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

2017-09-05 16页 doc 38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 2007年6月 第28卷第2期 《新疆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un..2007 Vo1.28,No.2 全国兰目;酉域文史(栏目主持: 汉代两戡郡妒府畸琵迹砰 洪涛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隶属于 汉朝版图,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
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
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 2007年6月 第28卷第2期 《新疆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un..2007 Vo1.28,No.2 全国兰目;酉域文史(栏目主持: 汉代两戡郡妒府畸琵迹砰 洪涛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隶属于 汉朝版图,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因而, 我国学者纷纷撰写论着加以 研究.文章综述20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 关键词: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45(2007)02-0005—06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 权力的最高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隶属 于汉朝版图,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西域都护府的最高军政长官称西域 都护,由汉朝中央政府委派,其级别相当于内地的 郡太守.西域都护之建号与都护府之设立,是西域 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因而,我国学者很早 就对此进行研究.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头5 年,发表的论文就达100多篇,其中20世纪70年 代以来的就不下70篇.除论文外,各种版本的中国 历史着作和新疆历史专着,也有不少篇幅进行论 述,足见学术界对此问题的重视.然而这种重视与 学术界对文献理解的不同也大有关系.本文试图综 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做些评论,以期将这一课题 的研究引向深人. 关于西域都护府的始置年代,这是学术界争论 最大的一个问题.之所以有不同看法,是因为《汉 》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数处不同的记载.一是 《百官公卿表》:"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 置,以骑都尉,谏议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二是 《宣帝纪》:"神爵二年秋,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将万余 众来降,使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迎日逐,破车师,皆 封列侯".三是《西域传》:"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 鄯善以西数国","其后日逐王叛单于,将众来降,护 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 侯,吉为安远侯,是岁神爵三年也.乃因使吉护北 道,故日都护,都护之置,自吉起矣."四是《冯奉世 传》:"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 劫南道,与歃盟叛汉,从鄯善以西皆绝不通.都护郑 吉,校尉司马熹皆在北道诸国间,奉世与副严昌计 …… 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 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西域传》云:"是岁元康 元年也."地节,元康,神爵均为汉宣帝年号.地节为 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元康为公元前65年 至公元前61年,神爵为公元前61年至公元前58 年.也就是说关于西域都护建号年代,《汉书》记载 有4种,即公元前68年,公元前65年,公元前60 年,公元前59年. 我国学者很早就对上述不同记载进行研究.