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整理版】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8

2017-11-23 50页 doc 102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整理版】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8【整理版】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8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后处理 1、 给患儿更衣,擦浴,剪指甲,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及医生,衣物交家 属保管。 2、 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体重等。 、 核对患儿手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均与床位一览卡、床头卡、入院病3 历保持一致。 二、维持有效呼吸 1、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舒适体位:取仰卧位,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3、 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患儿胸部。 4、 发绀时给予吸氧,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5、 ...
【整理版】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8
【整理版】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8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后处理 1、 给患儿更衣,擦浴,剪指甲,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及医生,衣物交家 属保管。 2、 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体重等。 、 核对患儿手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均与床位一览卡、床头卡、入院病3 历保持一致。 二、维持有效呼吸 1、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舒适体位:取仰卧位,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3、 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患儿胸部。 4、 发绀时给予吸氧,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5、 呼吸暂停处理: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要简易复苏气囊给氧;药物治疗。 三、维持体温稳定 1、 维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环境温度(是指能维持正 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 少,新陈代谢率最低)。 2、 发热者行物理降温,禁用药物降温及酒精擦浴,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在体温单上 做好标记,医嘱与降温标志时间保持一致,做好护理记录。体温低于36?者应加强保暖, 遵医嘱入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四、合理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取右侧卧位。 1、 足月配方奶 (1)方法:3小时一次,每日7—8次。 (2)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从小量渐增。 (3):喂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2、 早产儿配方奶 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 (1)方法:1)经口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2)胃管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3)间隙胃管法:操作简单,可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4)持续胃管法: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 (2)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 3、 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 监测体重 定时、固定测量工具。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密切观察 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环、大小便等,1 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 勤巡视 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处理危急情况。高危儿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 病房(NICU)进行监护。 六、预防感染 1、 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 保持皮肤清洁。根据患儿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后颈部等皮肤 皱褶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局部涂以皮肤保护剂;脐带 未脱者,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每日遵医嘱给予脐部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遵医嘱 口腔护理。 七、确保安全 1、 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及医护人员指甲,避免划伤患儿皮肤。 2、 及时关好暖箱、蓝光箱及辐射台侧门,避免让新生儿处于危险环境。 八、运用“发展性照顾”模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1、 用棉布和棉花制作鸟巢,铺垫在暖箱内,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有边际感。必要时给予 抚触训练。 2、 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刺激。 3、 在暖箱上覆盖遮光布,减少灯光刺激。 九、健康教育 1、 促进母婴情感建立,有条件者提供母乳喂养区,指导母乳喂养。 2、 宣讲育儿保健知识。 3、 家庭心理支持,耐心进行出入院宣教。 4、 知道完善新生儿筛查。 早产儿护理常规 1、 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暖 (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 喂养 3 (1)喂养开始时间:目前多主张早起、足量喂养。体重在1500g以上,无青紫、窒息及呕吐症状者,于生后2小时开始试喂养等渗(5%)糖水,无呛吐者可开始喂奶;危重,异常分娩,呼吸,35次/分或,60次/分,体重在1500g以下,有青紫症状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由静脉补充营养。如有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产伤患儿延迟3天开奶,待生理盐水洗胃清亮,大便隐血转阴后酌情开奶。 (2)喂奶间隔时间:出生体重,1000g者,每小时喂奶一次;1000-1500g者,每1.5小时喂奶一次;2000g以上者,每3小时喂奶一次。 (3)喂养方法:首选母乳,若无母乳,应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1)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或奶瓶喂养。2)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者,可用滴管滴喂。3)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差,但胃肠功能正常者,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鼻饲喂养是否耐受应遵循以下原则:a观察胃残留量:正常残留量0-2ml/kg,超过正常值应减量或停喂一次;胃残留量大于正常值或大于喂养量的50%,或合并腹胀,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b观察腹胀:间断监测腹围,固定测量部位、时间,腹围增加1.5cm,应减量或停喂一次。C呕吐、腹胀、胃残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应暂时停止喂养。4)极低体重儿胃排空时间长,管饲喂奶后出现气急等症状可采用空肠喂养法。 4、 维持正常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仰卧位,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呕吐窒息;有窒息者立即用气管插管或导管吸出黏液及羊水,并及时吸氧。 (2)给氧:勿常规使用,仅在患儿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症状时才吸氧,不宜长期持续使用,监测吸入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2%之间。 (3)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先弹足底、拍背或刺激呼吸,立即给予吸氧或用面罩加压给氧,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5、预防感染 是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必须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1)环境要求:病区独立,室内应湿式清扫,每日动态消毒机循环空气消毒,监测空气培养。禁止探望,定时通风。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接触患儿前须洗手、戴手套、戴口罩;每日更换吸痰装置;每日用1:80的84消毒液擦拭使用中的仪器;护理人员定期做鼻咽拭子培养;感染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 (3)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腋下、颈部、耳后、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每日行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等;勤翻身更换体位;体重在2000g以下者,每日用温水床上擦浴;2000g以上者若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有无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及时修剪指甲,保护四肢,防止抓伤。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并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每30分钟巡视患儿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暂停、呕吐及窒息等症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设定报警参数及有效报警提示音;根据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改变用氧方式。 (3)预防出血: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观察脐部、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出血点;如有颅内出血者应减少搬动,动作轻柔。 4)预防高胆红素血症:避免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感染及药物等诱因,( 定期检测胆红素;及时给与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等防止胆红素脑病;黄疸较重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5)每日测体重:观察患儿生长及营养情况;如有水肿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并监测心率、呼吸及肝脏情况,防止发生心衰及肺水肿;对体重持续不增或减轻者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感染并调整营养。 