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魔戒首部曲 魔戒现身2001观后感

魔戒首部曲 魔戒现身2001观后感

2018-06-28 50页 doc 1M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9226

暂无简介

举报
魔戒首部曲 魔戒现身2001观后感魔戒首部曲 魔戒现身2001观后感 虚无的崇高:“魔戒”的道与德 ——从伦理学到形而上学的审视 文.空语因明 太初有道,德言随附。 《魔戒》恰如众多史诗式神话那样,以其个自所理解的世界本原为语境,述说着道与德的故事。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是其根本主题。《魔戒》表达着明确的善恶观念,善的观念蕴含在道德律中,表现为崇高。这种崇高具有决定或引导生死的效力,它限定着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度,意义就在这种限度之后得到表达。但是,道德律并非真理,并不真正决定每个生存者的活动,因此,道德律实际上只是崇高的虚无的根据。在道德之外向着虚无而崇高是...
魔戒首部曲 魔戒现身2001观后感
魔戒首部曲 魔戒现身2001观后感 虚无的崇高:“魔戒”的道与德 ——从伦理学到形而上学的审视 文.空语因明 太初有道,德言随附。 《魔戒》恰如众多史诗式神话那样,以其个自所理解的世界本原为语境,述说着道与德的故事。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是其根本主题。《魔戒》达着明确的善恶观念,善的观念蕴含在道德律中,表现为崇高。这种崇高具有决定或引导生死的效力,它限定着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度,意义就在这种限度之后得到表达。但是,道德律并非真理,并不真正决定每个生存者的活动,因此,道德律实际上只是崇高的虚无的根据。在道德之外向着虚无而崇高是虚妄的;对于生物的活力而言,如果崇高真的必要,那么也只有虚无才是崇高的„ 【道德的身材】 此处对《魔戒》的审视,以这个合理而又不那么靠谱的想法为开端:精灵族,人类,矮人族,霍比特人等种族的身材标明了他们各自的道德身份和能力。精灵族身材高挑,展现着光明的姿态,他们是道德上的高大者,拥有纯粹的知识,或者说精灵们是纯科学的代表。人类没有特别显著的身材特 征,这表明人类在道德上可高可矮,没有特别显著的道德处境,这也意味着人类在道德上没有坚定不移的立场,并且可能容易受影响而有所改变。人类最容易受到的影响来自权力,因而可以说人类是政治的代表。矮人族身材矮小粗壮,多胡须毛发,他们是道德上的矮子。魔戒故事中有不止一处关于矮人的道德评论:矮人们贪婪,盲目;只喜欢在洞穴中或地下挖宝藏,从来不在乎别人的困难„这些道德上的矮子们精通挖掘术,铸造术,建筑术等。从这些评价和描述中可以看出矮人们具有卓越的技术能力,他们是技术人员的代表。从矮人们普遍多胡须毛发,即便雌性也不例外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些醉心于技术的人缺乏女性魅力特质。总之,精灵族,人类,矮人族分别表现着道德地位上的光鲜者,一般者和矮小者;他们分别代表着能力的三个方面,即科学,政治和技术。 无论这些种族在道德身份上具有怎样的高低之差,他们也都是具有缺陷的,他们通有的缺陷是通过魔戒的力量衬托出来的;这样的共同缺陷也正是科学,政治与技术这三者的缺陷。魔戒所具有的是某种处在道德之外的状态,处在善恶之彼岸的状态。关于魔戒所暗示的状态,这个问题放到之后再考虑,先考量一下在魔戒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霍比特人的道德身份。 霍比特人的身材同样矮小,这表明他们同样是道德上的矮子,但霍比特人们并不像矮人们那样精通技术或缺乏女性特质,魔戒故事中也没多么指摘霍比特人在道德上的缺陷。霍比特人所代表的那种道德上的矮小不同于矮人族,这是一种比较中性的道德矮小。霍比特人不像矮人们那样贪婪,盲目,专研技术和醉心于宝藏,霍比特人的道德矮小在于他们贪图享乐,热心于物质生活上的舒服;他们的视野狭隘主要表现为关心个人的幸福,对个人生活圈之外的纷乱也是倾向 于漠不关心。概括而言,霍比特人道德地位的矮小在于他们没有对伟大或深刻的追求。他们生活在洞天福地般的环境中,他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他们的生活表现着“小国寡民”的道德观。 当看待霍比特人的道德处境的时候,虽然可以说他们在道德意义上矮小,但说他们是善良的或邪恶的,则有些不那么恰当。在无所谓邪恶的情况下,也就无所谓善良,而霍比特人身处的处境在善恶之前,或者说在伊甸园里,他们还没有吃到善恶树上的果实;还没有什么科学,技术或政治侵蚀到他们的自然地位。霍比特人还没有进入到道德激流中,不会不进则退,不会非善即恶,他们还处在道德的此岸,但不是道德之中,而是道德之前。霍比特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人们内心中原始幸福的生活理想的反映。后来的道德观难以去指责这种原始幸福的观念,而这种原始幸福的观念也不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性。 在魔戒的世界观中,作为邪恶一方的半兽人和强兽人不具有什么道德地位。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它们是动物或看起来是动物,而是由于它们没有灵魂。半兽人等造物故意被设置成没有灵魂的,从而使得杀死它们的行为不遇到道德困难,讨论它们的道德地位成为不被干扰的问题。在电影《魔戒》第一部中,剧情将半兽人等造物解释为被黑暗强力扭曲了的精灵,而这样一来,半兽人等就似乎具有了灵魂;这种设定更适合那种相对主义的道德观,也就是那种认为本派为善,敌派为恶的道德观。如果将半兽人等造物看做动物,那么不考虑它们的道德地位就会与动物权利主义相矛盾,并且也不符合魔戒故事本身的生态关怀。 只有将半兽人等看作不具有灵魂的造物,才会与魔戒的世界观(一种基督教伦理的世界观)达到广泛的内在一致性。半兽人等造物没有道德地位,这也有其道德意味,即纯粹的邪恶不可能创造出灵魂。按照基督教伦理,尤其按照圣奥古 斯丁主义,恶是善的缺乏,只有造物主才能创造出善者,顺 应造物主的行为才可能是善。如果善是灵魂所具有的属性, 那么纯粹的恶作为善的缺乏,也就缺乏灵魂。 指环王中的文化变更现象与解读1 关于托尔金作品中的多元性文化的讨论,至今值得讨论。个人将中土众文化分为两大类。即由精灵,恩特树人,霍比特人为主的保守性质文明与以人类,矮人,兽人为首的新文明。其实对这两种文明的分类也并不全面,仅仅供系统 性归置问 题。 1,保守性质文明与新文明?保守性质文明 这里将精灵等文明定义为保守性质文明(The Conservative Culture),考虑的主要是其文化特性比如对传统的贯通性等等因素。另外,抛却茜玛利尔引发的宝钻战争,中土的精灵在梅尔克被消灭以后,一直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性。而这种稳固性也是保守文明的共同特点。至于霍比特的农耕(大不列颠乡村式)文明,同样因为基本的与世隔绝(除布雷)而保留了霍比特人的传统特性。这些稳固的文化持续性都可以 被视为保守文明的基 础。 至于树胡须为代表的恩特文明,更可以看作自然本质的传统性质文化。牧树者仅仅居于范冈森林一带,地理隔绝的原因使得恩特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性,无论从使用的语言等因素都可以看出这样的文明与精灵的本质联系。在双塔中,树胡须提到精灵在创世初期曾教导过树人,同样,两者的保守性文化相互影响。精灵与恩特树人的文化中,读者都不难发现这种古老传统又高贵的气质,属于远古最初年代的气质。 ?新文明 关于新文明,可以将其联系梵拉奥力的锻造之力。奥力的矮人来自于奥力本人对创造力的渴望(但这又与埃如的造物之力所冲突)。那么奥力的锻造之力可以被视作某种来自于最初创造之源又试图独立(明显不可行)的技术。用在今天的术语,即工业文明,来自于本质万物又试图超出万物(依旧不可行)的技术。矮人的匠艺也是对奥力本人能力的反映——即矮人创造财富与武器又被这一特长所驾驭。矮人最终被恶龙等邪恶之物所觊觎而渐渐没落,也可以被当作托尔金对工业文明不满的写照。 人类对工业文明的贪婪在书中被刻意地缩减。但是,梅尔克和双S(索隆与萨茹曼)对工业文明的应用可能是中土故事中值得一提的一笔。梅尔克与奥力相比,更注重自己的傲慢对创造的影响——即对唯一者埃如之 造物的嘲弄(这里指兽人及恶龙)。奥力对创造的渴望与工业文明相联系,而梅尔克则渴望对最初造物的扭曲,因为无法获得造物的终极奥秘而被迫放弃了原造物的念头,专以破坏与扭曲原造物为己任。宝钻可以看作费阿诺与梵拉之力的共同产物(费阿诺的锻造技艺来源于其岳父,但这种技术只可能来自于奥力这样的梵拉传授)。故宝钻乃本质自然(双树之光)与工业文明(费阿诺)之结合产物。但当宝钻被夺,后被嵌入莫高斯之铁王冠时,可以视作被扭曲的工业文明(极度发展的工业化)对自然与改造自然之力结晶(宝钻)的限制与控制。暗喻为过度工业化对文明本质的摧残。。。因一切文明(宝钻)来源于本质自然与改造自然之手段结合。故梅尔克之举,即是过度工业化的不洁之为。 至于魔戒本体,与宝钻有本质上的区别。魔戒本身乃索隆炼制,没有其余精灵的参与。故只能视作过度工业化不受局限的一面,与宝钻的文明之喻不同。而莫多文明和莫高斯的安格班,都是过度工业化文明的温床。 人类中如冈多王国,后 期摄政王德内豪与博罗米尔,都试图夺取魔戒。可以看作人类本体(新文化)对工业文化的渴望。当然,新文化并不等于过度工业化,但绝对包括过度发展的工业文明。另外,努美诺尔人也曾发展过庞大的舰队,并曾一度降服了索隆。所以在定义新文化中,需要注意其中的扩张主义对新文化的影响。同时,托尔金也曾提到努美诺尔的富饶与智慧,可以将其与工业文明所联系。而努美诺尔人的覆灭,也是过度扩张/工业化(后者导致扩张主义)所带来的后果。 关于兽人,一般将兽人视作被梅尔克魔力扭曲的精灵(当然,后来对奥克斯源头曾有人专门做过考证,即奥克斯来源于堕落的人类部落)。不论奥克斯如何得以诞生,都可以将其对应于过度工业化导致的非人性化(Dehumanization),过度工业下极权主义所带来的奴隶/劳工。极度工业文明的过度纪律化奴役化使得灵魂的扭曲被托尔金表现在形体上,也是托尔金对工业化的又一次愤怒表现。 至于术士萨茹曼,其所作所为与索隆差异不大,故可将伊森加德 归于新文明中。在电影中,彼得对伊森加德的工业化有很好的表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跨文明及其他如费阿诺本人,身为精灵却也锻造宝钻以及武器。将其归为什么文明呢,这里强调,保守性质文明依然存在工业化的元素,但当工业化超越传统规律时而达到扩张的地步,那么保守文明也已转化为新文明了。费阿诺本人可以属于两大文明中的转型体。而其余英雄,如Frodo和Bilbo,以及Aragorn本人,都属于超文明和跨文明代表。将在其它章节论述。 2,指环王中的殖民主义暗喻 关于刚才讨论的保守文明与新文明之分,必然涉及到两种文明的交流与摩擦。在指环王三部曲中,精灵已经被视作某种即将离去的文明。保守主义的精灵不论属于萝林还是林谷,将前往西方。而中土将逐渐被新起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所统治。人类的扩张将取代某种亘古不变的文化,随之成为主流文化。而这里主要强调人类在托尔金小说中的殖民主义作用。 在关于努美诺尔人的章节中,这些来之于海上的君王来到中土的西岸,先是作为朋友和老师,教导黑暗中的中土居民。但随后,努美诺尔人开始奴役部分中土居民。随后的南冈多,以及黑努美诺尔人更可以被看作殖民主义的代表。需要注意的是,中土位于努美诺尔以东。不知道这是否暗喻西方新文明(工业文明)对保守主义文明(东方)的殖民行为。。。当然,有些扯远了。。。不过这么联想很具有想象力的哈哈。。。 如果真是暗喻,那么同样的海上民族(工业 /高科技代表)对东方殖民地所做的正如小说中一样。指环王中故事,不仅仅暗喻世界大战而已,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另类阐述。 (伊森加德与夏尔的对比) 莫多与安格班也可以被视作殖民性质文明,前者奴役南部的中土,后者曾一度奴役几乎整个中土世界。但书中最具有代表性质的,应该是伊森加德对登兰一带以及对夏尔的殖民。关于萨茹曼工业化的象征,不再多述。夏尔的农业文化刚好与传统的殖民地的文化背景相符合。故伊森加德对夏尔所做的与十六世纪西班牙对中南美等地所做的几乎一致。霍比顿 这样的农业文化(世外桃源)是另类的新世界。而高度发展科技的伊森加德则以统治者的姿态注重这个新世界。问题是,伊森加德之所以注重夏尔,根本原因是对魔戒的兴趣。这里魔戒不仅仅代表极度化的工业文明,更代表着财富与资源(即通过强权所得到的巨大权利),与新大陆富饶的资源相吻合。也许托尔金先生在这里埋下了很多的伏笔,但也可能是有些。。。牵强附会而已。 还有一点,索隆与萨茹曼都代表着人类智慧。。。他们的智慧诱发了野心,即科技带来战争的暗喻与象征。同时,索隆本人也挑唆金袍法拉松挑战西方君主以及权威。那么索隆本人更可 以被当作工业文明所扭曲的智慧。。。因膨胀的智慧导致不可限制的欲望,又因欲望而最终走向邪恶。 3,跨文化代表以及他们的胜利 这里所说的跨文化代表,即护戒使团的多元性。也恰恰是因为这多元性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即保守性质与新文化的合才成就了黑暗势力的毁灭。护戒使团成员有霍比特人,埃斯塔利,北方阿诺王国的后裔,南方冈多贵族,精灵以及矮人。同时他们的路途上也受到各种善良文明的欢迎如萝林精灵,罗翰,恩特以及冈多。可以看出这就是多元性的协作使得护戒者能得以完成任务。 这里集中说几个人物。刚多尔夫: 刚多尔夫本人云游四方,熟读各文化语言风俗。。。博学好老师啊。与新文明中的人类相处融洽,虽然与德内豪关系一般但深得法拉米尔欢迎,另外与Aragorn可算深交。同时,与保守文明中的精灵不管是埃尔隆德还是盖拉德利尔都混得不错。。。嗯。。。也与树胡须算老友了,要不能找他对付萨茹曼吗,刚多尔夫注重多元文化的不同,熟悉跨文化交流,故取得魔戒之战的胜利。反观双S,毫不变通,失败也难免的。 毕尔博与弗罗多/山姆: 注意的是,前两人都懂得精灵语,同时与矮人关系密切。叔侄俩爱好相同,都属于这种多元文化的应用者。山姆后来也了解不少精灵的故事。。。所以阿。。。 Aragorn: 国王要重点说的。从血统上来说,算是半精灵半人类的。这也造就了他的多元文化背景。再说经历,曾在罗翰,冈多任职。也算多文化任职背景。三说装备,安都利尔,西方之焰,纳西尔算矮人铸造,但安都利尔意义非凡,由精灵重铸,再 由人类之王所使用。其剑鞘来自古诺尔多精灵王族盖拉德利尔。电影中还收到把精灵短刀。从装备来讲,就是多国部队同时武装了。(斗篷是萝林的不过人人一件的)。Aragorn的多元背景使得他更具有领袖气质。在萝林一节中,当萝林精灵强制吉穆利蒙上眼睛时,Aragorn很好地处理此类因文化差异与误会引发的问题。同时,他的多元性背景帮助他抵御了对魔戒的诱惑(与伊西尔德不同),同时也铸造了他的毅力(足以抵抗帕兰蒂魔石而不被反 噬)。 托尔金作品中提到的三次人类与精灵的婚姻,便是新文化与保守性质文化的结合之象征。阿尔温与阿拉贡就是露茜安与贝伦的翻版。