司 马光(1019—1086)在《资治通鉴》第26卷神爵二年 条写道:"吉既破车师,降日逐王,威震西域,遂并护 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之 后是胡三省(1230—1302)在其《通鉴注》第26卷《汉 纪》一八中写道:"百官表日:'西域都护,加官,地节 二年初置.'盖误以神爵为地节也."之后钱大昕 (1728-1804)在《二十二史考异》中写道:"百官表 日:'西域都护,加官,地节二年初置',盖误以神爵 为地节也,西域传又云神爵三年,亦误."之后徐松 (1781-1848)在《汉书西域传补注》卷上写道:"按郑 吉既破车师,即并护北道,故封侯之诏已称都护,是 都护之置在神爵二年秋,百官表作地节二年初置, 误以神爵为地节,此传作神爵三年,亦误."之后王 先谦(1842—1917)在《汉书补注?百官表补注》中写 道:"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补注)先 谦日:据宣纪西域传,都护加官始于郑吉,当是神爵 二年,非地节也.吉传亦云神爵中,而赞-3Z误为地 节."这些学者均认为西域都护建号于神爵二年. 曾问吾在《中国经营西域史》(商务印书馆, 1936年)也赞同神爵二年说.他说:神爵二年,匈奴 收稿日期:2007—03—18 作者简介:洪涛(1944一),男,福建南安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 师,主要从事新疆地方史研究. 6《新疆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正 内乱,其西部日逐王先贤掸率其众来降,骑都尉郑 吉率兵迎降,匈奴所置僮什都尉由此罢,天山南路 之南北两道完全服属于汉,郑吉兼护南北二道属 国,故号都护(见该书3l-3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各种中国历史 着作中,对西域都护建号年代也是说法不一.安作 璋在《西域都护的建置及其作用》,文中说:"西域 都护的建号,在公元前六八年郑吉初田渠犁之时, 而都护开府,正式形成汉统治西域的行政中心,则 在公元前六.年(神爵二年)统一西域以后."(安作 璋《汉史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l2l页).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2册说:"神爵三年(前 59年),匈奴内乱,匈奴西部的日逐王归汉,汉宣帝 任用郑吉作西域都护,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贵族的 剥削和压迫,接受了汉政府的统辖."(人民出版社, 1963年,104页)澜在其着作《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第二编亦主神爵三年说:"前五九年,汉宣帝 任用郑吉为西域都护,汉在西域各国的统治愈益加 强."(人民出版社,l964年,86页)而翦伯赞主编的 《中国史纲要》则主神爵二年说:"宣帝时匈奴 分裂,日逐王于神爵二年(公元前6o年)归汉,匈奴 设在西域的'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 域',汉乃在西域设立都护,都护治乌垒城,并护南 道和北道各国,'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 闻'.西域诸国与汉朝的臣属关系,至此完全确定." (人民出版社,1983年,156页)朱绍侯主编的《中国 古代史》上册也主神爵二年说:"公元前60年(神爵 二年),匈奴内乱,日逐王降汉,……汉宣帝乃任命 郑吉为西域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当 时称之为都护府.都护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长 官."(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3l4页)张维华在 《西汉都护通考》认为西域都护建号于地节二年,立 府施政则在神爵二年:"余按《公卿表》之文,非出误 载,实有所据.前引元康四年简文,内有元康二年五 月癸未以使都护檄书遣卫尉丞赦将抡刑士五千人 送致将车口口口"一语,则元康二年已有都护之号 矣,何得谓自神爵始.以意度之,必是汉颁都护之号 在先,而立府在后,后人未加深察,遂混而为一.郑 吉初田渠犁,官为侍郎,后迁卫司马,位甚低微,不 足膺此尊秩,故都护虽颁,而仍以校尉名官,简文称 '以使都护檄书'者,当即言郑吉以校尉之职,而行 都护之事,盖以位卑不可居其名也.吉由校尉而擢 居都护之名,亦见《公卿表》,为郎中令属官,秩比二 千石,较诸以往,位既尊贵,职权亦重,可以当都护 之尊称矣."(张维华《汉史论集》,齐鲁书社,1980 年,255页).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写的《新疆简 史》第l册主神爵三年说:西域都护初设年代,《汉 书.百官公卿表》作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同书 《傅常郑甘陈段传赞》亦作地节二年,这显然是以它 的前身护鄯善以西使者的设置年代作为它的设置 年代了.