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MPA核心课程-公共部门经济学

2017-09-30 47页 doc 89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MPA核心课程-公共部门经济学MPA核心课程-公共部门经济学 MPA核心课程 公共部门经济学 授课内容 导论个人3>与政府 附录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 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收入理论 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参考书目 公共部门经济学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管理硕士系列教材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大卫N 海曼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公共经济学安东尼B 阿特金森和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 公共经济学教程华民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专题一 导论个人...
MPA核心课程-公共部门经济学
MPA核心课程-公共部门经济学 MPA核心课程 公共部门经济学 授课内容 导论个人3>与政府 附录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 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收入理论 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参考书目 公共部门经济学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管理硕士系列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大卫N 海曼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公共经济学安东尼B 阿特金森和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 公共经济学教程华民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专一 导论个人与政府 导论个人与政府 两种国家理论 ,契约论 ,阶级论 契约论中的政府 政府是这样一些组织建立这些组织的目的在于对居住在某一社会内的个人的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 政府为了提供这些服务首先必须有资金如果不对外掠夺其来源只能是民众 导论个人与政府 在政府与私人之间分配资源 导论个人与政府 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规模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提供相当数量的产品和服务并管理私人经济活动 若干国家1995年政府当期支出占GNP的比例 导论个人与政府 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规模 美国政府支出占GNP比重的变化1929,1995 导论个人与政府 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规模 中国财政支出规模1981,1999 导论个人与政府 讨论政府的规模应该有多大 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应将哪些工作留给私人企业通过市场出售 并提供服务 政府为完成其工作应如何筹集资金如何使用资金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专题二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economics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 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个体的行为 -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济部门 公共经济学要研究的是非经济部门,政府但是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均与微观经济学是一致的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的逻辑 经济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生活常常依赖于分析和理论运用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重视演绎推理例如农民丰产不丰收这是现象上升到一般产品高度就是需求弹性小的产品价格灵敏度高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力图具有客观性不对经济活动的优劣做任何假设只研究如果那么 ,规范研究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什么是有利结果或应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有利的结果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推理中常见的谬误 后此谬误一个因果推理错误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地原因那么我们就犯了所谓的后此谬误 1994通货膨胀认为农产品供给紧张是其根本原因对策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刺激其供给 , 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当你分析一个变量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例如不同价格 对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推理中常见的谬误 合成谬误 有时候我们会假定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总体来说也正确例如 1如果某一农户获得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如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打破记录的话他们的农场收入却会下降 2博弈论囚徒的困境 需求 需求demand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那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就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影响需求的因素 - 消费者的平均收入 - 市场规模人口数量和结构 - 相关商品的价格和可获得性包括互补贴与替代品 - 消费者的偏好 - 特殊因素如消费者对价格与收入的预期 需求 以房地产为例总结需求量的决定因素 需求 需求规律与需求曲线 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会增加即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供给 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商品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技术进步 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避免 - 相关物品价格 特别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轻易地进行替代的产品 - 政府政策 小煤窑的关闭 - 特殊因素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供给 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会减少即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呈同向变动关系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发生在供给和需求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和数量点上即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 均衡价格的自我调节 均衡价格的变动 - 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 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弹性理论 弹性elasticity 弹性是用来说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关系的指标等于两个变量相对变化之比 Y对X的弹性为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表示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需求价格弹性 斜率与弹性并不相同 在中点的上方需求富有弹性ED 1 中点处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ED,1 中点以下需求缺乏弹性 ED 1 Q abP ? dQdP b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的种类 e 1价格变动1引起需求量变动超过1则该物品就富有需求价格弹性 e 1价格变动1引起需求量变动不足1则该物品就缺乏需求价格弹性 e 1价格变动1引起需求量变动超过1则称该物品拥有单位需求价格弹性 e 0需求完全无弹性 e??需求完全有弹性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E 1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此时降低价格可以增加总收益相反E 1降价导致总收益减少 需求收入弹性 定义 需求收入弹性是反映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收入变动1,需求量相应的变动幅度 需求收入弹性 根据eI大小确定商品种类 eI 1高档品 eI 1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的应用 根据预定的收入水平来预测消费结构 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定义 反映供给量变化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当价格变动1,供给量相应变动百分比 供给弹性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生产要素改变用途的难易 时间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供给和需求起作用的几个例证 - 限制种植 - 汽车关税 - 技术进步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 价格控制 最低工资 房租控制 利息上限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选择和效用理论 消费者均衡 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消费者剩余 选择和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 在解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 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 选择和效用理论 概念 效用utility就是满足表示一个消费者从不同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相对满意程度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效用是可以用计量单位来衡量的效用单位是utils尤特尔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效用是不可以衡量的但是有顺序的 有两个假定 ?对消费者来说消费的商品越多越好 ?偏好顺序是可以传递的如 A B B C ? A C 选择和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新增一单位商品时所带来的新增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当某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选择和效用理论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均衡原则 消费者均衡 是指在有限的收入状态下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组合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必须满足等边际原则即用于每种物品的最后一美元的边际效用相等 等边际原则equimarginal principle 即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的时候该消费者就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 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 是指对一个人而言由所有无差异的市场组合的点所组成的曲线 无差异的市场组合假定有两种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对该两种不同商品购买量的组合所带给他的效用是一样的 无差异曲线族 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同效用的无差异曲线的集合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的消费组合形成的曲线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无差异曲线图 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本假设 自由性个人可以按照其喜好对市场组合进行排序 传递性若市场组合A优于市场组合B而B又优于C则A优于C 在 其他商品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数量越多则消费者获取的效用越大 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其增量效用越小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他愿意放弃的其他商品就越小 无差异曲线分析 预算约束 