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痴爱缠绵成草木

2017-10-17 34页 doc 68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痴爱缠绵成草木痴爱缠绵成草木 痴爱缠绵成草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最害人就是「爱重情深」,最高尚就是「修清净道」。 编按:一九八二年十月下旬,从星、马、台、港数百善信组团朝圣,参加万佛圣城开幕典礼。先举行一周观音七,继而展开一为期十周的‎‎精进禅七。其间, 十一月十二日晚 ,上人于万佛殿向四众开‎‎示。 大家看看这块木头,两棵树干,却长在一起,上下枝节连着,这是什么呢,...
痴爱缠绵成草木
痴爱缠绵成草木 痴爱缠绵成草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最害人就是「爱重情深」,最高尚就是「修清净道」。 编按:一九八二年十月下旬,从星、马、台、港数百善信组团朝圣,参加万佛圣城开幕典礼。先举行一周观音七,继而展开一为期十周的‎‎精进禅七。其间, 十一月十二日晚 ,上人于万佛殿向四众开‎‎示。 大家看看这块木头,两棵树干,却长在一起,上下枝节连着,这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劫以前,有一对男女,彼此相爱的很深。他们发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对男女一见钟情,结为夫妇。他们共同有一个嗜好,就是「钱」~男的拼命赚钱,女的拼命花钱。一个来,一个往,非常热闹。 可是,爱得太深,罪造的太重,生生辗转沈溺,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今已成草木,这两棵树干本来应是两棵,可是依然长在一起,缠绵不相舍离。你看~左根伸出一枝来交抱右‎‎根,右根又伸出一枝来拥揽左根。这就如同男女各自伸出胳臂,互相交抱。可见夙世痴爱之劣习,至今形成草木,犹不能舍~并且,这两干之中,有一块石头。他们视若珍宝,究竟这是什么呢,原来是他们往昔银行存‎‎款的簿子~ 这棵树干,早在几年前,某次我们到城内河边说法,就把它捡回来,你看:头也割断了,根也被刨破了,只露出赤裸枯槁的枝干,但仍然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这不是太可怜了吗, 由此可见,爱得太深,是多么的危险,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有人心想:「法师,您说这个法,我是不可能相信的,既没有根据,又不合乎逻辑。大概是您哄孩子,说梦话~」信不信由你,我也没有办法一定要你相信。因为这个法是很难说的‎‎。人迷恋到爱情上,不论你如何点醒他,他还是不能接受,天下最害人就是爱重情深。最高尚就是修清净道。人不是不知,但明知故犯,而不能出离旷劫之习气‎‎。 中国有句俗话:「手拿着干屎橛,你给他麻花他不换。」这好比人揽执情爱,你告诉他:「舍弃这个邋遢东西,修道可贵~」可是他仍会固执不肯回‎‎头,所以说: 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 佛门虽广,难度不信之人。 这块木头,我保存很久,多数人来我也不让他们看,因为说这个法他们也不‎‎相信,还要等待时机成熟。十月二十四日,诸位从远方来朝圣,我把这块木头带到万佛‎‎殿,搁了差不多三个星期犹未开口,可是若再不讲恐怕就没有时间了,所以不管诸位相信与否,我也要说出这块木头的‎‎因缘。 佛门的不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死时,还是密~密~密~密到地狱里去了~ 刚才所述的公案,诸位不相信犹可,但接下来所讨论的问题,是绝不可以不相信的。人为什么学佛,其最初的动机不外要「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可是有些人很不幸地,他志欲出迷,反而入迷。在佛教界里,本想脱轮回,但一不小心,很容易掉入迷魂阵。若不善用择法眼,被邪知邪见所蛊惑,而做出不可告人的事情‎‎。 譬如,本来想离苦得乐,可是却一失足而钻到地狱门头去,还有更坏的事情,就是密宗里教人的双修法,说念什么密咒,男女互修「欢喜禅」,无以上之啦~不但能解决欲念,又能即身成佛。成佛哪有那么容易~既不断淫,又可成佛,那是绝不可能的事,天下间无此道理。今人多数贪侥幸、贪快捷方式,一听到什么玄妙法,就被迷惑而陷入魔网,到死时,还是密~密~密~密到地狱里去了~ 来生愿做连体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性恋是违背天理、违背伦理、违背生理的妖孽。 我刚才发表的意见,绝不是太过,也不是骂人。佛门里的确有这种败德的行为,所以佛教不兴。 这件事尚可不提,可是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关系全人类,所以不可不提。就是现时同性恋者,日益猖獗,好像在纽约、旧金山等,同性恋者有几十万人,甚至当今的政府官员,竟然公认自己是同性恋者,赞成同性恋,呼吁社会应赞成同性恋者结婚。大家要知道,同性恋是违背天地之理‎‎,忤逆人伦之恶行。在他们后面都由妖魔鬼怪所怂恿、煽风点火,叫人直奔地狱门。 刚才,说男女痴爱,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男女结婚,是通行之大路,所谓「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假若顺生死路,结婚生子,也没有背逆天道,可是搞同性恋却是违背天理、违背伦理、违背生理的妖孽。果报是来生为连体婴。现在世上出现连体婴,已日有所闻。在不久的将来,当会出现很多的「连体畜生」。因为这些人自作妖孽,最卑鄙下流的邪行,势必沦为畜生。 是故,诸位若未学佛,在外边不守规矩、肆无忌惮,犹不足为怪。可是,若学佛了,则必须深明因果道理,丝毫不犯。小心~小心~ 参禅秘诀: 专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基没打好,房子必不坚固,风一吹就倒,雨一冲就散。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晚 学佛的人,有人欢喜参禅,有人欢喜学教讲经说法,有人欢喜研究律宗,有人欢喜密宗,有人欢喜净土宗。无论欢喜那一宗,你都要专心致志,用功修行,才能达到目的,成就自己的希望。若不专心致志,学什么也等于没有学一样。参了二天半禅,就想去念佛;念佛念了半天,又想去学律;学律不久又想学密。常把自己的目标弄乱,而不能专一。为什么不能专一,就因为向外驰求,脚踏两条船,不知到江北好,或江南好,这样就会自误一生。 所以参禅就要时时刻刻‎‎精进,一分一秒也不躲懒偷安。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别有洞天,别有一种天然妙趣。但必定要参到极点,到登峰造极,然后才有一点点希望,但并不多。虽有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要抱着希望,否则又变成头上安头。 参禅,就是要老实用功。首先,要把腿练得听话,不捣乱也不痛,怎么腿会不痛,是否有个咒可以念一念,腿就不痛了,或者吃个什么药令它不痛,不是的。必须要经过这个痛,然后它才听话不痛。你要是忍不住,一痛你就要换腿,休息一下,那么腿永远不会听话,因你已惯坏它。它一痛,你就哄它,如哄小孩子似的。小孩知道父母怎样也舍‎‎不得他受苦,将来他就什么苦也不能受。腿也像小孩子一样,你若怕它痛,它什么时候都会痛,痛时也要痛,你不想痛时也要痛,就都因为惯坏了它。 把腿练得听话,把腰也练得听话,不酸也不痛。眼、耳、鼻、舌、身、意也都听话,六根不向外驰求,不被色、身、香、味、触、法所转,皆不为六根六尘所转,而能转回来,这就是听话。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常常回光返照,不向外驰求,总是抓住自己的根本法门:「念佛是谁,」抓住根本,即「但得本,莫愁末」,对于枝末的问题,也不用再忧愁了,一点一点都会明白。 你修参禅法门,不要连坐都还未练好,也不能结双跏趺坐,连单跏趺坐都结不起来,就想学怎样参,又如何如何,你的基础都未打好呢~ 参禅要先打地基。第一个礼拜,就是在整地。造房子先要整一整地,等到地差不多平了。第二个礼拜就可打桩。打桩须费一番功夫,就是修忍,忍痛、忍饿、忍饥、忍寒,什么都要忍,这是很费力的,虽然费力,但这是必经之路。