跨越文化的爱情最终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前者 带回了的茜玛利尔引导了埃伦迪尔这最伟大的水手,摧毁了莫高斯的铁巢。后者的爱情在中土的废墟上重建了希望,光明以及那些使我们为之欢呼的一切。这种爱情,也是信仰天主教的托尔金与原先信仰英国国教的伊迪丝的写照。跨越文化,跨越界限与禁忌,托尔金自身也在二十世纪初上演了自己的宝钻传 奇。 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魔戒首部曲》 每当我看到报章杂志大吹特吹某部好莱坞大片即将上映,我本能的反应是嗤之以鼻。好莱坞用金钱及公关技巧堆出来的,有人说是文化垃圾,我觉得稍微刻薄了点,但说是泡泡糖则一点也不过分。这些影片像暴发户炫耀财富那样炫耀电脑特效、大场面、道具枪炮,唯独忘了花钱买个好剧本、或雇个好导演。 《魔戒首部曲》是极少数牛皮没有吹破的大片,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片,它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个细节丰富、但以宏大气魄震慑感官的氛围。 要把四五十年前出版的当代奇幻巨著《魔戒三部曲》搬上银幕,其难度可想而知。故事中的中土世界犹如孙悟空去西天取经的路途,是一个魔幻多于现实的境界。重现这个境界需要高科技,但可贵的是,该片没有卖弄高科技,而是融CG、模型、新西兰外景地壮丽的自然风光于一体。在看电影过程中,除了两三处,我基本上没有察觉到明显的电脑痕迹;看完后仔细一想,大多数场景不是CG的产物,而应该是微型模型加电脑合成。 如何拿捏故事的神话气氛,是这类影片的最大挑战。联想一下,为什么中央台的武侠片没有得到武侠迷的认可,主要原因就是太“实”,缺乏那份空灵的意境。《魔戒》的每一个镜头都散发出一种读古书时浮想联翩的“虚无”和“驰骋”,即便是那些实景拍摄的场面,也丝毫没有写实的笨重脚印。但另一方面,影片又不像某些香港武侠片那样“虚”到只有飞来飞去的影子,它在细节上面下足了功夫,大到哈比族居住的小屋和黑暗洞穴的建造风格,小到人物身上佩戴的小饰物,其精细程度完全不亚于《泰坦尼克号》。但是,《泰坦尼克号》的所有服装和道具都是有据可依的,而《魔戒》完全是想象的产物。创造这样一个世界,你可以偷懒而觉得理所当然,你也可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为并不是每个观众都会注意这些方面,但总体的效果就大不相同。 表现这个虚实得当的境界,摄影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片的镜 头处理让人叹为观止,几乎每个镜头都凝聚着惊人的美,每个角度都是再三思索的结果。即使你一个字的台词都听不懂,该片的画面也会把你折服。光是指环的特写镜头,出现了好多遍,但每一遍都不乏匠心,从主角仰面倒地抓指环的慢镜头,到指环隐约现出未来事件,一个看似普通的金戒指,在银幕上骤然发挥出王位一般的威力。 《魔戒》中的戒指,跟瓦格纳四部曲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戒指一样,象征着无限的权力,也印证了“权力使人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的名言。事实上,《魔戒》的故事有欧洲各种神话传奇的影子。故事的主角是哈比族的弗罗多,他跟几位同样矮小的哈比哥们,在精灵和巫师朋友的帮助下,把戒指拿回原铸造地销毁;同时,戒指的原铸造者黑暗魔君索伦不停地派人来追杀抢夺。故事的结构像《西游记》那样,一环接一环,惊险、离奇,刚化险为夷,又大敌当前,但这个过程不是原地绕圈,而是让人物的性格不断展现并演变。 首部曲中共有九名个头高低差很远的人物,结成“同盟”,因此才有了英文片名中“fellowship”一说。让不熟悉原作的观众了解这九个人物绝非易事,尤其是在没有启用大明星的前提下;但影片的选角非常出色,每个人物的形象、造型和性格异常鲜明,即便记不住所有人的名字,也会记住他们的特点。 主角弗罗多的扮演者伊利亚?伍德已有多年从影的经验,一直没有什么显眼的特点或成就,但论这个角色,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那份纯真、那份惶惑,都那么真切,连他心头开始出现阴影,你都能感觉到。他做到了哈利?波特的演员没做到的,即赢得观众的心,但同时表现出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老牌演技派大师伊安?麦克莱恩扮演的高个子巫师甘道夫,把人物的非凡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跟另一位英国老演员扮演的白袍巫师萨鲁曼,颇有中国武侠小说中类似“崂山道人”的仙气,他们说话的声调、动作的略微夸张,都显示出中西文化中有着奇妙的巧合。 保护弗罗多一行的几个人都有《水浒传》人物的特色——那清秀的弓箭手、那鲁智深般的矮人,还有那充满野性的好汉„„倒是那几个配角哈比人性格不甚明显,可能跟他们在打斗中一直处于躲避状态有关。 影片在处理高个和矮个人物方面,几乎没有用电脑特技,完全靠切换及背影替身。这就造成了当高矮人物共处时,只有近景和大远景,没有正面全身镜头。如果影片适当加上几个电脑制作的哈比族人跟其他高个在一起的普通全景,人物的神话效果定会更显著。 跟看《哈利?波特》一样,要充分欣赏《魔戒》,读过原著会有很大帮助。但电影不是文学欣赏课程的辅助教材,若阅读原著成了看小说改编影片的前提,那只能证明编导的眼光 太狭隘,或缺乏把握文字视觉化的功力。《魔戒》的内容非常“厚实”,几乎浓到化不开;要改编这样的剧本,亦步亦趋显然行不通。好在该片的导演彼得?杰克逊是几十年的《魔戒》迷,他没有像前几年《红字》的编导那样把原著套在好莱坞程式里,加以庸俗化,而是很有品味地进行了取舍。该片通过画外音理清剧情线索,把动作场面稍加渲染,以恢宏的气势把历险记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唉,如果咱们的《西游记》也能拍成这样,进军全球电影市场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渡鸦与飞蛾:《冰与火之歌》与《指环王》的情报战争 渡鸦与飞蛾:《冰与火之歌》与《指环王》的情报战争 多年以前我写过一篇很幼稚的喷《指环王》的帖子,挨板砖无数,此文大体上是那篇帖子的延续,也依然很幼稚。所以如果你是《指环王》的粉丝,那就请不要往下读了。以及,本文基本没有《冰与火之歌》的剧透。 本文无意借《冰与火之歌》来贬低《指环王》,纯粹是因为前些日子正好看完《冰与火之歌》的剧集与小说原著前四卷,又借加长版蓝光发行之机重看了《指环王》三部曲,于是正好把这两部新、旧史诗奇幻的代表作放在一起做个简单的比较。《指环王》的粉丝数量肯定远远大于《冰与火》,希望《指环王》的粉丝们不要计较这点歪门邪道的比较。《冰与火》很好,不看是你们的损失。 我奇幻小说读的少,最近读了屈畅的《巨龙的颂歌》才算大致明白了一点点关于奇幻的历史:《冰与火之歌》之前,奇幻小说基本就是《指环王》的路子,现在管它们叫旧史诗奇幻,而从《冰与火之歌》为标志开始是新史诗奇幻的时代。 新史诗奇幻对旧史诗奇幻的改良和超越,据说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指环王》里好坏分明,并以几乎肤色区分(好人 都是白的,最白的是精灵,次白的是霍比特人,白的人类是好人,长得像中东人的人类是投靠索伦的叛徒,最坏的半兽人、强兽人都是黑的),而在《冰与火之歌》里,似乎每个角色都很多面,人物不是灰色就是彩色的。又比如《指环王》里有简单的绝对正义与绝对邪恶,魔王索伦是一个被预先设定的恶魔,纯粹以征服世界为目的,我从来不明白他征服世界之后想要干什么,甚至都不太清楚它以前到底做过什么恶事。而在《冰与火之歌》里,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为生存而作的抗争,角色的行事都有令人信服的逻辑支撑,即使是故事一开始最十恶不赦的恶棍,到后来读者也会发现他们人性中多彩的侧面。 这些比较,读者和研究者都已经讨论过很多。而作为一个无比蛋疼的阅读者和观影者,最让我感兴趣的一点比较,是两部作品中对于“情报”的处理方式。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指环王》与《冰与火之歌》都是战争小说。战争离不开情报。所有的战争都是情报战争。但是两部小说中对待情报的方式是如此不同。 在《冰与火之歌》里,情报被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情报在书中各种势力之间、在各个时间点与地点的流传脉络。每当一个关键的事件发生之后,其消息的流传 也随即构成后续情节的重要关节。 比如第一季《权力的游戏》中有这样的一个小细节: 这只是《冰与火之歌》中几乎随处都可见的与情报传播有关的细节之一。黑衣人尤伦拼死拼活地赶在其他人之前赶到君临,将关于凯瑟琳夫人的某个重要情报传达给艾德。而熟悉故事的朋友知道,艾德后来的命运,跟他对这一情报的处理结果关系重大。 又比如在这个故事中,一位与情报为伍、以情报为业如书中一个重要人物,君临的太监、情报大臣、“八爪蜘蛛”瓦里斯乃是影响情节走向的核心人物之一,书中一些重大的情节发展,都与其提供的情报密切相关。 那些深谙权力游戏规则的玩家们一方面对情报如此重视,以至于君临城中不论哪一方掌权,都要大大仰赖情报,得情报者得天下。“小指头”与艾德的这段对话,很能说明故事中情报传播的这一面: 而与此鲜明的对比是,另一面,故事中那些生活在魔法和神秘早已远去的世俗世界的人们,却对另一类信息无知无觉。《冰与火之歌》的一大主题,是远古神秘力量的苏醒。在故事中,那些本来只存在于老妈妈睡前故事中的远古魔法、种族、神秘力量随着情节进展纷纷苏醒,而这个只沉迷于权力 游戏而早已远离神秘的世俗世界却对此无知无觉。故事中真正的危机来自于这些苏醒中的远古力量,而与此有关的情报却被权力中心当作无稽的谣传嗤之以鼻。读者分明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危楼中人却不自知。某种很迷人的剧情张力也就很自然地由于这种情报的被忽略而建立起来了。 快也好,慢也好,被人接纳或被人忽略,背后都有支持它的 情节逻辑和心理逻辑,而这些信息的传播、走向,最终被接 纳与否,都深刻影响着情节走向。 这就是《冰与火之歌》的信息战争。渡鸦漫天飞翔于韦斯特洛的天空,而它们似乎总能把情报带到需要的人那里。 而在《指环王》这里,信息的传播是极其诡异的。我至今没有读过《指环王》原著小说,也不打算去读,以下对《指环王》中情报的解读只限于影本身片。如果你说,原著里什么什么细节讲得很清楚,你光看电影看不明白就不要在这儿瞎说——那对不起,我不同意。我觉得除了一些有意玩花样的特例之外(比如《死亡幻觉》),一部电影有义务在电影的情节之内把该说明白的事情说清楚,你不能指望观众都是读者。如果非得借助原著才能理顺一部电影的情节,那么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比如《哈利波特》五六七)。 先来看中土世界的正义力量与魔多之间的关系。 故事一开始,中土似乎处在一个和平盛世。但我们很快就发现,中土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全境的和平。索伦的老巢魔多一直存在,不但城堡耸立,而且兵丁兴旺。在远古一战n年后,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土的精灵和人类世界占了千百年的优势,却没有将魔多歼灭。 下图是故事一开始时的魔多: 这可不是至尊魔戒重新现世后一夜之间建起来的。魔戒在,或者不在,魔多就在那里。这千百年来,不知道远古战争结束后占优的精灵和人类都干什么去了,就算杀不死索伦,但隔段时间去扫荡一下,从来不让魔多有机会壮大的话,后来至于打得那么累吗,正是中土正义人士千百年来忽视魔多 的存在,导致其在机会成熟后立刻壮大。 那么,中土那些善良的人们是缺乏情报,不知道魔多一直以来的情况吗,错~ 因为,魔多离刚铎实在太近了~ 压根就是邻居啊~ 你妹的,你也知道魔多就在刚铎的主城米纳斯提力斯对面啊,~ 你妹的,你还知道它一直在那边电闪雷鸣啊,~ 好吧,那难道是因为魔多在这次危机以前一直跟中土世界没有冲突,以至于中土世界忽略它的存在,也错。 因为刚铎明明已经跟魔多打了很多年的仗了: 你妹的,敢情你们这帮理直气壮地看不起人类的精灵其实一直在受人类保护啊, 继续: 刚铎和魔多的战争相当惨烈,不少城市被打成半废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人家打了n年了,那些高高在上的精灵和巫师们是不知道这 些事吗, 光荣你妹,你都让刚铎那边孤军奋战了n年,你还好意思说光荣的盟约啊, 这个故事一方面让我有种错觉,好像索伦和魔多是在魔戒现身后一夜之间重新出现的,一夜之间中土才突然正视魔多的威胁。而另一方面,故事又让我们知道魔多的威胁其实一直 存在。我就不明白中土世界在魔多重新壮大起来之前的那么久时间里,为什么放任魔多的威胁不管,只把它丢给不幸正好在它对面的刚铎独自抵抗。 狼在你家门口蹲了好几天,你视若无睹,直到它亮出尖牙你才大叫“狼来了”。这是活该被狼吃。 再来看看剧中人开天眼的情况。故事中人时而无所不知,时而对本该了如指掌的情报一无所知,有时开天眼,有时又是瞎子。 比如甘道夫。 故事一开始,当甘道夫发现比尔博的戒指时无法确定它是不是至尊魔戒,非得跑到米纳斯提力斯查资料确定。 这我就忍了,我就当年代久远,你这个半仙也不搞不清这么 重要的情报了。可紧接着,从米纳斯提力斯回来的甘道夫就 对着弗罗多说: 你妹的,你几天前连至尊魔戒的样子和属性都搞不清楚,就敢说自己一直在调查这事啊, 由于甘道夫一去一回浪费了很多时间,直接导致弗罗多后来陷入险境。 一方面是对本该了如指掌的情报掌握地不清不楚,另一方面却像神仙一样什么都知道: 你妹的,你是穿越成旁白了吗,忽然就全知了,敲破我脑袋我也想不出来他怎么一夜之间连发生在魔多里的诸多细节都忽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第三集里,甘道夫继续穿越成旁白: 如果前面那一部分情报可以理解为是甘道夫在米纳斯提力斯打听到的消息,那么戒灵之王安玛巫王将统领军队的消息是怎么被甘道夫知道的,~ 事实上,是甘道夫做完旁白之后,安玛巫王才从自己的老巢冲天而出的: 继续来看甘道夫无所不知的一面: 从萨茹曼的旁白和甘道夫的表情来看,甘道夫的确是很早就知道摩瑞亚的矮人唤醒了炎魔,但另一方面,他显然又以为那一族矮人至今仍没有遇到真正的危险,因为紧接着远征队进入摩瑞亚发现矿内矮人被半兽人灭族时,他和远征队其他人一样对此一无所知: 从金霹的口气来看,这个矿洞的矮人是一个相当大的矮人王 族,而从矿洞中的尸骨来看,这一族被灭族已经有很长时间 了~这样一个王族被灭族,整个中土世界居然对此一无所知,除非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就与世隔绝的种族。但从金霹的台词看来,他们这一族矮人又是相当好客的。他们的死怎么会完全不被人知, 吐槽点转向树胡。 第二部决战前,树胡被霍比特人耍诡计骗到艾辛格,看到树被萨茹曼砍光后一身怒吼,于是一瞬间从背后的森林里就走出来一堆树人: 你妹的,敢情这些树人一直就在旁边潜伏着啊,那为什么直到这时都没有任何一颗树人把情报传到树胡这类的领导层那里,砍树又不是砍了一天两天了。