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梁万年)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梁万年)

2017-10-12 50页 doc 95KB 2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梁万年) 第一章 绪论 2课时 1、掌握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 2、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环境、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概念及内容,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 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环境、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讲解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及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领域成就 1、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阐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2、为什么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3、市场经济给我国的卫生事业带来的影响。 4、...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梁万年)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梁万年) 第一章 绪论 2课时 1、掌握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 2、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环境、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 3、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概念及内容,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 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环境、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讲解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及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领域成就 1、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阐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2、为什么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3、市场经济给我国的卫生事业带来的影响。 4、论述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促使医疗卫生专业组织必须进行整改。 5、结合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谈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功能。 (一)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定义 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总称。它重点研究卫生管理问题。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规 律,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属于公共管理学的分支。 (二)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卫生事业管理中普遍性的问题。 2、市场经济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关系。 (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性质 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四)我国卫生事业的特点: 1、增进居民防治保康的服务性行业。 2、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人群。 3、卫生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4、卫生服务缺乏有效的竞争。 (五)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社会制度、人口状况、经济基础、科技发展水平、管理水平、生态环境、文化教育 (六)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1、卫生政策 2、卫生组织 3、卫生与评价 4、卫生资源 5、卫生服务体系 (七)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成就、主要经验: 为民服务、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卫生事业所有制结构、各部门协调配合、 防治结合、建立农村及城乡三级医疗保健网、发展现代医药科学技术、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 积极性。 1、建立了完整的卫生体系 2、大大降低了地方病和传染病的流行 3、取得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巨大成就 4、形成了一批能基本满足群众需求的卫生技术队伍 5、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6、城乡群众的健康状况显著 7、开展城镇卫生改革 8、为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坚持改革开放、为民服务、预防为主适应不同层次的卫生需求。 (八)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发展 保健组织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 建立卫生事业管理培训中心 (九)我国卫生事业的环境: 国际范围内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我国经济状况不足的矛盾;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改变了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会的决策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卫生政策会影响卫生机构的行为; 法制经济;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合理性。 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 (十)卫生事业的问题: 健康事业在社会发展目标的地位尚未确立。 2、政府在健康事业中的只能尚待进一步调整和明确。 3、卫生资源的配置机制尚不合理。 4、健康和健康权利的公平性优待提高。 5、农村卫生工作。 6、社会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7、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解决。 8、政府对卫生的投入。 (十一)卫生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专业基础学科的关系 管理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 2、与卫生部门、机构管理学科的关系 卫生防疫及妇幼保健管理学 第二讲 管理理论 第二章 管理理论 2课时 1. 理解管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论框架。 2. 掌握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现代管理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3. 熟悉现代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4. 掌握主要的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如机构变革理论、定位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市场理 论、质量理论。 5. 了解其他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其他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 6. 能够结合实际,运用管理学和卫生管理事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中的 现实问题。 掌握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现代管理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熟悉现代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掌握主要的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如机构变革理论、定位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市场理论、 质量理论。 结合实际,讲解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发展. 1、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叙述现代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3、为何要进行机构变革。 4、谈谈卫生服务市场的机制。 5、谈谈绩效管理的意义和特征。 第一节 管理学基本理论 一、科学管理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scientific management) (二)韦伯的组织理论 (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二、科学管理 (一)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二)勒温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四)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 (五)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六)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三、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相互协调的活动来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活 动。 (一)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1、经营决策的重要性。 2、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3、行为科学的推广应用。 4、系统工程的建立。 5、管理的基本原则。 6、管理的理论丛林 (二)现代管理的主要理论 1、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2、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领导、激励、组织理论 3、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 4、威廉. 大内的Z理论 第二节 发展中的管理理论 一、机构变革理论 (一)理论基础 1、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 2、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 3、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4、企业再造理论 (二)机构变革 是指机构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对组织机构中 不适应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正,甚至对整个组织进行重新架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理论 (一)观念更新:人人都是管理者。 (二)组织创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三)制度创新:学习型组织。 (四)战略创新: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五)文化创新:一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六)市场创新:网络化的经营方式。 (七)技术创新:知识型的生产要素。 三、市场理论 (一)市场流通理论: 1、市场流通的基础是商品经济。 2、市场流通具有特定的经济内容。 (二)市场机制 市场调节是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转产等之间的影响来完成的。 (三)现代市场理论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四)卫生服务市场机制 1、竞争机制 2、供求机制 3、价格机制 四、绩效理论 (一)目标绩效管理: SMART (二)项目绩效管理 (三)绩效管理的意义和特征: 适宜的项目计划和完备的执行体系;以结果为导向;有效地开发管理者的潜能。 五、效率理论 六、公平理论 第三章 卫生管理研究方法 2课时 1. 掌握卫生管理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 掌握定性研究方法中的访谈法与德尔菲的内容与应用。 3. 了解头脑习景法及定性研究方法的资料分析。 4.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应用及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掌握卫生管理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掌握定性研究方法中的访谈法与德尔菲的内容与应用。 课堂讲授为主 1、什么是定量研究?叙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2、什么是运筹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卫生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卫生管理研究必须了解原因 (二)管理规律 (三)既研究总体,也研究个案 (四)归纳与演绎理论 (五)定量与定性研究 二、卫生管理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一)自愿参与 (二)维护研究对象的安全 (三)保密 (四)建立伦理审议制度 第二节 定性研究 一、概述:了解事物对个人所具有意义的一种系统化研究。 (一)特征 1、尽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研究和发现意义。 2、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和事物。 (二)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三)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性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文献分析 (四)特尔菲法 (五)头脑风暴法 三、定性研究资料分析 四、撰写定性研究报告 第三节 定量研究 一、系统分析方法 (一)定义 是指通过一系列步骤,帮助领导者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系统。 (二)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 2、可行方案 3、费用 4、模型 5、效果 6、准则 7、结论 (三)系统分析的步骤 1、确定目标 2、探求可行方案 3、建立模型 4、综合评价 5、检验和核实 (四)系统分析模式 二、预测分析法 (一)类型 (二)预测分析的一般步骤 1、确定目标 2、收集整理资料 3、建立模型 4、模型参数估计 5、模型的检验 三、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是指对经济系统的生产和消耗的依存关系进行综合考察和数量关系。 1、投入产出模型与运筹学结合起来。 2、投入产出分析与计量经济的方法和技术结合起来。 3、利用计算机自动制表。 4、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一些社会现象。 5、动态模型和世界模型的研究受到重视。 第四讲:卫生服务体系 第四章 卫生服务体系 2课时 1. 掌握卫生服务体系的概念及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架。 2. 掌握组织的概念,主要的组织理论和中国卫生行政组织和服务组织及其职能。 3. 熟悉组织的要素,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的原则。 4. 熟悉国家卫生部的司局设置和主要职责任务,各级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 5. 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其他与卫生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了解群众性卫生组织。 掌握卫生服务体系的概念及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架。 掌握组织的概念,主要的组织理论和中国卫生行政组织和服务组织及其职能。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 1、简述组织的含义及其具有的特点。 2、简述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 3、简述卫生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4、卫生服务组织设计的要素。 5、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体系的概念。 6、我国医疗服务提供组织的构成。 第一节 概述 一、卫生服务体系 (一)概念:卫生系统指的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二)构成: 卫生服务体系是有各种卫生行政组织和卫生服务组织形成的。 1、卫生行政组织 2、卫生服务组织 (三)中国卫生服务体系 二、组织的概念和组织理论 (一)组织概念 即根据人们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社会地条件与需要,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集合在一起 合作所形成的群体。包括职权、职责、责任和组织系统结构。 (二)组织要素 目标、结构、技术、人员和环境。 (三)现代组织理论 第二节 卫生行政组织 (一)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组织 1、概念:是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组织是指那些对国家和社会公 共事务实施管理的组织。 2、构成要素: 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权责体系、机构设置、岗位设置、组织成员、规章制度。 3、特征:合法性、权威性 (二)公共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权责对等的原则 命令统一的原则 精简原则 效率原则 二、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 1、决策机构 2、执行机构 3、辅助机构 4、监督机构 5、信息机构 (二)中国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 (二)中国卫生行政组织设置 (三)卫生部 主管全国卫生工作的最高卫生行政领导机关。 1、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 2、制定卫生机构 3、依法管理监督卫生事务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五)各级卫生行政组织 从中央到地方均设有卫生行政机构。 (六)与卫生有关部门的其他行政部门 三、卫生行政组织的改革 (一)定义和目的 (二)改革的模式 (三)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因 1、机构重叠 2、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 3、中央和地方职责不清 4、机构庞大,运行不协调。 5、法制不健全。 (四)中国卫生体制改革 第三节 卫生服务组织 一)卫生服务与卫生服务组织 1、卫生服务 是指卫生服务组织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组织 3、卫生服务组织的特征: 高度专业化、诱导需求、高度协调。 (二)卫生服务设计要素 1、任务 2、环境评估 3、组织评估 4、文化评估 5、人力资源评估 6、政治过程评估 二、中国卫生服务组织 (一)医疗服务提供组织 各类医院和基层卫生组织,包括乡镇、街道卫生院、和各种诊所。 (二)预防服务提供组织 (三)妇幼卫生服务提供组织 (四)其他卫生服务提供组织 (五)群众性卫生组织 三、卫生服务组织的变革 (一)动因 环境变化、新项目、新技术开发、领导人更换、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执法监督不健全。 (二)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改革 1、整和预防控制体系 2、建立新的卫生监督体系 3、卫生全行业管理 第五讲:卫生保健制度 第五章 卫生保健制度 2课时 1. 掌握卫生保健制度的概念、分类、基本模式及其特征。 2. 熟悉国内外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类型。 3. 熟悉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动态。 4. 了解国际卫生保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 掌握卫生保健制度的概念、分类、基本模式及其特征。 2. 熟悉国内外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类型。 3. 熟悉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动态。