在商品价格和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组合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则有以下成立 I,PXQXPYQY I 收入 PX X商品的价格 QX X商品的购买量 PY Y商品的价格 QY Y商品的购买量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预算线或预算约束 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切点的均衡位置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收入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推导需求曲线 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是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的个人需求之和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为什么会存在消费者剩余 由于消费者按照最后一单位的价格支付全部单位的消费品因此他们得到了成本之上的效用剩余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某一物品的购买中得到的超过他们为之支付的那部分额外效用 消费者剩余的应用 价格歧视 对现代社会公民享受巨大的特权的理解 消费者剩余 以水的需求为例说明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和边际产量 成本分析 长期生产问题规模经济 生产和生产函数 基本概念 生产函数 是指在既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水平条件下给定投入之后能够得到的最大产出 函数形式Q f L K N E Q总产量 L劳动 K资本 E资本家才能 生产和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otal product表示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增添1单位的该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它等于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生产和生产函数 从总产量推导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生产和生产函数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其它的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获得的产出增量越来越少或者说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生产和生产函数 规模收益 returns to scale 即投入的规模增加对产出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表示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同样比例的增加 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发生在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 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发生在所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导致总产出以较小比例增加的时候 生产和生产函数 规模收益递增 生产和生产函数 规模经济变化的原因 内在经济是指某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内部自身不利因素的影响反而引起收益的减少 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给个别厂商带来的利益的增加 外在不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过大使个别厂商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成本分析 成本的经济分析 总成本 TC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s FC也称为沉淀成本指不随产量变化的那些成本包括厂房和办公室的租金合同规定设备的费用债务的利息支付长期工作人员的薪水等等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 VC是随着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些成本它包括产出所需要的原料为生产线配置的生产工人工厂进行生产所需要的能源等等 成本分析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成本分析 边际成本的定义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MC表示增加1单位产出的额外的或增加的成本 成本分析 对于大多数短期生产活动边际成本曲线是一种U型曲线在开始阶段下降接着达到最低点然后开始上升 成 本分析 a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 竞争企业的供给行为 竞争产业的供给行为 竞争市场的各种特殊情况 竞争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竞争企业的供给行为 竞争企业的行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有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每一个企业都生产相同的产品并且每一个企业的规模都太小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者面临着一条完全水平的需求曲线 从所增加的每一单位的出售中企业获得的额外收入正好等于市场价格 竞争企业的供给行为 竞争企业的供给行为 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的竞争供给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供给原则为当企业将其产量确定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水平上时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边际成本,价格 即MC,P 竞争企业的供给行为 竞争企业的供给行为 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其产量确定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水平上即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竞争企业的供给行为 总成本与停业条件 停业原则企业在收入刚好抵补它的可变成本或者损失正好等于固定成本时停业点就会出现当价格低于该水平致使收入无法抵补它的可变成本时企业就会停业以使其损失最小化 A收支相抵点 B停业点 竞争产业的供给行为 加总所有企业的供给曲线可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竞争产业的供给行为 竞争产业的长期行为 长期的零利润均衡当一个产业的供给是由具有完全相同成本曲线的竞争企业所提供而且这些企业又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该产业时长期均衡条件就是对于每一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来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又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即 P,MC,最低长期AC,收支相抵的价格,MR 这就是长期的零经济利润条件 经济活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无论在任何市场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都是 MR MC 即当某项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时利润达到最大 不同市场结构的效率 四类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 争市场 , 寡头垄断市场 专题三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市 场与政府 资源利用的规范评价效率 效率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经济 运行的最优状态 效率就是帕累托最优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 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的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 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即 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市场与政府 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市场与政府 完全 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全部生产资源均为私人所有私人占有其生产的全部收益并承担全部成本 全部交易都在市场中进行并且所交易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对于同 一商品有大量卖主和买主 市场信息完全透明 资源完全流动任何企业均可自由进出该产业 本质没有任何一个买者 和卖者能控制市场因而谁都无法左 右价格 市场与政府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 帕累托最优 任何市场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都是PMR PMC 即私人 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也不例外 可以证明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PMR SMRPMC SMC即任何卖者和买者均可获得交易的全部好处 因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可以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也就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不 需要政府的干预 市场与政府 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无法实现效率 这等于是问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存在垄断包括对资源 信息和权利的垄断 存在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外部效 益 上述阻碍效率实现的因素成为政府介入经济的一个理由 市场与政府 在何种情况下虽然能够实现效率但政府仍要介入经济 市场与政府 小结政府 介入经济活动的范围 1市场失灵,效率目标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 ,矫正外部效应 ,维持有效竞争 2调节分配, 公平目标 3 稳定经济 外部效应理论 定义 指参与某项 市场交易的个人或厂商没有获得该项交易的全部收益或没有支付该项交易的全 部成本 实质 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增加的成本或收 益 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或 私人边际成本?社会 边际成本 外部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 外部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效益 外部效应理论续 外部效应的类 型 正外部效应正外部性 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或 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例子植树 负外部效应负外部性 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或 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例子污染 外部效应理论续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原理任何私 人都是根据生产的私人成本与私人效益来决定其生产量的 负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效率 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造纸业为例附图1 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以周边民众可以得益的疫苗接种服务为例附图2 外部效应理论续 如何消除 外部效用所造成的资源无效配置,外部效用的内部化 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含义 即消除交易的外部成本和外部效应指采取措施使得参与某项市场交易的个人或 厂商获得该项交易的全部收益或支付该项交易的全部成本 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对外部成本制造者征收矫正性税收附图3 外部效应理论续 如何消除外部效 用所造成的资源无效配置,外部效用的内部化 正外部性的内部化 对外部 效益制造者给予矫正性财政补贴 附图4 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往往随着消费量的增大而出现递减如疫苗接种服务附图5 因此对于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或服务来说矫正性的补贴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外部效应理论续 案例污染的治理 背景理论科斯定理 政府往往轻率地规定当A的活动损害了B时A必须对B予以赔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使A受到了损害因此决策者首先必须界定的是A是否有权进行那些活动 科斯 Coase 定理 当交易费用为零时政府仅仅通过设定资源使用的权力就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此时资源使用权产权属于谁是无关紧要的 交易费用为完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费用如信息搜索谈判监督时间耗费等 科斯定理的例解附表1 外部效应理论续 案例污染的治理 科斯定理的重要性 科斯定理的真正含义为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产权的初始界定就非常重要 