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国企企业文化诊断报告

国企企业文化诊断报告

2018-11-30 12页 doc 76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国企企业文化诊断报告中轧厂文化诊断报告 (讨论第3稿) 摘要:通过对中轧厂发展历程的研究,深入剖析和诊断所形成的文化,结合现代企业竞争力形成要素,在汲取中轧原有优秀文化精髓的同时重点提出了文化建设的路径,以及建成文化中轧、幸福中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文化诊断;软实力;核心竞争力;途径;措施 一、前言 中轧厂近期通过调查、讨论、分析和诊断文化建设状况,目的在于找出中轧厂成功的基因、关键要素,解析核心价值,解决中轧核心价值观问题,以便凝心聚力创建柳钢圆钢品牌和中轧厂“圆钢优,党旗红”党建品牌,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服务于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积极应对“...
国企企业文化诊断报告
中轧厂文化诊断报告 (讨论第3稿) 摘要:通过对中轧厂发展历程的研究,深入剖析和诊断所形成的文化,结合现代企业竞争力形成要素,在汲取中轧原有优秀文化精髓的同时重点提出了文化建设的路径,以及建成文化中轧、幸福中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文化诊断;软实力;核心竞争力;途径;措施 一、前言 中轧厂近期通过调查、讨论、分析和诊断文化建设状况,目的在于找出中轧厂成功的基因、关键要素,解析核心价值,解决中轧核心价值观问题,以便凝心聚力创建柳钢圆钢品牌和中轧厂“圆钢优,党旗红”党建品牌,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服务于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积极应对“钢铁危机”,全员致力于开拓汽车用圆钢市场,做强、做优柳钢圆钢产业。 二、中轧厂发展的历程 中轧厂积极适应市场、艰苦创业、求变创新和永争先进的精神风貌是中轧厂43年来不断求得发展的根本经验。 中轧厂老生产线第一期工程建成于1969年3月,设备有以煤为燃料的简易加热炉1座,400毫米轧机一、二机架,60吨热剪机和500毫米矫直机。3月8日设备投入生产,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大部分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当年最高班产30吨左右,全年共生产60毫米钢坯1.05万吨。1970年,产量略有提高,年产60毫米钢坯2.76万吨,50×50×5毫米角钢181吨。两年中只生产钢坯(材)3.83万吨,平均机时产量7.5吨,吨钢煤耗高达250.75kg。1971年2月中轧厂第二期工程竣工,以重油为燃料的1号加热炉取代了燃煤加热炉,建成550毫米轧机和400毫米轧机三机架,直径1500(1000)毫米热锯和100吨热剪机等设备也同时投入生产。产品品种由原来的以开60毫米钢坯为主,向生产多种钢坯和钢材拓展。中轧厂建厂初期,虽然设备简陋和简易生产,但体现了中轧厂员工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在1980年以后,中轧进行挖潜、改造和配套工作。1983年10月,投资20万元对1号加热炉进行全面技术改造,采用硅酸铝纤维和高温节能新涂料进行保温,使加热能效由原来的32.8%提高到50%,从1978年的等外炉晋升为1984年的一等炉。1986年4月,投资60万元对2号加热炉进行改造。1989年,投资105万元将400Ⅲ机架改为短应力线轧机,同时完成对550轧机后座、YOC-120减速机、鼓风机房、2号汽化楼、炉后辊道装钢、炉后电子秤安装、1832平方米原料跨屋面大修的改造项目。1980-1989年,中轧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除1981年、1988年、1989年由于缺电缺坯严重,以及市场中型材需求量急剧下降等外部原因造成年平均停产165天外,其余年份钢材产量都平均在7万吨以上。尤其是1986年,中轧厂在落实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狠抓名优产品的生产,挖潜力,抓效益,提高钢材合格率和成材率,降低成本,同时实行负偏差轧制,定尺包装和理论计重,增加了盈利。这一年年产钢材(坯)10.20万吨,其中优质钢材3.34万吨,定尺钢材6.11万吨,负偏差增重钢材2414吨,创利润666.27万元。从中可以体现出中轧员工开拓进取、加强管理、与时俱进,努力改变落后状况的精神风貌。 1990年以后,中轧厂在抓生产的同时,加强了轧钢工艺方面的革新改造,使成材率有了较大提高。1991年,在全国22家中型企业中,成材率指标居全国同行第一位,在从坯到材成材率指标居全国同行第三位,合格率达99.08%,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并一次性通过国家建筑用材质量监测中心和自治区质量监测中心强制性抽查。1992年,中轧年产钢材12.01万吨,首次突破能力。1993年,为解柳州市汽车工业建设燃眉之急,中轧厂积极开发和轧制汽车用轮辋钢,并获得了成功。从这里可以看出中轧厂是具有不甘落后、永争先进和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1995年,为节能降耗,提高成材率,中轧厂投资2280万元的“一火成材”改造一次试车成功,当年即投产。1997年12月,中轧厂连铸坯一火成材轧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轧厂一火成材改造后,生产线轧钢主要工艺技术装备有:两座连续推钢式加热炉、跟踪式布置φ550×1/φ450×2/φ450×X2/φ450×1轧机、φ1500热锯机两台、拉钢式冷床、550型钢矫直机一台。轧辊间厂房延长12×120米等。品种结构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产品,即:6.3#~16#国标和轻型槽钢、5#~10#等边角钢、250(270)×10~20薄板坯、φ40圆钢、φ75圆管坯、16#叉车槽钢、5.00S轮辋钢、11kg/m轻轨和80×8毫米、100×10毫米扁钢。其中5#角钢被冶金部评为优质产品。