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_0

2018-02-17 13页 doc 2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_0(doc)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_0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 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 ? 20?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1期 明代”煎灯’’系列小兄序跋与JJli~生态环壤硇 考察几种传孺途径 王猛?刘香环? (1.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2.遵义师范学院教务处,贵州遵义563002) 内容提要:”剪灯”系列小说是明代文言小说领域的重要作品,通过对其序跋的研究,可以透视 明代初期洪武年间到明代中期万历年间小说的生态环境;四个阶段的序跋恰好体现了...
(doc)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_0
(doc)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_0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 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 ? 20?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1期 明代”煎灯’’系列小兄序跋与JJli~生态环壤硇 考察几种传孺途径 王猛?刘香环? (1.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2.遵义师范学院教务处,贵州遵义563002) 内容提要:”剪灯”系列小说是明代文言小说领域的重要作品,通过对其序跋的研究,可以透视 明代初期洪武年间到明代中期万历年间小说的生态环境;四个阶段的序跋恰好体现了明代小说逐 步突出困境,日益赢得受众的喜爱,同时又不能不受主流思潮制约的过程. 关键词:”剪灯”系列小说;序跋;生态环境;明代前,中期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1)O1—20—23 古代小说序跋不仅是小说理论的渊薮,也是透视小说与社会的窗口.明初到中期以前,小说创作以文 言小说为主导,”剪灯”系列小说是其中最有代性的作品,通过其所附序跋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时 期小说艰难起步,曲折发展的历程,从而进一步认识明代前,中期小说的境遇及时人小说观念的变迁.”剪 灯”系列小说序跋按产生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四世纪后期的《剪灯新话》序跋,十五世纪的《剪灯 余话》与《效颦集》序跋,十六世纪初的《花影集》序跋与十六世纪晚期的《觅灯因话》序跋.四个阶段恰好体 现了明代小说逐步突出困境,日益赢得受众的喜爱,但又不能不受理学思潮制约的过程. 第一阶段包括五篇序跋.在瞿佑洪武十一年(1378)自序中,作者称其所写”远不出百年,近止在数 载”,”其事皆可惜可悲,可惊可怪者”,选材意向性明显,有假定的理想读者作为接受对象,可见并非不欲外 传;但接下来却称:”既成,又自以为涉于语怪,近于海淫,藏之书笥,不欲传出.”这种前后的矛盾,实际来自 于作家心中的矛盾和惴惧. 明初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朱元璋对文人的态度专横猜忌,曾大兴文字狱,严刑诛杀无辜文人.赵翼 《廿二史札记》中谈及明初文字狱祸云:”明祖通文义,固属天纵.然其初学问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亦 已不少……”【】由表笺之祸可以猜测当时对写作文字的忧惧之情. 至于洪武年间的文艺政策,洪武三十年 (1397),五月刊本的《御制大明律》明确地对搬做杂剧规定: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 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统治者为了现存秩序的稳定,尤为强调文艺的内容及其中体现的对当局的态度,而瞿佑的《剪灯新话》 内容上却一定程度地与之违侔.小说主要题材为灵怪艳情,写了不少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描写细腻,有伤 教化,这在大力提倡理学的明初,无疑是触犯时忌的.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lO(国初榜文》记载有洪武年 问学唱割舌,蹴圆卸脚等规定和事件j,可见明初朝廷维护教化手段之残酷. ?