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 1、卫生保健制度的概念和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 2、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 卫生保健制度概述 一、卫生保健制度的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防治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费用所采取的一系列 综合性措施。 二、卫生保健制度的分类 根据卫生保健费用的负担方式来进行分类 自费医疗、集资医疗、免费医疗。 第二节 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 (一)自费医疗模式 (二)国家税收模式 即政府通过国家税收的方式来筹集卫生费用。是一种公共筹资的方式。 可分为两种方式: 1、集成式:是以国家税收为主要筹资方式。如英国。 2、式:公立或私立的卫生机构与政府签定合同。如加拿大。 (三)社会保险模式 将社会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而建立的。如德国、法国。 (四)商业保险模式 是通过商业性资源医疗保险方式来筹集卫生服务费用的。一般情况下是雇主提供全部或大部 分保费。如美国、瑞士。 (五)其他模式 新加坡的“保健储蓄”是由国家补贴、个人医疗帐户支付和个人三者共付。 二、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趋势 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努力。 第三节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 (一)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 1、自费医疗 2、公费医疗 基本上是一种职工免费的医疗保健制度。它提供给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退休人员,大学老 师和学生。它的经费来源于一部分国民收入。 3、劳保医疗 它提供给企业员工,退休员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收入。 4、集资医疗:合作医疗 (二)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疗费用没有稳定的来源,缺乏合理的经费筹措机制和个人积累机制。 2、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 3、卫生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4、保健制度体制不健全。 5、医疗费用増长过快。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一)任务和原则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部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 行属地管理,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付,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的层次: 1、统筹层次 2、保障种类层次 (三)改革的基本内容 1. 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即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资。 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増长。体现了多投保、多节约、多积累、多享受。有利于强化 对供、需双方的制约作用。 2、 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3、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 4、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6、建立有效制约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制。 三、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原则 1. 特点:政府引导并提供一定的资助,群众自愿参加;个人缴纳的费用是其主要的资金来 源;乡村集体经济是重要的组织部分。 2. 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完善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农业劳动力。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内容 1、组织管理 2、筹资指标 3、资金管理 4、医疗服务管理 第四节 发达国家的卫生保健制度 一、全民健康保险模式:英国 改革:1、利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2、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 3、完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 二、全民健康保险模式:瑞典、法国、加拿大、日本。 三、私立型健康保险模式:美国 讨论:我国卫生保健制度以后的改革趋势 第六讲:卫生规划 第七章 卫生规划 2课时 1. 掌握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规划中各个步骤及其基本内容。 2. 掌握SWOT分析方法和甘特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区域卫生规划研制的程式。 4. 熟悉区域卫生规划的内涵、目标和原则及编制的工作程序。 5. 了解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意义和各种观点。 1. 掌握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规划中各个步骤及其基本内容。 2. 掌握SWOT分析方法和甘特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区域卫生规划研制的程式。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 1. 简述计划的特点和意义。 2.制定卫生计划的原则。 3.简述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意义。 4. 卫生规划是宏观战略性计划吗? 5. 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6. 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一项工作的项目计划。 7. 如何理解区域卫生规划中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 卫生规划 定义: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卫生发展可能达到程度的科学预测,对未 来时期的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卫生规划是相对来说时间较长,是为卫生发展提供方向、目标、 方针和政策的一种总体设想。 制定卫生规划的原因: 1、卫生规划是与市场相对应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之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减少重 复性和浪费性的活动场所; 2、规划是对卫生工作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过程的决策。 3、给出了卫生系统的发展方向,设立了各类卫生活动所需达到的目标和标准。 第一节 卫生规划应坚持的理念 一、协调发展的理念 要根据当地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满足人民的需要,安排好积累和消费的 比例;坚持计划与市场有机的结合,合理安排卫生事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促进卫生资源的有 效利用;分配,技术和管理效率的最佳组合。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内部和环境的持续能力。 三、系统的理念 四、目标和过程的理念 第二节 卫生规划的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分析环境 三、分析资源 四、修正目标:SWOT分析 五、制定战略 六、实施战略 七、监测评估 第三节 区域卫生规划 一、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1、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2、卫生资源利用效益不高。 3、政策体系不协调。 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对卫生资源全行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 二、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 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化及合理配置,以满足区域居民的 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周期一般为5年 特点: 1、针对特定区域。 2、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3、设计社会各个部门。 4、从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 区域性,综合性,战略性及必要性。 三、区域卫生规划的过程价值 四、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1、从国情出发,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开展社区卫生。 讨论:天津市区域卫生规划 第八章 卫生规划 2课时 1. 掌握卫生服务的特征及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 2. 掌握卫生服务机构的竞争策略。 3. 熟悉顾客期望的作用和调查方法。 4. 熟悉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的内容和步骤。 5. 熟悉控制可靠性服务和补救性质服务的措施。 6. 了解服务操作体系和服务营销体系的概念特点。 7. 了解卫生服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风险;了解市场定位的程序和影响因素。 1. 掌握卫生服务的特征及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 2. 掌握卫生服务机构的竞争策略。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 1.测量卫生服务需要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2.常用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指标有哪些? 3.卫生费用的测量指标有哪些? 4.举例说明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5. 论述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的具体应用。 6. 常用的卫生人力和床的测量指标有哪些? 7.