,2个十是20。 (3)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从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过在数小棒以前,老师有一个问题,20以后怎么数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数到20以后就是21,22„„(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教师继续追问:10根10根地数呢, (4)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5)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29后面是多少,39后面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29,9个一再加1个一就是10了,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就是30了,39后面是40也是这个道理。) (6)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们四个人的小棒合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7)现在请同学们再加20根小棒数一数,注意,数到九十九以后是一百。 (8)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左边的同学一根一根地数,右边的同学10根10根地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开始~发现了什么,(10根10根地数比一根一根地数要快得多。) (9)你觉得怎样又快又对地数出28,36,47这些数呢,(先用一十一十地数数出几个十,再用一根一根地数数出几个一。) 2(教学例2 (1)同学们已经会用10个10个地数和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数数了,下面我们用同学们数数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显示例2图片。 (2)你知道小灰兔有多少吗,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说出一排有10只,10只10只地数,有2个十只;剩下的一只一只地数,数出有8个一只,一共就有28只小灰兔。 (3)那么这个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那么5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呢, (4)再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每一排都是10只,所以采用10只10只地数,一共有10个十只,就是100只。)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第1,2题。 (2)练习一第2,3题。 四、实践活动:数一数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有多少。如:班上有多少名同学„„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数数、数的组成(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数单位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们拿出小棒,数出其中的32根。 2、数好了吗,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回答:先10根10根地数,数30根小棒,再1根1根地数,数出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2根。(学生演示10根10根地数时,要求学生把小棒10根10根地放一堆。) 3、你们能看着这些小棒说出3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4、刚才同学们说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需要数数,也采用了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应用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去了解生活中的数, 二、探索新知,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 1、出示例3图。 (1)图中有哪些生活中的数,指导学生说出有乒乓球的个数、钢笔的支数、月饼的个数。 (2)这些商品都是装在盒子里的,盒子上还注明了每盒的数量是多少呀,这和我们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相同的地方吗,它的目的是什么呀, (3)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堆散乱的没有盒装的乒乓球。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吗, (4)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把这些乒乓球装入盒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3盒零2个乒乓球。现在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了吗, (5)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32个乒乓球了呢, (6)能用类似的数数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支钢笔和多少个月饼吗,这里是把钢笔放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好还是拿出来一支一支地让你们数好呢, (7)由于每10个装一盒与数学中的10个10个地数有关,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大量地用到一些盒装的商品,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些计算方法,看看你们的教科书,后面还有月饼盒吗,把这些图打上个记号,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好关注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后面学习内容的联系。 2、即时练习:出示练习一第1题。 (1)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怎样才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把这些泡泡10个10个地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了。 (2)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学生圈后,让学生说一说圈了多少个十,然后再说一说这些泡泡的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教科书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数了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的游戏 先抽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做示范,再全班进行游戏。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第6页第5题的小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 六、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 课后小记: 写数读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 内的数。 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 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教师拿出一捆零3根小棒用双面胶贴在黑板上。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2、在你们的计数器上拨出13。要求学生解释左边的1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个算珠图的理解是:十位上的算珠与个位上的算珠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一个一。 3、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说一说你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学生在算珠图下面写数,并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4、这些是我们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1 (1)在13根小棒的右边贴出2捆零3根小棒。这是多少根小棒, (2)根据前面的经验,如果要把这23根小棒拨在计数器上,你认为应该怎样拨,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用写13的方法把这个数写下来吗,那又该怎么来读这个数, (4)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两幅图,(如右图所示)比较我们原来学习的13和现在学习的23,你有什么发现, (这两个数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相同。13中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23中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 小结:这两个数都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方式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十几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这些数比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大。你能用你掌握的数的写法来写下面这些数吗, (5)让学生读写33,43,53,63,73,83,93并分别说一说十位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又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的算珠图 (1)比较黑板上的这两幅图,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第一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第二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 (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3和4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大小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4)像这样的数你还能找出哪些,(引导学生找出像45和54,67和76这些数字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数。)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小结:同样的数字(0除外)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 (5)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如果要在计数器上拨一百,你认为该怎样拨,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10个一是一十,要在十位上拨1颗算珠;10个十是一百,就应该在百位上拨1颗算珠。 (6)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数和读数,你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写数读数的吗,写数和读数,都应该从高位开始。 (7)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计数器上的数位,和原来我们看到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什么数位,在我们目前学过的这几个数位中,最高位是哪一位, 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页课堂活动。 先由教师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写;或教师写一个数,学生读,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模仿进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 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 课后小记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以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对数的顺序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小朋友们前面学过了数数,谁能从38数到52, 2、现在同桌的一个同学从49数到68,另一个同学检查他数得对不对,数完以后再交换成另一个同学数。 3、同学们数对了吗,其实你们刚才在数数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出示例1数字图片。 (1)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你将教科书13页的例1的表格补充完整,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开始。 (2)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横着看: 从左往右看,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反之多1。 从第二排起,每一排上的数除了最后1个数以外,十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竖着看: 从上往下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10,反之减少。 每一竖列个位上的数相同。 斜着看: 有一斜行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数。 (3)小朋友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9。你知道39的左面是哪一个数吗,右面、上面和下面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说出:39的左面是38,右面是40,上面是29,下面是49。) (4)你能发现哪些数小,哪些数大吗,(将数按顺序排列以后,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 (5)你知道什么叫前面,什么叫后面吗,(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如37和59谁大谁小,) (6)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规律完成书上17页第6题。 (7)48,27„„这些数都比50小,这些比50小的数都是一样大的吗,那么在48和27中,哪个数比50小一些,哪个数比50小得多呢, 小结;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但是这两个数又离得比较近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一些;而如果这两个数离得比较远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得多。 (8)你还能说出一些比50小一些的数吗,比50小得多的数还有哪些呢, (9)谁能说出比50多一些或多得多的数,你是怎样想的, (10)完成书上15~16页课堂活动。先由教师做示范,再让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猜数。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教科书上15~16页练习三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2、例3以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道两个两位数比较大小时十位上大的那个数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能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突出多种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也会应用100以内数的顺序中“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排列规律来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的大小比较。 二、进行新课 设计意图: 1(教学例2出示例2的情景图。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当然我们可以从数的排列顺序来比较,想想从1写到100,哪个数先写,哪个数后写。但是这节课要求不从数的排列顺序比较,又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这里老师给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把直尺,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中选择一种材料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3)反馈:哪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种材料,是怎样比较的, 下面以学生先说到用小棒来比较为例。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摆小棒,一边回答:把小棒分成两堆来摆,把38根小棒摆成3捆零8根,把41根小棒摆成4捆零1根.因为38根是3捆零8根小棒,而41根是4捆零1根小棒,3捆比4捆少1捆,所以38比41小。 用直尺比.引导学生这样看,从0到38的这段线(如图所示)比从0到41这段线短,所以38比41小。 (4)那么我们应该在这两个数之间打上什么符号呢, (5)现在请同学们翻到书14页,用你喜欢的比较方法完成“试一试”。 老师有一个问题,23和32的数字是一样的吗?既然这两个数都是由2和3组成的,那么它们为什么不是一样大的呢? (6)从38小于41,23小于32,65大于56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小),这个数就大(小)。 (7)完成书上16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1)刚才我们知道了在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小),这个数就大(小)。你能根据这个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这样两组数的大小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为什么, (2)十位上相同的两个数又该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说出:十位上的数相同,但是个位上的数不同,所以应该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小结: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先从十位比起,十位上大的那个数比较大;十位上的数相 同,就比个位上的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17页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五、安全教育: 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 课后小记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掌握水平。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调查表格、视频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设计意图: 1、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还在班上和家里了解到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其实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同学们想去了解这些生活中的数吗, 2、我们可以全班一起去调查了解,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人一组自己去调查了解,你们希望用哪种方式去了调查了解呢, 3、按书上提供的线索,学生愿意到哪个地方就到哪个地方。下面以学生喜欢到商场去调查为例设计。 4、到商场去了解些什么内容呢,书上有提示吗,(书上提示我们了解商场哪些商品的价格在50至100元之间。) 5、但每个学生都去了解这些商品,忙得过来吗,我们还是来分一分工吧。 学生分工,分一些学生去了解服装、一些学生去了解家电、一些学生去了解副食品、一些学生去了解化妆品等。 6、除了分工以外,你们觉得还要作好哪些活动准备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还要有调查的记录,每个小组的学生还要进行进一步分工,比如哪些去询问价格,哪些记录,哪些对其他的价格作观察和了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调查表格(如下表),要求学生理解怎样填写这个表格,并在学生进一步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的谈话。 第()组()价格调查表 商品名称 价格 商品名称 价格 7、除了作好这些准备以外,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询问价格,还要注意安全,强调纪律等。 二、过程指导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到商场调查商品价格,可以先全班到一个柜台,让一个学生作调查示范后,包括询问价格和记录价格的示范;然后再分组进行调查,分组前强调集中的时间,一个小时后将学生集中后带回学校。 三、汇报小结 1、刚才我们分组对商场里的一些商品进行了调查,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调查结果, 2、可以采取分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要求汇报的学生把填好的调查表格拿到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并请一名学生对调查结果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3、通过刚才的调查,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果学生提到调查时发现有的商品在功能上都差不多,而价格却不同时,教师应及时提出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从这些商品的外观、质量、出产厂家和这件商品所在柜台的位置这些方面来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一件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汇报过程中可能还有学生会发现有的商品的价格超过了100元或者不到1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100并不是最大的数。并告诉学生:“目前我们只学了100以内的数,生活中还有很多比100大的数,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来探讨这些数。还有比1元少的价格怎样用元作单位来表示,也是我们在以后要探讨的问题。” 4、通过到商场进行调查,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有哪些联系, 5、通过今天对生活中100以内数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知道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也是很重要的,说明对数的学习非常重要。同学们还会从你们今天调查的数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吹风48元一个,用100元买一个吹风,还剩多少钱,”“一桶油65元,一袋米30元,如果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多少元”等数学问题。) 四、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不到高坎边玩耍。 课后小记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 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知识 设计意图: 1、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 学习了哪些知识,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数数和数的组成、写数和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部分一部分地对本单元所学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 1、我们先来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请同学们数出27根小棒。你们是怎样数的,(先数出2个10根小棒,再数出7根。) 2、其他同学赞成吗,谁能归纳出我们数数的方法,(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把一十一十地数和一个一个地数结合起来数。) 3、那么2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小结:一个数的十位上是几就说明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一个数的个位上是几就说明这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 4、请同学们完成书上28页第1题。 三、复习写数和读数 设计意图: 1、下面我们来复习写数和读数。读数和写数都要用到数位,能说一说我们学习过哪些数位吗,(引导学生回答学习过百位、十位和个位。) 2、这些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这幅算珠图上的算珠分别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回答:十位上有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有3颗算珠,表示3个一,合起来就是23。) 