作者简介:王猛(1970一),男,汉族,安徽灵璧人,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从事古代小说研究. ?作者简介:刘香环(1976一),女,汉族,遵义师范学院讲师,本科,学士.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21. 尤其《新话》还有一些暴露社会黑暗,宣泄不满的篇章,如《修文舍人传》对比阴问和阳世,认为人间官府 “可以贿赂而通,可以门第而进,可以外貌而滥充,可以虚名而躐取”,流露了对现实的讥讽之意.内容上的 违侔与文禁的严酷,令瞿佑不能不产生惕惧之情,序文以己作比附儒家经典的内容,又以”劝善惩恶”之类说 法,尽量和主流话语搭上关系,显然与此有关.而后面强调”言者无罪”的表述,则直接流露了内心的矛盾和 或多或少的担忧. 较为明确揭示当时小说作家的困境的,是桂衡《剪灯新话序》.序者以同情的态度,揭示了小说在此时 受冲击的状况: 余友瞿宗吉之为《剪灯新话》,其所志怪,有过于马孺子所言,而淫则无若河间之甚者.而 或者犹沾沾然置噱于其间,何俗之不古也如是! 桂序作于洪武已巳年(二十二年1389),此时《新话》的抄本已流行了11年,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招 来保守派更多的攻击,”犹沾沾然置噱于其间”,表明小说创作其时尚乏宽松自由的环境.桂衡用唐代韩柳 写游戏之作的一段公案,来为瞿佑辩解:”余不敏,则既不知其是,亦不知其非,不知何者为可取,何者为可 讥.”说得如此软弱无力,无疑对现实境况很有忌讳,这一点在下面的话语中进一步得到证明,序文以符合教 化为瞿佑开脱:”故取其事之尤可以感发,可以惩创者,汇次成编,藏之箧笥,以自恰悦,此宗吉之志也.”余下 几篇序有所不同,体现了对小说相对大胆的肯定.如凌云瀚序,有学者 考证作于洪武十三年,距瞿佑自序只 有两年,应该是最早对《剪灯新话》极力肯定的第一人: 是编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矧夫造意之奇,措词之妙,粲 然自成一家言,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自非好古博雅,工于文 而审于事,曷能臻此哉! 从小说的社会作用,文笔意境,艺术效果三方面对《剪灯新话》进行明确肯定,比瞿佑自序和桂衡序都进 了一步.而比凌序晚一年的吴植序对这部作品也是赞赏有加:”余尝接其论议,观其着述,如开武库,如游宝 坊,无非惊人之奇,希世之珍,是编特武库,宝坊中之一耳.”吴植身为名士,性情耿直,其赞赏对《剪灯新话》 的传播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 总观第一阶段的序跋可以看到,在十四世纪后期的明初,文禁森严,社会思想僵化保守,小说家对创作 心存余悸,小说生存空间极为狭小;但小说的支持者也不乏其人,或从激赏文笔之工,或从劝善惩恶诸方面 为小说婉言辩护.但总体上支持的声音较为微弱,有时甚至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这是专横社会空气所造 成的直接后果. 第二阶段包括九篇序跋.《新话》一篇,《剪灯余话》六篇,《效颦集》 二篇. 李昌祺的《剪灯余话》,是剪灯系列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最早的序跋是罗汝敬于永乐十八年 (1420)所作,主要论述小说的社会功能:”足以广心志,扩见闻,而资益学识”,肯定小说”亦莫不有裨于时”. 针对小说中的神异虚妄成分,他认为不同于《齐谐》,《搜神》等”务为荒唐虚幻者”,而是”有关于风化,而足 为世劝”,并且”征诸事则有验,揆诸理则不诬,政人所乐道,而吾党所喜闻也”.罗序所论实际上涉及了创作 神异题材小说的几个原则,即要有好的社会作用,也就是有关风化;要喜闻乐见;不能随心所欲一味虚构,表 现了对小说认识的深化,这是小说广为传播的结果,可以推测小说生态环境比明初已经有所变化. 与罗汝敬同时前后写作的还有王英序与曾綮序.王英序针对别人非难小说中”幽昧恍惚”难以置信的 内容,认为”然亦岂无可取者哉!在审择之而已”.至于审择所取的内容,从下文引述作品中”唐诸王之骄 淫,谭妇之死节,赵鸾,琼奴之守义”等事迹,显然是强调要有利于封建教化.序文还主张工于章法词法:”措 词命意,开阖抑扬,亦多有可取者,此余之所喜也”.这里不仅道出了自己的观点,也道出了《剪灯余话》创作 的两个倾向:一是理学气味的浓厚,二是更加追求小说的文采词华.李 昌祺与瞿佑不同,瞿佑由元入明,身 经动乱,其时也是理学思想统治最为松弛的时期,《新话》理学味自然要淡的多;而李昌祺创作《余话》距明代 立国已经半个多世纪,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体现出来的则是重建道德的使命 感”_4J,思想不脱传统的封建礼教. 与第一阶段序跋对小说的社会作用婉言辩解不同,曾綮序则是明确地肯定,他将神异虚幻小说与”圣贤 之大贤大法”并提,认为:”有不可思议,有足以广材识,资谈论者,亦所不废”.序中还描述了此时世人对小 说态度的变化:”人多喜传而乐道之,由是其说盛行于世”,”读之者莫不为之喜见须眉,而欣然不厌也,又何 其快哉!”《新话》流行以来的四十多年,小说逐渐赢得了较为广大的市场.