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桐庐导游词

2017-11-30 20页 doc 40KB 1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桐庐导游词桐庐导游词 桐庐导游词篇一:浙江桐庐桐君山?七里扬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
桐庐导游词
桐庐导游词 桐庐导游词篇一:浙江桐庐桐君山?七里扬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 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据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颐轩的五绝一首:“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 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许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 药。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 1 2 3 4 5 6 7 桐庐导游词篇二:桐庐严子陵钓鱼台导游词 富春江“清风轩”茶室——小碑廊、客星亭、沧波桥——回码头上船。 [船上、码头上] 诸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大家来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和富春江游览。 严子陵钓台是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称“两江一湖 (千岛湖) ”上的主要风景点,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闻名于世的东南古迹之一。因为东汉高士 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来此地隐居 垂钓而闻名古今。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 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脬达夫、张大千、陈毅、郭沫若、 巴金„„等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据统计从南北朝至清朝 就有 1000 多名诗人、 文学家来过此地, 并留下 2000 多首诗文, 所以, 这条旅游线在以前也被称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1949 年 4 月,毛 泽东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 过富春江“就是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来规劝柳亚子先 生应留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 严子陵钓台,座落在被誉为“清丽奇绝,锦峰秀岭”的富春山山 腰。这山高 312 米(海拔) ,逶迤 35 公里。山下的这段江面又称“七 里泷”“七里滩”“七里濑” 、 、 。诸位请看,前面那葱郁的山峦之中, 一对奇峰屹立水涯。 李白诗中曾描绘为 “钓台碧云中, 邈于苍山对” 。 右边的称为东台, 左边的则称为西台, 所以这一景也叫 “双台垂钓” 。 诸位,钓台码头就要到了,在此,我们已可以看到:在码头上, 有一些大小规格各异的石碑立在那里,体现出“严子陵钓台”浓郁的 文化气息。 这些碑文都是现代名人如郁达夫、 巴金、 谭启龙、 陈立夫、 朱玖莹、孙友等人的作品。好,船就要靠岸了,请大家按次序下船, 注意安全。 诸位,首先请大家先来看一下郁达夫的这块《钓台的春昼》碑。 这是 1931 年 3 月郁达夫来游钓台时写的,那时的钓台“只寂寂的看 不见一个人类„„歪斜的亭子„„纵横芜杂的草木„„祠堂是废垣 残瓦„„”可想当年的钓台就如同当时的时局一样,充满着阴霾,而 现在的钓台已是游人如织。 这块石牌坊正面的“严子陵钓台”几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席, 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书写的:背面的“山高水长”是原西冷印社社 长 , 浙江省书法协会主席沙孟海先生书写。 此牌坊上面还有许多雕琢, 更是栩栩如生,诸位请随我一同去观看。 诸位游客, 站在这里请大家抬头往上方看, 在山腰有两块大盘石, 高近百米,这就是东西两台了。你们看,东台前面还有一支石笋非常 突出。在这个位置上看,好象是一位古代的仕女,头上梳着发髻,身 穿裙袍,甚至裙上的皱折好象全看得清。有人说:这大概是陪伴严子 陵的仕女。诸位看像不像,但如果你要登上东台左侧那块称为 “棋盘 石”的石台上往下看,它却象是一支直上直下的石笋。有人说它更象 是严子陵的钓鱼杆,诸位等会儿可以自己上山去观看。同时,还可以 在上面的“棋盘石”上留个影。它的背景有山、有水、有房、有树、 有船、有亭台,还有一支石笋。 我们现在去“严先生祠堂”游览。 [祠堂里] 这祠堂,唐朝时原是严氏的家祠。宋朝景佑中期,也就是 960 多 年前北宋时,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建。并绘像立碑祭祀 严子陵。同时还著有《严先生祠堂记》 。后来这祠堂屡坏屡修。现在 的祠堂是 1983 年重建。是范仲淹兴建祠堂之后第 17 次重建,也是历 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重建。