4、那么23怎样写呢,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 5、我们在写数和读数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小结;我们都是先读写百位上的数,再读写十位上的数,最后读写个位上的数。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这些数。 四、复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请同学们完成书上30页第7题。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2、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填的吗,你是怎样填数的,在数的排列顺序中,哪条排列规律比较重要,(“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第6题。 3、请同学们按第30页第9题的要求分别写出3个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和3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并比一比哪个数最大,那个数最小。 学生写完后抽学生回答,先说自己写的是哪几个数,再说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4、下面以学生写的25,35,45和52,55,59为例: (1)在第1组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你是怎样比较的, 引导学生回答: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2)那么第2组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呢,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引导学生回答:先比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相等就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小结:在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等就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1、最后我们复习认识人民币。请同学们翻到28页第3题,这里都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除了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2、那么这里每一组人民币组合起来又是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那你们对人民币的换算掌握得怎么样呢,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1角等于多少分,1元等于多少角,10元等于多少个1元„„ 4、请同学们完成30页第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个别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换算的。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位置”最基础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因为生活中经常需要对物体的相对位置作出描述。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给同学找座位、辨认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在这几部分内容中,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学生辨别方向与位置最基础的知识;给同学找座位是在前一知识点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找座位这种方式,渗透了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辨认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前面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这部分内容的难度最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才能完成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本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有:单元主题图、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这些内容的教学任务分别是:通过前和后认识前后方向;通过上和下、左和右认识上下左右;通过找座位渗透平面坐标最基础的知识,并从横、竖排号的描述中找出自己或他人的相应位置;通过观察物体,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二、教学目标: 会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初步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方向与位置。 积极主动地参与方向与位置的认知过程,体会方向与位置在生活中的价值,深化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会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时间: 认识前和后―――――――――――――1课时 认识上和下―――――――――――――1课时 认识左和右―――――――――――――1课时 认识前和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会辨认前、后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后方向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会辨认前、后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设计意图: 1、请小朋友们来看这样一幅图。(媒体课件出示第33页单元主题图。)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呢, 2、其实,图中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还很多,大家看最前面的两个小朋友,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他们在用指南针测方向)还有右边两个工人叔叔在做什么呢,(他们在用经纬仪测定物体的位置)当然这些仪器和一些高深的知识小朋友们还不懂,这节课我们就从小朋友最熟悉的方向开始学习,这节课我们认识前、后。(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设计意图: 1、下面请你介绍一下,谁坐在你的前面,谁坐在你的后面。 2、你是怎样判断小青在你的前面,小林在你的后面的呢,让学生理解自己眼睛看到的方向是前面,自己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 小结:在判断前后时,是以自己坐的方向来判断的,自己目光能看到的方向就是前方,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现在你往前面看一看,就只能看着小青一个人吗,让学生意识到他的前面不是一个人,小青、小洋、小李、小吴等都在这个小朋友看到的方向,所以这些小朋友都是在这个小朋友的前面。 3、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前面是正前面,侧着看到的小朋友就不是正前方了,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学习。你的前面不止一个小朋友,你的后面也不止一个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你后面有哪些小朋友吗, 4、小朋友能在教室里认识前后了,下面我们还是到大街上去,看看在大街上怎样辨认前和后。出示例1的情景图。 (1)小朋友们能介绍这队小朋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学生相互说后,教师抽几个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翻开书,把第34页的空填完,填完后集体订正。 (2)你是怎么知道小东在小军的后面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小军背向小东,所以小东在小军的后面。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多追问几个。 (3)小军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4)同样是一个小军,为什么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又在前面呢, 让学生意识到这是针对谁来辨认方向的。针对小东来说,小军在小东的前面,针对小红来说,小军在小红的后面。 小结:你看,和不同的小朋友比,就会用不同的方向词来介绍小军的位置。所以,我们在介绍位置时一定要注意是以谁为标准来辨认方向的。下面请你用前和后来介绍你的位置。 5、小朋友们都会用前和后来介绍自己的位置了,下面你能说一说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些什么吗, 6、请小朋友完成书上第42页第1题。 学生按第1题的要求相互说,学生说后教师抽几个学生说,集体订正。 三、应用拓展 1、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前后了,下面能按老师的要求排队吗, 2、从中你知道什么,要求学生说出面向的方向不一样,前后的方向也随着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 四、总结:小朋友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和后,除了前和后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很多方向词来介绍方向,还有哪些方向词可以介绍方向呢,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什么样的方向词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 课后小记: 认识上和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例1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2、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3、把例1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4、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1、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2、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3、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4、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5、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6、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7、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第2题中的书柜图。刚才同学们会用上和下来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了,现在你能用上和下来介绍柜子里的书吗,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 课后小记: 认识左和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会辨认左、右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方向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会辨认左、右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前、后,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 2、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从中练习上、下、前、后等方向。 二、教学例3:认识左、右 设计意图: 1、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 如果全班学生都举右手,教师则问学生举手的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如果有的学生举左手,有的举右手,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 (1)同学们有的举这只手,有的举那只手,你能告诉老师你举的哪只手吗,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则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上面的举手图。 (2)和图上这个小男孩举一个方向的手的小朋友站起来我看一看,把你们的手举起来,看看和小男孩举的是一个方向的手吗, (3)图上的小男孩告诉我们,你们举的这只手是左手。和小女孩举一个方向的手的小朋友站起来我看一看。 (4)把你们刚才举的手举起来,看看和小女孩举的是一个方向的手吗,你们举的这个方向的手叫什么手呢,对了,图中的小女孩已经告诉你们了,这只手是右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左右。 2、还有哪些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左边和右边呢,用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摸一摸,说一说。 指导学生边摸边说,比如用左手摸着左耳说:“这是左耳。”再用右手摸着右耳说:“这是右耳。” 小结:现在小朋友们分辨左右时是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的,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小朋友可要弄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呀,再把左手举给老师看一看。 3、练习巩固:刚才小朋友已经学会用左手和右手来判断左和右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机器人游戏,我做遥控器,同学们做机器人,我发出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做一做。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3)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4)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5)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6)左眼眨三下,右眼眨三下。 4、综合练习 (1)找邻居游戏。 (2)“找朋友”游戏。 三、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 1、现在让我和我的好朋友握握手,现在全体起立,请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伸出右手和你对面的同学握握手。好,握着别松开,你发现什么了呢,你的朋友伸的是右手吗,为什么你的右面和你的朋友的右面不一样呢,从中你发现什么,(转动后的左、右方向和原来的左、右方向不一样。) 2、这个发现很重要。看看你们的书第36页,图上的小朋友都是背对着你们坐的。你知道 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让学生理解画上的学生所看的方向和我们看的方向是一致的,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同。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37页的课堂活动。 完成第2题时,指导学生把书转动,使骑车人背向着自己,再来判断骑车人的左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六、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分类、认识图形和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3个部分,都是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这3部分内容的关系是:分类为认识图形和实践活动做一些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上的准备,在认识图形和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又通过图形分类强化和巩固分类方法。 本单元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仅属于直观认识阶段,这里所说的直观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获得图形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二是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形的表象;三是能正确辨认图形。在教学中,如果达到了这3方面的要求,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二、教学目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让学生对身边与图形有关的物体产生好奇心,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在分一分、摆一摆的活动中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 在图形拼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四、教学时间:3课时 分类―――――――――――――――――1课时 认识图形――――――――――――――――2课时 有趣的图形拼组―――――――――――――1课时 分 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8页例题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能按含有两个 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都分别准备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圆和两个三角形涂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在黑板上贴出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杂乱地排列。把黑板上的图形分成两类吗, 2、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如果学生说出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要求学生把黑板上的图形按形状分一分,并注明这是按形状分的(如图所示)。 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抽按颜色分的学生汇报,边说边用黑板上的图形分一分,教师注明这是按颜色分的。 4、同学们已经会按形状分类和按颜色分类了,这节课在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设计意图: 1、这节课我们还是分图形,不同的是,我们要求小朋友们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我们把现在的分类的要求和前面的分类要求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把形状和颜色都相同的放到一起。学生比较后回答,原来只考虑一个问题,形状或颜色;现在同时要考虑两个问题,既要考虑形状,又要考虑颜色。) 2、原来的分类要求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行了,现在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你觉得哪种分类要求要难一些呢, 3、下面小朋友们猜想一下,同样是这样一些图形,你觉得只符合一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呢,还是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 4、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看看黑板上大家分出的这些图形。这是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指黑板上的图形)符合我们其中的一个条件,在这样分好的基础上能不能再分一次,使它适合我们的第二个条件呢, 5、下面小朋友们结合我们刚才分类的过程想一想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类时要分几次,(两次)想想我们刚才第一次是按什么分的,第二次又是按什么分的, 6、看看书上第46页中间几幅图,能看着这个图说一说第一次怎样分,第二次怎样分的过程吗, 7、刚才我们是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还可以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吗,同学们分一分试试。为了节省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原来按颜色分好的图形上再分一次。 8、这样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分类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小结:不管是符合一个条件的分类和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都要用到原来学习的分类方法。不同的是,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要用到两次分类的方法,也就是要按照告诉的条件,每一个条件分一次。 9、下面请大家翻开书第46页,书下面还有这样一句话“还能怎样分”,还有哪些分类方法呢, 指导学生说出还有的分类方法是根本没有想到先怎样分,再怎样分,直接就把这些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第47页第1题,按题的要求分一分。(学生分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分类的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2、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第2题。要求把既能飞又有羽毛的圈起来,你准备怎样做, 让学生意识到要思考两次,第一次把能飞的做一个记号,再在有羽毛的下面做一个记号,做了两次记号的就是既能飞又有羽毛的。 3、看看第3题和第4题,第3题有多种分法,但可以把颜色相同大小一样的羊分到一起;第4题要求在价格是1元以下的文具下面画三角形。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同时要求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同时要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吗, 学生举例后,指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应该怎样分,从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文明游戏,不大声喧哗。 课后小记 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设计意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2、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设计意图: 1、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 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2、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3、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4、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不一样长。) 小结: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 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5、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还能发现什么,(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6、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7、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8、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9、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不到高坎边玩耍。 课后小记: 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2、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3、这节课就用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设计意图: 1、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2、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 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教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小结: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3、看看这些学具,你能在这些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吗,把这些学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三角形和圆都有平平的面。) 4、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三角形有直直的边,而圆的边是弯弯的。)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却是弯弯的边。 