无独有偶,距上述三人序作 之后数月,李昌祺写了自序.序中同样提到世人对小说的热情:”稍稍人知,竞求抄录”,”索者踵至,势不容 ? 22?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1期 拒矣”.但毕竟是当事者,作者心中还是隐隐不安,不过由于此时的文禁较洪武时期稍微宽松,并非担心文 字之祸,而是害怕”取讥大雅”,因为所作毕竟是小说,”无书籍质证,虑多抵牾”,故序末辩解自己的创作动机 是消愁解闷,供人一笑而已: “好事者观之,可以一笑而已,又何必泥其事之有无也哉?”. 张光启序作于宣德癸丑(八年1433)年,其后将《剪灯余话》梓行于世,其刊本应该是这部小说的第一 个刊本,使这部小说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张序将《余话》与《新话》进行对比,认为后者不足之处是少关 风教,”惜其措词美而风教少关”,将小说的教化功能作为重要价值.并推断《余话》:”其善可法,恶可 戒,表节义,砺风俗,敦尚人伦之事多有之,未必无补于世也.”故决定”命工刻梓,以广其传”.张序体现的思 想倾向,再次证明了理学对小说的渗透增强. 与张光启序写作的同时,刘敬也写了《余话序》.刘敬在序中从小说的选材,文笔,风格与社会作用等对 小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肯定: 其卷四,其编二十,皆湖海之奇事,今昔之异闻;漱艺苑之芳润,畅词林之风月.锦心绣 口,绘句饰章;于以美善,于以刺恶;或凛若斧钺,或褒若华衮.可以感发人之善心,可以惩创 人之佚志…… 这种言之凿凿的肯定为第一阶段序跋所罕见,一方面说明小说在十五世纪得到了文人阶层的普遍认 同,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时期社会空气比洪武年间相对松缓.《效颦 集》是在《剪灯新话》影响下的产物,作 者赵弼,字辅之,是明初学者及小说作家.其《效颦集》”呈现出依违名教,恣意劝惩的审美底色.”[6],与第二 阶段小说序跋中的教化意识增强恰好一致.序中作者对别人质疑小说中的”荒唐之辞”,用儒家经书的相似 内容予以还击,并强烈反驳:”予之所作,奚过焉?”说得理直气壮,这和第一阶段瞿佑等人的婉言辩解迥然不 同,正是小说得到时人一定认可的反映,而”欲弃毁其稿”的原因,也同李昌祺一样,是”恐贻大方之诮”,说明 小说创作仍然面临较强的反对力量,小说境况虽有改善但并不容太过乐观. 通过对第二阶段若干篇序跋的考察发现:十五世纪的明代,小说已然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也得到士 大夫阶层一定的认可,如为《余话》作序的就有翰林侍读学士曾綮,翰林侍讲王英,翰林修撰罗汝敬等,这种 情况和洪武之后文禁稍松有一定关系,也和《剪灯新话》系列小说的广为流传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序跋作 家们进一步明确地对小说及其虚构性质表示了肯定,只是由于理学思想对世道人心的统治日益稳固,更多 地是从小说的教化功能着眼.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鄙薄小说尤其是非现实题材小说的观念依然存在,且对 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从李昌祺《剪灯余话》自序和赵 弼《效颦集》后序都可以看出,不过他们 主要担心的是世人的讥笑而非文禁,与第一阶段不同. 第三阶段主要是《花影集》的两篇序.《花影集》乃受《新话》,《余话》,《效颦集》的影响而创作,是”剪 灯”系列的成员.小说突出的内容是劝忠劝效,戒贪戒淫,与第二段作品相仿佛并过之,如《刘方三义传》, 《节义传》之类,从故事名目就知道主题倾向.小说议论较多,文采逊于《新话》,《余话》,故事意味不足. 《花影集》创作的种种倾向,表明了小说在永乐年间有所发展之后的退潮,其原因主要是来自政治的干预. 正统年问,张光启将《余话》和《新话》合刊梓行,扩大了二书的传播与影响[7],以致引起统治阶层的恐 慌,才有李时勉的上书禁书,”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焚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8].本来已经趋缓的 小说创作环境再次紧张起来,人们对小说的认识发生逆转,直接导致”仁庙称为好人”的李昌祺因写《剪灯余 话》,景泰中死后竟不能人”乡贤祠”的事件.此后的小说创作便由上期潜意识地宣扬封建伦理,变成主动 向主流话语的靠拢.张孟敬《花影集》序明显地体现出这一迹象:”夫文词必须关世教,正人心,扶纲常,斯得 理气之正者矣.”开篇即对小说创作的教化主旨明确地强调,与以前序跋中那种不自觉地的流露显然有所不 同,而后面对小说内容的评赞也主要突出这一点.这些论述虽不乏陈腐气息,但其中蕴含的对小说性质的 认识却较前人有所深入,比如对小说虚构直接肯定,认为小说应该”托词比事”,”假托”,有”寓意”.虽然是 建立在小说教化功能认识前提下的,或许不能视作是对小说本体性质的真正认识,但至少可以看作一种认 识的萌芽.. 夕川老人(陶辅)”引”对”剪灯”小说系列进行了梳理比较,并作出了较为正确结论:”一则信笔弄文,一 则精巧竞前,一则持正去诞”,高度评价它们”皆吐心葩,结精蕴,香色混眩鬼幻百出,非浅学者所能至也.”