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法制史思考题

2012-11-04 9页 doc 76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07389

暂无简介

举报
法制史思考题《中国法制史》学习思考题 第一讲思考题: 1、 中国法制的近代化进程始于何时? 1840清末 2、法制现代化应该具有哪些主要标志? (1)在宪法中确认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和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2)在刑法中确认罪行法定原则 (3)在刑事诉讼法中确认无罪推定原则 (4)在民法中确认意思自治原则 (5)在行政法中确认依法行政原则 (6)在经济法中确认法治经济原则 (7)制定国家赔偿法,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3、中华法系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1、法律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 王法、专制法、集权法、德治法 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
法制史思考题
《中国法制史》学习思考题 第一讲思考题: 1、 中国法制的近代化进程始于何时? 1840清末 2、法制现代化应该具有哪些主要标志? (1)在宪法中确认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和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2)在刑法中确认罪行法定原则 (3)在刑事诉讼法中确认无罪推定原则 (4)在民法中确认意思自治原则 (5)在行政法中确认依法行政原则 (6)在经济法中确认法治经济原则 (7)制定国家赔偿法,建立国家赔偿 3、中华法系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1、法律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 王法、专制法、集权法、德治法 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强调维护纲纪伦常 (1)伦理法(2)礼制法(3)特权法(4)义务法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3、法律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 (1)合体法 不仅刑法发达,而且民法颇具水平,法的部门齐全。 (2)公法 (3)制定法 4、司法从属于行政,司法审判机构与行政机构长期合一: (1)人治法(2)无讼法诉讼被称为打官司、告官。 4、中国法制近代化为什么选择学习大陆法系? (1)相近的国家主义观念 (中央集权的观念) (2)相近的法典编纂观念 (成文法的观念) (3)相近的思维方式 (演绎思维) (4)相近的审判方式 (职权主义) 6、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是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实行的君主专制统治,是最高的统治阶级,所以法律是反映地主阶级的意志。 7、中国古代只有刑法没有民法的说法对吗? 因自然经济的稳固,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加之过早确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及礼的规范的发展,使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就带有刑事法规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的特点。 夏朝一建立,统治者便把礼摆到重要位置,无论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还是在婚姻家庭方面,礼都起到了民事法规的实际调整作用.由于礼的作用增强,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民事法律规范在形成期的夏代法律中居于次要地位,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但并不能说中国古代只有刑法没有民法. 8、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是伦理法、礼制法、特权法、义务法? 因为中国古代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强调纲纪伦常、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9、中华法制文明的当代意义何在? 第二讲思考题: 1、 中国古代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原始习惯到奴隶制习惯法的转变 &.习惯法的产生 2、 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有何特点? 国家起源特点: (1)从氏族公社到部落联盟再到国家——氏族血缘纽带不仅没有松弛反而变得更加强韧 国家——家天下 (2)从部落联盟首领到国家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不断加强 法产生的特点: (1)礼法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2)法的氏族宗法色彩浓厚 (3)法律强化专制王权 (4)法的刑法特色突出 (5)形成时具有早熟性 3、 商朝的神权法思想主要现在哪些方面? 立法指导思想:王权神授的法律思想 天讨、天罚、天谴的法律思想 4、 周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有哪些? 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1)德的内容:敬天、孝祖、保民 (2)德刑关系: “实施德教,用邢宽缓”,将教化与刑罚相结合。” 2、亲亲、尊尊: 亲亲,核心是孝,就是要求在亲族范围内,人人都应亲爱自己的亲属,按照自己的身份行事,亲疏远近、尊卑敬幼都有明确的次序。尊尊,核心是忠,是要求在社会范围内,人人都要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人人都要恪守自己的名分,君臣、上下、贵贱都有明确的分野,有明确的等级秩序。 