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

2017-11-11 10页 doc 25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doc】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 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 诗文考述 散作龙阳百里春 散作龙阳百里春 —— 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 刘梦初侯立兵 六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个从龙阳(今常德市汉寿县) 入京(南京,时称南都)的小官,为了抗议朝廷重税,实现 农民减负,壮烈地奉献了他32岁的生命.他的死轰动了 朝野,震惊了皇帝,也赢得了后代人的景仰."为民请命" 的烈烈英名从《明史》到《汉寿县志》史不绝书,从青尉祠 联语到今天的中国常德诗墙碑刻,代不乏吟.他就是明 朝的龙阳典史青文胜. ...
【doc】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
【doc】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 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 诗文考述 散作龙阳百里春 散作龙阳百里春 —— 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 刘梦初侯立兵 六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个从龙阳(今常德市汉寿县) 入京(南京,时称南都)的小官,为了抗议朝廷重税,实现 农民减负,壮烈地奉献了他32岁的生命.他的死轰动了 朝野,震惊了皇帝,也赢得了后代人的景仰."为民请命" 的烈烈英名从《明史》到《汉寿县志》史不绝,从青尉祠 联语到今天的中国常德诗墙碑刻,代不乏吟.他就是明 朝的龙阳典史青文胜. 一 ,关于抗疏与自刭 青文胜,字质夫,蜀大宁(今四川巫溪县)人.大宁时 属夔州府,所以《明史》《龙阳县志?职官志》皆称夔州人. 明洪武十九年(1386),他27岁,以明经科贡生身份被起 用为龙阳县典史,掌管缉捕和监狱. 龙阳地处洞庭湖西岸,"三面滨江及大湖,地多沮如 润泽,周匝砌为田",湖水一涨,田地尽淹.而明朝初年, "太祖高皇以军需惟紧,国用不资,定岁额而征诸民者,往 往浮农之入",龙阳的税收在元代的基础上增至三万七千 多担,大大超过了农民的可承受能力.龙阳是"外筑长堤 以防洪潦"的,"其后泛滥岁相仍,坍塌日甚,沧田之变,多 为平湖牧野之区,原税大半已委之洪流,不可科矣.有司 犹索其全,民皆称贷弗堪,展转离散,恨不吁天以诉".本 来税赋之重就超出了农民丰年的收成,还何况连年洪涝 并作,堤崩垸溃,许多农户不仅颗粒无收,连住房衣物也 一 概冲毁,而当局却仍索取全额租税.人们交纳不出,便 被严刑追比,"敲朴死者相踵".更多的人只有离乡背井, 四处逃散. 青文胜作为地方上掌管刑狱的官员,每天目睹这一 幕幕惨剧,良心受着极大的折磨.当时的龙阳知县韩钝, 在十年任中,看惯了县民遭受的水患流离,不肯上达下 情,为民吁请减税,反而一个劲地强逼农民交租.青文胜 对此十分反感,经过多次力争未能说服韩钝疏奏朝廷. 于是他"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主动肩负起了这个 本不该由他来承担的责任.