5、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 6、你会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吗,想一想,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7、看看你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吗,但是它们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8、生活中有这样的三角形和圆吗,我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 9、你们在说的时候都用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第3题、第4题、第6题,其中第4题和第6题只要求 学生完成三角形和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第51页第4题“拼一拼”的活动,拼好后学生相互参观,相互评价。 (3)指导学生思考第53页思考题中的第2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要求学生这样看,单独的三角形有3个,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2个,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1个,一共是“3+2+1=6个”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第53页第7题。 六、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设计意图: 1、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知道吗,用这些图形可以拼组出一些有趣的图形,同学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2、怎样拼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条帆船,如果让你用你手中的图形来自己拼一个帆船,想想你会用到哪些图形,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像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但都不是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所以我们在图形拼组时,要想象这些物体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似。同学们会想象吗, 3、(出示拼组好的帆船图)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帆船图,你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是一样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 4、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5、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6、老师这里还有一棵树和一条鱼,你们来看看,它们的各个部分又像什么,你会用什么图形来进行拼组, 7、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用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8、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二、给图形取名字 设计意图: 1、同学们已经会拼组图形了,下面这些小朋友也拼组了一些图形,你会给这些拼组好的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2、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 三、拼图形讲故事 1、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2、你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拼摆出来吗,比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里的小白兔怎样拼呢,小乌龟又该怎样拼呢, 3、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4、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5、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内容分析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主要是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以口算为主,初步掌握笔算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不退位)。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20以内加减法是学习本单元的最直接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后面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多位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因此,本单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全册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口算100以内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初步掌握用竖式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法。 3.让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算理和算法的活动中培养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 5.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算理,以及明确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教材通过比较23+3与23+30及54-30与54-3的不同来突破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10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6页单元主题图、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进一步感悟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理与算法的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其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装有10支铅笔的铅笔盒实物、小棒图,信封(写上38页第3题算式)。 学生准备:成捆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主题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小超市里月饼每盒10个,乒乓球每盒也是10个,黄色乒乓球有4盒,白色乒乓球有3盒等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黄色乒乓球比白色乒乓球多多少个、左边和右边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等问题。) 2、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1 (1)、情境呈现,认识1盒与10支的关系。(出示课件或装有10支铅笔的铅笔盒实物) 请同学们瞧瞧这是什么,(铅笔)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它吗,(1和10都可以,分别表示1盒或10支)出示商店信息“每盒铅笔有10支”。 (2)、出示主题图中的一部分“左边有4盒”。这是多少支铅笔,(学生回答后板书:40。) (3)、出示“右边有2盒”。这是多少支铅笔,(学生回答后板书:20。) (4)、左边这位小朋友他观察到柜台左边有4盒铅笔,右边有2盒铅笔,他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猜是什么问题,选择“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这个问题板书。 (5)、你们能用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板书:40+20) (6)、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他算出铅笔的支数呢,看谁的想法巧妙, A、点数,40,50,60; B、4+2=6(盒),6盒是6个十,也就是60; C、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就是60; D、4+2=6,40+20=60(如果学生认为就是都添个0,教师就要追问:为什么,4捆表示40,2捆表示20,合起来6捆就是6个十,也就是60)。 小结;是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就是看一共有几个十。 2(教学例2 (1)、他可爱动脑筋了,又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猜一下,他这时想到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还剩多少支铅笔, (2)、你能用小棒表示出铅笔的总数吗,怎样表示从中买走10支铅笔, (3)、教师用粉笔将最后一捆圈上虚线,这样就表示买走了10支。用算式来表示剩下的铅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0-10=) (4)、交流口算出答案的方法。学生可能有如下算法:6个十减1个十等于5个十, 就是50;倒数,60,50;6-1=5,60-10=50;算减想加,50+10就得60,60-10=50。教师肯定学生的算法灵活多样。 小结:直接想6个十减1个十等于5个十,就是50。 (5)、口头练习:如果小男孩不是买的1盒,而是2盒,还剩多少支呢,4盒呢, 3(试一试,口算50+30=?90-40=?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2.集体练习。(练习七1,4题) 第1题。学生动笔,独立练习,要求学生竖着做。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2题。学生口算,集体订正,了解学生正确率。 第3题。送信游戏。要求学生在书上连线,待会请做得快的同学来做游戏。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将答案写在黑板的不同位置,再随机将信封给做得快的同学,其他同学当裁判,看他送对信没有。 第4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小兔子和袋鼠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小兔子连续跳了3下,现在它跳到哪里了,20+30=50。而小袋鼠只跳了一次,它跳到哪里了,40+30=70。 3.独立练习:5,7题,教师关注后进生,批阅课堂作业。 4.教科书课堂活动2。口算游戏:一名同学出题,抽另一名同学口算答案。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书中的小朋友,他在买铅笔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数学问题。 我们的同学也会开动脑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发现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法的窍门,并且口算得很快。这是什么窍门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五、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比多比少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感受“比多比少问题”的结构,从另一角度感悟减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数量关系,体验这类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多比少问题”的分析思考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该类问题为什么是用减法解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乒乓球盒装图片。 学生准备:2种颜色的成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口算出示口算题目,独立练习,用开火车的方法订正,教师了解学生速度及正确率。 2.情境引入: (1)、同学们,刚才你们口算得非常棒。这节课我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准备的奖品是小红花和小贴画。你们最喜欢哪一样,喜欢小红花的同学请坐在位置上,喜欢小贴画的同学请起立。你发现了什么, (2)、生活中,像这样比多比少的问题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比多比少问题。板书课题:比多比少问题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教学例3 1.呈现情境并分析信息。 (1)、在黑板上贴图片呈现:3盒白色乒乓球,每盒10个。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再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每盒10个。现在你又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补充, (2)、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学生直接说“黄色乒乓球多”,教师要引导改正。教师肯定学生还会比较两种乒乓球的个数。 (3)、你们是怎么看出它们的多少的,学生说,教师在黑板的图上示意,画出虚线,表示出一一对应关系。 2.揭示并解决问题 (1)、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问题:黄色乒乓球比白色乒乓球多多少个,白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几个, (2)、你们可以自己选一个问题研究,可以用1捆小棒代表1盒乒乓球,用两种颜色区分 开,自己摆一摆,说一说,怎样算出答案。 (3)、教师注意引导:一是让学生一捆一捆对着摆,同样多的是哪些部分。二是请小朋友指出多的部分是在哪里,(教师用竖着的虚线把黄色乒乓球分成两部分)。 (4)、“黄色乒乓球比白色乒乓球多多少个”与“白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几个”这两个不同的问题,你们都是用40-30来算的吗, (5)、小结:刚才同学们为什么用40-30来算呢,(通过手势配合)从黄色乒乓球里去掉和白色乒乓球同样多的30个,剩下的部分就是黄色乒乓球比白色乒乓球多的部 分。这10个呀,既是黄色乒乓球比白色乒乓球多的个数,也是白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的个数,两种问法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因此都用相同的减法算式计算,40-30都表示从40里去掉同样多的30,剩下的就是多的或少的。 (6)、40-30得多少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试一试:学生练习后反馈。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叙述,在30盒酸奶的图中画出一条竖虚线,从中减去同样多的20盒,剩下的部分就是相差数。 2.课堂活动3 学生填一填,再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3.选择题(三个问题都可以用图画出现,学生比手势) 4.练习七第10题 先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再由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解答。 5.独立练习:练习七第8,9题。教师关注后进行,批阅课堂作业。 6.机动练习 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可以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出一个减法算式比如:70-20=,让学生编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精彩,发现了生活中比多比少的有趣问题。这种问题计算时用减法来计算,都是从多的这个数中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相差数。 五、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 课后小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2.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培养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体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的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和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题目:请小朋友们选择会算的题目进行计算。 40,20 52,4 30,5 10,60 46,1 34,30 24,50 40,2 30,50 10,6 2、会计算52,4的小朋友请举手。(由于是新知,只有少数同学举手) 3、小朋友们,请观察这些插小红旗的算式,你能将它们再分分类吗, 学生尝试分成两类,一类是整十数加整十数:40,20,10,60,30,50;另一类是:整十数加一位数(不进位)40,2,10,6,30,5。 4、这两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例1月饼图。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左边有多少个月饼,是5盒月饼还是5个月饼,或者都不是,导学生理解左边的2盒零3个,既不是5盒月饼也不是5个月饼,合起来是23个月饼。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整理汇报所提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月饼,你会列式吗,谁来试一试。(23,3) (4)、这个算式怎么算,先独立思考,再用手中的小棍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 汇报交流自己的算法:有学生会用序数数法:从23开始,一个一个往后数24,25, 26。有学生先算3,3=6,再算20,6=26。 (5)、为什么要把3与3相加,3个月饼是应该加在2盒中,还是加在3个中,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 (6)、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应该将左边3个与右边3个合在一起。2盒相当于表示2个十,即20;而右边3个表示3个一,所以应该和左边的3个加起来,就3个一加3个一表示6个一。 (7)、在这里,23被先分成了几和几,还有没有其他算法,(也许还有学生采用拨计数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2个表示2盒,2个十,在个位上拨3个,表示3个月饼,3个一;,再在个位上拨上3个,和十位合起来一共是26。)或(还有学生用摆小棒的方 法:先摆2捆又3根,再摆3个,将3根和3根合起来是6根,再把2捆和6根合起来,得26根。) (8)、这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9)、现在你会算52,4,46,1了吗, 52,4,先算2,4=6,表示2个一加4个一,等于6个一,再算5个十加6个一,50,6=56。 46,1,先算6,1=7,表示6个一加1个一,等于7个一,再算4个十加7个一,40,7=47。 2(教学例2:出示例2月饼图:一共有多少个月饼,怎样列式,(23,30) (1)、这个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前面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这里是两位数加整 十数。) (2)、请大家借助学具先独立计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把23分成20和3,先算20,30,等于50,再用50,3=53。 方法二:从23起,一十一十的数,33,43,53。 方法三:用计数器来拨。先在十位上拨2个,再在个位上拨3个,加30,就是在十位上拨3个,此时一共上53。 引导学生理解: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和23中的2个十合在一起,所以是53,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3)、那现在你会计算34,30,24,50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并交流算法。 3、比较总结,我们在计算23,3,和23,30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在计算时要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如果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4、完成书上“试一试”。35,4和35,40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52,3和52,30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摆小棒,写算式,再交流。 2.练习八第1题:教师先抽学生说一说每个计数器的拨数过程,巩固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再列式说得数。 3.练习八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说说每组题上、下两个小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回想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怎样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是怎样学习的,这节课你提出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 五、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 课后小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2.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培养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体验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的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和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小朋友们,我们班的“果果玩具店”开业了,小朋友们折了一些纸鹤来装点。(多媒体课件展示例3情境图)请你认真观察,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指出:小华折了多少只纸鹤,这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3 (1)、怎样求小华折了多少只纸鹤,(54,30) (2)、30应从54中的什么位上去减,先独立思考,再用手中的小棍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 (3)、集体汇报交流算法: 方法一:把54分成50和4,先算50,30=20,再算20,4=24。根据学生所说的过程,用计数器来拨。先在十位上拨5个,再在个位上拨4个,表示54;减30,就是在十位上去掉3个,此时十位上还剩下2个,个位上的4个没动,所以是24。 方法二:从54开始数起,一十一十的数,44,34,24。根据学生所说的过程,用计数器演示将十位上的5个珠子一个一个的拨去3个,而个位不动。 (4)提问:为什么后来减去这个3要去拨十位上的珠子而不拨个位, 引导学生理解:30表示3个十,所以要用54中的5个十减去3个十,而个位上表示4个一,不能减3个十,因此是50,30=20,20,4=24。 (5)、这些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通过比较,再一次引导学生说一说54,30的口算过程,先将54分成50和4,再用50减30得20,最后把20和4合起来是24。)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同学们两位数减整十数会了,那么两位数减一位数你会算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2)、集体汇报交流: 方法一:用小棒摆,先从4根中拿出3根,还剩1根,5捆和1根合起来就是51。 方法二:先看个位,4,3=1,54,3=51。 方法三:从54里一个一个的减,得51。(学生没有说到这种方法就不展示) (3)、比较这几种算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3.比较两道算式减法的不同 (1)、54,30和54,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发现:54,3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就是减去几个一;54,3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就是减去几个十。 4、我们来看看新开张的“果果玩具店”里都有哪些玩具, 多媒体课件展示标有价格的玩具:洋娃娃(30元)、小恐龙(6元)、飞机(20元)、小狗熊(4元)。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小娟现在有35元,想买一件玩具。请大家猜猜,小娟要买哪件玩具,你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小娟带的钱数提出数学问题吗, 问题一:小娟想买一个洋娃娃,还剩多少元, 问题二:小娟想买一个小恐龙,还剩多少元, 问题三:小娟想买一架飞机,还剩多少元, 问题四:小娟想买一只小狗熊,还剩多少元, (2)、请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口算,写在黑板上。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写算式。启发学生思考:两次拿走的小棒表示的数有什么不同, 2.完成练习八第5题 教师先抽学生说一说每个计数器的拨数过程,巩固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再列式说得数。该题体现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3.完成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说说每组题上、下两个小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4.综合练习 69,40 76,30 48,6 38,20 36,3 58,6 49,4 53,3 48,3 57,10 学生口算,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 五、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八第42页3,4题,练习八第7,9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 2.