卫生服务效果和结果评价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8. 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及需求评价的步骤 9. 卫生服务的特征。 10. 卫生服务市场概念和特点。 卫生服务经营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卫生服务的特征 二、卫生服务的市场及其特点 (一)卫生服务市场的概念 是指卫生服务的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卫生服务的消费者的一 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 它不是物质产品;它是三个市场的组合(筹资、服务、要素);医疗需求的不确定性;供需 双方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不敏感);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 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二节 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 一、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的数量。也为实际利 用的卫生服务数量。 二、卫生服务需求评价 (一)概念 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社区内居民健康,卫生资源,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并确定需优先解决的 卫生问题及实际的需求。 (二)需求评价的目的 发现问题、居民购买力的需求、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三、需求评价的基本类型 1.规范性需求: 满足政策和规范的需求 2.表达性需求: 强调实际需要和环境 3.比较性需求 4.感受性需求: 通过询问调查 四、需求评价的主要内容 问题、优先解决的问题、目标群体的特征、必要性和因果性 及可利用的资源。 五、需求评价的步骤 (一)分析问题: 确定、地点、时间、范围 (二)现场调查 (三)资料收集: 现有资料、调查资料 (四)文献检索结果 (五)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六)参考资料文献 (七)目标群体 (八)资源利用 第二节 服务操作体系和服务营销体系 (一)基本概念 (二)特点: 二、服务营销体系 服务人员、服务设施和服务设备、人员的沟通 第四节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风险 一、卫生服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寻找、自我评估、分析、对比、购买 二、顾客的服务购买风险 人身、绩效、心理、社交、时间。 三、减少风险的对策 优质服务、真实信息、标准化服务、评估标准 第五节 市场定位策略 一、市场定位需考虑的问题 1、市场分析 2、竞争分析 3、机构能力分析 二、影响因素 1、服务概念 2、服务规程 3、服务设施和场所 4、服务提供者 5、消费者 6、利润 第六节 顾客的服务期望 一、层次 二、影响因素 第七节 竞争策略 技术、价廉、形象、优质服务 讨论:市场经济将给卫生服务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八讲: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第九章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2课时 1. 掌握质量的内涵,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指导思想与特点。 2. 掌握质量改进、质量保证与质量审核的概念。 3. 熟悉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方法。 4. 熟悉服务质量管理计划的基本构架与实施。 5. 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史,卫生服务中的风险管理的观点与要素。 1. 掌握质量的内涵,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指导思想与特点。 2. 掌握质量改进、质量保证与质量审核的概念。 3. 熟悉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型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方法。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 1、质量的概念、整体服务质量的特点、管理的对策。 2、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工作程序。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质量的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的定义为:质量(quality)是指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两个层次:满足需要;产品的符合性。 1. 质量的三级结构:要素,环节及成果质量 2. 质量范围:质量要素和质量因素所决定的质量内容 卫生服务质量特征:时间性,安全可靠性,效应性,经济性,权益性,舒适性和文明性。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内容: 1. 预防保健质量管理 2. 医疗质量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一)质量检察阶段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管理质量学派的出现 3、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一、服务生产模式 二、卫生服务消费者满意模式 三、相互交往模式 四、卫生服务整体质量管理模式 (一)整体服务质量标准 1、满足顾客期望。 2、在服务质量的各种定义中,较常见的是:生产导向定义和市场导向定义。 (二)整体服务质量的特点: 1、卫生服务机构为情感密集型机构。 2、卫生服务是在开发式服务操作体系中为顾客服务。 3、顾客必须参与服务过程,才能接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4、服务与消费过程同时发生。 5、信息沟通是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6、买卖双方是感觉中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7、服务质量受一些因素影响。 (三)整体服务质量管理的对策: 1、根据顾客的需要,确定服务质量标准。 2、改善服务人员与消费者的关系。 3、改善服务环境。 4、加强信息交流。 5、加强内部管理。 6、加强过程管理。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 (TOC) 一、基本概念 是一门现代化管理科学。全面卫生质量管理是指卫生事业为保证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运用 一整套科学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它是把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和统 计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的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几社会 授意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经。 二、指导思想: 1、从系统和全局出发。 2、为顾客服务。 3、预防为主。 4、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5、 突出质量的经营管理。 6、善于发现问题。 三、特点: 1、 全面性。 2、 全过程。 3、全员参加。 4、管理方法多样化。 四、工作程序 PDGA cycle: plan, do, check, and action. 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促进;必须按程序办事;螺旋上升的循环。 第四节 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卫生系统以保证和提高卫生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 法,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力, 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第五节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计划的基本构架与实施 一、基本构架 1、目标 2、资源 3、推动因素 二、实施 (一)制定实施日程表。 (二)控制实施质量。 (三)组建实施的组织机构。 (四)培训实施现场的工作人员。 (五)配备实施所需资源。 第讲: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2课时 1.掌握人力资源和卫生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和卫生人力资源的特征。 2.熟悉卫生人力资源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系统。 3.熟悉卫生人力资源预测技术及掌握科学配置的原则。 4.熟悉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及途径和原则。 5.了解卫生人力资源测量的原理和原则,熟悉考核的方法。 1.掌握人力资源和卫生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和卫生人力资源的特征。 2.熟悉卫生人力资源预测技术及掌握科学配置的原则。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简述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 2、简述卫生人力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3、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4、卫生人力规划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5、卫生人力现状报告应包括哪几项? 6、卫生人力考评的概念及内容。 7、为什么卫生人力资源是三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 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1、人力资源管理: 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 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任务: 现代人力资源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 目标。它的任务包括: 1. 战略决策及规划; 2. 成本核算与管理; 3. 招聘、选拔与录用; 4. 教育及培训; 5. 工作绩效考评; 6. 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 7. 保障系统; 8. 职业发展设计; 9. 政策法规系统。 第二节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地位 一. 