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2018-01-20 48页 doc 101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摘 要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CCllaassssiiffiieeddIInnddeexx CCooddee1100007755 com Nogxjs08082 com Nogxjs08082 UUDDCC NNooggxxjjss0088008822 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 ofMPhilosophy ADissertationfortheDeg...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摘 要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CCllaassssiiffiieeddIInnddeexx CCooddee1100007755 com Nogxjs08082 com Nogxjs08082 UUDDCC NNooggxxjjss0088008822 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 ofMPhilosophy 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 ofMPhilosophy AADDiisssseerrttaattiioonnffoorrtthheeDDeeggrreeeeooffMMPPhhiilloossoopphhyy AProbeof MoZisLoveEveryone AProbeof MoZisLoveEveryone AAPPrroobbeeooffMMooZZiissLLoovveeEEvveerryyoonnee Candidate Bai Bo Candidate Bai Bo CCaannddiiddaattee BBaaiiBBoo Supervisor Prof SongWei Supervisor Prof SongWei SSuuppeerrvviissoorr PPrrooffSSoonnggWWeeii AcademicDegreeAppliedfor Masterof Philosophy AcademicDegreeAppliedfor Masterof Philosophy AAccaaddeemmiiccDDeeggrreeeeAApppplliieeddffoorr MMaasstteerrooffPPhhiilloossoopphhyy Specialty PhilosophyofChina Specialty PhilosophyofChina SSppeecciiaallttyy PPhhiilloossoopphhyyooffCChhiinnaa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UUnniivveerrssiittyy HHeebbeeiiUUnniivveerrssiittyy DateofOral Examination 2012 DateofOral Examination June 2012 DDaatteeooffOOrraallEExxaammiinnaattiioonn June22001122 JJuunnee II 摘 要 摘 要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重要命题是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墨 子认为天下的人应该相互热爱实现共同的利益实现天下之利墨子所提倡的兼 爱是一种博大的平等之爱其最终目的是天下之大利墨子的兼爱所倡导的平等 之爱与孔子所倡导的有差等之爱不同墨子认为人对人的爱不应该有亲疏薄厚的差别 而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之上的平等之爱墨子出身卑微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刻的体 会他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不是着眼于古代政治文化的破坏而是以现实社会矛盾和民生 疾苦为出发点思考人类怎样在互利互惠中达成共识实现非攻从而避免纷争 取得和平 墨子的兼爱思想以天志为基础以非攻的和平理想为目的体察百姓 人民之苦反映时代精神的需求兼爱思想中蕴含的平等互利和平的精神是 永远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值得世界各国借鉴的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天志 非攻 III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Abbssttrraacctt To love each other to seek mutual benef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ain idea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Mo Zi In his mind people should love each other and gain mutual benefit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benefit of the nation The idea of loving each other proposed by Mo Zi is a kind of generous love between the equal the only purpose of performing it is to gain the ultimate profit of the whole nation This kind of lov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love advocated by Confucius Mo Zi believes that there should be any differences in love between different people whether they are relatives or acquaintance which should be equal to everyone and overcome blood ties Mo Zi is a man of humble birth who had an insight into the sufferance of the lower classes His criticism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affairs based on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and the sufferance of people but not focus on destructions of political culture The only purpose of his theory is to find out how to achieve mutual ideas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mutual benefit to realize the be against assault to avoidthe dispute andto gaineternal peace Tianzhiis the base of "Love everyone" and the peace-seeking be against assault thought is the purpose of it In the end love everyone may help the rulers to examine the sufferance of people and reflect the spiritual necessity of that period The spirit of equality mutual-benefit and peace-seeking thought which are implicated in the thought of Love everyoneareworthy tobe learnedby usand n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Keywords Keywords KKeeyywwoorrddss Love eachother Seekmutual benefit Tianzhi Beagainst assault IV Abstract 目 录 导 言?????????????????????????????????????????????????????????????????????????????????????????????????????????????????????????1 1 ?????????????????????????????????????????????? ?????????????????????????????? 3 第 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 11兼爱的提 出????????????????????????????????????????????????????????????????????????????????????????????????3 12兼爱的涵 义????????????????????????????????????????????????????????????????????????????????????????????????4 com别爱无差 等?????????????????????????????????????????????????????????????????????????????????4 com交相 利??????????????????????????????????????????????????????????????????? ????????????????????? 5 13兼爱的实 现????????????????????????????????????????????????????????????????????????????????????????????????8 2 ?????????????????????????????????????????????? ?????????????????????????????? 10 第 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基础 21 墨子眼中的 天??????????????????????????????????????????????????????????????????????????????????????????10 22天志与明 鬼???????????????????????????????????????????????????????????????????????????????????????? 11 com天志的意 义?????????????????????????????????????????????????????????????????????????????????????????11 com明鬼的意 义?????????????????????????????????????????????????????????????????????????????????????????12 23非 命???????????????????????????????????????????????????????????????????????????????????????????????????????????13 3 ?????????????????????????????????????????????? ?????????????????????????????? 