使学生能够应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简单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练习八第4题、第8题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了,今天我们就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 二、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 1.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练习八第4题卡片 (1)、花园里谁最勤劳呀,(小蜜蜂)今天小蜜蜂们要采哪些花,你能帮它们找出来吗, (2)、抽8名学生上台拿卡片,请其他小朋友来给他们配对。 2.教师将练习八的第8题8个苹果卡片贴在黑板上。 (1)、你能将这些苹果摘到正确的篮子里吗,请在书上连线试一试。 (2)、集体交流,抽学生到黑板上采摘苹果到相应的篮子里,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出示口算题目 2,25= 59,3= 34,4= 76,5= 2,52= 59,30= 34,40= 67,5= 20,25= 95,30= 54,40= 67,50= 学生开火车说得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目的特点。 二、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 1.补充练习:出示:不计算,你能在圆圈里填上“,”、“,”或“=”吗, 42+3?42+30 4+65?65+4 50+27?40+27 30+44?3+44 (1)、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清除理解障碍。 (2)、学生独立解决后小组65,30 49,7 32,6 26,4 20,45 93,50 27,2 (1)、读一读题目,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这里只需要知道十位 上的数字是几,就可以了,不用算得很精确,目的也是进一步巩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同时也是对估算意识的培养。 (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选择四道题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练习八第3题: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1)、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思考:为什么要用加法, 4.完成练习八第7题 (1)、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贵”的意思是多还是少, (3)、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思考:为什么要用减法, 三、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 1.教师出示两步计算的练习题 24,30,58 6,6,50 26,3,87 3,20,60 (1)、这样的题目会算吗,请你选择一个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在口算的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计算。 2.教师出示补充例题:一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小朋友去体育室借篮球。原来一共有38个,一班借了10个,二班借了6个,还剩下多少个,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方法一:用38先减去一班借的10个篮球,等于28个,再用28减去二班借去的6个,最后还剩22个。列算式:38,10,6=22(个)。 方法二:可以用38先减去二班借的6个篮球,等于32个,再用32减去一班借去的10个,最后还剩22个。列算式:38,6,10=22(个)。 方法三:如果有学生想到这种方法,即先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借了10,6=16个,再用总数38,16=22(个),教师给予肯定,也可以将计算方法作为悬念留在下一节课。 3.教师出示练习八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教师出示补充例题:周末小花猫和小黑猫钓鱼回家,妈妈发现小花猫给小黑猫3条鱼后,两只小猫的鱼就一样就多了。小朋友,你知道原来小花猫比小黑猫多钓几条鱼吗,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 课后小记: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例1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2.能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加法的应用,培养积极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口算、笔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5捆6根,计数器1个。 学生准备:小棒5捆6根,计数器1个。(四人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口算练习 20,20, 3,2, 40,5, 30,20, 7,1, 50,8, 40,20, 4,1, 60,5, 50,40, 3,1, 90,4, 2.看图填数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填数。 3、看来小朋友们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知识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如果是两位数加不是整十的两位数,大家还能行吗,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情境呈现,梳理信息。 (1)、将教科书第44页例1中的三个小孩换成本班同学,出示例1的图片。谁来说说图片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3)、我们先来探索“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人, (4)、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2.活动操作,探索算法 (1)口算: 我们前面都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那么23,22到底得多少,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先不急于请学生回答,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 可能出现的情况: ?操作小棒图。引导学生回答:先用2捆零3根小棒表示男生人数,再用2捆零2根小棒表示女生人数,接着用2捆加2捆得4捆,3根加2根得5根,4捆加5根得45,所以23,22,45。 ?操作计数器。引导学生回答: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出2颗珠,个位上拨出3颗珠,表示男生的人数,接着拨出女生人数,在十位上拨出2颗珠个位上拨出2颗珠。这样十位上就有4颗珠,个位上有5颗珠,所以23,22,45。 ?口算。引导学生回答:20,20,40,3,2,5,40,5,45。 引导学生明白:20+20表示男生20人加女生20人是40人,3+2表示男生3人加女生2人是5人,再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40+5表示全班有45人。 (2)竖式计算 教师介绍: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拨计数器的过程,先拨的多少(23),因此我们可以先写上23;再拨的多少(22),因此我们再对着23写22。请注意,我们拨22时这个2是拨在哪位上的(十位),因此,我们写竖式时这个第二个加数的2也应对着23的十位写,表示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以便直接相加,22中个位上的2是拨在哪一位的(个位),因此我们写竖式时应对着23的个位写。然后,我们在第二个加数前面写上“+”号,表示这两个数相加,再在下面画一横线,注意应画直,长短合适,表示等号。 竖式写好了,那么23加22等于多少呢(45),你是怎样想的,或者引导:45的5是怎样得来的(3+2=5)。因此,我们用竖式计算时,可以先算个位的3加2等于5,并对着个位写5,45中的4是怎样得来的(20+20=40),因此我们可以再算十位,2个十加2个十得4个十,并对着十位写4。请看23+22的竖式计算就完成了。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并明确竖式的书写格式,特别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3.课堂活动,积累经验 (1)、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得出了23,22,45,大家也认真倾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大家学得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方法一:算24,12时,20,10,30,4,2,6,30,6,36,所以24,12,36。 方法二:算31,23时,个位上1,3得4,对齐个位写4,十位上3,2得5,对齐十位写 5,所以31,23,54。 (3)、同学们果然学得不错。下面两道题能直接用竖式计算吗, 试一试:37,21, 43,42,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2题 口算游戏。由同桌学生自由出题,另一名同学口答结果。(注意利用这一时间对后进生进 行单独的指导) 2.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完成练习九第3题。 3.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不到高坎边玩耍。 课后小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和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2.能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培养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感受两位数减两位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减法的作用,培养积极思考、交流合作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3捆9根,12个小圆片。 学生准备:小棒3捆9根,12个小圆片。(四人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口算练习 30,20, 9,5, 10,4, 70,40, 9,3, 30,6, 90,20, 7,6, 70,1, 40,10, 7,5, 30,2, 2.看图填数 针对第3幅图,教师指导:你们能看懂第3幅图的意思吗,谁来给大家讲讲,(十位上有4个圆片表示40,个位上有7个圆片表示7。第3幅图表示从47里去掉5个圆片。)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情境出示,梳理信息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的图片。谁来说说图片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3)、要求“还差多少个茶杯盖,”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回答:已经知道了一共需要39个杯盖,已经准备了25个,要求还差几个就用减法进行计算。) 2.活动操作,探索算法 (1)教学口算 前面学习了整十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那么39,25该怎样口算呢,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 可能出现的情况: ?操作小棒图。引导学生回答:先用3捆零9根小棒表示39套茶具(或者说表示需要39个茶杯盖),接着从3捆里拿走2捆得1捆,9根里拿走5根得4根,1捆加4根得14,所以39,25,14。 ?操作小圆片(或者画小圆片)。引导学生回答:先在十位上摆(画)出3个圆片,个位上摆(画)出9个圆片表示39套茶具(或者说表示需要39个茶杯盖),接着拿走(划去)十位上的2个圆片以及个位上的5个圆片。这样十位上剩下1,个位上剩下4,所以39,25,14。 ?口算。学生回答:30,20,10,9,5,4,10,4,14。 (2)竖式计算 A、前面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请先独立试一试。 B、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学生回答:先写出39,再对齐十位写2,对齐个位写5。接着用个位上9减5得4,对齐个位写4,十位上3减2得1,对齐十位写1,所以39 ,25,14。 C、课件演示用计数器计算逐一抽象出竖式的过程,进一步强化竖式计算的方法。 3.课堂活动,积累经验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得出了39,25,14,大家也认真倾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大家学得怎样呢,我们赶快来试一试吧~ (1)看图填空 ()-()() 45,(),()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算45,13时,40,10,30,5,3,2,30,2,32,所以45,13,32。)或(算35,23时,个位上5,3得2,对齐个位写2,十位上3,2得1,对齐十位写1,所以35,23,12。) (2)试一试:79,33, 97,62, 79-????()+()() (3)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4,30, 64,3, 24,35,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7题 (1)学生独立将课堂活动第1题后两小题填在书上,利用这一时间对后进生进行单独的 指导。 (2)讲评的时候注意第7题中最后一题竖式结果对齐个位书写,十位的0不写。 2.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完成练习九第8题。 3.完成练习九第4题 独立计算后交流,重点口算,适当用两到竖式计算。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 课后小记: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及练习十的部分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100以35,40= 54,3= 54,30= (2)、哪位小朋友来说说这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是用个位 上的数相加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是用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4)、你要提醒小朋友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吗,(计算加法、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 对齐。) 小结:小朋友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 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整理与复习第1,2题 (1)第1题,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0,20= 46,3= 78,50= 32,43= 70,20= 46,30= 78,5= 58,26= (2)学生先用竖式计算,再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5,32= 40,27= 78,43= 指名上黑板列竖式。集体评讲。 2.整理与复习第3题 (1)、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结合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小白兔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 (2)小白兔和小猴一共有多少只, (3)小松鼠和小猴一共有多少只, (4)小白兔比小松鼠多多少只, (5)小白兔比小猴多多少只, (6)小猴比小松鼠少多少只, (7)小白兔、小松鼠和小猴一共有多少只, 你能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吗,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问题独立解答在作业本上。 3.课堂作业:练习十第1,4,8题 第1题口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有快。 第4题先判断,再把错误的改正过来。(谁能来当小医生,把错题的毛病给找出来,) 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朋友有什么收获,你要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什么,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 课后小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内容分析 教科书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后,安排了认识人民币的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认识,同时通过认识人民币还能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同时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也为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和计算提供计算方法做了准备。此外,学生通过人民币的使用体会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与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计算和实际应用,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知道如何爱惜人民币,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根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人民币的换算与计算,以及在实践中用不同的方式付钱,涉及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们都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4课时 认识元、角、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合理用钱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各种币值的模拟人民币若干、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孩子们,周末我想到这个商场给儿子买一个书包、一本字典,必须带上什么, 2、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呢。(课件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的钱,并告知学生: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我们平常所用的钱就是人民币。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1 (1)感知人民币:把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贴在黑板上。一一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A、仔细观察,你能把贴在黑板上的人民币分一分吗, B、全班交流。 ?纸做的分一类,金属做的分一类。 ?数字相同的一类。 ?几分的一类,几角的一类,几元的一类。(待学生分好后,每一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第一排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第二排、第三四排呢,(学生回答后板书),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辨认人民币 辨认1元纸币。 A、(视频展示台展示1元纸币)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的呢,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还可以从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多媒体展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1元的字样) B、辨认其它面值的纸币。 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会认的学生教不会认的学生) C、认识人民币上的不同图案和防伪标志。 D、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引导学生观察出国徽的图案后并指出: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人民币呢,) E、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上有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请拿出你们的钱和同桌 一起找一找这些表示面值的数、图案和防伪标志在哪儿。(同桌指一指,认一认;指名到黑 板上指一指,认一认,集体评价。) (3)体验人民币的价值。 完成教材课堂活动第1题。 2.教学例2 (1)1元换10角 A、我到菜市场买菜需要换一些零钱。(拿出1元钱)老师想把这1元钱换成一些1角的。 你会拿多少张1角的跟我换, B、你们觉得这样换公平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1元=10角。) (2)1角换10分 A、想一想1角等于多少分, B、学生根据前面1元=10角可以得出1角=10分。 (3)换钱活动 A、完成议一议。学生做完后订正。 B、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间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1题,学生做完后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一2题,学生做完后订正并说出判断大小的理由。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些什么, 五、安全教育: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人民币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进行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对元与角、角与分进行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难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模拟人民币50元(1张)、20元(10张)、10元(10张)、5元(10张)及多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王老师买菜情境)瞧~王老师手拿50元钱到农贸市场买菜。为了方 便,她决定换一些零钱。换零钱之前,请孩子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了换钱的哪些知识, 2、我们利用元、角、分的知识继续学习换钱。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设计意图: (1)1张50元全换成10元 王老师想把50元全部换成10元的,怎样换呢,(把50元换成全都是10元的,一共换了5张。所以,1张50元换成5张10元。或50元里面有5个10元。所以,1张50元换成5张10元。) (2)1张20元全换成1元 王老师想把1张20元的全换成1元的,可以换几张,想一想,1张20元的可以换几张1元的,(有困难可以操作)(20元里面有20个1元。所以,1张20元可以换20张1元的。) (3)1枚1角全换成5分 王老师买小菜想把1枚1角的全换成5分的,可以换几枚5分的,(把1角换成全都是5分的,一共可以换成2枚5分。或1角=10分,10分里面有2个5分。所以1枚1角可以换成2枚5分的。) (4)1张10元换成5元和1元 与前面的换钱比,这次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换钱是把较大的钱换成1种与它相等的小钱;这次换钱是换成两种与它相等的小钱。) 1张10元能换成几张5元和几张1元, A:1张10元全换成5元,共换2次。所以,先把1张10元换成2张5元的,再把其中1张5元换成全都是1元的,可以换5次。因此,1张10元可以换成1张5元和5张1元。 B:10元里面有2个5元。可以把10元分成1个5元,再把另一个5元分成5个1元。所以,1张10元可以换成1张5元和5张1元的。 2.课堂活动第3题 想一想,从这些钱中拿出15元,可以怎样拿, 15元可以拿1张10元和1张5元; 15元可以拿1张10元和5张1元; 15元可以拿1张10元、2张2元和1张1元; 3.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能在操作中知道怎样换钱。现在你能不操作,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做完后订正。 2.补充题 王老师想把1张20元人民币换成零钱,可以怎样换,(不操作)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集体评价。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孩子们知道了些什么,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文明游戏,不大声喧哗。 课后小记: 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人民币数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难点:人民币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对人民币进行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学得很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看谁表现最好。 2、谁来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3、1元等于几角,1角等于几分, 4、展示台出示 20角=()元6角2分=()分 34角=()元()角 这些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人民币的计算。板书:人民币的计算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4 (1)单名数化单名数。