这尊塑像是 1982 年由浙江省美术学院雕 塑系汤守仁教授塑的。 严子陵,名光,浙江余姚人。他本姓“庄” ,因为避汉明帝刘庄 之讳,而改姓“严” 。他博学多才,少有高名。年轻时与汉光武帝刘 秀是同窗好友。刘秀登位称帝后,严子陵改名换姓,隐身不见。刘秀 很想念他,命画工绘像,派人各处寻访,了解下落。后来在齐国的土 地上,发现一人披羊裘,戴斗笠,很象子陵。于是备车备礼去接他, 往返三次,才召其入京。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说的是:严子陵 被召到京城洛阳之后,不去朝拜光武帝,反而要光武帝来看他。后来 被邀请和光武帝刘秀同床酣睡。子陵睡相不好,将自己的脚放在皇帝 的肚子上。 第二天看星相的太史急奏: 客星犯御座甚急~ 刘秀笑着说: 这是因为我与老朋友同床睡觉的关系。 后来刘秀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 他不肯当,来到这里耕种垂钓。从此,人们为称赞子陵这种不事王侯 的精神,称他为“客星” 。这“客星”碑,那“钓台”碑,都是按钓 台原有的明朝弘治十年薛敬之题书的拓片重新镌刻的。 这一段史实在 《后汉书》中的《严光传》里有记载。山上的东台亭内就有一块石碑 镌刻了此文,大家一会儿可上山去仔细阅读。 祠堂中最有价值的碑文是那块——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 , 诸位请随我去观看。 [碑前]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 年)因宫迁矛盾受到牵连,由右司谏被贬到睦州任知州。睦州后来改 为严州,也就是现在的桐庐、分水、建德、寿昌、淳安、遂安六县。 当时州治所在地是梅城,那年他已经四十六岁。范仲淹在睦州当官时 间不长,却做了不少被后人称道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建“严先生 祠堂” ,并写了《严先生祠堂记》 。 《严先生祠堂记》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清代康熙年间被吴楚 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一书后,流传更广,影响更大。 《严先 生祠堂记》中第一句话: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 ”就明确指出严子陵 是光武帝的老朋友。结尾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 水长。 ”佳世名句,传诵至今。介绍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刚才大 家看到的钓台牌坊的 “山高水长” 和这个祠堂正中横额的 “光武故人” 的出处了。 对面是明代人镌写的 《重修严先生祠堂记》 诸位, 。 请看这是 1983 年的《重修严先生祠堂记》 。它们记载着对严光的追忆和重修“严先 生祠堂”的情况。 严子陵钓台自从 1981 年 10 月 1 日开放以来, 桐庐县旅游局先后 于 1984 年、1993 年在钓台建造了两座一小一大的碑廊,这些碑都是 请国内外著名书法家书写,由桐庐县当地匠人镌刻的,今天大家要游 览的是大型精品碑廊。 [照壁前] 这些碑廊全长 260 米, 总面积 278 平方米。 它共分四部分: 照壁、 天下第十九泉、太白醉酒处和上下三层的碑廊,共有碑 106 块。现在 我们已站在照壁前,各位,往上看,但却看不见碑廊在哪,那是因为 这座碑廊如游龙盘卧在富春山茂密的绿荫丛中, 是一个高低错落的爬 山式碑廊。这个碑廊于 1993 年 2 月 18 日开始动工,仅以 226 天的速 度基本完工,于 93 年 10 月 21 日剪彩,接待国内外游客。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这块石照壁。它长 7.58 米,高 2.4 米,阳面 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先生撰文、著名书 法家孙钊先生书写的《严子陵钓台文》 ,本文用精湛的语句描绘了富 春山水的秀美,对严子陵作了公正的评价。 照壁阴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画。节选于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 春山居图》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人,博通经史,工诗 能文,尤其善画山水。后来放弃书吏生活后,隐居富阳县,遨游富春 山水之间。至元 17 年到 20 年的三年里,绘成长 6.4 米,宽 33 厘米 的《富春山居图》 。绘出了富春江两岸荒村蔬林、山涧江畔、亭台、 小桥、渔舟、飞泉„„明清以来视为国宝,可惜在明朝万历年间,成 了火中的殉葬品,从此首尾分离,分别收藏在浙江博物馆和台湾故宫 博物馆。 这方石画宽 3.68 米,高 1 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冷书 画院画师寿崇德先生挑选原画中最近似钓台的第五部分,精心设计: 画面 4/5 为画,1/5 为原题字,并亲自临摹,然后由桐庐县旅游局基 建科的同志用 15 天时间放大并描在这石块上,再由三位石匠师傅用 90 天时间镌刻完成此画。 诸位可以仔细观看石雕画如此精细、 逼真。 它保持了原画冼炼、流畅的笔法。 [十九泉亭前] 进入了“听泉”圆洞门,我们来到了“天下第十九泉” 。这里面 积虽然不大,但幽静、紧凑、中心突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题 词, 道出了景点名称, 不言而喻眼前这座石亭就是 “天下第十九泉亭” 。 那高高耸立的石雕像是茶圣陆羽。