这些近在咫尺的树人非得等到领导自己亲眼看见后震怒,才纷纷挑出来表示忠心,这管理体制都可以跟兲朝媲美了。 继续看甘道夫。 甘道夫去问萨茹曼要情报: 好吧,魔眼里到底隐藏着什么重要的情报呢,魔多打算大举 进攻哪里, 费了老大劲,答案揭晓: 原来谜底就是米纳斯提力斯啊~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恍然大 悟啊~ 你妹的,一、米纳斯提力斯就在魔多对面,二、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王国的首都,请问在兵力足够的前提下,米纳斯提力斯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选择吗,费了这么老大劲搞来的情报也太没技术含量了吧, 在米纳斯提力斯保卫战得胜后,国王提出一个掩护弗罗多的计谋: 我看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你们是要欺负索伦是独眼龙啊~~ 而它还就真的是独眼龙: 原来这横行中土世界的大魔王,侦查情报的能力来看就只是一盏 探, 照, 灯~ 一次只能看一个地方~ 面对索伦,弗罗多他们只要学盟军敢死队,趴下,就能混过去。 索伦自己的侦查能力如此蹩脚,而且又明明掌握了弗罗多已经进入魔多的情报(比如让先锋拿弗罗多的秘银甲去挑衅阿拉贡): 但即便如此,索伦居然敢不派哪怕一个强兽人守在能要自己 命的末日火山入口: 其实索伦什么都不用干,只要派一打强兽人守在这里,弗罗多他们就毫无胜算啊。可结果是,这个索伦的命门对于这些闯入者来说出入自由。所以基本上,最后索伦的死,完全就是由于自己忽视关于弗罗多的情报而导致。也是属于死了活该的。 故事最后一战,魔多入口前,人类军队眼看陷入绝境,这时,飞蛾带来援军: 精灵王难道是刚收到这边打仗的情报吗,早半天派巨鹰来会死吗,米纳斯提力斯因此多死了多少人啊, 《指环王》里的情报传递,就像这只飞蛾,前一刻好像还在往前飞,下一刻一转眼,就一拐弯扑倒火里去了。 这就是渡鸦与飞蛾,《冰与火之歌》与《指环王》的情报战争。 文:疯狂钻石 我的第一本书《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2014 年8月1日出版啦^_^ 这本书是一本借着电影写心理学的跨界书。内容不求有种,但求有趣而有料。这个博客里贴的大多是影评,而新书则是落脚在心理学。 记心动的电影时光 百年以前,电影被发明出来。十多年前的某一年,我有幸与它邂逅。 生活失去电影,若露珠逝去清晨的色彩。 这么多年,电影感动过我,给过我力量。 记录那些动心的时光,闲情碎笔,笔耕不辍,所以,my friends,若有共鸣,望予交流 1.小学时候,听说有部叫《指环王》的电影要上映,可是连家乡那个县哪里有电影院都不知道。于是怀抱着不是期待的奇妙期待,终于在六年级的时候看到了VCD,《魔戒现身》。印象最深刻的是,毕尔博巴金斯突然失控欲从弗罗多手上抢戒指,狰狞的表情吓坏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2012 年八月的夏天,炎热无比的山城家中,知了慵懒的啼鸣未见歇息,午后,躺在床上安静地重温了魔戒三部曲,一下午感动得流泪。与魔戒接触十年,一路陪伴,仿佛一个下午,又随护戒队重走了一遍艰难之路,再一次深深凝视中土的神话,那些人类、精灵和矮人共同缔造的世代传奇。于是,在落幕后,听着《Into The West》,泪流满面。 “家园已在身後,世界尽在眼前。”可是,精灵们都回家了。 你的家,又在哪儿, 2.“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的与他们道别。” 五六年前,我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小说,丝毫没有与2013年看电影时相同的感受。 Pi失去所有亲人、历经颠簸流离的风浪人生,可是,当他最后讲给作者这些故事时,娓娓道来,不悲亦不喜。 假如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是不是会更加珍惜一切,拜科学所赐,人的寿命被延续得越来越长,这其中又被你浪费了多少于无意义的事情上,至少我觉得,我此刻 写这些不是毫无意义的。 我性情散漫、漫无目的地生活。我以为生命为自己而活,却错误地常常以自己为中心。觉得失去什么也都无所谓。可是,有时候会想,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是我和所有人的最后一天,我一定会亲吻父母,释怀与他人的一切纠葛,也终于有勇气和喜欢的人说:我爱你。 有了爱,连永诀的告别都不会可怕了。 Pi在海上漂流了那么多天,以为自己要死去了,他把理查德帕克的头轻揽入怀,我也跟着他流泪。上岸後,他看着理查德帕克的背影,哭得一塌糊涂,不是因为与共患难的朋友分开,而是分开的时候,都没有好好地告别。 3.谁说异性的爱是唯一,男人之间没有真情, 11 年冬天,我乘火车回家,倚着窗,用MP4看《勇士》。两个男人,亲兄弟,为了各自不屈的信念,拳场上拼命相搏。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常常懦弱的我们只能在电影中感受那难能可贵的勇气。看到最后,哥哥把弟弟的胳膊扭断,弟弟痛苦悲伤地泣不成声,哥哥也哽咽着不断地说:“I'm sorry...I'm sorry...”是的,我又没有忍住泪。幸亏已近深夜,车上的人都在休息,没有人注意到我哭了。 同样感动是 《雨人》。虽为经典电影,如雷贯耳,也拖了许久才看。那是大一的时候,夜里有躺在床上,戴上耳机,一个人静静地看一部电影的习惯。查理与雷蒙头挨着头,只是静静地挨着,这么一会儿,不禁为兄弟间的真挚平凡感情心动。影片完了,我久久回味,呆呆看着有年代感的片尾字幕和图片,为生命中有谱写人性真情的电影而心满意足。 几天前刚刚完结的《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第三集,夏洛克为自己未来遥遥无期,与华生告别,他说:“致那些最美好的时光,约翰。”简单的一句话,却又意义深远。男人之间的友情没有那么多柔情矫揉,一句简言,便为永恒。 4.“这个世界,我来过,我奋斗过,我深爱过,我不后悔。”——《悟空传》 我多么想人生不后悔,却是个瞻前顾后、没多大勇气的人。多么想像电影中的那些人,不咎成败地认真奋斗一次,奋不顾身地勇敢爱一次。 《当幸福来敲门》,妻子离开,加纳失去了家。晚上,他带着儿子到地铁站的厕所睡觉。他用脚抵住门,外面的人一遍遍地敲,加纳哭了。——关于“奋斗” 《分手信》,多少年过去了,多少误会促成了当初的分离, 多少自私的想法,多少爱意深埋在心。他们还是在了一起。——关于“爱情” 5.“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归来的承诺。历经危机重重的数千里旅程,只为一个目的...生存。” 《迁徙的鸟》,最喜欢的纪录片,总是时不时地打开,漫无目的地看一部分,好像也从来没有一口气看完过。生命在于思考,有时候我想,我们身为人,是为什么而生存呢,所以生命一定是有力量的,它促使我们无论生命多么坎坷,也要坚强活下去。人和今天的人类社会太复杂,对应看鸟儿,也有共鸣。鸟的出现比人类久远的多,如今依然在以翅膀践行 远古迁徙的承诺,为了生命的延续。我没有哭过,却一次次被感动。 正如最后主题曲《TO BE BY YOUR SIDE(回到你身边)》中歌词中唱到: From the deepest oceans to the highest peak. Through the frontiers of your sleep. Into the valley where we dare not speak. To be by your side.. Across the endless wilderness Where all the beasts bow down their heads. Darling , I will never rest till I am by your side. Every mile and every year. Time and distance disappear. I can not explain this , dear. No , I will not even try. And I know just one thing. Love comes on a wing. And tonight I will be by your side. But tomorrow I will fly away. Love rises with the day. And tonight I will be by your side. But tomorrow I will fly. Tomorrow I will fly. 6.时间的灰烬 没有什么敌得过时间,正如没有哪一部电影比得上王家卫的《Ashes of Time》对时间的嬉笑与冷漠刻画得如此透彻。 欧阳峰:我终于明白那个女人为什么喜欢洪七,可能是因为他够简单。看着他们走的时候,我的心在妒忌,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不知为什么却放弃了。 她:因为我觉得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一想,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分别,有些事会变的。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不在我身边。 旗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动。一心牵万象,于是世间一切便都有了羁绊。对于浪子来说,有羁绊是不好的。有的人则要强。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在逃离,终于都输给了时间。 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东邪西毒》无疑是一剂失恋者的良药,在你最难受之时,明白予你什么是现实。我在失恋时翻来覆去看其中的情节,好受了不少。对于爱情,它传递的是一种消极思想,如今看它,当然不是让你甘于现实,而是,要记得,努力并珍惜。 哥哥的念叨:“老兄看来你已经四十出头了,这四十几年来,总有些事你不愿再提,或有些人你不愿再见到,因为有些人对不起你,你就想杀了他们,但是你不敢。其实杀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一点也不麻烦。我有个朋友,他武功非常好,最近生活上有点困难,如果你能给他一点钱的话,他一定能帮你杀了他,考虑一下。不过要快,如果不是的话.....” 还吃着花生米,这眼神,这表情,这动作,演得太好了吧~一个看淡现实嬉游人生的浪人形象堪称完美。 7.“Mom said...” 妈妈说。应该没有哪个人比Forrest Gump更听妈妈的话了吧,一个智商达不到及格线的人,也能过完应有的人生,是很奇怪,但我不考虑是否真如某些人所说是美国对于美国梦的宣传。 电影对应这么多历史大事件,看起来让人会心一笑。但在我心目中,《阿甘正传》其实是一个悲剧。它以悲剧的情感表达升华了电影主题,才能拿这么多奖。多少人看着阿甘莫名出现在电视机上发笑,看着他对珍妮矢志不渝而骂他傻子。 全片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甘在珍妮目前说的那段话:“你星期六早上走了,我就把你埋在了我们俩的树下。我还把你爸爸的破房子全给推倒了。妈妈常说死是人生的一 个部分,我真希望人生没有死。小佛瑞斯他一切都好,他又快开学了。我每天给他做早饭、中饭和晚饭,我要他天天梳头、天天刷牙,还教他打乒乓球,他还真行。我们常常钓鱼。每天晚上我们都读书,他真聪明,你会为他骄傲的,我很骄傲。他给你写了封信,他不让我看,既然不让看,那就把信给你放这。珍妮,我不知道是妈妈说得对还是丹中尉他说得对,我不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命是不是注定的,或者我们都像风一样飘着,不知道会飘到哪,可我„„我觉得也许两者都是,也许这两者会同时存在。我想你珍妮~你要什么就说,我不会走远的。” 这时候群鸟飞起。影片最后,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一片羽毛轻轻随风飘扬。还记得小时候的珍妮曾经在玉米地里对阿甘说的话吗,她祈祷,祈祷自己变成一只白鸟,飞离这个病态的家,飞向远方,所以她一生都在流浪,不愿回来。阿甘单纯的思想执着的爱着她,他从不怪她,我也不怪她。人总是孤独的。我很遗憾,最终阿甘又是一个人了。生命其实不是巧克力,而是一片羽毛,过了很久,依然在风中飘。 周黎明:文学名著与电影 你若把“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分成一类,这一类囊括的影片之多,大概会使得分类法失去意义。电影作为最有活力的娱乐产品,一向实行拿来主义,文学作品便成了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来源。作家们也乐得向电影业这架庞大而无情的大机器提供饲料,因为报酬实在太丰厚,任何清高文人也抵挡不住诱惑。 不怎么成功的文学作品都可能得到好莱坞的青睐,文学名著就更不用说了。但事情没这么简单,默默无闻的小说你可以拿来随便删改,但要是把哈姆雷特和奥菲丽亚拍成白头到老,肯定会有人跟你吹胡子瞪眼睛。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因为它们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具有神圣地位,这对于电影创作是很大的限制。反过来,名著与生俱来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却未必能顺利转移到银幕上。这似乎有悖逻辑,但却得到大量实例的佐证。 从商业角度看,名著带来的多半是局限性。在当今世界,图书读者的基数跟电影观众的基数相比,仍只是一个零头。正如《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片商在首映前所说:“所有《魔戒》书迷均成为购票族,而且每人看20遍,如果影片局限于这一族群,那么它在商业上仍将一败涂地。”当然该片的观众最终超出了书迷族,拓展到各个层次。这类例子还包括《乱世佳人》、《哈里?波特》等。但我始终觉得这些都属于例外。你若不信,可以翻开文学史,随便举出里 面一部作品,做一个调查,看看把它拍成电影会不会引来大批影迷。我敢打赌没有人会一个箭步冲进影院看《尤里西斯》,而《尤里西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忠实与超越 改编文学名著最大的矛盾表现为是否忠实、该不该忠实、如何忠实。在我国,忠实简直成了最高境界,但这是一种谬误。套用我国古典文艺理论,忠实至少可以分成两种:形似和神似。当然,这两种并非互相排斥,理想境界应该是形神兼备。但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巴尔扎克可以花几页篇幅描述一个房间和里面的摆设,但这对于电影,大概只对美工有参考价值。