(展示台出示) 4角=()分 5元=()角 60角=()元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4角=(40)分(因为1角等于10分,4角里面有4个10分,所以4角等于40分。) 5元=(50)角(因为1元等于10角,5元里面有5个10角,所以5元等于50角。) 60角=(6)元(因为1元等于10角,60角里面有6个1元,所以60角等于6元。) (2)单名数化复名数,复名数化单名数。(展示台出示) 13角=()元()角 2元3角=()角 A、想一想,该怎么算, B、独立思考后跟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 13角=(1)元(3)角(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10角等于1元,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 2元3角=(23)角(2元等于20角,20角加3角就是23角,所以2元3角等于23角。) 2.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清计算方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展示台) 6角=()分 9元=()角 68角=()元()角 7元4角=()角 25分=()角()分 1角7分=()分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学生自读题目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知道了些什么,请举例说明。 五、安全教育:下课玩耍时不要追逐打闹,不到高坎边玩耍。 课后小记: 第六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活中的时间,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 从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掌握的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材说明 本节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主题图和认识钟表;二是认识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三是了解计时方式的变化的数学文化知识。 认识钟表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进行认识,为后面学生解决问题做一些准备。由于是第一次认识时间,教科书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在钟面的认识中只认识分钟和时针,不认识秒针,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在大量的钟面认识的基础上,才归纳出认识时间的方法。教科书在编写时作上述的处理,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学生首次认识钟表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认识“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的方法,为今后“时、分、秒”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实践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又可以强化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教学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认知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感兴趣,就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起学生对认识钟表的强烈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单元的学习。 2重视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认识钟表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要加强观察活动。学生的观察活动一方面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即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如对钟面的观察,就要先看时针大概指着几,确定是大约几时,再看分针指着几,最后综合观察到的信息确定钟面上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全面、仔细地观察,如主题图中窗外的公鸡,墙上贴的作息时间表等,观察时都不要漏过,并仔细思考它们画在这里起着什么作用,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 为了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教学时还要加强操作活动。要引导学生用钟面模型拨一拨,在拨指针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画钟面上的时针或分针的操作,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积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完认识钟表以后,一定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教科书上的实践活动题为小小商店,实际上是想用实践活动这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回想商店里有些什么设施,有些什么商品,这些商品怎样摆放的,然后指导学生拿出自己的一些书、文具和玩具按商店摆放的方式进行摆放。在摆放的过程中学生要应用到分类的知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应用到人民币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时间:4课时 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1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认读整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情境激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呢,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请仔细听~(多媒体课件播放钟表清晰的滴答声) 2.引发认知,揭示课题 (1)、(出示单元主题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能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吗,(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3)、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认识钟面 (1)、(播放多媒体课件)。哇~这么多好看的钟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能表示时间。) (2)、介绍:像这种只显示数字的叫电子钟,在生活中你们从哪些地方见过这种钟表, (3)、其他的这些钟表都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这些钟表都有指针、数字。) (4)、钟面上藏着哪些知识呢,请拿出你的钟面,仔细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把你知道的、发现的说给同桌小伙伴听一听,比比谁观察得最仔细,说得最清楚。 (5)、多媒体放大显示一个钟表,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介绍时针、分针,让学生用手指比划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介绍什么叫顺时针方向,然后进行拔针小比赛。 2.认识整时 (1)、分针和时针不停地转动着,(多媒体课件演示转动的钟)当他们转到这里的时候,你知道是多少吗,(8时。)你是怎样知道的, (2)、看看这时钟面的时针、分针分别指到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3)、看看早上8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上学)想想每天早上的8时你在干什么, (4)、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8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8时了呢, (5)认识12时。出示教材59页12时的图片, 引导学生自己认识钟面12时,过程与认识8时相同,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1)、观察这两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到数字8就是8时,指到12就是12时。) (2)、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怎样认整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板书),像这样的时刻就是整时。 4.互动拨钟 刚才你们都会认读整时了,那你们能像老师那样拨出整时吗,请拨出5时,请拨好的学生举起钟面,看谁拨得又对又快。再过1个小时是几时,再过2个小时呢, (1)、让学生上台说说是怎样拨的。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拨到10时的钟面,问学生是几时,并问学生这个时间在干什么,(10时我在睡觉;10时我在上学。) (3)、为什么同样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睡觉,有的在上学呢,(因为一个是晚上10时,一个是上午10时。) (3)、原来一天有2个10时。为了表达清楚你想说的时间,有时需要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5.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1)、早上老师要8时到校,今天早上我到校门口时看了一下手机,(多媒体课件显示)8:00,你们觉得我迟到没有, (2)、像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表示法,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3)、你会认电子钟了吗,该怎么写时间呢,(用2个小圆点把左边的时和右边的分隔开,是几时就在左边写几,右边再写2个0表示整时,如8:00。) (4)、在数学书上写出8时和12时。(然后评价)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实践运用 课件出示小军的一天,让学生观察,说说几时小明在做什么。让学生在题单上用两种方法记录小军做事的时刻。 2.拓展思维,了解钟表文化 你知道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钟表的时候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吗,咱们来了解一下。(多媒体出示数学文化) 3.创意设计:快乐的星期天 用今天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四、反思总结,归纳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认识几时半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几时半。 2.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3.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能认读几时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复习 (1)填一填:现在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分针指着(),所以是()或()。 (2)先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再写下来。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整时,认整时的钟表关键要看什么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认钟表时关键看时针、分针指的是多少。)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在小朋友已经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认识钟表。 二、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自主学习,认识几时半 (1)、多媒体课件显示9时钟面。这是几时,(9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2)、多媒体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与9与10之间。) (3)、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多媒体显示 3时半、8时半的钟面。(它的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3和4的中间,我们猜测它是3时半。) 2.归纳认识几时半的方法: (1)、观察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 (2)、分针都指着6,时针指到两个数字8的中间,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3)、认几时半关键要看什么,(分针指到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板书),像这样的时刻就是几时半。) 3.几时半的两种表示方法 刚才你们认识的9时半、3时半、8时半都是几时半的时间,它们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板书一个电子时间,另外两个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写在书上。) 4.互动拨钟 你还知道哪些几时半的时间,它们的分针、时针分别该指在哪里,这个时间你们在 做什么,(学生说时间,全班拨,并抽生汇报拨法。) 5、归纳小结几时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分针指到6,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6、今天认识的几时半和前边认识的整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小结:都要先看分针和时针,整时分针指到12,几时半分针指到6。) 三、练习应用 1、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1,2,3题 2、课件出示连一连: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认识大约几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大约几时,会用整时、几时30分、大约几时描述一天的时间。 2.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3.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能认读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例)先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再写下来。(学生认钟面,教师追问是怎么认的。)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整时,什么是几时半了吗,(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2.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认一认:认识刚过几时 (1)、多媒体课件显示7时钟面。(这是几时,(7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2)、小敏这个时间起床,然后吃早饭,(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现小敏起床、吃早饭等情景,同时小敏旁边的时钟上的指针也从7时起开始不停地向8时移动)最后到博物馆,时钟上的指针指向这里的时候,小敏和她妈妈刚好到博物馆门口。(把小敏到博物馆门口时的录像和时钟都定格)小朋友们认识小敏到博物馆门口的时间吗,(时针刚过8,分针指到1。) (3)、现在是什么时间呢,(多媒体展示分针倒回来,刚好指到12)这时是什么时间,(8时。)多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向1。现在呢,(学生可以体会到是过了8时了。) (4)、8时过得多不多呢,(让学生意识到过得不多,刚刚走过8时多一点。)这时我们可以说刚过8时。 (5)、学生用钟面模型拨一拨,先拨到8时,再把分钟拨过12,注意分针不能离12太远,展示学生拨的刚过8时的钟面。 (6)、你知道什么叫刚过几时,(整时多一点就是刚过几时。) 2、互动拨钟。 (1)、教师说刚过6时,学生拿出钟面模型拨,让学生说出拨的方法。 (2)、同桌两个一人说一人拨,然后交换,说一说拨刚过几时的要领。 3、认识要到几时 (1)、多媒体课件显示例3的第二个情景图。看看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为是什么时间, (2)、到10时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从时针看快要指正10,而分针指到11,快到12,所以是快到10时。) (3)、引导学生小结:快到10时的时针、分针的位置。 (4)、你能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快10时的时间吗,拨一拨。 (5)、请拨出快8时、快12时、快6时。 3.认识大约几时 (1)、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刚过几时和快几时,这两种时间和我们已经学习的整时和几时半相比有哪些不同, (2)、几时和几时半准确吗,刚过几时和快几时是非常准确的时间吗,(让学生意识到几时和几时半都是非常准确的时间,而刚过几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过一个小格、 过两个或几个小格都是刚过几时,只要分钟过了12离12不远,都可以用刚过几时来表示,所以刚过几时和快几时都是对一段时间的估计,都是大约几时。) (3)、知道什么叫大约吗,(大约就是对时间的大概估计。) (4)、今天学的内容和前边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快几时和刚过几时都是对时间的大概估 计,都离整时不远。) 三、练习应用 1、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4、5、6题。 2、62页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适当指导。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口算、笔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体验算法多样化。 2让学生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有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4个小节。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它又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单元学习的质量直接对学生今后数的运算的学习带来较大影响。 本单元在编排上采用先编进位加法,再编退位减法,最后编连加、连减、加减 混合。在进位加法中,先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再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同样,在退位减法中,先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这样编排,体现了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内容的选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既有儿童身边熟悉的题材,也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西部特点和农村的题材。如第85页例1,第89页第8,9题,第90页例3,第91页例4,第95页第8~10题,第109页第6题和第112页第6题等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但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从而体验数学的价值,而且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本单元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教科书编排有利于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单元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计算方式上既注重口算,又注重笔算,就口算而言也体现了不同的算法,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此外,教科书把100以内的加减计算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利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例题和很多练习题都采用了主题图、示意图、操作图等来创设情境,呈现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情境材料,又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儿童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通过这些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2重视学具操作,突破学习难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理解抽象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往往需要借助形象思维作为支撑。因此,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应重视学具操作,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去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把计算过程中抽象的思维活动用直观形象的动作展示出来,让学生切实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联系,后继知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引申、组合和发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沟通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及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间的联系,使前面学习的知识方法成为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主 动地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完善。 4注重算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他们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对一些好的计算方法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应尊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掌握口算、估算、笔算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寻找自己理解的、喜欢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构建,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5重视加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时,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也只有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后,抽象的运算才对他们有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用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换句话说,在加、减法计算中的每一个算式,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把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选取学生熟悉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用的数学事实作为学习的题材,让学生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时间:7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 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以及怎样进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或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小棒40根,小方块(或小圆片)50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用视频展示台或挂图出示教科书第64页的主题图。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桥的两边有45盏灯;车上原有32人,到车站下了17人,上来了12人;停车场有8辆客车和27辆货车„„) (2)、大家都说得很好,太棒了~那么大家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3)、在你们列的算式中,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我们今天就从最简单的问题学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1 (1)、用视频展示台或挂图出示教科书第65页例1,谁能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芳芳看到停车场里有8辆客车,明明看到有27辆货车。) (2)、你们想一想,停车场里,客车和货车一共有多少辆,试着列一个算式。