同书《宣帝纪》记载神爵二年(前60年)郑 吉迎日逐王时,其职衔已作西域都护,这也是由上 述原因造成的.同书《郑吉传》作神爵中,《西域传》 作神爵三年(前59年).考虑到此事是发生在匈奴 日逐王归属汉朝之后,神爵三年的说法是可取的. 他们认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与西域都护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不应将前者的始置时间等同于后者,西域 都护的始置年代应以《汉书?西域传》为准(新疆人 民出版社,l980年,4l页). 在论文方面,卢苇的《论两汉西域都护府》(《新 疆历史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77年)和贾应 逸的《汉代西域都护府的由来——兼谈郑吉的历史 功绩》(《新疆大学》1977年第3期)均主神爵二 年说.刘锡淦的《关于西域都护与僮仆都尉问题的 质疑》(《新疆大学》1983年第l期)赞同安作 璋,张维华的观点:"地节二年,破车师,汉设西域都 护,升郑吉为卫司马,令代行都护之权,所以《汉书? 百官公卿表》在西域都护之后,特写'加官'二字,其 所以如此,就因为当时郑吉的级别尚低,待封安远 侯后,才正式任命为都护.都护之设在地节,正式任 命在神爵,均以郑吉始".哈建华在《关于西域都护 建制的年代问题》(《历史教学)1983年第3期)认为 西域都护建号于地节二年,立府施政则是神爵三 年.此后两年多,学者们暂停此问题的讨论. 1986年,刘洪波撰文《关于西域都护的始置时 间》(《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3期)再次将西域都护 府问题提出.刘洪波认为西域都护建号"不晚于元 康四年".此文发表后,马国荣,李大龙,洪涛,殷晴, 刘国防,李炳泉等纷纷着文探讨.马国荣的《汉朝统 一 新疆及其管理措施》一文(《喀什师范学院》 1987年第4期)主神爵二年说.李大龙的《西汉西域 都护略论》一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l991年第2 期)主神爵三年说.洪涛的《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及 其历史地位》一文(《西域研究》1999年第3期)主神 爵二年说.殷睛在《悬泉汉简和西域史事》一文(《西 域研究~Z00Z年第3期)中以《汉书》为主要依据,结 合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一书(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1年)资料,认为地节,元康年间,都 护或使都护这一官号确已在郑吉身上出现,并非传 抄有误或班固记载失实,而是由郑吉"始建",汉廷 默认.他说:"综合文献资料和新近出土汉简,我想 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郑吉 受汉廷派遣至渠犁主事后,建号都护,至晚于元康 年间(公元前65一前61年)这一称号已被通用并出 现于官方文书中.而官号被汉廷确认,正式设官置 守,则应在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郑吉并护北道 被任命为'都护西域骑都尉'之时."刘国防在《汉西 域都护的始置及其年代》一文(《西域研究)Z00Z年 第3期)中对《汉书》和居延汉简进行研究,认为"都 护建号于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的说法是可信 的".李炳泉的《关于汉代西域都护的两个问题》一 第2期洪涛: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7 文(《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中认为"地节二年说 的论据不充分".他说郑吉是在神爵二年才由护鄯 善以西数国的校尉变为使都护西域骑都尉,也就是 说西域都护建号于神爵二年. 除论文外,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版的历史着 作,如杨建新,马曼丽主编的《西北民族关系史》(民 族出版社,1990年),新疆历史教材编写组编写的 《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年),余太山 主编的《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齐 清顺,田卫疆编写的《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 政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苗普生,田卫 疆主编的《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也 谈到这个问题.《西北民族关系史》主神爵二年说 (见该书32页),《新疆地方史》亦主神爵二年说(见 该书36页),《西域通史》主神爵三年说(见该书57 页),《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主神 爵二年说(见该书18页),《新疆史纲》主神爵二年 说(见该书72页).