因为从地位来说,他是一个 未入品流的县尉(明制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 九品,典史未入流),从职责来说,地方事务应由知县与上 级联系处理,他只是一个直接对县官负责的小吏.因此 严格地讲由他具疏上奏,是一种谮越职权的行为.加上 他位卑职小,所以,他欲上朝面奏,总是被阻拦在殿外;他 欲托朝臣转交,竞无一人替他承接上报.0就此罢手,又觉 得对不起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且还在等待他的好消息的龙 阳父老.文胜非常气愤而无奈,决心以一死来上达下情, 希望能以自己的殉身引起朝廷,皇上的重视,解民于倒 悬,救人于水火.洪武二十四年(1391)五月初一,他第三 次写好奏章,藏系于发间,猛击登闻鼓,然后自刭于朝外 的登闻鼓下. 这件事惊动了皇帝朱元璋,他立即派员赴龙阳勘灾, 验证奏言的虚实.钦差在龙阳只见"田土房屋尽淹","四望弥漫",乘木筏拔取水中腐禾进京复命.皇帝见民情紧 急,又被青文胜舍身为民的精神感动,下诏免去龙阳多年 积欠的税赋,并减去每年二万四千石的上交粮,只交税赋 一 万三千石,永为定额.这就是说,龙阳人往后只需交纳 原赋税的三分之一了.从此龙阳人民享受了青文胜用生 命换来的恩惠,真正减轻了负担. 青文胜在龙阳作了五,六年典史,从未利用职权巧取 过一星半点的钱财.上京抗疏时,仅"独携一仆".殉职 后,仆人从南京裹尸回到龙阳,竞无钱扶柩回归大宁故 里,只好草葬于县西二十里的杨家冲.其时,儿子青霄才 七岁,子幼妇寡,"贫不能归,逐家焉."这就是今天汉寿县 青姓的始祖了. 青文胜为民死谏的事在朝野一时传为奇谈,他奏章 中的某些语句立即脍炙于京师官宦之口,流传于牛童马 127 簸黪瓣簿 128 逮?鬻鬻 i 镄 《船山学刊)2oo4年第1期 走之间.如"月明五夜悉天旱","雨落三朝被水淹";"地 有半年不见天,人有半年不见地";"南村众庶耕破陇头 云,深惧一轮红日","北境农民障截长江水,依然一派银 河","獐走郊原,二岁莫能再稔;鱼行陆地,三年难获两 丰";"啼饥之子妇悲于室中,号寒之老赢嗟于道上"."囹 圄中尽饥民,输将者非富室"等等,遍播区字.但因为他 藏于发际的奏章已被当事者搜走,《明史》又不见载,其全 貌究竟如何,很长时间里成了一个谜团.至清代顺治间, 他的在县学读书的第十七世孙青声骏"阅家乘得兹稿,亟 为钞出,付诸志局",方才以全稿面世.至康熙二十四年 (1685)篡修汉寿县志时,始从青氏家谱中录得其稿,现被 完整地保存于嘉庆续修的《汉寿县志》中.其文不仅形象 地描述了龙阳县南高北洼的地理形势和民不聊生的现实 景象,而且透露了青文胜上疏的背景,心迹,对我们深刻 地理解青文胜抗赋上疏的立场和勇气,了解和研究汉寿 的历史变迁大有裨益. 二,关于谥号与封荫 青文胜自刭死后,朝廷是否在减赋诏告中给了谥号, 不见记载.《明史》本传只说:"帝……悯其为民杀身,诏 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万历十四年,诏有司 春秋致祭,名其祠日惠烈."《常德府志》,《龙阳县志》在寓 贤和名宦传中,也只从此说.成化甲午(1474),龙阳知县 周泰建祠,亦只名青公祠,时邑人薛俊为作《青公祠记》可 为证.据此则万历前似未赐谥号. 然而县志?艺文卷"撰述"条收有明人《忠惠录》的书 目,下注云:"青文胜撰,惠烈后人宗尧,宗益增为四卷,改 为《惠烈录》.则青文胜必曾谥为"忠惠",其遗稿才能名 之日《忠惠录》.县志校记有载:成化初年,白圭提督军 务,镇压荆襄农民起义领袖刘通等,曾到过龙阳,他们认 为"青尉舍身为民减赋,于民有惠,于君未忠",疏请改为 惠烈.'这说明早在成化建成青公祠之前,已有"忠惠"的 谥号流传区宇.既然这一谥号既不来自帝赐,也不是官 封,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地方人民给他的一个私谥,以表 示尊崇与怀念之意.