(27+8) (3)、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7+8你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满十了。) (4)、我们先用小棒帮帮忙吧。(引导学生摆小棒:先摆2捆另7根小棒,表示有27辆货车,再摆8根小棒表示有8辆货车。7根加8根超过10根,我们先将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加上原有的2个十是3个十,再与剩下5根合起来就是35。) (5)、谁能根据刚才的小棒操作口算呢,(7+8=15,20+15=35,) (6)、35中的3是怎样得来的,(原来27里有2个十(20),后来个位相加满了十 (10),因此,十位就有3个十,就是30。) (7)、竖式计算。你能竖式计算吗, 重点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项十,这里又多了“1”是1个十,因此向十位进1个十,为了计算十位时不忘掉加这个“1”,我们常常在这里写一个小小的“1”,表示个位进来的1个十;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特别数以个位满十进一的“1”不要漏加了。 (8)、板书: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2.课堂活动第1题 1、数学书第66页,看到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先把分散的小棒数一数,数到10根时,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再算一算一共有几根, 3.教学例2 (1)、9+75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汇报 A、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我们先摆好9根小棒,再摆好7梱10根的小棒和5根小棒。从9根小棒中拿出5根,把它们和另外5根小棒合起来,就变成10根,也就是1梱,这样就有8梱小棒和4根小棒。 B、先算9+5=14,再算70+14=84。 C、先算75+10=85,再算85—1=84。因为在75加10时,多加了1,所以85要减去1。 d、用竖式计算的。先写9,然后在9的下面写上5,7写在十位上„„ (4)、有的同学写成9+75进行计算,有的同学写成75+9进行计算,这两种竖式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吗, (5)小结:这两种竖式都可以,但人们习惯将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 4.课堂活动第2题 请看书第66页,课堂活动第2题。请大家按照题目的要求,拿出你们已经准备好的小方块,先摆一摆,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7+6的,(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课堂练习:练习十三第1,2,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做完后选择其中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再让学生竖着观察每组中的3个算式,能发现什么。学生只要认识到一个加数没变,另一个加数在变,和也跟着变就行了。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第4题重点让学生观察错在哪里,并说一说怎样改正。评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并讲解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把握竖式计算的要点。 2.书面作业: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老师评阅。此题学生可以口算,直接写出结果,也可以竖式计算。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今天你对自己的学习还满意吗,小朋友们,一起来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页课堂活动第3题,第67,68页练习十三第5,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够应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1、请看大屏幕,这是昨天班上同学做的作业:算一算,想一想,他们错在哪里, 小英:62+9=61 小兵:7+25=95 小强:64+3=77(小英错在个位相加满10时没有向十位进1。6个十加1个十得7个十,所以得数是71。小兵的竖式数位没有对齐,上面的7应和5对齐,应该这样列竖式7+25=32。小强不该进1,因为4+3=7,没有满10,得数应该是67。) 2、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相同数位要对齐„„(板书)) 二、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第1小题,谁来说一说十位上的数字是几,是怎么算出来的,(是4,它表示4个十,它是32个位上的2和9相加满10,向十位进的1个十与32十位的3个十相加得来的,即1个十加3个十,得4个十。) 2、练习十三第6题 (1)、原来有多少张光盘,又放进了几张, (2)、请把这道题的算式列在书上,并算出得数。(这里为什么用47+3而不用47-3计算呢,) (3)、追问:那得数是多少呢,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 1、比一比: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教师讲评,学生相互评议。 2、赛一赛:练习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教师评议。 3、用一用: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师生互相评议。 四、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 1、练习十三第9题(视频展示台出示) (1)、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傅在运水果。运走9箱梨,还剩27箱没运走。运 走43箱苹果,还剩8箱没运走。) (2)、出示两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箱苹果,有多少箱梨, (3)、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学生再相互评议。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这些问题能解决吗,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思考题:现在我有一道思考题要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视频展示台出示) 首先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思考;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再全班反馈,相互评议。 (第1小题,引导学生先算出55,7=62,然后理解到括号里可以填的数应该小于55;第2小题,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数,分析得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左边括号里填67,右边括号里填9,然后括号里的数可以同时增加1或减少1。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序填写等式右边的数:0,1,2、„„然后计算出等式左边括号里应填写的数。) 三、反思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 9+78= 36+7= 2、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相同数位要对齐„„) 3、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从照片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班有36人参加,二班有37人参加。) (2)引导学生列算式 (3)、可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春游呢,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解答老师的问题,请举手。 (4)、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 (5)引导学生探究算法,那怎样计算36+37呢,先想一想,再算一算。把你的想法、算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A、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的:先摆好36根小棒,3梱10根的和单独6根的;然后再摆37根小棒,3梱10根的和单独7根的。(引导学生一边演示分的过程,一边叙述计算的过程,我们从这6根小棒里拿出3根,把它们和7根小棒合起来,就变成10根, 也就是一梱。这样就有7梱小棒和3根小棒,7梱就是70,然后再用70加3得73。) B、用竖式来计算的、展示算法。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3和3要对齐,个位上的6和7 要对齐呢, (6)、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7)、还有别的算法吗,(30+30=60,6+7=13,„) (8)、今后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2.试一试 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完成试一试的3道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小棒图,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再结合竖式来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 第2题应先让学生通过“圈”的过程来理解算法,计算的方式不作限制,学生可以选择口算,也可以选择笔算。学生计算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突出对“满十进一”的理解。 2.练习十四第1,2,3题 第1题直接做在书上。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名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第2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互评。学生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自我发现错误并改正,再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交流。重点突出错在哪里,是怎样改的。 四、反思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70页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的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4张卡片(分别写上1,2,6,7)。 学生准备:4人小组,每组准备4张卡片(分别写上1,2,6,7)。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出示复习题,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8,56, 35,47, 54,29, 63,17, 2、展台展示,交流计算方法 3、板书课题: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上了解到了哪些有用信息, (2)那么通过大家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A、 “文明星”和“五好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B、评上“五好星”和“小康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C、评上“文明星”的比评上“小康星”的多多少户, D、评上“文明星”、“五好星”和“小康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3)分析、解决问题 A、出示第1个问题:评上“文明星”和“五好星”的一共有多少户,学生独立完成(尽量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B、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要求展示的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C、出示第2个问题:评上“五好星”和“小康星”的一共有多少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要求展示的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D、瞧一瞧上面的几个问题,其中哪些问题还可以用两位数加两位数来解决, 2、总结:刚才我应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仔细观察情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等。)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第3题 (1)教师拿出卡片1,2,6,7,然后说要求:摆出你能计算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并根据你写的算式编一个需要用这个算式计算的故事,最后计算。然后示范性地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算式,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小组合作完成。 由4人小组合作,组内每个同学轮流摆算式,其余同学计算,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地有顺序地完成。 (3)展示交流,要求上台展示的学生说一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发现了什么。 2(练习十四第7题 3(练习十四第8题 四、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练习十四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感悟应用两位数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经历愉快轻松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旗、小星星。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 1、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5题 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做左右两边的计算题,看谁先夺到红旗。完成以后,同桌交换订正,并汇报情况。 二、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写2个和是56的加法算式。 要求:同学们先想好,然后老师叫“开始”,你们就开始在答题卡上写算式,写好后就马上把答题卡举起来。谁写得又对又快教师就奖励他一颗小星星。(学生独立写算式。 这样的活动视情况开展3或4轮。) 2(补充练习题1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情境图,情境图的大致信息有:三位小朋友踢毽子,小明踢了18个,小青踢了23个,小红踢了29个。 (2)、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1:踢得最多的两位同学一共踢了多少个, 问题2:踢得最多的同学比踢得最少的同学多踢了多少个,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指名板演或展台展示的方式进行订正。 3(补充练习题2 (1)、多媒体课件出示:包粽子,小明包了13个,爸爸包了18个,妈妈比爸爸多包14个。(可配上包粽子的场景) (2)、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吗,请你给你的同桌口头提出一个问题,让你的同桌解决,完成后由你来判断你的同桌做得对不对。 三、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 1(补充练习题1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其中的信息有:学校升旗台下面摆了一排月季花,有18 盆,在每两盆月季花之间摆一盆菊花。问题:月季花和菊花一共有多少盆, 首先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注意启发学生画图分析,并尝试解决,然后安排4人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生完成以后进行展示交流。 2(补充练习题2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爸爸今年36岁,妈妈今年34岁,过一年后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加起来是多少岁,(配上相应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熟悉和理解题意。 (3)、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还有个小小的要求,上台展示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一年后,爸爸和妈妈都大了1岁,所以应该用37加35。 方法二:先把爸爸和妈妈今年一共多少岁算出来,再加上2„„ (4)、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呢, 四、反思总结: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连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5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运算顺序,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运算。 2.能用连加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连加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复习2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出示:8,6,3, 6,5,5,。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么计算,然后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2、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件出示:20,46, 27,69,。学生独立完成,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订正。 3、教师板书课题:连加 二、结合情境,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5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10,12,13或13,10,12。) (3)、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对呢,这说明了什么,(只要把3个数加起来就行了,顺序随便。) (4)、13,10,12,这个算式你会口算吗, (5)、学生独立口算,完成后交流算法。 A、先把13和10加起来得23,再把23和12加起来得35。 B、先把10和12加起来得22,再把22和13加起来得35。 (6)、这几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多少,还有必要去计算吗, (7)、口算大家已经学会了,你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吗,试试吧。(因为要做两次加法,所以我们先列一个竖式计算13,10等于多少,再列一个竖式计算23,12得多少。) (8)、写好算式上的结果,完成整道例题,形成板书: (9)、第二个算式中方的23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还要写23加12这个竖式呢, 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先进行口算,再用竖式进行验算。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按照要求,先摆好小棒,再列出算式。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进行同桌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再进行展示交流。 3(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订正。 4(练习十四第10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理解16的含义。(第2个小朋友第1周得到了16朵小红花。) (2)、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数的含义吗, 四、反思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进位加法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四第11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连加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2.进一步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连加,并用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45,22, 27,36, 34,26, 56,19,„„ 逐题出示,学生在答题卡上写出结果,然后听口令举答题卡。 2(笔算连加: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13,22,34, 35,8,24, 20,50,27, 36,19,28,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交流连加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配上相应的情境图):一年级二班有14人参加体育小组,有18人参加美术小组,有12人参加科技活动小组,1人只能参加一项课外活动。这三个课外活动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板演,板演后让学生说说思路。 二、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 1(练习十四第11题 (1)、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信息和问题,交流并分析“有40元钱,可以买哪两件玩具,”的含义。 (2)、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指名回答。 (3)、有信心找出所有的买法吗,鼓励学生找出更多的买法,再进行展示交流。 (4)、现在请每一位同学给自己口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把解决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5)、现在同桌交换练习本,让你的同桌猜猜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然后再检查一下你做得对不对。 2(补充练习题1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和俄罗斯的奖牌榜。 (2)、请学生填表。填完了这个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A、中国的金牌比俄罗斯多很多枚,银牌差不多,但是铜牌比俄罗斯要少9枚。 B、中国的奖牌总数比俄罗斯多,我们中国的运动员真了不起~ 3(补充综练习题2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六一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植树,第1小组15名同学植树28棵;第2小组16名同学植树27棵;第3小组17名同学植树31棵。 (2)、请给自己的同桌提出一个用连加解决的数学问题,让你的同桌解决。 (3)、指名展示交流,要求学生拿着同桌的作业本,说出“我给他提出的问题是„„他是用„„解决的。” 三、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 1(完成思考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其中着重理解“把这个一位数加到58的十位上去了”。 (2)、学生独立尝试,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交流,要求学生说出思路,并反思提高,总结方法。 2(补充拓展练习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小马虎在计算一个两位数加3时,把那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写反了,结果得68。你认为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着重理解“写反了”的含义。 (2)、你能不能用上一题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再进行展示交流。 四、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经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感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一作十减的道理。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口算练习 34+6,13+20,32+20,56+6; 38-6,49-20,64-23,80-30。 2.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计算加法时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位呢,(当个位相加满10时要向十位进1。) (2)、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讨100以内的减法。板书: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出示改编后的例1情景图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 (2)、你们能用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还剩多少个乒乓球,) (3)、要算还剩多少个乒乓球,该怎样列式呢,(34,3=) (4)、同学们会算34,3吗,你是怎么算的,(用个位上4-3=1,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再加上30就是31。) (5)、在前面我们知道了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相减,今天的学习中也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如果红红领走的不是3个,而是6个,又该怎么列式呢, 2.