这一时期出版的一些历史词典 也列条目谈看法,如陈永龄主编的《民族辞典》(上 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主神爵三年说(见该书391 页),刘维新主编的《新疆民族辞典》(新疆人民出版 社,1995年)主神爵三年说(见该书265页),刘维新 主编的《西北民族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主神爵二年说(见该书729页),同一主编,两种说 法,是词条执笔者不同造成的. 综上所述,西域都护始置于汉宣帝时代,对此 各家没有不同意见,但涉及到具体年代,则有分歧. 之所以如此,其因在于《汉书》记载的不一致.但《汉 书》的记载为何不同,却鲜有人去研究.笔者认为 《汉书》之所以有数种不同记载是有其原因的.众所 周知,班固(32—92)是东汉时代的人,撰写此书时离 西汉已有一段时间了.西汉王朝灭亡于公元8年, 班固写《汉书》是公元54年的事.而更重要的原因 是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时,长安遭受战乱, 文献资料有些丢失了,有些被焚了.《汉书?王莽传》 记载,绿林军攻打长安时,"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 恐其虏掠,趋灌附和,烧作室门,斧敬法闼","火及 掖庭","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这是一条重 要的史料,它说明由于战乱,有些档案或焚或失,原 来就有数种不同记载的西域都护始建年代,班固已 无法找到资料来订正,因而只好保留下来.应该说, 这是,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做法便是阙疑方 法,即有疑问暂时不论,不作主观臆测.但西域都护 的始置年代,确切的时间只有一个,不可能多个.要 找出正确的年代,只能寄希望于今后新的考古资料 的发现. 西域都护的职责是护道还是护国,这也是学术 界争论较大的问题.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汉书》 的不同记载而引起的.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神爵 "乃因使吉并 三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投降后,汉廷 护北道,故日都护.都护之置自古起矣.僮4卜都尉由 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 胥犍,披莎车之地,屯田都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 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 击,击之."明言西域都护职责有三:(一)并护南北 两道;(二)管理屯田校尉;(三)督察乌孙康居诸国 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此 处记载说明西域都护职责是护道,即保护南北二 道.关于南北二道情况,同书同传说:"自玉门,阳关 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疏勒, 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 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 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南北两道均位于新疆 南部,为绿洲丝绸之路,对生产和销售丝绸的汉朝 来说非常重要.而《汉书?郑吉传》记载则与上述不 同:"吉于是中西域而立莫府,镇抚诸国,诛伐怀集 之."即指明西域都护的职责是"镇抚诸国",而非护 南北二道.同书《匈奴传》记载汉哀帝时黄门侍郎杨 雄关于经营西域的评论也说明西域都护的主要职 责是护国:"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廓都护三十 六国,岁费以大万计者,岂有康居乌孙能逾自龙堆 而寇西门哉?乃以制匈奴也." 由于《汉书》的不同记载,学者们的理解也就不 同,有主张护道的,有主张护国的.最早认为西域都 护主要职责是护道的是唐代学者颜师古(58l一 645).他在《汉书注》中写道:"都犹总也,言总护南 北二道".清代钱大听,徐松等人皆宗其说.《新疆地 方史》一书亦持护道说:"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总 领天山南北二道,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见该书 37页)《民族词典》亦赞同护道说:西域都护"其职务 主要是保护和管理屯田并兼护南北二道."(见该书 391页)但总的来说,认为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护国 的还是占多数.