故一旦有了御赐谥号,就连文集的 名字也换过来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明统治者本来是无 意给青文胜赐号的,因为乡民给了个在他们看来并不合 适的私谥,才迫使他们封谥,并去掉"忠"字. 宗尧,宗益是青文胜的第八世孙.青宗尧是着名的 孝子,曾为母筑室守墓,为父侍疾伴寝三年.同邑的万历 进士史赞舜曾为之作《忠孝堂记》,其中说:"青氏之祖以 忠显,而孙以孝称,胡天地醇庞之气钟于一门若此?"文中 有直称"惠烈公"之处,是可证"惠烈"谥号始于万历御赐 之后.此前私谥为"忠惠". 青文胜后人所享受的封荫恩典也是从他死后百余年 的成化年问才开始的.成化十年(1474),龙阳知县周泰 寻访到青文胜在本县的后人,将其曾孙青云安排到县学 公费读书(补庠生).对青氏的后人既然还是"询",即查 询探访,才能找到,可见前此官方了解和关心他们是极少 的,应无封荫之事.县志记载有明一代享受封荫的青氏 后人有青春,青云,青灯,青绿;至清则有青永祥,青万育, 青栋.青春也是青文胜的曾孙,主要生活在成化至嘉靖 年间.他曾经趁知县周泰主持为曾祖修祠之机,请项珍 作传记.项珍是成化九年来任的训导,他在《青惠烈公 传》中说:"今阅四世而孙曾昌衍,诗书之泽不衰,皆公盛 德之荫也0""因其曾孙春请,乃摭所闻,得其志节功状之 详而序次之,以昭不朽云".象薛俊《青公祠记》叙青云被 补庠生一样,只字未及青春的封荫名号,想必未能荫袭官 爵.是否象青云一样是个荫生,县志亦缺载.青氏后人 所享封荫除青灯一人是"荫袭儒官"外,余皆"萌生",拿今 天的话说,就是被保送读书而已. 三,关于公田与祠堂 《明史》本传云:"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但 何时起青氏即享有祭祀公田,却没有明确记载.清康熙 年间,节钺楚南的赵申乔曾接待过"因其祖惠烈公祭田被 占"而"抢牍控理"的龙阳诸生青帝申,事后曾为其<惠烈 录》作序,其中说"明太祖嘉其惠烈,特减县赋二万四千有 余,予谥,予葬,邓祭.又恐后之人无以劾祀事,除捐正 项,另给田一所,坐县南军山铺."据此,则祭田似是明太 祖时便已有了.实际上这样理解与史实不符.近检<龙 阳县志》,于第八卷《亩坛》中得一附录,谜始昭然.附录 记云:"县南军山铺有田百亩,为段三,计丘五十有四,自 前明嘉靖四年当时有司请为青惠烈祭田者也." 嘉靖四年是公元1525年,当时的龙阳知县是黄豫. 据此,我们知道应是黄豫上疏请旨才有了青氏祭田的,这 时上距青文胜殉身已134年之久. 上文所引的附录中的一段文字,是知县钟灵秀的谳 断碑中的一段判词.钟灵秀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来令 龙阳的.他因彻底揭穿并革除户吏征税中的弊端而深得 散作龙阳百里春 人民爱戴,享有清官之誉.尤其是他断案,写判决书都不 用秘书之类的"幕友","俱出手裁,文字雅洁,人宝藏之", 才在县志中保留下了这一判词,为我们了解青氏祭田的 具体情况,尤其是始有时间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 青氏祭田何时废止,无可确考.但从嘉靖初年至康 熙盛世的二百余年间,多次出现过祭田被占,青氏诉官的 情况.史有明载者两次.一是嘉靖末年时,有乡民侵利 占田,为此"出守吉郡","两任蜀藩"的龙阳进士李清特作 《青公祭田记》,请青氏后人春刻之于石,以明其地界,以 禁其争夺.二是康熙四十九年前后,有悍民刘林汉,徐在 钟,刘羽玳强夺其耕.青帝申诉于县,府,时节钺楚南的 赵申乔作有《惠烈录序》感慨其事.知县钟灵秀判案,青 帝申将判词勒之于石,"一以为经界之正,一以防悍民之 夺."正是在官方保护和良民支持之下,青氏的祭祀公田 才延续了数百年. 