必须把地基打好,立好桩,否则造出的房子必不坚固,风一吹就倒,雨一冲也就散了,这都是因桩未打好,基础没建立好之缘故。第三个礼拜才把梁、栋、柱脚石等都安好,把所有的柱子都竖建。第四个礼拜就可以造墙、装门、安窗户、盖上屋脊。所以一点一点的造起,不是「一锹就挖个井」,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 参禅如此,念佛是如此,学教、修密、习律也是如此,都要念兹在兹,把心弄老实,不叫它好高骛远,不要听人说密宗好啊~就跑到密宗。我们人不要迷得死不开‎‎ 窍,食古不化。明明眼前都摆着事实,还迷头迷脑的密密密,密来密去也不知怎么就‎‎死了,这真是密~这不是「密」,是「迷」,,糊里胡涂~ 各位信佛的人,要研究真理,不要盲从。要「亲近有德,远避凶人」,凶人就是专门欺骗人;有德之人即是不欺骗人。无德的人专用奸诈手段,所以德存不住;唯独不欺骗人者,才能日积月累的修功立德,故其德行存在。所以你们观察人就是从这儿着眼。不是单单在表面上看,说:「我看这人有德,是善知识。」根本没有确实的标尺。你必须要设身处地,真正了解那人才算。末法的人都犯了一种通病,就是好高骛远,以耳代目,听人家说什么好,就往那儿跑。跑到那儿,好不好也不知道,甚至被人骗了还不醒觉‎‎。学这种迷信财色,迷信风水,非常可怜。 今天从报纸上转载大陆福建某地,有六个小孩子集体跳海自杀去成仙。这为什么呢,就因为邪说把人迷住了,说人做坏事就要作鬼,做好事成神仙。什么叫好事,就是不怕死。在乡下地方,小孩子天真纯朴,听了什么也就容易入脑。说好人不怕死,死了会成仙,所以这六个小孩就要集‎‎体自杀成仙去,,「以前有八仙,大概是集体自杀的,我们现在也要集体自杀成六仙,免去六道轮回」,所以他们一齐自杀想成‎‎仙。 他们成不成仙呢,我可以证明没有。为什么不成仙,因为他们太迷了。成仙的人都很聪明的,没有这样的愚痴,不懂真理,是非不辨。这样怎么会一起死去就会成仙呢,成仙若是这么容易,那么大家不快死算了,都会成仙,真是无有是处。这种乡愚太可怜了,盲从迷信邪说,令小孩子都失去了方向,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小孩子宁可死也不怕,而说要去成仙呢,这也可说是环境压迫而成,觉得人活着还不如死,做人如行尸走肉没什么意思,于是找个大解脱,一起去死。小孩子在他们的笔记簿‎‎上,写「死」字写了一千多个,天天死死死,一天到晚念死。这些童男童女无知,受迷信之蛊惑,而失去真正的目标和方‎‎向。 所以我们信佛的人,不应该迷信,要破除迷信。什么是迷信,就是糊里胡涂地乱信,别人说什么就信,信迷了。「迷信」还不打紧,最怕是「信迷」,信那迷乱颠倒的外道。有人自作聪明,真的他不信,假的他反而去信,这就是「迷中之迷」,不认识真理,拿真当假,把假当真。好像这六个小孩,本来「找死成仙」是一种虚假骗人的方法,而他们却相信。若是叫他们要修行才能成仙,恐怕他们就不相信了。所以世界上可怜的人很多,可怜的事也很多,一言难尽~ 光音天与科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本来不存在,我们叫它科学,它就叫科学。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午 问:佛教里说:「人的始祖,是从光音天来的。」这与现代科学理论,有没有抵触,譬如,科学里有「进化论」,说人是从最原始微生状态,若干亿兆的逐步进化演进,最后从猿猴变为人。这个在佛理上讲得通吗‎‎, 答:人是从光音天来的,这个来源不只七亿兆年,恐怕七亿亿兆年以前就‎‎有这种情形。 光音天的天人来到人间,并非怎么完整,而是已失去智慧。为什么,就等于我们人投胎另去托生一样。当初这世界没有人类,未开化,混沌一片,如鸡蛋似的。天人好像苍蝇飞到这世界来,以为有什么好吃。从光音天到地球来,恐怕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好像现在的卫星火箭打入太空轨道‎‎,要经过人间很久时间,或几年才能入轨道。 同理,天人到地球来,他们本没有什么目的地,各处旅行,把指南针丢了,到了地球就手忙脚乱。他们到了地球也不像以往在天上那么聪明,仅存一种知觉性,没有像在天上那么完整。好像人本来很聪明,但死了再托生做小孩,把前生事忘了。就好像人撞车后,失去所有知觉,迷糊混淆。虽然说他们从光音天来,但是逐渐都失去本有的德性与智慧,只有一点点知觉性存在。虽说从天上来,也来得很少,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来了多少,时间也无人可以考查。既无历史可查,也没有什么根据。 至于所谓的「科学」,并不是什么科学,这是人取的一种代名词,叫它为「科学」。其实它只是一种理论、理性。这种道理圆满或不圆满,就要凭各人的见地和理‎‎解力。有些人懂得多点。有些人没学过科学,就不懂科学。那么是不是没学过科学‎‎的人,在他自性中就没有这种理性,不是的。不论你有没有学过科学,在自性里这个理性仍然存在。不能说学过科学,就有科学;没有学过科学,就没有科学。这就像佛性一样,人人自性中皆有。 科学,只是佛性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一个很完整的理性。说人研究科学如何如何,写出的理论又如何如何,其实这只是个人的颠倒执着,头上安头,故意无事找事忙,忙来忙去也找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研究科学,研来研去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来。人执着科学,以为有什么了不得,其实都是自性本有的。并不需向外求,你若是向外找,什么时候也找不出来。你说它是真的,那都是在皮毛上呢~真的是既找不出,也说不出来。科学本来不存在,我们叫它科学,它就叫科学。 性、识、意、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被外境转,就是修行;被外境转,就是堕落。 问:「性、识、意、心,有什么分别,」 答:小孩子刚生出来,活活泼泼,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这时可说是「性」。一知道吃奶了,「识」就增加。吃奶之后,又懂得穿衣服,不穿就会冷,不穿就觉得羞耻;知道饥渴寒暑,这就是「意」了。等到长大,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这就是有「心」了。本来这是四种心,可是也可说是一个,互相有连带关系,不可分开,是同一家。虽说有四个名词,但是它本性是一样的。它其根本的罪魁就是「业」。 再扩大来说,什么叫「佛」,我们的「性」叫佛,什么叫神,「识」是神。「意」是分别心,「心」是尽打妄想。 再说,「性」本是圆陀陀、光灼灼,无人、无我,不落二三。但一有「识」,就落二三,有所分别。「意」也是有分别。意,又叫第六识,比较混浊,但第七第八识比较清净。识有八种,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与第七、第八识。识本非有八识,而是名词上有八个,但总机关是一,而有八个岗位。虽然有八个岗位,都由识来支配控制,八而一,一而八;八不碍一,一不碍八。从一可生八,从八又可回到一,这是识。 「意」就是分别心,也就是第六意识。「心」不单有分别,而且又妄想纷飞。至于六识,可说是一种知觉性。就是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发出见闻嗅尝觉知。人造罪业也是在六根门头,修行亦是在六根门头。若能不被外边境界转,那就是修行;若被外边境界转,就是堕落。 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时刻刻本着大公无私,昂藏磊落之大无畏精神‎‎。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今时很多国家教育落后,斯文扫地,虽然教育界里仍然有人发奋努力,挽救道德之沦亡,然杯水难救车薪。教育一败涂地,它原因何在,乃因为教育界人士不肯改善,不求进步,眼见学生日趋堕落,杀人、放火、抢劫、贩毒,而视若无睹,甚至于居然公开鼓励学生吸毒、堕胎、性解放、吃避孕丸等,这种卑鄙的行为,只有令学生意志消沈,违背良知。 虽然还有部分教育家,鞠躬尽瘁,大声疾呼,企图挽回颓风,为青年人奠定良好基础,然大部分却昧心厚颜,鼓吹淫狎败伦伤化之作风,使青年人雄伟坚贞之志愿,瑟缩挫损,善根殒灭,还未真正启发智慧,已学会了颠倒荒唐。 部分教育家甚至口口声声要改造人心教育,彼等乃德中之贼,斯文中的败类,为掩护它丑陋,而极力反对真正的教育‎‎、建设性的教育,以盲引盲,诱惑无知,岂不令人更加痛心疾首‎‎。 从事教育的人士,应时时刻刻本着大公无私,昂藏磊落之大无畏精神,造就世界未来主人翁,庶几无负己任,不愧人师。