贾应逸的《汉代西域都护的由 来——兼谈郑吉的历史功绩》一文持护国说:"西域 都护代表汉朝政府在西域地区行使国家权力,组织 当地生产,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安作璋的《西域 都护的建置及其作用》一文持护国说:"都护是汉朝 驻西域的耳目,对所属诸国的种族类别,政治关系, 户口军备,山川物产乃至风俗习惯,道里远近等等, 都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然后始能根据实际情 况处理各国间的事务."(《汉史初探》,119页)张维 华亦持护国说:"征讨不臣.汉于属国,在有背叛行 为时.得出兵征讨.所谓背叛行为者,一为归服匈奴 或勾连匈奴;二为杀戮汉使;三为危害汉所扶持之 势力;四为抗阻汉廷之重要命令."(《汉史论集》, 299页)刘锡淦的《关于西域都护与僮仆都尉问题的 质疑》一文亦持护国说:"都护是护国,而非护道." 李大龙的《西汉西域都护略论》亦持护国说:西域都 护的职责是督察乌孙康居诸西域外围大国,"有变 8《新疆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o07筚 以闻",而对西域36国则负有"可安辑,安辑之;可 击,击之"的职责,即"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随着 形势的变化,西域都护的职责也有所变化,"诸国" 范围也扩大了,其中主要由督察乌孙改为在使者帮 助下管理乌孙.余太山《西域通史》亦主护国说:西 域都护的职责是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廓诸国,兼督 察乌孙康居等行国,颁行朝廷政令,诸国有乱,发兵 征讨(见该书57页).《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年)"西域都护"条亦持护国说:西域都护,"官 名.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置,治乌垒城,辖 西域三十六国." 也有持护道护国二者兼有的学者,如卢苇《论 两汉西域都护府》一文说:"西域都护府在西域地区 的主要任务,除颁布和推行中央政府的各项政令, 防止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掠扰,组织生产,稳定社会 秩序,兼护南北两道中西交通安全以确保'丝绸之 路'的畅通外,保护和管理屯田,也是西域都护府的 重要职责之一."洪涛《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及其历 史地位》一文也认为护道护国二者皆有:"西域都护 作为汉朝政府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一 是维护社会安定,征调西域各地武装力量反击匈奴 奴隶主贵族势力;二是安抚西域诸国,代表汉朝政 府,掌管地方首领的任免奖惩;三是发展屯田事业, 确保'丝绸之路'畅通."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 也是认为护道护国皆有:西域都护除直接掌握领导 汉朝在西域的驻军外,还可以调动西域各国军队, 打击来犯之敌,维护地方安宁,保障丝路畅通(见该 书72页).《新疆民族词典》也是如此看法:西域都 护的职责是统辖西域36国,管理西域各地的驻兵 屯田和维护南北二道的畅通(见该书265页). 笔者认为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既有护国也有 护道.一是因为《汉书?郑吉传》明言汉朝建立西域 都护府就是为了"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为此,汉 朝政府从内地选派了一批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官 吏.充任西域都护,西域副校尉,戊己校尉等官职. 西域副校尉是仅次于都护的官员,叉称副都护,级 别与都护同,秩比二千石,也由中央任免.都护府的 属官有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均由都护任 免.戊己校尉也由中央任免,秩比六百石,其副职称 为史.西汉先后派往西域的都护有郑吉韩宣,甘延 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李崇等l8 人.郑吉"为人强执",段会宗"有柔远之令德","廉 褒以恩信称,郭舜以廉平着,孙建用威重显"(《汉 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均为一时人才.西域都护府 掌握一支数量较多的汉军.汉朝政府投入巨大人力 物力,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治理西域,西域都护做 为汉廷驻西域的代表,自然要承担此重任.它代表 中央直接行使对西域诸国国王和官吏的任命,册 封,升迁,降罢,奖励,处罚等权利,带领汉军和西域 各国军队抗击匈奴,保卫地方安宁,起着护国的作 用.二是西域都护肩负着确保"丝绸之路"畅通的重 任.《汉书?西域传》记载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投降,匈 奴僮仆都尉机构撤销,汉朝"乃因使吉护北道,故日 都护",这就是说明西域都护有保护丝路畅通的重 任.