7、运用“发展性照顾”模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1)用棉布和棉花制作鸟巢,铺垫在暖箱内,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有边际感。必要时给予抚触训练。 (2)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刺激。 (3)在暖箱上覆盖遮光布,减少灯光刺激。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 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遵医嘱采取相应血标本及时送检。 3、 蓝光治疗,注意保护眼睛、会阴部皮肤,充分暴露皮肤,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泻、 皮疹、抽搐等副作用。注意蓝光灯管的亮度,及时更换灯管;维持稳定适宜的箱温。 、 观察眉间、腹股沟区等遮盖部位皮肤黄染程度,监测胆红素,评估黄疸消退情况。 4 5、 补液及营养:严格按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药物,注意黄疸患儿输注药物的顺序,黄疸患 儿应先碱化血液再输入白蛋白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耐心喂养,保证 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喂水。 6、 重度黄疸,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7、 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衰或惊厥时, 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8、 加强基础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清理呕吐物,汗渍等,保持患儿清 洁舒适;脐带未脱落者做好脐部护理;做好眼部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发生压 疮;剪指甲,保护四肢肢端,防止抓伤。 9、 每日做好蓝光箱的清洁消毒工作,出蓝光箱后,做好终末处理,加强洗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1、 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理呼吸道,维持有效呼吸并吸氧,严重者行气管插管,使用人 工呼吸机。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1)意识状态,有无意识障碍,反应差,各种反射不能引出或出现过度兴奋、激惹、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前囟张力是否正常及有无惊厥发生。 (2)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有无呕吐及脑性尖叫。 (3)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高限。 (4)观察输液局部情况,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 4、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剂、脱水剂、脑活素、止血药物、碳酸氢钠等, 保证脑的血流灌注及能量代谢需要。 5、 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及液体量,不能进食者采用鼻饲喂养。 6、 加强保暖,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尽量减少氧耗,体温低者入暖箱。 7、 早起康复干预 患儿病情稳定,无活动性颅内出血后尽早进行婴儿脑功能训练及高压氧 治疗等。教会家长抚触功能训练,并嘱咐其坚持定期随访,足月儿在生后12—14天, 早产儿在胎龄42周进行神经行为测定(NBNA)。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 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加强基础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及呕吐、出汗所湿衣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前后洗 手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3、 卧位:根据病情采取头高足低位或半卧位,喂奶后右侧卧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和翻身 拍背一次。 4、 给氧:呼吸困难,学氧分压,50mmhg时,给予氧疗。一般头罩给氧,保持鼻腔清洁, 气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氧流量不宜过大,一般头罩为5L/min.持续心电监护,维持 血氧饱和度在85—95%,用氧时间不宜过长,缺氧好转后停止吸氧,以防氧中毒。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动作轻柔,负压50—80mmhg,最大量不超过100 mmhg,吸痰时 间为5—10s,每次小于10s,避免损伤黏膜。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约5cm,避免损伤 声带或导致吞咽反射。 6、 痰多粘稠者行高频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前先吸痰,雾化后翻身拍背并再次吸引。 7、 加强胸部物理治疗:每日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治疗。 8、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奶孔小;发干明显者喂奶前后给氧,有 呛咳者采用抱起喂奶或鼻饲。保证静脉输液通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防 止心衰和肺水肿发生。 9、 严格按无菌操作准确收集痰及血培养标本,根据培养结果遵医嘱及时应用敏感有效的抗 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10、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病室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烦躁者,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尤其肺炎合并先心者),对哭闹患儿进行安抚并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儿神志、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度及节律、缺氧情况等。如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征象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 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应避免直接对流,以免患儿受凉,室温以18 —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每日空气消毒1—2次。 2、 患儿入院后及时安排床位,通知主管医生。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住院患儿, 防止交叉感染。危重患儿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 3、 向患儿和家长进行入院宣教,责任护士做自我介绍。 4、 未经入院卫生处置者,若病情许可应补做。如更衣、测体重、体温,灭虱、剪指甲等。 5、 督促患儿按时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病情危重和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 位。一般患儿可适当活动,对年长儿应注意保护性治疗。 6、 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队友饮食限制的患儿,凡自备的食物须经医务人 员同意,方可食用。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 7、 一般患儿入院后即时测量体温一次,以后每日15:00测量体温一次,发热者根据体温的 变化决定测量体温的次数。体温37.5?以上,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与体温单上,38? 以下,23:00和03:00可免测。根据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 并记录。体温正常后再连测3次,以后改为每日测一次。体温36?及36?以下者应注 意保暖。 8、 每周测量体重一次,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年龄?4岁,每日测脉搏呼吸,?7岁应测血 压,并记录与体温单上。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一次。 9、 每周剪指甲一次,按季节定时给患儿洗澡理发。 10、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教育患儿羊肠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积极配合抢救。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并认真做好书面和床旁交班。 12、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出院指导。 13、患儿出院后所有物品需分别清洁消毒。床桌凳用1:500的84消毒液擦拭,被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 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集中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4、鼻塞的护理 鼻塞严重时应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5%麻黄碱液滴鼻,使鼻腔通畅。 5、咽部护理 咽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润喉片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进食干燥辛辣及过咸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咽部疼痛。 、高热护理 观察体温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有高热惊厥史6 者,患儿体温在38?即给予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免发生惊厥。 7、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儿有无口腔粘膜斑和皮疹,注意咳嗽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以便早期发现某些急性传染病。 8、饮食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9、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平时加强患儿营养,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婴幼儿应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有流行趋势应及早隔离患儿。 急性感染性喉炎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以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并补充足量的水分。 4、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或普米克令舒空气压缩泵雾化,消除喉头水肿。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吸痰。 5、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活动,尽可能将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喉梗阻情况,一般在缺氧严重或出现III度喉梗阻者,应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并采取其他抢救措施。 7、气管切开者,应按气管切开术进行护理。 8、健康教育 保持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每日至少通风半小时;感冒的家长不要亲密接触患儿;家长应加强宝宝的营养,积极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毛细支气管炎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帮助患儿取合适体位或抱起患儿,以减少肺部淤血。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便于患儿休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给予高渗盐水、 受体激动剂或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吸痰。每天人工拍背或机械振动排痰1—2次。 