若是依然故我,邪知邪见,嫉妒障碍,沽名钓誉,抑人扬己,覆盖虚伪欺骗,那么教育则一蹶不振,永不再兴。而人类之英才亦将埋没,国家的前途危矣殆矣~希望为教育家者唤起青年人的注意,速谋对策,挽救青年小子,免得误人歧途,自甘堕落,则社会幸甚~国家幸甚~ 参禅要有择法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认识正法,就会跟邪法跑。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晚 讲于万佛圣城 学佛法的人必须要有择法眼,认识是与非法,黑与白法,善与恶法。切记不要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或将黑作白,拿白当黑,或以善为恶,以恶为善,这都是颠倒。想认识这些法,一定要有择法眼。首先要无我相,若有我相,就生种种障碍,而无智慧。有了我相,就先生自私心。跟着就陆续生出自利心、有所求心、贪心。若又求不到也贪不到,就生斗争心,与人争强论胜。 如果能没有「我相」,则什么叫「我」,谁是我,我又是谁,想一想,参一参「念佛是谁,」这「念佛是谁,」不是念的,你念来念去是没有用,而是要参,参如同用锥子锥一个东西,锥出窟窿了才算透,彻悟明白。「一时不明白,一时都要参; 时时不明白,时时都要参。」参也不是猜测的,你若猜「我念佛,你念佛,他念佛,谁念佛呢,」猜来猜去是猜不着的,而是要找这个「谁…,」这个谁字就是金刚王宝‎‎剑,就是智慧剑。要用智能剑把其它妄想全斩断了,智能自然现前。 参禅这法门你若不认识,不明白,而像念佛号似的,以为念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不需要念得多,最好能拉长长声,念几个钟头也念不完,甚至参八万大劫也不间‎‎断,这才是真正参禅。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这「谁」字本来也是多余,但因为我们人就像猴子,总要找事做,找东找西。若有个谁字挡着,那些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是以毒攻毒的法门,没有妄想才是「时时勤拂拭」,参禅就是勤拂拭。为什么要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的法门。 若是没有择法眼,不认识真法,就不会参,不会参就是白费功夫,若不认识正法,就会跟邪法跑,所以择法眼是最重要的‎‎。 得一万事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谁明白?,谁就能修行证果。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中午 讲于万佛圣城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法」都是从因缘而生,也是从因缘而灭,这是一个轮回的道理,也是一个「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也是世间一切的相对法。相对法,就是好到极处则变坏,坏到极点又变好了。好像我们刚生出来是一个好,等到死时又是一个坏。「生住异灭」,「生」了之后就「住」,住以后又变「异」,变异后就「灭」。生老病死亦是同理,生了之后慢慢就会变老,老了就有病,有病就有死,这都是一种缘。 人人都有「生」,都喜欢生;人人也都有「死」,但都怕死。你若不欢喜生也不怕死,这就是一种定力。好像人怕鬼,为什么怕,因为鬼很丑陋恐怖,会对人不利,会把人弄死,所以人怕鬼。这是一种怕死的表现。如果你不怕死,什么也不会怕的,不论鬼神或妖魔鬼怪皆不怕,无所恐惧。你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无所恐惧才是一种正定正受,得到定力。有定力之人是:「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个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用刀割去我的头,或用毒药毒死我,我也无所谓,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自己的生死已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一万事毕了。 可是单单「得一」还是不行的,要把「一」想法子返本还原,变成?。?是个妙不可言的道理,你们谁明白?,谁就能修行证果。如何明白?,就要先明白一。所谓「得一万事毕」,它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又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你想要得到这种境界与道理,先要得到「一」,你不要把「一」看得那么简单。「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天为什么能覆盖万物呢,因为得一了。地为什么能载万物呢,因为得一了;若是地没有一,失去一,即刻就有山崩地裂、地震海啸种种地灾发生。哪个地方丢了「一」,哪个地方就有地灾发生。若是不丢失一,地是平平安安的。 「人得一以圣」,人若是真能得到「一」,就能出轮回,证圣果,开智慧。人失去这个「一」,就在六道轮回里转,就会有种种烦恼无明。八万四千种烦恼都因为‎‎失去一,所以都来了。若得一了,首先就是烦恼变成菩提,生死变成涅盘,如反掌之易,毫无困难。可是为什么不能将烦恼生死变成菩提涅盘呢,就因为失去「一」,而跑到「二」上,跑到「三」上……,跑到「十」上,由十就有十十无尽,百千万种的烦恼都来了。所以这个一是很要紧。可是我们失去一,又想得回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一再能返本还原,回到?上,那更是不容易的事。 我再给我们说这个简单的譬喻。什么时候叫一,什么时候叫?,从一岁开始,女的到十四岁,男的到十六岁,这段时期都没有失去这个一。什么时候是个?,一入胎到出生,都是在?的位置上,那时候没有什么妄想、烦恼、贪瞋痴心,等到会吃饭了,饿了就生贪心要吃饭,贪瞋痴就开始发生,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失去一,这时候是做人的开始。从?字演变成一字,这个一字还是很完整,是一切一切的开始。等到 经过人事的变迁,在「一」上又加上东西,就变成二,二又变三,三又变四……,一路一路地增加,增加越多,负担也就越重,人也越变愚痴了。 性,就是个?字,?就是个「性」???性?性,是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修行要修到如浑沌赤子之心,心无一物,就像小孩子似的,返老还童。但返老还童并非叫你等着吃奶,而是叫你的贪瞋痴慢疑心都没有,这时叫返本还原,和小孩子的知见差不多,很天真无邪,一点也没有懒惰懈怠心,也没有占便宜心,或人我是非的心,这时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修道若是能真明白这个理,才能真正觉悟。为什么听经,就是要返本还原。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返本还原。把所有零零碎碎的垃圾,都收拾干净,不要在人我的问题下用功夫。别人讲你一句就不高兴,受不了;动你一根汗毛,你也痛到心里去,甚至拔一毛能利天下,也不肯,有这种自私是不能修道‎‎的。 修道人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无我相」不是做事时,尽叫别人去做。「无人相」不是吃东西时,说我无人相,我多吃点不要紧,因为无人相嘛~但你这时无人相,别人却有人相。又如果打架时,你就「无众生相」;或者吃肉时就「无寿者相」。这是不对的,都是邪知邪见。那么,应该怎么样做呢, (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 (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 (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 所以我们修道是处处不为己求,不为自己打算,要多为他人着想。 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功时,提得起、放得下,做什么像什么。