16 第 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目的 31攻之危 害????????????????????????????????????????????????????????????????????????????????????????????????????16 32非攻之基 础????????????????????????????????????????????????????????????????????????????????????????????????17 33 攻与诛的区 别??????????????????????????????????????????????????????????????????????????????????????????????????18 4 ?????????????????????????????????????? ????????????????????20 第 章 后期墨家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发展 41爱利相 别??????????????????????????????????????????????????????????????????????????????????????????????20 42爱重周遍利在取 舍??????????????????????????????????????????????????????????????????????????? 21 43爱无时空限 制????????????????????????????????????????????????????????????????????????????????????????????22 结 语???????????????????????????????????????????????????????????????????????????????????????????????????????????????????24 参考文 献???????????????????????????????????????????????????????????????????????????????????????????????????????????????????27 致 谢???????????????????????????????????????????????????????????????????????????????????????????????????????????????????31 V Abstract 导 言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墨家思想是我 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一环《韩非子?显学》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学继儒学而兴起与儒学同称为显 学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墨子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对于推动 中国哲学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促进当今学术繁荣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 作用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子出身手工业者自身的经历使他对下 层民众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墨子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奔走于 各个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改变当时战乱频仍民众受苦的现状 《墨子?贵义》下引《墨子》只注篇名中记载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 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 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以义为先以天下为己任兼爱万众兴天下之利 而为万民除害《庄子?天下篇》中这样称赞墨子称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 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淮南子?修务训》这样评价墨子认为孔子无黔 突墨子无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 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墨子与孔子一样也是圣人跋山涉水奔波于诸国之间宣 传自己的主张甚至蒙受耻辱也毫不退缩这样做并不为自己谋官位和钱财而是为了 消除天下万民的疾苦 墨子通过周游列国不断地讲学授徒思想逐渐为很多人所接受并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墨家学派由此而形成墨家学派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团体其内部有着极为严格的 纪律和制度相当于一个半军事化的政治组织这是墨家学派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墨家 学派在墨子死后仍然可以长期稳定运转的重要保障 墨学的发展和传承经历十分曲折先秦时期儒墨并立同为显学《孟子》中亦 称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明了墨学在先秦时期的影响力 VI Abstract 自秦以后世人对于墨学的研究急转直下墨学迅速衰落在《史记》中对于墨子的 生平及思想司马迁并没有像为孔孟荀等儒家代表人物那样立传而是在《孟子荀卿列 传》之后用仅仅24个字对墨子进行了说明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 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学的衰微一直持续到了清代清代乾嘉之学兴起学者 对《墨子》的研究侧重于校勘考证和训诂其中以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为突出代表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学者在乾嘉之学对《墨子》校注的基础上转向了对《墨子》思想 的义理阐释尤以梁启超和胡适为代表他们引西学研究入墨学为后来的墨学研 究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要研究热潮墨学的研究相 对进入低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传统文化研究热潮的推动下《墨子》重新进 入学者的视野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 墨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今存53篇内容大多是墨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墨子言行这部书包含了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 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十大主张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对于这十大主张 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 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 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鲁问》在这十大主张中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其他主张是兼爱思想的衍生或证明梁启超先生在《墨子学案》中认为墨学所标 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发就是兼爱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 放踵利天下为之这两句话实可以包括全部墨子梁启超墨子学案[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23p15墨子言兼爱必与利相联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爱 是墨子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墨子学说的最终归宿和目的墨子的兼爱提倡平等之爱 与孔子的所倡导的有差等之爱是不同的孔子所提倡的有差等之爱是一种建立在血缘亲 情基础之上的伦理亲情之爱认为有差等之爱是自然的亲情之爱是维系社会秩序的自 然基础墨子则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亲疏之分而应该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平等 之爱墨子出身于社会底层对下层民众的疾苦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他从现实出发 思考着如何实现避免战乱和纷争实现社会稳定和平的途径 VII 第1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 兼爱在墨子思想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墨子针 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所开出的药方是墨子一生都在积极奔走努力推行的主张 11兼爱的提出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国之间杀伐不断战争频仍社会民众生活在战争引起的灾祸 与痛苦之中无法生产生活也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统治者为了对外作战为了维持 其奢华的生活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民众生活困苦墨子在《七患》篇中对统治者提 出警示说以其极赏以赐无功虚其府库以备车马农裘奇怪苦其役徒以 治官事官乐死又厚为棺椁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故民苦于外府库 单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 也如果从事生产的民众无法生存国家就无法储备任何物资统治者的统治也就行 将结束所以统治者要做的就是要保证民众的生产生活能够稳定的进行结束战争 还原社会有序与稳定的状态 在警示当权者的同时墨子也在思考着战争频繁社会混乱的原因墨子认为造 成这些社会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有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只自爱甚至为了 这种自爱去欺负他人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这样君主自利自爱的心会驱使他发 动战 争掠夺他国的土地和财产等墨子说 乱自何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 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以乱 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 子故亏子以自利兄自利也不爱弟放亏弟以自利君自利也不爱臣故亏臣以 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 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 之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攻异家以利其家诸侯 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类察此何自起皆 起不相爱 《兼爱上》 VIII 第1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 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兼爱中》 墨子认为社会混乱起于不相爱自爱而不相爱导致君臣父子兄弟以及国家之 间的不和与纷争产生以强凌弱以贵傲贱为富不仁的社会现象导致社会祸乱 