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敦煌卷子_内经_考

敦煌卷子_内经_考

2012-11-02 3页 pdf 562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8640

暂无简介

举报
敦煌卷子_内经_考 · 教沮医给 · 敦 煌 卷 子《内 经》考 中国 中医 研 究院 医 史文献研 究所 王咪咪 提要 本文所述《 内经》中《素问 · 三 部九候论》及《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中的部 分文字均系 年莫高窟 十六 号窟 出王 , 属于 医药卷 子之一 , 现存法国巴黎图书馆 , 编 号为伯希和 氏 、 。 本文向大家介 绍迄今 为止所发现的《 内经》最早 古传本的部分文字 , 并将其与现传世本作一对照 , 以为深入研究《 内经》的流传 、 内 容的演变 , 及版本的选择提供依据。 敦煌医学卷子共有七十余种 , 其中属...
敦煌卷子_内经_考
· 教沮医给 · 敦 煌 卷 子《内 经》考 中国 中医 研 究院 医 史文献研 究所 王咪咪 提要 本文所述《 内经》中《素问 · 三 部九候论》及《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中的部 分文字均系 年莫高窟 十六 号窟 出王 , 属于 医药卷 子之一 , 现存法国巴黎图馆 , 编 号为伯希和 氏 、 。 本文向大家介 绍迄今 为止所发现的《 内经》最早 古传本的部分文字 , 并将其与现传世本作一对照 , 以为深入研究《 内经》的流传 、 内 容的演变 , 及版本的选择提供依据。 敦煌医学卷子共有七十余种 , 其中属于《 内经 , 部分的 , 只有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伯希和 氏编 号 中的 行文字 该件总计有 的行文字 及 编号 卷子的全部 行文字 , 每行”至 字不 等 , 总计不足一千字。 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 《 内 经 , 最早古传本原文。 据我们在编修中医图书联合 目录中向全 国 家图书馆所征集的卡片初步统计 , 现存最早的 《 内 经》是明 · 嘉靖间吴涕的校正本 , 而且只 存 有 ‘ 素 问 , 《 灵枢》虽有一种元刻本 , 亦仅存六 — 十二 卷 , 其余也为明 · 嘉靖后刻本 也就是说 , 均为公 元 年以后刻本 , 距王冰注《 素问 , 的时间也相隔 了九百年。 从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中, 如马王堆、 武威汉简等的医书中, 虽有与《 内经》文义相同的文 字‘ 但毕竟不能认定即为《 内经 , 的古传本 但敦煌 卷子中的近千余字 , 我们则可肯定无误地说 , 就是 内经》的古传本 这在下文的对比中可以证实 。 我 们从卷子的文字中考证出, 此卷子为唐代之作。 我 们将卷子中的文字与传世本《 素间 , 对照时发现 , 传 世本《 素问 , 存在着避六朝 · 梁讳的情况 , 如将“ 七诊 虽见 , 九候皆顺者不死” 的“ 顺 ”字改为“ 从”字 , 而在 卷子本中则未改 另在 的《 内经》 以外的文字 中发现 , 有将“ 平旦”写作“ 平旦” 、 “ 莫”写作“ 美” 的 讳例 , 前者是为避唐睿宗李 日 讳 , 后者则是避唐太 宗李世民讳。 据陈垣先生在《 史讳举例》 中考证 “ 避 讳缺笔之例始于唐。 ”所以 , 我们认为 , 此卷子当系 唐代中期的写本 故而把我们今天所见的《 内经》传 本年代又向前推进了。 卷子中 所存《 内经》内容与传世本《 素问。 三部九候论, 中的大部分内容基本一致 , 故我们亦 把 这部分内容称为“ 三部九候论”。 把这两哪 分《 三部九候论》在总体上比较一下 , 可以看到两者 大体相同 , 但又有区别。 从文字上讲 , 传世 本 《 素 问 · 三部九候论》一千余字 , 卷子本仅存六百余 字 从文序上讲 , “ 三部之候” 上部天 , 中部人 , 下部 地 在传世本“ 三部九候论 ”之首 , 而卷子则在论尾。 在具体内容上 , 我们则按文中的自然段 , 截取几部 分予以对比 气 ⋯各别九野 , 九野为九脏 , 神脏五 , 形 脏四 , 合为九脏。 五脏已败 , 形脏以竭者 , 其色必 天 , 夭必死矣广 卷子论首缺文 , 并以下重点十四字卷子脱文 , 现据传世本‘ 三部九候论” 补。 传世本 “ 三部九候论” 此 自然段为“ 三而三之 , 合则为九 , 九分为九野 , 九 野为九胜· · ⋯ 。 ”以下与卷子同。 “ 日 形盛脉细 , 胸中气少不足以 仓者危 , 形瘦脉大 , 胸中多气者死也 , 形气相得者平也。 参 伍不调者病 , 色相得者生 , 相失者死 若上下左右 之脉相应如参春者病也 , 其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 死 。 ” 此段除带重点的二十八字据传世本 “ 三部九 候 论”补齐外 , 还有三处卷子与传世本不 同 ① 传 世 本作 “ 形 气 相得者生、 卷子作“ 形气相得者平” 。 ②传世本作“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卷子作 “ 色 相 得者生 , 相失者死”。 ⑧ 传世本作“ 上下左右之脉相 应如参春者病甚,’ 卷子作“ 病也” 。 此三处应该说 , 在意义上没有明显区别 , 但却存在着程度不同 。 从 文章的前后结构看 , 这不是笔误 , 只能说明医气在 作者简介 王咪咪 , 岁 。 年毕业于拓京 中 医 学院 中医 系。 砚为中国中医研 究院 医 史文献研 完 所 文献 二室研究实习 员, 该所图书货料室副主任。 历史上的辗转流传 , 不断受到整理、 重刻者的臆改 卷子本从“ 以左手去足内踩上五寸”至“ 病在 络脉仓 , 一段 , 传世本此段文字为“ 以左手足上 , 上 去碟五寸按之 , 庶右手足当躁而弹之 , 其应过五寸 以上 , 蠕蠕然者不病。 其应疾 , 中手浑浑然者病 冲手徐徐然者病 , 其应上不能至五寸 , 弹之不应者 死。 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 中部乍疏乍数者死 其 脉代而钩者 , 病在络脉。 ”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两段的第一、 二句 不同 , 而以卷子本显得清楚、 明白, 传世本显得层 次不清 ②第五句传世本为“ 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 , 卷子本为“ 肌肉身充 , 气不去来者亦死” , 在意思上 有很大差异 ⑧最后一句 , 卷子本强调“ 上部脉” , 而传世本则没有 这部分内容我们再作 另 一 种 对 比 , 还可看到其他问题。 在 声针灸甲乙经 · 三部九 候论》中相应文字的前两句为“ 以左手足上去躁五寸 而按之 , 右手当躁而弹粼’ 《 太素 · 三部九候论》 中相应文字的前两句为 “ 以左手上去 碟 五 寸 而按 之 , 右手当媒而弹之” 。 从以上四种不同出处 可 以 看到 , 传世本 《 素问 · 三部九候论》 在这两句中缺 “ 而”字 , 衍“ 上, 庶、 足”三字 “ 足太阳气绝者 , 足不可屈伸, , 死必戴眼。 ” 此句文字, 卷子本与传世本同 , 但通观全文 , 此句前后在意义上与前后文不相接 如果我们再看 传世本‘ 素间, 、 ‘ 灵枢》的其他章节 , 就会发现 , 这 种形式的论述颇多 , 但不会只论述一经的病象 如 ‘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 , 中有“ 肺脉急甚为雍疾 ⋯ ⋯ , 肝脉急甚者为恶言⋯ ⋯ , 脾脉急甚为续疚⋯ ⋯ , 肾 脉急甚为骨癫疾 · ⋯⋯ ”《 灵枢 · 经脉篇》 亦分别论述 肺手太阴之脉⋯ ⋯ , 大肠手阳明之脉 · 一 , 胃足阳 明之脉⋯⋯ , 脾足太阴之脉⋯ ⋯ 。 ”再如 《 素问 · 阴 阳别论》中“ 肝至悬绝⋯ ⋯ , 心至悬绝⋯ ⋯ , 脾至悬 绝 ⋯ ⋯ , 肾至悬绝 · ⋯⋯ ”《 素问 · 诊要经终论 , 中有 梦少阳终者⋯ ⋯ , 阳明终者⋯ ⋯ , 少阴终者⋯ ⋯ , 太 期终者 · ⋯⋯ ”故而可以推断 , 此处只“足太阳气绝” 一句, 定有缺文 从传世本缺文 , 卷子本亦缺文 , 说明缺文已久。 卷子本从“ 冬阴夏阳奈何”至“ 九候虽调者亦 死” 一段中, 有“ 脉皆盛躁奥数者为阳也”一句 , 传世 本作“ 盛躁喘数者为阳” 虽只一字之差 , 但从文义 上当以传世本为通 因其“ 盛 、 躁、 数 , 均为阳脉 , 而奕 通“ 软,’为阴脉之象 , 论述中有矛盾 若用“ 喘 数” , 在形容脉象上就与上下文一致了 , 均为阳盛之 脉 卷子本从“ 上七候虽见” 至 “ 若脉不往来者 死 , 一段 , 传世本有几处与此不同 ① 传 世 本本 段首作“ 七诊虽见” , 而不是卷子本的“ 七候” ②传 世本为“ 经月之病” , 卷子本为“ 经间之病” ③ 传世 本在“ 必须审谛 , 问其所始” 之后 , 无 “ 若所始之病 与今所痛异者 , 乃定吉凶” , 而以“ 今之所方病” 过 渡 , 下接“ 而后各切循其脉⋯⋯”。 最后一句传世本 与卷子本也有各别字不同 , 但意思基本一致 下面我们再看卷子伯希和氏编号 的 行 文字 , 仅二百余字。 