3、刑三国用三典——“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5、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怎样? (1)礼与刑联系 a、礼与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b、礼指导刑的制定与执行,并借助刑的强制力为后盾。 c、刑是礼的必要补充,用刑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礼。 d、“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入刑。” (2)礼与刑区别 a、性质不同:礼是积极的法律规范,刑是消极的法律规范。 b、作用不同:礼是正面引导、预防、教化,刑是反面禁止、惩罚、制裁。 c、“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刑者,禁于已然之后。” 5、关于礼不下庶人与刑不上大夫 6、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礼不下庶人”并不是说礼对庶人没有约束力,而是强调“礼”是有等级、有差别的。 “刑不上大夫”也并不是说对大夫以上的贵族绝对不会适用刑罚。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项法律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重心在于强调平民百姓与官僚贵族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对于官僚贵族等统治限阶层社会特权的维护。 7、西周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原则):幼弱、老耄、蠢愚三种人犯罪减轻、赦免其刑罚。 “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过失、弗知、遗忘三种情况的犯罪,可以宽宥、原谅。眚:过失,非眚:故意。 惟终:惯犯,非终:偶犯。 “三刺之法”(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原则):讯群臣、讯群吏、讯万民,即对重大疑难案件,要经过三道讯问的特别程序才可决定,并应减轻或者赦免处罚。《周礼》 8、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有哪些重大规定? (1)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一夫一妻多妾制” (2)结婚的条件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同姓不婚” c、履行“婚姻六礼”: 纳采(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问名(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纳吉(在卜得吉兆之后,男方携礼物至女家确定缔结婚姻) 纳征(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正式缔结婚姻) 请期(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亲迎 (3)离婚的条件与限制——“七出三不去” 离婚“七出”: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口多言、盗窃。 限制离婚“三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9、西周时期实行哪些继承制度? (1)宗祧继承 (2)财产继承 (3)嫡长子继承 第三讲思考题: 1、 成文法公布的主要经历及其重大意义。 意义: 1、结束了法律的秘密状态,使法律走公开化。 2、打破了奴隶主阶级对法律的垄断,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3、奠定了封建法制发展的基础。 4、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试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盗〉〉 〈〈贼〉〉 〈〈网〉〉 〈〈捕〉〉〈〈杂律〉〉《具律》 《法经》的历史意义 a、初步确定了封建法制维护君权,严惩犯罪的基本原则 b、基本奠定了封建法典的编纂体系。 c、改刑为法,推动了法理的进步。 d、为其他法家人物推行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试述商鞅法制变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商鞅变法的内容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的内容。 b、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c、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d、用赏罚手段推行农战政策。 e、明法重刑,实行连坐,鼓励告奸。 (2)商鞅变法的意义 a、丰富了封建法律的内容,推进了法制的进程。 b、为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c、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为秦朝推行法治奠定了基础。 第四讲思考题: 1、 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哪些? 1、律 2、令 3、式 4、法律答问 5、廷行事 6、程 7、课 法律答问(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是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作的权威性解释,他们与法律条文一样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 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刑事责任年龄原则 (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的原则 (3)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 (4)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 (5)累犯加重处罚的原则 (6)共同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 (7)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 (8)消除犯罪后果减免刑罚的原则 (9)犯罪连坐的原则 (10)诬告反坐的原则 3、简述秦朝刑罚的种类。 (1)生命刑(死刑、极刑): 具五刑、弃市、戮、磔、腰斩、车裂、坑、定杀、枭首、族刑、凿颠、抽肋、镬烹、囊扑等。 (2)身体刑(肉刑):笞、黥、劓、膑刑(刖刑)、宫等。 (3)劳役刑(作刑、徒刑): a、城旦、舂 b、鬼薪、白粲 c、隶臣、隶妾 d、司寇、作如司寇 e、罚作、复作 f、侯 (4)耻辱刑(羞辱刑):髡、耐、完等 (5)财产刑(经济刑):赀、赎、没等 (6)身份刑:废、夺爵、谇等 (7)流放刑:迁、徙、谪等 (8)株连刑:族刑、收(收孥、籍家) 4、简述秦朝经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农牧业管理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有《田律》、《仓律》、《牛羊课》、《厩苑律》等 2、手工业管理的法律,有《工律》、《工人程》、《均工》、《效律》等 3、商业贸易的法律,有《市律》等 4、财政货币管理的法律,有《金布律》、《效律》等 5、简述秦朝行政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确立皇帝制度 2、设置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吏、少府) 3、实现郡县制。郡守、县令、乡有秩、亭长、里典。 4、官吏的任用 5、官吏的职责 6、官吏的奖惩 6、秦朝规定了哪些诉讼原则? (1)有罪推定的原则 (2)依法律和事实判决的原则 (3)有条件地刑讯的原则 (4)重视证据的原则 第五讲思考题: 1、 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汉朝初期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 2、汉朝中后期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德主刑辅) 2、汉朝制定了哪些重大法律? 1、约法三章 2、《九章律》 萧何修定,9篇 3、《傍章律》叔孙通修定,18篇 4、《越宫律》张汤修定,27篇 5、《朝律》赵禹修定,6篇 6、《酉寸金律》 7、《沈命法》 8、《左官律》 9、《事国人过律》 3、如何评价汉朝的刑制改革? 汉文帝、景帝的形制改革在中国的法制史上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它使中国古代刑罚由野蛮走向相对文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简评春秋决狱。 是指在审判案件中,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其首倡者是董仲舒。要旨:必须根据案情实施,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 第六讲思考题: 1、《泰始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怎样? (1)体例设置更加合理,刑名之后新增法例。20篇 (2)增加律疏注释。张斐、杜预作注释 (3)“准五服以制罪”,礼律进一步融合。 2、《北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怎样? (1)篇目精简适中 12篇949条 (2)规范体例 将刑名和法例合为名例律,置于律首。 (3)设立重罪十条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结构的变化与立法技术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1、律的篇目的增加与调整 2、律的体例的调整 3、律令的区分——律为固定性的规范,令是暂时性制度。令成为律的补充形式。 4、以格代科 5、式的出现 6、律学的发展——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违令有罪则入律。 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不意误犯谓之过失。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引礼入律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1、八议入律:亲、故、贤、能、功、贵、勤、宾。使贵族官僚地主享有特权,凌架于一般法律制裁之上,为统治阶级中不法分子破坏法律大开方便之门。 2、官当入律:官当简称为当,又叫以官当徒,这是古代官吏享有的特权,在他们犯罪时可以用自己的官品抵挡徒刑。按以官当徒原则,公罪比私罪抵当为多,官品高比官品低的抵当为多。 3、准五服以制罪: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袒免。 4、存留养亲制度:是犯了死刑的罪犯如果家里只有他一个后代的话就不对他执行死刑,以便他可以供养他的父母。 5、设立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6、九品中正制: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一制度巩固了大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士族制度,保障了士族垄断政治统治权的特殊地位。 第七讲思考题: 1、《开皇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怎样? (1)奠定封建法典的篇章体例——该禁卫为卫禁、改户为户婚,将捕断分为捕亡和断狱,删除斗和毁损。篇名、数目、顺序基本确定。 (2)确立十恶罪名: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确立死、流、徒、杖、笞的五刑制度 (4)体现了“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轻刑思想。 2、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有哪些? 1、“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2、立法要求宽简、稳定、划一。 3、执法要求审慎。 3、唐朝定罪量刑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严惩十恶: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道,以为明诫。 &.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八议、请、减、赎、官当 &.