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三峡》复习提纲

2019-04-07 8页 doc 22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三峡》复习提纲《三峡》习题总结2017 要点:1、主题: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由三峡“七百里”地貌写到两岸四季变化的万千气象,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从山和水两方面来描写三峡。 段意:(1)总写三峡地貌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3)水退潭清,风景秀丽。(4)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
《三峡》复习提纲
《三峡》习题2017 要点:1、主题: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由三峡“七百里”地貌写到两岸四季变化的万千气象,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从山和水两方面来描写三峡。 段意:(1)总写三峡地貌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3)水退潭清,风景秀丽。(4)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解释下列字、词 1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 2重岩叠嶂岩:.高峻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隐天蔽.日蔽:遮蔽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5夏水襄.陵襄:漫上 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 7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8不以疾也疾:快以:如此,这么 9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10飞漱.其间漱:冲刷 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山顶 12清荣峻茂:指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良:确实,实在 13晴初霜旦.旦:早晨 14属引:连续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16哀转久绝.哀转:悲哀婉转绝:断,消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重叠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⑦最能现三峡秋季萧条景象的句子是:林寒涧肃。 ⑧渲染秋季山谷空旷哀婉的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⑨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 ⑩最能突出三峡春冬江水清澈秀美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总写了三峡地貌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写山,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突出山之高的? 三个方面。(1)以“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 (2)以“天”和“日”来衬托其高,是仰视所见。 (3)用“亭午”和“夜分”的特定条件从侧面烘托其高。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两岸的山势之高,水流湍急。 5、作者在写夏季江水惊涛拍岸之势,在波峰浪尖上描绘了一叶扁舟,有何作用? 作者把小船与飞奔的马相比,既突出江水上涨之势、水流之快,又赋予江水雄奇的生命力,使读者对江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中“奔”的含义是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形容水流急速。 7、作者写三峡夏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夏季水势浩大,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8、作者写夏季水大流急,是如何突出这一特征的?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突出水急这一特征。 9、“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夏水怎样的特点?你还想到哪些类似的写水的句子? 水势浩大,水流湍急,交通阻断。 类似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0、作者既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为什么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 否自相矛盾? ①不矛盾。②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急,不会 冒险出行。③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1 11、作者写春冬之景,哪些字来表现三峡的神韵? 素、绿、清、影。 12、春冬水势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写春冬景色的目的是什么? 水素潭清,风景秀丽。目的: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风光及其清幽宜人的特点。13、作者描写春冬之景运用怎样的手法?突出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 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用了“素”“绿”“清”“影”几个字,重在用“色”、“影”突出水的明净与宁静,这样就和前面的江水的湍急形成鲜明对比,形成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的特点。写山,作者用一个“绝”字状其高,写柏用“怪”、“悬”字状其形,用笔简练,栩栩如生。 1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5、“绝巘多生怪柏”,这里写怪柏有什么好处?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注入一丝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1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有何作用? 结构上:对本段起总结概括作用;内容上:具体指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表达了作者对三峡自然山水的热爱。 17、第四段中暗示季节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怎样的气氛?体现三峡什么特点? ①霜;②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③突出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 ④突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 18、作者写秋景,用哪些字来表现三峡的神韵? 寒、肃、凄、哀。 19、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什么特点?用简洁语言概括。 夏季:水涨流急,交通阻断春冬:水素潭清,风景秀丽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20、作者描写三峡的四季景致有什么作用? 展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1、本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1)从本段看,是对前文写景的补充,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2)从全文看,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3)与前文照应,同时也表明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 22、作者为什么先写夏季之水? ①因为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23、作者写《水经注》是为水作注,为何先写山? 写山是为下文写水做铺垫,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24、读完《三峡》一文,你认为三峡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水流湍急,景色四季各有不同,雄奇壮美。 2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的美丽景色?各突出什么特点? ①山、水两方面②写山,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抓住不同季节 的不同景色,如水流湍急,山中景色雄奇壮丽。 26、三峡的景色我们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在不同季节你能概括他们不同的美吗? 夏季—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季—凄婉美 27、你最喜欢三峡的哪个季节?请说明理由。 我最喜欢三峡的春冬之季,因为春冬之时水退潭清,风光秀美,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有一种清幽美,所以我喜欢春冬之季。 28、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不同。春冬之时,水退潭清,风光秀丽;夏季水涨流急,水势浩大;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9.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主旨) 本文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读完本文让我领略到长江三峡的雄奇秀丽及母亲河长江所孕育的灿烂的中华文明。因为保护长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0.作者在不到200字的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是怎样 成功描绘三峡风光的?请简要分析。 抓住三峡的特征来写。作者抓住表现三峡风光的景物—山、水,选取冬春、夏秋的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民风民俗,尽收笔底,激起读者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
本文档为【《三峡》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