但 作者接下去又说:”是后数年,得暇求学,方知圣贤旨意.深以前作为非,掷而不睹者三四十载.”这一前后迥 别的认识是政治环境干预小说留下的后遗症,理性的认识和艺术天性不能不产生难以解开的困惑和矛盾: “欲存而序之,实非当为之事;欲弃而焚之,其奈三先生何!”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23? 考察第三阶段两篇序引?,可以大致得出结论:在正统七年(1442)禁小说之后,小说创作及社会对小说的 认识再次步人低潮,这主要反映在刻意强化小说的伦理工具的职能和总体上对小说价值有所否定的序跋话 语中;不过这种认识的低潮,不同于洪武年问的排斥诋毁,更多的是一 种困惑迷惘,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全 新小说观念的输入.所以说,这一低谷,实际上也是嘉靖以后高潮来临的某种蓄势表征. 第四阶段的序跋以万历年间的《觅灯因话》”小引”为代表.”引”中,序者借”客”之口说:”是编可续《新 话》矣”,由此得知属剪灯系列.《因话》相较《新话》,《余话》,篇幅较短,文字朴实自然,少炫耀辞采,传奇味 道较少,说教意味较浓.”引”中叙述了小说的写作过程,取材特点后说: 客因为道耳闻目睹古今奇秘,累累数千言,非幽冥果报之事,则至道名理之谈;怪而不欺, 正而不腐;妍足以感,丑可以思.视他逸史述遇合之奇而无补于正,逞文字之藻而不免于诬, 抑亦远矣.……志其实也,而何嫌乎不文.观者幸无以不文病之. 这一段论述了”奇”与”正”,”实”与”文”的关系,反映了对小说认识的深化和小说观念的转变.作者认 为,小说应该传”奇”——”古今奇秘”,但不应当一味以荒诞求奇,要做到”怪而不欺,正而不腐”,即要有一 定的现实逻辑依据(伦理教化),还要考虑艺术效果,”妍足以感,丑可以思”,要有社会作用,有补于正.针对 前期剪灯小说”逞文字之藻而不免于诬”的倾向,作者主张”志其实”,所谓”实”,既指语言自然朴实,也指内 容上切近现实.其对小说认识,总的来看符合小说发展方向,是小说观 念进步的结果,与此期通俗小说理论 呈现出一致性.其外,”小引”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说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正是万历年间小说小说观念 转变和小说创作即将走向兴盛的预示.综上所述,通过对”剪灯系列”小说四个阶段十多篇序跋的考察,可以 较为清晰地了解明初以来到明中期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起伏变化,小说家的焦虑与困惑以及小说创作的走出 困境的艰难历程. 参考文献: [1](清)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740 [2][3][8]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3,12,18 [4]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460 [5][7]乔光辉.《李昌棋年谱>[J].东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6]陈国军.《明代四川文人赵弼及其<效颦集>)[J].(中华文化论坛》,2004.1 [9](明)叶盛.《水东日记》[M].jE京:中华书局,1980:142 RelationsbetweenthePrefaceandPostscriptof?JianDeng? Seriesand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MingDynasty,sNovels WangMeng,LiuXianghuan Abstract:Wemayknow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earlyandmediumoftheMingDynasty~no— velsthroughresearchingontheprefaceandpostscriptof”JianDeng”series;Fourstagesofthepreface andpostscriptreflectedtheMingDynasty~novelsoutstandingdifficulties,winningreadersloveandbe— ingrestrictedbythemainstreamideologysimultaneously. Keywords:”JianDeng”Series;thePrefaceandPostscrip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Early MingandMedium. 责任编辑王羊勺
/
本文档为【&#40;doc&#41;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序跋与小说生态环境的考察几种传播途径_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