如果导演按照原著来拍,岂非成了古董店广告, 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如果电影编导连一点创作和诠释的权力都没有,拍出来的影片肯定不会是佳 作。但一旦加入创作和诠释,影片和原著就会分道扬镳。在改编名著的阶梯上,最低级的要算是“篡改”——对原著尚未吃透就贸然动刀子。近十多年的作品中,黛米?摩尔主演的《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995)就是这样一部影片,把霍桑对美国清教徒的心理描绘改成了翻云覆雨的好莱坞情欲戏,还加上一个打打杀杀的大结局。好在这样的例子似乎不多,不然文学大师们在坟墓里该痛苦地打滚了。如果是存心篡改博取效果,还不如拍成搞笑喜剧反而容易出效果,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第二个层次是形似——表面很忠实,但总觉得缺少一点原著的风格或内涵。我觉得第一二集《哈里?波特》应属于这一类,当然我这一观点遭到很多波特迷的反击。罗琳的干预、片商的高压、编导的审慎,造成了影片只能做到亦步亦趋,不能再现原著带来的那种想像力的驰骋。 再高一个层次,就是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如此产生的影片也许不是最佳的文学导读,但可以是伟大的电影作品。一般来说,莎士比亚作品的精髓是台词,但黑泽明的《蜘蛛巢城》和《乱》并没有用《麦克白》和《李尔王》的语言,更没有用原著的背景,却准确地再现了莎剧的意境和主题。 最高层次当然是形神兼似,《魔戒》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但任何形似都是相对的,咬文嚼字派便可以举出大量影片不忠于原著的例子。这中间有些“错误”属于彼德?杰克逊有意 突破,有些属于文字到影像转化过程中的尝试,有些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许还有理解不当产生的偏差。这其实算不了什么,比如罗琳自己写着写着还会前后矛盾哩,被波特迷抓到小辫子;卢卡斯对星战世界的熟悉程度赶不上某些超级发烧友,这事大家也曾有所耳闻。关键是,改编者有没有进入原著的世界,领会原著的风格,吃透原著的内涵。杰克逊显然做到了,因此他的“小小不忠实”若用绘画作比方,乃能够画得像以后而故意不画像,而不是没学过绘画的人的画不像。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爱玛?汤普森编剧及主演、李安导演的《理智与情感》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奥斯汀名著改编之影片;但要是该片在我国,非得被一帮专家批倒批臭,因为原著中两位女主角应该是不到二十岁的少女,而在影片中显然是二三十岁的中青年。这一年龄方面的不真实从历史角度讲也许很不应该,但对于晚婚的现代观众却反而很顺理成章。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是:若强调真实和忠实,就不可能让爱玛?汤普森主演,这对于九十年代的英国文艺片将会是一大损失。 香港派和大陆派 我国四大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我看过老版电视剧《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其中几集。说得好听一点,那叫做“中规中矩”;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毫无情趣”,只能用 来了解原著的人物和剧情。《西游记》跟原著的神似程度远不如早年的连环画,而《红楼梦》也不如越剧版。听说后来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有很大进步,但我一直没有时间看全。 我国对文学名著的态度,可以用“诚惶诚恐”来形容,好像只要越雷池一步,就会被人斥责为篡改。这种氛围对改编者形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反之,改编者功力不足,未能创作出“超越性”的剧本,也削弱了他们潜在的讨价还价能力或观众对他们的信心。这种状况只有到张艺谋等人手里才得到了改善,他的《活着》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至少不是死扣原著的小说插图。 如果说大陆电影对文学原著普遍表现出毕恭毕敬的谦恭,那么香港电影则可谓大大的不敬。这种不敬并不能保证影片的成功,同样也不会注定影片必将失败。跟所有剧本素材一样,文学提供的只是一个基础,电影的成败相当程度上要看在这个基础上建造怎样的房子。其实,港片中直接改编自古典文学名著的并不多,但改编自武侠名著的电视剧普遍比台湾版和大陆版更具原著的神韵。相比而言,台湾版会彻底胡来,如黛米?摩尔的《红字》一般,而大陆版则显得太死板。 谁的大印, 文学是作家大脑的产物,而电影则是集体智慧以及金钱的果 实,导演是其中的艺术总指挥。当文字转换为影像时,这中间每一个环节都会牵涉到无数的决策,这些决策都在考验导演及其他创作人员的功力,一定会打上他们的烙印。当金庸的“东邪西毒”被搬上银幕时,那已经不再是金庸的“东邪西毒”,而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如果换了关锦鹏、徐克、许鞍华来拍,效果肯定截然不同。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跟鲁迅所说的不同人看《红楼梦》看出不同的内容,原理是一致的。 基于此,我特别反对用忠实来作为改编影片的主要评判标准。忠实可以是参考依据之一,但绝对不是成败的根本。如果忠实是最高境界,那么理论上就不可能出现比原著更伟大的改编影片。《飘》和《教父》乃畅销小说,其文学价值不足以造就流芳百世的名著,而换了好几个导演的《乱世佳人》 却是最有生命力的影片之一,《教父》更是像一出威尔第的豪华歌剧,每场戏都渗透着不凡气度。《巴里?林登》是萨克雷的作品(虽说并非他最著名的作品),但电影版《乱世儿女》却更显大师风采(尽管也不是库布里克最著名的作品)。不过2004年重拍的《名利场》,由《律政俏佳人》的威瑟斯彭主演、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执导,却相当失败。 我相信没有人会重拍《乱世佳人》或《教父》,但《哈姆雷特》(又译《王子复仇记》)获1948年奥斯卡大奖后,照样有新版本陆续推出。这就是经典文学的魅力:你可以尽情演绎,但它本身的养料似乎延绵不绝,为一代代影人提供全新的灵感。于是乎,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杰弗瑞?拉什的《悲惨世界》、伊桑?霍克的《远大前程》、威廉?赫特的《简?爱》、朱丽叶?比诺什的《呼啸山庄》、莱昂纳多的《铁面人》„„也许这些都未能超越从前的经典版,但谁又敢说一个故事只能有一种讲法呢,2011年的《简?爱》(米娅?科沃斯卡主演)便出乎意料赢得了美誉——谁知道呢。 评选的好莱坞新经典TOP50部电影 这个榜单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因为本人对好莱坞新经典电影情有独钟,所以想转到自己的博客里方便查看。 1.《指环王》2001/2002/2003 2.《低俗小说》1994 3.《肖申克的救赎》1994 4.《谋杀绿脚趾》1998 5.《泰坦尼克号》1997 6.《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1999 7.《阿甘正传》1994 8.《拯救大兵瑞恩》1998 9.《波恩的最后通牒》2007 10.《巴顿分克》1991 11.《梦之安魂曲》2000 12.《黑客帝国》1999 13.《记忆碎片》2000 14.《冰风暴》1997 15.《辛德勒的名单》1993 16.《搏击俱乐部》1999 17.《终结者2》1991 18.《穆赫兰道》2001 19.《疤面煞星》1983 20.《好家伙》1990 21.《断背山》2005 22.《罪恶之城》2005 23.《美国往事》1984 24.《洛城机密》1997 25.《木兰花》1999 26.《莫扎特》1984 27.《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 28.《落水狗》1993 29.《性、谎言、录像带》2004 30.《小说人生》2002 31.《刺杀肯尼迪》1991 32.《当哈利遇见萨利》1989 33.《七宗罪》1995 34.《大象》2003 35.《21克》2003 36.《土拨鼠之日》1993 37.《英国病人》1996 38.《勇敢的心》1995 39.《盗火线》1995 40.《圣诞夜惊魂》1993 41.《美国X档案》1998 42.《沉默的羔羊》1991 43.《不可饶恕》1992 44.《美国美人》1999 45.《为戴茜小姐开车》1989 46.《普通嫌疑犯》1995 47.《灵魂异客》1996 48.《阳光小美女》2006 49.《剪刀手爱德华》1990 50.《疯狂店员》1994 由榜单发现: 1.1994年和1999年都有5部电影上榜,为最多 2.近25年来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有11部上榜 3.最近十年没上榜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包括《莎翁情史》、《角斗士》、《美丽心灵》、《芝加哥》、《百万美元宝贝》、《撞车》、《无间道风云》、《老无所依》,后七者为连续七年。。。 4.2000年以后的电影只有12部上榜 下一页 《看电影》对各影片的详细点评(TOP26-50) 电影历史不过百年。如我这般年纪的人看电影的时候,正是好莱坞蓬勃发展的时期。明星、大片已经不再是新奇的玩意。《宾虚》、《血溅虎头门》等等电影,对于我们来说虽是经典,但已经有了代沟似的久远。如今的片子多如牛毛,明星也是灿若繁星。堪称是空前繁荣的时代。以下就罗列出50部经典的电影,以饕不怎么看电影的朋友们。所列片中,也许有你耳熟能详的,也许有你不知道的。好看不好看的,全在你怎么理解。一部电影的气质与思想,才是电影的真正内在与 衡量标准。 NO.50 《疯狂店员》Clerks 1993年 两万七千美元能干什么,凯文?史密斯拉了帮亲朋好友,用上黑白胶片,场景单调,配乐胡搞,恣意疯狂。而结果,就在这样的随意和荒诞中,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 NO.49 《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 1990年 只属于约翰尼?德普的爱德华,只属于蒂姆?波顿的剪刀手。因为德普和波顿,往后我们的记忆中,都会有爱德华忧郁的目光、天空飘起的雪、和旋转的赖德。 NO.48 《选美一家亲》Little Miss Sunshine 2006年 一群失败的人经历一次失败的旅程,最终却得到了释然与快乐。影片就这样给一个“失败”的故事赋予了积极的意义---拥有快乐本源的态度才能解脱人生的枷锁。 NO.47 《离魂异客》Dead Man 1996年 荒凉的画面。絮叨的旁白,游离的意识,没有节奏的节奏,贾木许将死亡这个终极命题,用一场简约的行为艺术表现出来,却埋下无数赤裸裸的隐喻直指人心,成为最具贾木许风格的电影。 NO.46 《普通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 1995年 在众多编剧与观众斗智的影片中,本片借用小说中常见的多重叙述角度,依靠时间和逻辑的多重性,让原本严阵以待的观众一点一点丧失戒心,最后一头掉进导演准备好的陷阱之中。 NO.45 《为黛西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 1989年 当我们看到黑人的奴仆与白种的主人,便以为必然会是个悲剧。但影片却放下了等级、种族等沉重包袱,以幽默笔触刻画了两位老人由陌路相逢到渐生情谊的细微过程,观影体验妙不可言。 NO.44 《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 《阿甘正传》中的羽毛诉说着命运的不定,这里的塑料袋则控诉着人生的无奈。一部我们嘲笑着男主人公种种问题的黑色喜剧,一部我们能认知他孤独。渴望和空虚的悲剧。 NO.43 《不可饶恕》Unforgiven 1992年 西部片黄金年代20年之后,牛仔老了,时代变了,于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颠覆了以往西部片的俗套,对自己过去的形象进行重组,对牛仔文化进行了反思,于是西部片的光荣又回来了。 NO.42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年 从朱迪?福斯特向安东尼?霍普金斯讲述儿时听道羔羊的惨叫,至结尾她一枪了解此案,惊悚悬疑的犯罪剧情表皮之下,其实是一场更深层次的灵魂救赎。 NO.41 《美国X档案》American History X 1998年 在众多关于种族和新纳粹题材电影中,该片能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它比同类电影更具煽动性,也因为爱德华?诺顿让人瞠目结舌的表演,就在下一年,他又变身为了一个抑郁的文弱男子。 NO.40 《圣诞夜惊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年 蒂姆?波顿邪恶的黑色幽默在骷髅帅哥偷走圣诞节、又变成救世主的疯狂臆想中得到了释放,密不透风的逐格拍摄技巧早WALL?E15年就让动画新秀们心灰意冷。 NO.39 《盗火线》Heat 这是一部警匪片,但你不会去憎恨任何一个人。该片最大的财富,在与迈克尔?曼用了三个小时,给予了罗伯特?德尼罗与阿尔?帕西诺足够的空间,完成了角色与演员的经典对决。 NO.38 《勇敢的心》Braveheart 1995 梅尔?吉普森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故事,非常美国地讲述苏格兰的历史,但我们依旧沉醉,因为这是每个男人毕生向往的经历。而当华莱士面对天空高喊出“自由”,所有积攒的情绪彻底爆发。 NO.37 《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一幅堪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媲美的壮美画面,一场现代版《卡萨布兰卡》的故事,这一切都集合在了安东尼?明格拉的《英国病人》中,于是九十年代,我们竟有了一部古典主义的爱情史诗。 NO.36 《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 1993年 现代人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关键就在于你如何看待这日复一日。道理很大街,于是影片就让比尔?