陆羽与桐庐、与严子陵钓台这天下 第十九泉有什么关系,我来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陆羽,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据说他是一 个被遗弃的婴儿,三岁时孤苦伶仃被竟陵龙盖寺智光禅师收养,智积 禅师嗜好饮茶,陆羽从小给他煮茶,积累了许多经验,后来他收起僧 衣,擅自离开寺院,去戏班子学演木偶戏、参军戏和幻术。又曾到火 门山邹夫子处读书,使他在文学上得到深造。他勤奋好学,酷爱大自 然,对茶叶专业兴趣很浓。他跋山涉水,深入各主要茶区进行调查研 究,钻研茶叶生产和科学技术。唐代建中元年(公元 780 年) ,我国 第一部完整系统的茶叶专著《茶经》问世了。陆羽在《茶经》中写道: “西扬、武昌、庐江、晋陵好茗而不及桐庐” 。当年又品天下水位, 桐庐严陵滩水位被评为第十九位, “天下第十九泉”因此而得名,这 里水味清洌甘甜,原泉亭临江而建,1984 年修复于此。 除陆羽塑像外,碑廊连接处及林间花木丛中有 20 尊历代到瞎严 子陵钓台的文豪塑像, 这些塑像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设计制作, 像高 2 米,其中最重的康有为像约 3000 斤,最轻的也有 1800 斤。这 些雕像是先用电脑把设计图“打”在石头上,然后分别用“麻布”或 “斩斧”的手法刻服饰,用“磨光”法刻脸。形态或立、或卧、或坐、 或捋胡须、或手握卷书、或佩剑,神态各异,光彩照人。 下面请大家随我去观看孟浩然、张继、杜牧、白居易等大文豪的 石像。 孟浩然为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作家之一,他写了一首“经 七里泷”诗,描绘了严陵濑的风光,表达了“观奇恨来晚”的感情。 这首诗镌刻在左侧的另一碑廊中。 张继,唐代诗人,博览有识。他的《枫桥夜泊》诗国内外流行甚 广。他来钓台朝拜严先生后,著“题严陵钓台”诗一首,既描绘了钓 台景色,又抒发了登临钓台的感想,此诗 镌刻在另一碑廊内。 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他在睦州任刺史两年:武宗六年(846 年)至宣宗二年(848 年)留有钓台诗多首,其中一首以通俗、精美 语言描绘睦州优美景色的五言律《睦州四韵》 ,镌刻在另一碑廊内。 白居易,唐代大诗人。他曾任杭州、苏州刺史,他来桐庐不仅是 观赏富春山风光,还来拜会他的好朋友——桐庐籍诗人徐凝,白居易 来桐庐后,曾有两首诗留传于世: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凭 、 李睦州访徐凝山人” 。 [醉亭] “子陵鱼,加皮酒,喝得太白不放手。醺醺醉卧严陵滩,一篇 诗章寄山友。 ”这首诗引导我们来观赏眼前这一景: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李白醉卧在“醉眠石”前,昏昏中仍眯着眼不舍得放弃对富春江 美景的观赏。此亭名为“醉亭” (由浙江省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胡理琛 先生书写) 。诸位也可在此亭中饮酒作诗,亭前这块大石坪不但可供 诸位观景,还可供有兴趣者醉卧严滩,陪伴李太白。 [山门] 此山门由洛阳博物馆馆长,我国考古学权威蒋若是先生 书写。 进入严子陵钓台碑廊山门,我们才真正开始观赏这大型精品碑廊 了。碑廊内容分为两部分,前 69 方是从 3000 多首古诗中精选出来的 描绘富春江桐庐清丽奇绝的风光和赞美严子陵高风亮节的作品, 后部 分是现代作品,多为书法家本人撰文并书写。 碑头是由民盟中央名誉主席楚图南先生书写的。这方碑文是楚老 先生九十多岁高龄,身体欠佳,住院期间为我们书写的,是他留在世 上的最后一幅作品,弥足珍贵。 这幅为清朝著名画家任伯年的“严子陵五月披裘图” 。严子陵头戴 斗笠,身披羊裘。据记载,光武帝刘秀派车在齐国土地上接子陵时, 他就是这个装扮。那幅画中的人物神态惟妙惟肖。 这块楷书碑是由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国际书画学会会员刘川写的 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 。文中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极精辟又干练地赞扬了富春江这段美景。 这一方是日本国金石书画大家梅舒适先生 (稻田一文先生) “桐 的 江晚景” ,以印章形式写题目,而正文采用了行草书写,在同一首碑 作中,既有印章,又有行草,显得新颖而别具一格。 1993 年 10 月 21 日梅舒适先生率领日本篆刻家协会访中团一行 97 人来桐庐严子陵钓台参加揭幕仪式。 梅先生与夫人非常兴奋地为自己 这方碑揭幕,他对碑石的选择,碑文的镌刻都很满意。他说: “桐庐 之行使我终生难忘。桐庐的山美、水美、人美。桐庐是我到过的中国 第一个好地方。 ”钓台游览之余,他欣笔题词: “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 观” ,把钓 桐庐导游词篇三:浙江桐庐桐君山七里扬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 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据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 俞颐轩的五绝一首:“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 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许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药。