假定交易费用为零则资源的竞争性使用之间将会出现有效率的混合产出而与哪一个集团享有使用资源的权力无关 政府指定财产权为得到权力的一方提供了一项有价值的资源尽管谁获得这些权力的资源配置是没有区别的但就交易双方而言两方的利益差别却很大因此 资源的处置权力是有价值的可以用以交易 并且只有在市场上交易才能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 外部效应理论续 案例污染的治理 科斯定理的应用政府的环保政策 政府的环保政策有三种排放标准调节税和可交易的污染权 1排放标准 对任何企业一视同仁的排放标准无法使具有不同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的排污企业均达到最佳生产量并且只要排放量低于排放标准就可以免费排放而无需对受污染者付费是最没有效率的环保政策 2调节税 调节税虽对排放者收取了一定的矫正税但其标准仍是统一的 3可交易的污染权 可交易的污染权创造了一种有价值的资产使那些能够以低于污染权的成本清除 污染的人获得这项有价值的资产通过污染权的市场交易可以使政府将污染量控制在所指定的范围内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外部效应理论续 讨论 假定不考虑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是否政府对任何具有外部效益的生产活动都应提供矫正性补贴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Private Goods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不能排除非购买者享受其收益并且由大量的消费者分享其收益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 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所享有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将那些拒绝付款的人排除出该产品的受益者之列是不可能的或实施成本过高 公共产品理论 私人产品 消费上具有竞争性效用上具有可分割性受益具有排他性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的分类 公共产品理论 纯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需求 纯粹私人产品的需求 若干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这是因为消费者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不同的量 纯粹公共产品的需求 若干需求曲线的垂直相加这是因为消费者是在同一消费水平下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纯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纯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 公共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益等于所有消费者的个人边际效益之和 与私人产品一样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条件为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效益 对个人来说他只从个人边际效益的角度来考虑他对产品的需求量如果他所购买的私人产品那么产品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可以自动实现产品的最优配置而如果他需要的是公共产品那么其私人边际收益必定小于社会边际收益从而无法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例子附表2 公共产品理论 纯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纯公共产品的供给 资金筹集 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每人的 捐献额为他从该公共产品中所能得到的边际效益这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的前提 1每个人均愿意披露自己从该公共品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益 2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他人的情况特别是从该公共品中的获益 这种前提只有在人数很少的群体中才可能成立 公共产品理论 纯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纯公共产品的供给 资金筹集 在一个人数较多的群体中人们往往希望别人支付公共品的费用而自己则低报边际效益从而减少其出资份额由于公共品的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单个个人的获益并不会减少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free-rider其结果是公共服务将因资金不足而无法提供即出现公共的悲剧休谟 在此情况下自愿捐献的方式就不再适用只能实行强制性的融资方式筹集公共品供给的资金这就是税收 结论无论如何纯公共产品的供给都难以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 讨论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你认为最公平的税收分配应遵循什么原则 公共产品理论 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资源的供给 由于消费具有竞争性并且在技术上一般可以实现收费因此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应支付价格但由于其受益有一定的外部性因此政府往往对此类产品的生产或消费给予一定的补贴以达到其最优供给 俱乐部产品的供给 由于可以实现受益的排他性因而实行收费完全可以由市场提供 公共产品理论 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思考1 对于某些具有俱乐部产品性质的公共品来说在达到拥挤点之前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MC为零根据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MR MC供给该产品应该收取的费用P即MR也应该为零即必须免费供给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对于类似于俱乐部产品性质的公共设施是否应该收费该如何收费为什么 思考2 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哪个是政府不一定必须介入的 思考3分组讨论 你认为公共产品可能转化为私人产品吗转化的关键条件是什么你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政府供给是一回事吗 思考题 经济学家们通常认为 航空运营业务由私人航空公司来承担较为有效但经济学家们也通常认为航空安全的管理应由政府来承担请问上述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专题四 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支出的分类 理论分类 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P94,P95 消耗性支出的功能为资源配置即效率功能转移性支出的功能侧重于收入调节即公平功能 预防性支出与创造性支出 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 公共支出的分类 统计分类以中国为例 见Excel表 1998年中国财政预算决算科目及数据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政府职能范围的变化与公共支出的增长 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各国政府的职能作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国家防卫司法和政府服务了治大国如烹小鲜而是通过管理经济收入再分配和提供社会福利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各国公共支出占GNP的比重在增加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德国阿道夫瓦格纳提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原因英国伯德 公共经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作用增强 社会文化福利增加 生产规模扩大造成私人垄断力量增强政府必须抵消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皮考克和怀斯曼理论 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在于 内在因素在税率不变时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必然导致税收的增长而追求政治权力最大化的政府是喜欢多支出的 外在原因战争饥荒和其他社会灾难外在原因是公共支出增长速度超过GN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在整个发展时期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但政府支出的比重是下降的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教育保健与福利支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福利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的增长将大大加快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威廉鲍莫尔 国民经济分为两个部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和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政府部门属于后者 因而政府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 小结 所有模型均认为政府规模将越来越大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有重要借鉴意义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西方国家公共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各国公共支出规模在增长 见导论 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在相对增加 见附表3 福利性支出增加传统支出国防公共品和一般公共服务相对减少 见附表4 公共支出的成本,7>效益分析 私人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私人厂商投资的决策步骤 列出可供选择的各种 分析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特别是各种方案所要求的投入及可以带来的产出 估算各种投入和产出的价值 将投入与产出的价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可得利润并选择可得利润最大的方案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私人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投资回报的贴现问题 当项目跨年度时必须考虑未来利润收入的贴现值贴现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跨时投资时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所以不同时间的货币价值实质是不可比的必须通过贴现转化为现值之后才能比较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私人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投资回报的贴现问题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政府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的不同 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目标不是利润 政府的公共支出在很多情况下难以估价 许多情况下政府的投入产出行为不是在市场中进行 即便有一些政府的公共收支有价格但它们并不一定反映真实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步骤 列举收益和成本 项目收益可分为两类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是指由项目所导致的产出或生产率的提高间接收益是指那些与项目意图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所获得的收益例如一个灌溉项目可能会使毗邻土地肥力的增加 在列举成 本时还要考虑外部成本例如某政府项目使得临近农田的水资源利用减少那么由此造成的农产品产量的减少必须作为成本 讨论某地区的收入水平因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由此带来的该地区零售商的销售收入的增加是否构成项目效益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步骤 评估收益与成本 必须将项目的所有成本与收益内容折成货币值必须采用影子价格即反映资源最优配置的价格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方法或采用国际价格调整法 对未来净收益进行贴现 必须以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来设定贴现率社会机会成本取决于储蓄者和投资者愿意放弃消费或投资而为政府项目提供资金的利率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步骤 对项目进行排序 通常根据项目净现值ENPV或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 BC 对项目进行排序 要求ENPV大于0 或 BC大于1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公共支出成本,收益分析法的一个案例 见Excel表 对一个假想的灌溉项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公共支出决策的其他分析方法 机会成本分析 也就是比较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和用于私人支出的效益 最优条件为 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 ,私人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私人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 公共支出决策的其他分析方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 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各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贴现 按照费用高低排序以供决策者选择 公共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 二部定价法基本费,从量费 负荷定价法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 财政挤出效应 政府的财政支出会通过税收机制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收入 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 政府旨在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趋于增加 案例政府的社会保险支出 一方面刺激了被保险人的现期消费 支出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子女的消费支出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假如政府给某些人以补贴借以改善他们的境遇但不改变任何商品的价格这相当于提高了受补贴者的收入产生收入效应 假如政府的某项公共支出导致了价格的下降那么就意味者消费者在该产品上的支出将减少由此产生的节余可增加其他产品的消费产生替代效应 一项公共支出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并且替代效应的效率往往低于收入效应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案例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公共支出的分配效应 利益转移 一项公共支出的目标可能不会使该受益的人受益却使不该受益的人受益了 案例1对老人的医疗保健支出很可能使其子女受益特别是当老人健康时更是如此 案例2新的地铁系统可能使地铁沿线的房租升高从而使房主受益 案例3住房补贴在短期内会造成住房需求的增加并最终导致房价上涨以致真正获益的是富人而不是穷人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公共支出的分配效应 累退效应 政府的公共保健支出政策 保健市场的失灵 具有健康的身体既对个人有利也对国家有利 保健市场的供求关系极为特殊医生既是保健服务的供给者又是保健设备和药品的需求者加上医生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生对供求关系和供求价格起支配地位 对某些保健服务来说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如传染病的控制 疾病的不可预见性需要政府为此提供一定的保障 政府的公共保健支出政策 政府对保健市场干预的方法 直接干预 对老人和穷人的医疗补助 某些医疗项目的补助 退伍军人的医疗保险 对医学研究和试制新医疗技术的资助 政府对药品价格和质量的监管 间接干预 由雇主支付其雇员的医疗费时这部分支出可以免税 政府对医疗市场信息的发布 政府的公共保健支出政策 政府对保健市场干预的后果 政府的公共保健支出政策 公共保健支出的改革 供给方面 消除对进入这 一领域的限制允许私人开办医院 加强医疗信息的透明度 采取措施使医院降低供给成本 需求方面 提高消费者支付价格适当减少政府补贴 对不同消费者实行差别价格 可以考虑仅对有特殊困难者给予补助 政府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改革 采取措施抑制过度的保健需求 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政策 政府为什么要对教育进行干预 教育有极大的溢出效应 人人可以接受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需要 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回报是很不确定的私人资本不会轻易对其进行投资 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政策 公共教育支出如何配置 方案A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公共教育支出的资助 方案B对所有家庭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 方案C不管对何种家庭政府对基础教育都予以全额资助而高等教育资助只给贫困家庭兼顾公平与效率 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政策 对公共教育支出政策能否促进社会公平的怀疑 私立学校的质量好于公立学校并且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学校是培养人还是识别人的地方 得到政府教育资助的人往往不是穷人或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出生贫困的年轻人由于面对较高的隐含成本而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念头结果实际得到政府公共教育资助的将是那些家境较好从而隐含成本较低而又能承受较高明显成本的个人 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政策 公共教育政策的改革 政府应尽量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因为这种资助实际上对贫困人口的帮助不大 改革公共教育支付体系政府应将公共教育资助直接给予最需要的个人而不是给予学校当局 政府的社会保险政策 社会保险中的市场失灵 个人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保险的如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等 私人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在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方面不如政府 在私人保险市场上最需要保险的人往往是收入最低的人也就往往是最难以得到商业保险的人 政府的社会保险政策 政府保险支出政策的效应 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将使劳动者有减少劳动供给 的趋势 对储蓄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政府养老保险支出来自于税收减少了人们的收入从而将减少储蓄 另一方面政府养老保险大大减少了人们退休后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也会减少储蓄 政府的社会保险政策 影响政府保险支出的因素 人民预期寿命的延长 出生率的下降 人们工作年限下降退休年龄提前 政府保险支出政策的改革意见 将税收贡献与其退休后能享受的保险挂钩 政府只对最贫困人口提供社会保险 政府完全放弃对保险市场的干预 上述三个方案分别是效率方案公平方案与倒退方案 政府的国防支出政策 政府在提供国防这种纯公共产品时通常会面临以下问题 兵役制度的选择 对个人而言会有机会成本 对国防部门而言会有浪费人力的倾向 平民对国防进行控制的困难 平民对国防的无知 信息的缺乏 国防部门的低效率 如何确定国防的预算规模 黄油与大炮转换曲线 国家之间的博弈关系 专题四 公共收入政府融资理论 公共收入概论 政府融资的结果 政治均衡 国民的税收份额影响他们的投票选择 总体市场均衡与私人使用资源的效率 特定融资方法的采用会以妨碍竞争市场获得效率的方式扭曲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收入分配 不同的融资计划将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 公共收入概论 有关税收的若干概念 税基 是指被征税的项目或经济活动最常用的税基可分为三类收入消费和财富 收入是某人每年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及其每年储蓄的总和 消费是没有用于储蓄的收入部分 财富则是个人累计储蓄存量或投资额的净值 特定税 是指那些只对特定税基征税或允许从一般税基中进行税收豁免或税收扣除的税种例如消费税不动产税和利润税 公共收入概论 税率结构 平均税率ATR,税收总额税基价值 边际税率MTR,税收增加额税基增加额 比例税率结构指平均税率不随税基价值变化而变化此时ATR MTR 累进税率结构随税基价值的增加平均税率最终会上升即税基越大平均税率越大如所得税 累退税率 结构随着税基价值的增加平均税率会下降在累退收入税下随着收入的增加增量的税收在下降这对勤勉工作是个奖励但是它违背了支付额能力随收入增加而提高的普遍信念 公共收入概论 应该如何分配政府融资负担 公平原则 收益原则 为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资金的方式应与居民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关 收益原则的一个最大优点是如果执行得好可以使居民纳税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从而达到林达尔均衡实现税收征收的最优效率 对于某些公共服务特别是纯公共服务很难确定不同人从中的获益 公共收入概论 应该如何分配政府融资负担 公平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 税额应根据纳税人的支付能力进行分配税收份额的分配问题与个人从政府活动中的获益无关 横向公平具有同等经济能力或收入的个人每年应缴纳同等数额的税款 纵向公平经济能力不同的人按照某种集体选择的公平标准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款 真正达到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年收入相同的单身母亲和单身女人应纳相同的税吗同样的税率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来说是公平的吗 公共收入概论 应该如何分配政府融资负担 效率原则 公共收入的经济效率原则 尽量降低税收的额外负担 公共收入概论 应该如何分配政府融资负担 效率原则 公共收入本身的效率原则 必须降低征收成本包括征税人员和征税对象所要化费的成本 公共收入概论 评价政府融资方式的标准 公平为政府提供资金的负担分配应符合公平和支付能力观念 效率政府融资在提高政府收入的同时应使私人部门的效率损失最小 易于管理征收效率政府融资制度应易于管理不需要将过多的成本化在征收税款实施并让人们遵守税法上 公平和效率目标可能会相互冲突公平是个带有主观性的概念 公共收入概论 税收以外的政府融资方法 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既可能为有望在将来获得收益的项目提供资金又不致于使国民的现期购买力下降过多 债务融资将对 代际之间的财富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捐款 指个人和组织向政府所作的自愿捐献 公共收入概论 税收以外的政府融资方法 作为融资手段之一的通货膨胀 政府为了弥补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居民购买力因而下降这等于是隐蔽地向居民征收了一笔税收因此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也被称为通货膨胀税 讨论这种手段必须通过哪些政府部门才能实施 使用费 使用费是政府对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按照一定的标准不是供求关系而是政治程序对消费者收取的费用 使用费包括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费用许可证或特许权车费或通行费 公共收入概论 使用费与效率 利于外部效益内部化,案例1城市垃圾的清理 公共收入概论 使用费与效率 避免公共设施的过度使用,案例2公路收费 公共收入概论 税收以外的政府融资方法 规费 规费是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国营企业 讨论哪些政府服务可以收取使用费或规费收费标准是什么是否按照成本定价 公共税收制度 税收的必要性 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其他方法存在缺陷 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来获取收入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政府采取收费的方法获取收入虽然在理论上是有经济效率的但是在实践上往往难以操作成本过高并且也往往有损社会公平不能成为政府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 政府借款将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因而数额有限外债过多还将影响一国主权 公共税收制度 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由政府机构实行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它具有如下特点 征收主体是政府中的税务部门 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 税收是强制征收的 税收是无偿征收的 税收的征收有相对固定的限度 公共税收制度 税收的基本要素 课税主体 即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课税主体不一定是税负承担者 课税客体 即课税的对象指课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不一定是税源税源是课税对象的来源 税率 是所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公共税收制度 税收的分类 按税负是否会转移 直接税课税主体就是税负承担者 间接税课税主体不完全是税负承担者 按税额与课税基础之间的关系 人头税税额只与纳税人有关而与其他任何课税基础无关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或面积为标准课税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为标准课税 按税率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累进税边际税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累退税边际税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公共税收制度 税收原则 税收系统应尽量避免破坏与干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能扭曲人们与企业的理性行为 税收成本应当尽量降低 税收体系应当有灵活性能随经济形势变化而自动调节 税收体系应当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即能为人们所接受尽量降低逃税行为 税收体系的设计应有助于社会公平 公共税收制度 一次总付税 一次总付税是指某人每年的纳税数量固定纳税人的任何行动死亡移民判刑除外都不能改变其义务 