莫瑞成为了原地踏步的小白鼠,加之幽默的调调,真实的表演,让人很是爱听。 NO.35 《21克》21 Grams 2003年 时间顺序被彻底打乱,需要观者如拼图般自行整合,当你费劲力气把图像拼接完成,自会深感21克灵魂的重量,压在活人身上却是无法估量。 NO.34 《大象》Elephant 一桩本血腥的校园枪击案,却被导演选择了白描的方式。影片大部分段落都在男女生、课堂、情侣、凶手间转换,交叉走向同一个终点,前后的巨大落差带来生命终结的震撼。 NO.33 《七宗罪》Se7en 1995年 七天。七罪,甚至高潮也发生在下午七点,直到布拉德?皮特朝凯文?史派西开枪的那一刻,终于完成了一个近乎神旨的完美犯罪而贯穿整部影片的幽暗无望氛围亦是无懈可击。 NO.32 《当哈利遇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1989年 没有惊艳的结构,没有曲折的情节,却是个真实世界里人人都 会有的爱情故事。除了绝佳的剧本,经典还在于梅格?瑞恩和比利?克里斯托间绝妙的化学反应。 NO.31 《刺杀肯尼迪》JFK 1991年 这是奥利弗?斯通总统三部曲的开始,最值得敬佩的,是奥利弗?斯通以无畏的精神通过本片对肯尼迪之死的思考,这不仅是关乎刺杀的阴谋,更关乎我们重新看待历史的方式。 NO.30 《小说人生》The Hours 2002年 可以被看作一部女权主义电影,但却超越了女权主义。当电影中的独立女性,开始思考她们放弃传统家庭责任,会带给父权这会多大伤害时,女权主义才真正学会了思考。 NO.29 《性,谎言,录像带》Sex,Lies,and Videoape 1989年 性、谎言、录像带,三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课题,被索德伯格创造性地融为一炉,发酵出对社会和永恒人生命题的思考,写下了独立电影史上最革命的一章。 NO.28 《落水狗》Reservoir Dogs 1993年 昆汀处女作没有《低俗小说》那样随性自在又无懈可击,只是在一个既定空间里,塞进了悬疑、血腥、冲突。猜忌、饱满的角色等等杂乱元素,而一个好玩的故事也就此诞生。 NO.27 《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 1994年 这里没有冷血杀手,只有一个纯朴天真的大人,和一个倔强任性的女孩,自从大人打开了那扇门后,两个角色就开始发展出介于亲情和爱情间的超然关系,也就有了最后一击即中的悲伤。 NO.26 《莫扎特》Amadeus 1984年 米洛斯?福尔曼用一位凡间的高人衬托了莫扎特的天才---随手一挥,便能挥出百世流芳的杰作。但我们也看到了一场因为与人世格格不入而酿成的悲剧,只听到他的狂笑依然在回荡。 下一页 《看电影》对各影片的详细点评(TOP4-25) NO.25 《木兰花》Magnolia 1999年 群戏大师罗伯特?奥尔特曼去世后,幸好有跟着他在片场偷过师的安德森继承了这门手艺,《木兰花》就是一份可以打A+的毕业论文。十多个人物被九个事件串联进一个共同的母题之下---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冲突、以及被逃避或救赎引向背道而驰的两种结局,虽有些长,但节奏流畅,过渡精巧,耐心捱过三个多小时,迎来的必定是终生难忘的震撼。不过很多人可能会本末倒置,认为借用圣经故事玩晦涩隐喻的“蛤蟆雨”酷到不行。其实应该反过来说,为了这个结尾,安德森讲了一个可能自己都没料到会如此精彩的故事。这十几个满是心灵创伤的角色,在令人失察的时间流淌中,在摄影机别有用心又不容抵抗的缓慢逼近下,在令人抓狂音乐的强力煽动下,逐渐滑向最后的崩溃和悲极而来的平静。而很多年后,记忆中更清晰的,一定是这些抽搐扭曲或者泪流满面的面孔。 NO.24 《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 1997年 论悬念设置,它不及让真相变得更虚无的《普通嫌疑犯》;论交火场面,它不及军火未动草木皆兵的《盗火线》。但《洛城机密》还是成了经典,因为它不但兼容了此二者,更将美国五十年代犯罪天堂“洛城”的神髓还原到了极致。警察滥用暴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各种“潜规则”,无孔不入的贿赂腐败以及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政客、好莱坞明星以及警察糜烂的夜生活,将妓女们整容成好莱坞女星的变态夜总会;自产自销香艳新闻的无良媒体... ...如此复杂多变、每个都值得大书特书的黑色元素,被汉森详略得当地组织起来,附着在三个主人公引领的三条故事线上,在一气呵成行文和立体丰满表演的衬托下,以黑讽黑的立意拔高自然水到渠成---除了爆裂刑警的Happy Enging外,老油条的下场和野心人的重生,都让人感到瞬间幻灭。 NO.23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年 《教父》之后,能够证明传统黑帮片没有穷途末路的,除了《好家伙》,就是《美国往事》,一个意大利人眼里气势雄浑的美国犹太人黑帮浮世绘,充满着港产片浓烈的江湖情怀。《美国往事》的史诗气质能够成就,全赖莱昂内对于全盘的控制力和细节神乎其神的表现力。前者主要表现在剧情推进的独具匠心,现实和回忆以熟练的交叉蒙太奇自如伸展,四个小时的片长丝毫不显冗长,尤其是从五个小屁孩的招摇过市叙述到两位耄耋老人的面面相觑,不但情节情绪毫无冷场,历史也在背景中被举重若轻地拿来突出主题。后者则体现在对于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对于里面、三角恋、兄弟连齐头并进,每条主线都有前呼后应的细节埋伏,面面俱到有条不紊,结尾自然也令人大呼过瘾。至于暴力美学。莫里康内的配乐等等被捧翻了的,不用我说您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吧。 NO.22 《罪恶之城》Sin City 2005年 说起新经典,很多是站在老经典身上鞭尸然后下崽儿,换句话说,离开了母体,新生儿或许根本不值一提。但《罪恶之 城》不是,它没有丁点过去年代老电影的痕迹,以颠覆之名的被迫继承都没有,有的只是贴着二十一世纪标签的纯粹的酷。漫画质感的美术---极致的黑白红打底、艳俗的蓝绿黄作为荧光效果,是酷;夸张的人物设定---大风衣肌肉男的硬拳头走火枪古董车、鱼网袜大胸女的火焰唇武士刀,还是酷;血溅四壁、窄巷、河沟、荒野的宣泄快感,呗美化成舞蹈般的行为艺术,更是酷中之酷,这时如果还要去纠结某个喽啰被射穿了脑袋还能说话算不算穿帮这种逻辑问题,只能说明脑子有病。 NO.21 《断背山》Brokenback Mountain 2005年 一部令李安再次凌驾于中西文化鸿沟只之上的电影,一部让同性恋亚文化浮出水面的电影,一部因为无冕而成文童话的电影,然而事实上,这些都是它不应该承受的重,因为既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投射意义,大场面和独立的人物形象也少得可怜,和《撞车》相比,尤其缺少精致的结构和剪辑。但,这恰恰是它能够力压前者位列新经典的原因,在 这个电影技巧被耍得越来越无懈可击的年代,拥有敏感皮囊的《断背山》却选择了返璞归真,弃技巧如草芥,只用饱满的情感去感染观众,让每个看似不经意甚至生硬多余的细节都充满了故事,而且以压抑克制的姿态,勾出观者心中更多更强大的心理认同。其中,男主角希斯?莱杰的表演尤其值得称道,他疯魔的口音和眼神成活了懦弱自私的主人公,赋予了影片一种古希腊悲剧式的残缺美---是谁说过的,这样的悲剧值得铭记。 NO.20 《好家伙》GoodFellas 1990年 与标杆科波拉相比,马丁?西科塞斯的黑帮无疑更写实,也更美国。那群洗钱组织里衣冠笔挺的老大们,几乎不用言语,只要站成一排,就能营造出摄人的气场。一群大佬中,虽然最终拿到奥斯卡最佳男配的是乔?派西,但肯定无人怀疑,如果没有罗伯特?德尼罗,人们对这个血淋淋的故事可能只是肃然起敬,而不会点头称赞。与阿尔?帕西诺的灵气相比,《好家伙》中的德尼罗是优雅的化身,无需修饰,举手投足间就是黑帮老大的范儿。而从本片的另一角度---兄弟情来 看,《好家伙》则是对马-罗组合认识满二十年最男人的肯定。 NO.19 《疤面煞星》Scarface 2001年 当《教父》让人们在想起黑帮片时总被一根杆束缚住时,本片则把黑帮电影推向了神话小人物的高潮,儿促使这一切成真的重要因素正式那个年轻教父阿尔?帕西诺;影片构建的政治背景现已多少被岁月磨去了棱角,盛行一时的传记式叙事也逐渐在剑走偏锋的潮流中愈发通俗,但帕西诺的表演,却经受住了二十五年的考验。于搭档的乖张,对敌人及爱人的独断跋扈,待家人如“暴发户”般的显摆,在挥洒自如的“疤面”表情下,仿若浑然天成。毫无疑问,他使那个嚼着意大利口音的乡巴佬,成为了那个时代最难忘怀的角色之一。 NO.18 《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 2001年 如果说希区柯克是在用《爱德华大夫》向《梦的解析》鞠了一躬,那大卫?林奇就是用《穆赫兰道》的做梦式叙事手法,对弗洛伊德表达了最五体投地的跪拜。他的梦不是依托电影故事存在,而成为了故事成立的基础条件,或者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梦。从一个呓语般的开篇,到无休止的信息扩散,再到梦中故事结束,电影错综复杂的框架,让观众就像梦中的那个失忆女子,只能接受大量的外部讯息,却无法解释自己所看到的任何画面。即使最后梦被解析,人们也会在追踪蛛丝马迹中陷入导演布下的复制陷阱,下意识地在诺米?瓦茨的梦中看到自己,轮回般开到了最初,开启一个新的梦。 NO.17 《终结者II》Terminator2:Judgement Day 1991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好莱坞依靠特效支持的电影只有《星球大战》、《超人》这些部部如一的系列剧,而《终结者》系列则改变了这一切。当它的第一部只是粗略勾画出未来世界草图时,第二部却仿佛天人相助般将机器人统领世界末日的图 景,描摹得亦幻亦真。《终结者II》中,那一场场要到十年后才广泛普及的暴力又不失美感的机器人单挑,甚至让后来的第三部都自惭形秽;而如水般灵动、如铝合金般坚硬的T-1000又让17年后《神奇四侠II》里的冲浪人看起来像假冒伪劣产品。 NO.16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1999年 就算没有最后半小时的反转,它依然是一部反映九十年代年轻人重压生活的上乘之作;但有了那惊人的“真相大白”,它就不再只是义愤填膺青年的絮絮叨叨,而成为一堂精神分析课,因为远离社会责任感,而更接近电影本质。片中芬奇特有的放大式穿梭镜头,连贯且富有张力,第一时间便抓住所有人的眼球,加上振奋神经的重金属音乐充当背景,一群赤裸上身的男人在其中死掐,那种身临其境般上台搏斗的快感,来得是如此之猛烈。天知道,看完本片立刻动身去酒吧建立Fighe Club的人有多少。 NO.15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年 彩色时代的黑白电影,已宣告了它与众不同的历史地位。千人裸奔、万黑丛中一点红等镜头的大胆尝试,更加注定它的伟大。但让人耐下性子看完这部与视觉相冲突的电影,还是它设置的冷酷情境。布满天空的硝烟、对死亡麻木的犹太人、面无他色的纳粹军官,这些至冷基调与特定环境相互叠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压迫感。本就为犹太人的导演说他在拍摄的八十四天里,每拍下一个镜头,都会大哭一场。或许正是这样浸透热血的工作状态,让本片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七十个奖项,也使其成为反纳粹电影的一个代名词。 NO.14 《冰风暴》The Ice Stom 1997年 电影印证了那句最原始的谚语,最初即最好。风和日丽的开场。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归于平静---最传统的叙事手法, 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李安之所以说这是他拍得最流畅的电影,也在于此。即使是比冰风暴还要刺骨的伊利亚?伍德之死,也是在本片压抑环境下层层递进的结果,毫不突兀,无懈可击。更值得称道的是,这是个完全美国式的美国电影,并对七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进行了最为精准的嘲讽,但缔造这一切的却是接受儒家文化长大的华人。此外李安精准的选角眼光也在《冰风暴》中达到最高潮,伊利亚?伍德、托比?马奎尔、克里斯蒂娜?里奇、凯蒂?霍尔姆斯这些当年的愣头青,现已齐齐成为好莱坞A级名单里的排头兵。 NO.13 《失忆》Memento 2000年 记忆碎片、快照、纸片和纹身,组成了本片的全部内容。正如大多数影评人所言,如果把这些记忆以正常顺序排列,本片可能一无是处。可谁叫好莱坞就是个喜新厌旧的主呢,《失忆》在打制作的欺压下依然能突破重重障碍,成为反传统的佳作。实际上,好莱坞缺乏节约资源的人,想想有些导演用上亿元都无法把故事讲清楚,诺兰之只用了500万美元,不仅表达得有些过分贴合,还把每一次断裂处都衔接得严丝合 缝。记忆回放一段,前一段的疑惑便有了解答,观众也一步步逼近真相。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六年后制作费增加十倍的《魔道争锋》,诺兰也依然坚持着片段记忆的拍摄手法。本片留给我们无限回味的余地,除了重组的快感,还有关于失忆症的些许后怕,害怕某天醒来会和主人公一样,把仇人当成亲人。 NO.12 《骇客帝国》The Matrix 1999年 人类在上个世界末被新科技革命、3D技术等一个个技术词汇侵入,于是好莱坞有了《骇客帝国》这样叙事简单、却能让观众接连倒吸气的电影。本片至少为百年电影史贡献了值得铭记的两点:一,电影特效革命在本片之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数字流、子弹时间等闻所未闻的科技产物,开始主宰好莱坞商业时代。每年至少有十来个跟风者摆弄绿幕,希翼改变世界。这也是骇客帝国三部曲只有一部入选的原因所在,“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二,救世主概念。《骇客帝国》并非首个提出者,但却是引领时尚的那个。在超级英雄泛滥的时代,尼奥仿若 平民般,带着“救世主”头衔降临。 NO.11 《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 2000年 MPAA不知如何鉴定这部让他们左右为难的电影,便让本片以为定级的形式在两家影院上映。尽管受众有限,却丝毫没有妨碍它成为百大佳片评选的固定会员。事实上,它几乎是上个世纪末独立制作的代表。一位影史专家指出,《梦之安魂曲》带给电影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鸦片观感,这就像看体育频道能让人有做运动之感,阿罗诺夫斯基善用的凌厉蒙太奇剪辑,以及忽远忽近的交响乐背景,催生了它表现手法的创新,是观众仿佛站在影片中的瘾君子们身旁,也让人们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毫无疑问,震撼人心的电影,总能让人为其加上无止境的情感分。 