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游戏化园本课程结题报告(7稿)

2017-09-19 48页 doc 135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游戏化园本课程结题报告(7稿)游戏化园本课程结题报告(7稿) 江苏省教研室 “十五”重点 立 项 课 题 江苏省教研室“十五”重点立项课题 《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73061部队徐州八一中心幼儿园 丁红,执笔, 目 录 引言 „„„„„„„„„„„„„„„„„„„„„„„„„„„„2 一、 问题的提出 „„„„„„„„„„„„„„„„„„„„„5 二、 研究目标 „„„„„„„„„„„„„„„„„„„„„„7 三、 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7 四、 研究过程综述 „„„„„„„„„„„„„...
游戏化园本课程结题报告(7稿)
游戏化园本课程结题报告(7稿) 江苏省教研室 “十五”重点 立 项 课 题 江苏省教研室“十五”重点立项课题 《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73061部队徐州八一中心幼儿园 丁红,执笔, 目 录 引言 „„„„„„„„„„„„„„„„„„„„„„„„„„„„2 一、 问题的提出 „„„„„„„„„„„„„„„„„„„„„5 二、 研究目标 „„„„„„„„„„„„„„„„„„„„„„7 三、 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7 四、 研究过程综述 „„„„„„„„„„„„„„„„„„„„8 (一) 理性界定 „„„„„„„„„„„„„„„„„„„„„„8 1、内涵界定 „„„„„„„„„„„„„„„„„„„„„„„„8 2、原则 „„„„„„„„„„„„„„„„„„„„„„„„„„9 3、特征 „„„„„„„„„„„„„„„„„„„„„„„„„„10 (二) 体系构建 „„„„„„„„„„„„„„„„„„„„„„11 1、目标微调 „„„„„„„„„„„„„„„„„„„„„„„„12 2、内容创新 „„„„„„„„„„„„„„„„„„„„„„„„13 3、形式变革 „„„„„„„„„„„„„„„„„„„„„„„„14 4、初建 „„„„„„„„„„„„„„„„„„„„„„„„16 (三) 实践探索 „„„„„„„„„„„„„„„„„„„„„„17 1、游戏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17 2、师幼行为与环境材料的互动策略 „„„„„„„„„„„„„„26 3、自主创造与规则约束的和谐统一 „„„„„„„„„„„„„„28 4、教师专业与幼儿素质共同提高 „„„„„„„„„„„„„„„29 五、 效果与分析 „„„„„„„„„„„„„„„„„„„„„30 六、 结论与反思 „„„„„„„„„„„„„„„„„„„„„33 附录1 „„„„„„„„„„„„„„„„„„„„„„„„„„„35 附录2 „„„„„„„„„„„„„„„„„„„„„„„„„„„38 1 引 言 “为什么要构建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 “如何构建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 “玩和教育有关吗,” “我们的教师是否具备构建园本课程的能力,” 在在阐述这个报告之前~笔者更想谈谈这些问题。 行内人常说:“幼儿园老师最喜欢跟风。”近20多年来,幼教领域在观念上逐渐开放,各种教育理论流派就如八面来风,吹得我们这些幼教实践工作者不断摇晃、难辨方向,不停地学习吸收,不断地更新理念,频繁地更换教材,使一线的教师疲惫不堪,我们的孩子不知道学什么好,幼儿园该怎样教感到迷茫,教育效益也受到影响。“我们为什么会跟风,我们怎么能不跟风,不跟风应该怎样做才能有益于教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冷静下来好好地思考一下。在长期摸爬滚打的痛苦摸索下,我们深深感到,好跟风,我们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缺少清晰的教育思路,缺乏有深度的研究底气,缺少一套稳定的、适合于本园实际的课程体系。就好像要扎下一个稳稳的不断传输养料的“根”,有了根,才不会东摇西摆,才能够汲取养料,才能够开枝发芽,才能够茁壮成长。这个“根”,必须来自于本土肥沃的土地,要扎稳这个“根”,就有必要建构来自本园实际的、适于教师探究与发展的、利于本园幼儿茁壮成长的园本课程。 那么,“为什么要构建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玩和教育有关吗,” 当我们构建之初,对园本课程的众说纷纭,使我们对建构什么样的园本课程深感苦恼和彷徨。园本课程是什么,有人说,园本课程就是特色教育;又有人说,园本课程就是从某一特色或领域引发的综合的教育体系;还有人说,园本课程就是经过本园教师自己研究、开发、生成的教育教学内容的综合,和外来的课程没有多大联系„„。众说纷纭中我们沉下心来——无论怎样,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 2 展,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和谐的,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对构建我园园本课程有了以下思路: , 我们的园本课程构建,首先不能偏离《纲要》的精神,必须要考虑幼儿的本质特点和发展需要。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自发地发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对年幼儿童来说,就是玩的代名词,幼儿不仅因为玩是有趣的,还可以通过玩来学习。它是幼儿思考、想象、尝试、验证、创造、吸收的方式,是幼儿理解并适应周围世界的方式。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这是我们提出以《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为研究课题的主要依据。 , 我们的园本课程构建,不是特色教育,不是偏重某一领域或技能的大拼盘,也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建立在本园长期研究基础上的园本文化的积淀。我园具有50多年的建园史,并自九十年代,便开展了有关游戏的课题研究,如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的研究》、南师大邱学青教授主持的《幼儿园自主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等近十个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课题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等成绩,以上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南师大唐淑教授、邱学青副教授、省教研室毛曙阳老师等专家的关注和直接指导,是我们的幼儿园游戏研究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提升。长期的游戏研究使我们逐渐形成了游戏化课程的教育理念,逐步在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形成体系,这些为我们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与途径,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完善的游戏化园本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我们的园本课程构建,不是对其他课程否定的构建,而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我们长期使用的课程,有的是来自于前人呕心沥血、有的来自于国外先进理念、有的来自于学科专家的苦心探究、有的来自于大众同行的实践验证„„,它们对我们的园本课程构建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的园本课程是“根”,那么它们好像来自于大自然的养料,让我们的园本课程向着阳光,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根系,舒枝展叶、吐故纳新。 “我们的教师是否具备构建园本课程的能力,” 要搞好园本课程应是“高水平”、“高境界”的,我们一线的教师还不具备那样的水平和能力。所以: 3 , 我们的园本课程构建,不是为了赶风头而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而是课程的园本化。我们探究的游戏化园本课程,大多来源于十多年来的游戏研究所得,是有关的园文化的积淀,是幼儿喜爱并易于接受的、教师熟悉并善于驾驭的。我们虽然以一线的教师作为课程构建的主体,鼓励她们自主创新,但更多的是提倡教师省下自行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选择那些经典的、经由“千锤百炼”的、课程专家发展的课程资源,去研究幼儿,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去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使得课程的实施有意义,对幼儿和对社会更具价值。 综上所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究游戏化园本课程,是我园要深植的教育之根。《规程》和《纲要》等国家政策法规的有力保障、幼儿表现在游戏上的天性需求、本园长久以来以游戏研究而积淀的园文化、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研究热情、国内外先进有益的有关课程等等,都是我们游戏化园本课程的丰富“养料”,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有益的内容、合适的方式、恰当的手段、有效的策略,汲取并发挥这些“养料”的作用,构建和探究一套适于本园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发展的游戏化园本课程体系。 4 江苏省教研室“十五”重点立项课题 《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结 题 报 告 73061部队徐州八一中心幼儿园 丁红,执笔, [内容摘要]: 《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此一课题来源于幼儿 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依托于国家《纲要》、《规程》等政策法规的精神理念~ ?起源于本园长久以来通过游戏研究积淀的园文化。经过三年的研究~初步形 成了可操作的园本课程体系~并在有关理念、实施策略等方面略有所获。本文 拟从理性界定、体系建构、实施策略三大版块进行阐述~以质性和量性相结合 分析、论证有关效果和结论~引发反思和可持续的研究策略~以期同行共同探 讨和指正。 [关键词]: 玩的教育,游戏化园本课程,构建,实践 一、 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教研室“十五”重点立项课题《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来源于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依托于国家《纲要》、《规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等政策法规的精神理念,起源于本园长久以来通过系列游戏研究积淀的园文化,是对当前普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现象的挑战。 然则我们在研究之初,即遭遇到困境与“瓶颈”:1、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理解为把游戏只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教学手段存在,而未融入于课程。2、游戏更多的被教师用作是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往往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 ?本园自1998年起~先后启动有关游戏方面的独立的各级立项研究十多项~80%已结题~并获国家级课题优秀成果奖、省级课题成果特别奖、一等奖等等~同时~“十一五”国家级立项课题《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策略的研究》、《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与研究》、市级立项课题《挖掘主题游戏的教育价值之研究》均为本课题的子课题。 5 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这与长期以来幼教领域普遍存在的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轻视游戏或忽视游戏的矛盾现象有关。3、家长教育观念的两极化造成对游戏化课程的不理解。一种是受“成龙成凤”的高期望值制约,或受某些舆论的宣传影响,或因虚荣攀比之心作祟,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小学那样教孩子学习语文、数学,或强迫孩子学钢琴、学英语等等,造成“只学不玩”,使幼儿负担过重。另一种正相反,认为孩子小而放任地玩,忽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只玩不学”的怪圈。4、游戏化课程对于教师的高素质要求,使教师产生不自信和畏难情绪。 究竟怎样构建游戏化园本课程,又怎样理解和实践游戏化园本课程呢,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构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创造与幼儿年龄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我们不仅要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着手,更要关注以幼儿为主体的“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我们以“玩——游戏”为枢纽,多元化地分析游戏在这一教育活动体系中的独特价值。 , 从人文观的角度来看,游戏是一种媒介、途径,通过游戏探究如何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探讨自主与规则、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 从生态学的意义来看,游戏是一种动因、活动,以游戏促动幼儿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在与周围世界互动中了解角色意义、学会与人交往、发展人际关系等。 , 从教育学的热点来看,游戏是一种内容、方式,在教育中将发挥游戏的特点或因素,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探索如何实现游戏与教学最优化的策略,使我们的教育达到寓教于乐且愉悦有益的功效。 ,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游戏是一种精神、存在,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探究欲、爱想象、乐创造,就是一种游戏的心理品质和精神存在,要注意保护和发展这种可贵的精神和品质,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幼儿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意思维的品质、自省学习的方式、乐观豁达的个性等,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会创造、玩中求发展。 , 从课程观的理论来看,游戏综合了以上所有的定位,是一种隐性的 6 精神存在和外显的行为存在的统一,与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各要素有机整合,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 由此看出,游戏的教育价值表现出双重维度: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因而,幼儿游戏不是满足于幼儿无目的的盲目的玩耍,游戏化课程也不是玩的代名词,而是突出游戏的课程功能,深入挖掘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就是以此为前提,植入本园本土文化,从理性界定、体系建构、实施策略三大版块进行有机、系统地研究,以期通过课题的实施,还幼儿以自主、幸福和愉悦的童年生活,给幼儿提供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体验人生的机会。这也是任何发展的前提和目的,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 研究目标 1、幼儿园层面 从实践到理性探索,基本形成可操作的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体系。 2、幼儿层面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幼儿生活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与意愿,在各种自主的、愉悦的、富有创意和挑战的多种形式游戏化活动中,引发幼儿主动探究、表达、访问、体验、想象、创造、吸收等行为,鼓励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会创造、玩中求发展,从而促使幼儿在情感、认知、道德、审美等身心各方面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3、教师层面: 通过研究,养成教师善于观察研究幼儿、反思教学的习惯,提高设计、组织、评价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 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徐州八一中心幼儿园460名幼儿。 (二)研究时间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 (三)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 7 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良教育现状,形成园本课程体系的目的。 2、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 3、采用调查、测查法了解幼儿原有情况和前后差异。 4、采用各类观察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等,记录、分析幼儿行为能力的变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整理成果集、撰写等。 四、 研究过程综述 本研究经历的是一个“理性先导——实践探索——理性提升——实践验证”的螺旋上升过程,因此本报告从以下理性界定、体系建构、实施策略三个板块进行综述。 (一)理性界定 1、内涵界定 “玩的教育”:是游戏化课程理念的概括,其内涵有三:1、按语言学上的解释:玩耍、游戏都是能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过程中体现为“寓教于乐”,结果上体现为“愉悦有益”。 2、除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外,一切能引发幼儿愉悦探究的实验、操作、交流、娱乐等自主活动的教育内容与行为都属于游戏化课程的范畴。3、“玩的教育”体现游戏的形式性教育价值和实质性教育价值的统一。前者体现于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的形式或手段来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幼儿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优化结合,把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后者体现于一种游戏的精神,自始至终地贯彻和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游戏化:此包含两个方面:1、游戏:包括幼儿自主游戏、规则游戏、教学游戏、自由游戏等一切游戏活动。2、化:即优化与转化。3、游戏化:一是游戏不仅仅以一种内容与形式,更以一种精神、状态、途径、动机等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二是一切能引发幼儿愉悦游戏体验的活动和手段均属于此范畴,如操作、实验、实践、娱乐、出游、参观等。 游戏化园本课程:所谓游戏化课程是在游戏及游戏化的条件下,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全部活动和经验。它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富含游戏体验的各类游戏化活动为辅助活动,以生活为日常活动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总和。所谓游戏化园本课程,是指具有本园独特价值的游戏化课程。它是 8 以本园已有的游戏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本园园文化为背景,以本土资源和幼儿的所需经验为主要内容,以一线教师为构建主体的。其目的是使教师从本园幼儿实际出发,让幼儿通过其主动愉悦的游戏、生活等活动,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2、原则 (1)体验为本 如果说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那么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存在认知或存在体验。存在认知是一种强烈、全面、彻底的投入状态,是一种无动机的认识活动,这种状态独一无二,不可言喻,但能为同样体验的人所理解。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游戏时并没有一个体验之外的目的。