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 于万佛圣城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若是有人不欢喜念佛也不欢喜参禅,就参加个懒七或睡觉七。「懒七」或「睡觉七」,这些名词很新鲜,但说起来也是很有学问‎‎的。 「懒七」:你很懒,其实也懒不了。你什么也不做,但是心里就做起工来,,打妄想。妄想忽天忽地、忽饿鬼忽地狱、忽人忽天,就是在人的心里制造出六道轮回的‎‎机器。心里把这机器发动了,转来转去,想要懒惰,其实浪费的脑力及精力‎‎更多。所以就更加疲倦,就越加懒,更加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枯燥无味。 「睡觉七」:睡着了就作梦。在梦里也是一下子梦到‎‎发财,或一下子又挨穷,或忽然作大官,又忽然变乞丐,或梦到老虎毒蛇。在梦里睡也睡不安乐,想打个睡觉七也不行了。 这就是人不会用功,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不好;可是会用功的人,做什么都觉得好,参禅、念佛都好,就算懒惰睡觉也都是在‎‎用功。 所以万佛圣城有禅、教、密、律、净五教,你愿意修什么都可以,是很自由的,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你想懒、睡也都是很好的事;懒,不会偷东西,这是持戒。睡,不会杀人或杀生,这也是持戒。你念佛参禅或学教、习律、修密,这都是持戒呢~所以你学五教,都是在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用功就不会犯戒,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在持,其实这是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不需要用持戒的名词,也在持戒,所以这样用功也是很好‎‎的。 因为这样,在万佛圣城愿用什么功,都是很自由,不会有人管束你,因为这个国家是民主国家,所以在这个道场更应行民主中之民主,自由中之自由。所以这么多天,愿用什么功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在用功时,提得起、放得下,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都好好去做,专心致志,这就对了。 再说说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 (一)不争,就不会杀生。杀生就因争心作怪,一争就你死我活,死伤无数。 (二)不贪,就不会偷盗。为什么要窃盗他人之物,就因为贪。你要是没有贪心,就算人家要给你,你也不会要,所以要把贪心去除,才不会偷。 (三)不求,就不会有淫欲心。淫欲心就因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异性。不单求,还要「追」求,就好像把头削得尖尖的,往里头钻。若是无所求,还有什么淫欲心,英俊的男人有什么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个盖肉的臭皮囊。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假若无所求了,淫戒就不会犯。 (四)不自私,就不会打妄语。人打妄语,就因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 怪,所以骗人撒谎,想令人不认识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会犯酒戒。人为什么喝酒,就想迷乱自己的身体心性,弄得它恍忱惚惚,以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遥。喝醉酒又会骂人,又可以为所欲为,又增长淫欲。又想用酒来助血气流通‎‎快点,喝了忘记一切,好像抽鸦片烟一样过瘾。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所以这六个宗旨,就是「五戒」的别名。为什么不说五戒,因为我们人听惯了五戒,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说:「我知道了~听你的做什么,」所以把它变个名词,「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个名词本来人人也听过,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 不争就是不杀生; 不贪就是不偷盗; 不求即是不邪淫; 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语; 不自利即是不饮酒。 德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碍他人,也不怕被他人妨碍自己‎‎。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晚 讲于万佛圣城 学习佛法的人,就是在这儿开始把种子种到地下去。种子种下后,能不能生出,还要看各种的缘。诸缘具足了,种子就能顺利的生出。假若各方面助缘不圆满‎‎,就有可能变成焦芽败种。也就是看当我们发菩提心时、种菩提种子时,种得够不够深,坚固不坚固, 若是种得够深而且坚固结实,那么将来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可是要想结菩提果,还有一段相当的时间,这就要看你用功用得如何。要是用功上路,开悟证果,成就觉道,这才算是收成。种子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相当的时间,培养、灌溉、加肥料。肥料是什么,就是学佛的道德。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儒教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处处要惜福节约,不浪费金钱物质,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德行,所生出来的枝叶才会茂盛,果实也将累累。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养灌溉,枝 芽花果很容易就会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着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帮助他人为本份。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它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不能利益他人,都是于道德有所违背。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修道。有人想修道,魔障就来找,这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所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道德就等于日月,也等于天地,也等于人之性命。没有道德就等于没有性‎‎命,没有日月天地一样。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一)仁:有仁爱的心,就不会杀生。 (二)义:具足一种知识,做什么事都恰到好处,恰到中道,不太过也不会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义」,就不会偷盗。讲义气的人不会偷他人的东西。 (三)礼:礼是一种礼貌、礼节。尚礼节就不会奸淫。偷盗与淫乱都是因为不合乎义礼,违背常规的现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乱喝酒、乱吃迷魂药。愚痴的人才会做出种种颠倒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会打妄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充足圆满了,这就是道,就是德。