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 各位,走过百草园,请大家往左边看,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正拉起风帆准备启航。这就是我们景区的另一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过一会儿,我们将会登上帆船,去富春江中感受一下古景七里扬帆的乐趣。 【牌坊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牌坊前,这座牌坊是建于××年,上方写有“药祖之乡”四字,这是由广州中医学院教授罗元恺书写的,牌坊前有二块石碑,一方是已故的著名中医叶橘泉先 生书写的“中药鼻祖”碑,另一方上写“源远流长”是1989年前来参加桐庐华夏中药节的国家医药总局的领导题写的,意指桐君始创的中华医药科学源远流长,希望桐君山这块中华医药圣地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各位,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登桐君山了,桐君山海拔只有67米,200多级台阶,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了千年的桐君老人,使得桐君山在中医药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 被称为是“药祖圣地”。当然,此山除了具有浓厚的中药文化外,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秀丽的风光,而被称为“小金山、浮玉山”。清代康有为曾称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梁启超则称之为“峨眉之一角”,由此可见,桐君山不仅风光旖旎,还是一方风水宝地。各位,在绿树掩映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幢青砖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我们前往,这就是我们登山前要去的第一处景点叶浅予故居——富春画苑。 【富春画苑】 各位,现在我们站在富春画苑前了,这是我国当代画家叶浅予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背靠桐君山,面临富春江,打开窗户便是景,是一处绝好的吟诗会友之地。面积有466平方米,分上下二层,除了有画室、展览厅外,还有起居室、厨房、小餐厅等一应俱全。叶老的老宅原来在桐庐镇上,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为了使他每年回故乡,有一个居住、创作、会客的地方,1985年,桐庐县政府、县旅游局特地建造这座小楼供他 居住。叶老对他的新居非常喜欢,取名为“富春画苑”,这横额上的“富春画苑”四字便是他亲手所写,在画苑的两侧有一对龙虎门,叶老将左侧题为“迎晖”,右侧为“揖翠”。面对滔滔富春江,背朝嵯峨桐君山,的确是恰到好处。接下来,各位请随我入内参观。 各位游客,正面墙上的这幅画像就是叶浅予先生了,叶浅予先生1907年生于桐庐镇,是中国集漫画人物、舞蹈人物和山水画于一身的大画家,他早年的漫画《王先生》曾在解放前 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在1929—1937年间的刊物上以长篇连载的漫画形式刊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小市民生活,在当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滑稽人物,后来《王先生》还出出版了专门的画册,并被拍摄成故事影片。叶老生前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幅《富春山居新图》更是令人称绝,说起这幅画,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叶老画这幅画的起因。桐庐富春山水的美在历史上就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历史上曾有1000多位诗人来过桐庐,留下了2000多首赞誉桐庐的诗,当然更有一些画家也为富春山水所迷恋。元代被称为“大痴道人”的黄公望便是其中一位,黄公望,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一生喜爱山水,游遍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富春江畔时,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便选择了富春江上风景最秀丽的一段,在江边有一处叫做庙山坞(现江南龙门湾的钓鱼岛)的幽谷中结庐作画,精心构思,画出了一幅长7米,宽30多厘米的《富春山居图》,此画取景多远浦近丘,荒村疏林,穿插 山头峰峦气势清秀,意境简远,被认为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就是这样一幅传世佳作,在历史上几经流转,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画落到了江苏宜兴收藏家吴之炬手里,后又传其子吴洪裕,吴洪裕把此画比作王羲之的《兰亭序》,特建造了一座“富春轩”来珍藏此画。在吴洪裕临死前,双眼一直不肯闭上,家人展尽金银财宝,都没有效果,直至看到此画,并已投进火中燃着,才闭上眼睛,放心离去。