教学例1 (1)探算法,理解算理 方法一:摆小棒 我们从3捆零4根中减去6根,4根减去6根明显不够减,怎么办,可以把1捆解开,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并与4根合在一起,组成14根。从14根中减去6根,剩下8根,再与剩下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28根。或者把1捆解开,从10根中拿走6根,剩下的4根和4根合起来是8根,再与剩下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28根。 方法二:脱离小棒口算 14,6=8,8,20=28。 A、为什么要用14减6呢,(4减6不够,向十位借1。) B、向十位借1是多少,(向十位借1是10,和4合起来是14,14减6得8,8和剩下的20合起来,就得到28。) 方法三:竖式计算 A、这里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请独立试一试。 B、学生做好后展示,随着学生的展示教师进行如下引导、纠正:(从个位算起,个位的4减6不够,就从被减数的十位退1作10,在十位3上点一个小圆点来表示退1作10,十位上的1就是一捆小棒,打开以后就变成了10根小棒,就是10,10和4合起来是14根小棒,再用14减6得8,8对着个位写,表示8根。十位上退了1个还剩2,表示2个十,对着十位写,合起来就是28,所以34,6=28。) C、学生在草稿本上重新书写竖式。(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说竖式的计算过程:个位上4-6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14-6=8,对齐个位写8,十位上3退1还剩2,对齐十位写2。) (2)比较不同、完善课题 A、请大家仔细观察,计算34-3和34-6有什么不同,(34-3是个位上的数够减,34-6是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十位退1作10再减。) B、对,当我们遇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可以从十位退1作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 减,这就叫做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3.课堂活动,积累经验 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30,7,45-8,并填出得数。教师巡视指导,摆完后小组内 交流摆的方法,并进行追问。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试一试:出示:44-7 50-8 (1)、你会算退位减法了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2)、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提倡算法多样化。追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2.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在进行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进一步感受“比多比少问题”的结构,掌握比多比少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能应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3(感受两位数减一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比多比少问题的分析思考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比多比少问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爸爸、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口算练习 11-9,14-6,11-6,16-4,10-3,14-8,56-6,32-20, 34-8 50-3 45-6 23-7 说说34-8是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 1.教学例2 (1)我们今天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和年龄有关,请大家仔细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小英今年7岁,爸爸今年35岁,妈妈今年32岁。)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A、爸爸比小英大几岁,小英比爸爸小几岁, B、妈妈比小英大几岁,小英比妈妈小几岁, C、爸爸比妈妈大几岁,妈妈比爸爸小几岁, (3)我们先来解决“小英比爸爸小几岁”这个问题,怎样写算式呢,(35-7=) (4)、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求小英比爸爸小几岁,就是从爸爸的岁数里面去掉和小英同样多的岁数。) (5)、当求谁比谁多(少)多少时,要用减法计算,要用大数减小数。 (6)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35-7。在进行竖式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7)、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作10,十位退了1别忘记减去1,最后要在横式上写得数。 (8)、爸爸比小英大几岁,你会做吗,(35-7=)学生独立解决。 小结:当我们在求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时,都要用减法计算,要用大数减小数,就得到两个数的相差数。那小英的妈妈又比小英大几岁,反过来小英又比妈妈小几岁,你会算吗, (9)、刚才你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能解决吗,请自己选择你喜欢的1或2个独立解决: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2.资源延伸 (1)、你们的计算让小英知道了她和爸爸、妈妈相差几岁,小英很高兴,她也想知道你和爸爸、妈妈相差几岁,你能告诉她吗,拿出你调查的数据,算一算吧。 (2)、学生计算,小组内交流。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指导练习:练习十五第6题 (1)、课件出示:黄金鱼24条,红金鱼10条,黑金鱼6条。 A、黄金鱼和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 B、黄金鱼比黑金鱼多多少条, 学生列式计算并反馈。 (2)、为什么第(1)小题用加法,第(2)小题用减法,(求黄金鱼和红金鱼一共多少条,就是把黄金鱼和红金鱼的条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求黄金鱼比黑金鱼多多少条,就是从黄金鱼里面去掉和黑金鱼同样多的条数,所以用减法。) (3)出示错例:10-6=4这样解题对吗,为什么不对, (4)、做这样的有3条数学信息的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一道题里面有3条数学信息时,我们要选择和问题相关的数学信息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四、反思总结:这节课上,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减一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页练习十五的第3,4,5,7,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 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计算时你还有哪些问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练习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对你的计算有所帮助。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 1、口算 48,9= 47,5= 63,7= 52,8= 60,6= 41,4= 14,7= 93,8=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抽一两个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2、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说出口算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是:(要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在减个位上的数时,如果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作10再减。) 3、竖式计算:出示:35-7= 74-9= (1)、学生独立竖式计算,请两名学生上讲台板演。 (2)、你觉得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是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减; 二是一般从个位减起; 三是退位减时别忘记十位上要减去退了的1。 4、练习十五第3题 动物王国举行了一次计算比赛,这是三只小动物的计算题,请小朋友们当小老师,看看这些竖式对吗,如果不对,又错在什么地方呢, (1)、学生先判断,如果有错,找出错在哪里,然后把正确的竖式重新写在旁边。 (2)、反馈:第1题错在十位上退了1后没有减1,应该还剩3。 第2题错在数位对错了,应该把4写在十位上。 第3题十位上退了1后没有减1,应该还剩4。 三、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 1.解决相差数问题:练习十五第8题 (1)、第四个挑战“数学问题大考验”。出示图片:大客车上有乘客32人,小轿车上有乘客3人,中巴车上有乘客7人。 (2)、根据题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大客车比小轿车多几人,小轿车比大客车少几人, B、大客车比中巴车多几人,中巴车比大客车少几人, (3)、学生独立选择1或2个问题分析解决,并交流展示。(在交流时注意突出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以及计算的过程,还要注意口算与笔算的方法。) 2.数感训练:练习十五第5题 (1)、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2)、你能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吗,(看个位比较的,如54-9,个位4减9不够,说明应从十位退1,而十位是5,退1后结果肯定比50小;而59-4,看个位9减4够减,不需退位,所以结果比50大。) 四、独立练习 设计意图: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7题,鼓励学生借助表格口算第7题。集体订正。 (1)、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你能把表格中的第一竖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2)、算还剩多少条船,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算还剩多少条船,用减法计算,用原来有多少条船减去租出多少条船,就得到还剩多少条船。 五、拓展练习 65-???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交流时重点点拨:(减数填几,得数的十位上的数不变,减数填几,得数的十位上的数变了,) 六、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觉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七、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能口算、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出示例3图,将19改成9。放学路上,小明路过了两幢高楼,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2、谁能把小明的问题完整地说一遍,(右边的高楼有32层,左边的高楼有9层,右边的高楼比左边的多多少层,) 3、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课件出示例3图。小明还发现了另外一幢高楼,他又有新问题了,谁能把小明的问题完整地说一遍,(右边的高楼有32层,左边的高楼有19层,右边的高楼比左边的多多少层,) 2、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样问,(左边的高楼比右边的少多少层) 3、探索计算方法 (1)谁会列式,(32-19) (2)追问:这一个算式可以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为什么用减法, (3)、怎样计算32-19呢,我们先用小摆来算一算,比一比谁最聪明最能干,能算出答案来。 (4)、让同学们拿出3捆零2根小棒,想想怎样从32根小棒里面去掉19根呢,(从3捆里面减掉1捆,还剩22根小棒,也就是32-10=22;再从22根里面减9根剩13根,也就是22,9=13。) (5)、那你是先算的哪一位,(十位)我们在计算时,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一般都是从哪一位算起,(个位)请从个位开始算起的同学来说说你的方法。(从个位算起,单独的2根减9根不够减,我打开1捆,和单独的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先算12-9=3,3捆打开1捆还剩2捆,2捆减掉1捆还剩1捆,也就是10根,20-10=10,和刚才剩下的3根合在一起一共是13根,也就是10+3=13,所以32-19=13。) (6)、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从个位算起,2减9不够,打开1捆变成10根,10-9=1,和单独的2根合在一起是3,3捆打开1捆还剩2捆,2捆减1捆还 剩1捆,10+3=13。) (7)、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口算32-19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8)竖式计算: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这道题,(竖式计算)请你在草稿本上完成,再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9)、十位上3上面的退位点表示什么意思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 (10)、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个位上2减9不够,从十位退1作10,12减9等于3,对齐个位写3;十位上,3退1还剩2,2减1等于1,对齐十位写1,所以32减19等于13。 (11)、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12)、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再减,记住在被减数十位的头上打上退位点,便于我们记住计算十位时要减去1个十再算。) (13)比较不同、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32-9和32-19有什么不同,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反馈交流时注意图、式结合。 2.独立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四、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减的意义,经历连减算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连减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出示:12-3-5 11-4-3 请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这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数的连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减。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书包30元,文具盒14元。小红有50元钱,要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还剩多少元,) (2)、谁能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遍,(一个书包30元,一个文具盒14元,小红有50元,要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还剩多少元,) 2、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1)要求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50-30-14) (2)、你是怎样想的,(用50元钱先减去一个书包用去的30元,再减去一个文具盒用去14元。) (3)、你们同意吗,谁会口算这道题,请你自己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给四人小组的伙伴听听。(先算50-30=20,再用20-14=6。) (4)、这个2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20-14而不用50-14呢,(20是买书包后剩下的钱,买了书包后就没有50元了,所以文具盒只能用剩下的钱来买。) (5)竖式计算: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这道题,(竖式计算)请你在草稿本上完成。(写了两个竖式,第一个竖式是先算买书包后剩下20元钱,第二个竖式是用剩下的20元钱再去买文具盒。)或(只写了一个竖式,直接用第一个竖式剩下的20元减买文具盒的14元,就等于6元。) (6)、这两种方法都很好,你更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3、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1)、这道题除了用50-30-1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50-14-30) (2)、为什么这样列式,(用50元钱先买文具盒,用剩下的钱再买书包。) (3)、你们同意吗,用你们自己的方法算一算这道题。 (4)、对算出来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和50-30-14的一样,都等于6)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都是买的书包和文具盒,虽然一个是先买书包,一个是先买文具盒,但是用的钱的总数是不变的,所以剩下的钱也不会变。) (5)、用去的钱的总数是多少,(30+14=44)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30+14=44,50-44=6) 4、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算连减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用前两个数的差再与第三个数相减。)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明计算方法。教师应引导此题可以借助题目中的小棒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计算。 2.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计算方法。 3.独立练习:练习十六第7题 用竖式在作业本上计算。 四、反思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六第2,3,4,5,6,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及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 1.口算引入 39,6= 23+40= 12+24= 47,45= 72,8= 90,7= 54,34= 89,33= 60+27= 6+27= 9+19= 16,7= 7+65= 66,8= 32,17=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练习 2.多媒体课件出示 54,28= 80,32,19=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完成。集体订正,如有错误,则请学生说明错在什么地方。 (1)、第1题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整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作10再减。计算十位时不要忘记要先减1个十,再计算。) (2)、第2题是我们学习过的连减,在计算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从左往右依次计 算。 可以写成一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两个竖式。) 3.练习十六第6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题。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美术组38人,合唱队67人。问题是合唱队比美术组多多少人,) (2)、谁能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3)、列式计算。你们会列式吗,请翻开数学书82页,第6题,请你完成在书上。(67-38=29(人)) (4)、为什么用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那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样问,(美术组比合唱队少多少人)算式怎样列,(和这个算式一样,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问的一个意思。) 4.独立练习 (1)、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81页,自己完成2、3、4题,比比哪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好。 第2题请一名学生汇报答案,其余学生一起判断对错,如果有错,教师带领学生集 体订正。 第3题要求学生用直尺连线。 第4题请学生说明为什么用减法。 二、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 1.练习十六第5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5题。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柠檬92筐、橘子78筐、柚子69筐。) (2)、第1个问题我们一起齐读。(学生读题,独立完成,请一名学生生汇报。) (3)、为什么用92-56,(因为是从柠檬中运走的。) (4)、第2个问题,自己读题完成。(请一名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5)、提数学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练习十六第8题 (1)、课件出示第8题。谁来说说这个表格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青青有54元钱,先减去买学习用品的钱,再减去买体育用品的钱,就是剩下的钱了。) (2)、这道还可以怎么做,(先把用去的钱加起来,再用小朋友带的钱去减,最后就是剩下的钱了。) (3)、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名学生汇报答案。 三、拓展练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思考题:99-81=18、99-72=27、99-63=36。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被减数都一样,都是 99。减数十位依次减少1,个位依次增加1。差的十位依次增加1,个位依次减少1。减数和差的十位、个位上数字相加都等于9。) (2)、依据这些发现,请你自己试着写写,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哪些, 四、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 玩。 课后小记: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整理复习第1题,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3.使学生在头脑里获得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 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阶段性知识整理的基本法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七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学习完了,今天我们就要一 起来整理和复习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与复习 二、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 1、回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大家可以 翻看数学书第64页到第82页,回忆一下所学内容。 2、交流 (1)、请你与同桌说说,我们在第七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中都学习了哪 些知识。 (2)、学生交流。 3、梳理知识 (1)、谁来说说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结果,教师板书: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整理与复习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减 三、复习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1、计算方法复习 (1)、你能说出一些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式吗,(如:35+8 78+15 60-7 86-49„) 师生共同根据所举算式,进行分类板书。 (2)、我们在计算这些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时候,是如何计算的呢,(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我们在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时候,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十位进1。在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3)、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你觉得最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者你想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在做进位加法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进位,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做退位减法的时候,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位后,十位上的数要减去退位的1再减。) 