NO.10 《巴顿?芬克》Bartom Fink 1991年 科恩兄弟在写《米勒的十字路口》时文思受阻,于是转而发展出这个关于作家灵感窒息的故事。全片像梦境一样荒诞不经,换成任何导演,这部电影必因主观而疯狂。但科恩兄弟却采用了传统工整的讲故事方法,他们用理性甚至带点幽默的心态控制着电影的疯狂,临近结尾再突然涌出,变成噩梦。他们在故意混淆观众的意识,慢慢把你拖入与世隔绝的情境,等你逐渐适应周围漆黑一片,再出其不意给你一棒子。它让你在远离真实的地方体会巴顿?芬克“真实”的内心,而真实本身已经变成了电影的幻觉。 创新、诡异、永远比你快半拍并且难以解读是科恩兄弟最显著的风格,这部电影就是他们的名片。当年《巴顿?芬克》把法国人看High了,戛纳一口气给了三个大奖。而在此之后,科恩兄弟还又有一部电影在探索意识上超越它。 NO.9 《波恩的最后通牒》The Bourne Uirimatum(谍影重重3) 2007年 《波恩的最后通牒》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路子,它不过是攫取了新老动作片的精华,再做了个合并同类项,就把自己打 造成了新时代的动作片标杆。动作方面,影片延续了老式动作片的凶狠打斗,但把惹火却审美疲劳的爆炸场面分解成无数精巧却不留痕迹的细节,摒弃了前辈们夸张耍酷的弊病。非动作场面中,波恩用缜密思维计划每个步骤,让精巧却合理的谋略,成功充当了温吞文戏中一剂能刺激你肾上腺素的吗啡。影片文武双全,加上追寻身份的主题和反权威的潮流架构,跻身上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NO.8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看战争片看什么,一战争场面,二战争反思。1998年之前,战争片的拥趸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听过一石二鸟的故事,却从没有眼见为实过,这种煎熬直到《拯救大兵瑞恩》的横空出世才得以消解。看过影片的军事专家说,片头的奥马哈登陆战几乎就是事实的翻版,而结尾的狙击巷战可以选入西点军校的教材。至于八个换一个值不值当的话题,我们讨论至今好像也已经有十个年头了。除了在刻画逼真震撼的战争场面同时保留极具思辨意味的反思与探索,影片在细节上的考究同样不应该呗忽略,比如墙壁坍塌后双方的窒息性对峙, 以及桥头决战前宁谧却包含绝望气息的歌剧。 NO.7 《阿甘正传》Forrset Gump 1994年 《阿甘正传》是一个难以归类的异类。你说他是励志片,但有人却把它当作喜剧片来看,你说它是喜剧片,也总会 有人跳出来说,它明明是一部调侃美国历史的另类野史片。归根结底,《阿甘正传》的成功正在于它的这种庞杂与包容,每个人都能从阿甘身上瞧见自己的影子。换句俗话来说,就是“我不知道它到底好在哪里,但就是经典”。和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相似,这种本质上的极致往往与表象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还有一个词叫做“殊途同归”的原因了。你可以是哦《阿甘正传》就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制造”产品,但当它标准到无懈可击,尽善尽美,也就具备了成为经典的重要条件。 NO.6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kovich 1999年 落魄潦倒的木偶师爱上了七楼半的性感女子,他蓬头垢面的妻子也爱上了她,儿她也先后爱上“成为马尔科维奇”的妻子和木偶师... ...近一个小时过后,你居然还能看懂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接着,高槽来了,发现真相后的马尔科维奇转进自己的脑子,看到听到的全是“马尔科维奇”,他抓狂了,你却窃喜着说,原来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晦涩嘛,然后开始肥西它的种种隐喻。一条、两条... ...撕碎妄言陷入沮丧了吧,因为你终于明白这是一部如此适合装淡的电影,却让你发现自己根本什么也没弄明白。导演用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法衬托出最查理?考夫曼的创意,愚弄了包括上帝在内的所有观众。 NO.5 《泰坦尼克号》Titanic 1997年 《泰坦尼克号》的台前幕后所创造的记录之多,现在废任何一句话都是多余的,每每统计经典时,我们像往常一样无数次生怕亵渎神圣那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二十世纪电影史 最后一次转折点,像悼念那一千多个沉湎与海底的灵魂一般,缅怀这部曾经重重撞击内心的电影。 通俗艺术的巅峰如斯,创造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的两样东西---世界之最的豪华游轮和普罗天下的爱情,然后用3小时14分钟的时间将它们慢慢毁灭,更可恨的是,它们竟是真实存在。真实的历史事件更加重了电影的悲剧气氛,以至于无论片中的爱情有多么的俗辣,仍然能让人放下苛刻,任自己感动到像个怀春少女一样嚎啕大哭。詹姆斯?卡梅隆不惜任何代价,将沉睡了八十多年的巨轮,真实还原于大银幕上,甚至将它的毁灭过程,像探秘一样,真实剖露于世人面前,并用死亡令爱情获得史诗性的永恒---就如同吧Discovery和简?奥斯汀小说放在一起拍成电影一般。在戏剧与真实之间,人们已经分不清何为真何为假。只是,谁都明白,杰克和露丝的爱情要是没有这场灾难,结局会现实很多,难堪许多,也会变得不那么美丽,只有当历史成为传奇,爱情成为永恒,《泰坦尼克号》才能成为经典。 从此以后,好莱坞学会了用灾难包装爱情,只是世界上没有第二艘泰坦尼克号,也没有第二个海洋之心,詹姆斯?卡梅隆的那句“世界之王”也成了绝唱。对从没有在电影院目睹过如此震撼的我们而言,第一次认识好莱坞大片就是这样的历史性时刻,或许该感叹此生有幸见证了一个电影新时代的诞生。 NO.4 《谋杀绿脚趾》The Big Lebowski 1998年 历史证明,电影越是能随心所欲地拍,越具备成为经典的资质,就其是那些不太正常的虚无主义者想象力飙到失控后的成果。典型如在角落里玩沙堆的科恩兄弟,从来没有把电影认认真真当电影拍过,去自成方圆,玩出了一片大天地。但比起有些票房成就的《抚养亚利桑那》。有点艺术成就的《巴顿?芬克》、能让学院派瞩目的《冰风暴》,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谋杀绿脚趾,,却是最得科恩兄弟精髓的一部,它将电影的随性态度,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女人被绑架,两个勒保斯基相遇,三个保龄球老友遭遇虚无绑架,最后死了个最无辜的人,而一切只不过是督爷想拿回他的地毯... ...一个很散漫的故事,到头来还是不知道兄弟俩要干啥,反正虚无就对了。很多电影对故事的精雕细琢,使我们养成了像个八岁孩子那样执着于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执着于在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中提炼中心思想的习惯。现在,去TMD的思想,滚TMD的内涵,《谋杀绿脚趾》提醒了我们,比起创作者的意识,看电影更需要的是我们的想象力。1998年,既 需要《拯救大兵瑞恩》那样残忍的现实注意,警醒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也需要《抹杀绿脚趾》这样的虚无主义,让我们积蓄发着吃饭睡觉扯淡的白日梦,没心没肺地活下去。 以下数据为证:片中供出现了160“Dude”(第161次是字幕形式)、281次“Fuck”,(《低俗小说》269次),督爷喊了147次“Man”(平均一分钟说1.5次)... ...看,电影还能这么玩。科恩兄弟捉弄了电影里的人,也捉弄了看电影的人---是不是很像上帝造物弄人,之后兄弟俩再也不没有玩出《谋杀绿脚趾》这样的电影,但达到巅峰的《老无所依》,仍然延续着虚无的主题,还让一些喜欢内涵的人心里喊着“看不懂”嘴里却啧啧赞叹,现世演绎何为虚无。后来上海市民穿着睡衣招摇过市,某国际名摄影师还千里迢迢取材当国际大事报道,人家督爷早在十年前就把睡衣文化放养到了全洛杉矶;再后来一个叫贾德?阿帕图的人,在一部叫《太坏了》的电影里大玩JJ游戏,而《谋杀绿脚趾》也早在十年前就已用保龄球玩过相同的把戏。 下一页 《看电影》对各影片的详细点评(TOP1-3) NO.3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 大多数人把这部电影当励志片来看,这没有错,但他们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先行自觉钻进了影片下的套,因为按类型来划分的话,《肖申克的救赎》首先应该是监狱片,其次才是励志片。但喧宾夺主式的抢白在这里却是一出成功的概念偷换,而这,正式影片的经典所在。 先刨除类型限制说影片本身,剧本、导演、演员三位一体式的浑然天成,让《肖申克的救赎》首先在品质上夯实了自己的基础。做为一部以越狱为终极主题的作品,影片不厌其烦地讲述安迪的小石锤、为典狱长瞒报账目等看似繁冗无关的剧情,其实却处处埋下伏笔,只为让人在结尾瞬间升华时享受抽丝剥茧般的解惑快感;再来看类型上的反串。众所周知,囿于地点所限,监狱片的剧情冲突多通过犯人与狱警的斗智斗勇来展现,越狱便成为大部分监狱片的永恒主题,这一点在雅克?贝克1960年的监狱片经典《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到了1973年的《巴比龙》中,影片开始有意逐渐淡化监狱内部两方势力的冲突,对自由的向往,即励志方面的元素趋于成为监狱片的剧情新焦点。《肖申克的救赎》在品质基石之上竖起的优势,便在于囊括了二者各自的优点,即兼顾了监狱这个本身属性,同事大力宣扬了自己极富代入感的理智精神---甚至,可以脱离监狱自成体系。美国一位影评人在对比《巴比龙》和《肖申克的救赎》时提出过一个尖锐 却一击即中的观点,他说,《巴比龙》是更残酷的,影片结尾时,巴比龙已经获得相对的自由,却依旧想着逃出小岛,而《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只是逃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对一个有过数十年牢狱生涯的人来说,后者显然国语肤浅与理想化了。 这番剖析实则是对本片的另类肯定,因为影片尽可能弱化了监狱双方势力的对立,打动更多人的是期间透露出的对自由的向往,以及那个名为“Hope”的单词。影片的经典在于,以监狱片为载体,说了一个烂大街的励志故事,却还让人没有丝毫察觉,并且深陷其中。 NO.2 《低俗小说》Pulp Fiction 1994年 类型片的划分是不会过时的,但表尊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举例来说,老版《金刚》在三十年代是科幻电影的巅峰,拿到现在就根部不算是科幻片。同理,玩黑色幽默和冷笑话的影片一直都有,比如默片时代的卓别林,以及稍后玩成疯狂戏剧的马克思兄弟,然后这一类型到了九十年代,就都该改名叫作《低俗小说》。 《低俗小说》但年一路轩昂杀进奥斯卡,因此影评人们开始 上纲上线,称这是独立电影的里程碑似成就。这说法不假,但却只说中了一半。因为《低俗小说》能够成功突围而出,还在于它为这一有着丰厚历史几点的类型片在新时代中找到了平衡,即黑色幽默依旧,但兼顾了影片本身的娱乐属性。比如片中不乏布鲁斯?威利斯遭遇幸运一日的这种冷幽默,也有养眼又销魂的兔子舞和关于汉堡的滑稽言论。总之,比卡梅隆更黑色,比科恩兄弟更娱乐。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平衡产生的另一个良性副作用在于,它提出了一个“玩电影”的概念。日后的独立电影导演,甚至DV一族们于是有了继续用一副正襟危坐的架势,拍摄一部所心所欲、甚至拥有彻头彻尾B级内核电影的理由。而作为影迷我们需要鸣谢的是,自1994年以后,话痨症及各色各样性格极端且行为古怪的家伙,终于在银幕上泛滥了起来。 总之,《低俗小说》的价值往小了说,在于它为一款类型电影在新时代打造了一套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往大了说,它着实革了所有老电影学究的命。 NO.1 《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年/2002年/2003年 这里说的《指环王》指的并非只是其中的一部,如此一来, 对于其他作品可能会有以多欺少的嫌疑,但“护戒使者”、“双塔奇兵”、“王者归来”,只是同一个故事的缘起、发展与高潮,不可独立成章。而且如《波恩》(谍影重重)系列、《骇客帝国》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终结者》系列等,皆是在前部奠起的基石之上,才有了后部的可能,《指环王》却是三部齐上马,没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如同那些跋涉前行的护戒使者门。弗罗多?巴金斯话了13个月把魔戒销毁在末日山脉的烈焰之中,彼得?杰克逊则花了14个月才最终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之前的筹备长达七年,剧本写作三年,前期置景两年,最后片长超过九个小时。仅是这点魄力与决绝,就足让那些续集投机分子们无地自容。 一流小说只能拍出三流电影,而一流电影往往改编自三流小说,此语已经快被锤炼成真理了,如今却在彼得?杰克逊和《指环王》面前,成了那些文学改编的败者们为自己开脱的接口。作为《指环王》原著的狂热粉丝,彼得始终持有虔诚的姿态,却又未在托尔金的烟波浩渺中迷失,二十不卑不亢地大刀阔斧,砍掉了原著中那些不甚紧要的枝枝蔓蔓,只留最为关键的人与事,而后用九个小时来从容叙述那个他早已烂熟于胸的传奇。在我们的银幕中人一窝蜂精神分裂、正邪难辨,以此彰显所谓复杂人性与深邃内涵时,《指环王》却一反潮流采取了二元对立的姿态,什么魔戒折射欲望、格伦蕴藉贪婪,统统都是扯淡,黑与白,美与丑,邪恶意图压制 正义、而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故事就是如此之简单。不简单的是,如此简单的主体框架之下,我们看到了友情、爱情、亲情、团结、勇敢、善良、忠诚、责任、承诺、牺牲... ...在彼得的笔墨之下,这些写下来都觉得烂俗无比的名词,却缠绕成了片中最惊心动魄的情感力量,从头至尾轮番上阵负责撞击你的灵魂,让你体验那些在朝九晚五中无暇感受甚至已然遗忘的朴素感情。魔戒最终被成功销毁,弗罗多却因此着了心魔,不得不与家乡挚友诀别,一个天马行空的魔幻故事,因为从开始就已注定了的此种宿命,竟就这般被蒸腾出了不逊于古希腊悲剧的力量。 很多人说《指环王》其实是一次电影工业的胜利,此言不差,也挚友如今的时代才能为《指环王》的诞生提供技术上的可能,彼得才得以把广袤无垠的中土大地和自己的丰富想象再现于银幕之上。