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2018-03-02 9页 doc 25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doc】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第30卷第3期 2010年6月 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al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 Vo1.3ONo.3 Jun.2010 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陈亮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陕西宝鸡721004) [摘要]桥镇遗址发现的龙山时期的泥质红陶篮纹筒瓦,时代确切,特征明显,为研究黄河流域新 石器时代建筑技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我们今后探寻...
【doc】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doc】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第30卷第3期 2010年6月 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al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 Vo1.3ONo.3 Jun.2010 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 陈亮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陕西宝鸡721004) [摘要]桥镇遗址发现的龙山时期的泥质红陶篮纹筒瓦,时代确切,特征明显,为研究黄河流域新 石器时代建筑技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我们今后探寻夏商时期建筑用瓦打开了视野. [关键词]宝鸡桥镇;龙山筒瓦;意义 [中图分类号3K87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1008—4193(2010)03—0037—04 2009年9月26日,宝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 普查队在陈仓区桥镇进行田野调查时,在位于桥 镇遗址的一处断崖暴露的文化层中发现了龙山文 化时期的筒瓦,将中国用瓦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 左右. 桥镇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西周时期的重要遗 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桥镇村五组东北约1O米处 的台塬上,东临金陵河谷,地势西高东低,呈梯阶 状.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 15万平方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 在遗址内断崖上发现龙山时期文化层1处,灰坑 l座(H1),陶窑l座(Y1),房址2座(F1,F2).文 化层位于遗址偏南部的东西向生产土路南侧断崖 上,长约1O米,厚0.7米,深1.3米,土质较硬,呈 紫红色,内含泥质红陶篮纹筒瓦残片,采集较完整 筒瓦一件;H1位于遗址东南部断崖上,呈不规则 形,开口距地0.8米,坑底距地表2.3米,口宽 1.6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内含少量红烧土和 陶器残片;Y1位于H1北约5米处,仅暴露进火 口,进火口呈椭圆形,横宽0.6米,纵高0.5米,进 火口距地表2.9米;F1位于遗址偏北部断崖上, 为半地穴式,暴露白灰地面一段,白灰地面距地表 1.5米,残长7.5米,厚0.3厘米,白灰面上部堆 积中可见少量龙山文化板瓦,筒瓦,槽型瓦残片; F2位于Fl西约15米处,为半地穴式,暴露白灰 地面一段,白灰地面距地表1.6米,残长8.2米, 厚0.3厘米,白灰面上部堆积中可见筒瓦和槽型 瓦残片等](P?(见图一). 图一宝鸡桥镇瓦出土现场 桥镇遗址出土的瓦为泥质红陶篮纹筒瓦,瓦 长26厘米,直径12厘米,壁厚1.2厘米.筒瓦基 本完整,泥质红陶,一端略宽一端略窄,没有瓦舌. 瓦壁薄厚不很均称,火候较低,质地不甚细密.筒 瓦整体为泥条盘筑而成,在瓦的沟面可以看出泥 条接合处手捏的一道道脊棱或沟槽.两面均没有 瓦钉和瓦环,瓦的正面饰不甚规整的简单粗篮纹, 瓦沟抹光,面口及两端平直,有用绳子或竹片切割 的痕迹.根据其形制特点,推测其制作方法拟是 先用泥条盘筑成圆筒形泥坯,再将筒形泥坯切割 * [收稿日期]2010—04—05 [作者简介]陈亮:男,陕西扶风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历史 文物研究. 38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 一 分为二,成为两个半圆形简瓦.桥镇遗址出土 的泥质红陶篮纹筒瓦,从所处的龙山时期文化层 及粗篮纹装饰手法和泥条盘筑的制作工艺等方面 看,其制作和使用的时代应为龙山时期.该筒瓦 的构成原理和制作工艺虽很简单,但已基本具备 瓦的实用功能.另外,在遗址内还采集有仰韶文 化半坡晚期的泥质红陶尖底瓶,钵等陶器残片,龙 山时期泥质红陶,夹砂红褐陶篮纹陶晕,罐及板 瓦,槽型瓦等其它建筑材料残片,文化内涵极为丰 富. 制陶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陶器是区 分原始社会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而瓦 的发明和使用,是在制陶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下对建筑材料的一个重大改革.瓦的使用,解决 了屋顶的防水问题,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年限,人们 居住也较舒适.建筑上用瓦,文献记载始于夏代, 但是从考古资料看,虽然在商代早期的二里头遗 址,中国盘龙城遗址及晚期安阳小屯遗址均出土 有这一时期的陶质下水管,[Z3(P217)但殷商时期的 宫室,宗庙一类大型建筑还都是"茅茨土阶"的简 陋状态,没有见到用瓦的痕迹.迄今为止,瓦的实 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根据已发表的资料, 中国最早的陶瓦出土于陕西西周岐邑的岐山风雏 1号宫殿基址.]和扶风召陈建筑基址.L4](n? 岐山凤雏1号宫殿基址是一处由庭堂,室,塾,厢 房和回廊组成的台式建筑遗存.