4、氧气疗法 气促发绀者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呼吸衰竭者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应考虑给予机械通气。 5、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 给予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喂哺时应有耐心,防止呛咳引起窒息;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营养。保证静脉通道通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6、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呼吸喘憋及缺氧情况,如出现梗阻性肺气阻,面色苍白及发绀加重者应警惕发生呼吸衰竭。 7、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加强患儿营养,多做户外活动。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教会家长一般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控制。 小儿肺炎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 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应安排单间。 3、休息 发热或重症者应卧床休息,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4、高热护理 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5、氧气疗法 气促发绀的患儿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呼吸衰竭者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应考虑给予机械通气。 6、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雾化吸入后拍背1—2次/天,指导和鼓励年长儿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排痰。必要时吸痰。 7、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呼吸困难及发绀加重、烦躁、心率增快、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提示心力衰竭;若出现双吸气、呼吸暂停,提示呼吸衰竭;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提示中毒性疾病,应及时通知医生。 8、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丹被、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给婴儿喂奶时应抬高头部,防止呛咳引起窒息,严重呼吸困难者禁食。 9、输液速度 应根据小儿年龄及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10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平时加强患儿营养、增强体质的知识,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婴幼儿应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教会家长一般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控制。 支气管哮喘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 环境应整洁安静,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室内布局力求简单,避免摆放花草及刺激性气味的物体。 3、体位 哮喘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 4、氧气疗法 发作时应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以不超过40%为宜,并监测氧饱和度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氧流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准确地给予 受体激动剂吸入,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吸痰。 6、注意观察发作的前驱症状 流涕、鼻塞、打喷嚏、鼻痒、咽喉部痒痛、咳嗽、发热等。 7、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态和呼吸的变化 有无缺氧、烦躁、呼吸困难加重和神志改变及脱水征等,以防发生哮喘持续状态。 8、心理护理 用亲切的语言及爱抚给予患儿安慰、鼓励以减轻患儿的不安和痛苦。 9、健康教育 教会家属和患儿掌握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哮喘发作时的家庭疗法;哮喘症状加剧时的表现。指导家属和患儿应用气雾剂,储雾罐,峰流速仪的方法及记录哮喘日记的方法。讲解短期应用支扩剂和长期应用抗炎剂的区别及药物副作用。 10、随访计划 急性发作期(住院或留院观察);慢性(持续期一个月随访一次,检查指导用药);缓解期(3个月随访1次,复查肺功能)。 脑炎脑膜炎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前囟,生命体征,四肢肌力和肌张力的变化,有无头痛,呕吐发生,并做好记录。若有异常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3、严格卧床休息,头肩30卧位,头偏向一侧。 4、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整齐、舒适、安全。 5、保证营养和水分供给,必要时给予鼻饲。 6、遵医嘱准确地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药物副作用。 7、根据病情需要,备好抢救药物和用物(止惊剂、氧气、吸痰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口咽通道) 8、做好皮肤粘膜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和大小便通畅。 9、做好CT,MRA,MRI,脑电图,腰穿检查的宣教工作。 10、及时向家属反馈各种检查化验结果。 11、心理护理 (1)对家属或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找出原因,给予疏导。 (2)对家属或患儿行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宣教。 12、出院指导 按医嘱服药。定期神经内科专科门诊随访。 过敏性紫癜 1、执行出血性与肾小球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如有胃肠道大出血、腹痛明显应禁食、输血及时给与止血药。禁食生、辛辣、冷硬食物及海鲜类食物。 3、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皮疹消退、无关节肿痛、无腹痛)后下床活动。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紫癜形态分布及消退情况,如有瘙痒时,剪短指甲,勿搔抓,遵医嘱使用止痒剂外涂(炉甘石擦剂)。 5、对腹型患者更应警惕肠穿孔和肠套叠的发生,注意腹痛性质,排便次数及有无血便,腹痛者遵医嘱给镇痛,解痉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观察疗效。禁食应静脉补充营养液。关节肿痛患者抬高患肢,并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对肾损害患者按肾炎护理常规进行。 6、筛出食物性过敏原。半年内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 7、遵医嘱应用抗感染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8、消化道症状及皮疹明显,可遵医嘱予以血液灌流,执行血液透析后护理常规。 9、出院指导 本病易复发或并发肾损害,应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解释。教会家长和患儿观察病情,合理调配饮食,1-3个月禁食鸡蛋,牛奶,辛辣食物及海鲜类食物,遵医嘱专科门诊随访半年或更长时间尿常规。 川崎病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高热的护理 高热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头部枕冰袋,酒精擦浴或给予药物降温等。 3、口腔护理 口唇干裂、口腔炎者,可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口腔或用3%硼酸溶液每日清洗2—3次,冲洗后外涂液状石蜡。口腔溃疡者,局部涂溃疡散。 4、饮食护理 高热时消化液分泌物减少,加上口腔炎症导致口腔不适或疼痛,患儿多有厌食,进食困难。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温凉为宜,切勿过热。液也可在进食前涂抹1%普鲁卡因减轻疼痛。 5、注意皮肤护理 每日晨晚间护理,勤换内衣,皮肤瘙痒时可涂抹樟脑霜。臀部及肛周红斑脱屑时,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外涂软膏。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指(趾)端脱屑时,不要人为撕拉,损伤皮肤的完整性,应让皮肤自行脱落。 6、病情观察 如有冠状动脉受损者应按心脏病护理常规测脉搏,注意心率心律的改变,注意面色四肢末梢循环及神志尿量的改变,烦躁者给镇静剂。抽血在远离心脏的四肢静脉进行。勿在颈外静脉抽血。 7、大多数川崎病患儿血小板高,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而导致身体各部位栓塞,应嘱患儿多饮水稀释血液。 8、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1)剂量为1—2g/kg,开始以10—20ml/h(3—6d/min)的速度输入,观察30分钟如无反应,将余量在10—12小时内平均输入。 (2)现配现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4小时。 (3)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血清学反应(发热、寒战、皮疹、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如出现以上情况应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等处理,待患儿症状消失可继续输入。 9、做好出院指导 (1)应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注意饭后服药减轻胃肠道反应,观察有无出血。 (2)疗程的2周、1个月、3个月、半年分别来院随访心电图及超声、血常规、血沉。 风湿热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阳光充足,避免风寒、潮湿。 、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伴心功能不全者给予低盐饮食,限制入量。 3 4、关节炎者,使之呈弯曲舒适体位,减轻疼痛。 5、患儿衣着要暖和,汗多时用温水擦洗,经常更换内衣。 6、饭后服肠溶阿司匹林,观察有无呕吐、耳聋、头痛、眩晕、皮肤出血、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症状。服用泼尼松的患儿要观察用药的效果,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7、有心功能不全者,执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8、有心包炎者执行心包炎护理常规。 9、有舞蹈症者注意安全防护,防止跌伤。 10、出院宣教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用长效青霉素3—4周一次,至18岁。 腹泻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加强饮食管理 轻度腹泻者,人工喂养的小儿可喂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如米汤、稀3 释牛奶或脱脂奶,糖类食物慎用;吐泻严重者暂禁食6—8小时,禁食期间除呕吐中外,可少量喂水或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者,可适当限制喂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喂乳时间,宜暂停哺乳,恢复期限食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由稀到稠,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4、保证输液量准确供给,根据病情及需要量调整输液速度。 5、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失水纠正情况及全身情况: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前囟和眼眶有无凹陷,口腔黏膜是否干燥等情况,详细记录出入量。 (2)观察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量,有无腹痛腹胀。 (3)观察有无低钾、低钙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以及酸中毒的表现。 6、加强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必要时涂紫草油。 7、出院时指导家属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并注意避免腹部受凉。 麻疹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强光刺激眼睛,室内每天通风2—3次,每次10—15分钟,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60%左右。 4、卧床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保持眼、耳、口、鼻的清洁。 5、不需忌口,高热期勤喂开水,清淡易消化食物,预防肺炎,发热出疹期慎用退热药和物理降温。 6、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戴口罩,每日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消毒2次。 7、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和出疹情况,防止高热惊厥及喉炎、肺炎、心肌炎、脑炎 等并发症,呼吸困难、立即给予吸氧并及时报告医师。 水痘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轻者1周,重者延长至8—20天)。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入院时剪短指甲,幼小儿童可戴手套或用布将手包裹,以免抓破皮肤,瘙痒明显,涂炉甘石洗剂,疱疹溃破时涂莫匹罗星软膏或阿米卡星喷雾。 4、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高热时物理降温,慎用阿司匹林类退热药物。 6、合并有水痘脑炎者,应按脑炎护理常规。 7、慎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流行性腮腺炎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3、腮腺肿痛明显,给予镇痛剂,局部冷敷或青黛调醋外敷,口服板蓝根。 4、腮腺肿胀期间,避免酸辣硬食物,食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5、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腹痛、睾丸肿胀等并发症表现。 6、发生脑膜脑炎、睾丸炎、或胰腺炎者,参照有关常规护理。 细菌性痢疾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消化道隔离,或待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临床症状消失1周后可解除隔离。 3、健康教育 (1)急性期卧床休息。 (2)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多饮水,每日入量3000ml左右。 (4)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腹泻次数多时,温热水擦洗肛周。 (5)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4、正确留取标本 (1)大便培养完毕后才能使用抗生素。 (2)采集新鲜有脓血便的标本立即送检,避免有尿液。 5、高热时执行发热护理常规。 6、密切观察病情 (1)急性期应特别注意体温、脉搏、血压及有无脱水,警惕中毒性菌痢的发生。 (2)观察大便次数、性质和量。 (3)观察呼吸深浅、频率和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酸中毒。 手足口病 1、按消化系统护理常规护理。 2、实施消化道和呼吸道隔离。 3、病房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戴口罩手套。 4、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体温在38.5?以下时卧床休息,嘱患儿多饮水,行温水擦浴。 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退热药。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防止着凉。 5、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食物宜温凉。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口腔溃疡者可用维生素B12直接喷于患处。 6、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7、健康教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 食物,避免接触患儿。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 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新生儿科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第一部分:专科护理操作: 第一课:1、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技术 2、 新生儿光疗护理操作技术 第二课:1、 新生儿沐浴护理操作技术。 新生儿喂奶操作技术及鼻饲操作技术 第二部分: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急救技术 第四课:1、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 第五课: 1、 心电监护仪使用 输液微量泵的使用 第三部分: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课:1、 新生儿窒息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七课: 1、 新生儿黄疸 2、 新生儿败血症 第八课:1、 新生儿肺炎 第九课:1、 早产儿护理 第四部分: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第十课: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特点: 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来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apnea)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 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 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不足,生理性黄疽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 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6(其他早产儿酸碱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早产儿糖原储存少,又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低下),此外,早产儿还易发生高血糖、贫血和严重感染。 二、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hypothermia)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alterednutrition,lessthanbodyrequireme-nts)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3(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inabilitytosustainspontaneousventilation)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早产儿室条件应与足月儿分开,除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oC,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C,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至少4次。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3(合理喂养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因此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乳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表6,1。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磅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除此之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物质。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 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体温不正常;?呼吸不规则或呻吟;?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o早期或重度黄值;p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q硬肿症;r出血症状;s24小时仍无大小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一、病因: 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 (一)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二)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三)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型等。 (四)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五)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或应用麻醉药等。 (六)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临床症状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 三、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 (一)一般治疗: ?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纠正低血压: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静脉滴注。 ?供给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能量代谢需要:可按每分钟6-8mg/kg给予。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碳酸氢钠2-3mEg/kg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滴。 ?血钙低于1.9mmol/L时可静脉葡萄糖酸钙。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每日量50-60ml/kg。输液速度在4ml/kg/h以内。 (二)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首次剂量给15-20mg/kg,如未止惊可按每次5mg/kg追加1-2次,间隔5-10分钟,总负荷重为 25-30mg/kg。第2日开始维持量每日4-5mg/kg(一次或分两次静脉注射)。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惊厥停止后一周停用。如惊厥频繁发作可加用安定或水化氯醛。 (三)控制颅压增高:选用地塞米松0.5mg/kg,速尿1mg/kg静注,4-6小时后重复应用。连用2-3次后若颅压仍高,改用甘露醇 0.25-0.5g/kg静注,间歇4-6小时。力争在48-72小时内使颅压明显下降。 (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等:可用细胞色素C、三磷酸脲苷、辅酶A等,每日静脉滴注,直至症状明显好转;也可使用胞二磷胆碱100-125mg/日,稀释后静点,生后第2日开始每日一次静滴;脑活素5ml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均可改善脑 组织代谢。 治疗必须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中度HIE应治疗10-14日,重度HIE应治疗14-21日或更长。治疗开始得愈早愈好,一般应在生后24小时内即开始治疗。尽量避免生后各种病理因素加重脑损伤。 四、预后 导致不良预后的一些因素有:?重度HIE;?出现脑干症状:如瞳孔和呼吸的改变;?频繁惊厥发作药物不能控制者。治疗一周后症状仍未消失者。?治疗二周后脑电图仍有中度以上改变。?脑B超和脑CT有?-?级脑室内出血,脑实质有大面积缺氧缺血性改变,尤其在1-2周后出现囊腔空洞者。 