青公祠始建于1475年,龙阳人薛俊《青公祠记》载: "至成化甲午,周世亨来令兹邑,历考前官治绩,得公为之 最……乙未春,乃度隙地于公之旧家,爰立祠堂,凡为正 室三间,室前立门主而栖之,庙而祀之,春秋罔缺."由此 我们知道青公祠是1475年春天,在当时龙阳县令周泰的 主持下修建的.地点在县东二里青公所居的空地,共建 了三间正室,室前两边还立有门柱.1508年巡抚御史翁 瑾批准再给一些空地扩大祠堂.知县韩光表又建了正堂 三间,大门一间.1529年,知县黄豫又重建.清顺治间祠 堂被毁,至康熙九年(1670)知县玉萃重修.1771年,知县 陈国瑞奉旨建坊,后二年,又建大厅三间,并周环围墙. 祠中供有青公塑像.青文胜是一个身材瘦弱,面貌清秀, 举止文雅,性格内向,为人谦恭,处事谨慎的人.所谓"体 貌清癯,恂恂若不胜衣者." 祠堂建成之后,祭祀香火很盛,不仅"有司……每岁 春秋备牲醴,率寮属父老以有事.""自监司,郡牧而下,过 是邑者,闻公之烈莫不壮之,或谒其祠,或咏其事".而且 "邑人感公之惠者,咸得以不时进礼."此外,龙阳人还用 建"惠烈坊",在"名宦祠"中配享等方式来纪念这位以自 己的生命惠及了百姓的清官. 四,关于诗文与传赞 青尉抗赋死谏是发生在常德历史上的一件震惊了全 国,传颂了数百年的大事件,诗文咏赞,代不乏人,因此被 余光中先生誉为"诗国长城"的中国常德诗墙,也在《百代 沧桑》篇中选录了朱廷声的一首七绝和陈洪谟的一首七 律刊勒上墙,充分表现了青文胜在常德历史上的突出地 位.其中陈诗本自嘉靖《常德府志?艺文志》,与嘉庆《续 修龙阳县志?艺文志》所载有多处异文.县志载云:"江乡 谁构此堂新,香火春秋荐渚萍.当日孤忠陈大义,百年残 喘沐深仁09966忠昭国史尸犹,血食辰阳业不沦.司牧祗今 多厚禄,几人持疏为疲民."除尾联"司牧"与"宦辙"之异 外,主要是颈联完全不同.尽管续修县志的时间在府志 成书之后,但所录的这首诗可能依据旧县志等而更为原 始.尽忠尸谏,血食龙阳都是直接铺写青尉事迹和影响 的,诗义显豁,十分切直.这也许更符合这首诗的本来面 目.到陈洪谟自己编纂嘉靖府志时,却将这一联改为用 典:"史鳝既死尸犹谏,东野虽穷业不沦."前句借用春秋 时卫国大夫史子鱼正直敢谏,临死还交待子女用停柩内 室的办法来向卫君提出用人意见的故事,正面肯定了青 尉的舍身忘我的精神.后句则运用东野守君仲梁怀拒绝 以君礼安葬已从君位退复臣位的季平子的故事,表明在 以什么样的规格安葬青尉的问题上曾经遇到过困难..尽 管葬礼只能薄殓萍祭,但龙阳人民却永远缅怀他的惠爱, 年年岁岁的祭祀没有因地方的贫穷而中断过.充分表现 了青尉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与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 用典而不囿于典,在旧典中注入了新的含义.这样使原 来直切的诗句变得典雅含蓄,内涵也更为丰厚.细究府 志要修改这一联的原因,恐怕主要是受了白圭"于民有 惠,于君未忠"说的影响和制约,既然朝廷已经认可了这 一 说法的合理性而将其谥号改为了"惠烈",就否定了青 尉的"忠",于是"忠昭国史"就可能引来批评指责,所以要 改.当然"血食辰阳"句的意义与"香火春秋荐渚萍"略显 重复,或许也是府志要改的原因之一.至于将"司牧"改 作"宦辙"则是精当的.一是"宦辙"指整个官场,比"司 牧"所指更为宽广活泛,因而显得空灵流动些.二是"司 牧"一词陈腐味较浓,"宦辙"一语则较鲜活,生命力更强, 读者易于理解. 实际上,六百多年来,人们把对青尉的感激,景仰与 缅怀形之于诗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传赞,仅从府志,县 志中我们就可以读到传序记文七篇,诗歌三十九首.在 这些诗文里,我们不仅能了解他感人至深的捐躯事迹,更 能认识到他舍身为民的高尚精神. (一)他给龙阳人民带来的实际利益最多,最大,最深 远,他是汉寿历史上最有功绩的官员. 