在他闭上双眼之后,站在一旁的侄子赶忙从炉中抢出此画,但画已被毁成了二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已是二段,但真迹还留在世上,卷首一段现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内,卷尾一段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清朝王修玉曾有诗云:“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带着这样一种惋惜之情,一直到了二十世纪,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决定在其有生之年填补这个遗憾,既是为了让富春山水的美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为了报答桐庐的养育之恩。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画成了一幅《富春山居新图》,这幅画长32米,宽95厘米,拓展了原画的内容,从杭州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开始,画富阳、画桐庐,一直画到富春江上游的梅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可谓揽富春山水于一处,集四季胜景于一卷。这幅画的临摩画卷曾经在山上的“江天极目阁”里展示过。 各位,介绍完这幅画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左右橱窗里展出的这些照片,都是叶老生前的照片,大约有40幅左右。与宋庆龄在一起的合影,有叶老在国外的照片,有与好友、学生和家人的合影, 同时还展出了与叶老一生息息相关的三位女性的照片。这张是叶老和他的第一位夫人罗彩云的照片;这张是他和第二位夫人戴爱莲的照片,她是一位芭蕾舞蹈演员;这位是王人美,是叶老的第三位夫人,是一位电影演员。 叶老生前除了爱好绘画创作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石头,特别是家乡的石头。一次,他的第二位夫人戴爱莲女士来游桐庐,回北京时,叶老兴高采烈地把从富春江边捡来的两块石头作为礼物叫她带回去。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有幸可以看到叶老生前所收集的一些石头。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叶浅予先生的陵园。各位游客,这是叶老的半身塑像,在塑像后是当代画家黄茵子先生的悼念碑刻。叶老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他生前曾说过:故乡是他生命的根,身心欢乐的根,艺术源泉的根。的确,富春江的山水不仅造化了桐庐,也孕育了桐庐人与生俱来的灵气,所以也使得画坛宗师将这种灵气变为灵感,创作了那么多不朽的巨作。叶老是1995年病逝于北京的,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在画苑旁,让富春江的水流,让桐君山的山风日日陪伴这位老人。 【三方石碑】 各位游客,参观完叶老故居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方石碑立于两侧,这一块是已故的当地老中医洪燧卿先生在桐庐县举办的首届华夏中药节时自创自书的碑文,洪老先生当时已是73岁,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将此文镌刻成碑立于桐君山,以表达他对桐 君老人、对中国中药文化的热爱,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块是1982年9月,日本樱美林大学友好访问团一行25人来到桐庐,在参观完桐君山后,团长石川忠久教授即兴而作的一首诗,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桐君山这处名胜古迹的变迁发展,由王璋书写;这一块是由四组签名碑组成,签名者都是来过桐君山的医药界、书画界的和中国知名中医学院的一些著名人士。 【桐荫问道亭】 经过了几级台阶,我们可以在石亭内小憩一下。这座亭名叫桐荫问道亭,是为了纪念当年在桐树荫下,桐君老人为百姓看病,谈论养生之道的地方。亭内有两方石碑,左边的这块是宋代学士杨时做的一首《登桐君山》诗,内容是:翠崖千尺崎方高,楼殿翠飞压巨涛。槛外回峰自连着,只因潭下有灵鳌。右边这块镌刻着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一篇《启孙若裘书》。各位游客,经过64级陡的台阶后,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石壁上的一首明代诗人孙纲的《桐君》诗: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居。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这首诗原来刻于桐君山沿江的石壁上,浙江省博物馆还藏有此诗的拓片。 【四方药局】 经过了200多级石阶,到现在基本上已到了桐君山顶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掩映在树木丛中,这就是四方药局。“四方药局”是指四川的桐君阁制药厂、杭州的胡庆余堂、杭州第二中药厂、杭州民生药厂四大药厂联合 在此设点销售,意指这里是中药文化的发源地,弘扬国药文化,济世救民。在四方药局的门前是一对“龟鹤同春”铜像,鹤头龟身,栩栩如生,高1.999米,因铸造于1999年,故选此高度,重888公斤,龟体上有13块龟片,刻有13种不同书体的“寿”字,这是预祝各位健康长寿。 【桐君塔】 各位,走出四方药局,前面一座白塔吸引着我们前往,这便是桐君白塔。这是一座高20米的七级实心塔,最早建于什么年间没有考证,只是据《桐庐县志》记载,宋景宗元年(公元1260年)曾修过这个塔,明朝、清朝也曾几次修葺过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0年政府又重新修饰了这座白塔。