五、护理:1、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一般足月儿氧流量0.5 L/min,1.0 L/min,氧浓度30,,40,,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氧流量0.3 L/min,0.5 L/min,氧浓度25,,30,为宜。给氧过程中,注意调节氧流量,不应长时间高浓度给氧,易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易发生呕吐或痰堵而加重缺氧,因此,必须清除呼吸通分泌物及呕吐物,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保暖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 ?,37 ?,此点对早产儿尤为重要,急救时将患儿置于辐射热源下进行,做好肤温监测,病情平稳后置入暖箱保暖。复温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过快导致脑出血,一般每小时提高1 ?,复温后腹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 ?,37 ?即可达到保温的效果,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维持箱温的恒定。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生并进行抢救。 4、 限制液体入量和控制脑水肿 新生儿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特别是在应用血管活性药时,要精确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局部外渗,输液反应等。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前囟张力、瞳孔的改变,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5、 控制惊厥 保持患儿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操作轻柔。如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立即处理。常用药物为苯巴比妥钠、安定、水合氯醛,用药剂量要准确,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 6、 合理喂养 中重度HIE延缓喂奶时间,重症患儿禁食3 d,从静脉内给予营养。喂养以母乳喂养为原则,少量多餐,对吸吮、吞咽能力较差的患儿,给予保留胃管鼻饲。 7、 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擦拭保温箱内外,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禁探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臀部等皮肤的清洁干燥,这些措施均有利于HIE患儿的恢复。 8、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每次治疗前对氧舱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入舱前了解患儿病情,有禁忌证不宜进舱治疗,在治疗前30 min喂奶,入舱前更换纯棉衣服及尿布,固定好体位,应有专人监护,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及哭声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9、 健康指导 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介绍有关医学知识,降低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定期到医院复查,坚持治疗及功能锻炼,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在综合治疗HIE的过程中,护理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HIE治疗成功的保证。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一、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 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 /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二、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三、常见的几种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四、治疗: 1 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 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6mg/kg/日 五、预防及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发病原因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能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一种病因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机体也可多种病因同时作用新生儿窒息多为产前或产时因素所致产后因素较少常见病因如下: 1.孕母因素 (1)孕母缺氧性疾病:如呼吸衰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贫血及CO中毒等 (2)胎盘循环障碍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肾炎失血休克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3)其他:孕母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或孕母年龄?35岁<16岁及多胎妊娠等其胎儿窒息发生率高 2.胎盘异常 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功能不全等 3.脐带异常 如脐带受压过短过长致绕颈或绕体脱垂扭转或打结等 4.分娩因素 如难产高位产钳臀位胎头吸引不顺利;产程中麻醉药镇痛药及催产药使用不当等 5.胎儿因素 (1)早产: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 (2)畸形:各种畸形如后鼻孔闭锁喉蹼肺膨胀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及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3)呼吸道阻塞: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等 临床表现:1.胎儿娩出后面部与全身皮肤青紫色或皮肤苍白口唇暗紫 2.呼吸浅表不规律或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 120次/分钟或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钟且弱 3.心跳规则心率80, 4.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肌肉张力好或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肌肉张力松驰 5.喉反射存在或消失 【诊断】 1.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青紫; 2.呼吸浅表或不规律 3.心跳规则强而有力心率80-120次/分 4.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肌肉张力好; 5.喉反射存在 6.具备以上表现为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 7.皮肤苍白口唇暗紫; 8.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 9.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 10.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肌肉张力松驰; 11.喉反射消失 12.具备7-11项为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 窒息程度判定:Apgar 评分(Apgar scoring)是临床评价出生窒息程度的经典而简易的方法生后1min评分可区别窒息度5min以后评分有助于预后判断 1.时间分别于生后1min和5min进行常规评分1min评分与动脉血pH相关但不完全一致如母亲分娩时用麻醉药或止痛药使新生儿生后呼吸抑制Apgar评分虽低但无宫内缺氧血气改变相对较轻若5min评分低于8分应每分钟评分1次直到连续2次评分大于或等于8分为止;或继续进行Apgar评分直至生后 20min 2.Apgar评分判断 1min Apgar评分8,10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3.评估的意义 1min评分反映窒息严重程度5min及10min评分除反映窒息的严重程度外还 可反映复苏抢救的效果 4.注意事项 应客观快速及准确进行评估;胎龄小的早产儿成熟度低虽无窒息但评分较低 新生儿心肺复苏程序 复苏(resuscitation)必须分秒必争由产儿科医生合作进行 1.复苏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A(airway)清理呼吸道B(breathing)建立呼吸C(circulation)恢复循环 D(drugs)药物治疗E(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评估和环境(保温)其中评估和保温(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 执行ABCD每一步骤的前后应对评价指标即呼吸心率(计数6s心率然后乘10)和皮肤颜色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决定执行下一步复苏措施即应遵循:评估?决定?操作?再评估?再决定?再操作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复苏 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复苏其顺序不能颠倒大多数经过A和B步骤即可复苏少数则需要AB及C步骤仅极少数需要ABC及D步骤才可复苏复苏过程中应用纯氧也有用空气进行正压通气复苏成功的报道复苏过程中应注意下述几点: (1)清理呼吸道和触觉刺激后30s仍无自主呼吸应视为继发性呼吸暂停即刻改用正压通气 (2)复苏过程中禁用呼吸兴奋剂 (3)复苏过程中禁用高张葡萄糖因为应激时血糖已升高给予高张葡萄糖可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的机会同时糖的无氧酵解增加加重代谢性酸中毒 (4)通气改善前不用碳酸氢钠避免CO2产生增多加重呼吸性酸中毒 2.复苏步骤 将出生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自控式开放式抢救台上设置腹壁温度为36.5?用温热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以减少散热;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3cm使颈部轻微仰伸然后进行复苏 (1)清理呼吸道(A):如羊水清或稍浑浊应立即吸净口和鼻腔的黏液因鼻腔较敏感受刺激后易触发呼吸故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见图1;如羊水混有较多胎粪于肩娩出前即开始吸净口腔和鼻腔在肩娩出后接生者双手紧抱其胸部复苏者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气道内的胎粪然后再建立呼吸 (2)建立呼吸(B):包括触觉刺激和正压通气 ?触觉刺激:清理呼吸道后拍打或弹足底1,2次见图2或沿长轴快速摩擦腰背皮肤1,2次图3(切忌不要超过2次或粗暴拍打)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min肤色红润可继续观察 ?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后无规律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min应用面罩正压通气见图4通气频率40,60次/min吸呼比1?2压力 20,40cmH2O即可见胸廓扩张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面罩正压通气30s后如无规律呼吸或心率<100次/min需进行气管插管进行复苏气囊正压通气其频率吸呼比及压力同面罩正压通 (3)恢复循环(C):即胸外心脏按压如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次/min或心率在 60,80次/min不再增加应在继续正压通气的条件下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机制为:胸骨受双指法压直接使心室射血停止按压静脉血流入心脏即心泵机制; 胸骨受压胸膜腔内压增加肺循环血经左心流向体循环停止按压胸膜腔内压减低腔静脉血经右心流向肺循环即胸泵机制胸外心脏按压主要为胸泵机制方法是用双拇指或中食指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120次/min(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深度为1.5,2cm按压或抬起过程中双拇指或中示指指端 不能离开胸骨按压部位也不宜用力过大以免损伤(图5) (4)药物治疗(D):目的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组织灌流和恢复酸碱平衡 ?