卫生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 概念:卫生人力资源是受过不同卫生职业训练,能够根据群众的需要提供卫生服务的人 员。 实际拥有的卫生人力;潜在卫生人力;预期卫生人力。 2. 特点: 培养周期长:属于一种知识密集型资源;既是投资的结果,又能创造财富。有情感、有思维 的资源:必须加强管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时效性、再生性和社会性;进行 再教育和知识的更新。 二. 在卫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卫生人力资源是三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卫生事业运行和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 卫生人力资源的质和量: 数量研究、质量研究、标准化管理、地理分布研究、人力产出研究、人力教育研究、人力与 卫生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 (一)宏观管理 数量管理、质量管理、分布管理、培养管理、规划管理、结构管理、系统管理。 (二)管理 指卫生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管理。 1、量的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 2、质的管理: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管理。 第三节 卫生人力资源规划 一. 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是对未来卫生人力的需求量、拥有量和供需关系以及卫生人力的数量、知识和技能类型进行 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卫生人力计划的过程。 二. 卫生人力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1. 现状调查: 人口经济发展资料; 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卫生服务利用分析; 流动趋势和供给规律; 卫生人力需求预测: 卫生需要法:建立在专家意见上来确定卫生服务的需要量。 卫生需求法:建立在人群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的。 服务目标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服务目标。 人力、人口比值:应用方便。 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卫生人力供给量预测: 寿命法、队列(定群)研究法、计算每年的流动率。 卫生人力需求量与供给量匹配。 卫生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 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的客观要求,科学合理的分配卫生人力资源,使其实现 与现有卫生资源的合理结合,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过程。 (一)原则 1、因岗设人 2、责、权、利一致 3、用人所长 4、合理流动、人尽其才 (二)科学配置的途径:计划配置、自动配置、市场配置。 二. 卫生人才管理原则: 1. 德才兼备原则; 2. 能力原则; 3. 激励原则; 4. 竞争原则; 5. 系统原则。 三. 卫生人才的选拔和录用: 效率优先原则; 人员选拔的方法: 传统的方法: 1、领导发现 2、他人推荐 3、组织考察 4、考试选拔 现代方法:能力测验、面谈、三结合选拔、试用、其他。 人员选拔的途经: 1、内部选拔 2、外部招聘 双向选择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全面原则。 第四节 卫生人力的考评 考评的目的在于提高卫生组织和员工的业绩。 一. 基本步骤: 发展评估计划; 观察; 评估; 交换评估反馈意见; 书面考核; 给以奖励。 二. 原则: 实事求是,全面考核,公正,公开,激励作用。 三. 考评的内容: 员工的业绩、能力及素质的考评。运用 IT 进行考评。 卫生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 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起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的信息情 况大过程。 考核体系的构成: 1、目标系统 2、考核人员组成 3、考核内容 工作成绩、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 绩效考核的方法: 排列法、等级法、因素比较法。 卫生人力的管理状况和人事政策。 2. 卫生人力需求与供给的预测 第五节 卫生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管理 一. 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经过有目的的培养、发现、挖掘等环节,使人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挥,以促进保护人民健康, 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为目的。 四. 意义: 强调效果,不是强调活动和行为;具有系统的、远见计划的观点;可作为其他考评的参考: 五. 考评应适应变化的环境。 第六节 卫生人力的训练和发展 一. 培训的内容: 政治理论、制度与服务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科学文化知识。 岗前(位)培训;新员工培训;职业教育;全员培训。 二. 培训的方式: 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三. 所面临的挑战: 1. 缺乏财力上的支持,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有限 2. 培训和再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3. 变化的技能需求和高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第讲 卫生信息管理 第十一章 卫生信息管理 2课时 1.掌握信息的特征 2.掌握卫生信息的内容和功能及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3.了解我国卫生统计学的构架。 1. 掌握信息的特征 2.掌握卫生信息的内容和功能及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 简述卫生信息的基本功能。 2. 简述医学科技信息工作、卫生统计信息的作用。 3. 卫生行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了解的三类信息是什么? 卫生信息管理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IM) 第一节 信息与卫生信息管理 一.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1. 是一定的客体传达给人并被人所理解和认识的内容。是以语言、数据、图像、文字及其 符号为载体。信息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桥梁。 2. 特点 3. 信息管理的概念:是管理者根据环境提供的信息来选择自己的管理行为,即把信息转化 为具体的行为。 4. 管理信息的作用:是预测的基础;是决策的前提;是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资源。 二. 卫生信息管理的内容: 1. 概念:是指与卫生工作直接相关联的各种社会经济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文化教育信息 以及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卫生工作者借助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活动。 2. 特征:广泛性;特殊性;复杂性。 3. 种类:数据;文字;音像信息。 4. 作用: 是各级部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卫生计划的依据;是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各级 组织,连结各个工作环节的纽带,是卫生事业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监督、评价卫 生规划进展的依据,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源泉。 卫生信息系统的构架:三个子系统 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及CDC、卫生监督信息、预防医学科技信息。 卫生统计信息管理: 是反映卫生及其有关领域的各种活动产生、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和抽象。 特征:社会性、有效性、精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明性。 作用:1、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2、对规划实施进行评价和调整。 3、评价规划的效果。 第二节 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IMS) 一.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况: 可分为两大部分:基础部分;功能部分。 二. 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 是现代化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管理提供所需信息的系统。 信息管理专 门进行资料处理、储存及调用,即它从环境和系统内获得数据,进行筛选、组织和选择,并 做成信息而迅速地传递给管理者,他们借助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三.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 四.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 1. 科学化管理: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文件数据统一编码。 2. 对信息管理专门人才的培训。 3. 全面系统的规划。 方法: 1. 系统分析:system investigation; system structure; availability. 2. 系统设计 3. 系统实施 五. 卫生信息系统的类型: 1. 金字塔结构: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层层控制信息; 2. 网络结构:各种信息源点和宿点连接起来,构成网络; 3. 多维结构:由多个子系统组成,信息流向是多维的。 第三节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 一. 卫生信息收集方法: 1. 统计报表法; 2. 日常观察登记; 3. 专题调查法; 4. 会议法; 5. 文献法。 二. 卫生信息加工处理方法: 1. 文字信息加工处理方法; 2. 卫生数据信息加工处理方法。 三. 卫生信息交流与卫生信息技术发展 1. 含义:指人与人之间,部门之间及人与部门之间交换、传递卫生信息的过程。 2. 程序: sender, receiver, th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3.交流途径及网络: formal & informal ways 4. 提高卫生信息交流有效性的方法: 四. 卫生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支持下。 