但看看《纳尼亚传奇》。《贝奥武甫》、《黄金罗盘》、《龙骑士》吧,《指环王》中的刀光剑影、千军万马早已被反复复制,最常用来标榜的特效也早被多次超越,但缘何我们只记住了《指环王》,其余的却被统统遗忘,因为只有在《指环王》之中,特效才不是用来炫耀的技艺,而是用来渲染梦的笔墨。 为《指环王》,你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某一时间,某一地方,真的有那么一片叫中土的土地,土地上有双眸幽兰的霍贝特人赤足行走,满面尘土的皇室遗族仗剑策马,银发披肩 的精灵王子弯弓射箭,身跨白马的白袍巫师施法驱魔,什么夏尔、洛汉国、魔都,都曾在天底下天经地义地存在着。几乎所有观者都发过结尾过于拖沓的牢骚,每以为要结束却又没结束,但若故事当真在阿拉贡封王、霍贝特人受拜后终止,你会答应嘛,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年的牵肠挂肚,九小时的同悲同喜,每有貌似结尾的片段出现,是否会心生恐惧,生怕那真的就是终结,真的只有看到载着弗罗多的船消失在斜阳余晖中时,才终觉了解了一桩许久的心事,内心一片安详,却又生出了满腹惆怅。甚至有影迷在“王者归来”之后,在所有人差异目光中,起身噙泪朝银幕深深鞠了一躬。那便是因为你忘了这只是一部电影,你信了其中发生的一切。在这个业已不再相信梦的年代,《指环王》却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瑰丽的梦。 以上便是被称为经典的50部佳作,希望这对喜欢电影的你有些许帮助。 绕在指间的欲望,还绕住了什么 莫奈曾经说过:我不是在画蓝色的大海,而是在画大海的蓝色。 可以说,大海的蓝色,在《魔戒》这里就是史诗的幽深意境。而这种意境,在影片里冶炼得不止是炉火纯青。魔幻,神秘, 厚重恍若氤氲,或深或浅地弥漫在每一帧画面里。这片神秘之域的逻辑,观众全盘接收。《魔戒》三部曲,就是这样,只在华丽的视觉形式上停留,要把蓝色漫溢成一种迷蒙的格调。而这种格调,就是影片魅惑众人的姿色。 萦绕在气势磅礴却不失婉转的配乐之下,每一处旖旎的风景都被摄影无可挑剔地雕琢成仙境,任谁也无法抵挡住这赤裸裸的视听诱惑。不惹尘埃的精灵、粗犷柔情的汉子等各种姿态的人物,都在这一尺史诗画卷留下自己一笔。确实是够硬的特技制作,画面几乎找不出瑕疵。而它,真正是为电影院而生,时长漫漫也能牢牢把观众俘虏住,醉在走在银幕上的梦不愿醒。 清新扑面而来 壮阔,苍茫,俯拾即是的旖旎景致 my precious ,无可挑剔的特技 影片不在意那段遥远的魔幻旅程有多么深刻的人性揭露,它关心的是英雄豪情挥洒得是否够酣畅。情节的发展也不苛求严密的逻辑,有猛烈的视觉冲击就好,有惊心动魄的跌宕陡转就好。就像甘道夫一袭白袍肃穆回归,沐浴在神秘的圣光之下,这庄严的一幕,令多少影迷泪眼迷蒙,笑容也不自禁 地荡漾开去。这就足够了。 像穿透过来的灯塔之光,给人希望;像肃穆庄严的教堂,颇具威慑力。 甘道夫,遗世独立又霸气侧漏 虽是宏大叙事,也不掩藏深重的英雄情结,然而终究还是矮人一族在承受最终极的使命,淡淡地,影片给了小人物一抹温情的观照。一个人的退场也不能缺少悲剧的壮烈之感,要够豪迈,够凄悲。人物程式化而不失灵动,就算偶尔意志轻微地动摇一下,也不过是给恢弘的交响乐曲添了层次而已。激昂的乐章不会偏离“believe in oneself”的主旋律。智力的枷锁被卸下,只等华丽的画面让自己沦陷进去。 戒指一圈,绕在指间,所有的旅途从这里开始,就再也没有走出这里。宿命式的回旋,苍茫的凝重旋律之后,终于落定在空灵哀婉的风笛声里。这就收尾了,太留恋这盛宴,就像 这渺渺余音。于是,《霍比特人》就前来抚慰,彼得大帝真是很义气。 指环绕住了手指,还绕住了什么 除了《霍比特人》这位准世袭贵族的驾到,终于,诸多跟风之作也如柳絮乱飞。若是华丽也就罢了,泛滥的却是恶俗的奢靡之风。“史诗大片”,这个词也被玩坏了。《魔戒》戏里,欲望绕在指间,戏外,欲望又绕住了多少人~只能说《魔戒》华丽丽地颠倒众生,而被这酣畅的盛宴迷醉了的,不止是观众。矫揉的镜头处理纷乱扑眼,可以细细数来。特在此吐一吐被国产伪大片蹂躏,掉了一地的观感。 一、慢 时间被诡异地拉长,之所以诡异,在于其出现的频率之高,几近是无廉耻感地装腔作势。惯常地会加以声效辅助。譬如隐去其他声响而刻意放大其中某一种。好像这个场面多么扣人心弦似的。这种慢,还传染到说话的语速,似乎 言语正常一点,就会暴露他内涵肤浅似的。《夜宴》实属病入膏肓型。当时摸不到很多影片的逻辑。而《魔戒》这等慢放镜头也是克制使之,黑袍的无脸人骑马溅起的水花,像零碎的珍珠悬在空中,印象深刻。 二、深 意境须深,切莫目光短浅。病症就是寡言,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主旨一定要关乎天下,具有人文主义情怀。不过,《英雄》的清幽意境确实有那么点遗世独立的脱俗之感。但更多的情况淡淡给出景美,是唯美主义的滥觞,为美而美,情感造作,不知所谓。那种辽阔苍茫的镜头,《魔戒》里也是跟着剧情需要的动作而走的。摄影的构图也需承袭一定风格,干净利落。 古典氛围浑然一体,还透着神秘 直接就是一幅油彩画 幽深画框,诱惑的萌动,充满戏剧张力 三、近 特写镜头,细致地去雕琢静物与美颜。这直接给出的视觉满足,用起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可笑的是,有时候雕琢的太刻意,或是雕琢的东西本就不美丽,那长时间近距离的镜头停留,将会是一种不忍直视的折磨。《魔戒》里布鲁姆、丽芙?泰勒以及女王陛下等,都成了银幕上魂牵梦绕 的惊艳一瞥。 雪肌女王 含情脉脉 精灵跌落凡尘 四、贵 不惜血本,声势愈大愈显身份。《满城尽带黄金甲》真的就满城铺菊花路,还是专程空运而来。这等奢靡,媲美武则天洛阳赏牡丹命其一夜绽放也不为过吧。贵族气质,不是被钱币堆砌起来的。磅礴气势,也不是人流扎堆煽起来的。《魔戒》自在有种高贵之味,色调也多为清逸雅致。 精灵国度的不惹尘埃 亦梦亦真,圣洁的光斜斜地倾泻,静止了一切 无论怎样,《魔戒》三部曲,以一种葡萄酒微醺的迷醉,一种睥睨天下的霸气,在银幕上演绎着自己的传奇。 一枚魔戒中的三莫戒 把敏感词都换了一遍,封号锁博可谓惊心动魄。。。 史诗奇幻魔戒三部曲的中土世界里,隐藏着三条定律,靠着这三条定律当年PeterJackson和他带领的团队横扫各大奖项,称霸大银幕的同时也雄霸DVD市场,温暖了无数个无助 凄凉夜晚,轻抚了无数枚明亮清纯的眼瞳,还预先购买了前往中土世界的后三张船票。 我没看过原著,一些名词解释全靠百度获取,在我眼里原著塑造的故事和世界有多么宏伟这不怎么关我事,因为我是90后。90后活在PC和互联网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终端科技发展迅猛,同时我也是活在金刚和变形金刚的大银幕下,PJ和他团队眼中的中土世界已经就是最好的中土世界,一张张手绘的老地图,指引着我走向成熟和睿智。对于其他跟我活在同一年代的人,魔戒中那三条定律也具有相当有趣的现实意味。 莫戒 奇幻通向史诗 最终阻止大炎魔前进的不是突如其来的白色光柱,也不是神秘圣火防护罩,而是„„重力。我们见不到史诗级对决,由烟雾和火焰组成的炎魔站在灰袍甘道夫前面举起赤炎宝剑,与其说接下来那剑消失是因为被灰袍甘道夫的巫师杖挡掉,倒不如是炎魔叔叔下手太快,杀敌心切,火焰在空中被悬崖下面的气流扑灭。 魔戒三部曲虽说是奇幻中的经典,但是我们却看不到传统中 常见的奇幻场景,巫师的法术顶多是使人翻转翻转再翻转,没有莫名迸发的怪异激光,没有隐藏在虚风和幻影中的召唤神兵。我们可以看到两兵遭遇,兽人再猛也干不掉阿拉贡,精灵王子再飘逸也是用短匕首和箭刃击垮敌人,矮人勇士Gibi的斧头专砍兽人dang部。片中最强的怪兽不是猛犸战象也不是戒灵也不是装甲巨人,而是绿色幽灵部队,到目前为止,最接近奇幻的也就是这批远看绿幽幽的气体了,看上去像是阿拉贡在山洞中找到可以将致命气体随身携带随时释放的方法。 精灵没有魔法,射出箭不是空灵神箭,他们是要背箭袋的。黑暗势力之所以强大在我看来纯粹是因为对方人口繁衍有优势,体外受jing着实犀利,见不到女兽人想必这帮兽人是传说中的雌雄同体,但是雌雄同体的兽人为什么dang部受袭击会发生怪叫呢。灰袍甘道夫在伊文黛尔同艾隆王谈话时,艾隆王说自己的精灵无法阻挡索隆和白袍巫师联合起来的黑暗势力,在这可能就是感叹女精灵和男精灵的繁衍限制,紧接着灰袍甘道夫提到人类。 整个魔戒系列也可以说是人类救赎三部曲,毋庸置疑人类种族比起精灵来说更具备人口优势和建筑才华,精灵住的是大树改装而来的树屋,这明显是“树人阶段”。军队的交战,第一拼人口,第二拼武装,第三也就是最后才拼战术。这些都是历史中许多大战场遗留给我们后代的经验。 就像那颗至尊魔戒,故事从历史开始,最终在历史结束,完美走完一圈。上述提到几处逻辑说不通的地方,其实在我看来更像是比尔博?巴金斯的转述失误,或者他抽烟抽少了,用夏尔半身人的身体构造来勉强凑合完某些让他记不清的细节。 PS:作为一个编故事的人,我爱死比尔博?巴金斯叔叔的书房,窗口的位置刚刚好、不偏不倚,屋顶不高不矮,书桌斜竖起来像是画板,写出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字样而不是最漂亮的那种。 再PS:魔戒中的兽人更像是地精或者巨魔,他们之中的某些形象设计灵感来自于澳洲土著。许多看过魔戒的观众都会联想到暴雪公司的魔兽争霸小说和游戏产品,我不知道为什么,暴雪的设计那就真的是奇幻到底,和魔戒的历史厚重感无法放在一个层面比较。再提兽人,暴雪的兽人诞生于另一个星球,而且兽人个个是英雄,当萨尔在卡利姆多海岸建立起奥格瑞玛都城的时候,那里被人看作是英雄之乡、勇士之土。比起其他英雄角色,我更爱兽人,行的正,站的直,粗鲁但是直爽,他们作风正气,崇拜先祖、英魂。而魔戒中的兽人往往像地精那样驼背前行,思维简单,数量众多,典型的沙包,无任何尊严可言。而且,暴雪的故事里有女兽人。 曾有后人试着这个原则打造魔幻故事,其中失败的例子就是纳尼亚传奇,这出戏大的设想是吻合这个原则,但是突然出现冰雪女王那根魔杖。显而易见,将奇幻回转向历史,为的就是保持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能力均衡,以及更重要的,让观众不知道惊喜在哪。只要有一把神奇武器,不管是冰雪魔杖还是巫妖王的霜之哀伤,都会瞬间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在心里暗自吐槽故事的转折点如此轻易被找到。成功的例子肯定当属权力的游戏,制作人在这出戏标榜的没人是安全的,也可以说是验证了我这个观点,我们也看到可怜的“波欧米”又在第一部里挂了。整个游戏最强的角色当属龙母和三条小龙,但是前面这三条小龙顶多被作为一个铺垫,并没有任何打破实际剧情中能力均衡的举动,即便最新一季龙长大到中等级别,但是龙母也担心自己会失去对龙的控制,失去控制的龙等于魔戒中外强中干的巨兽。他们不怎么喜欢动脑。 历史的好处简单来说在于告诉我们这些没有亲身经历刀光剑影战争的后辈,随时随地能反击、致对方死地,只要你还有口气。小到一把短匕,甚至是徒手,都可以在瞬间扭转双方的能力失衡局面。 莫戒 给予他人承诺 刚多的英雄波欧米被乱箭射死,临死前听到阿拉贡称呼刚多和白城的人类“我们的人民”,他知道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刻终于见到人类的国王,他称呼阿拉贡我的国王,并承诺对方会永远追随阿拉贡。 半身人山姆对灰袍甘道夫作了承诺,跟紧半身人伏尔多,仅此而已,没有诅咒没有魔法约束他,在这并不只是友情的力量在驱动他不顾安危跳进水中、拼死与巨型狼蛛搏斗,伏尔多坚定的意志让远征队的其他同伴放开友情的双手,他们也是友情,但到了山姆这,这份与灰袍甘道夫的承诺起到了改变全局的作用。白袍甘道夫得知山姆跟伏尔多一起以后,欣慰无比。我们看到三部曲的最后,山姆扛起不堪重负的伏尔多时,肯定被他的说辞感动的一塌糊涂。这份起初的随口承诺,陪伴山姆来到末日火海,也赐予他见识自我牺牲和奉献后重生的自己。 阿拉贡、矮人Gibi、精灵王子三人的联盟,同样基于一个承诺,永远不让同伴受折磨死去。正是这个承诺一次次解救人类国王免遭致命威胁,其实并不是阿拉贡的主角光环太BUG, 而是阿拉贡做了迎合他自身命运的选择。也可以说从那一刻开始,他整个人生吸引了某种未知力量的协助。 有许多现实题材的影片也用了给予他人承诺这个原则来打造故事,可效果几乎全部无法高过预期。一个可能原因应该是在现实世界中,为了一句话赴汤蹈火的行为被称之为“愚忠”。靠等价交换幻影建立起来的商业贸易的世界,不允许这种价值观被广泛传播,这是拟人化的说法,活在这样时代的人已经无法接受这种价值观了。它只存在美好的愿景中、梦中、和中土世界。 中土世界按照许多个种族聚集地分为不同区域,无论是精灵还是人类,他们的种族都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间的联系被称为同盟。这与古希腊城邦联盟很相似,都是靠口头或一书文纸结成的贸易或互助联盟。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能否具有口碑和名誉、荣耀的关键,就是有多信守承诺。 我都好奇自己居然能写到这里。 骠骑国国王在刚多没有求救之前并不赞同将本国的骑士送去白城外,保护一个曾经拒绝向本国施与援助的摄政王,可 当烽火被点燃,骠骑国的骑士则响应。在如此简陋、粗糙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承诺依然被信守了,很大原因在于精灵部队重拾早已不存在的同盟前来助阵圣盔谷一战,还有被国王流放在外的骠骑精英骑士们信守永远效忠国王的誓言,返回圣盔谷将兽人残余一通乱踩。等于说原本支离破碎的盟约被慢慢缝接起来。 到这魔戒三部曲持续地传递一个信念: you know how we did it? We just decided to 忽视、打破承诺是非常非常简单的事,简单过放P,这也就是人们在面对口说无凭的诺言时会将其比喻为放P的原因。要信守承诺却很难,一字千金,而且往往结果并非事先设想那样。可最终,那些坚定不移说到做到的勇士们,不单止会接受生命的洗礼,还要给别人鲜xue的救赎。这种感觉可能只是一帮犯傻的人再安慰自己让自己不那么傻,实在的话,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 灰袍甘道夫算是魔戒三部曲中最具智慧的人,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善于捕捉命运蓝图中的细枝末节,我们都知道在原著小说中甘道夫并非电影中这么神奇,既然这样,说甘道夫的人物形象来源于中国算Ming师应该不会引来唾弃。他是个重信誉的人,坚信承诺有其自身的力量,并且顺应着命运安排。 当他坐在矿洞中面对三个洞穴入口拿不定主意时,其实他看到了三个自己的未来。跟伏尔多交谈过程中,让他明白其实命运的安排真的可能是在艰难时刻自我勉励的途径,随后他选择了那个会给他带来巨大痛苦的入口。当炎魔的赤炎神鞭(„„)缠住灰袍甘道夫的脚踝,紧接着他整个下半身滑落断桥,那时他的双手是紧紧抓住石桥坑洼的,在他背后有残余的兽人的追击,他不能冒险让伏尔多回来救他,当然,他可以,只是,这样进行下去,就不是他较早前选择这个入口的意图了。等于说他选择了考验、痛苦。一切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在灰袍甘道夫眼里,这些痛苦等同于新生。 莫戒 以真友情交真朋友 中土世界出租车大灰鹰先生们,迄今为止救了灰袍甘道夫两次,一次从萨鲁曼的高塔,一次是60年前的断崖。