肾上腺素: A.作用:可直接兴奋心肌起搏组织和传导系统的β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兴奋血管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B.指征:在保证通气的条件下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的证据(临床表现或血气分析证实) C.方法:如无血气分析结果可给予5%碳酸氢钠3,5ml/kg加等量5%葡萄糖液后缓慢(>5min)输入;若有血气分析结果可根据公式:5%碳酸氢钠量(ml)=-BE值×体重(kg)×0.5先给半量 D.疗效:若心率?100次/min提示效果良好 ?多巴胺: A.作用:主要是兴奋心脏β受体小剂量[1,2µg/(kg?min)]可扩张脑肾肠系膜和冠状血管对心脏无明显作用;中等剂量[2,10µg /(kg?min)]直接兴奋心脏β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大剂量[>10µg/(kg?min)]兴奋血管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B.指征:应用肾上腺素扩容剂和碳酸氢钠后仍有循环不良者 C.方法:开始剂量为2,5µg/(kg?min)以后根据病情可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15,20µg/(kg?min)连续静脉点滴(其半衰期极短) D.疗效:有效者血压增加心率稳定(有时可出现心动过速) ?纳洛酮(naloxone): A.作用:是半合成吗啡拮抗药阻断吗啡样物质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拮抗所有吗啡类镇痛药的呼吸抑制缩瞳胆总管痉挛及致幻作用并降低镇痛效应半衰期为1,1.5h无习惯性和成瘾性无明显不良反应 B.指征: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 C.方法:应给予纳洛酮每次0.1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 D.疗效:有效者自主呼吸恢复如呼吸抑制重复出现可反复给药 3.复苏后的监护与转运 复苏后需监测肤色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血气血糖和电解质等如并发症严重需转运到NICU治疗转运中需注意保温监护生命指标和予以必要的治疗 (二)预后 慢性宫内缺氧先天性畸形重度窒息复苏不及时或方法不当者20min Apgar评分低出生2周时神经系统异常症候仍持续者预后均不良 提示预后不良的指征: 1.低Apgar评分 持续的低Apgar评分生后5min Apgar评分为0,3分10min评分少于5分是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重度窒息者其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随Apgar评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2.惊厥 出生后24h内出现惊厥或持续惊厥者 3.肌张力低下 生后较早出现肌张力低下且长期肌张力低下或由肌张力低下转为伸肌张力增强者 4.神经症状 后早期出现昏迷有脑干损伤表现如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伸肌张力增强等且1周后异常神经症状未消失者 5.脑电图异常 持续异常尤其呈周期性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 6.颅脑超声检查异常 特别是脑萎缩或脑实质囊性变者或未成熟儿脑实质囊性变和脑室扩大者 7.头颅CT检查 有颅内出血者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概述】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以弥温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 【诊断】 根据下列几点诊断 1.病史和体征,孕妇如产前曾发生过感染性疾病或胎儿曾发生过宫内窘迫,出生扣的新生儿要警惕有产前感染性肺炎的可能。出生后肺炎诊断有赖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虽较容易,但要注意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 2.胸部X线摄片 病毒性肺炎以间质改变炎主,细菌性肺炎以支气管肺炎为主,有时似肺透明膜病。衣原体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局灶性浸润较我。新生儿肺炎时肺气肿较明显,有时造成纵隔疝。局部肺不张的发生率也较其他年龄为高。 3.病原学诊断 肺炎的病原诊断不很容易,对细菌性肺炎可取气管内吸出物或鼻咽拭子作培养,同时作血培养。对病毒性肺炎和衣原体肺炎可采用快速诊断如ELISA或PCR(参阅新生儿感染概述)。 【治疗措施】 对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喂奶一次量不宜过多,以免发生咳嗽、呕吐和吸湿化呼吸道。对细菌性肺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对合胞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用利巴韦林(Ribovirin病毒唑)雾化吸入,15mg/kgd wv 2次吸入,同时用0.5%溶液滴鼻。对衣原体肺炎用红霉素口服或静脉滴入50mg/kg?d,分2,3次,共2,3周,也有人用氯霉素口服,早产儿 ,足月儿50mg/kg?d,分2,3次。如患儿父母有衣原体感染治疗和预防见新生25mg/kg?d 儿眼结膜炎。 为增强抗病功能,对严重病儿可多次输血浆,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或静滴细胞色素C和辅酶A。 【病原学】 产前感染的病原:病毒以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较多;细菌以B组溶血性链球菌、肠道杆菌较多,衣原体和弓形体也是常见到的致病原。出生后感染的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多见,其他如变形杆菌、肠球菌肺炎双球菌也可引起肺炎。院内感染的肺炎以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呼吸道病毒较多见。 【病因学】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产前感染(包括宫内和产时)和出生后感染,感染多来自孕妇,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因孕妇羊膜早破、产程过长,阴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所造成。 【病理改变】 产前肺炎的大体解剖在肺脏和胸膜外观看不到实质病变,只有在组织切片上能看到极为广泛的肺泡内炎症变化,有时还可见到羊水的沉渣如角化上皮细胞。出生后第一天发病的肺部病变可能与肺透明膜病相似。出生后感染的细菌性肺炎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相仿,而病毒性肺炎则为间质性改变。 【临床表现】 产前感染的肺炎发病多在出生扣3,7天内。症状常不典型,胎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体温正常者约占一半以上,其余则体温不稳,严重的病儿或早产儿体温常不升。症状多为非特征性表现如拒食、嗜睡或激惹,面色差、体重不增,多无咳嗽,不久渐出现气促、鼻翼搧动、呻吟、吸气时软组织凹陷,心率增快。早产儿易发生呼吸暂停,肺部体征有呼吸音增强或减低,伴干性或湿性啰音,但也可能完全阴性。 衣食体感染虽在产前发生,但肺炎的起病却在出生后3,12周。有的患儿在生后5,14天曾发生过衣原体眼结膜炎(参见眼结膜炎),病原体可从鼻泪管渐向下蔓延,但有的患儿并无眼结膜炎,但也可发生肺炎。衣原体肺炎(chlamydial pneumonia)起病缓慢,先有鼻塞和咳嗽,呼吸逐渐加快,一般不发热,肺部有湿啰音,如病变侵犯细支气管则出现喘鸣,全病程可持续数周。血象白细胞数政党有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出生后发生的各种肺炎起病较晚,症状比较典型,有鼻塞、咳嗽、气促、足月儿常发热,但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可能体温不升。肺部可听到粗细不等的湿啰音。并发脓胸或脓气胸时呼吸音减低,叩诊呈浊音或回想增强,各种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各有一些特点。 【护理措施】 1 保温 针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用热水袋盛水温约50?热水加套放置患儿两腋下及肢端,随时检查,防止烫伤,3,4h更换水1次,同时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0%. 2 吸氧 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病情严重时用面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为 0,5ml/min氧气经过湿化,使温度达到31?,34?为宜,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使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肺炎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5s,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排出。 4 雾化吸入 每天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行雾化吸入Q4h,每次15,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随吸气吸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痰液吸出。 5 建立静脉通道 按治疗方案有次序的液体输入,液体量要准确。输液速度要慢,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为宜,约5,8滴/min,否则易造成肺炎患儿循环血量突然扩大,而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6 合理喂养 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纳功能低下,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很快消耗,易造成患者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量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h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h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7 对症护理 要做好各项护理,如脐护臀护,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并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肺炎患儿反应低下,应经常给患儿更换体位,以免长期睡一侧易致肺不张。常用温水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长期输抗生素, 患者易出现鹅口疮,需用制霉菌素液擦口腔,每日 4,6次,直至愈合。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本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bacterimia)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临床表现 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 (1)呼吸窘迫 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血白细胞计数,5×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 (2)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100×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3)急相蛋白 ?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ESR,15mm/h。 (4)血培养检查 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 (5)其他部位培养 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 (6)放射学的检查 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 (7)病原菌抗原检测 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 治疗 1.抗生素 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2.