当时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商人就是以西域为桥 梁,进行国际问的贸易.都护对于这些商人都予以 保护,如《西域传补注》说:"若康居贡献,则都护吏 至其国;厨宾奉献,则送其使."所谓"贡献","奉 献",就是商业交换的一种方式,这是封建时代弱国 对强国,小国对大国通商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杜 钦说大将军王凤:屙宾"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 市买,以献为名"(《汉书?西域传》).这些外国商人 就通过"贡献"将汉朝所"赏赐"的物品带到中亚各 地去,甚至远达欧洲的罗马.同样,中国的商人也借 政治使节的名义,进行~,-J#l-贸易.如《汉书?张骞传》 说,自骞以后,前赴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一辈 (批)大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一年之中,"使者多 者十余(批),少者五六辈(批)".这些数以千计的使 者,实际上是变相的商队.西域都护对于他们不仅 沿途给予保护,而且负有供应食宿的责任.为此,西 域都护府组织人马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生产粮 食,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 的烽燧列亭,驻扎军队,执行军事任务和兼管交通. 在重要地方还设置关卡,稽查行旅,以保证中外商 人的安全 除了西域都护始置年代和西域都护职责是护 道还是护国的争论外,"西域都护"称谓等问题,学 者们也有不同看法.在《汉书》,《后汉书》和汉简中, 除常见的"西域都护"这一称谓外,还有"都护","都 护西域骑都尉","使都护西域骑都尉","使西域骑 都尉"和"西域骑都尉"等不同称谓.王国维(1877- 1927)在《尼雅城北古城所出晋简跋》一文中认为: "前汉时本以骑都尉都护西域,后遂略称西域都 护."(《观堂集林》卷l7《史林》九,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其意是"都护西域骑都尉"可"略称西域都 护","略称西域都护"的时间在后,而始称当为"都 护西域骑都尉".对此,张维华《西汉都护通考》一文 表示赞同:"王静安(王国维)《流沙附简》《尼雅城北 古城所出晋简跋》谓:'前汉时本以骑都尉都护西 域,后遂略称西域都护',其言甚是.《公卿表》所谓 加官者,盖指加于骑都尉之上而言,以西域都护为 虚衔,以骑都尉为本职,故骑都尉为比二千石,而西 域都护亦为比二千石.吉为都护之先,西域之官,称使者校尉,即所谓加官之类,其本官未有定职,观吉 初以侍郎任之,继以卫司马任之,可知也."(《汉史 论集》,262页)李炳泉《关于汉代西域都护的两个问 题》认为王国维之说不妥:"《汉书?段会宗传》载段 会宗于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骑都 尉,光禄大夫',可证'西域都护'不是'都护西域骑 第2期洪涛: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9 都尉'的略称,而应是'使都护西域'或'都护西域' 的另称.况且,从这条材料和《汉书》中其他材料可 见,并非先称'都护西域骑都尉',后称'西域都护' 而是从一开始就称为'西域都护'的.虽然可说'西 域都护'为'都护西域'或'使都护西域'的另一种称 谓,但二者似仍有一些区别.具体而言,当西域都护 这一加官与所加本官一起出现时,一般多称为'使 都护西域'或'都护西域';单独称呼加官时则为'西 域都护',不可再称'使都护西域'或'都护西域'.如 《汉书》之《宣帝纪》和《甘延寿传》称郑吉和甘延寿 二人为'使都护西域骑都尉',其中'使都护西域'为 加官,而'骑都尉'为本官." 关于"使都护西域"所加的本官是否定为骑都 尉,学术界争议颇大.安作璋《西域都护建置及其作 用》一文认为:"都护是一种特使,其本职为骑都尉, 都护乃其加衔.《汉书?百官公卿表》说:'西域都护 骑都尉',自是以后,历任都护,其本职皆为骑都尉, 这是西域官制的一项特别的规定'."(《汉史初探》, 103页)张维华《西域都护通考》一文认为"使都护西 域"所加本官不一定是骑都尉,"甘延寿之以郎中, 谏议大夫出任,段会宗之以光禄大夫出任,是其例 也."(《汉史论集》,262页)李炳泉《关于汉代西域都 护的两个问题》一文不同意张维华之说,他指出: "但使加'使都护西域'官的必备条件,只能算骑都 尉的兼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使都护西域' 作为'骑都尉'加官的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 初设时的西域都护是皇帝差遣骑都尉以使者的身 分管辖西域诸属国的加官,后来则变成国家机构编 制之下有固定职掌的正式官职了.变成正式官职之 后,则只能称'西域都护'或简称'都护'."~J'l-,余 太山-Ok为"西域都护的全称应为'都护西域使者校 尉',其理由一是西域都护的副贰称'副校尉',作为 正职也应以'校尉'命官;二是《汉书?