五. 计算机科技与卫生信息管理即信息科技在卫生信息管理的运用: 行政管理信息系统;CPR系统;记帐付费系统;人事系统;计划决策系统;电子交流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 六.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给卫生管理带来的效能和影响 七. 远程医学 (e-medicine or online medicine) 远程医学是只研究怎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通讯技术进行医疗活动的一门学科,远程医学是指 多媒体通讯技术和医学信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医学科学。 医院管理统计信息系统 CDC与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综合统计信息系统 医学科技信息 第十一讲 卫生改革与发展 第十二章 卫生改革与发展 2课时 1.了解卫生改革的意义和推进卫生改革的动力。 2.熟悉卫生改革的目标 3.了解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 4.掌握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卫生改革的影响。 1、掌握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卫生改革的影响。 2、了解卫生改革的意义和推进卫生改革的动力。 3、了解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卫生部门包括哪些? 3、当前我国和世界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卫生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卫生改革的背景和动力 (一)卫生部门和卫生改革 卫生部门包括: 1、卫生服务的提供者 2、自主卫生服务的资金流通环节。 3、卫生服务过程提供专业性投入。 4、财务中介、计划人员和管理人员。 5、预防服务的机构。 卫生部门改革: 1、卫生政策 2、构成并事实卫生政策的组织机构、系统与文化。 (二)推进卫生改革的动力 1、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期望值提高、需求增加。 2、卫生保健费用增长。 3、支付能力有限。 4、对传统体制的怀疑。 5、卫生服务体系的官僚化。 6、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7、对行医行为的新认识。 第二节 卫生改革的目标 1、通过卫生服务的数量、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 2、有效和均等地为卫生服务融资。 3、改进资源配置。 4、保证享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5、改革方案卫生服务的付费机制。 6、提高卫生卫生系统工程对社区和人群卫生服务需求的反应性。 第三节 卫生改革的步骤 (一)确定问题 (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筹资、支付、组织、法规、社会营销。 (三)政策开发 1、进行国际间的比较。 2、吸收基层群众的创举。 3、移植其他部门的思路。 (四)作出政治选择。 (五)实施改革 (六)评价改革效果 第四节 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 一、全球卫生改革的基本趋势 二、当前国际卫生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建立内部时常,将卫生服务的购买与提供分开。 (二)管理下的竞争。 (三)权利下放。 (四)发挥私营部门的作用。 第五节 中国卫生改革回顾 一、简要回顾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三、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 四、加入WTO与卫生改革 (一)促进政府只能的转变 (二)加速卫生服务市场开放 (三)价款药品改革的进程。 第十二讲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第十三章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2课时 1.掌握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2.掌握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3. 掌握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卫生系统的指标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标。 4. 熟悉改善卫生系统绩效主要因素及目前的挑战。 1.掌握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2.掌握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3. 掌握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卫生系统的指标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标。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卫生系统、卫生系统绩效的概念。 2、如何理解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第一节 卫生系统绩效的概念 一、卫生系统 是指所有致力于产生卫生行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二、卫生系统的目标 以个人卫生保健服务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三、卫生系统的绩效 是给定的卫生资源下卫生系统所达到的目标的程度。 第二节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一、健康状况 (一)生命统计资料 (二)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三)健康的公平性 二、卫生系统反应性 (一)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 (二)研究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意义。 (三)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 三、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测量 四、筹资的公平性 第三节 卫生系统绩效的改善与挑战 1、管理 2、服务提供 3、资金筹措 第讲 初级卫生保健 第章 初级卫生保健 2课时 1. 掌握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的含义及其作为全球战略目标和社会目标。 2. 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含义、原则、内容与特点。 3. 了解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意义,了解我国第一人口享有卫生保健的十年规划目标,评价 指标和战略步骤。 4. 熟悉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成熟和经验。 5. 熟悉国际初级卫生保健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6. 掌握计划初期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的纲要及评价指标。 教学时数: 2学时 1. 掌握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的含义及其作为全球战略目标和社会目标。 2. 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含义、原则、内容与特点。 3. 掌握计划初期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的纲要及评价指标。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涵义。 2、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3、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经验。 初级卫生保健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权利。 第一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 到2000年,所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应该具有使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 水平。也就是说,到本实际,全球人民都能达到使他们能够有成效的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的理想的健康水平。 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 人人达到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不同国家都能按照本国的社会和经济能力,尽力改善人民的 健康状况。 三、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策略 一、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产生的背景 (一)居民的居住条件。 (二)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文化教育不普及。 (三)富裕、社会病影响人群的健康。 (四)社会经济状况。 (五)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六)人口剧增和人口老化。 二、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含义 (一)真正涵义 是由卫生系统的基层组织所提供的卫生服务。它是针对人民进行康复训练,普查,促进健康。 是指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通过个人,家庭与社会参与,国家及群众 能够负担费用的基本卫生保健。 1、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 2、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科学依据的。 3、承担者包括卫生部门、政府和个有关部门。 4、主要是增进健康。 5、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二)WHO的补充 1、它的实施将促进整个卫生事业。 2、包含从第一级接触开始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3、这一策略包括城市和农村。 4、使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5、还包括多项基础内容。 三、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原则 (一)社会公正。 (二)社区与群众参与。 (三)部门协同。 (四)成本效果和效率原则。 