理由一次总付税不会使任何商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成本与其边际社会受益不等从而不会扭曲市场它只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或储蓄能力 一次总付税即无助于公平也难以达到经济效率因而在现实中只能为政府税收提供一个参照物和某种理念 公共税收制度 所得课税 基本概念 以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纳税人课征的税 其对象是扣除了各项成本和费用不含生活费用开支之后的所得额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一般不等于净利润例如在中国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企业纳税所得800元以下的收入不计入当月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所得课税通常按累进税率课税《税法》P307 公共税收制度 所得课税 分类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只要在本国有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都是纳税人其特点为 通常有最高应税限额规定 不允许有宽免或费用扣除 不包括纳税人除工薪收入外的其他收入 各国保险税的税率有增加趋势美国 1950年为151989年升为751 公共税收制度 财产课税 基本概念 以财产为课税对象财产包括不动产土地及其建筑物和动产家具首饰债券等 所得课税的对象是一个时期劳动或经营的净成果而财产课税的对象是某一时点上的财富拥有量 公共税收制度 财产课税 分类 一般财产税 以纳税人的全部财产为纳税对象主要是房地产企业设备存货牲畜机动车等其中来自房地产的税款占绝大比重 财产估价的方法有三种1市场价值重置价值法2资本还原法3原值法 特种财产税 土地税包括地亩税地价税土地收益税土地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房屋税 不动产税 财产转让税分为遗产税和赠与税 公共税收制度 商品课税 含义 以商品或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特征 课税对象是复杂多样的商品服务的流转额 在税负上具有累退性 人的商品消费额占收入的比重一般是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 商品课税对象较多地偏向于生活资料而低收入者的生活资料消费的比重相对要大 商品课税的负担普遍课税隐蔽隐含于价格之中 征收管理简便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针对性 公共税收制度 商品课税 类型 消费税 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主要目的是调节消费方向和调节收入 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 中国的案例《税法》P111 销售税营业税 以厂商的营业收入额为课税对象中国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 可对产制批发和零售三个环节全部或选定一个环节征税 讨论政府和厂商分别更愿意在哪一个环节征税 公共税收制度 商品课税 类型 增值税 以厂商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 优点仅对增值额征税不受商品流通环节多少的影响因而避免了重复征收是商品课税制度改革的方向 讨论虚开增值税发票是如何逃税的 关税 以进出口的商品或货物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可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或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在WTO框架下将不再存在所谓复式关税 公共税收制度 不同税种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 适合与不 适合 如果政府希望控制总需求对各类支出征税如增值税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可以对那些需求的收入弹性大的商品课以重税另外所得税也是合适的但因为人们的支出习惯可能不会随收入变化而迅速变化因而所得税的变化短期效果可能不明显 增加税收如增值税会有紧缩通货的作用但是它同时又会刺激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通货膨胀本来就很严重时增值税的作用就受到了很大限制 公共税收制度 不同税种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 调整的速度 时滞有碍于税收调整的效应时滞包括认识时滞执行时滞和反应时滞 所得税能自动调节国民收入因而不存在时滞问题 从量税难以对价格的变化作出自动反应 间接税税率可以迅速调整并且可以很快实施因而具有较短的执行时滞 税基宽窄 某种税如果课征范围很广如所得税和增值税这种税就可能对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而汽油税的作用就要小的多 总的来看所得税和增值税对经济的稳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公共税收制度 中国的税种 税收的影响 税收与消费 消费税的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假定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如果政府只对其中的一种商品征税会产生替代效应如果同时征税总量不变则会产生收入效应见附图6和附图7 相对于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会产生效率的损失 见附图8 税收的影响 税收与劳动供给 税收对劳动供给量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 征税会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 税收会直接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努力工作从这一角度来说税收又会促进劳动力的供给 税收的影响 税收与劳动供给 税收对劳动供给量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综合影响 如果纳税人对收入的需求缺乏弹性则政府征税会增加其劳动投入的愿望收入效应将压倒替代效应 反之征税的替代效应将压 倒收入效应 案例北京出租车司机的劳动供给 不同税种对劳动投入的影响 人头税相对于比例税来说会带来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益因而将能相对增加劳动的供给 讨论1如果将现在北京市出租车司机的管理费缴纳制度加以改变会对司机的劳动积极性产生何种影响 讨论2相对于固定租佃在分成租佃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理论上说会高还是低是否可能大致相当 税收的影响 税收与劳动供给 税收与职业选择 假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面临两种职业一为高货币收入低非货币收入的职业如经理二为低货币收入高非货币收入的职业如学者 结论 税收会使从事经理工作的劳动供给相对减少 税收可能会导致男性劳动供给的增加 税收的影响 税收与私人储蓄 收入效应 税收将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纳税人减少现期消费如果为了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纳税人将相对增加储蓄在收入中的比重 替代效应 政府课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消费 税收的影响 税收与私人储蓄 结论 由于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高因而征税对高收入者的妨碍要大 累进程度越高对储蓄的妨碍越大 讨论中国的利息税 税收的影响 税收与私人投资 税收对私人投资收益率的影响 会压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同样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税收对私人资本折旧率的影响 折旧可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额,税收挡避 如果税收制度规定的折旧率高于实际折旧率则会促进纳税人增加私人投资反之则对私人投资起抑制作用 讨论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佣金会有什么后果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收的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税收的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区分下列概念 一次转嫁 完全转嫁 直接负担 辗转转嫁 部分转嫁 间接负担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 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 税收转嫁的形式 前转 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商品和劳务课税上 后转 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前转还是后转以及转嫁程度要取决于许多经济因素和经济条件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 税收转嫁的形式 消转 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 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的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税收转嫁不同使将累计应纳的税款作一次性的转移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的概念 它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分析一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在税收的转嫁和归宿分析中引入局部均衡分析是为了逐一分析与此有关的具体因素影响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供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 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的关键 需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关系 需求完全无弹性Ed 0税收全部向前转嫁由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完全负担例图9 需求完全有弹性Ed??这种情况下税收要么会全部向 后转嫁要么不会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 例图10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供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 需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关系 需求富有弹性? Ed 1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向前转嫁困难只能更多地向后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例图11 需求缺乏弹性1 Ed 0这种情况下纳税人转嫁税负相对容易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 例图12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供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 供给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关系 供给完全无弹性Es 0在这种情况下税收会全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的身上例图13 供给完全有弹性Ed ?? 这种情况下税收会全部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 例图14 供给富有弹性 ? Es 1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的大部分会通过价格提高而转嫁出去而更多地落在购买者身上例图15 供给完全有弹性Ed ?? 这种情况下生产者转嫁税收困难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购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 例图16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从量计征下的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 对消费者征收从量消费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 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如图17 对生产者征收从量消费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 引起供给曲线移动如图18 两者实际效果完全相同税负根据供给需求弹性的大小而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摊如图19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从价计征下的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 与从量计征不同在从价计征下消费品的价格成为决定征收税额大小的一个因素价格越高纳税越多因而征税后需求曲线的斜率会较税前发生变化如图20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 部均衡分析 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关于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基本结论 政府对商品的课税不论是以生产者作为法定纳税人还是以消费者作为法定纳税人也不论是采取从量计征形式还是采取从价计征形式都不会改变依供求弹性决定的税负的分配格局 请分析下列商品税负的转嫁和归宿 属于生活必需品不易替代产品用途狭窄产品或耐用品 奢侈品易于被替代产品用途广泛产品或非耐用品 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 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课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生产要素收入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工资收入课税的转嫁与归宿 