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艺 术 学 概 论 笔 记简要

艺 术 学 概 论 笔 记简要

2019-05-13 9页 doc 22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艺 术 学 概 论 笔 记简要艺术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理论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摹防说”(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347)认为,理性世界时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时 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南北朝时的刘鍶《文心雕龙》的首篇就是《原道》,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1)德国古典美学的鼻祖康德 (2)德国...
艺 术 学 概  论 笔 记简要
艺术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理论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摹防说”(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347)认为,理性世界时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时 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南北朝时的刘鍶《文心雕龙》的首篇就是《原道》,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1)德国古典美学的鼻祖康德 (2)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 (3)先秦时期《尚书·绕典》 3、摹防说(再现说): (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从他关于“美是生 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美是生活的解释: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 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因此说明艺术只是生活的代替品,自身缺少内在的价值。 唐代画家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二、艺术本质问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的概念: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把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 产,“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解释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其次从 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 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②艺 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这个应该压边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 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一、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艺术的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关于艺术形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创造出来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线性想象。 二、主体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三、审美性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作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不脱离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南齐画家谢赫的“绘画六法”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其中的“气韵生动” 德国18世纪美学家莱辛指出:“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几种代表性的艺术起源论(重点) 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摹仿”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席勒在《美育书简》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产生于人类时间活动 原始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互渗律”,它的核心是“万物有灵”。 二、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 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起源于人类实践活动这一漫长悠久的历史过程。 神话传说最鲜明的体现出原始思维、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互相综合的特征。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娱乐功能等三种。 艺术的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终对社会生活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审美价值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 一、审美认识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 二、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思想、感情、理 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生活,树立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艺术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 艺术教育的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 艺术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个特点。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第二节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承担者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美育于艺术教育 1、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的。席勒在《美育书简》中,不但首次提出了“美 育”这一概念,而且系统的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2、在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 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 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美育 的主要手段。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是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就是如此;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 1、普及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艺术文化学是一门一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一、文化与艺术 文化: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 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即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文化大系统只要包括物质文化、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 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艺 术 学 概 论 笔 记简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