所以道德是从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们人之心里头,但生出来有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青、黄、赤、白、黑,而是一种德行之表现,是德行之光泽,故韩愈在〈原道〉文中,有一段说着: 博爱之谓仁,仁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而孟子说: 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有德之人不单单面上有所表现,其背上也洋溢着德光,甚至于在四肢上也能显‎‎现出来。这种德相虽然描述不出‎‎来 A 但人人皆能明白。德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功夫学 问,这种德行不能假装的,虚假只会暂时骗人一阵‎‎子,不能长久。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碍他人,也不怕被他人妨碍自己。谁妨碍自己都接受,逆来顺受;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让别人一句话就动‎‎了。有些人的「不动」是无惭无愧,这是不对。你要修的「不动」,是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练起。 道家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德圆满之表现。这两个名词在某些佛教徒听起来,说是外道。其实什么叫外道,什么叫内道,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外‎‎内道,这是用来形容某种修行所成就的结果。「三花」就是精、气、神,三者都变成一种光华。「五气」:仁、义、礼、智、信,五气都圆满,叫五气朝元。 在佛教里,道德圆满了,就获得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也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缺少一样,也无法得到这种境界。所以佛教万德庄严,它能包罗一切宗教,而一切宗教只是佛教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将佛教比喻为大学课程,道教或其它高超一点的宗教可以算为中学,世间宗教如儒教等,只是小学过程。 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读书人;世界各宗教,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以不可以分门别类,到这教就说这教好,到那教就说这教不好,「入者奴之,出者污之。」这是错误的观念。一切宗教都是佛教的一部分,这看法才是对的。因为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外道也是众生之一,也有成佛的机会,为什么要摒彼于门外呢,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边际、无门户、人我之见。所以我们学佛人的心量要大起来,不要心胸狭窄、小气。 道教里有德行人,有一种表现,一般凡人都看得出,就是鹤发童颜。头发虽然花白,但其面色有如童子,很润很细。为什么,就是一种道德感召的变化。虽然是白发,但头发并不干枯,而且有光润之气(并不是擦发腊),他的毫毛、头发会放光,若有功夫的人,或开五眼的人,一看就知道。 佛教又高一招,不单头发放光,而是全身都可以放光,每一根汗毛梢上都可以‎‎放光,每一毛孔都与众不同。在佛教里修行有功夫的人,能使白发转黑,齿落重生。道教也有齿落重生的境界,不过不能全身毛孔放光,这是不同处。你们各位看人是不是一位善知识,不需开五眼,就凭凡夫肉眼,只要你是个行家,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善知‎‎识,是否有德行,人若无德行,是面生横肉,非常讨人厌的~ 禅七诲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禅,要记住《金刚经》上的道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讲于万佛圣城 这次万佛圣城又打禅七又打佛七,但还谈不到真正打禅七或打佛七,只是个练习而已,为什么,因为习气毛病使然,旷劫以来人都懒散惯了,突然间叫他去真正修道,是很难办到的事。在中国高旻寺打禅七的家风,是谁也不能讲话,一分一秒也不能缺席懒惰。禅堂是不可以随便进出的,就算死了,尸体也不能往外抬,只往止单下边扔进去。 在这儿,你叫人突然这样用功,是不可能的。从前凡是在高闵寺的老修行,是真把性命交给了龙天了,真为了要了生脱死,所以拼命用功,克期取证,一刻也不放弃,抱得话头紧紧的,由早二点半到晚十二点,没有一分一秒不是在用功,打七期间从不离开禅堂‎‎。 既然都是初学,都在此训练已经是很不错了。虽然念佛比较容易点,但也不太容易,因为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继续不断地念佛。我们打禅七、打佛七,都是引导大家一点一点往前进步,慢慢训练得上路了,再努力用功。修到什么程度,修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在动中不动,静中不动,在不动中亦不动;静不碍动,动不碍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中道了义,生佛、生菩萨、生圣、生天、生地、生仙,皆由它。 用功的人要专心致志,不要被境界所转。参禅,要记住《金刚经》上的道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六祖大师开悟的一个基本道理。可是多少人听过、诵过这句,有人开悟吗,所以当我解释《金刚经》时,我说:「经文依然在, 开悟是何人,」六祖大师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天天只是上山砍柴,但他听了这句就开悟,因为六祖大师在多生多劫以前已认真修行过,所以一遇到《金刚经》就开悟,可是呢,为什么我们听了这么久,也没有开悟,这皆因往昔没有修行,只顾去看电影、看电视、开舞会、吃喝玩乐,不曾研究过经典。 《金刚经》又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坐禅时是不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没有,就要想办法扫四相,且要空三心,现在、过去、未来三心,三心了不可得,又怎会有四相呢, 《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坐禅时,不要被音声所转,不要随色相而转。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执着境界,这是错误。应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闻不见,才叫不被境界所转。 结禅七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从今以后,重新做人,不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要发大菩提心。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 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今日圆满十禅七, 改头换面发菩提; 常握金刚智慧剑, 纵横南北与东西。 今天是十个禅七圆满日。我们往昔如何,不要去管它,只要从今以后,重新做人,改头换面,重头再练,跟以前的贪心鬼完全不同,不像以前尽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而要发大菩提心。 常常握着金刚王智慧宝剑,不要愚痴,不愚痴就不会做颠倒事。为什么颠倒,就因为愚痴无明,昏昧幽暗。应该时时拿着金刚智慧剑,纵横南北与东西,遨游天下,愿意到那里就到那里 ,也就是无人无我,无拘无束,大自在无是无非的境界‎‎。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十法界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就从我们人现前一念心生出来的。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是人成,人道圆满即佛道成。 