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政府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课税将绝大部分向前转嫁给生产者负担如图21 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政府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课税将大部分不能转嫁而由劳动者自己承担如图22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生产要素收入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利润利息收入课税的转嫁与归宿 以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利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其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情形取决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力量对比 资本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资本所有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较有利地位生产者则处于较不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将大部分向前转嫁给生产者如图23 资本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资本所有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较不利地位生产者则处于较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将大部分不能转嫁而落在资本所有者身上如图24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生产要素收入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地租收入课税的转嫁与归宿 在土地供给弹性等于0的假定下土地所有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政 府所征税收将完全不能转嫁而落在土地所有者的身上图25 关于生产要素收入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基本结论 课税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那么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购买者即生产者身上 课税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那么生产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落在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身上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的概念 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假定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局部均衡分析未能顾及到政府征税对非征税商品市场的影响 以食品业为例说明图26 局部均衡分析未能顾及到政府征税对生产要素收益率平均化的影响 以公司部门资本收入课税为例说明图27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税收转嫁与归宿和供求弹性的关系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与归宿状况的关键因素生产者和消费者谁的弹性大谁的税负就低 税收转嫁与归宿和课税范围的关系 课税范围越广越易于税收转嫁课税范围越窄越不易于转嫁 税收转嫁与归宿和计税方法的关系 从量税转嫁困难从价税转嫁容易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税收转嫁与归宿和经济交易的关系 与经济交易无关的税收难以转嫁反之容易转嫁 税收转嫁与归宿和市场结构的关系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内无法转嫁长期内在整个行业的力量下税收才可能前转 垄断竞争市场部门前转部分后转 寡头垄断市场较容易前转 完全垄断市场大部分前转或后转 地方公共产品理论 问题的引出 每个国家 的政府都有若干个层次每一级政府都拥有自己提供服务和获取收入的权力那么在不同级次的政府间如何划分责权才是最有效率的呢 地方公共产品 是指对那些居住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只占全国人口一部分的人具有非竞争性收益的公共产品按照成本,收益对等的效率原则这类产品由当地政府提供最为有效 它可以使政府所提供的服务适应各地不同条件所导致的不同品味和需求 地方公共产品理论 财政联邦制 是指将税收和支出功能在不同级次的政府间进行划分一般地中央政府承担那些在一国范围内集体消费集体获益地职能包括 国防 经济稳定计划 社会福利计划等 地方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间财政关系产生的理论基础 地区间外部性 指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对其他地区居民的成本或收益对此更高级次的政府应通过补贴等方式予以调节案例中国西部的退耕还林草工程 财政能力差异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提供了政府间资助的基础这种资助在于确保国内所有的地区都保持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案例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 讨论在美国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职责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联邦政府只承担了约6的费用那么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否也应当主要由县乡政府承担呢 专题五 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政府预算行为准则理论的演变 年度预算平衡论 基本观点 政府发行公债会减少私人部门投资 政府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 赤字支出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年度预算平衡是控制政府支出增长的有效手段 限制 束缚了政府在反衰退方面采取政策措施的手段 加剧经济波动P331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政府预算行为准则理论的演变 周期预算平衡论 基本观点反周期波动的同时实现预算平衡图28 经济衰退时期减少税收增加支出预算产生赤字 经济繁荣时期增加税收紧缩开支预算产生盈余 缺陷 结果不是周期平衡繁因为荣时期的盈余一般与衰退时期的赤字不相等并且衰退时期一般比繁荣时期长因而将造成 周期赤字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政府预算行为准则理论的演变 功能财政论 基本观点财政预算应从其对经济的功能上来着眼 政府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稳定经济 政府预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即经济平衡预算平衡只是第二位的 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的问题本身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或持续的经济衰退相比是不重要的 功能财政论完全抛弃了预算平衡论的思想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反对要求政府平衡预算的严格规则他们认为预算赤字或盈余可以有助于稳定经济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政府预算行为准则理论的演变 我国的财政预算 90年以前我国实行的基本是年度平衡预算90年以后基本是赤字预算19992000年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分别高达财政收入的152,和186,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无政府预算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相关概念 国民收入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作为最终产品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扣除为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本耗费后的净值 流量和存量流量是指给定时期内货币或实物的运动存量指的是任何一个时点上货币或实物的存积总量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的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MPC t CY C消费 Y收入 C C0tY 边际储蓄倾向MPS,1-MPC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无政府预算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二元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无政府预算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二元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从总需求角度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投资 Y C,I 从总供给角度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综合 ,各种生产要素所能得到的收入的综合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Y C,S 国民收入达 到均衡的条件 总需求,总供给 即 C,I, C,S 或 C,I, Y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有政府预算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三元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有政府预算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三元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从总需求角度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Y C,I,G 从总供给角度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政府税收 ,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Y C,S,T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 总需求,总供给 即 C,I,G, C,ST 或 C,IG, Y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乘数的概念 乘数multiplier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的统称 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支出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支出乘数举例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政府税收乘数 政府税收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税收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税收乘数举例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的目标 指扣除了季节性和摩擦性失业的充分就业一般认为4,,6,的失业率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了解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的含义 物价稳定的目标 通常认为应将物价水平控制在5以内常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 1>经济增长的目标 要求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但并非越快越好发 达国家倾向于认为4,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理想目标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 目标之间往往是相互冲突的特别是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目标之间 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是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目标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适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衰退时期刺激需求主要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 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的开支增加政府采购增加政府的转移性支出 如图29 减少政府税收包括降低税率废除旧税和实行免税退税如图30 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适用于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减少总需求主要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税收 减少政府支出包括减少公共工程的开支减少政府采购减少政府的转移性支出 如图31 增加政府税收包括提高税率设置新税如图32 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所谓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也称为内在稳定器 