以前桐庐县城内有三座古塔,呈等边三角形互相呼应,其余两座已在文革时被毁,现在仅剩下这一座,成为了桐君山、也是桐庐县城一处标志性景观。 在白塔的右边是一口重4000公斤的“百令钟”,是由四川桐君阁制药厂为寻访药祖而送来的,每到除夕之夜或者新年的第一天,此钟便会敲108下,意指去除人类的108个烦恼。每当钟声敲响之时,方圆百里都能听到,人们互相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君山晨钟”,成为一处胜景。大家如有兴趣的话,也可去敲一下,保佑家人安康。 【四望亭】 听着钟声,各位请随我到“四望亭”去看看。四望是指:“东望白云深,西来天目远。南攀双台月,北溯钱江潮。”这里是远眺富 春江与天目溪两江汇合的最佳位置,请大家眺望一下,脚下清流萦绕,四周层峦叠嶂,清澈的天目溪水流到此处与富春江汇合,黄绿分明,交汇处泛起了白沫,好似中间镶嵌着一条银带,这一景致般在春末夏初时比较常见。再往前看,富春江开阔而深邃,难怪唐朝诗人吴融写道:“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诗中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各位游客,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到现在桐君山的主人也没有看到,接下来,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中药鼻祖——桐君老人。 【桐君祠】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桐君祠”,正上方匾额“桐君祠”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写的。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祠内正面塑像就是桐君了,四周的雕塑群像共分两部分:前面两组为第一部分,根据史料中记载而塑的“指桐为名”、“桐荫问道”的史实;第二部分是以历史年代为顺序,塑出卓有成效的华夏中医药大师。他们依次是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扁鹊,“医圣”张仲景,他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精通内、外、妇、小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并且制作“麻沸散”的华陀,晋代修道炼丹的抱朴子葛洪,唐代“药王”孙思邈,宋代针灸学家王维一,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最后一位是我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解剖学家王清 任。看了这组塑像大家就很清楚桐君在中药史中的地位了吧。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祠堂内看到有一方碑文,是南宋枢密院参知政事楼钥撰文的《桐庐县桐君祠记》,这篇文章应当时邑尉之请,为修葺一新的桐君祠勒石而作的碑记,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全文不到400字,不但记叙了桐君的来历,隐姓埋名的行医济医的史迹,还描写了桐君山秀丽的风光。 【古石刻】 各位游客,桐君山因地处两江交汇、风光独特的绝佳位置,一时引来无数人们前往,除了一般布衣之外,还有文人、官宦之人,因此,在桐君山的沿江石壁上留下许多关于桐君山的摩崖石刻。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看一下在位于半山腰的一处古石刻。这是一方古石刻。古时登桐君山很艰难,既没有道路,更无石级,宋进嘉熙年间,一位姓赵的县官组织民众凿山路,后来民众又资助财物才铺了石级。这方石刻的前半部分记载了这一史实,后半部分记载了百年后元朝张久可第二次开路的史实。张久可(也有人称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曾在桐庐任典吏,官小职卑,仕途上很不得志,于是放怀诗酒,浪迹江湖,他专写散曲,留存作品850余首,为元代散曲作家中传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对后来明清曲坛影响很大。 各位,在后山下山途中还可看到一块石碑,是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吴贻谷撰文并书写的“赞桐君”,碑文仅用了80个字,高度概括和颂扬了中药鼻祖桐君在山上结庐炼丹、行医采药的功绩。再 往前行大家请随我去看一下张可久的另一方石刻。这一方石刻和山上的记事石刻一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但仍然清晰可辨,两方石刻说明了散曲家张可久曾两次登临桐君山。 接下来,我们将到达桐君山游览的最后一处景点——“桐君亭”。这是为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亭高5米,造型舒展别致,结构精巧,显得古朴、典雅、庄重。亭子门楣上的“桐君亭”匾额,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是原军事医学院教授、80高龄的范行准挥写的。亭内这方青石碑刻高200厘米,宽90厘米,碑石阳面“药祖圣地”四个大字刚劲有力,文笔流畅,气势雄伟,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当代著名中医大师董建华手笔。 