法身本身原无性,若有则不为法界。譬如,你的脾气比我大,我的脾气又比你更深,此即恶性之表现。猪有猪性,马有马性;男人有男人的性格,女人就有女人的性格。欢喜吃甜的,这是有个甜性;欢喜吃酸的,有个酸性;欢喜吃辣的,就有一个辣性;欢喜吃苦的,就有一个苦性,这个修行也是苦性。树有树的性,花有花的性,草有草的性。各有其性。以上所言种种「性」,皆包含于法界「众生性」内。 《华严经》上说:「万法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要是修佛法,就成佛道,你心欢喜菩萨,就行菩萨道,成菩萨。乃至于你心愿意堕地狱,你就往地狱那儿跑,将来就堕地狱。所以说「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一、佛法界 不大不小,非去非来; 微尘世界,交映莲台。 「不大不小」:当我第一次听到梵文「佛陀」( Buddha ),就听成一个「不大」。「不大」是什么,是佛;就是没有贡高心、没有我慢心、没有一个我。「不小」,也不小;也不大,才会小。 「非去非来」: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无在无不在的,不是单单就在我们这一个世界,所以说「微尘世界」:这个法界是所有微尘那么多的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交映莲台」:交映,就是这个法界的佛的光‎‎照着那个法界的佛。那个法界的佛的光又照着这个法界。佛在莲台上坐着互相放光动地,不但六门头来放光动地,每一个毛孔上都是放光动地的。每一个毛孔又现出来微尘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诸佛,就在一个毛孔上现出来。每一个佛都是这样子放光,无量无边的。光与光不冲突,光与光都是和的,所以我们佛教是和光的。我们人与人也不要相冲突,这个交映就是你的光照着我,我的光又照着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和大梵天王那个网罗幢一样的,帝网重重,无尽无尽,这是第一个佛的法界是‎‎这样子的。 二、菩萨法界 有情觉悟,跳出尘埃; 六度万行,时刻培哉。 「有情觉悟」:菩萨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觉有情」,一个是觉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觉悟了,这是一个讲法。第二个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这两个讲法我们都有份了,有份成菩萨。我们因为都是一个有情的众生,我们也可以在这个众生里边,做一个觉悟者。我们又可以也以这个觉悟的道理,去觉悟一切众生。同样的,佛就譬如大人,我们就譬如小孩子,天天要吃奶,天天要听法。听法是特别能增长人的善根的,特别能开人智慧的。所以你若能有机会听法,那比你赚多少钱都有价值。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你说多好~ 我希望我们这儿的人不‎‎要那么多的旅行,为什么呢,因为旅行太危险了。你看看,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那么多过一个,或者去旅行就有份了。这个国家(美国)人人都愿意玩、愿意去旅行。我们佛教徒就要改善这个风气。放假的日子,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诵经、念咒、拜佛,那更好。 菩萨,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觉悟中的一个明白者,明白中的一个修行者,修行中的一个实行者。 「跳出尘埃」:你若不明白,就跳不出这个尘埃,因为这个「尘」太厚了,所以你跳不出去了。你若觉悟了,这个尘埃就薄了,就跳出去了。跳出尘埃以后怎么办呢,是不是就睡觉、吃饭呢,不错,还要睡觉、吃饭、穿衣服,不是单单就做这个工作,不是为这三个问题而生存,为着是要行这个「六度」。 「六度万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人说:「我知道,这布施就是叫人布施给我。」不是的~我们要布施给人,所以不要这个钱。钱,是最邋遢的一个东西,你要是和它接近的太多了,那就是尘埃;你能不要钱,那是最清净了,就跳出尘埃了。 「时刻培栽」:不是说今天我修,明天就不修了;今年我修,明年就不修了;这个月我修行,那个月就休息啦~今生我修行,来生就不修行啦~或者这一刻我修行,那一刻又睡觉去了。不是的~时时刻刻、生生世世,我们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所以你能这样子,那就是「菩提萨埵」了。 你以为做菩萨那么容易就做啦,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单做菩萨不容易做,这个缘觉、声闻,也都不容易做的。做什么容易呢,做鬼、堕地狱、做畜生最容易。「难」就是「不容易」的一个别名。所以菩萨就要行人家难行能行的苦行,难忍能忍的忍辱。精进就是菩萨,就是这样子,没有旁的,巧妙的。你就是能做人家所不能做的事 情,那就是菩萨。 三、缘觉法界 缘觉圣贤,孤峰独眠; 春花秋谢,十二连环。 「缘觉圣贤」:这个缘觉的圣人,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独觉,自己就会开悟的,他欢喜「孤峰独眠」。「春花秋谢」:他就看这种「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觉悟到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种生灭。「十二连环」:缘觉的圣人他是修十二‎‎因缘的。 十二因缘: (一)无明。他观察这个无明从什么地方来的,怎么会有无明呢, (二)行。有了无明,就有行为;有行为,有所表现;有所表现,就有了识。 (三)识。识就是分别;就是「有为、无为」之间有了分别。有分别心,就有了麻烦。 (四)名色。这个名色就是麻烦。一有了名,就有名的麻烦。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烦。名色就是麻烦,麻烦就是名色。这个事情要讲起来更麻烦。不讲还没有麻烦。一讲就讲出麻烦来了。我没有这么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没有这么多麻烦。我这一讲,你不懂,有个不懂的麻烦了。有不懂的麻烦,就想要懂了。想要懂了,这就有了六入了。 (五)六入。这个六入就是想要懂,想要明白,于是乎啊,就生出一个眼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这个六入。这六入为什么要生出,就是想要明白。孰不知,愈明白愈胡涂,愈胡涂愈不明白,这就是六入。 (六)触。这个触就是个碰。不明白,就要各处去碰,东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下碰。就好像那个乌蝇似的,各处去碰壁,为什么碰壁,因为要明白。 (七)受。碰了之后,就有了受。没有碰壁,就觉得很舒服。一碰壁,就觉得很不舒服。有人说:「我不好啊~」「我觉得很不欢喜了~」这就是受。 (八)爱。有了领受就生出一种爱着来。我们人为什么有一种不平安的感觉,就因为有这种爱。有了爱就有了恶,也就是有了讨厌。对于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爱着来。对于不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厌恶来。为什么有个高兴,为什么有个不高兴,就因为有一个爱,有一个恶。那个恶就是个不愿意、厌恶,所以这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九)取。所要爱的东西,就想要得到,就生出来一个取了。(十)有。你得到了,就满足自己的这种欲望。那么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因为想要拥有它,就有个有了。 (十一)生。因为有这个有,你想要得到属于你自己的。这一属于你自己的,就有了 来生。 (十二)老死。有来生,又有了老死了。 所以这十二因缘呢,是缘觉圣人所修的。 四、声闻法界 声闻众僧,不论男女; 四谛观行,隐实示权。 在这个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或叫罗汉,他能以飞行变化,有神通。