自动变化的财政税收 主要表现在累进的所得税制度上 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 在萧条时期经济衰退个人收入减少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缩小税收自动减少税收减少幅度超过个人收入减少幅度防止社会总需求过度紧缩 在膨胀时期经济高涨个人收入增加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扩大税收自动增加税收增加幅度超过个人收入增加幅度防止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经济过度繁荣 公司所得税累进税制 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 失业救济金 各种福利支出 农产品维持价格 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程度或对经济的控制力取决于三个因素 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 税率的累进程度 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 自动稳定财政政策与相机 抉择财政政策的配合 专题六 公共选择理论 概论 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是指许多人根据已确立的规则通常是多数赞成原则通过政治相互作用所作出的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 选民 政治家 使选民与政治家相联结的选举程序 官僚 假定 选民政治家和官僚都是效用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者因而其行为可以利用经济学理论加以分析 政府理论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资源配置上的区别 在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市场机制 在公共部门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投票决策是通过多层委托代理来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偏好的显示在政治市场中选民不可能就每一项公共决策进行投票因而也就无法真实显示其偏好 由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一个集体投票选择的行为因而它要求个人偏好加总在先公共决策在后不同人的偏好加总是非常困难的 政府理论 政府可以解决公共选择中的加总困难吗 观点一如果政治市场的代理人,政治企业家,具有较高的决策水平那么加总的困难就会由于政治企业家的英明决策而得到解决 观点二由于政治企业家也是追求个人私利的普通人再加上委托代理所造成的政治企业家权力的扩大使得他们致力于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是通过精确加总个人的偏好作出合乎全体选民利益的公共决策这样就可能产生以下结果 在民主政治国家政府官僚的偏好就是全体或多数选民的偏好 在集权国家统治者的偏好就是全体人民的偏好 在专制国家独裁者的个人偏好就是整个社会的偏好 观点二是更为流行的观点 政府理论 不同类型政府决策的均衡 柏拉图式的政府 即无私的只为全民服务的公仆政府该政府向经济的生产部门课税以支付雇员工资同时根据社会偏好向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这样的政府是最有效率的 专制君主政府 这种政府的目标函数是使统治者的收入为最大因而要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但尽量压低公共支出最终其收入也会因社会产出的下降而下降这样的政府是低效 率的 政府理论 不同类型政府决策的均衡 官僚政府 这类政府的目标函数是使整个官僚机构的工资收入极大化由此决定了此类政府有扩大政府规模的倾向其效率介于上述两类政府之间 民主政府 社会的各种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渠道影响议会决策因而政府的决策是利益集团相互对抗讨价还价的结果其效率将在柏拉图式政府与官僚政府之间 介绍诺思North的国家理论 案例对山西某县城的一个小规模耕牛交易市场的思考 投票理论 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因素 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即我这一票是否会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 对各政党所提出的政策的效用差异的认同 投票成本 投票的长期利益 伦理上的满足 为政治体制尽忠的满足感 支持所偏好的政策带来的满足感 以此行动为乐 通过参与投票维持民主主义的自豪感 投票理论 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因素 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即我这一票是否会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 对各政党所提出的政策的效用差异的认同 投票成本 投票的长期利益 伦理上的满足 为政治体制尽忠的满足感 支持所偏好的政策带来的满足感 以此行动为乐 通过参与投票维持民主主义的自豪感 投票理论 纳税人选民支持何种方案一般意义上 投票理论 不同收入水平者的不同支持方案 投票理论 中间投票者均衡 政治均衡以投票形式通过某一公共选择方案 中间投票者均衡 假定将选民按收入高低分为三类即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如果征税方案是按收入的固定比例征税那么中间收入者的立场将对何种方案能获得通过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中间投票者均衡因此争取中间投票者的支持对政治家来说至关重要 但是除非中间收入等于平均收入否则这一均衡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的 投票理论 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案例 假定7人就吃中餐韩国餐和西餐进行表决其各自偏好如下 1号 中餐 西餐 韩国餐 3号,4号韩国餐 中餐 西餐 5号,7号西餐 韩国餐 中餐 A表决方案中餐与西餐比然后胜者与韩国餐比结果韩国餐胜出 B表决方案中餐与韩国餐比然后胜者与西餐比结果西餐胜出 C 表决方案韩国餐与西国餐比然后胜者与中餐比结果中餐胜出 在C表决方案下尽管仅有1号1人首选中餐但1号却胜出了独裁者 投票理论 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案例的启示 投票的程序很有可能将对投票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所认为的投票民主有可能却最终为少数人所利用 投票悖论的条件投票者存在多峰偏好 投票理论 投票交易及其均衡 投票交易指某一投票集团与另一集团合作以谋取最大效益包括两种方式 选票的交易 合谋 投票理论 投票交易及其均衡 投票交易的一个例解选票交易 投票理论 投票交易及其均衡 投票交易的一个例解合谋 投票理论 投票交易及其均衡 小结 在实行多数表决的决定规则的社会中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交易及讨价还价现象决不能对多数表决最佳这一观点持盲目乐观的态度 投票理论 两党制情况下的政治均衡 假定 政党是谋求在选举中获胜以掌握政权进行活动的人的联合体选民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政党 投票理论 两党制情况下的政治均衡 图解1 投票理论 两党制情况下的政治均衡 图解2 投票理论 利益集团与投票的均衡 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 由于税赋是分散的就每个选民而言政府的一项关于公共产品的决策是否减少政府开支对单个选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利益分配的相对集中性 选民中的某些人可以从政府开支的增加中获取相对多的好处并且他们为此而支付的税收成本与此相比基本是微不足道的 以上状况使得一般选民并不积极热衷于在政治市场上进行投票而少数选民却积极通过组织成为利益集团来投票或游说促成对他们非常有利的公共政策 投票理论 利益集团与投票的均衡 少数人为什么往往支配了政策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利益集团理论小团体较少发生搭便车现象 政治企业家不可能获得关于全体选 民一致赞成的偏好的信息在普通选民又不愿意积极提供其偏好信息的情况下利益集团便成了唯一的偏好信息的提供者 利益集团还可以通过提供政治捐款等财政支持使政治企业家倾向于按利益集团的偏好来决策 以上可概括为利益集团的组织优势信息优势和财政优势 讨论为什么一个昏君往往还能维持其统治 官僚理论 官僚行为理论 官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官僚理论 官僚行为理论 官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图示的小结 官僚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 官僚并不直接对选民负责而是对任命他的政治企业家负责 利益集团会对官僚的行为施加影响 官僚理论 官僚的行为特征 同样适用经济人假设 与私人企业相比官僚在追求个人目标时的自治程度要高而法则和制度约束则要相对弱 无产权约束官僚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高度垄断 无明确的考核指标 难以对其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因为他们提供的是公共产品 监督困难一方面因为没有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因为信息的垄断 由此有可能导致一种反常的结果官僚的行为反而不如私人企业的行为有利于公众利益 案例蒙城黄牛 小结 历来人们都一直坚信只有通过民主制度才能实现公民的要求然而公共选择理论却使我们认识到所谓的民主制度中也存在着无视公民意愿的弊端正如经济市场中存在失灵现象一样政治市场中也同样存在政府失灵等失灵现象 科斯定理的例解 养牛者与农户农户围栏的年成本为9美元谷物价格为每吨1美元 附表1 三人社区保安的假设的边际收益附表2 附表3 按经济性质划分的各项公共支出比率 占GDP, 边际成本征税 边际收益公共服务 边际成本 与边际收益 政府支出 Q0 效用 政府支出 Q0 选民将会投票支持征税额为Q0的方案 高收入者的无差异曲线 低收入者的无差异曲线 高收入者的预算线 低收入者的预算线 O 公共产品 私人消费品 EP ER 收入不同则对公共 产品的需求也就不同从而将支持不同规模的征税方案如果对公共品的偏好也不相同那么对征税方案的差异将更大 效用 公共产品数量 GP GM GR UP UM UR 当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大于GM时低收入者和中间收入者均反对当公共产品供给量小于GM时高收入者和中间收入者均反对最终将由中间收入者的立场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其供给为GM 中间投票者均衡的图解 思考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是否有反映 如果三人各行其是则投票将陷入僵局为此甲和乙进行投票交易即甲赞成筑路条件是乙赞成建桥为此两个方案均或通过甲乙各获得15和5的收益而丙将遭受,15的损失 人数 A政党 B政党 如果选民的最佳效用点只有一个那么两政党的政策差异将很小这样任何一个政党上台都不会引起政策的剧烈变故 0 25 50 75 A政党 B政党 人数 在选民的最佳效用点不止一个的情况下A政党的政策如果向右倾斜则将失去左边选民的支持B政党也是如此这样两党将保持其政策的差异性因此如果发生政权更迭将使政府政策陷于极大变动 个人作为选民具有不同的利益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供给 投票 投票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政治过程 厂商 家庭 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 厂商 家庭 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 投资 储蓄 金融机构 A B 总支出总需求 0 E F F CI 45? C f 国民收入总供给 FC,I,Y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FC,I Y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的缺口ab FC,I Y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存在通货紧缩的缺口fg 结论在纯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政府干预的国民收入不一定是理想的可能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而存在失业也可能高于充分就业水平而存在通货膨胀 a F b g CI Y 无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厂商 家庭 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 政府 税收 政府采购 税收 转移支付 总支出总需求 0 E F CI 45? C 国民收入总供给 C线和C ,I线分别代表无政府预算介入条件下私人消费支出和私人消费加上投资的支 出 引入政府预算由于排挤效应C线和C,I线下移为C和CI线 E无政府预算条 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点 E有政府预算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点 结论政府预算 积极影响着社会总需求 F CIG Y 有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C CI CIG E GK政府支出乘数MPC边际消费倾向MPS边际储蓄倾向 C C0MPCY 政府支出乘数 的推导 Y CIG C0tYIG Y C0tYIGG Y t Y-Y G Y tYG 假设边际消费倾 向为45那么增加1元政府支出增加的国民收入为 Y 1 1×08 1 ×082 1 ×083 1 ×1,08,082083 1 , 1 1-08 5 元 TK政府支出乘数 结论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 性的力量增加政府税收可以压缩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相反则增加国民收入 TK 政府税收乘数的推导 Y CIG C0tYdIG Yd Y-T Y C0t Y-T IG 1-t Y C0 - tTIG 税 收乘数为 Y, T 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45那么增加1元政府税收减少 的国民收入为 Y 1×08 1 ×082 1 ×083 1 ×08,082083 1 ×08 1-08 4 元 BK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乘数定理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国民收入仍有扩张作用其扩张 