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 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 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并发症 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 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异常,低于或高于正常体温与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拒乳、吸吮无力,摄入量不足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脓疱疮有关。 (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与细菌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2.护理措施 (1)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2)保证营养供给 所以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 (3)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 病原菌未明前,可选择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选择用药。 (4)清除局部感染灶 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每4h监测T、P、R、(BP的变化,如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6)健康教育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讲解与败血症发生有关的护理知识、抗生素治疗过程长的原因,取得家长合作。 窒息的抢救流程 1.复苏方案: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A(airway)清理呼吸道B(breathing)建立呼吸C(circulation)恢复循环 D(drugs)药物治疗E(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评估和环境(保温)其中评估和保温(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护士网 详细出处参考: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一)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 高危儿护理常规 (三)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五)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 早产儿护理常规 (二)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三)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四)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五)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六)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七)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八)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九)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 订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 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 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 2(保暖 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 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 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 婴外阴等部位。 (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次。 沐浴用品保证1人1用1消毒。 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一次,以后每日监测体重一次。 7(喂养选用母乳或新生儿配方奶。一般每2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 喂养。奶量以奶后不吐、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 ,d)为宜。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 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 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8(基础护理 (1)脐部护理 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 常征象。 2)残端及脐轮每日用消毒液涂擦至少2次,并保持脐部干燥,避 免尿液污染。 (2)勤换尿布 每次更换6,8次,尿布上涂抹鞣酸软膏,避免尿液 及大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3)口腔护理每日2次,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4)眼部护理每日2次,选用生理盐水。 (5)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褥疮。 9(严格身份识别 (1)新患儿入院时需作手记、脚记(注明姓名、床号、登记号或住院 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保证双重身份识别。 (2)住院期间的任何操作,如沐浴、静脉推药、加药、抱出做检查以 及出院等都必须查对手记、脚记确认患儿身份。 (3)出院时必须先确认患儿手记、脚记,核实家属出院结账单及身份 证,与家属一起查对患儿身份并做好登记方可将患儿交给家属。 10(做好健康宣教,宣传合理喂养、保暖等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 预防呼吸道疾病、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作保健随访。 11(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SP0及皮肤颜色、神志、2 哭声以及有无抽搐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作好 护理记录。 (2)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以相应 的处理。 (3)观察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注意保护患儿安全,严防坠地、烫伤。 新生儿疾病 高危儿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高危新生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及血压等。 2 3(入住暖箱的新生儿应注意监测体温,根据体温调整暖箱温度。 4(密切巡视患儿,病情有变化及给予特殊处置者随时记录,无特 殊变化者每4小时记录一次(前夜记录两次)。 5.机械通气患儿每4小时口腔护理1次,Q2H翻身及改变体位1次。 6(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分秒必争组织有效 的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呕吐常见为解剖生理发育暂时不良或喂养不当(喂养过快或过慢,吸入大量空气)所致。病理性呕吐常见为胃食管返流、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感染、消化不良、牛奶变态反应、脑部产伤、药物刺激等。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或 吸入性肺炎。 3(生理性呕吐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 4(病理性呕吐的对症处理 (1)因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咽下综合征)而致呕吐者用生理盐水 洗胃,洗胃时注意改变位置,直到抽出的胃内容物清亮为止。 (2)如呕吐系因窒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者, 应绝对卧床,抬高头部,暂停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液以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 (3)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呕吐,可在奶前15分钟遵医嘱口服1, 2000阿托品2滴以解痉止吐。服药后注意观察有无脸红、口 干等副作用出现,防止中毒的发生。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衣服清洁干燥,防颈部皮肤因呕 吐物刺激引起破溃、感染。 6(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质、味、色。 同时观察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以及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表现。 新生儿疾病 早产儿护理常规 胎龄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儿因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生活力低下,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精心护理是提高成活率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体温管理 (1)室温宜保持在24?--26?,湿度宜在55%--65,。 (2)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早产儿常规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一 般在32?--35?,具体应根据出生体重、日龄、患儿的体温等 进行调整。 (3)出暖箱条件:?体重达到2000g,且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 者;?入住暖箱满1个月,即使体重未达2000g,在室温下体 温维持正常者。 3(喂养 (1)喂养时间 出生时无缺氧,一般情况好的早产儿给予早期微 量喂养;32W以上的早产儿开奶时间一般为生后4小时内;小 早产儿(出生时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开奶时间为 生后4--12小时。 (2)选用母乳或稀释早产儿配方奶。 (3)能吞咽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喂养;无吸吮力及吞咽功能 者采用鼻饲喂养,隔日更换胃管1次。 (4)奶量 添加根据体重及消化吸收功能而定。1000克以下早 产儿开始添加量为每次0.5--2ml;1000--1500克每次2--5ml; 1500--2000克者每次5--12ml。数日后每次或逐次增加 2--4ml,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奶量。 (5)喂奶次数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2小时喂一次。体重 不足1000克者,每1,2小时喂一次或持续微量喂养。 4(呼吸管理 (1)不主张常规吸氧,有呼吸窘迫及SP0低于85,时才给吸氧。 2 (2)注意监测吸氧浓度及SP0,维持SP0在85,--95,,并注意22 观察有无呼吸暂停。 (3)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BP等,有异常时应2 及时通知医生。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低 血糖、呕吐、抽搐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 6(健康教育早产儿出院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用早产儿 配方奶喂养,喂养至体重达到3000g后可改用正常足月儿配方 奶粉喂养。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3(喂养 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遵医嘱严格控制喂养量,并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重者遵医嘱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4(穿刺部位的处理各种穿刺、注射后应按压针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有凝血功能异常者抽血前征得家属同意。 