证果的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说谁证了果了,我是阿罗汉了,不可以的。因为证果的圣人,走路他的鞋不沾地。你看他像在地上走路,但是呀,他是在虚空里头,那个鞋不沾地,也不沾泥土,甚至于在泞泥里走,他的鞋都很干净的。好像 法顺和尚 他在那个很稀的泥上面走过去,鞋上也不沾泥。这是证果圣人的一种表‎‎现。 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断思惑;三果要断尘沙惑;四果也是断了尘沙惑。无明呢,他破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的破,没有完全把无明都破尽了。这无明破尽了,就是成佛了。所以在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就不能成为佛。那么这个四果圣人,他所修的是什么,四谛法,即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这五个比丘,本来都是佛的亲戚。可是跟着佛去修道,有的就受不了苦。释迦牟尼佛在雪山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骨瘦如柴。所以就饿跑了三个,受不了苦了,只剩两个。以后,释迦牟尼佛在腊八那一‎‎天,天女送牛奶去,释迦牟尼佛把牛奶喝了,这两个也跑了,说:「修行要行苦行,你现在喝牛奶,这是不能修行的,不能受苦了。」所以也就跑了。这五个人一跑就跑到鹿野苑去了。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华严经》,没有人听,以后就隐实示权,就说《阿含经》,要对谁说呢,一观察,我以前那五个同参,应该先去度他们去。因为在往昔释迦牟尼佛发了这个愿:「我若成佛了,我要先度毁谤我的人,杀我的人,对我最不好的这个人,我要先去度他去。」谁对佛最不好呢,《金刚经》有个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身上的尘土修的也很厚,也不下山,在那儿用苦功,修苦行。这个歌利王就把老修行的身体给割了。为什么割他的身体呢, 有一天,歌利王带着一些宫娥、彩女、妃缤,到深山打猎,这些女人觉得很好玩的,就不跟他去打猎,于是到一个山上去。歌利王各处去打猎回来了,就找他这些女人。一看这些个女人都围在那个地方,和一个很奇怪的人讲话,这个也摸摸手,那个也摸摸脚的,很不规矩的样子。啊~他就生出一种妒嫉心了。听听他讲什么,是讲修 行。在这里讲修道~这歌利王就发脾气来了:「你啊,不要在这儿骗女人啦~你修的什么道啊,」 老修行说:「我修的是忍辱。」「什么叫忍辱啊,」「就是谁骂我,谁打我,我也不生瞋恨心。」「你真的,我就试验、试验。」歌利王把身上宝剑拔出来了,就把手给剁下来了,说:「我现在把你的手剁下来了,你瞋恨不瞋恨,」这个老修行说:「我不瞋恨。」「哦~好~你不瞋恨,真有点本事,你尽打大妄语,你心里瞋恨,你口里讲不瞋恨,你来骗我~我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你能骗得了我,好,你既然说你能忍辱,不生瞋恨,你那个手,我也给你剁下来了。」把那个手也剁下。 剁下了又问:「你瞋恨不瞋恨,」这个老修行说:「还是不瞋恨」。于是乎,歌利王又拿着宝剑,又把两只脚给剁下了,剁其四肢又问:「你瞋恨不瞋恨,」老修行说:「我还是不瞋恨,不单不瞋恨,我若成佛,还要先度你。」 老修行发了这个愿。当时天龙八部、护法善神就发脾气了、就下大雨。这个老修行就说:「我不瞋恨,有什么证明呢,我要是瞋恨你,我这个手脚就不能恢复‎‎如故了;我要是没有瞋恨心,我这个手脚就恢复如故,像我原来的有手有脚,就证明我没有瞋恨;我要是有瞋恨,就不会这样子。」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说过这话之后,手脚果然又恢复如故。这护法善神,一看歌利王这么恶,把老修行四肢给断了。于是乎,就大显神威,下雹子打这个歌利王。 歌利王也知道厉害了,看老修行有这么大的神通变化,于是乎跪到老修行面前‎‎求忏悔。老修行就发愿说:「我若不成佛啊,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度你成佛。你若不开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为这样子,所以佛成佛了,就到这个鹿野宛去,先度这个憍陈如。这老修行,就是释迦牟尼佛,憍陈如就是歌利王。所以佛因为在往昔有这个愿力,要度对他最不好的这个‎‎人。 那么我们听见这一段公案,谁对我们愈不好,我们要发愿,成佛的时候要度他。不要说,你对我这么不好,等我成佛的时候要叫你先下地狱,不要发这种愿。 佛到了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 初转四谛法: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灭,可证性。 二转四谛法: 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 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 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 此是灭,我已灭,不复更灭。 三转四谛法: 此是苦,汝应知。 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道,汝应修。 此是灭,汝应证。 佛说完了这三转四谛法轮就说:「汝等为客尘所转,故尘不可出。」憍陈如一听这「客尘」两个字,他就开悟了。什么叫做「客」呢,客,就不是主人。什么叫做「尘」呢,尘,就是不干净的东西。我自性就是主人,自性是清净的。所以他当时就开悟,叫「解本际」,就明白本来的道理。 「不论男女」:女人也可以证果,男人也可以证果,证果就是声闻,就是阿罗汉。好像鸠摩罗什法师他的母亲,就是证三果的圣人。 「四谛观行」:观行,就是观察来修行。观察修行什么呢,四谛法: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要修这四谛的法门。 「隐实示权」:本来这些声闻,有的是大权教的菩萨,来示现这个权教的声闻,所以这叫「隐实」;把实在的功德都隐起来了。「示权」,示,就是指示,权,就是权巧方便。你不要认为他是声闻,这是小乘,你就轻看他。不要这样子,他不是完全都是大菩萨,但其中一定是有的。这个大乘菩萨,他又现一个小乘的身,来接引这个小乘,然后回小向大,所以叫「隐实示权」。 贪享受何必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做掩耳盗铃的事,睁着眼睛说瞎话。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开示 出家人,一定要把出家的基础建立起来。出家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严守戒律。要把《四分律》、《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梵网经》等,都要背熟,统统研究明白,才够资格做个出家人。 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一天到晚不是打财的妄想,就是打色的妄想,那就是「身虽出家,心不入道」,离道相差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这种出家人,只可称为佛教中的败类,不能承认他是出家人。 出家人不可向这个攀缘,向那个攀缘,更不可单独一人住茅蓬,教居士们来护法。单独接受供养,这种行为不合乎佛制,若有这种行为的应该悬‎‎崖勒马,赶紧纠正,所谓: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 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 古时,真正修道人住茅蓬,是自耕自食,绝不务外缘。因为去贪心,所以住茅蓬修行。或者闭关,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学问和德行。若是真正为修道,可以单独住,但是不可单独接受 任何 居士的供养,否则,将正法变成末法时代,也就是破坏佛教。 现在修行人,欢喜单独住精舍。为什么,因为他不守戒律,没有人看见,犯规矩也没有人知道,能够随心所欲,没有人管,自由自在,可以说无拘无束。