的规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减少对国民收 入仍有收缩作用其收缩的规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 通货膨胀率 失业 率 A B C 0 菲利普斯曲线 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财 产课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关税 商品课税 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收入课税 无 一 次总付税 具体税种 税种性质 食品 其他商品 F1 F0 O O0 O1 I1 I2 E E B1 B2 政府对低收入者免费提供食品等价于提高了其收入使收入预算线由B1外移至B2 消费者均衡点由E变为E结果是食品和其他商品的消费量均增加 食品 其他商品 o H0 O0 E H1 O1 E B1 B2 B3 I1 I2 B2表明免费给予食品的情况它产生收入效应B3表明给予食品券的情况它产生替代效应在使消费者的效用由E增至E时显然给予食品比给予食品券要有效率因为B2-B1 要小于B3-B1 这就意味着要达到同样的目标前一方案要省钱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 , 0 年份 20 40 60 80 高收入者生命收入曲线 低收入者生命收入曲线 1低收入者就业早从而无法享受到高等教育 2低收入者寿命短从而享受到的养老保险服务要少 3低收入者自身创造的受益要比高收入者低而享受到的政府服务比高收入者少 公共政策的分配效应往往是扭曲的好的政策目标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在有利益集团作用时更是如此 保健服务价格 保健服务需求量 O Q0 Q1 P1 P0 E E F 在没有政府干预时消费量为Q0价格为P0政府给予P1-P0的补贴后消费量为Q1价格为P1政府的补贴总额为P0P1EF 但是消费者增加的福利消费者剩余仅为P0P1EE因此政府的补助造成了EEF的效率损失 因此政府对保健市场的干预不能过度 公平 效率 A B C 公平与效率转换线 民用品 国防用品 和平时期 冷战时期 热战时期 P0 P1 T O Q1 Q0 S1 S0 A E E 税收的额外负担 措施尽量保持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是指1政府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额为限2政府征税应避免对市场机制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代替市场而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MPB MSP MPBMEB MSC C CS C Q Q A B C 如果仅对垃圾使用者收费则均衡点在A点没有达到最佳清理量Q为此垃圾清理部门享受国家给予的S的补贴同时向垃圾制造者收取C的使用费 垃圾清理量 费用 D1 MSB1 D2 MSB2 MSC 80 100 120 150 使用费 车辆 车辆的通行需求曲线为D1时不收费是有效率的 如果需求曲线增至D2则不收费时的通行量为150大大超过拥挤点 根据MSB MSC的原则必须收取20美元的费用使通行车辆降为120 20 各种俱乐部公路桥梁影院非满载火车 受益可以排他消费在一定范围内没有竞争性 俱乐部产品拥挤性公共产品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公共卫生 受益难以排他消费有竞争性 公共资源 12准公共产品 国防外交环保等 受益难以排他消费非竞争 11 纯公共产品 举例 特征 类别 讨论究竟什么是公共产品与受益对象的范围有关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 2 3 4 D1 D2 D3 D 对纯公共品的需求 当雇佣一个保安时住户1的效益为200住户2的效益为300住户3的效益为400因而他们愿意支付的费用分别为200300和400这样雇佣1个保安的总费用为900 169 1000 3800 4800 合计 683 1114 0683 1000 200 1200 5 751 1113 0751 1000 200 1200 4 826 1112 0826 1000 200 1200 3 909 111 0909 1000 200 1200 2 -3000 1 ,3000 3000 1 贴现值 贴现系数 净利润 成本 收益 年份 MC MC q 产量 40 20 60 80 TC TC q 产量 100 200 b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0 TC FC AC 数量 成本 AFC AVC AC MC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数量 0 a总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bAC AFCAVC MC曲线分别交于ACAVC曲线的最低点 A B A Q 行业产量 企业产量 P S D P d d q D S 行业的需求曲线在A点具有一定弹性 而完全竞争者的需求曲线几乎是水平的即完全有弹性完全竞争者能够按市场价格出售他想出售的全部产品 20 40 60 80 AC MC A B C 0 P q d′ d′ d d d: d: 1 2 4 3 5 6 7 B收支相抵点或零利润点 AC MC P A B AVC q P B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供给曲线 A企业的供给 0 0 P P S qB S B企业的供给 市场供给 qA Q qA qB P P 0 1 1 2 2 面包产量 价格效益和成本 社会边际收益 MSB 社会边际成本 MSC P2 P1 P Q1 Q Q2 当MSC MSB时达到最优配置 A B X群体拥有的社会财富 Y群体拥有的社会财富 AB两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但是在 两点X与Y 的财富拥有量相差悬殊C点不是帕累托最优点但是Y宁愿要C状态 而不要A状态X则相反 C 帕累托效率曲线 类型 供给完全无弹性 es 0 供给完全有弹性 es?? 单位供给弹性 es 1 供给有弹性 es 1 供给缺乏弹性 es 1 玉米的数量 玉米的价格 D S′ S E E′ 进口汽车的数量 进口汽车价格 D S′ S E E′ 煤的数量 煤的价格 D S′ S E E′ 工资率 租金 利息率 D S S S D D 无技术的人往往找不到工作 后果 人们租不到房子房子空 置 资金供给不足转向高利贷 1 2 3 某一物品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 际效用 Q U MU 0 0 1 4 4 2 7 3 3 9 2 4 10 1 5 10 0 5 0 1 2 3 4 5 5 1 2 4 3 5 0 10 a 总效用 b 边际效用 总结 1总效用 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它是以递减速度增加显示出边际效用的递减性 2总效 用是所有边际效用累计之和 MU U Q Q 15 4 D 2 3 C 3 2 B 6 1 A 衣服 食品 无 差异组合 A B C D C F 6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衣服 食品 消费者的无差 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A B C D C F 6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衣服 食 品 U1 U2 U3 总结 1消费者喜欢多的消费品组合因此有 U3 U2 U1 2无差异曲线 不相交 C F 6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衣服 食品 消费者的预算线 即消费者 正好花完其收入的几种物品的各种可能组合 条件 消费者每天只能花6美元 食 品的价格每单位为15美元 衣服的价格每单位为1美元 N M 6 0 N 45 1 3 2 15 3 0 4 M 衣服 食品 可供选择的消费可能性 U1 U2 X商品 Y商品 I1 I2 X0 Y0 A B X1 X2 Y1 Y2 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均衡 C F 6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衣服 N M B U1 U2 U3 消费者均衡状态 当预算线的斜率食品与衣服 的价格之比正好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时消费者达到 均衡状态 C F 6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衣服 N M B U1 U2 U3 C F 6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衣服 N M B U1 U2 U3 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收入 和价格的变化 当收入降低到45美元 食品价格提高一倍为每单位3美元 6 5 4 3 2 1 0 1 2 3 4 P Q 消费者的食品需求曲线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画出价格与相应 的食品购买量的组合点就得到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a1 a2 A a1 a2 1 2 1 2 a 小李的需求 b 小王的需求 c 他们的共同需求 1 3 2 1 1 2 4 3 2 0 5 6 4 3 0 0 P P P 5 5 5 10 10 10 d1 d2 d2 d1 D D 市场需求曲线 q1 q1 Q q1 q2 消 费者剩余 总的购买成本 P 1 水的价格和边际效用 用美元衡量 0 9 P 8 7 5 6 4 3 2 Q 水的数量 1 2 3 4 劳动单位 总产量 边际产量 平均产 量 0 0 1 2000 2000 2000 2 3000 1000 1500 3 3500 500 1167 4 3800 300 950 5 3900 100 780 0 3 2 1 4 5 1000 2000 3000 4000 0 3 2 1 4 5 1000 2000 3000 总产量 边际产量每劳动单位 TP MP L K 100 50 150 L1 L2 L3 K1 K2 K3 L K 100 50 150 L1 L2 L3 K1 K2 K3 规模收益不变 等产量线 练习画出规模收益递减的图形 每年 提供的政府产 品和服务 每年提供的私人产品与服务 B A O G F C D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 产可能性曲线显示了某一经济可以生产的政府产品和服务与私人产品和服务之 间的各种组合在生产性资源和技术固定时政府产品的增加将使私人产品减少 153 韩国 509 法国 270 日本 563 荷兰 322 美国 611 丹麦 467 德国 664 瑞 典 比例 国家 比例 国家 A不招供 A认罪 B不招供 无罪释放 A5年 B20 年 B认罪 A20年 B5年 10年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 以房地产为例 1(平 均收入 当收入增加人们增加房地产购买量 2(人口 人口的增长增加了房地 产的购买量 3(相关物品的价格 建筑材料下降刺激房地产需求 4(偏好 拥 有产权的房子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5(特殊因素 征收资产税降低住房需求 价格 需求量 10 4 5 9 需求曲线 P Q 0 S 它表明当X每变动1,时所引起Y的变动程度 弧弹性 点弹性 特点 - e 0需求向下倾斜规律 -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各点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勿将弹性与斜率混淆 ED 1 ED 1 Q P 0 价格P 需求量Q 总收益TR 弹性e 类型 8 0 0 7 1000 7000 700 富有弹性 6 2000 12000 300 富有弹性 5 3000 15000 167 富有弹性 4 4000 16000 100 单位弹性 3 5000 15000 060 缺乏弹性 2 6000 12000 033 缺乏弹性 1 7000 7000 014 缺乏弹性 0 8000 0 弧弹性 点弹性 Sheet3 Sheet2 Sheet1 1 2 3 边际成本 MC 总成本 TC 产量 q 美元 产量 q 总成本 TC 边际成本 MC 美元 美元 00 000 00 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Sheet3 Sheet2 Sheet1 1 2 3 边际成本 MC 总成本 TC 产量 q 美元 固定成本 FC 可变成本 VC 4 产量 q 总成本 TC 边际成本 MC 美元 美元 00 000 00 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产量 q 固定成本 FC 可变成本 VC 总成本 TC 美元 美元 美元 00 000 00 000 00 000 000 000 00 000 000 0000 00 000 000 0000 00 000 0000 0000 00 000 0000 0000 00 000 0000 0000 Sheet3 Sheet2 Sheet1 1 2 3 边际成本 MC 总成本 TC 产量 q 美元 4 5 6 7 8 固定成本 产量 可变成本 总成本 q FC VC TC MC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AC AFC AVC 无穷 小麦吨数 英亩 工人 每英亩美元 每工人美元 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 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 产量 总成本 平均成本 价格 总收入 利润 每单位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 产量 q 总成本 TC 边际成本 MC 美元 美元 00 000 00 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00 0000 000 产量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总成本 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00 000 00 000 无穷 无穷 无穷 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 000 000 0000 000 000 000 000 00 000 000 0000 000 000 000 000 00 000 0000 0000 000 000 000 000 00 000 0000 0000 000 000 000 000 00 000 0000 0000 000 000 00 000 产量 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 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 总成本 小麦吨数 英亩 工人 每英亩美元 每工人美元 美元 00 000 00 00 00 000 00 000 00 00 00 000 00 000 000 00 00 0000 00 000 000 00 00 0000 00 000 000 00 00 0000 00 000 000 00 00 0000 00 000 000 00 00 0000 00 000 000 00
/
本文档为【MPA核心课程-公共部门经济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