2、练习十七第4题 (1)、我们来比比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看谁运用得更加熟练,请打开书本第85页练习十七第4题竖式计算。 (2)、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特别注意找出错题,请学生自己当老师,找出错误的原因,进行讲评。) 3、复习连减。 (1)、我们在这个单元中除了学习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还学习了连减。课件出示算式72-34-18,学生独立计算。 (2)、关于连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是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去减第3个数,竖式计算时可以采用写一个竖式的简便写法,要注意的是不要忘记减第3个数。) 4、小结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 1.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完成后,寻找典型的错误进行讲评,讲评时出示错误的题目,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来找出题目出错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 2.独立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 3.改错。 五、反思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做计算题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细心、认真,看清数位以及运算符号,不要忘了进位或退位,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成为计算小能手。 六、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80-64 28+33 71-4 2+27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谈话导入 小朋友,大家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看来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复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1、整理与复习第2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校的合唱队里,有女生28人,男生33人。)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合唱队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或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你能解答吗,请你独立完成练习。 2、集体交流 (1)合唱队一共有学生多少人,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28+32=60(人)) 为什么你要这样列式呢,(要求合唱队一共有学生有多少人,就是求合唱队的总人数,需要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2)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这个问题你又是如何解答的呢,(32-28=4(人))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计算吗,(要求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就要从男生的人数中去掉和女生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要去掉28人,剩下的就是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所以需要用减法来计算。) (3)、如果我问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你又会解答吗,(仍然用32-28=4(人)) (4)、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虽然问法不同,但解题的方法是相同的。 3、小结 (1)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A、这个题目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求总数,一个是在求谁比谁少几,也就是求两个数相差是几。这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如何解答呢, (当要求总数的时候,需要把这些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进行计算,而求谁比谁少几或者谁比谁多几,也就是求它们的相差数是几。这时需要从大数中去掉和小数相同的部分,所以用减法来计算。) B、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计算方法:同学们不仅会列式,计算的也很准确,你能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吗, 计算中,第1个小题是进位加法,就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十位进1。第2个小题是退位减法,在计算时,也要相同数位对齐,并且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三、独立练习 1.练习十七第5,6,7题。独立审题,并完成。交流并订正。 2.练习十七第9,10题。 四、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七第8题 (1)理解题意 王伟和丁强小朋友到新华书店买书,咱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买了些什么呢,同学们做这样的题目时,一定要看清楚,哪位小朋友买的是哪本书,该选择哪个条件。 (2)列式解答 请你把数学书第86页的第8题的2个小题完成在书上。学生完成后,交流想法并集体订正。 (3)提出问题:根据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请学生汇报,并列式解答。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在这两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中,对于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已经熟练掌握,下面有两个题目可难倒了老师,你们能帮帮老师吗,这些?里应该是哪些数字呢, ?2-53=1? 3?+?6=70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不要求每个学生都独立做,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不做,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做。) 六、反思总结: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在解决问题时,你有哪些好的方法想介绍给大家呢, 七、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第八单元:分类与整理 一、内容分析 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分类与整理,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分类的 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分类与整理的价值,使学生逐步形成从统计的角度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认数、计算以及能把一些物体 简单分类的基础上编排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 率打好基础。 本单元共安排了3部分内容。一是把图形或数据进行分类,并体会分类标准 与分类结果的关系;二是在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基础上,把整理的结果呈现出来; 三是综合与实践??分一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 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并能呈现分类整理的结果,积累分类整理的活 动经验,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3.在参与分类整理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获得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教 材按照创设问题情境、 探索分类的方法、呈现分类的结果、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分 类结果也不同的顺序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的全过程,积 累分类整理数据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难点:自己选定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教材在选材 上,注重选取有明显不同特征的事物,这样利于学生选定分类标准,能有效地突 破难点。 四、教学时间:4课时 图形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颜色、形状等特点把图形分类的过程,知道分类的标准,掌握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方法,能对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受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动手分一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根据颜色、形状对图形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分类标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种大小的五角星若干个,包含红色两种,装一个袋里;磁性三角形5个(红色3个、白色2个),磁性圆7个(红色3个、白色4个)。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三角形5个(红色3个、白色2个),磁性圆7个(红色3个、白色4个),装信封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 1、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商场超市实景。 让学生先看货架上摆放整齐的几种商品(主要是学生喜欢的商品),然后出现服务员往货架上摆放牛奶和酸奶的情景。 (1)、小朋友,售货员阿姨把牛奶和酸奶摆放在货架上,你发现什么特点吗,能不能随便摆放呢,为什么呢,(随便摆放不好看,不方便拿取等) (2)、如果运来了货物,你会帮售货员阿姨摆放吗, (3)、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独立操作,对三角形和圆进行分类 (1)、想获得今天奖品的小朋友,请举手~待会儿分得快且正确的,又遵守纪律的同学,老师会奖励他。现在将自己信封里的学具倒在桌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法,分一分,摆放好就举手。 (2)、教师进行巡视,适时给予点拨或表扬。 2、展示学生分类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展示时,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这样分的想法,多抽学生回答,对于表达清楚的,给予奖励。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 3、引入分类标准 (1)、现在,老师的这些三角形和圆在黑板上摆得杂乱无章,谁上来帮老师重新摆放一下。 (2)、先让一名学生上展示台上摆放,然后让他说说这样摆放的想法,让同学们集体评价。 (3)、接着再问学生有没有其他摆放的方法,并让学生上台演示。 (4)、小朋友,刚才你们按照颜色或者按照形状对我们的三角形和圆进行了分类,这个“颜色”、“形状”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分类的标准(板书:标准),给图形分类之前,要确定好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的结果就不同。 4、同桌合作 刚才,小朋友都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图形分类了。现在,请同桌两个把学具都放一起,自己确定一个分类的标准,再分一分。分类完成后,让学生说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5、小结:小朋友,今天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把图形进行分类的方法,还知道了对图形分类时,标准不同,分的结果就不同。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 1.练习十八第1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看谁对这些图形了解最多。学生在书上把动物圈起来,教师巡视。 2.练习十八第2题:学生在小组内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四、回顾总结,形成方法 1、同学们,请看看黑板上老师写的什么呀,你能看着黑板,给同学介绍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吗,(多抽学生回答) 2、表彰活动:让学生上来,将自己获得的奖品贴在黑板上,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 3、小朋友,看到这么多同学获得奖励,高兴吗,你想不想也获得奖励呢,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你看,这些奖品,贴在黑板上有些乱,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重 新摆放一下吗,让我们看起来更美观一些。 4、学生摆放好后,给予肯定,如果有时间,让学生换个标准,再次摆放。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数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数字的分类过程,掌握对数字的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类标准的理解。 2.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分类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确立分类的标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图形。数字卡片、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复习旧知 (1)、拿出4支白色粉笔,8支彩色粉笔。孩子们,看到老师手中的粉笔了吧,你能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对图形分类的方法,对这些粉笔进行分类吗, (2)、请学生上台进行分类,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有意识地突出“标准”两字。 2、引入新课 小朋友表现得真好,这么快就把粉笔分成了不同的几类,说明你们已经学会了对图形分类的方法。但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增加点难度??数的分类,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板书课题:数的分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教学例2 (1)动手给数分类 A、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卡片展示),一块来读读,你们能给这些数分类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合作,自己拿出卡片分一分。 B、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将卡片分类,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操作完成之后与同桌的小朋友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分。 C、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2)找出数的分类的标准 A、小朋友们,通过你们的合作交流,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分类方法。一起来看看,这些都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呢, B、通过观察,归纳不同分类的标准,引导学生回答:可以按位数进行分类,可以按单双数进行分类等。 C、我们找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现在我们再动动小脑瓜,想一想,除了这些,还可以怎么分呢, D、学生独立思考,看能不能想出其他的分类方法。(比如:比6大的数和其余的数的分类标准等) (3)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比较一下,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呢,(因为分类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巩固延伸:考考你们,数的分类,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如:电影院的座位按单双数分类;公交车的车票可以按年龄(老人免票)和身高(儿童免票)分类;旅游景点和儿童游乐园的门票,还有一些商店(2元店、10元店)的物品摆放按价格分类等等。)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 (1)认识面值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将人民币摆在桌面上,认一认,都有多少元的人民币,硬币有几个,纸币有几张, (2)独立给这些人民币分类 请小朋友根据刚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选定自己的分类标准,分一分。要注意想想我们学过的对图形分类、对数分类的方法。(该环节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要巡视,对于表现突出的,要予以表扬,对于有困难的,要予以辅导。) (3)交流分类结果:请小朋友把自己分的结果说给同学听听,要说出自己分类的标准。 (4)小结: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2、练习十八第3题 (1)、小朋友,看见这些羊了吗,现在同桌先讨论,然后确定好分类的标准,分一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2)、交流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的标准,抽取的学生面尽量广一些。 3、练习十八第4题 (1)、完成第(1)小题 (2)完成第(2)小题 四、反思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一下,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多种不同的分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能把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统计。 2.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分类并统计,体会分类对实际生活的作用,培养用分类的知识对生活的现象进行分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将结果进行简单统计。 教学难点:能按照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图形、对数、对物体的分类,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分类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的知识呢, 2、超市里洗涤剂和大米是混合放在一起的吗,你见过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放的吗, 3、我想买一盒伊利牛奶,你们能告诉老师去哪儿找吗,伊利牛奶的周围可能有什么呢, 4、看来你们已经很熟悉分类了,生活中的物体我们都能分类,关键是我们要选好自己分类的标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朋友,想请你们按不同的标准把他们分一分,行吗, 板书课题:多种不同的分法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1、找分类的标准: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要求学生说出图上小朋友的特征(包括编号、性别、年龄、穿着、动作等)。 (2)、你能说说你分类的标准吗, 2、分类的结果:现在请小朋友根据同学们提供的分类标准,看看分类的结果怎么样, 3.填写统计表 (1)、刚才小朋友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为了清楚地看出你分类的结果,我们可以列一个表。 (2)、小朋友们,你们能填写这个表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商量着填好这个表。4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统计表。 (3)、小朋友填好了吗,哪组的小朋友愿意起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填写的呢,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出统计表的填写结果。 (4)、请小朋友想想,我们对这些进行了分类,并填了表,有什么好处呢, (5)、除了按性别、年龄分类,你们觉得还可以怎样分呢, 4.小结 (1)、刚才,我们把结果填在了统计表中,你们都按了哪些标准分类呢, (2)、生活中有用到这些标准吗,(做校服,一般先按男女分类,再按大小进行分类;年满6岁的孩子才能进入一年级,就是按年龄分类等生活中的例子。) (3)、小朋友们,学习了分类,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标准来进行分类了。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 1、课堂活动: (1)、认真观察情境图,猜想他们在干什么,(本组自己选定标准,进行分类,并 填入表格。) (2)、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组分组的情况,你们都有哪些分组的标准,看哪些组分组的方法多。 2.练习十八第5,6题 (1)、练习十八第5题。 学生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强调学生有序地数,全班交流时要求学生完整地汇报,并说出这一题分类的标准及结果。 (2)、练习十八第6题。 学生明确题意,注意提醒学生其余的数就是小于和等于4的数,再由两人拿出卡片,合作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一下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 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综合与实践 分一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能对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整理,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课前剪下课本102页中鸡、鸭的正方形图片,学生按4人小组就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养殖场的情境图。咦,这幅养殖场的图片中都有些什么呀, 2、鸡妈妈和鸭妈妈带领小鸡小鸭们活动了一上午,想午休了。杂乱的睡在一起可不好,该怎样分呢,你们能帮助它们一下吗,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活动交流,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 1、探究不同的分类标准。 (1)、请大家在4人小组中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帮助他样,每组统一一种分类的方法。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给予指导。 (2)、哪些小组愿意把自己小组的办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2、自由分类,提出并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分类。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并用课前准备的小卡片独立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请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只鸡,小鸡比大鸡多多少只,是鸡的只数多还是鸭的只数多,多多少只,) (3)、谁愿意来解决刚才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抽学生解决并适时表扬学生) (4)、同学们,像刚才这样分类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分类以后便于养殖场的叔叔阿姨管理;便于养殖场的叔叔阿姨清点数量„„) 三、拓展知识,课外延伸 1、家里面你可以用分类的有关知识帮妈妈做事吗,(我可以帮妈妈分类放好碗等生活用具。 „„)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分类, 四、反思总结:孩子们今天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安全教育:请小朋友下课后,不要在教室或走廊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推拉拥挤,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过公路要一走二停三通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无牌无照、拥挤等车辆。不带小刀,剪刀,等危险的物品到学校来玩。 课后小记:
/
本文档为【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提纲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