游戏的价值就在于这种体验带来了一种状态:幼儿整个身心的自由与和谐,这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最富动力性的状态,是人可以达到的最美好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教育开始的最佳起点,又是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体验为本的游戏是充满游戏精神的游戏,是萌发好奇、探究、想象、创造的源泉,使得幼儿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游戏化课程的构建,就是要把游戏还给幼儿,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和表达,而不是给游 ?戏附加一个知识学习的目的。 (2)生活为源 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已有经验是课程内容的源泉和首要依据。这也是与体验为本息息相关的原则。游戏之外的生活是游戏体验的主要来源。幼儿的游戏往往就是他们对现实的反映。平时如果缺少对生活的体验,要在游戏中有丰富的表现是不可能的,幼儿的游戏不可能表现他没有的体验。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对生活的需要和体验时,成人不能朝着功利的目的去干预,而是要在维持幼儿完整体验的基础上,和幼儿共同交流,使知识在体验中获得进一步生长的动力,回归于幼儿的生活。 (2)整合为系 幼儿的成长是身心全面的、整体发展的过程,课程的各要素要有机的统一和整合,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我们以“玩”为枢纽,从教育内容(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等)、教育手段(游戏、操作、交往、表现等)、组 ??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再论“游戏是一种学习”》 《学前教育研究》 2003-6-8 9 织形式(集体、小组、个别等)、生活环节(出游、进餐、自由游戏等)、社会资源(社区、家长等)、与评价(生成、预成、自评、他评等)多层面有机联系,融会贯通,整合成课程的实施网络,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自主为魂 自主探究是游戏化课程的灵魂所在,应体现于课程的各种实施形式和各个活动环节之中。自主游戏并不是说还有什么不自主的游戏,而是强调从“自主”的角度组织和认识游戏,所有的游戏都有自主性的问题。游戏化课程是生成与预成的结合,游戏随时随地可以开展,如《翻花绳》等。我们允许幼儿自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自己设计和想象游戏的发展,自己筹划和设计游戏场景等等。孩子的需要和要求往往是动态的,所以,即使是教师安排的游戏和教学内容,也应该以幼儿的需要和要求出发,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兴趣点、困惑等随机调整游戏和教学内容。惟有如此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特征 (1)课程的前提——发展性与教育性 课程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认识世界的规律。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动,好模仿,好群的,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他又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不是身体较小的成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因此,游戏化课程的策划与实施,必须以此为前提。其次,幼儿期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为着明天走向成熟状态做准备的时期。因此,游戏化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三,游戏化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以游戏为条件的幼儿园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玩的教育”——是为有意义的教育而服务,故课程首先体现其教育性。 (2)课程的核心——自主性与愉悦性 幼儿一旦在游戏中真正实现了主体性,那时获得的快乐,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愉悦,是隐含极大教育性和发展性的一种愉悦。儿童教育家亚瑟兰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得最自然的媒介,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把积郁已久的紧张、挫折、不安全、恐惧、迷惘、紊乱之感统统表现出来。一经 10 表现出来,儿童就能面对它们,学会控制或者放弃他们。而且儿童已经获得情绪上的松弛,便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做出的决定,心理上就会更加成熟地认识自我。”游戏是一种让幼儿能够生动地、诚实地表达自我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以更好地实现游戏在心理调节中的作用,体现游戏在培养幼儿健康快乐、积极向上人格特征中的独特价值。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富于想象与创造的、是“学而不厌的”。因此,我们的游戏化园本课程也应该被称为快乐的教育。 (3)课程的过程——预成性与生成性 游戏化课程的目标、内容等实施过程应该是弹性的、可变的,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好奇的天性、好变的需求、源源不绝的创意,我们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对主题的认识反映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挖掘每一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和创意的闪光点,把握其中的教育契机,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创意思维的习惯,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不断挑战的精神状态。因此,游戏化课程也体现创造教育的内涵。 (4)课程的结构——完整性和螺旋性 游戏化课程在主题游戏等的形式结构中,体现出同样主题在不同年龄段得到不同水平的教育效果,不同优势智能的幼儿在主题游戏的各个角色、区域或情节中选择各自感兴趣或优势的内容游戏,使幼儿获得连续的、完整的教育影响。而且游戏的性质在于可以反复玩,每一次反复都可以或生成或累加或替换新的内容,所以,游戏化课程使幼儿在不断地建构认知经验中获得能力的螺旋性发展。 (5)课程的实施——潜在性和外显性 游戏化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基于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活动类型或形式,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或手段存在。二是基于游戏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或主线。前者是外显的,后者是潜在的。另外,根据“潜在课程理论,教育环境或 ?学习环境本身就是潜在课程”,而环境材料在游戏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体系构建(后附1结构图) 我们要将游戏与课程结合,贯穿于幼儿园整个教育过程中,就必然带来 ? 石筠:《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 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组织形式、评价等体系的变革。 1、目标微调 我们从发展观的角度构建幼儿游戏化课程的目标体系。纵向来看:分总目标、分层目标、领域目标、阶段目标、主题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活动目标;横向来看:体现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次。(见图1) 总 目 标 各主题目标 阶 段 目 标 各主题阶段目标 领 域 目 标 学 期 目 标 分 层 目 标 各月份目标 各周日目标 图1:目标体系建构图 活 动 目 标 我园游戏化课程的目标体系是以国家幼儿教育目标为基准,根据游戏化课程的特点进行微调而建立的,微调的策略有三,体现为: (1)注重游戏的创造性和社会性教育价值的挖掘。 (2)注重游戏的自主性和个别性对幼儿个性发展、思维习惯形成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3)根据游戏的生成性允许目标的弹性化与可变性。 例如: 阶段目标:体现大班阶段创造性教育的目标: 能独立与合作地创造~初步表现出发明式与革新式的创造欲望~养成用创造性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较稳定的好奇、自信、冒险、挑战的创造素质~在创造产生的快感中得到创新精神的萌发和深化。 又例如: 分层目标:体现幼儿个体差异的目标。 超常儿童:往往体现出创造性儿童的特征: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好 12 奇心~喜欢钻研~主意多而新奇~常有一些原始的想法与观念~有坚强的毅力~他们记忆力超人~想象力丰富~思维力敏锐~精力充沛~多才多艺而注意力持久。对于这些幼儿~应提出较高的目标要求: 其一~能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尝试、验证发明式和革新式的想法~会用初步的分析、组合、判断和独立思考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其二~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其三~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好奇和毅力~产生勇于冒险和挑战疑难的精神。 一般儿童:智力发展一般的正常儿童~目标见总目标。 发展延缓和特殊儿童:包括智力发展迟缓、有学习障碍、身体障碍、心理障碍的儿童。 对于前者~目标表现在: 其一~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萌发创造意识~愿意参与他人的活动~有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用流畅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想法。 其二~基本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 对于后者~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2、内容创新: (1)来源: 根据我园长期有关游戏的研究和本土文化,我们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三: ? 幼儿常见的日常生活内容。 从幼儿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周围人、事、物中,选择幼儿必需的、可学并该学的内容。 ? 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 来源于我们国家级课题《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之研究》,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及改编的经典的民间游戏、民间故事童谣,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风俗、家乡特色等。 ? 军事部队题材的内容。 我园作为建园50多年的部队幼儿园,积淀了良好的军事革命传统和丰富的部队学军资源。包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心理素质培养、道德品质教育,以及参观军营、武器、军训类游戏等。 (2)类型: 从领域范畴分: ? 想象和角色扮演:能带给幼儿充分想象创造的内容,如语言、艺术、科学范畴的内容、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等创造性游戏以及摆弄 13 材料器械的自由游戏。 ? 协调与运动:认识身体部位的游戏;能增强小肌肉及手眼脑及身体协调的活动;能发展幼儿肌肉力量和控制身体的大肌肉运动;增强身体柔韧性、平衡(对身体对称的探究)、方向感、眼睛和耳朵的协调、富有挑战和创造的运动等。如体育游戏、美术、舞蹈、劳作等。 ? 记忆与认知:丰富幼儿各种认知经验,增强记忆能力。如语言、数学游戏、社会与健康认知等。 ? 审美与表现:对音乐、美术、生活、自然等方面美的感受、想象和表现。 ? 发现与实验:对生活中的科学、社会等现象的观察、测量、操作、实验、记录、讨论等。 ? 户外之乐:包括出游、玩雪、雨天游戏、冰花、玩泥、玩沙、玩砖石、采花、摘果、玩树叶等。 ? 亲子互动:亲子教学活动、烹调活动、远程出游、钓鱼、游泳、手工及各类民间游戏等。 从课程结构设置分为三类:基本活动、辅助活动、日常活动。(见表1) 表1: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结构表 课程设置 课程途径 功 能 占总课时比例 基本活动 游戏 自主与乐学、自制与合群 50% 操作、实践、娱乐、辅助活动 自立与乐观 30% 参观、出游、亲子等 进餐、盥洗、劳动、日常活动 自理与有序 20% 休闲等 3、形式变革: 我园游戏化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整合,因此课程的内容形式之间没有明确严格的界限,根据游戏活动结构化程度将游戏化课程分为主题综合、主题游戏、单科教学游戏、自选游戏、纯自由游戏。前三者是以教师为主导的高结构化活动,后两者是以幼儿为主体的低结构化或无结构化活动(见图2)。 14 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无结构 低结构 高结构 纯自由游戏 自选游戏 主题综合 单科教学游戏 主题游戏 对过程的强调 对结果的强调 图2 (1)主题综合 主要是针对以主题为中心所进行的深入探究的活动,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包括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的主题综合活动和主题游戏。如主题综合活动《让世界充满爱》、《浓浓的豆浆哪里来》、《兵娃子》、《亲近大自然》等。 (2)主题游戏 主题游戏是游戏化课程的主要形式,是高结构化的主题综合活动和低(无)结构化的游戏活动的有机结合。所谓主题游戏,即以主题为核心,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为形式,以具有主题想象的情景为特色,在一段时间内幼儿通过操作、调查、协商、扮演角色等多种手段,积累生活认知经验,经过师生共同策划,围绕主题创造性、连续性、发展性地展开游戏情节,完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游戏活动。此类游戏特别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我园开展的主题游戏主要有四种类型。 ? 操作式主题游戏 是一种操作实践性强的主题游戏,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为解决操作实验而衍生认知内容形成的主题游戏网络,例如《永和豆浆》。二是从操作性游戏或玩具引发的主题游戏网络,例如《七巧板》、《万花筒》等。三是模拟实践生活而生发的主题游戏网络,例如《超市》、《维维豆奶》、《赶庙会》等。 15 ? 建构式主题游戏 围绕周围生活以大型建构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主题游戏。例如,《家乡的汉城》、《新北京新奥运》、《中心时尚大道》等。 ? 表演式主题游戏 以音乐、语言等表演游戏为中心而形成的主题游戏。这类游戏表演性强,情节性强,例如,《二小放牛郎》、《小兔乖乖》、《巫婆与黑猫》等。 ? 综合式主题游戏 是以一个游戏主题为平台,整合运用各个领域、各种手段,积累游戏经验,生成主题网络的一种主题游戏。如,《老鼠嫁女》、《闹花灯》、《中国节》等。 (3)单科教学游戏 主要是以教师预设的不能融于主题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的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活动。如小班数学活动《小乌鸦爱妈妈》、大班语言活动《反话王国奇遇记》、思维训练游戏等,是我们组织研究课的最佳形式。由此类游戏发展的主题游戏尤其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 (4)自选游戏 包括幼儿可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角色、内容,但有一定组织的半开放性的游戏。主要指区角游戏、自选小器械的体育游戏等。 (5)自由游戏 幼儿随机的、自发的、全开放性的游戏。如民间游戏《编花绳》、《摔方宝》等。 由此可见,游戏化课程是半结构性的课程,计划是弹性的,过程是开放的,形式是互动的,内容是变化的,方法是灵活的,手段是多元的。我们将探究的游戏化园本课程体系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科学有序地开展实践活动。(文后附课程结构图) 4、评价初建 游戏化课程的构建,其方案模式、材料指导从探索、计划、发展、实施到定型、推广,经历多年的反复研究、不断修正改进的过程。贯穿这个发展过程的核心是评价。多年的研究过程使我们初步探究了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例:游戏化课程系统评价的初步方案: 16 评价总指标:寓教于乐、愉悦有益 评价总目标: ,1, 通过评价进一步调整和修改课程方案~使之逐步定型, ,2, 通过比较评价~区别本课程与原课程模式的优劣, ,3, 通过课程效果评估~考察其推广价值。 评价内容:课程方案、幼儿游戏能力、教师指导水平 评价步骤: ,1, 结构合理性评价。 作为研究过程的评价~着重针对课程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旨在验证各主题游戏,含区角游戏,的目标达成情况~以便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2, 结构独特性评价。 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着重对课程模式某方面特色进行比较鉴别~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判断与描述相结合~收集先在因素、过程因素、结果因素的一切可用资料~直到达到对课程内涵的全面认识与评估。 ,3, 课程有效性评价。 作为对初步定型的课程模式的评价~着重对课程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旨在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评价工具: ,1, 课程独特性评价框架。,后附表1, ,2, 幼儿游戏能力发展评价。 ,3, 教师游戏指导水平评价。 ,4, 幼儿各方面发展状况评价框架。 四、实践探索: (一)游戏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如何使游戏与课程有机融合,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游戏的课程化。2、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这两者可独立存在,但不可割裂,是互融互利的关系。 1、游戏的课程化策略 游戏的课程化策略就是把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游戏真正纳入到幼儿园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使之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来说,游戏是集体教学的“课间十分钟”,而我们的游戏化课程,集体教学是游戏发展的辅助或途径,这是我们打破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手段,其实践的主要路径是幼儿园自选游戏的组织和实施,基本表现形 17 式是区角游戏和户外自选器械游戏以及自发的自由游戏。其教育目标往往是内隐的,“它更多的是让幼儿在自我中心化的精神愉悦中和非常规教学下的无意识状态中,接受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景暗示和教育影响。”“游戏的课 ?程化突出地表现为对于游戏中潜在课程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应用。” 我们必须做到: , 保证幼儿应有的时间、空间和机会,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利。 , 鼓励与支持幼儿自发的或自由状态的游戏活动。 , 提供有益于发展的游戏环境和操作材料。 , 重视幼儿游戏中的交往、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 , 重视游戏中的观察,从游戏中生成教育内容。 ,见《游戏化课程指南》之自选游戏篇及光盘《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传统民间游戏》, 2、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策略 维果斯基曾说过:“童年早期儿童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则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而定的。”他指出,为幼儿园编制的大纲具有两个难于结合的性质,这两个性质应具有游戏和教学两个基本特征,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朱家雄等认为,“实现游戏和教学的最优化结合,要在理论上先将游戏和教学加以区分”,“其前提是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这样,才有可能在编制课程时,以最小的代价,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游戏和教学这两者各自的价值。” 