内容与《 灵枢 · 邪气脏俯病 形》 中的部分同 从段之首尾均可明显感到大盈脱文 , 仅存的两 自然段为 “ 问曰 脉之缓急、 小大、 滑涩之形 , 病何如 对日 心脉急甚者为疾 微急为心痛引背 , 食不下。 缓甚为狂笑 微缓为伏梁 , 在心下 , 上下行 , 时唾 血。 大甚为喉喻 微大为心痹 , 引背 , 善泪出 小 甚者善哆。 微小为消痒 滑甚为善渴 徽滑为心庙 引脐 , 小腹鸣。 涩甚为厥。 微涩为血溢 , 维厥 , 耳 鸣 , 癫疾 ” “ 肺脉急甚为癫疾 , 微急为肺寒热 , 怠惰 , 咳唾 血 , 引腰胸 , 若鼻息肉不通。 缓甚为多汗 , 微缓为 疾 , 漏风 , 头以下汗出不可止 大甚为胫肿 微大 为肺痹引胸背 , 起恶血 小甚为泄。 微小为俏痒 滑甚为息责上气。 ” 与我们看到的 ‘ 灵枢》 传世本相比 , 有以下差 异 ①《 灵枢》本为“ 心脉急甚为枣犷 , 卷子作“ 枣” ②《 灵枢》本为“ 涩甚为膺” , 卷子作“ 涩甚为厥” 。 ⑧ 在第二自然段中, 《 灵枢 , 本为 “ 引背胸” , 卷子作 “ 引腰胸 ” ④ 灵枢》为“ 微缓为痰痰、 偏风 , 头以下 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第 期 汗出不可止 ”卷子作“ 微缓为妾 , 偏风” , 并“ 头” 字 脱文 据‘ 灵枢 , 补 , ⑥ 灵枢 , 为“ 起恶日光” , 卷子 则为“ 起恶粤气 ⑧卷子中“ 滑甚为息责上气” 中 “ 责 上气”三字原脱 , 现据 灵枢》本补。 以上差异 , 在正 确理解医经意义上 , 提供了一重 要 参 考 线索。 软煌卷子‘ 内经》原文的发现 , 不仅有其文物价 值 , 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木研究价值。 , 为追溯《 内经 , 的发展、 流传、 内容的变迁 提供了重要依据 , 把今天所能看到的 , 内经 , 版本年代又向前 提了近一千年 , 为医史和中医文献的研究提供了宝 贵资料 , 为校勘、 整理‘ 内经》提供了最古的校本。 卷子 《 三部九候论, 原文 各别九九玲野① 为九截神找以放别②截以揭 者其色必天 日形盛脉细 匈⑧ 中气少不足 以 忽者死也其上下右 相 失不 色相得者生相 失者死若上者病也其上下左右 相失不咬伯 日察九候独 小 者病独 大病热者病独独 寒者左病 脉独陷者病 以左手专足内探上五寸指徽案④之以右手指 当珠上橄而 弹之其脉中气动应过五寸已上雷窝焦 者不病也雷⑥需者来有力其 气来疾 中手挥怀然者病也浑挥⑥者来无 力也其 气来徐徐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手 者死也徐徐者似 有似 无也其肌宾身充 气不去来者亦死不去 来者弹之全无其中部脉乍妹乍数者经 乱亦死若妾也 共上部脉 来代而 匀 者病在络脉也 九候相应 者上下若一不得相 失也一候后 者则病类二候后者则病甚三候后 者则厄夹所谓后 者上 中下应不俱也察其病截而知 死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也脉真截脉 见者亦死足太 阳 气绝者 足不 可压 申⑧死必或眼冬阴夏阳 奈何 攻伯 日九候之脉昔沉细愚绝 者为阴也主冬夜丰死 脉皆盛赚 更数者 为 阳也主夏日 中死 寒热者平旦死 热 中反热 病者 日 中死病风者 日 夕死 病水者夜丰死 脉乍辣乍数乍退乍疾 者 日 乘四季死若形 宾⑧ 以脱九候 虽调者亦死 上 七侯虽 见 九侯 背顺者不死所 以 言不死者风 气之病及 经 间之病 似 七诊之病而 非七也故 言不死若 有前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跳者 死死者必发哆嗯也必须审谛问其所始若 所 始之 病与今所痛异者乃 定吉凶 循其脉视其经 浮沉上下逆顺循之其脉疾 者不病也其脉迟者病也若脉不 往 来 者 死 上部天 两领 动脉 上邵地两倾 动脉 上部人耳前动脉 中部天手太 阴 中部地手 阳 明 中部人手少 阴少阴手心 主脉同下卑天足及 阴 下部地足 少 阴 下部人足 太 阴此名 三郑 九候也三部者天地人也九候者部各有上 中下 故名 九也 注 ①九九野野 古时的重盈为词重 , 当为“ 九野、 九野 ”。 ⑧刑 “ 形 ”的同音假借字。 ①匈 “ 胸 ”的同音假借字 ④案 “ 按 ”的同音假借字。 ⑥需 “ 蠕 ”的像形假借字。 ⑥浑 “ 浑”的像形假借字。 勾 “ 钩 ”的同音假借 字。 ⑧申 “ 伸” 的同音假借字 。 ⑨宾 “ 肉“ 的古休字。 编辑 仇以瑾
/
本文档为【敦煌卷子_内经_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