西域传》称郑 吉为'使者',居延汉简称之为'校尉',说明两者皆 为略称,全称应是'都护鄯善以西使者校尉';三是 '西域'与'鄯善以西'曾在一个时期内是内涵相同 的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余太山《两汉西域都护 考》,刊其着《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对此,李炳泉《关于 汉代西域都护府的两个问题》一文认为余说不妥, 他首先指出《汉书?百官公卿表》西域都护有"副校 尉"和《陈汤传》称陈汤为"西域副校尉",并不能直 接推导出西域都护的全称就是"都护西域使者校 尉";其次,"副校尉或西域副校尉"的全称应是"使 副都护西域校尉".其中,"使副都护西域"是加官, 而"校尉"是本官.《陈汤传》引谷永上疏称陈汤为 "使副西域都护"则仅就加官而言的,两汉使者副贰 的本官为校尉的并不限于西域都护府,中郎将任使 者时的副使也往往由校尉担任.如西汉成帝时"遣中 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使匈奴",东汉光武时"遣中 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单于"等,都是.其中夏侯 藩和段郴官职的全称应分别为"使匈奴中郎将"和 "使南单于中郎将",而韩容和王郁官职的全称则应 分别为"副使匈奴校尉"和"副使南单于校尉".这些 均可以证明"副校尉"或"西域副校尉"实际上是"使 副都护西域校尉"或"副都护西域使者校尉"的简称. 《西域传》的确称郑吉为"使者",居延汉简也称他为 "校尉",但这仅仅说明郑吉曾担任过"使者校尉"一 职."使者校尉"应是担任使者的校尉或具有校尉职 衔的使者,全称应为"护鄯善以西使者校尉".虽然郑 吉担任过此职,但不能说明他后来所任"西域都护" 一 职就是"都护西域使者校尉"."西域"和"鄯善以 西"不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地理概念. 其次是与西域都护有关的使者校尉的讨论.使 者校尉是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设立的 职官.当时汉朝取得对大宛战争的胜利,为了解决 使者商人的食宿问题,汉廷派兵在轮台,渠犁一带 屯田,兵丁少时有100o人,多时达15oo人.主管官 员因为肩负着为汉朝往来使者提供粮食任务,因而 称使者校尉.不久,改称护鄯善以西使者校尉,西域 都护建号后,此职官撤消.对于使者校尉是否是一 级政权机构,贾应逸《汉代西域都护府的由来—— 兼谈郑吉的历史功绩》一文回答是肯定的:使都校 尉是汉朝在西域地区建立最早的政权机构,"使者 校尉"./A字面上看,好像是为"以给使外国者"而置 的统领和保护屯田的机构,但实际上它起了代表汉 朝政府行使国家权力,推行汉朝政令的作用,因此, 可以说是汉朝政府最早设置在西域的行政机构.为 什么这样说?理由是《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 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始"与"成"之间应 该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从时间上看,前后 连续了40多年;从设置机构上看,公元前101年设 使者校尉,公元前68年改置使护鄯善以西校尉,直 到公元前60年才改称为西域都护,建立西域都护 府,这些都说明汉朝在西域设置的行政机构是随着 统治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汉朝建立 使者校尉是为汉朝政权服务的.从使者校尉建立 后,汉朝中央政府就在西域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如 任命官吏,征收赋税,派兵屯田戍边,并可调动当地 军队等,如任命昧蔡为大宛王,任命尉屠耆为鄯善 王.派兵在伊循屯田.所有这些事实都是汉朝政府 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推行汉朝政令的明证.所以, 看一个机构是否是政权机构,主要是看其是否体现 和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否具有暴力作用,在日 常工作中能否任命官吏,征收赋税,调动军队,推行 政令等.从上述历史记载来看,使者校尉显然具备 了政权的职能.那种认为只有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后,汉朝政府才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说法是不全 面的,它不仅没有看到使者校尉所起作用的本质, 而且也忽视了事物发展是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对于贾应逸之说,不少学者不同意,如纪大椿主编 的《新疆历史百问》:"在西域都护设置前的公元前 10《新疆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血 101年,西汉政府就已经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设 有'使者校尉'专职掌管屯田事务,但它不是一级政 权机构.