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幼儿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而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我们探究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在常规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以游戏的内容形式和充满游戏体验精神的方式来设计、推动、组织教学活动,挖掘游戏的因素,将枯燥乏味但幼儿需要了解的认知等经验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习活动主体化、教学活动游戏化、活动形式多元化,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的心理体验中获得积极主动的 ? 丁海东:《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学前教育研究》 2006-12-33 ?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第75-76、78页 18 发展,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我们从“寓教于乐、愉悦有益”的内涵出发,考察这两类活动的优势程度,探究以下几种方式促使游戏与教学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1)游戏式 游戏式策略是指将幼儿喜爱的游戏内容或形式转化为教学形式组织开展活动,更多的发掘游戏的教育价值。如来源于民间游戏的科学活动《万花筒》、《码大队》、数学活动《七巧板》、体育活动《玩转床单》、综合活动《拨浪鼓》等(见《游戏化教学观摩系列光盘》)。主要是将这些游戏或玩具中的有益的教育因素提炼出来,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幼儿玩这些游戏或玩具,获得有益的认知经验和学习方式。 (2)情境式 情境式策略是指根据教育内容和目标,创设一个有情节的游戏主题,通过推动情节的各个环节设定问题、设置疑难、层层深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如大班语言活动《反话王国奇遇记》、中班科学活动《紧急集合》、小班数学活动《春游》、小班社会活动《帮助小动物》等。,见《游戏化教学观摩系列光盘》, 案例1:大班语言活动《反话王国奇遇记》 目标:1、丰富幼儿词汇~理解反义词。 2、在活动中积极动脑~乐于参加活动。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情境主题:《反话王国奇遇记》 情境设置:通过到反话王国旅行闯三关的游戏~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进一步丰富幼儿词汇。 第一关:教师说反义词~请幼儿回答。 ,录音,欢迎你们来到反话王国~你们既然来到这里~就要遵守这里的规则~必须对上我的反义词~我这一关的题目就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 第二关: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反义词~师生做《跟我学相反的游戏》。 ,录音,第二关的考官听不懂我们的语言~他要求我们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反义词。 第三关:把一样的东西变成相反的。 ,录音,我这一关叫超级变变变~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一样的东西~请你们动动脑筋、想办法~让它们变成相反的。 (3)插入式 插入式策略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插入游戏或在游戏中插入教学。在 19 教学中插入游戏是对教学活动的支持、辅助与补充。例如,还是上例《反话王国奇遇记》中,第二关教师插入民间益智游戏《跟我学相反》,教师通过用动作、眼神和幼儿做游戏,使幼儿专注地、迅速地、愉悦地与教师呼应,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在游戏中插入教学,游戏可以是先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通过教学而理性化;游戏也可以是后续,将教学中的习得的知识在游戏中加以运用。 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添加游戏因素,还是在游戏中添加教学,都是游戏和教学优化整合的主要方法。采用这种策略,要注意插入过程自然而不生硬,更要以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保持幼儿游戏的自主自发性为前提。游戏因素作为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谐统一,才能调动幼儿好奇、好学、探究、发现所需的内在原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考虑教学内容与内容所决定的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的需要和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游戏因素,如是否需要创设游戏情境,是否需要以操作为基本形式,什么时候插入什么游戏最恰当等等,要坚决避免因游戏因素的“堆砌”而造成的形式化和低效能,从而确保教学过程的“寓教于乐”和教学效果的“愉悦有益”完美融合。 (4)整合式 这是实现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高级形式,它使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成一体,有时已经难以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了。我们探究了几个新的形式,融合游戏与教学的因素,以期获得最优化的结合。 ? 主题游戏 游戏化课程的原则之一是生活为源,我们的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主题游戏是将教育性强的主题教学活动和游戏性强的各类游戏活动的优化整合,它是以主题为核心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集体教学、日常生活等渠道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紧紧围绕这个游戏主题而进行,是丰富游戏、保证游戏开展的经验或延续。主题游戏和主题综合教学的关系,有时是包含的,有时是交叉的,有时是重叠的。 那么,如何通过主题游戏的形式实现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呢, A. 预设与生成中确定主题 我们主题游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从预设的主题综合活动中来;二是从幼儿游戏、生活等生成引发。一个主题游戏的发展过程大致经 20 过以下几个步骤:师生商定主题名称和内容以及表现方式(建构式还是表演式等)——选择和主题游戏内容有关的经验,通过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等形式和参观、访问等手段做游戏前的预丰富——师生商讨和准备游戏的材料、环境设置等——开展主题游戏„„。主题游戏可以循环反复地玩,每次游戏在反映主题方面都会有新内容。 在选择主题游戏的主题时,一定要科学分析幼儿的兴趣、能力、认知水平、周围资源和教师经验,使主题游戏具有操作性和教育价值。 我们可以这样考虑: , 这个主题幼儿感兴趣吗,愿意探究吗, , 适合于哪种主题游戏形式, , 需要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需要具备哪些相关的经验或能力, , 幼儿已经有了哪些经验,了解到什么程度,用哪种形式和手段丰 富给幼儿, , 主题的内容方便幼儿操作、调查、参观、……吗, , 有哪些可以调动的家长或社区资源, , 易于获取所需要的材料、设备、资料吗, 如:建构式主题游戏《我心中的汉城》,见《游戏化课程指南》、《幼儿园游戏观摹》系列光盘, B. 铺设与修整好游戏之路 游戏中的幼儿应该是愉悦的、快乐的、发展的,所以我们把主题游戏开展的过程比喻为走过一条快乐游戏之路,这条路上要有路标(目标)、路径(内容与途径)、终点(主题游戏的开展)、变奏(生成或延伸扩展),这条路千变万化、千踪万径,每次走过的路径都可能不同,每次到达的终点也可能不同。(见图3、4) 图3:主题游戏《老鼠嫁女》二级网络图 缘 起 路 标 路 径 终 点 生活 主题游戏 认知 美术 故事《老鼠嫁能力 音乐 女》 情感 游戏 21 主题游戏《老鼠嫁女》的发生发展: 发生:民间游戏《娶新娘~抬花轿》、民间故事《老鼠嫁女》 关键经验: , 你参加过婚礼吗, , 你参观过稼悦园吗, , 你知道《老鼠嫁女》的故事吗, , 人们从前结婚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 老鼠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猫,它有什么诡计, , 猫为什么要答应和老鼠结婚,他又是怎么想的, , 我们玩《老鼠嫁女》的游戏要准备些什么,区角、材料、情节,, 根据教师分析的幼儿所需的关键经验,选择和确定游戏的内容,铺垫所需的经验,作为主题游戏的“路径”。由此形成第一次游戏的三级网络图。(见图4) 图4:主题游戏《老鼠嫁女》三级网络图 做嫁妆 收集谜语 做花轿 到稼悦园 大班 撕喜字、剪窗花 调查婚礼 主题游 戏:老鼠中班 做猫鼠牌 老鼠嫁女 嫁女 卷喜帘 抬花轿 小班 小老鼠上 猫和老鼠 灯台 主题游戏的生发过程体现教师和幼儿的双主体作用,弹性的计划并不代表没有计划或任意更改计划,相反的,活动前的预知和规划更重要,教师必须对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先一步深入了解,评估出适合幼儿游戏、探究和发展的相关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在游戏中敏锐地捕捉和提炼对幼儿有价值的线索,调整到原有计划中。教师的经验和指导在主题游戏的发展过程 22 中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主题游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围绕认知、能力、情感三项指标制定主题游戏的目标。 ,2, 必须进行与游戏有关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可能性预知和计划。 ,3, 注重围绕主题游戏将各方面教育因素统整起来。 ,4, 注重用观察、研究幼儿游戏表现的习惯指导游戏。 ,5, 必须以“愉悦、发展”为最终评价的核心。 C. 螺旋与递进中深化主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所关注的应该是幼儿主 ?动的心理建构活动”,“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儿童的 ?游戏随儿童智慧的发展而发展。”主题游戏可以反复玩,每次根据幼儿的需要增加或更换游戏情节,调整材料等,随着幼儿对主题的领悟和生活经验的增加,游戏情节随之发展,教育作用随之增强。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是“同化——顺应——同化”,达到“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发展。