丛生 的不良后果因此墨子提出兼爱的主张用以改变这种紧张的人伦关系改变这 种混乱的社会状况 12兼爱的涵义 兼从字源上讲是一个会意字本意为一手执二禾像一只手拿着两颗稻 谷引申为同时涉及几种事物而不专心于其中之一或由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墨子》 中讲到体分于兼也《经上》偏去也者兼之体也《经说上》 因此在墨子看来兼即是整体是区别于个体或部分的兼爱也就是整体之 爱是平等之爱同时兼爱离不开交利兼相爱还要交相利交 相利是兼相爱的重要保障和原则兼爱的内涵可以直接体现为兼以易别 爱无差等和兼相爱交相利两个方面 com别爱无差等 与兼爱相对立的是别爱所谓别爱就是指自私自利的爱是一种极 端的自爱墨子主张用平等的兼爱来代替自私自利的别爱在墨子看来别爱是导 致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社会混乱甚至造成国家之间战争的根源墨子将到别的危害 时说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 此自爱人利人胜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兼爱 下》人与人相别才产生了恶人贼人进而造成了众害人与人相别 就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 为此而发动战争攻打其他国家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 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只 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爱则必相贼 《兼爱中》 因此墨子提出兼 以易别的主张 兼以易别就是说要用兼爱来代替别爱对此墨子区别了两种人一 IX 种是兼士一种是别士别士对外宣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 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兼爱下》而兼士则相反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 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在朋友遇到困 境时别士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并不会帮助朋友摆脱困境而兼士则会挺身 而出把朋友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努力帮助朋友去解决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明显 看出兼士与别士的区别所以墨子主张兼爱而反对别爱 在墨子看来兼爱"的特点体现为其整体性与平等性是一种整体的爱和平等的爱 如果天下兼相爱能够将这种平等之爱广泛施行人与人之间做到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家与家之间做到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之家若其家国与国之间视人之国若其 国就不会出现不慈不孝偷盗行窃国家相攻之乱如此则天下大治由此可以看 出墨子提出的兼爱是一种无差等之爱同时墨子的这种无差等之爱超越了时间 和地域的限制是普遍的平等的爱墨子说受众世与受寡世相若兼受之有相若 受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大取》众世与寡世是就地域空 间的大小来说的尚世后世和今之世是就古今时间来说的兼爱 并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爱无差等没有远近亲疏之分尊卑贵贱之别是对全人类 的整体的爱平等的爱 与墨子的兼爱爱无差等不同孔子主张爱有差等孔子以人的自然亲情 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孝悌为人行于世的根本主张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由内 而外 由近及远地爱他人爱社会孔子认为这种亲亲之爱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之所在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言仁不离礼仁内 而礼外礼是规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明确的制度孔子讲克己 复礼为仁因此要做到仁要做人行为上必须与礼相符合也就是必须遵从这种 有差别的礼儒家这种基于血缘亲情关系的仁爱突出了与被爱之人是有亲疏厚薄 远近之别的 com交相利 墨子言爱不离利在墨子那里爱与利是一致的爱和利从根本上来说就 是同一个东西仁爱也义利也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为内 X 第1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 外所爱利亦不相为内外其为仁内也义外也举爱与所利也是狂举也若左 目出右目入《经说下》墨子指出爱利是此所爱所利是彼爱与利没有内 外之分所爱所利也没有内外之分所以爱与利实为一事 墨子认为互爱的双方都能获得利是兼相爱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 离开了利爱就失去了意义兼相爱的最终结果也必然能够使双方获利对此 墨子论证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 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爱人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爱厌恶他人危害他人 即使自己不愿被人厌恶不愿受到他人的加害也必然会得到恶的结果或者说 报应 墨子从现实角度出发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是人与人之间 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 墨子贵义言爱利时亦离不开义讲到义的重要性时墨子称手足口鼻耳 从事于义必为圣人万事莫贵于义《贵义》他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义应该成为每个人人生的追求的终极目标 对于义与利的关系在墨子看来义在根本上就是利这里的利 并不是指损人利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利的公利 墨子认为义是天下的良宝能够有利于民给民众带来真正的利益义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天下之利为了民众之利因此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是义还是不 义呢墨子说若一个人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能过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 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这样能够实现三利就是最大的义就是圣知就 是仁义就是惠忠就是孝慈就是最大的善这就是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 否义的违反了这个标准的就是不善就是恶墨子说若事上不利天中 不利鬼下不利人三利而无所利是谓之天贼故凡从事此者寇乱也盗贼也不 仁不义不惠不忠不慈不孝是故聚天下之恶名而加之《天志下》在墨子眼 里义是兴万民之利的最高目标是一切活动都应该追求的最终目的要做到利民 才是大义因此墨子主张要利天下让百姓过上富有的日子如果一个决策或者行为 是利天下的就努力地去实施如果一个决策或行为对天下是不利的则要立刻终止 在墨子那里义和利是统一的是一致的 墨子进一步阐释了兼相爱与交相利的关系墨子认为仁义即是爱利 XI 即是实现天下之利这是墨子对义利关系的解释在这对关系中墨子还突出了一个爱 字即重视互爱在交利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墨子指出藉为人之国 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由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 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 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 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兼爱下》墨子认为这种为人之国若为其国为 彼犹为己为人之家若为其家的行为就是行义就是兼爱就是兴天下之利 人与人之间的相利是人与人之间互爱的结果天下的大利也是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 国与国之间相爱的结果兼爱和兴利二者是因果关系是始终分不开的 行义爱人则天下之利兴这是墨子的观点而对于儒家来讲并不是如此孔子罕 言利对于利在人伦关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孔子并不认同孔子重义轻利 而墨子贵义尚利儒墨的义利思想的异处何在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一番 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看对于义利关系的理解或者说争论一直是学术界的一 个焦点孔子与墨子对于义利关系的阐释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对于义孔子认为义是人行于世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是成为君子的必备 条件之一是人立身修身的一个重要基础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义并将其作 为自己行为的指导就能够有机会成为君子而一味地追求利就会沦为小人在 孔 子眼中义与利是相分离的是对立的是对君子和小人的划分标准重义行 义则为君子一味地去爱利求利就是小人行径孔子重义墨子贵义与孔子不同的是 墨子并不认为义是人行于世的道德规范而是人行于世的最高价值目标而且这里的义 和利是统一的是一致的是一体的贵义就是尚利行义就是兴天下之大利 对于利孔子罕言利《论语?子罕》孔子很少谈利但事实上孔 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正当的利人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无法生存的孔子看到了 这一点肯定对于合理物质利益的追求他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 人之所恶也 《论语?里仁》 对于人来说都有求富求贵的心理都不希望自己既 贫且贱孔子从人们的这一心理要求出发指出追求富贵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之需求 但同时他也指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富贵甚至不惜为了追求富贵利禄去谋财害命就 XII 第1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 是不道德的了就是小人之行因此孔子指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 语?述而》义就是那个标尺是判断追求富贵是否越线的标准符合义的 求利行为是可以的也是提倡的反之则不行是孔子不提倡的孔子自己也称富而 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表达了自 己对于恰当富贵和利禄的追求 其实仔细分析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利的文字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点即 在利在《论语》中大多是指私利是个人的利益如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 怨《论语?