四、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内容 (一)增进健康 (二)预防 (三)医疗 (四)康复服务 五、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特点 社会性、群众性 六、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意义 (一)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 (二)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三)人类获得最高健康水平。 第三节 我国初级保健的回顾 一、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农村工作 1、建立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2、建立乡村医生队伍。 3、建立农村和做医疗保健制度。 (二)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经验。 (三)制定第一个中国农村初级保健十年规划。 二、初级卫生保健在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一)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本途经。 (二)凝聚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智慧和力量。 (三)创造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精神和工作效应。 (四)发展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办大卫生的道路。 三、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取得的成就(初级保健工作) 1、加强了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协同努力,基本形成了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 头,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社会格局。 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3、广开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地筹资渠道,开发合作医疗地形式和方法。 4、农村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有效地保护了农村劳动力。 5、加强了对农村卫生事业的管理,培养了一批初级卫生保健的惯例与技术队伍。 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经验 1、政府重视、部门协同行动; 2、初级卫生保健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开展健康教育、动员群众参与; 4、建立健全三级卫生网、完善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培养使用型卫生人才; 5、科学管理。 第四节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的改革与发展 (一)面向21世纪的初级卫生保健。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 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改革与发展 三、2001---2010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 (一)总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三)政府职责 (四)实施策略 五)保障措施 三、2001---2010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参考指标。 第十五讲 社区卫生服务 第十五章 社区卫生服务 2课时 1.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熟悉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和意义。 3. 了解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 4. 掌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组织。 5. 掌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1.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组织。 3. 掌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简述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内容。 2、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特点。 3、简述个人健康档案中问题描述“S-O-A-P”的具体内容。 4、论述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要点。 5、社区卫生服务方式 6、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7、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8、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社区卫生服务 是指由全科医生(GP)为主体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是在政 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 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 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 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 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二)全科医学---全科/家庭医学(General Practice) 是用于指导全科医生从事基层医疗保健第一线服务的知识技能体系,是一个二级综合性医学 专科学科。 (三)全科医生 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接受全科医学的专门训练,提供社区中的常见卫生服务。 (四)全科医疗 是由全科医生从事的医学实践活动,是在基本医疗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 和社会医学最新成果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基层医疗模式。 (五)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 1、第一线服务:基层群众最先接触的服务 2、综合性服务:对象 内容 层面 范围 3、连续性服务:全程卫生服务(人生 健康) 4、协调性服务:会诊 转诊 咨询 5、可及性服务:位置 时间 效率 技术 经济 6、以家庭为单位:场所与资源 7、以社区为范围:注意健康与社会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8、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整体论 系统论 9、预防为主: 一、二、三级预防 10、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任务和目标 (一)对象 健康人群、其他保健人群 (二)任务 1、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2、 创建健康社区。 3、保证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卫生部2005年的具体目标为: 1、形成较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3、初步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三、发展社去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公有制为主导。 3、坚持预防为住、综合服务、健康促进。 4、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 5、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发展相结合。 6、坚持实事求是。 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 2、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3、有利于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4、有利于构建有效、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 5、有利于加强预防战略。 6、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 7、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8、是转变医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第二节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1、基层医院要逐渐树立了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进行全方位转轨的观念。 2、对基层医院要进行结构式改造,基层医生要实行观念、知识及技能的改造。 3、以全科医疗为基础。 4、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行业公开招标。 5、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产权制度和瑰丽改革试点,鼓励多元投资。 6、要强化示范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2、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依托现有的基层机构。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当根据当地规划和群众需求设置。实心卫生机 构功能调整,优化重组,转变观念。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原则 1、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 2、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原则 1、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 2、服务人口一般为1---1.5万人。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审批程序。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基本设施。 2、人员配备。 2,000---3,000服务人口配备1名全科医师。 3、科室设置。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 1、基本设施。 2、人员配备。 3、科室设置。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 务。 1、社区健康教育。 2、社区预防。 3、社区康复。 4、社区医疗:治疗与讲解预防知识。 5、慢性病防治与管理。 