标志着国家领土主权归属的是设官置守, 驻军征税","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管治的职能主要 表现在:其一,代表中央政府掌管地方首领的册封, 任免和奖惩;其二,征调西域各地武装力量,戍边伐 逆,安定社会秩序;其三,组织生产,保护和管理屯 田,发展地方经济;最后是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促 进西域与内地,西域与中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15-16页).齐清 顺,田卫疆认为:使者校尉一职虽然很小,而且主要 职责是领护屯田士卒屯田以给使外国者,但它是汉 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最早的一个职官(见《中国 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18页).是否是 一 级地方政权,没有回答.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西域都护为加官. 加官是附在本职之上的一种具有特定的官称,也就 是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如汉朝的侍中即 为列侯,将军等加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侍中, 左右曹,诸吏,散骑,中-g-f~,皆加官."依此笔者认 为西域都护初设时是加官,是皇帝派往西域镇抚诸 国的使者,有如钦差大臣,带着尚方宝剑来西域行 使中央政府的权力,因而是加官.但西域都护是常 驻官,所以就演变成为汉朝政府编制下的正式官 职.这时的西域都护,就同明清时期的总督巡抚一 样,代表中央政府专管地方军政事务,是实名官职, 所以《后汉书》中的《西域传》,《班超传》,《明帝纪》, 《安帝纪》和《梁懂传》等提到东汉陈睦,班超,任尚 和段禧等四位西域都护时,已不再提他们任此职是 否是骑都尉,更不提其他兼官,其中《梁懂传》所载 更能说明问题:"延平元年拜西域副校尉.……懂将 河西四郡羌胡五千骑驰赴之,懂未至尚已得解.会 征尚还,以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 都尉."从这条材料看,骑都尉段禧晋升西域都护 时,原骑都尉一职由西域长史赵博接任.这种情况 约在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年一前5年)就已开始. 《汉书》在提郭舜,孙建,但钦,李崇等四位都护时, 再未提他们担任此官时的其他官职.郭舜为都护, 见于《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赞》及《康居国传》, 其生平事迹,《汉书》无传,不详.惟《肖育传》言其在 元帝时(公元前48年一前32年)曾为漆令.《康居 传》称"都护郭舜数上言",说明郭舜没有其他兼官. 孙建为西域都护,见《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及《乌 孙传》,其生平事迹.见于《王莽传》,而其出任都护 年代,约于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乌孙 传》称"都护孙建",说明他没有别的兼职.但钦,《汉 书》无传,其任西域都护,俱见《匈奴传》,《王莽传》, 《车师后城长传》.李崇为西域都护,亦见《车师后城 长传》,但仅称"西域都护李崇".凡此种种,说明从 汉元帝时起,西域都护不再是加官,而是汉朝政府 正式编制下的实名官职. 笔者赞同李炳泉观点,即西域都护就是西域 都护,不能称"都护西域使者校尉";而西域副校尉 的全称应是"使副都护西域校尉"或"副都护西域 使者校尉".校尉是汉朝的军职,略次于将军.随其 职务冠以名号.如掌北军军垒者有中垒校尉.校尉 没有正副校尉之分,西域副校尉就是"使副都护西 域校尉". 笔者认为使者校尉确实是汉朝设在西域最早 的职官,虽然汉朝政府任命大宛贵族昧蔡为大宛国 王,任命尉屠耆为鄯善国王,但这些事并非使者校 尉所为.任命昧蔡为王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以汉廷名 义进行的,任命尉屠耆为王是汉廷直接进行的.使 者校尉专管屯田事务,最初只管轮台渠犁一带屯 田,后来发展到护鄯善以西广大地区的屯田,屯田 兵也由1000人发展到1500人,业务也由供应来往 使者商人的食宿及安全保护,扩大到抗击匈奴和征 伐与匈奴勾结的车师国.它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地 方政权的雏型. ABriefCommentontheResearchoftheSafeguardCityintheWesternRegioninItanDynastr HONGTao (DepartmentofHistory,CollegeofChine.~e,Xi,UnbJe~ity,830046) Al~traet:Thesafeguardcityintheweste111regioninHanDynastyisthehighest0rganizati0n fo?
/
本文档为【汉代西域都护府研究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