里仁》这里的利就是私利一味地强调和追求私利甚至以私 利的实现作为自己行为的衡量标准就会招致怨恨这样的私利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不利于社会与国家的稳定因此孔子很少言利很少谈这种私利而墨子的利与 孔子的理解不同在墨子那里利是天下之公利人的一生应该为了这种公利去努 力奋斗甚至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因为这是公利是爱人是行义兼相爱交 相利做到利人利他实现天下之利利己自然也会实现 对于义和利的关系问题孔子更强调义的现实作用认为义是准绳是目的而利 只能算是低层次的需求孔子把义看得比利要重要许多认为以义为上君子处事 应该见利思义时刻不忘义的要求与体现必要时如果义和利发生了冲突应该 果断地舍利而取义可以看出在孔子那里义是核心利是周边没有义的利孔子是 不主张追求的总而言之对于义利的关系孔子的观点是重义而轻利墨子与孔子不 同墨子认为义利是合一的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义利具有一致性他指出义人 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 《非命上》 墨子认为 在世间所有的东西中义是最重要的通过行义就使天下得到治理使民众获 得更多的利益与孔子不同的是墨子的认为义和利的关系是统一的侧重于利利 是核心谋利并不是谋私利而是为天下人谋福利谋的是公利为了天下的公利万 民的公利墨子愿意舍弃一己之私利而为国家社会的公利去赴汤蹈火墨子这 种兴 天下之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推崇与学习的 13兼爱的实现 墨子对兼爱的分析与说明是理智的他并不是盲目地要推行所谓的兼爱 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通过不断地实践并亲自去实践而提出来的墨子认为把兼爱 XIII 付诸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其关键点在于想不想实践去不去实践这样的实践是容 易实现的因为它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产物兼爱就是谋利谋天下之公利与 此同时自己的私利也会得到实现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这种利正是他所需要的并且 这种利并不是通过危害他人而得到的而是通过爱人而得到的墨子的这一观 点与 人内心的需求是吻合的推行起来并不太难 为了实现兼爱墨子指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第一像爱自己一样去爱 他人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时刻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将他 人的问题需求和利益与自己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是如 此能够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贫富之分没有种族之分没有血缘之分地去爱一切人 这样一切人反过来也会爱自己爱人也就是爱自己这是兼爱在实践上 所包含的深意把人与己看成是统一的整体在天下公义面前人人平等麓二要懂 得去回报他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时时刻刻记着他人对自己的爱然后用同样 的爱 去回报他人这就是互爱这种互爱能够生出互利也是在行义这 样互爱的双方都能够实际得利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自然就不会做损人 利己的事情因为损人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第三爱人就要去爱所有的人这 里所说的爱所有的人是兼的意思即整体的爱周遍的爱单独地爱一个人并不 能体现兼爱也不能获得共同的利益真正的兼爱是没有偏见的爱是整体的周全的 大爱这样才能兴天下之大利 XIV 第2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基础 第2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基础 墨子提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天志是其兼爱思想的基础关于天志的 作用蔡仁厚先生在他的著作《墨家哲学》中说到兼爱虽然是诸观念的中心但它 与诸观念之间的关联是横的它只表示一个平面的统一而诸观念的超越根据仍然是 天之意志有了天志观念之建立才使诸观念获得一个纵的立体的统一超越的统一 蔡仁厚《墨家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版第66-67页在墨子的思想 体系中天志是墨子兼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能够以更加丰满的形象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保障 21 墨子眼中的天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冯友兰先生认为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天 有五种意义即物质之天主宰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而墨子眼中的 天大多指具有人格神意义的主宰之天或源于至上神的价值体系即义理之天 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上册 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5页 墨子所生活的年代天的这种主宰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墨子认为天处于人伦 社会之上是人类社会的主宰者及社会秩序的制定者天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赏善罚 恶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 首先天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法则墨子认为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相应的法 则没有法则的约束就无法成事他在《法仪》中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 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圃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 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而这些法 度从何而来墨子说是从上天那里来的顺从天的意志来做事就不会错万事都会 有所成 其次天是自然万物的创造者《天志中》里这样记载天磨为日月星辰制 为四时春秋冬夏雷降雪霜雨露 在墨子看来宇宙中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四 季风雨雷电等自然万物都是天创造出来的不仅如此天甚至可以为王公侯伯为 XV 金木鸟兽人和草木鸟兽等也是由天创造出来的 再次天可以赏善罚恶墨子特别强调顺从天意的重要性顺天意而行事上天便 会进行奖赏对逆天意而性的人上天就会对他进行惩罚因为在墨子眼中上天是全 知全能的上天的安排一定是正确的是民众应该效法的准则顺天意而行就会兼相 爱交相利从而兴天下之大利这是上天所鼓励的逆天意而行为非作歹滥杀无 辜上天就会对这些人进行惩罚 总体上看墨子眼中的天是人格神的天是一个主宰者它无所不知无所不 晓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墨子提出要顺天意而行因为这是符合天下之大义 的同时他也是在为自己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实施与推行设立一个最高层次的 规定者同时天志成为其兼爱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22天志与明鬼 在墨子的十大主张中天志与明鬼是不可分离的天志即是上天的意志 明鬼即是墨子要证明鬼神是真正存在的在墨子看来鬼神是上天意志的执行者 是上天派来与人进行沟通的使者墨子讲天志与明鬼各有其深刻的意义 com天志的意义 天志是墨子兼爱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其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思想 得以推行的有力保障顺从天意才能够兼爱才能够交利才能够兴天下 之利墨子以上天之名说天比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 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知天兼而爱 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法仪》在这里墨子提出兼 爱是上天的意志天志是万事万物都应该效法和遵从的准则天以相爱相利为自 己的意志作为人也应该依照天的意志来行事顺从天意上天就会进行奖赏反之 则会进行惩罚墨子说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 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日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 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 也子墨子言日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 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 XVI 第2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基础 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 其罚何以也子圣子言日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日此之我所爱 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贼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 得终其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墨子?天志上》 顺从天意做事所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兼爱即兼相爱交相利这是上天肯定 的行为例如从前的尧舜禹汤文王武王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圣王原因就在 于他们顺从了天的意志治理国家为百姓谋利因而得到了上天的赏赐相反桀纣 幽厉在位时治理国家逆天而行不是为百姓天下计而是贪图自己的享受残暴地虐 待百姓因而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天志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com明鬼的意义 墨子认为鬼神是真正存在的对此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通过众人耳 听目见的事实来论证墨子说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人之耳目 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请或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若是何 不入一乡一里而问之自古及今生民以来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 何谓无乎若莫闻莫见则鬼神可谓有乎《明鬼下》众人耳目之实是见闻是 经验墨子将其作为一个判断标准虽然放到今天适用性不是特别宽泛但在当时来说 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二通过古代圣王之事来证明鬼神的存在墨子说若苟昔 者三代圣王足以为法然则姑尝上观圣王之事昔者武王之攻殷诛纣也使诸侯分其 祭故武王必以鬼神为有是故攻殷诛纣使诸侯分其祭若鬼神无有则武王何祭 分哉《明鬼下》墨子认为武王攻殷诛纣之后使诸侯分别进行祭祀典礼 这就说明鬼神是存在的要不然祭祀也就没有了意义第三通过古书记载来证明鬼神 的存在墨子举《周书?