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6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

2012-10-24 34页 ppt 1MB 1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1953

暂无简介

举报
6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null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及其理论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及其理论Without confidence there is no friendship. O、先来看几个例子O、先来看几个例子老王喜滋滋的炸了盘花生。 喜滋滋的老王炸了盘花生。 老王炸了盘喜滋滋的花生。 老王早早的炸了盘花生。 老王脆脆的炸了盘花生。 老王炸了盘脆脆的花生。 老王炸了盘干干的花生。 干干的花生老王炸了一盘。 霉霉的花生老王炸了一盘。 老王炸了一盘霉霉的花生。第一节 语义指向理论概说第一节 语义指向理论概说一、语义指向术语的提出 语义指向理论是2...
6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
null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及其理论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及其理论Without confidence there is no friendship. O、先来看几个例子O、先来看几个例子老王喜滋滋的炸了盘花生。 喜滋滋的老王炸了盘花生。 老王炸了盘喜滋滋的花生。 老王早早的炸了盘花生。 老王脆脆的炸了盘花生。 老王炸了盘脆脆的花生。 老王炸了盘干干的花生。 干干的花生老王炸了一盘。 霉霉的花生老王炸了一盘。 老王炸了一盘霉霉的花生。第一节 语义指向理论概说第一节 语义指向理论概说一、语义指向术语的提出 语义指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语义指向主要研究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 这一术语的提出,与三位语言学家有关: 返回null第一,吕叔湘在审阅沈开木的论文《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 《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时将沈文所用的术语‘统括’改为“指向”。 第二,沈开木在论文刊行时理解并运用了“指向”这一术语。 第三,邵敬敏完整地使用了“语义指向”这一术语。邵先生评论说:“沈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从话语语言学角度去探讨副词‘也’的‘语义指向’,而且从方法论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境歧义分析法。”返回null吕先生敏锐地发现了沈文分析问的非凡方法,并且精当地用“指向”这一术语转述沈文措词上的缺憾,相比之下,“指向”一词显然比沈文原来的“统括”一词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可接受性。【点睛之功】 沈先生的研究在前并且心有灵犀一点通,在经吕先生审阅的论文刊发时,及时用到了吕先生提出的“指向”术语。可谓不负吕先生之心。【画龙之功】 邵先生不仅敏锐地看到了沈文的“指向”术语,而且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进而加以完善并大力宣传,使之成为语言研究的称谓符号和语义研究的方法指导。【腾飞之功】返回语义指向:国产的语法分析理论!语义指向:国产的语法分析理论!沈开木认为语义指向分析是一个创造性贡献。他说:“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80年代有两个重大的突破。一个是副词研究,一个是歧义研究。在副词研究中,我国学者有许多创新,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在1983年我国注意到“语义指向”,提出这个概念,并从“语义指向”上揭示出一些副词的重要语法规律,发现歧义的新品种——语境歧义,提出语境歧义分析法。”(《论“语义指向”》华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6期) 因此,语义指向分析给整个语义研究带来了生机,给语义理论提供了一个极富解释力的概念和科学分析方法,是中国造的国产品牌。返回二、语义指向的内涵二、语义指向的内涵1、语义指向和三个要素有关: a (语义)指向项:发出指向作用的词语 b (语义)受指项:接受或关涉到的词语 c (语义)背景项:语境(上下文语境或情景语境)。 语义指向模式可以构造如下图:  (语义)指向词语 (语义)受指词语     (语义)背景项(词语或情景) 2、语义指向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返回null语义背景项是语义指向发挥指向作用的基础,它确定和制约语义指向的指向目标和指向效果。 语义指向项是语义指向的重要工具和表达形式,没有语义指向项,指向意图就不可能发出、传递。 语义受指项是语义指向的接受者,是语义指向的对象,也就是语义指向的焦点。 返回同学们,下次课再见!同学们,下次课再见! See you next time!下课了!第二节 语义指向分析要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语义指向分析要注意的问题1、前指?—— 后指? 2、句内指? —— 句外指? 3、名指? —— 谓指? —— 数量指? 4、指向名词性成分时,是施事指、受事指、工具指、处所指、时间指、还是其他什么成分指? 具体请参看教材P146——150.null1. 指前OR指后。例如: 张三和李四都只吃了一片面包。 以副词为例: 有的只能指前:一块儿、互相 有的只能指后:刚、挺 有的既能指前,也能指后:都 ——他们都来了。 ——今天都谁来呀? ——他都有些什么?null 2.指向句内成分OR指向句外成分。例如: (1)他把饼干吃光了。 (2)当时,那孩子就糊里糊涂地判给了男方。 (3)罢工代表被客客气气地引进了会议室。 3.指向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OR指向数量成分。 请看北大的一道考研试题:null以下几句中的“只”在语义上有什么不同? ①这几天我没干什么,只玩儿电子游戏了。 ②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③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①→我没干什么,只玩儿了。 ② →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个面包。 →我没吃什么,只面包而已。 ③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一个。null 4.如果是指向名词性成分,那么是指向施事、受事、工具,还是别的什么语义角色? 例如: ①小红懒洋洋地干着活儿。 ②那水手被湿淋淋地扔在甲板上。 ③那支笔用秃了。 ④房子就这样马马虎虎地分给了他们。第三节 几类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问题第三节 几类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问题1.补语 (1)我们打赢了球。 (2)我们打破了球。 (3)我们打完了球。 2.状语 (1)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2)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null3.定语 (1)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2)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 。 (3)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第四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四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 2.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3.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null歧义句式 有的可通过层次切分法来加以分化,如: (1)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 有的可通过成分定性法来加以分化,如: (2)我们要学习文件。 有的得用变换分析法才能加以分化。例如: (3)山上架着炮。 但是: (4)你别砍坏了。 (5)他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张。 (6)他不像他爸爸,心胸比较狭窄。 a.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b.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a.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b.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a.我们要学习文件。 b.我们要学习文件。动 宾偏 正null(3)山上架着炮。A. →炮架在山上。 B. →山上正在架炮。null (4) 你别砍坏了。 A. 你别把桌子(或别的什么被砍的东西)砍坏了。 B. 你别把刀(或斧头之类用以砍的工具)砍坏了。 这两种意思无论从层次构造、语法结构关系上看,还 是从句式变换上看,都是一样的。所以无法用上面的三种 方法加以分化。对于这样的歧义句式,就可用语义指向分 析法来加以分化,指出补语(坏)的语义指向不同: A 补语(坏)语义上指向(砍)的受事,如桌子什么的; B 补语(坏)语义上指向(砍)的工具,如刀。 这样我们就分化了“你别砍坏了”这一歧义句。 null(5)他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张。(6)他不像他爸爸,心胸比较狭窄。A. “在屋顶上”语义指向“他”; B. “在屋顶上”语义指向“小张”; C. “在屋顶上”语义同时指向“他”和“小张” 。“心胸比较狭窄”语义指向“他”; “心胸比较狭窄”语义指向“他爸爸”。null 2.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1)到底我去哪里好呢? (2)到底谁去北京好呢? → (3)我到底去哪里好呢? *→ (4)谁到底去北京好呢? 副词“到底”在疑问句中作状语时,在语义指向上有个特点,即只能指向它后面的成分,不能指向它前面的成分。null思考: 1. “亲自、悄悄、渐渐、互相、一块儿、总共、只、一共、很、最”等副词在语义指向上有什么不同? 2. 参考下边的例句,想想“分别”在语义指向上有什么特点? ①我院刘书记和王院长分别接待了学生代表。 ②我院刘书记分别接待了教工代表和学生代表。 ③我院刘书记和王院长分别接待了教工代表和学生代表。 3. 以下几句的“只”在语义上有什么不同? (1)我只看看。 (2)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个苹果。 (3)苹果我只吃了三个。null参考 1. “亲自、悄悄、渐渐、互相、一块儿、总共、只、一共、很、最”等副词在语义指向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只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亲自、悄悄、渐渐、很、最 只能指向名词性成分:互相、一块儿; 只能指向数量成分:总共、一共 既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能指向名词性成分,还能指向数量成分:只null2. 参考下边的例句,想想“分别”在语义指向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①我院刘书记和王院长分别接待了学生代表。 ②我院刘书记分别接待了教工代表和学生代表。 有时会有歧义: ③我院刘书记和王院长分别接待了教工代表和学生代表。 null3. 以下几句的“只”在语义上有什么不同? (1)我只看看。 (2)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个苹果。 (3)苹果我只吃了三个。 【答案】 副词“只”在三句中都是作状语,但语义指向有区别: 在例(1)里指向动词“看看”, 在例(2)里指向名词“苹果” 在例(4)里指向数量成分“三个”。 “只”的语义指向会受语境的影响而所指不同。同学们,下次课再见!同学们,下次课再见! See you next time!下课了!第五节 语义指向理论的运用第五节 语义指向理论的运用例释1: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砍破了null例释2: 两位大学的老师 两所大学的老师 两个大学的老师null例释3: 1、我很好。 2、 ——你身体怎样? ——()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null例释4: 我帮她洗衣服。 null例释5: 李明也爱张三。 当“也”字的语义指向的对象是“张三”时,会引出一个前提:“李明爱护张三以外的另一个人”; 当“也”字的语义指向的对象是“李明”时,会引出另一个前提:“李明以外的另一个人爱护张三”。 同学们,下次课再见!同学们,下次课再见! See you next time!下课了!
/
本文档为【6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