(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三次游戏在内容、形式上都有变化:第一次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将班上的区角改为游戏的几个场景:美容美发(装扮新郎新娘)、泥工区(做嫁妆)、音乐角(典礼台)、娃娃家(新房)等等;第二次幼儿将寝教室分开,作为新郎家和新娘家,使游戏情节更丰富;第三次两个平行班之间联合游戏,并增加了难新郎猜谜、制作婚礼蛋糕、跨班迎亲等内容,扩大了空间,使游戏的趣味性更强,创造性、合作性的发展机会更多,主题中挖掘的教育因素更广。教师指导游戏的任务,就是以主题为中心,把幼儿的行为引向主题,对幼儿游戏行为中表现出的生活经验、创意行为、合作意识等进行有益地迁移、发散、拓展,深化主题和强调主题的教育作用。 图5:同一年龄段综合式主题游戏《老鼠嫁女》三次游戏的网络图: ?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2月第一版 ? 虞永平:《学前教育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第一版第257页 23 第布置新房 主题游戏一 制作嫁妆 《老鼠嫁次包喜糖等 女》 游 典礼台 戏 布置新房 教室 第 准备迎亲 二典礼台 主题游戏次 《老鼠嫁游制作嫁妆 女》 戏 寝室 打扮新娘 包喜糖等 制作结婚蛋糕 布置新房 大二第准备迎亲 三班 典礼台 辩论《猫主题游次和老鼠戏《老鼠游 会幸福制作嫁妆 嫁女》 吗》 戏 大三 打扮新娘 班 包喜糖难新郎猜谜 等 注: 每次生成或更换的情节。 ? 亲子教学游戏 这是我们探究的一种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新形式。它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亲子活动三者结合起来,汲取三者的优势,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特点:(1)游戏性更强。亲子教学游戏的内容多来自于民间有趣的亲子游戏,并把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因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幼儿非常乐于参与。因其游戏性更强,特别适合于小班幼儿。(2)亲情交融性明显。正由于来源于亲子游戏,整个活动过程凸现了和乐融融的亲情,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3)目的性突出。这种活动体现了教师、幼儿、家长三方主体的互动,教育资源调动的空间更大,又利用了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和组织策略,教育的目的性更强。(见案例2) 案例2:小班亲子教学游戏《小马嗒嗒嗒》资源运用,详见光盘《亲子教学游戏系列》, 人的资源: 幼儿、教师、家长,包括以父母为主的所有家庭成员, 24 教育目标: 1、练习跑、爬以及骑着物体行进的动作~锻炼下肢等肌肉的力量。 2、能和妈妈,或其他家长,平衡、协调、有控制地游戏。 3、体验亲子互动所带来的愉悦。 游戏因素: 1、游戏角色扮演:幼儿扮小马、家长扮老马一同嬉戏。 2、游戏内容: ,1,游戏情境导入《小马哒哒哒》热身。 ,2,游戏《老马驮小马》:“小马”练习骑物体行进的动作~发展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 ,3,游戏《小马找妈妈》、《钻山洞》:“小马”练习手膝着地协调灵敏的爬。 ,4,《嬉马》~互相捶背放松~增强亲子间的感情~体验亲子互动所带来的愉悦。 组织创新: 1、以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基本-结束环节开展活动。 2、开展情境式游戏化教学活动。 3、调动教师、幼儿、家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4、贯穿擦汗、捶背、互换家庭游戏等保育和亲子交流的内容。 教育效应: 1、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2、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进家园沟通。 3、本活动曾向徐州市同行开放~获得好评~促使推广和增强了社会效应。 小马哒哒哒 老马驮小马 小马练本领 小马找妈妈 多家庭合作嬉马放松 单人钻山洞 两家合作钻 钻山洞 山洞 小班亲子教学活动《小马嗒嗒嗒》掠影 25 ? 平行班区角联合游戏 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之间的联合游戏,将各班的游戏区角、环境、材料、教师指导等综合使用,幼儿不受班级限制,充分选择同伴、区角,发生、发展主题情节的空间和机会变得更大。我们主要尝试了三种联合方式:(1)平行式游戏:同一楼层两个班之间的游戏(见下图6)。(2)联合式游戏:不同楼层同一年龄组四个班之间的游戏。(3)合纵式游戏:不同年龄组两个以上班级之间的游戏。 图6:平行班区角游戏《赶庙会》 大三班 长 廊 大四班 自助银行 自助银行 过家家 过家家 面人 冰糖葫芦 卷烙馍 烧烤 糕点铺 陀螺 建构汉城 泥塑汉俑 垃圾 T形舞台 回收 ?——重点指导区 旱船 扎染 图6 不同于区角游戏的指导,从安全和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形式的组织特点是:? 固定的教师,流动的幼儿;? 固定的区角,流动的角色;? 固定的内容,流动的情节。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幼儿享受到充分自主地与人交往、游戏创造的快乐,幼儿的诸多能力在快乐游戏中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幼行为与环境材料的互动策略 怎样使游戏化课程的实施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我们也要注意几个关键性问题: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游戏化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它决定着游戏中幼儿自主的程度和创造想象等的开发,以及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无结构或低结构的游戏开展和指导中,幼儿始终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聪明的“玩伴”: 26 当幼儿自己游戏时,是“观众”;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是“后勤部长”;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是“顾问”;当游戏需要成人参与时,是“伙伴”;做完游戏后,又是幼儿交流的对象。因此,教师这时的指导是间接的,随机的。在高结构的教学游戏中,教师即为主导,精确地预知幼儿,精心地预设活动,将幼儿的活动通过游戏因素转化为探索和发现性学习活动,以促使幼儿边玩边动脑,玩中求发展。 2、环境材料的潜在影响 环境材料在游戏化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是在不断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是在无形的环境影响和有形的材料作用下游戏成长的。本文仅就有形的环境材料而谈,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 低投入高收益:即以最少而恰当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这里的投入包括材料量和教师精力的投入。 , 低成本高效能:即以最经济而安全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 , 低结构高效用:即以最自然而开放的材料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 鉴于以上几点原则,我们的策略是: (1)“乡情野趣皆游戏”——注重传统民间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我们决不能因为传统材料来自民间、源于自然,不美或脏而忽视了它们可贵的教育价值。一张纸、一根绳、一方布、一簇草、一块瓦、一把泥„„都是我们很好的游戏原材料,这些材料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区角里、游戏中、课堂上。 (2)“收集破烂”和“垃圾回收”——注重废旧物品材料的收集与利用。“以物代物,一物多玩”对于处于象征性游戏水平的幼儿来说非常重要。每班都设置一个“破烂箱”和“回收箱”,请家长帮忙,平时注意收集一些所谓的“破烂儿”,如,瓶子、纸、鸡毛等,作为教学和游戏活动的原材料。幼儿的节俭美德、环保意识、创造能力在日常一点一滴的收集回收中获得积累。 (3)“借梯上树、搭桥过河”——要做好教学和游戏前的预知。首先,提供的教具、学具、玩具材料保证在幼儿操作水平上略难一些。其次,除了在游戏中达到“一物多玩”,在教学中尤其注意如何更好的研究材料,研究怎样使极少材料的反复利用达到步步深入或锦上添花或点石成金的效用,怎样在节省教师备课精力的前提下,适量、适当、适度地投放材料, 27 拓展幼儿思维,达到“玩中学”的效果,等等,仔细琢磨怎样很好的搭好梯、架好桥,让幼儿摘到鲜美的果实,达到幸福的彼岸。如在我们的研究课《魔力彩绳》、《反话王国奇遇记》、《纸盒游戏》等,使我们在此方面有所受益。,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研究课系列光盘》, (4)“能活动的墙壁,会说话的环境”——发挥主题墙和环境设置的互动作用。主题墙,是我们留下自己教育痕迹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关注的不是其最终的展示,而是从主题或主题游戏的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师生、家园把“我玩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我还想做什么„„”尽情展现于上。其次,我们对幼儿在教学中、游戏时空间物品的排放、设置、陈列精心探究,如,教具出现的高度、方位、作品展示在什么方位最易引起幼儿注意,游戏区角中玩具箱的排放在何处最利于有儿自主取放等等。 (三)自主创造与规则约束的和谐统一 游戏化课程给予了幼儿充分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了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这样的活动中,没有了成人的威严干扰,幼儿更容易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学会什么是团结与协作、什么是理解与宽容;孩子们可以任意地想象、创造,无拘无束地嬉戏,肆无忌惮地发现。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自主与规则的矛盾。自主不代表放任的自由,“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所以,自主性强的游戏活动必须伴随着一定的规则约束,才能使幼儿在自主、开放、有序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然而,自主与规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要使二者和谐统一应该考虑到: , 教师组织游戏前~必须要交代清楚游戏的要求和规则。 , 必须培养良好的游戏常规。 , 发挥教师隐性指导作用~使幼儿学会解决纠纷的方法和协商的方 式。 , 丰富有关社会规则常识~发挥环境中规则标志的作用。 , 重视评价~特别是游戏后幼儿的自评对规则约定的作用。 , 善用表扬和惩罚。 案例3: 28 幼儿在玩《贴人》的游戏~涛涛看老没有人贴自己~就跑到正在躲人的姗姗面前~抓住她~让她贴自己~游戏因而中止。……同同因为被贴到~非常兴奋~越跑越远~大家喊他回来~他又蹦又跳~还做鬼脸~就是不回来~游戏第二次中止。……游戏进行的中间~大家情绪高涨~双圆圈越来越小~越来越乱~老师提醒也没有用~游戏第三次中止。 分析: 这三次游戏中止都是因为幼儿没有遵守规则~每次原因不同~所以教师在引导时的策略也应不同。 策略: 1)利用民间游戏的趣味性,生动形象地讲解规则,使幼儿理解。 2)自然后果法。让幼儿体会到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都玩得不高兴,甚至不能玩。 3)冷处理。对于特别顽劣,故意捣乱的幼儿,提醒几次不改,可以采用禁止游戏n次,或禁赛的方法。 4)延迟法。对于幼儿容易约定俗成、产生默契的一些游戏,教师不要急于介入。 5)培养小带头人。既能以强带弱,提高组织能力,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技巧。 6)形成常规。用一些音乐、信号等代表游戏的开始、中止、结束。特别对于一些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平行班游戏,一定要先建立良好的游戏常规,才能保障游戏长期、有效地进行。 (四)教师专业与幼儿素质的共同提高 游戏化课程是互动的、流动的、生动的,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机制和反馈能力。良好的反馈能力依托于针对幼儿而作的细致的观察、精确的判断、科学的分析、深入的反思、及时的总结,它给予课程行进的方向、生成的源泉,是游戏化课程永葆活力的关键。课程实施中的游戏之路,也是教师的反思之路,在实施的过程中,师生必须在某个路径上稍作停留,看看哪些走入了困谷或斜径,或站在终点往回看看,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过程,可以修整一条更顺畅、更恰当的路来,师生就在这种游戏之路的反思、解决中共同成长。,策略详见《工作报告》, 29 五、 效果与分析 幼儿整体素质明显的增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获得相应的发展。 表2: 2000年教学测评与2005年教学测评对照表 内容 幼儿能力素质 教师指导能力 创造性合作 规则 坚持 创设 观察 评价 等级 思维 能力 意识 性 环境 引导 分析 2000年 3 3 1 3 3 2 0 2005年 5 5 4 4 4 4 4 我们从幼儿能力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指导能力的发展两个方面评价,将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统一,按照量化后分为五等级统计,从上表显示,随着游戏化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独立、合作、创造、有规则、坚持、愉悦地玩,较之前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更为有益的发展,教师随之增强了指导的能力。从表中可看出,教师在2000年还不会反思、分析、评价幼儿在教育教学的表现和自身的教学活动,随着研究的进展,教师通过评课、小结、撰写论文等,进步很快,并逐步能独立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立项课题。此方面呈正向的的增长趋势。 随着我园游戏化课程研究逐步深入,研究成果逐步呈现,在军地产生一定的影响:2003-2006年平均每学期向市级以上全园开放游戏及游戏化教学展示,见《游戏化园本课程对外展示活动实录光盘》,;先后近百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课题中期成果在阶段报告会上发言交流,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家级、省级课题研讨会上发言交流;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示范园和南京军区示范园。 游戏化园本课程的研究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别是在想象创造力、社会性及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尤其显著。 (一)想象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探究欲望得到发展 我们在第一阶段(小班)从游戏主题、情节发展、自主使用场地和替代材料方面进行跟踪观察,并针对初期、末期的不同状况进行对照统计分析。 30 表3: 小班幼儿游戏初期末期状况对照统计表 内容 , S T 阶段 X 初 期 2.75 2.5 P<0.01效果显著 末 期 19.75 12.74 分析:游戏初期,幼儿不会自主使用场地,只会使用3种替代材料,游戏主题的产生、情节发展都需要教师大力帮助;游戏末期,游戏主题增至9个,情节丰富,所有场地自己使用,替代材料使用数量是初期的9倍,幼儿自主创造的激情猛增。 到了大班,幼儿的创造想象思维基本形成习惯,在教师恰当的指导下,幼儿的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表4: 大班民间游戏创造能力统计(之一) % 玩法 一成不变的游戏 积极改造游戏 生成主题游戏 月份 一月 83(3 11(1 5(6 二月 69(4 22(2 13(9 三月 22.2 55.6 22.2 四月 13.8 69.4 16.8 由表4看出:幼儿创编游戏的能力是逐月上升的,并是由易到难的,起初是一成不变的游戏百分比最大,而渐渐发展成积极改造和生成主题游戏比例增大。可见,一成不变的游戏已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创造性的游戏渐渐取代一成不变的游戏。 (二)幼儿社会性方面显著发展。 1、交往、合作水平提高,组织能力增强, 首先,体现在幼儿交往中主动意识的增强,他们从独自游戏发展到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发出邀请。其次,交往策略的灵活多样。如:在不限制人数的游戏中,幼儿能学会观察、协商;正在玩的游戏中因人数过多使空间拥挤、玩具不足,他们会采取自动退出、更换游戏或主动与同伴协商等办法使游戏能继续快乐地玩下去。第三,幼儿合作意识和行为能力增强,并在交往合作中初步推选组织者。以下,我们以第二阶段(中班阶段)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统计分析来说明: 表5: 中班幼儿协商行为量表 % 内容 语言 动作 目光 31 等级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 20 60.2 15.1 27.4 13 25 ? 32.5 19.9 32.4 50 40 37 ? 47.5 19.9 52.5 22.6 47 38 ?:能主动用语言,动作或目光询求帮助或交往的。 ?:在教师的暗示~或语言、动作的提示下进行交往协商的。 ?:在教师的暗示~或语言、动作的提示下~仍无交往、协商行为。 分析:随着研究的进行,幼儿从家庭中的个体,渐渐地融合到集体的氛围中,幼儿的协商行为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争抢玩具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逐渐学会协商的方式和技巧,从不知所措到会用语言沟通,发展到形成初步的用动作、目光等身体动作表达默契。 表6: 中班幼儿援助行为量表 % 内容 领袖 总管 群众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等级 ? 10 17 / 15 90 68 ? 14 30 / 20 66 50 ? 30.1 20 / 25 20 55 领袖: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在游戏中遇到问题都找他来解决。 总管:帮助领袖协调同伴间的关系。 群众:在游戏中能顺从于领袖、总管的角色~主动参与游戏。 ?、?、?~三种不同角色的表现和转换。 ?:自然形成,?:幼儿推选,?:教师指定。 由上表可以看出,幼儿推选组织者并服从的百分比呈正向上升趋势。幼儿在独立解决问题方面,正发生积极的变化,幼儿间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正在提高,幼儿的合作行为正在由开始的平行游戏向交往合作游戏方向发展。幼儿的变通思维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了提高。 2、规则意识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游戏水平随之上升。 由表7可以看出:幼儿在教师指定规则时处于初级以上水平,幼儿刚开始获得自主权后,其游戏自主水平有下降趋势。这说明幼儿对于自主活动还不适应,甚至不知所措。当逐渐适应后,在第二个月的游戏中幼儿能保持游戏水平。在第三个月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理解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游戏水平缓慢上升。在以后的游戏中幼儿逐渐向自己确定规则、自主控制、自主调节发展,游戏水平随之发展迅速。 32 表7: 幼儿参与制定规则与游戏自主性发展的时间变化图 [ 高级 游 戏 的中级 自 主 性 ] 初级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 共同改造规则后的时间 ] (三)幼儿身体、心理素质有明显增强。 现以第二阶段(大班)《幼儿个人跳绳竞赛测查》为例,分析如下: 表8: 单人竞赛跳绳测查 % 技能 协调与柔韧 坚持性,连续跳, 竞争力 应用 项目 好 中差 敢惧无所数据 80-10060-80 50-601次 2次 3次 4次 前 后 于 怕 谓 个/分 个/分 个/分 总 计 28 41 25 6 9 25 19 0 3 24 10 5 说明:全班32人参加测试,男16 人;女16人,其中协调9人;较协调13人;不协调8人,连续跳一次2人,两次3人,3次8人,4次6人;灵活运用快、慢跳交替的技能,第一次测试为零;最后一次测试只有1人。 分析:从表8中看出,幼儿的运动综合能力发展的可塑性很大。坚持性行为呈抛物线式发展;技能运用呈递增趋势。从幼儿的坚持性行为看出:连续一次性完成的幼儿,他们的协调能力虽然介于不协调和协调之间,虽然跳绳速度较慢,但跳得很稳。而协调性较强的幼儿都是分三次完成,这些幼儿跳绳速度快(最多的幼儿跳110个/分),说明手腕的柔韧性强。在技能运用上,幼儿的发展趋向正常。幼儿能按规则按部就班地跳绳,少部分幼儿在跳绳过程中,能灵活调整自己的体力,运用快、慢交替的方式使自己水平较好地发挥出来。在竞争能力方面,大多数幼儿敢于竞争,勇于挑战,少部分幼儿惧怕和同伴竞争,个别幼儿表现出无所谓输赢。 由此可见,幼儿身体、心理素质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了有益的增强,身体机能随之正向发展,来园率明显上升。 33 六、 结论与反思 研究表明:通过三年的研究,已初步形成本园游戏化园本课程体系。游戏化课程能有效地促使幼儿身心获得全面的、和谐的、愉悦的发展。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师幼共同成长。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的游戏化园本课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深思和进一步的探讨: 1、切忌游戏化“失真” 在游戏化课程的研究中,教学游戏化的探究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如何将游戏与教学完美整合的研究难点。