看看灰袍甘道夫的亮相,单匹灰马拉着灰色马车,哼着小曲,这巫师典型的老熟人,走街串巷到处跟人孰聊,卖弄小玩意,各种老年耍宝俏皮话,朋友随便交。 对于信守诺言的灰袍甘道夫来说,真友情总是眷顾着他。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对于一个岁数不详的老头来说。魔戒三 部曲中最伟大的友情一刻有二,一是山姆在末日火山背起伏尔多,二是灰袍甘道夫突破三重引力空间考验(„„)以白袍巫师回到中土世界拯救其他老朋友。 阿拉贡在早期流亡在外与许多精灵混在一起,结交了不少真友谊,若不是和伊琳公主相恋,可能他会是艾隆王的手下爱将。在最危急之时,他的友情得到响应,精灵、矮人在他身边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入侵圣盔谷的杂交兽人(„„)。在魔戒三部曲中,阿拉贡和甘道夫是仅有的两个属于朋友遍天下的人物,这可能多半跟剧情发展和人物需要串联有关,但不可否认,戒Se可以,只需要忠于一位“伊琳公主”,戒杀戮可以,只需要面对危险时挺身而出,戒暴食可以,只需要去伊文黛尔吃上几餐素食,当然戒偷盗就更容易了,只需要偷对物品,比如戒指。但戒用真友情交真朋友则万万不行,我们的性命和荣耀取决于此。 之所以魔戒三部曲这么深入人心在我看来还有几点原因,第一部中伏尔多不停受苦,可谓苦中的苦B,还有甘道夫的坠入深影,波欧米战死,远征队从9人散成3人,这跟霍比特人的第一部相比,不少人都认不清这两个故事原来是出自同 一本书。整个三部曲都被一层灰沉的面纱覆盖着,色调甚至接近黑白,这不仅让故事中的悲伤更加悲伤,也让喜悦更加透彻、干净。霍比特人在制作水平上先进了许多,但是人物缺少了,不单从具体数量上,以及性格的种类上,都少于魔戒第一部远征队。 我最喜欢看魔戒三部曲的时间是漫漫长假开始的第一天早晨,选个跟Bagend差不多的光角,拿着可移动的屏幕随时更换观赏影片的位置,就好比在Bagend中行走。十几个钟头的远征,让我忘记枯燥这感觉的存在,骠骑人标枪上迎风飞舞的细长三角旗,那是英勇和信誉的标志。灰袍甘道夫的旧马车,圣盔谷的冷雨,平原上与座狼的遭遇战,波欧米的号角,戒灵的猥琐坐骑(每次看到想到SZ器),圣盔谷一战第一个中箭倒地的兽人,山姆扛起朋友的身躯,白城的制高鸟瞰点,白袍甘道夫一己之力驱赶三只戒灵,树人的愤怒,精灵王子单挑猛犸战象,艾隆王劝导爱女舍弃阿拉贡选择永生,还有大灰鹰的免费出租车。记忆深处的一祯祯画面几乎等同于我的编剧启蒙,隐藏在本能中对编故事的渴望、对电影的热爱,在魔戒三部曲中结合,形成选择未来的根基。 《魔戒三部曲》:三次震撼,一部史诗。 《魔戒》又称《指环王》,以前曾在CCTV-6电影频道看过一 些片段,记忆里当时老爸可喜欢这部电影,说拍的很棒。也许是因为少不经事,对于里面半兽人这种角色太过抵触,还是换了台。时至今日,当连续三天恶补完了《魔戒三部曲》后,无疑是在拍手叫好的同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情绪里,为什么这么晚才看,真是追悔莫及。 【第一震撼:大场面描写】先不谈《魔戒》所塑造的角色有多么完整富有生命力,单就影片里大场面的镜头运用以及出彩的音效就处处可圈可点。夏尔的翠绿体现霍比特人生存的乐土,精灵世界的光晕体现种族的高贵,就算是邪眼所在地魔多,黑色与红色火焰的统合也把恐惧与压抑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种极致的美与极致的丑的强烈对比下,导演彼得杰克逊完美的再现了托尔金笔下属于中土世界的秀丽与磅礴。当然,只有环境的构成是远远不足以带动观剧心理的,三部里的战争场面是精彩部分,从第一部的小范围厮杀到第二部的万人交战,到第三部毁灭性的最后战役,每每开战时,音乐家霍华休尔就会奉上一曲又一曲,只用听觉就能使人悬起一颗心为之担忧的旋律。沉重的号角声,紧凑的鼓声,飞驰的马蹄声,低吟的唱诗声,一应俱全,配合着大全景高空俯拍摇镜头,短短几秒钟,一场又一场声势浩荡的战役尽收眼底。(资料:加拿大电影音乐家霍华休尔(Howard Shore) 以“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勇夺2001年美国广播影评人/洛杉矶/芝加哥/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学会、2002年奥斯卡最佳 原著音乐奖、2003年葛莱美奖最佳电影音乐原声带大奖以及 2002年世界原声带大奖观众票选奖、最佳电影音乐原声带奖 等8项大奖) 【第二震撼:女性】有资料可寻,女权主义的角色理论通常是说," 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女性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迁的机会,致使女性做事业的动力降低。因此变得价值较低,报酬也较低。”《魔戒》中,在这个男性占主导的中土世界,女性角色向来是微弱的,起感情陪衬作用的。但是亚文和伊欧文这两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看点,因为她们两个人的身上不单单只有对阿拉贡的情愫所在,更多的,亚文所代表的,是一种永不放弃,为了心中的信念执着到底的精神。三部曲中,亚文的每次出现,不止一次的推动着主角阿拉贡奋勇向前,更是因为她的坚持,使得断掉的古老神剑被重铸,送回到了阿拉贡手中,才会有后来阿拉贡领导死去的亡灵去援救洛汗国一事。而伊欧文这个角色的成立,则是代表了无谓,以及追求自我的反抗意识,从伊欧文拔尖砍断恶龙的脖子,到她脱下头盔说的那句,我是个女人,并杀死戒灵王的那一刻,她代表的女权精神至此获得了成功,得到了敬畏,并且大快人心,让人折服。这两位女性角色看似在《魔戒》里,是站在男人身后的女人,但远不止洗衣做饭,惦念惆怅那么简单,亚文和伊欧文的女性角色塑造是在此证明,即使是战争时代,女性也可以为了国家和自己的向往而奋勇杀敌为之奋斗。所以,伊欧文的那一剑,挥的漂亮,斩的痛快。 【第三震撼:霍比特人】终于知道为什么《魔戒》三部曲之后,会有《霍比特人》系列的电影出现,因为小小的霍比特人在三部曲中完全推翻了固定的英雄形象。或许因为受到英雄主义电影的影响颇深,在没有看完三部曲前,总是以为像阿拉贡这样的王位继承人,迸发能量时才足以让人称之 为英雄,不然,也应该是有着神奇的权杖以大局为重,足智多谋的甘道夫才是。三部曲看下来,却对霍比特人有了重新的认识,因为,仔细想想,甘道夫从第一部就表示过,小小的霍比特人有着足以扭转局面的能力。【霍比特人梅里】梅里在树人的战役里,起了引导作用,因为梅里的一个小阴谋,使得树人看到了萨鲁曼的作恶多端,并对萨鲁曼的管辖地给予了致命的一击,至此萨鲁曼的统治结束。【霍比特人皮聘】因为皮聘的好奇,他偷看了水晶球得知了邪眼的下一步摧毁计划,使得洛汗国可以提前进入防卫战状态。也因为皮聘的真诚,萨尔默王子才能免于火烧,昏庸的王国得以惩罚,洛汗国的摄政时代结束。【霍比特人山姆】有好几次都可以从山姆的表现断定,没有山姆的陪伴,弗罗多是绝对不可能走到最后一步的,山姆不同于弗罗多,山姆身上有一种成功者必备的沉稳,坚定,与勇敢,他永远是解救弗罗多与危难之中的第一人,他从一个对魔戒远征队持有质疑态度的园丁,到拼尽全力背着佛罗多走进火山口的正义勇士,山姆有时候所展现的精神,不管对远征队伍也好,还是对好朋友弗罗多也罢,都可让人为之动容。【弗罗多】这个一开始因为单纯的信念趋势,踏上征途的小霍比特人,虽然在电影里所占的篇幅往往是以审视自己或者陷入危险的状态出现,但是弗罗多却是所有人物的中心,纵使他没有奋勇杀敌,在战场上奔驰,挥洒热血,但是他的魔多征程却是一场耗体力耗精力, 耗尽希望的持久战,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弗罗多的一念之间就可以改变整个中土世界。所以弗罗多本身不仅代表了对美好明天的渴望,也是在这个事件里,所有人内心深处那份纯真与善良的整体缩影。或许很多人会认为第三部是《魔戒》系列的完结,最后战役彰显了真正的紧张与激烈,其实魔戒就是邪眼,佛罗多代表了广大的正义人士,这种紧张与激烈的抗衡,从弗罗多带上魔戒踏出征程的第一步就已经开始了。 三次震撼,汇聚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确实是怀着朝圣般的心看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魔戒三部曲》。笑点低,泪点低的作者,看到万人单膝下跪对霍比特人表示感谢时,心中千般的思绪,老泪纵横。心中OS “终于打完了... 再也不用看到半兽人的丑陋脸庞了... 再也不用担心老板会发现我上班时间偷看电影了... ”至此,《魔戒》系列又多了一名女铁粉~ 现实遗弃在虚拟中的美好 第一次见识到《魔戒》的壮观和惊艳,是很久前某天的半夜和老哥一起坐等在电视前,虽然没有电影院里令人心潮澎湃的震撼效果,但却还是难掩其制作的精良和华丽,老哥更是看得狂喜不已,但有可能是生理或喜好上的差别,我并没像老哥一样看得那么的兴奋和激动,但也还是被其叹为观止的 美妙场面和顶尖的特效所折服,多年后重温,虽然一些漏洞和不合理的情节及稍显白痴的细节之处有所凸显,甚至觉得片长还是显得过于的漫长,不过尽善尽美的特效场景还是依旧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而近期再次的重温更是让我意识到了现实中越来越稀缺的美好。 我以前总在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喜欢电影,从起初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到后来自个慢慢的觉得也许是因为一种在体验不同人生或享受别人生活的过程中所激发出来的一些层出不穷的新鲜感给乏味枯燥得一层不变的闹心生活带来了一线生机,从变化莫测或写实平静的光影中寻获到了生活的快感和真谛,这似乎就是我看电影最主要的动力和理由所在。同样的我之前也很纳闷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于《魔兽世界》无法自拔,以前被老哥逼着玩过几次,玩到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变成萨姆坐在坐骑上不停的狂奔,至今心里还留有阴影,回想起来无知的我只能说游戏的整个过程就是不停地完成任务升级,不断地探险杀戮捡装备让自己在虚拟的世界中变得日益强大,到头来有啥含义,直到重温《魔戒》,我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 《魔戒》的剧情可以说是超级俗套和明了,一句话概括就是魔戒引发的重重血案,各个部落和种族的精英代表组成一票 人不断过关斩将捍卫和平的过程,貌似跟很多美国魔幻的商业大片看上去没啥太大的区别,但那种具有革新意义的特效处理和恢弘壮观的场景,加上演员配乐等方面的完美融合一气呵成,足以成为吸引人眼球并在电影经典行列中留下足迹的制胜法宝,不过其中还有更多更具意义的东西值得深究和探讨。首先是Aragorn和Arwen间的动人爱情,第一次看《魔戒》的时候,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英勇帅气无私的Aragorn,在我看来他在片中的风头甚至超过了人见人爱的Legolas Greenleaf,而他和Arwen间的考验和磨难更是牵动着无数花痴少男少女的心,不自觉的会很贪心的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他们爱情的细节,而再次的重温,则更加放大了他们爱情的伟大,一种能让其跨越生死逾越身份障碍的力量,而放在如今的现实很多时候爱往往不再变得纯粹。 影片中让人意识到最深的一点就是真挚而深厚的友情和巨大的勇气,魔戒的黑暗力量不断控制和诱惑着一伙人的欲望,加上一路上的艰险,敌人的强劲袭击,意志和决心的动摇是一定的,但他们还是凭借着自个心中坚定的信念突出重围,一心一意的为团队而战心甘情愿的为朋友牺牲,虽说有分歧,有怀疑,有动摇,有私心,但还是团结一致历经重重苦难,真挚的友情和团队的精神战胜了人性邪恶的一面,最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也不免承认在很多电影中这些早已 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和惯用的伎俩,但我们却总理所当然的把它看成是一种作为辅助剧情发展的必要存在或结果,却往往忽视了其在现实中起到的重要性。现实中网络的盛行,很多人开始从宅慢慢地变得自我,友情开始变得虚幻而薄弱,个人利益占据主导地位,自私贪婪的一面不断地涌现,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而淡薄,‘情谊’一词在现实中开始变得虚伪而格格不入。勇气的匮乏更是这个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从每天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就能有所体会,而团结的力量与强大的勇气这些现实中所缺乏的却涌现在了虚拟的网络游戏和光影中,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心酸和讽刺。 除了坚贞的爱情,人性的挣扎,团队精神和友谊的考验,还有就是自然的反抗,在《双塔奇兵》最后,树人为了拯救被黑暗逐渐吞噬和毁灭的家园,倾巢出动借助自然的力量洗净了大地。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也许会抱怨这么又是这种俗套的结尾,但其实导演也许是想借助这一情节的设置来告诫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环境的重要性和自然的力量是人类所不容忽视和估量的,惨遭破坏的自然环境早已陆续向人类提出了警告做出了反击,大多人的反应却都是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也许2012的末日论在很多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玩笑或传说,但未来谁又能提前预见,按如今局势的发展,末日的脚步终会悄无声息的来临。无论是电影,还是虚拟的游戏 世界,为何会让人如此的着迷直至无法自拔,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现实遗弃于其中的美好,无尽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新鲜的滋味和刺激的快感,爱情的美好和团结的力量,胜利的愉悦感和心灵的感悟„„作为一种逃避现实满足自我的有效途径,却越发放大了现实的残酷、冷漠与无情,不过我对现实还是单纯的怀有一丝希望,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现实也能让人充满留恋与不舍,但不知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
本文档为【魔戒首部曲 魔戒现身2001观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