从发掘的遗迹来 看,基址墙壁以黄土夯筑.室内地面和墙的表层 用"三合土"(黄土,熟石灰和沙的混合物)抹成,平 整光细而坚硬.建筑的屋顶大约为主柱和横梁组 成的框架结构.梁上列椽,面置芦苇和草泥,施 有瓦.召陈建筑基址已发掘出15座,布局不按中 轴对称,总体规划不甚严谨.其中规模较大,保存 较好的是3号,5号和8号.其中3号基址也是 一 座夯土高台建筑,台基高出当时地面0.7米左 右,东西长22米,南北宽14米.东西有7排柱 础,南北纵列5,6个柱础.遗址出土大量的瓦, 种类分为板瓦,筒瓦和瓦当三种.板瓦和筒瓦又 分为大,中,小三型.板瓦的正面饰细绳纹,筒瓦 的正面饰三角纹和回纹.有些板瓦和筒瓦正面和 背面带有固定位置的瓦钉或瓦环1,2个.瓦当 均呈半圆形,分素面和花纹两种,花纹一般为菊花 纹和回纹.学术界对这两处建筑基址的年代和性 质在认识上还不完全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它应始 建于周初,毁于犬戎战火,是周人的宗庙或宫殿建 筑.另一种意见认为都属于西周中晚期,很可能 是当时贵族的住宅.此外,在客省庄等西周晚期 遗址,也发现了瓦件.这些瓦都是制成青灰色,火 候较高,这种青瓦生产技术一直被保留下来,成为 我国烧陶工业的一个传统.西周时期瓦带有瓦环 或瓦钉,结瓦技术为绳结.到西周晚期,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屋顶逐渐由茅茨革新到泥背,白灰砂浆 抹面,结瓦技术也相应地由扎结改为粘结,瓦也出 现了带锥状钉和柱状钉的粘结用瓦.西周时期建 筑上用瓦大概都是属于上层奴隶主贵族的房屋, 当时一般民居遗址里都还没有发现有瓦的遗存, 只是到了春秋以后才开始普遍起来. 图二宝鸡桥镇出土瓦正面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工作者2002年在山西陶 寺城址宫殿区IT5026,IT5126发现陶寺文化两 个大型的陶板,A型为平行四边形或直角梯形,平 行四边形者多在靠上边处有一圆穿.B型为等腰 梯形,底边多为弧边,有点像板锄的形状,一律在 顶边残断,没有圆穿.l_5l6_1(?何驽撰先生根据 陶板的形制特点,质地,抗折度,热膨胀率,吸水率 等物理性,认为A型很可能是板瓦,B型有可能 是用来护椽的建筑材料,形似后代的瓦当].陶 寺遗址位于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山西襄汾县城 东北约15华里许的陶寺村以南.遗址包括中梁 村的全部,东坡沟村的西北部,李庄村的东南部地 区.遗址东西约2公里,南北约1.5公里,总面积 在三百万平方米以上.早期遗存的年代经碳十四 测定为公元前2200--2400年之间.陶寺文化陶 瓦至迟已在陶寺文化中期偏早出现,年代大约为 公元前2100年,桥镇筒瓦的年代大致与其相当. 虽然对于山西陶寺城址发现的A型陶板为瓦说, 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刘军社先生就认为陶 寺陶板可能是贴于墙面的陶砖._8但不论对山西 陶寺城址发现的A型陶板看法如何,陕西宝鸡桥 镇出土的龙山时期的筒瓦,特征明显,时代确切, 第3期陈亮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39 学界没有异议. 桥镇龙山文化时期筒瓦的出现,不仅标帜着 建筑装饰材料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一个历史性飞 跃,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桥镇遗址内建筑的奢 华程度.芦苇把抹上几层草秸泥形成屋面,屋脊 及天沟用筒瓦覆盖,基本上解决了屋顶渗漏的问 题,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进 步.但瓦的出现,在一开始恐怕不仅仅具有遮顶 护檐的实用功能,而且更具有标榜等级地位,炫耀 经济实力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作用,大约与那个 时期贵族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 讲,或许也是礼制发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桥镇 龙山文化时期筒瓦的发现,大大拓展了我们对中 国史前时期建筑技术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探寻 夏商时期陶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现代 人往往低估了古人的生存能力,生活水平及经济 实力,据《博物志》云:"桀作瓦室.今以覆屋者 也."《说文》"瓦条"段注云:"《古史考》日:'夏时昆 吾氏作瓦.'按有虞氏上陶,瓦之不起子夏时可知 也."但由于缺乏考古依据,对西周以前的陶瓦缺 乏认识,所以很难相信夏代陶瓦的存在,更不敢想 像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使用陶瓦.实际上,桥镇 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泥质红陶篮纹筒瓦,从当时 的工艺水平看,形制相对规整,制作也较为精致; 而从器形看,它几乎与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筒瓦 没有大的区别,可以肯定桥镇发现的龙山筒瓦,并 非筒瓦的原始形态,估计还有更早的筒瓦存在,这 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现. 图三宝鸡桥镇出土瓦反面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居住条件也是一 个不断改进发展的过程.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 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岩洞,《易?系辞》日:"上 古穴居而野处".旧石器时代,这种自然天赐的洞 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后来又 逐渐从"全地穴式"穴居发展为"半地穴式"穴居, 进而演化为原始地面房屋.西安半坡村F22遗 址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都发现有由穴居发 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单体建筑和聚落遗址典例.龙 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 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型.套 间式布置也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在建筑 技术方面,开始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 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 果.