6、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健康教育: 1、针对社区主要问题。 2、开展面向群体和个人的健康教育。 3、配合开展免疫接种。 社区康复体现了医疗和预防保健于一体,心身兼顾的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 四、社区卫生服务方式 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人群需求、卫生资源等采取多种形式。主要包括: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开展各项工作 2 上门服务:送医送药入户 3 居民选择医生签定社区卫生服务4 社区医生责任制 5 医疗咨询热线服务:就医指南、医疗咨询 6 双向转诊服务 第讲:医政管理 第十六章 医政管理 2课时 1. 熟悉医政管理的概念和基本职能;熟悉医疗服务质量的意义。 2. 熟悉医疗行业准入管理的基本内容、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 3. 掌握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体系和控制措施。 4. 熟悉安全血液、安全输血、采供血服务体系以及血液管理的主要任务。 5. 熟悉医疗事故的概念和分级,掌握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与处理方法,熟悉医疗事故防范 的具体内容。 1. 掌握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体系和控制措施。掌握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体系和控制措施 2. 熟悉医疗行业准入管理的基本内容、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 3. 熟悉医疗事故的概念和分级,掌握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与处理方法,熟悉医疗事故防范 的具体内容。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简述医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原则。 2.简述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3. 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和增长的原因。 医政管理 一、概述: 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部门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医疗服务 及其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的管 理;各项医疗工作的管理;与医疗相关的各种卫生组织及 其活动的行政管理。 二、对象与任务: 医疗组织、从业人员、医疗活动、医疗市场 医政管理的工作内容: 1、制定医疗、教学、科研、个体等的业务管理。 2、负责医疗技术实施管理。 3、抓好医院专科化的建设。 4、执行中西医结合政策。 5、检查督促业务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 6、组织和实施医疗业务人员的培训。 7、组织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的管理。 8、搞好协作。 医政管理的原则: 1、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 2、正确处理两个效益关系。 3、公平性。 4、可及性。 5、分级。 6、中西医结合。 7、整体效益。 它的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行政主体是政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主要职能 1、拟定发展规划、管理法规和服务标准 2、拟定执业标准、服务规范 3、准入审批和监督管理 4、监督管理医疗服务质量 5、其他相关医疗政务的综合管理 四、性质 1、法律性 2、社会公益性 3、职业人道性 4、时效性 五、医疗机构准入管理 1、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医疗机构的分类 3、医疗机构的登记制度与基本标准 4、医疗机构评审制度 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 医师、护士准入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一、医疗服务质量的含义 分为医疗质量和工作质量两部分。 工作质量包括:医疗工作质量、护理工作质量、医技工作质量。 评价:1、安全性 2、有效性 3、价廉性 4、便捷性 5、效益性 6、舒适性 二、医疗质量管理 (一)特点 1、强调消费者收益。 2、前瞻措施。 3、关注实际效果。 4、技术整合与群众参与。 5、运用内力和借助外力共同促进。 (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1、质控网络。 2、质量考评。 3、单项质量管理。 4、行政管理。 5、行政处罚。 6、质量评价。 7、社会公示。 三、护理质量管理 (一)特征 1、功能性。 2、技术性。 3、整体性。 4、安全性。 5、时间性。 6、精确性。 7、圆满性。 8、伦理性。 (二)护理质量管理 1、原则 2、建立并实施护理质量体系。 (三)护理质量评价 医疗安全管理 1、是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 2、意义: 是实现医疗服务的基础。 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指标。 是保证病人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3、医疗纠纷: 通常是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有分歧,必须经过行政、法律或仲裁才 可解决的医患纠葛。 原因:医院和病人方面。 七、医疗卫生技术、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准入管理 八、医疗事故管理 1、类别及等级 2、处理程序: 组织调查、鉴定 受理申请 审核监督 行政处理 第讲:疾病控制管理 第十七章 疾病控制管理 2课时 1. 掌握疾病控制的意义、疾病控制管理的内容。 2. 熟悉传染病管理的法律依据、面临的挑战与管理方法。 3. 了解慢性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现状与控制手法。 1. 掌握疾病控制的意义、疾病控制管理的内容。 2. 熟悉传染病管理的法律依据、面临的挑战与管理方法。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 简述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区别。 2. 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3. 简述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 卫生防疫管理 一、概述 1、意义 2、内容与进展 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控制管理 二、传染病控制管理 1、我国传染病情况 2、法规及管理的范围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三、慢性病控制管理 1、定义 2、我国慢性病的情况 结构的变化、模式的转变、人群健康转型的结果 3、行动的原则: 以公卫系统为主导、建立支持环境、强调个人责任、立足 社区、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依据科学行动、利用现有资源。 4、策略与措施 发展国家政策和规划、健康促进与三级预防、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密切 结合、社区防治监测。 社区干预(社区健康促进、干预场所确定、社区干预评价、推行健康的生活行为)。 四、职业病控制管理 1、前期预防 2、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3、职业病诊治与病人保障 4、监督检查 5、法律责任 五、卫生防疫站管理 CDC主要根据流行病学的发生、发展的可能,组织实施预防措施,提出进行为干预的计划, 以期达到减少发病防范疾病流行目的。健康教育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建设要 求,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以期达到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和卫生法律意义,规范公民 的卫生行为,提高社会公民素质的目的。 六、卫生监督管理 是国家授权卫生监督部门,按照国家卫生法令、条例和标准,对所辖区域内的生产、建设、 文教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及出入境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七、卫生防疫综合评价 是根据特定的目标,对卫生防疫工作的价值和成效进行评判估量的过程。 1、常用的评价指标 防治评价指标、计划免疫工作评价指标、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评价指标 第讲:妇幼卫生管理 第十八章 妇幼卫生管理 2课时 1. 掌握中国妇幼卫生工作的内容。 2. 掌握妇幼卫生行政管理网络,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各级妇幼卫生工作机构 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3. 熟悉《母婴保健法》和妇幼卫生信息的来源。 4. 了解《中国妇幼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 5. 了解各级妇幼卫生机构的职责与管理。 1. 掌握中国妇幼卫生工作的内容。 2. 掌握妇幼卫生行政管理网络,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各级妇幼卫生工作机构 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结合实际,课堂讲授为主。 1. 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简述《母婴保健法》的意义。 3. 简述妇幼卫生工作的意义。 妇幼卫生保健 一、概述 1、内容 生殖健康、婚前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发展和影响因素 政府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传统风俗、人口流动、政策环境、生殖保健技术发展、卫 生服务需求多层次、多样化、人力资源、设施和服务能力、医疗服务与保健服务的协调、与 卫生部门外相关组织的协调。 二、妇幼卫生行政管理 1、网络 国家卫生部、地方政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2、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三、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管理 1、设置和任务 2、各级专业机构管理 省级、县(区)级、乡镇级 四、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1、信息的来源和分类 2、信息在管理中的应用 辅助妇幼卫生工作决策、监督评价妇幼卫生规划和项目的实施、妇幼卫生服务评价。
/
本文档为【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梁万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