大雅》中的记载为例大雅曰文王在上予昭于天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若鬼神无有则文王既死彼岂能在 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书之鬼也《明鬼下》实际上《周书》中的这段话 是用来歌颂文王的作为历史记载其真是性有待商榷墨子用它来作为鬼神存在的证 明是有些不妥的 墨子要明鬼他认为鬼神是真实存在的鬼神是上天派下来与人进行沟通 的使 者同时鬼神也是上天意志的执行者上天考察每个人在世间的所作所为并对其所作 XVII 所为做出判决鬼神的作用就在于执行上天的判决或者说赏罚决定 具体说来鬼神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代天考察人的所言所行不管是 什么人无论官位高低无论是君主还是臣民鬼神都能够进行监察墨子说鬼神智慧 聪明能够明断秋毫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于聋瞽也《耕柱》故 鬼神之明不可为幽涧广泽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明鬼下》鬼神无处不 在人所做的一切善行或者恶形鬼神都能够明白地知道二是鬼神是上天意志的执 行者能够依照上天的意志赏善罚恶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 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明鬼下》 墨子为什么要明鬼在墨子看来天是高高在上的天跟人之间还有 很远的距离鬼神的存在拉近了这种距离天的意志能够通过鬼神的执行 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墨子看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 生活的困苦人人家家国国之间都是交相恶导致人伦关系紧张战乱丛生 很少有人会相信鬼神的存在不相信鬼神能够代天行使赏善罚恶之权对此墨子说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善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为了消除战乱 频繁的局面墨子坚定地要明鬼 23非命 墨子提出天志明鬼思想提倡遵天命明鬼神同时墨子提出非命的 思想否定命的存在墨子讲天鬼是为了替人的行为制定外在的标准否定命 的存在是为了说明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是命中注定的提倡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 是在树立天和鬼神对于人的权威性 在墨子生活的时代命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世界观从内容上讲关于命的 世界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天命论二是定命论天命论是说天有赏善罚 暴的能力根据统治者行为的善恶来决定具体的赏罚所以统治者必须修德以配天命 这是西周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天命思想定命论是说在人力之外还有一种不可抗拒 的神秘的必然性它决定着人的吉凶福祸决定着社会的安危治乱这是春秋晚期新出 现的天命思想在天命论和定命论中墨子并不反对天命论天命论 是天志的反映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志中》 这正是肯定天有赏善罚暴的权威就此而言墨子的天志和传统的天命论并没有实 XVIII 第2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基础 质的差别但是墨子十分反对定命论指出执有命者不仁《非命上》 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非命中》 大体上墨子反对定命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有命说使人相信命运而不强力 从事因而使天鬼的赏罚失去作用人伦遭到破坏社会出现混乱墨子在《非命上》 中指出 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 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驱百姓之从事故执 有命者不仁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 不足上无以供藜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 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 按照有命者的说法富贵贫贱安危寿夭均有命运决定人的强力从事根本没有任何作 用这样在上者不必认真听治在下者也不必努力从事上下均不从事生产劳作那 么饥寒灾荒就会随之而来社会出现混乱伦理纲常遭到破坏也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 第二有命说宣传天鬼之外还有另一必然性这与天鬼的绝对权威相矛盾在墨子 看来天鬼是宇宙的主宰他们有人格有意志可以赏善罚暴其赏善罚暴的根据在于 人的行为行善者得赏作恶者受罚由于人的行为可以改变所以天意也可以跟着变 动但命不同命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东西所以无 论人事行善或是作恶其最终命运都是无法改变的先天注定是贵的即贵是贱的即贱 是寿的即寿是夭的即夭这样一旦承认有命那么不但人力无法发挥作用就 连天鬼的权威也会受到动摇这对于墨子学说的推行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他极力反对 定命论之说 墨子反对定命论的主要根据是三表法三表法是墨子所提出的衡量言论是 非的基本标准其内容为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 何本之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 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非命上》本之以古代 圣王的行事为准属于间接经验原之依据百姓耳目之实是直接经验用之 要具体应用到实际政治中去接近于通常所说的实践 XIX 墨子论证自己的十大主张时基本上都采用了三表法只不过有时仅用一表或两表 有时则三表共用非命论级属于三表共用的情况在《非命下》里墨子说 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 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天下之乱 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 这是对第一表的应用汤武是古代的圣王桀纣则是有名的暴君桀纣把国家搞得大乱 汤武则代之而起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社会并没有改换人民还是那些人民只不 过是换了一位统治者而已国家就一治一乱这难道可以说是有命存在吗显然 国家的安危治乱完全系于统治者如何为政而与命无关 墨子继续应用第二表从百姓日用常行的经验的角度出发否定命的存在对非 命说进行论证他说 然胡不尝考之百姓之情自古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 乎 则未尝有也若以百姓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以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 流语乎自古而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闻命之声见命之体者乎则未尝有也《非 命中》 以上是第二表的应用在《非命下》中墨子继续论证道 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 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今虽毋在乎王公大人蒉 若信有命而致行之则必怠乎听狱治政矣卿大夫必怠乎治官府矣农夫必怠乎耕稼树 艺矣妇人必怠乎纺绩织絍矣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 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絍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 足矣 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农夫农夫之所以努力耕稼树艺纺绩织絍 是因为他们都明白只有强力从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衣食无缺的道理如果把有命 论应用到实际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去人人相信一切命中注定王公大臣必然怠于听狱 治政农夫农夫必然怠于耕稼树艺纺绩织絍那么国家肯定会打乱人民的衣食也就 不会有着落这些足以证明定命论无益于国家的治理不符合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提出非命意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强力从事充分发挥积极性和 主观能动性为政者勤于为政耕种者勤于耕种才能国富民强若被有命的定 命论所迷惑必然会带来国家混乱百姓无衣缺食的后果 XX 第3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目的 第3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目的 兼爱是非攻的理论前提非攻是墨子兼爱思想的目的墨子所处 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乱世激发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思想就是想 通过兴天下之利来消除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的隔阂消除战争给 百姓带来的痛苦从而最终实现和平稳定实现非攻 31攻之危害 墨子讲非攻是反对大国侵略小国强国侵略弱国墨子说国家务夺侵凌即 语之兼爱非攻《鲁问》这是墨子想说给统治者听的如果一个国家总是侵略 别的国家墨子说要告诉他兼爱和非攻的道理兼相爱交相利则能兴天下之大利 自然的结论便是要结束战争要非攻因为侵略他国的战争是不义的行为是要受 到上天惩罚的战争只能加重痛苦而不能减轻危害无论对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均是 如此 墨子非常重视战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描绘战后被侵略国家的惨状入其国家 边境斩其树木堕其城郭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非攻下》墨 子出身于小生产者看到这样的战争惨状感同身受极力反对这样的战争他提出非 攻的观点四处奔走以兼爱非攻游说各国国君以期消除国与国之间的战 争同样侵略他国的国家虽然掠夺了一些财物土地等但是战争对他们也是极为不 利的墨子说 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 秋则废民获敛此不可以春秋为也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今尝计军上与其竹箭羽旌帷幕甲盾拨劫往而靡毙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又 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往碎折靡毙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 