是他用生命为龙阳百姓争取了三分之二的税减,且129 g瓣麓辩 130 《船山学刊))2004年第1期 "永为定额",至少在有明一代,龙阳人只需交纳明初时三 分之一的赋税了.从而把龙阳人从困苦中解救了出来, 稳定了当时的社会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 "民生国计,两无所伤",所以周世亨令龙阳,"历考前官治 绩",认为"公为之最". (二)"为龙阳民计利害,不为一身计生死",是"民本" 思想的真正实践者. 儒家在理论上是提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所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实际上,能实践这种理 念精神的人是极少的,正如项珍在《青惠烈公传》中所说, "自世降俗簿,仕而有志于民者寡矣,以身死者几何人 哉?" 跟青文胜同乡而后又同样到龙阳作官的陈贤才对青 公死难的体味最为透彻深刻.他认为青公"可无死者 一 " ,"不易死者三".青文胜当时担任的是管理监狱的小 官,人民有没有饭吃,交不交得起赋税自有主管官员,要 说,他可以不管.也就用不着为民去死了.即使诣京上 疏,一次不能获准,也就算对得起龙阳人民了.可他 偏要连上三疏,继之以死,这是一"不易".当时,他"韶华 正茂","嘉偶在帏,乳裔在襁",不能不流连光景,心系妻 儿,可他还是毅然赴死,这是"不易"之二.自己做官在 外,"山川修阻",家园有亲,生不能养,死不能送,寡妻幼 子,将无力归葬故土,"郁郁愁思,绵绵无尽",这是"不易" 之三."可无死而公死之,不易死而公易之","捐生以庇 万姓,福万世",是从容赴死的人中最难最难的了.这是 千古以来的一个真儒!"仁成义得,慨慷千古,大丈夫之 事备矣." (三)他为百代千秋的官员们树立了爱民的标尺和榜 样. 官员,往往被他的事迹精神所感动,谒祠拜墓,题词赋诗, 互相唱和,互相激励,表示要做一个为民所爱的好官.如 陆钱作《青尉祠》七绝五首,陈洪谟即有五首次韵;陈洪谟 有七律《青尉祠》,都御史顾应祥即有和唱.如此等等,不 一 而足. 他们一方面高度赞扬青公的无私与伟大: "嗟哉龙阳尉,允也天下奇"(涂淘《吊青忠惠》)."遗 烈摩苍霄,耿耿千万年"(马希龙《吊青忠惠》)."精可连 虹白,心为捧日丹"(郭子章《题惠烈祠》). 一 方面又对照自己,批判现实: " 一 时令佐皆尘土,朱紫而今亦厚颜"(陈洪谟《吊青 尉次韵》)."腐儒肉食惭无补,按辔黄昏祠下过"(陆}弋 《青尉祠》)."当日县官何所为,素餐尸位诿官卑,前代芳 型今不泯,休风余韵继者谁"(郑光美《青公祠》). 从中,我们深刻感到了青公精神在这些诗人中的榜 样力量,范型作用.毫不夸张地说,直到当代,尤其是学 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给农民减负的今天,对 我们共产党人仍有相当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的启发作 用.但愿青文胜的爱民事迹和历代的青尉祠诗文能带给 今人以思考,以自省,以律戒,让古老的青尉精神"散作龙 阳百里春"! (作者单位均为湖南文理学院) 注释: ?《龙阳县志》,清嘉庆本. .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清嘉庆常德府志校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自从青公献身民艰之后,许多来这里做官或路过的版. '),协'),0,7 一一
/
本文档为【【doc】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