自己在精舍里头召来一 班 居士,来做个什么法会;实际是依佛穿衣,赖佛吃饭而已。 有的出家人, 利用 居士所供养的钱,不做佛事,反而去购买华贵名牌汽车,作为私人代步的工具;或者购买电视机,天天看电视节目,而忘了作早晚课;或者购买电冰箱,保藏有营养的食物。总而言之,单于享受,贪图舒服,这种风气现在正大行其‎‎道。将佛教的苦行完全变质了,真是辜负释迦老子当初‎‎一片苦心~ 有人说:「生在这个时代,应当看看电视,知道国际新闻,否则,成为盲聋之人。」你知道外面的事又怎样‎‎~知道外边事,到时候死不死吗,有人说:「修行人,难道可免得一死吗,」你修行,到时候也一样死,可是呢,死的时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绝对没有牵肠挂肚的烦恼事,能安详而逝。你不修行,到时候也是死,可是死的胡涂,又挂南朝,又念北国,心不清净,含恨而死。这就是不同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告诉你~修行人在死的时候,来明去白,知道自己是怎样来的,又明白自己是怎样去的,清清楚楚不胡涂,没有把本来面目忘掉。不修行的人,来时胡涂,去时胡涂,胡涂一辈子,也不知为什么而来,也不知为什么而去,来从何处来,去往何处去 ,完全不知道。 出家的目的,为了生脱死,而不是为了享受。既然出了家修行,又何必贪图物质的享受呢,有贪享受的心,又何必出家呢,所以我主张,无论是谁,愿意单独一人住小庙,那还不如还俗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还俗总比单独住小庙好得多,不会造出那么多的罪业,这一点,希望你们大家注意,为切~为要~ 修行人,单独住在一个地方,他的目的不在修行,而是贪图受人供养。我说这话,一定会有人不愿意听,可是呢,我不管你愿不愿意听,我是为着佛教的前途着‎‎想,所以说出令人讨厌的话。再说一次,凡是讲究享受的出家人,对于修持方面,根本谈不到。不过是挂着假名而已。希望道友互相勉励,互相警策,不要做掩耳盗铃的事,睁着眼睛说瞎话。 出家人要诵三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若是能体会这三部经的境界,那么才没有白作佛教徒‎‎一场。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开示 三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传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 万佛圣城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背诵这三部经典,最低限度能背诵《楞严经》;或者会背两部,或者会背三部,更为理想。可是要了解经义,不可囫囵吞枣,如果不求甚解,是无有用处。你若是能体会这三部经的境界,那么才没有白作佛教徒‎‎一场。 释迦牟尼佛在三十岁时,于菩提树下证得正觉。在二十一天的时间,于定中为法身大士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内,说明了宇宙万事万物圆融无碍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六十二岁时,因为阿难尊者注重多闻,忽略修持,不幸被魔登伽女梵天咒所困,险破戒体。佛用〈楞严咒〉救阿难尊者脱离女难,于是为他说出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乃是显明理论,由此道理,可以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触类旁通,定能智慧如海。 佛在七十二岁时,在灵山法华会上,为大罗汉、大菩萨演说「唯一佛乘」的道理,也就是成佛的道理。当时小乘人回小向大,得佛授记,将来成佛,所以说这部《妙法莲华经》,这是成佛的经典。 出家人,如果能像读书那样来读经典,那么,三藏十二部很容易背熟。可是出家之后,认为这样就够了,或者念佛,或者参禅,或者学教,或者持戒,或者想学密,所以就不读经典了,因为忽略读经的重要性,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这是佛教之不幸,如果再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观念,那么,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四大道场在美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菩萨来到西方国家‎‎,助佛扬化,令佛教发扬光大。 在中国有四大道场: (一)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 (二)四川省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三)安徽省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浙江省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法界佛教总会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四个道场,作为弘扬佛法的根据地‎‎。 (一)在万佛圣城为观音菩萨‎‎道场;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以地藏王菩萨为副。 (二)在洛杉矶为地藏菩萨道场;以地藏王菩萨为主, 以观世音菩萨为副。 (三)在西雅图为普贤菩萨道场;以普贤菩萨为主, 以文殊师利菩萨为副。 (四)在温哥华为文殊菩萨道场;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主, 以普贤菩萨为副。 四大菩萨来到西方国家,助佛扬化,令佛教发扬光大。人人能信仰佛教,就能消灭贪、瞋、痴三毒之心;无贪、无瞋、无痴,心地光明,世界会和平,永无战争。 如果有人想朝拜文殊师利菩萨,请到温哥华;想朝拜普贤菩萨,请到西雅图;想朝拜观世音菩萨,请到万佛圣城;想朝拜地藏王菩萨,请到洛杉矶。希望佛教徒要有虔诚的心,恭恭敬敬朝拜四大菩萨,用功学习佛法。 出家乃是大丈夫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开示 「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受苦呢,既没有男女的娱乐,不能跳舞,也不能狂欢。那么,想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必定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苦,这样的锻炼,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所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家要有心理准备:出家是为着了生脱死,永不受轮回之苦,所以面对什么样的苦也不怕,越苦越好,不要向苦投降,改变初衷,向后退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所以出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就是将相也办不到,所以说「出家乃是神圣的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讥为蛀‎‎米虫。所谓: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你们看古代高僧大德,都是从苦行中得到悟境,没有一位祖师从享受中得到开悟,把《大藏经》找遍了,也找不到一位。 我们要有忍耐心,才能得到法喜充满的利益;要有刻苦心,才能得到开悟的智 慧。不可与佛道相违背,要摄心专意地用功,把心念摄收回来,不要打妄想,也就是将心猿意马管住,不要教它向外奔驰。 出家修道,首先要除贪、破瞋、灭痴。将这三毒清理干净,智慧自然就会现前。要如何能扫干净,就是用「戒、定、慧」三学作为工具;戒能治贪,定能治瞋,慧能治痴,所以出家人称为「沙门」。沙门翻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人人没有贪瞋痴,世界就会和平。
/
本文档为【痴爱缠绵成草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