亲属相犯,准五服论处 &.良贱相犯,依身份论处 &.老少病残犯罪减免刑罚 &.同居有罪相为隐 &.划分公罪与私罪 &.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道 &.自首减免刑罚 自首不实、自首不尽 &.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 &.疑罪从赎 &.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3、 唐朝关于婚姻与家庭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1、家长拥有主婚权 2、婚姻以娉财为信 3、离婚以七出、义绝为条件:和离、断离。 4、同姓不婚、良贱不婚、不得娶逃亡的妇女、监临官不得娶所监临之女为妻妾、不得恐吓强娶为婚。 5、家长拥有教育惩戒权 6、家长拥有财产支配权:同居共财,子女不得离籍别财。 7、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养子与亲生子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 5、唐律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体现了君主专制主义的精神 2、体现了封建等级特权的精神 3、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和礼制的精神 以礼为立法的根据、以礼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以礼作疏注释律典。 4、体现了封建小农经济的精神 5、体现了“用刑持平”的精神 刑罚体系规范有序,死刑数目减省、死刑覆奏审慎,量刑幅度较之各朝轻缓,疑罪从轻、得古今之平。 6、体现了规范详备科条简约的精神 6、怎样评价唐律的历史地位? 1、集大成者 2、促进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3、影响后世王朝 4、影响周边国家 5、标志着中华法系走向成熟 6、封建法典的世界典范 7、唐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律、令、格、式 律是国家的的基本法典,采取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集刑事、民事、军事、行政、诉讼等内容为一体,但以刑律、刑罚惩罚手段为主,用于正刑定律。 令是律的补充,是关于国家体制及其基本制度的法规,主要规范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运行程序和制度,以严格尊卑贵贱秩序。 格是国家机关各部门及百官日常办事的细则,也是皇帝有关诏令的删辑。 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和行政活动的细则。 8、《唐律疏议》的篇目名称及结构关系怎样? 《唐律疏议》 主要内容 (1)第一篇《名例律》 ——关于十恶罪名、刑罚种类及其 适用原则的规定 ——具有统率全律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唐律的精神实质。 (2)第二篇《卫禁律》 ——是关于宫廷保卫及关津要塞守卫的规定。 ——关系到皇帝的安全与国家社会的安危 (3)第三篇《职制律》 ——关于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法律规定。 (4)第四篇《户婚律》 ——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 (5)第五篇《厩库律》 ——关于牲畜饲养、管理、使用及国家仓库管理方面的规定。 (6)第六篇《擅兴律》 ——关于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及工程兴造方面的法律 ——关系到军权的控制与劳动力的管理和使用。 (7)第七篇《贼盗律》 ——关于镇压颠覆国家政权、惩治侵犯人身及财产安全方面的法律。 ——它继承了《法经》中“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在各篇中量刑最重。 (8)第八篇《斗讼律》 ——关于斗殴与告诉方面的法律。 (9)第九篇《诈伪律》 ——关于惩治伪造、诈骗性犯罪方面的法律。 (10)第十篇《杂律》 ——主要将难以列入其他各篇的法律集于此篇 ——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其条文最多。 (11)第十一篇《捕亡律》 ——关于缉捕和处罚逃亡罪犯、兵丁、奴婢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12)第十二篇《断狱律》 ——关于司法审判和监狱管理方面的规定。 、《唐律疏议》的结构 (1)相当于总则(第1篇) 《名例》 (2)相当于实体法(第2-10篇) 《卫禁》《职制》《户婚》《厩库》 《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 (3)相当于程序法 (第11-12篇) 《捕亡》、《断狱》 9、十恶犯罪可以分为几类?中国古代为什么要严惩十恶犯罪? 严惩十恶: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 十恶具体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可以分为三类: 1)、威胁损害皇权危机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即“大不敬”。对威胁损害皇权危机封建国家的思想、言论乃至行为的严厉处罚,充分反映了唐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本质与特征。 2)、严重威胁封建秩序的“不道”行为,注: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 造畜蛊毒、厌魅,即畜养毒虫,使用邪术害人。 3)、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重罪。这几罪因严重违反封建伦常关系,破坏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10、以《唐律疏议》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法典的特点。 犯罪连坐(刑事法律制度之一):连坐就是一人犯罪,全家、邻里和其他相关的人连同受罚。秦代的连坐主要有全家连坐、什伍(即邻里)连坐、军队中士卒连坐、官吏间连坐四种。
/
本文档为【法制史思考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