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 可胜数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饮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非攻中》 侵略国的百姓因为国家发动对外战争需要征兵而荒废了农时粮食歉收百姓被冻死 XXI 饿死各项物资消耗繁多抽空了国力最后所得不过数座城池而已战争所带来的损 耗极大对正常社会生活的秩序的干扰也是最大的因此墨子提出要想摆脱这种战 争带来的危害必须消除战争国与国之间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实现国与国之间 的非攻 32非攻之基础 非攻要明义墨子尚利贵义他指出要想真正做到非攻还需要明 白什么是义怎样区别义和不义墨子批评当时很多人不明白义与不 义的区分时说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 矣少尝苦曰苦多常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为非之 大为作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 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非攻上》墨子在这里用少与多小与大 来比喻战争以及是非对错批评时人颠倒黑白颠倒是非只知小错而不知战争其实 是大错墨子分析说这些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没有明白义与不义的区别如 果真能明白二者的区别就不会去攻打别的国家了 非攻要互利大攻小强执弱这类不义的战争的发动从根本上来 说还是为了利墨子看到了这一点并明确地指出一味地靠侵略他国来获得利 益 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战争对双方都有很大的危害而且最终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因此 墨子将利与义和爱结合在了一起只要能够消除战争大家和平相处兼 相爱其必然会交相利互利是实现非攻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非攻要兼爱兼爱是实现非攻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如果国与 国之间能够做到兼爱也就不会出现强国侵略弱国大国欺负小国的问题了墨子 说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 室若其室谁盗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 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 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兼爱上》如果能够做到兼爱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 国与国之间就不会出现争端更不会发动战争这样盗贼也少了父不慈子不孝的问 XXII 第3章 墨子兼爱思想的目的 题也就没有了最重要的是战争也将随之消除天下真正实现了非攻这是墨子兼 爱的理想墨子苦其一生都在努力追求这一理想的实现 33 攻与诛的区别 墨子虽然主张非攻但这并不表示他反对所有的战争墨子反对的战争是 大 攻小强执弱的战争墨子认为这样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这样的战争是不义的 只能给他人带来危害并且也给自己带来危害除此之外有两种战争墨子并不反对一 是出诛二是进行防守的战争 出诛是墨子赞成的一种正义的战争出诛是对暴君进行讨伐其目的在于 安定社会在墨子看来出诛是符合道义的行为是合义的战争墨子举例说如 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等古代圣王所发动的战争都是出诛是道义的行为 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 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 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非攻下》 在这里墨子对攻和诛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墨子认为攻是一种不正义 的侵略战争诛则是正义的讨伐战争两者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禹汤武王这 些圣王所发起的讨伐都是秉承天命进行的因而是正义的行为不能将它与攻国等 不正义的侵略战争相提并论好攻伐之君以此来反对墨子非攻的主张是犯了不知类 不明故的错误 在墨子看来为了防守而进行的战争是自卫战争对于小国而言防守是他们得以 在大国之间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因此墨子非常支持小国的防守战而且特别强调了 积极备战的重要性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 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故备者国之重也《七患》由此可见备战的指导思想 在墨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墨子认为城郭不足以备守与邻国处理不好 关系以 及自以为强大而不作守备这些都是给国家的严重隐患如果不引起重视并着手落实 一旦遇到大国的侵略国家灭亡就是必然的事情了除了积极宣传备战防守的思想之外 墨子本人还用实际行动来制止侵略战争止楚攻宋止鲁攻郑以及止齐攻鲁都是墨子亲 自率领学生弟子进行的非攻实践在墨子的教导下墨家学派的成员把修习兵法 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作为基本训练内容以随时准备干涉不义的战争 XXIII 平民出身的墨子从百姓的立场出发对当时社会的相互攻伐深恶痛绝对普通百姓 抱有极大的同情提出非攻倡导兼爱是对当时百姓人民之愿望的反映也 是顺应民意的反映了平民百姓对于和平的渴求 XXIV 第4章 后期墨家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发展 第4章 后期墨家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发展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不同于儒家亲亲之爱有差等之爱因此与血 缘宗法伦理相违背招致了许多批评后期墨家在维护墨子的基础上对墨子的兼爱 思想进行了修正发挥和发展 41爱利相别 在爱利关系上后期墨家认为爱利分属于不同的范畴二者是相 区别的爱是一种道德情感利则是这种道德情感在实际中的体现爱属 于仁的范畴而利属于义的范畴 在墨子的思想中爱和利并没有区别爱即是利利即是爱 爱的行为结果必然是利否则就不是爱在这里利是爱的判定 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后期墨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主张将爱和利分开 认为利必须体现为实际的行动爱则不必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以臧为其亲也 而爱之爱其亲也以臧为其亲也而利之非利其亲也《大取》臧是人名 的代称一个人误认为臧是他的父亲而爱臧这还是爱父亲但误认为臧是自己的父亲 而给他许多好处得到好处的臧其实并不是他的父亲这就不能算作是利父亲后期墨 家用这个例子来说明爱是一种纯粹的道德情感可以喝爱的对象分离不必 有实际的效果而利则必须体现在行动中没有实际表现的就不能称作是利 当时有人提出了仁内义外的说法后期墨家不同意这种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仁仁爱也义利也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为内外 所爱所利亦不相为外内其为仁内也义外也举爱与所利也是狂举也若左目出 右目入《经说下》在后期墨家看来仁内义外的观点是把爱归为主体把 利归为客体犯了狂举的错误从实际上看爱和利都既有各自的主体又都有各 自的客体即施与者与承受者也就是说爱有爱人者和被爱者两个方面利也有利人 者和被利者两个方面从主体方面来讲爱和利都可以说是内从客体方面讲所爱和 所利都属于外如果把爱和所利联系在一起说他们之间属于一种内外关系就犯了不 知类的错误 XXV 把爱利分开是后期墨家同墨子在伦理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也是墨家兼爱理论 的进步在墨子那里爱利不分导致了一种比较狭隘的功利主义那就是一切均以现实 的物质利益为转移结果爱仅仅获得了一种工具价值到了后期墨家爱和利的分开 使墨家的兼爱论中容纳了一些情感的因素也就是说爱不必产生实际效果也能称得上 爱只要人有这种道德情感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在爱了这种解释使墨家的兼爱论 更接近人情更容易被人所认可和接受 在后期墨家看来爱是一种情感利是一种行为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但是二 者在实际生活中同等重要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爱利并重仁义不可偏废后期 墨家认为只讲爱不讲利不是圣人之道因为有爱而无利的结果将是不切实际的空洞 说教天下之利驩圣人有爱而无利俔日之言也乃客之言也《大取》天 下人都热衷于趋利而唯有圣人只有仁爱而不争利这种说法是别人的意见不是墨者 之言因此在墨者的眼中圣人不是只讲仁爱而不争利的而是爱和利并重的否则 就会失于一偏另一方面只讲利而不讲爱同样也不是圣人之道《经上》说仁 体爱也《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仁就 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不是为了使用自己不像爱马是为了使用 马那样由此看来后期墨家在这里把仁理解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它不必纯 粹出于某种功利的目的如果任何行为都像爱马那样出于实用和功利的考虑就难免会 出现人人追求私利的现象 42爱重周遍利在取舍 爱是普遍的情感所以需周爱人才算是爱人利是具体的行为所以要结合实际进 行取舍由于爱是一种道德情感不必表现出实际的功利效果所以爱一个人和爱另 一个人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不同但是利就不同了利必须体现为具体的行为 针对一个人的行为和针对另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完全没有关系《大取》云爱获之爱 人也生于虑获之利虑获之利非虑臧之利也而爱臧之爱人也乃爱获之爱人也 臧获都是人名这里指代两个不同的个体从爱的角度看爱臧是爱人爱获也是爱 人两者都是出于对人的爱但从利的角度看考虑获的利益就不是考虑臧的利益臧 和获的利益是不同的所以利臧和利获是大不相同的 就爱而言由于它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所以爱一切人便成为可能在后期墨家看来 XXVI 第4章 后期墨家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发展 真正的爱人必须是爱一切人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小 取》周是普遍全部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爱人必须普遍地爱所有的人才 算是爱人但不必要所有的人都不爱才算是不爱人只要有一个人不爱就可以称得 上是不爱人了 利的情况不同利必须付诸实际的行动所以利一切人是不可能的其实也正因 为利与实际的行为相关所以才能够使人在利的问题上发挥智的权衡取舍作用《大取》 篇说于所体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权权非为是也亦非为非也权正也断指以存 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 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权 不是争论是非而是在事实中权衡轻重从而在利害之中选取最合理的行动害可以非 为大害和小害利也可以分为大利和小利有时候目前的小利可能导致长远的大害 目前的小害也可能导致长远的大利所以在面临具体的利害关系时人们所取的利就不 