好,各位,桐君山的游览就到此了,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本景区的第二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在游完山后,再玩水,感觉一下身在富春江,坐在小船上,品一杯清茶,扬起风 帆观两岸风光的趣味。 【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参观完桐君山,拜访过中药鼻祖后,我们就要登上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去真切地体味一下富春江上看两岸风光,观桐庐古镇风情的感觉。 各位,小船已拉起风帆,就要起航了,悠悠富春江水带着我们将此行的游览推向高潮。富春江,全长110公里,是中国除了长江、桂林漓江之外的第三大山水风光带,“山青、水清、史悠、境 幽”构成其独特的山水人文环境,是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的六股尖,其中一段在1959年时修建新安江水电站蓄水而成为了一个大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千岛湖,中游段从梅城至萧山的闻家堰,下游是钱塘江,经杭州湾流入东海。整个这条江以桐庐至梅城这一段风光最为秀丽,历史上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是被这段江面的美景所倾倒,尤其以唐、宋诗人为最多,如李白、谢灵运、陆游、范仲淹、李清照等,所以我们这条旅游线在以前也被人们称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现在它又成为浙西名山名水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亮点。 清代诗人吴嗣绾有诗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各位游客,作为今人的我们能够在这样诗般的意境中饱览这 奇山异水,也不失为会享受生活了。好,各位,请往这边看,这就是天目溪和富春江的水流交汇处,桐君山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两江汇合的地方,整座不高的山体远望就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如翠玉浮水,所以,也难怪人们称它为“浮玉山”了。在天目溪上还有一座悬索桥,以前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水运港口,往来船只很多,从桐庐县城到桐君山要靠摆渡才可以来往,为了解决桐庐市民能够更方便地去桐君山,在1995年,由桐庐旅游公司投资500万元,建造了这座悬索桥。桥长220米,宽仅3.5米,是一座人行桥,每到傍晚这里便聚集了很多人,人们在此可以乘乘凉、吹吹江风, 也可以到桐君山上的茶室去品一杯香茗。 各位游客,我们的船依然在前行,在这里,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称“七里扬帆”呢,这是因为过去富春江上游七里泷一带滩多水急,舟楫经过此地,都要在此等候东风的来临,以借风力上行。每当东风一起,千帆竞发,梢公的号子响彻云天。七十里的路程,借助东风仿佛只走了七里一样,所以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说,当然,这“七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用词而已,主要是指这一带行舟之困难。1968年,在七里泷口建造了富春江水电站,险滩变平湖,帆船也渐渐被机动船所代替,“七里扬帆”景观也随之消失了。为了使这一古景观再现,1997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精心筹划,投资600余万元于1999年5月1日正式推出了“七里扬帆”景观,使富春江上当年的胜景在绝迹了三十年后,又重现昔日的风采。 各位,舟行水上只见两岸小镇高楼林立,间或还有一处飞檐翘角半隐半露,既富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偶尔钟楼的整点报时声传来,余音袅袅,这就是桐庐镇。桐庐镇历史悠久,镇上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的开元街便是昔日桐庐繁华的历史见证。总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全镇人口大约10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独特的小镇风情。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多丘陵山地,两条江流过,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江南小气候,夏季更是一处清凉的避暑胜地。 各位游客,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临江的一条绿色长带,这就是紧连县城的江滨公园,东西长1800米,宽25米,总面积近百亩,这里原来是一片淤积的荒滩,而现在则成了桐庐市民最喜爱的地方。夜晚,坐在江边,聊聊天,听听音乐,看江面上渔船点点,两岸万家灯火,一幅祥和的气氛,与古桐庐镇隔江相对的便是桐庐县城的新城区,我们可以看到,新城区新气象,无论是布局,还是建筑风格,都是按照统一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桐庐县城最繁华的中心地带。 船行到此,可以看到就在前方有两座大桥,远一点的叫富春江大桥,也称富春江一桥;
/
本文档为【桐庐导游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