5(加强皮肤、脐带护理,防止皮肤损伤、出血,并积极预防褥疮。 6(病情观察: 1)、呼吸、心率、SP02及BP。 2)、精神状态、反应、面色、末梢循环、呕吐物的性质、次数、 大小便颜色、量。 3)、有活动性出血者,密切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 等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作好输血及抢救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胎粪、羊水、奶汁吸入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浅快,三凹征、青紫、肺部细湿啰音。但多数表现不典型,有的仅表现拒乳,口吐泡沫,体温正常或不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证营养供给 供给充足水份及奶量,喂奶时呛咳明显者用 鼻饲管喂养。应少量多餐。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奶后头高侧 卧位,防止呕吐后窒息。加强巡视,发现呕吐、颜面发绀等 异常及时处理。 3。遵医嘱留取痰培养标本,予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翻身、拍 背、吸痰。 4(遵医嘱用输液泵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 衰或肺水肿。 5(观察病情注意T、P、R、sP02、面色、神志等变化以外,如发 现下列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各好各种抢救物资,配合抢救。 (1)患儿如有呼吸窘追,SP02进行性下降至85,以下或呼吸暂停 等考虑呼吸衰竭,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立即作人工呼 吸,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突然加重的面色苍白或青紫、烦躁不安、气促、呼吸持续>60, 80次,分,心率持续>160,180次份,短期内肝脏增大,尿少等, 应考虑心衰。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围生期窒息,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历甚至可引起死亡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 选择合适的用氧方式,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如缺氧严 重,可给予人工通气。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T、P、R、B、P、SPO2,神志、瞳孔、前 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4. 监测血糖 HIE患儿血糖值一般处于较低水平,新生儿低血糖大 多表现无特异性,应注意观察低血糖表现,定期监测血糖,调整 输液速度,一般为6—8mg/kg.min,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5. 注意保暖 选择适宜的暖箱温度,并维持箱温的稳定,每日用消 毒液擦洗暖箱表面,一切治疗和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 量减少不必要的散热。 6. 控制惊厥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声光刺激,如发生 烦躁、尖叫应立即遵医嘱采取药物止惊,同时密切观察肌张力等 情况。要注意用药剂量准确,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 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 7. 合理喂养 (1) 患儿出生后12小时内,无吸吮反射或有哺乳呛咳者应禁食, 有静脉补充营养,病情好转后喂奶。 (2) 中重度HIE延缓喂奶时间,重症患儿禁食3天,从静脉内 给予营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早产儿应少量多次喂养,对 吸吮、吞咽能力较差或不能进食者,给予保留胃管鼻饲,并 给予静脉补充高营养,以保证充足的热卡供给。 (3) 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有无呕吐,防止窒息的发生。 认真记录患儿的吸吮情况及每天的出入量,为治疗提供有效 依据。 8. 加强基础护理 环境应保持安静,患儿肩部应太高15?—30?左 右,尽量少搬动及刺激患儿,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操作时应轻柔, 技术娴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 染,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空气消毒,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 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减少探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 脐部、臀部等皮肤的清洁干燥。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者遵医嘱给 氧。 3(营养管理 (1)重度窒息原则上禁食1,3天。 (2)出生时羊水有II及?度粪染者给予洗胃,然后根据消化道情 况试开奶(糖水、母乳、早产儿奶),并密切观察有无喂养不耐 受如消化道出血、呕吐、腹胀等。 (3)禁食及奶量摄入少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遵医嘱作好床旁血糖监测,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4(注意保暖,重度窒息给予暖箱保暖,注意箱温调试。 5(病情观察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BP等。 2 (2)如有异常如面色青灰或苍白,神情萎靡、嗜睡、烦躁不安、 尖叫,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时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不吃不哭、体重不增或下降、贫血、黄疸、发热或体温不升为常见症状。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仔细检查全身,寻找感染灶,留取培养标本,并处理病灶。 3(营养管理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份。不能吸吮者遵医嘱采用鼻 饲喂养或静脉补充。 4(体温波动大应特别注意保暖及降温。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 护理。 5(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皮肤颜色及有无 出血倾向等: (2)长期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皮疹等药物 副作用,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血管壁脆弱,凝血功能尚未完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在产伤或缺氧窒息时可引起颅内出血。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死亡率高。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取头高侧卧位。 3(减少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操作时动作轻柔。 4(营养管理 (1)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迟开奶时间。 (2)喂奶时切忌抱喂,以免推动头部。 (3)喂养过程中有严重呕吐者应通知医生,心要时给鼻饲或静脉 补充营莠或水份。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紫绀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体温不 升时可用热水袋或入暖箱保暖。 6(观察病情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BP等。 2 (2)观察患儿体温、面色、神志、前囟张力、瞳孔以及有无脑性 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等表现,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7(病情严重者应备齐抢救用物并作好输新鲜血或血浆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早产儿发病率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哭、不吃、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变硬。以下肢外侧、臀部、面颊、肩部、胸腹部为序而发生,严重者波及全身,呈板状,可致肺出血而死亡。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复温及体温管理 (1)若肛温>30?,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 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当肛温<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 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l,1.5?,箱温不超过34?, 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箱 温度。 (3)体温异常者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一天测 4次。观察箱内温湿度,使其适合需求。检查、治疗、护理应集 中在箱内进行,避免暴露过久。 3(营养管理供给充足的热量,以增加和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不 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或静脉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末梢 循环不良者尤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 4(体位每次更换尿布时更换卧位,以免受压过久,影响局部血液 循环。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T、P、R、SPO2、皮肤颜色、硬肿变化及有 无DIC的早期表现。 6(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7(用肝素治疗者,准确计算药物剂量。 8(预防感染 做好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尽量减少肌肉注 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消化道隔离:食具、用具必须消毒处理,房间按婴儿室常 规消毒。 3、 遵医嘱及时留大便标本,并保持清洁。 4、 腹泻、呕吐频繁者暂禁食,注意输液量与速度,先快后慢, 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5、 密切观察及记录病情:精神状况、体温,四肢循环,脱水 情况、心音、呼吸、呕吐物颜色、性状、量、次数,尿量, 尤其是大小便次数、性质、气味、颜色,有无粘液、脓血 等,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长期腹泻注意眼睛 的保护和角膜有无病变,胀气情况,肠型等,易惊、低钙、 低钾表现。 6、 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加强口腔及眼睛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黄疸时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给予蓝光治疗,治疗同时保护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 3、 及时纠正窒息,严重感染、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 4、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T、P、R、BP,皮肤颜色改变等. 5、 掌握换血指征,做好换血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充分暴露皮肤,用黑布和眼罩保护会阴及眼睛,头后放置在垫 圈上。 3、 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情况,神志、黄疸、并发症(核黄疸、青 铜症),每2小时测T、P、R一次,做好病情记录。 4、 加强基础护理:剪短病儿指甲,多喂开水,足跟用纱布包裹。 5、 箱内温、湿度:温度30—32?,相对湿度55—65%。 6、 沐浴后不宜扑粉,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7、 如单面照射,每2小时翻身一次,双面也要注意骨隆突处的皮 肤保护,防止压疮发生。
/
本文档为【【整理版】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