游戏和教学同属于教育关注的问题,都是教育可利用的促进发展的手段。这二者的结合,表现为“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教师在执行“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时, 往往又有很大的偏差。如,认为“寓教于乐”就是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高兴、快乐,要给他们充分地自由、自主和游戏的机会,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教学组织的失控、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教学效果的下降。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一味地在形式上追求多种游戏因素的运用,而不考虑游戏与教学因素的有机结合,只是用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或游戏因素去吸引和刺激幼儿,使幼儿处于毫无意义的激动与兴奋状态之中,这样强化的是幼儿对外加驱力的依赖而不能真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导致为游戏化而追求游戏化,也导致教学游戏的庸俗化、形式化。 2、评价体系的不成熟 虽然在研究中我们初步探索了有关评价体系,但研究的科学性和深度都不够,其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如指标项目的具体化、测量工具的编制和修订、各项收集资料工作的程序控制以及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经费预算等等,也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不断推敲与设计。 总之,我们的课题已即将结题,但我们的研究仍在继续,在本课题进入结题阶段的同时,我们针对三个子课题进行更细致、更深入、更科学地探讨,分别送报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立项,目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策略的研究》已被中国学前教育学会批准为“十一?五”立项课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被批准为军队“十一五”立项课题;《挖掘主题游戏的教育价值》已被批准为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以上 34 三个课题均已开题。我们希望在一系列延续性的研究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所悟。 《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组参与研究人员: 朱金华、张静、郑红、尹建萍、陈丽、李艳雯、苗玲、卢燕、苑滨、闻陈娟、周蕾、耿松、马明洁、李振洪、戴文、健伟、蔡爱春、王媛媛、朱慧景、贺菁、谭慧、马莉、潘鸿艳、单建云、孙颖、狄荣、杨忠、毛雪琴、陈晓婷、郭杭榕 附录1:课题研究成果: 一、文本成果: (一)《游戏童年——游戏化园本课程指南》(内参)一本 (二)《快乐游戏》(内参)一本 (三)《硕果》(游戏化园本课程研究获奖及发表论文成果集)一本 二、评优课获奖证书及对外开放活动:(25个) 1、中班健康活动《小脚丫的旅行》 马明洁 获2004年徐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并向《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开放。 2、大班综合活动《猫和老鼠的故事》 周蕾 获2004年徐州市评优课二等奖,并向《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开放。 3、中班语言活动《小小魔术师》 郑红 获2004年徐州协作组语言观摩比赛一等奖,并向徐州市同行开放。 4、大班语言活动《反话王国奇遇记》 张静 获2004年徐州协作组语言观摩比赛一等奖,并向部队同行开放。 5、中班语言活动《我们的书》 李艳雯 获2004年徐州协作组语言观摩比赛三等奖,并向部队同行开放。 6、小班语言活动《会变的香蕉》 马莉 获2004年徐州协作组语言观摩比赛二等奖,并向部队同行开放。 7、大班语言《反话王国奇遇记》 张静 获2005年江苏省第三届幼儿园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及徐州市评优课一等奖。 8、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 郑红 获2005年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优课二等奖 9、大班音乐欣赏《森林狂想曲》 周蕾 获2006年徐州市评优课一等奖 10、小班数学活动《小乌鸦爱妈妈》 陈丽 获2006年徐州市评优课一等奖 11、大班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 王媛媛 35 获2006年徐州市评优课二等奖 12、大班德育活动《让世界充满爱》 陈丽 获2006年南京军区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 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 13、大班德育活动《快乐通行》 谭慧 获2006年南京军区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优秀奖。 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 14、小班德育活动《玩具找家》 潘鸿艳 获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 15、小班德育活动《礼貌密码》 周蕾 获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 16、大班德育活动《哈利〃伯特的快乐魔法》 王媛媛 获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二等奖。 17、大班德育活动《擦亮你的眼睛》 张静 获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二等奖。 18、大班德育活动《美丽的徐州~我们的家》 尹建萍 获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二等奖。 19、小班德育活动《玩具——我的好伙伴》 苑滨 获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三等奖。 20、小班德育活动《请你吃点心》 卢燕 获徐州协作组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三等奖。 21、大班操作活动《浓浓的豆浆哪里来》 耿松 向淮海经济区同行开放。 22、大班美术综合活动《花背心》 周蕾 向淮海经济区同行开放。 23、大班建构游戏综合活动《我心中的汉城》 陈丽 向徐州市同行开放。 24、2004年10月、12月两次向徐州市同行开放全园游戏半日活动。 25、2006年6月向徐州市《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观摩活动》全园开放~并展示亲子教学 游戏《小马嗒嗒嗒》,执教:李艳雯,。 四、光盘成果:共 盘 ,一,研究课活动光盘:共 盘 1、 《市级以上获奖评优课系列光盘》,一套2盘,,,, ,1,省级评优课系列,1盘, ,2,市级评优课系列,1盘, 2、 《幼儿园亲子教学游戏系列光盘》,一套1盘,,,, 3、 《幼儿园历年研究课系列光盘》,一套3盘,,,, ,1,2005年系列,1盘, 36 ,2,2006年系列,1盘, ,3,2007年系列,1盘, 4、《童心回放~价值无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传统游戏掠影》,1盘,,,,, ,二,参赛系列光盘:共3盘,,, 1、大班主题综合活动《浓浓的豆浆哪里来》 周蕾 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评优课一等奖, 2、大班主题综合活动《关爱孤残儿童》,即《让世界充满爱》, 陈丽 获南京军区德育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 3、大班综合活动《老鼠和猫》 周蕾 尹建萍 马莉,见教师自制flash课件光盘, 获2006年南京军区动画课件评比二等奖。 4、大班平行班游戏《老鼠嫁女》 尹建萍 苑滨 潘鸿艳 谭慧 获徐州市课题评优活动三等奖, 5、大班建构游戏《新北京新奥运》 李艳雯 获徐州市幼儿创新游戏大赛一等奖, 6、大班主题活动《我心中的汉城》被南京军区选送中央电视台幼教专题片素材, ,三,幼儿园游戏观摩活动系列光盘:共4盘,,, 1、2004年系列,1盘,,过家家+老鼠嫁女+赶庙会, 2、2005年系列,1盘, 3、2006年系列,1盘, 4、《老游戏新玩法》,1盘, ,四,对外开放活动光盘:共?盘,,, 1、 2004年系列,,盘, 2、 2005年系列,,盘, 3、 2006年系列,,盘, ,二,教师自制flash教学课件光盘:共1盘,,, 1、flash动画片:22个,1盘, 五、课题原始资料:(,本) 1、过程性资料:课题申报书、方案、开题报告、阶段总结、阶段性研究报告、子课题方案、总结等。 2、活动过程原始资料:游戏观察记录、研究课专题总结档案资料、子课题组汇报档案、游戏化教学开放通知及来宾签到。 37 附录2: 附表1:游戏化课程独特性评价框架: 评价方面 指标项目 工具或方法 每天游戏活动占用时间 教师问卷 时间安排 每周游戏活动占用时间 查阅教学计划 每次教学活动游戏因素比例 现场观察记录 组织形式 集体、分组、个别方式 教师沙龙、自省 或 教育方式 现场观察或录像观察 教育方式 指导方式 课程方案与分析 教材教具 教材内容与幼儿年龄的相宜度 教材的书面分析 或 教材内容与方法、材料的相宜度 现场观察或录像观察 环境材料 环境设置与材料投放的相宜度 教师自省 教师设计 教育目标与过程 教师备课分析 或 游戏化策略的运用 现场或录像观察 指导情况 观察和干预幼儿游戏的程度 教师自省 交往性质 日常观察 交往方向 师生互动 现场或录像观察 交往频率 抽样谈话 交往效果 参与意识和态度 家长、教师问卷或座谈 家长参与 参与程度,时间、形式、作用, 书面分析 交流频率与反馈效果 查阅档案 38 附表2:幼儿园游戏活动检查总表(2005年9月)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检查次 项目 序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x教师 1 游戏 内容 2 1 材料 提供 2 1 教师 指导 2 1 幼儿 表现 2 1 评价 方式 2 1 目标 达成 2 总 评 简 评 附图1: 游戏化课程 目标系统 内容系统 评价系统 形式 手段 基本 辅助 生活 形终认知 情感 行为 活动 活动 活动 成结 性性 评评单主主自游戏 游戏化 自价 价 科总目标 想象与角色扮演 题题选由教综游游游学运动与协调 游参观 合 戏 戏 戏 戏 认知与记忆 访问 阶段目标 审美与表现 娱乐 发现与实验 出游 户外之乐 领域目标 种植 亲子互动 策划 操作 1 分层目标 活动方案 实验
/
本文档为【游戏化园本课程结题报告(7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