在山西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白灰 墙面上刻画的装饰图案. 随着生活水平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古人 从开始需要砖瓦,到发明制造砖瓦,以至于广泛的 使用砖瓦.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砖瓦等建 筑材料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 一 个划时代的进步,也是对人类物质生活的一大 贡献.日本学者坪井清足先生在其《瓦的起源东 西方比较》一文中提出:"平瓦和圆瓦配套使用,在 希腊一般认为是始于公元前7世纪","土耳其的 圆瓦和平瓦中有的几乎是和公元前8世纪末至7 世纪初希腊(if1罗奔尼撒半岛)的瓦同样的发达". 公元前7世纪相当于我国春秋时期,,而宝鸡桥镇 龙山文化时期筒瓦的发现,将我国乃至世界用瓦 的历史向前提了一大步,为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 时代龙山文化建筑技术和世界建筑史提供了极为 重要的实物资料,其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杨西民.华夏第一瓦在宝面世[N].宝鸡日报,2009 — 1O一19(6).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 研究E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风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 掘简报[J].文物,1979,(1O). [4]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召陈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J].文物,1981,(3).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 发现陶寺文化大型建筑基址[J].考古,2004,(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襄汾陶寺城址 2002年发掘EJ]-考古,2005,(3). [7]何驽.陶寺遗址出土陶瓦略论[N].中国文物报, 2006—06—30(7). [8]刘军社.陶板为砖说[N].中国文物报,2005—11— 02(7). (责任编校柯昊) (下转第62页) 62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OlO年 "立柴人"(三月三用柏树枝扎一个柴人,立在村子 附近高山顶防雹),"花绳子"(前文已述),"浪山" (类似于甘南藏区的香浪节,农历五月端午,村里 人到南山松林中尽情游玩)等方言中浓缩了古俗, 古俗在岁时节令中一次次焕发活力,可以说,在岁 时节令搭建的平台上,方言和古俗实现了共舞. 综上所述,方言与古俗的关系十分奥妙,一方 面方言承载了对古俗的传承,另一方面古俗的历 时和共时性保持了方言的鲜活生命乃.二者相得 益彰.在不同的地域中,方言是研究j发地区历史 文化的切入点之一,也是研究民俗学与语言学很 好的结合点之一,可以说方言和古俗信息共证,事 项共显,意义共享,很值得深人思考. 参考文献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 [1](瑞士 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赵雁翼.定碗,糇食及其他一河西方言寻根[J].丝 绸之路,2001,(10):41—42. [3]阎德亮.漫谈方言与民俗CJ].南都学坛,1992,(3): 35. [4]黄佩文.方言与民俗EJ].汉语学习,1992,(6):40. (责任编校张东茹) DialectandAncientCustoms TakingasanexampleLujiataiVillageinGulangCounty,GansuProvince XIEZheng--ro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Gansu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ezuo747000,Gansu) Absract:LuJiaTai—VillageislocatedinGulangCounty,GansuProvince,south— eastdrought beamsTownship,asmallmountainvillageinordertopointtheperspectiveofvillagedialectsand ancientcustomstoconductinvestigationsandstudies,inordertolinetheperspectiveofvillag edia— lectsandancientcustom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ndthecommonheritagebetweenthetwocondi— tionsofanalysis,thefinalbreakthroughgeographicalrestrictions,fromthesurfaceofdialecta ndfolk cultureofresearchtoprovideasmallstudyofsightinordertobeabletoaccuratelyinterpretthe ancientdialectandcustomsofthedeeplinks. Keywords:Lujiatai—village;dialect;ancientcustoms;relations;conditions (上接第39页) BaojiBridgeTownExcavatedDuringtheLongshanTongWaSlightly CHENLiang (Baojibronzewaremuseum,Baoji721004,Shaanxi) Abstract:heruinsoftheperiodthatthelongshanargillaceousredpotterybasketTongWagrain, age,forobviouscharacteristicsoftheYellowRiverneolithiearchitecturetechnologyprovidesimpor— tantdata,butalsoforourfuturexiaandshangperiodforarchitecturalwattsopenedvision. Keywords:Baojibridgetown;longshanTongWa;meaning
/
本文档为【【doc】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