应是目前的小利而应是长远的大利所避的害不应是目前的小害而应是长远的大害 譬如断指存身断指是取目前的小害存身则属将来的大利为了将来的大利人们宁 可忍受当前的痛苦所以断指存身实际上就是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的行为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是后期墨家在利的问题上总结出来的基本原则这种原则 相较于前期墨家的交相利来说显得更为具体 另外后期墨家对利的本质也有新的认识墨子曾经提出过义即利的说法但 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他并没有作进一步的回答在《经上》中后期墨家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回答说利所得而喜也把利的本质规定为所得而喜这就为墨子 的功利主义提供了一个心理依据然后后期墨家又以利的定义为基础再给各种道德 范畴下定义如《经上》云义利也忠以为利而强低也孝利民 也功利民也这样道德的最后根据就落在了人的趋利避害本性上后期墨 家就不用到外在的天鬼那里去寻求兼爱交利等原则的保障了 43爱无时空限制 空间和人数有限与否地点是否确定都不影响兼爱的实施后期墨家把爱人定义为 周爱人但周涉及到人数是否有限的问题所以当时就有许多人提出这样一 个说法即如果人数是无穷的或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那么你墨家又怎样去兼爱呢 XXVII 墨家的回答如下 无穷不害兼说在盈否《经下》 无南方有穷则可尽无穷则不可尽有穷无穷未可知则可尽不可尽未可知人 之盈之否未可知而人之可尽不可尽亦未可知而必人之可尽爱也悖人若不盈无穷 则人有穷也尽有穷无难盈无穷则无穷也尽无穷无难《经说下》 不知其数而知其尽也说在问者《经下》 按照反对者的意见空间的无穷人数的无限以及地点的不确定都是限制实施兼爱的条 件所以从理论上讲周爱人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比如南方有穷无穷问题如 果南方有穷当然有尽如果南方无穷则不可尽现在南方是有穷还是无穷尚未 可知 人能否充盈南方也不可知怎么能说人可尽爱呢又如人的数量问题如果不知道人 究竟有多少那怎么才能够知道尽爱了所有的人难道不会有遗漏吗还有地点问题 如果不知道一个人处于何地那又如何去爱他呢对这些问题后期墨家的回答是人 如果不能充盈无穷的南方则人数有穷尽爱有穷的人不难人如果能够充盈无穷的南 方则南方就不是真正的无穷那么尽爱有穷之地的人也不难你如果因为认输的不 确定而担心兼爱有遗漏的话那就请把遗漏者指出来凡指出来的都可以爱至于 地点的不确定性更不是问题比如父母丧失了子女绝不会妨害他们的爱子之心 对于反对者的批评后期墨家的回答很巧妙但是可喜的是这些回答并没有理论 上的说服了实际上兼爱问题的症结在如何去推行和实施它而不在于尽爱所有的人 按照后期墨家的理论兼爱本来就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有时可以和对象相分离时空的 有限与否人数的多少不会影响这种情感的发挥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本人似乎比后期 墨家处理得更加得当墨子并未追问到底能否兼爱所有的人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证明兼爱是可行的后期墨家对爱的解释虽然更完善但他们却忽视了行动仅仅停留 在名言的强辩和文字的争执上丢掉了墨子的真精神使兼爱成为一种口号 XXVIII 结 语 结 语 墨家思想在先秦时期一度成为显学表明了墨家思想在当时所具有的非凡的影响 力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墨子的思想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建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及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 指导意义 首先兼爱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社会中人与人 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的根本原因大多都可以归为各种利益由于对自己的私利 的过度坚守而与他人的私利产生冲突因而会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墨子看来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应该懂得兼爱的道理爱即是利爱 与利是统一的兼相爱交相利体现了一种平等互惠互利的准则这个准则是道德 准则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既有道德的约束又有利益的保障与获得因此做到兼相 爱交相利就能实现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兼爱 中》 的和谐局面这种平等互惠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条件它不仅符合道 德主体对于自身利益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其参与者之间平等关系 的确立及市场对他们的道德要求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的平等互惠的道 德准 则应该成为我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在墨子的时代他提出用 兼爱来消除战争实现非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但是在当时的封建君主制 社会中君臣的等级十分森严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区分也相当严格因此要想在墨子 的时代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实现非攻是不可能的墨子兼爱的思想在当 时只能是幻想进入21世纪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 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另一个重要问题 生活节奏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人与人交往时注重的东西越来越趋向于物质 利益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淡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这样的现 象有很 多这就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怎么办还是要爱要遵循墨子所提出的 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只顾利而丢掉爱而应该去普遍 地爱所有的人这样自己的利也能在这种爱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互 XXIX 爱这样才能互利 其次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 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序发展并能够将其功能发 挥到最完满状态的社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胡锦涛《在省级主 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14页这六个方面的特征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概括与诠释也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墨子提出兼爱思想反对暴力战争及不平等的社会现 实倡导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惠互利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百姓安居 乐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墨子所处的时代杀伐不断百姓苦于战乱无法维持生存面对如此不堪的社会局 面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来推动社会的和平发展当今社会我们所面 临的社会环境比墨子那时要好很多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环境因素 此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借鉴墨子兼爱 的思想实现全社会的兼相爱促进社会团结实现交相利最终推动和谐社 会的建设 再次兼爱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有人类以来人 类之间的战争好像就没有停止过人类和平到目前也只是我们所提出的一个终极理想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现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政治 交往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 依赖的程度也在慢慢提高人们对于和平与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世界 却并不 如人们想象或期望的那么平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事打击经济制裁仍在进行 世界的和平发展仍然遥遥无期 要实现全人类长期和平的愿望需要树立一个全人类都认可的和平理念墨子提出 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对于当前处理国际关系停止战争推动人类和平理想的 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兼爱的理想在墨子时代难以真正实现但对于当今世界来 说越来越需要这一兼爱思想而且这一思想得以实现的基础越来越厚实因为墨 子的兼爱思想以其普世性超时代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在当代世界获得了实施的 XXX 结 语 政治经济上的现实基础因而对兼爱理念的现代化超越现代诠释与转化将 为21世纪世界和平提供最高理念张斌峰张晓芒《墨家学说与人类和平理念的 确立》《晋阳学刊》1998年第4期第47页从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 和平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因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当今世界来说是顺应 时代潮流能够迎合世界发展的需要的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在《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这样评价 墨子的兼爱思想汤因比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 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 起来 我想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惟一希望现代人应当为追求实现没有阶 段没有限制的普遍的爱而努力(墨子之道的确比孔子之道更难实践但我认为墨 子之道比孔子之道更适合现代人的实际情况(池田大作认为墨子关于舍去利己 树立爱他的兼爱学说是反对侵略战争的理论先导就是说正如谴责他人牟取私利的 强盗行为一样也应该谴责大国侵害小国大量屠杀以及破坏经济的行为(这种理论是 极为近代化的(只是墨子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是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 理解(见池田大作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 1997年第410-413页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交往 需要相互尊重秉承友好与信任的务实态度实践墨子的兼爱互利思想这对于增 进国家及其人民之间的感情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爱利统一以天志为基础以非攻的和 平理想为目的并通过建立墨家学派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对自己的这些主张进行实践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对当时时代精神的反映代表了广大平民追 求和平的社会理想也是墨子针对当时社会混乱杀伐不断百姓生活疾苦开出的药方 对于今天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我们来说虽然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但是兼 爱思想中蕴含的平等互利和平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值得世界 各国 借鉴的 XXXI 参考文献 [1] 罗炳良胡喜云(墨子解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 张永义(墨苦行与救世[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3] 李殿仁(墨学与当代军事[M](中国书店1997( [4] 吴晋生黄历鸿吴薇薇(墨学与当代政治[M](中国书店1997( [5] 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6] 秦彦士(墨子考论[M](成都巴蜀书社2002( [7] 胡子宗李权兴等(墨子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 孙中原(墨学与现代文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9] 张知寒(读墨余论[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 [10] 徐希燕(墨学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 杨爱国(墨学与当代经济[M](中国书店1997( [12] 郑杰文黑琨(墨学与新伦理道德[M](中国书店1997( [13] 秦彦士(墨学的当代价值[M](中国书店1997( [14] 詹剑峰(墨子及墨家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 张永义(墨子与中国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6] 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1993( [17] 蔡尚思(十家论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8] 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 [19] 王思义谢丹(兼爱非攻的墨家思想[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20] 戚文李广星(墨子十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21] 鞠明霞(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D](山东师范 大学2007( [22] 杨飞(墨子义"论发微[D](河北大学2006( [23] 力钧(墨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启迪[D](华侨大学2006( [24] 张婧文(文明冲突"与和谐世界的构建[D](西北工业大学2007( [25] 陈律(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6] 刘朔涛(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D](河南大学2004( XXXII 参考文献 [27] 李民(墨子处理国家关系的国际法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007 03 ( [28] 张宗磊孔子墨子义利观之比较兼论两种义利观的现实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 2001 2 [29]马庆玲赵卓莉论墨子的平民思想[J]哈尔滨学院报2002 11 [30]宋瑞芝唐云波博爱与仁爱兼爱的现代意义呼唤人伦亲和[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 报2003 6 [31] 江畅(墨子的兼爱思想与世界和谐的构建[J]职大学报2007( 01 ( [32] 孙卓彩(墨子战争观论略[J]职大学报2004 04 ( [33] 孙卓彩(墨学的文化特色和当代文化价值[J]理论学刊2006 06 ( [34] 何芳(从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看中国和文化的底蕴和意义[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2 ( [35] 余学进(创新外交理念建设和谐世界[J](攀登(2007 08 ( [36] 王易张林宏(和谐世界的构建时代背景与战略选择[J](和平与发展(2007 02 ( [37] 花永兰(和谐世界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 06 ( [38] 张斌峰张晓芒墨家学说与人类和平理念的确立[J]晋阳学刊1998 4 [39] 陈科华仁爱与兼爱的辨合[J]学术论坛1999 6 [40] 杨育民孔墨爱人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41] com思想比较[J]齐鲁学刊2003 2 [42] 张芙蓉张柳生仁爱道爱兼爱儒道墨爱观比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 1 [43] 孙旺曹泓涛墨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J]燕山大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5 6 [44] 马玉堂天鬼人一墨子顺天有为的天人观再探[J]兰州学刊2002 4 [45] 王玉萍墨学与当代道德建设[J]理论观察2003 5 [46] 胡忠雄墨子义利观新论[J]中州学刊2003 2 [47] 李昭吴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 [48] 张深远论墨子的伦理思想[J]理论界2005 3 [49] 万江红墨子的社会思想初探[J]理论月刊2004 11 [50] 陆红霞墨家主要伦理思想的特征研究[J]社科纵横2005 4 XXXIII [51] 李文义孔子礼命仁概念及其意义[J]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 [52] 王红孔子义利观与现代社会[J]兰州学刊2005 3 [53] 崔清田论墨子学说的体系与中心[J]晋阳学刊2001 6 [54] 孙中原《墨经》哲学的价值[J]中州学刊2002 1 ( [55] 金德建墨子尚贤学说所反映的时代[J]贵州社会科学19811 [56] 水渭松墨子散论兼评郭沫若先生对墨子的批判[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1 3 [57] 周典德墨子出身小手工业者说辨析[J]辽宁师院学报1981 6 ( [58] 赵馥洁墨子兼爱说述评[J]人文杂志1983 3 [59] 韩连琪论墨子的阶级立场及其兼爱非攻思想[J]东岳论丛1985 2 [60] 许凌云墨子尚贤兼爱论[J]齐鲁学刊1988 3 [61] 张乘健论墨子的兼[J]安徽师大学报1989 3 [62] 郑晓红程林辉墨子的人生哲学[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0 1 [63] 杨颉墨子兼爱浅说[J]传统文化19912 [64] 徐敏墨子的理想国[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 3 [65] 刘志光墨子和平学说真义及当代启示[J]未来与发展1993 3 [66] 丁原明论墨家的人生哲学[J]东方论丛1995 1 [67] 黄勃论墨子的兼爱[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4 [68] 吴根友墨家兼爱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伦理兼论康德的和平思想[J] 新东 方1998 1 [69] 孙理兴墨子爱人伦理思想特征及其现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0 3 [70] 钟文先陈虎试论墨子政治思想的渊源与特征[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 4 [71] 徐希燕墨子政治思想初探[J]重庆社会科学2000 2 [72] 徐华墨子社会思想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 [74] 徐晓敏墨子教化思想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4 [75] 张为民墨子安民思想体系探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1 4 ( [76] 林国治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启示[J]克山师专学报2002 4 [77] 袁建辉(李兵墨子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4 XXXIV 参考文献 [78] 万江红墨子的社会思想初探[J]理论月刊2004 11 [79] 吴威威墨子的平民道德观与公民道德建设[J]唐都学刊2005 1 ( [80] 游庆国崔华前试析墨子的德教方法[J]平原大学学报2005 4 ( [81] 邱春林墨子的社会蓝图与造物理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7 ( [82] 王素香浅议墨子对古代和谐社会的构想[J]理论界2005 8 ( [83] 孙旺曹泓涛墨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J]燕山大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5 S1 ( [84] 钟肇鹏墨子兼爱阐释[J]东岳论丛2006 1 ( [85] 刘太恒论墨家的道德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6 1 ( [86] 李艳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J]新东方2004 9 ( [87] 梁道刚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求实2005 1 [88] 邹千江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表述[J]求索2005 1 [89] 俞可平和谐社会面面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 1 [90] 李君如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笔记八篇[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 1 ( [91] 吴忠民和谐社会释义[J]前线2005 1 [92] 薛其林柳礼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政治实践[J]湖南社会科 学2005 2 [93] 陈战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J]北京社会科学2005 3 ( XXXV
/
本文档为【墨子“兼爱”思想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