6.3#、7.5#角钢和8#、10#槽钢,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部分钢材钢坯出口日本和东南亚。所有这些体现了中轧员工积极面对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加强企业适应性改造、推动企业求变创新的精神风貌。 2000年,中轧厂严格按照ISO9002加强坯料管理,严格执行按炉送钢制度,严把进炉坯料质量关,有效确保了产量质量的提高,钢材成材率指标99.61%,持续保持全国同行第一;钢材合格率指标99.64%,保持全国同行第二。2001年11月20日,中轧厂提前四十天完成全年21.23万吨钢材生产任务,同比增长9.3%;产品合格率和成材率分别达到99.82%和99.4%,分列全国同行第三和第二名;工序能耗为73.86kg/t标煤,同比降低12.7kg/t,降低成本200万元;销售率达100%;出口创汇48万美元。这是该中轧厂做优做强钢铁主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拓宽市场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中轧厂已加快了发展步伐,管理开始步入了正轨,向科学管理迈进,充分体现了中轧员工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求发展的精神风貌。 中轧厂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投资2.8亿元,易地新建的中型连轧生产线于2005年11月15日竣工投产。该连轧型钢生产线的轧钢工艺技术装备包括:一座连续式推钢加热炉、连续式φ670×5/φ580×8短应力轧机、步进式冷床(长尺冷却)、600、700矫直机各一台、φ1800冷锯机四台、型钢自动堆垛机两台。而服役了36年的中轧厂老轧机生产线于2006年1月29日停产拆除。新生产线品种结构有五大系列,即:8#~25#国标和轻型槽钢、8#~20#等边角钢、Φ42~115mm圆钢、250(270)×10~20薄板坯、14#~30#球扁钢,以及部分180×65(×70)mm电极扁钢、11.3#集装箱槽钢等54个品种,122个规格的产品。 2006年11月15日,柳钢中型连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委员会评为广西重工业2006年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一等奖。2006年度,中轧厂槽、角钢系列产品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中型连轧改造工程》获柳钢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中轧厂获柳钢“科技先进单位”。 2006年,中轧厂完成坯、材产量33.52万吨,其中材28.61万吨、薄板坯4.88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吨. 全年共销售钢材(坯)28.42万吨,销售毛利为2,331.51万元。 2007年,年产量34.59万吨,比上年增加1.07万吨。由于坯料严重不足,全年停产119.62天,没有完成年度产量目标。为完善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9月成功试轧出14#船用球扁钢。 11月批量生产了700余吨合格船用球扁钢。12月成功开发了24#球扁钢。 2008年,年产量31.13万吨,由于受坯料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量比上年减产3.28万吨。2008年对18#、20#、22#、26#、28#、30#球扁钢进行了试验性开发,可正常生产的有5个品种15个规格的产品。4月,球扁钢产品通过中国船级社的工厂质量认证。2008年,工序能耗35.94kgce/t,在全国21家地方骨干企业排名第二。钢材合格率99.93%,在全国21家地方骨干企业排名第四位。 2009年,中轧厂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心,以均衡生产、提高产量、优化指标为手段,通过精细管理、指标分解、严格考核,实现效益增长方式升级转型,深入开展再次创业,贯彻落实“36字”方针,实施低成本战略。通过强化产量目标管理,班产和月产节节攀升。全年打破班产13次,打破日产记录11次。12月产量达到73945吨,创下历史最高记录。2009年全年产量达576255吨,年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9年,开展圆钢工艺技术攻关。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轧制工艺改平椭→扭转→圆孔轧制为立椭→圆孔轧制;对整个圆钢轧制系统进行了重新优化;从而极大地缩短Φ100以上规格的调质时间,提高了轧制质量、成品尺寸的稳定性和机时产量。2009年度,中轧厂“柳钢优质碳素结构圆钢的开发与应用”获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中轧厂工序能耗34.49 kgce/t,在全国21家地方骨干企业排名第一;钢材合格率99.96%,在全国21家地方骨干企业排名第四位;全年完成单位成本2913.95元/吨,比降低36.57元/吨,累计降低成本达2109万元。 中型连轧生产线原设计的产品大纲是以槽角钢为主力产品,圆钢为次要产品,因此精轧机组轧机采用全平轧机布置。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和变化,采取以生产高品质圆钢为主,以生产槽角钢为辅生产模式。加快了对圆钢的研发、生产和发展步伐,加大技改投入。 从2010年以来,中轧厂实施了圆钢配套技改工程,对现有的轧机部分、大冷床设备、圆钢矫直精整线和圆钢收集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增了两台平立转换轧机、一台圆钢测径仪、一套圆钢矫直设备、3套圆钢倒棱修磨设备,以及大冷床设备适应圆钢生产等改造,有效依靠圆钢自重旋转在大冷床实现自矫直功能,解决了圆钢生产自然冷却成型后产品弯曲度超标、锯切口毛刺多等难题;有效解决了圆钢成品收集慢、运输过程散捆、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不安全等因素;有力拓宽了中型连轧生产线产品大纲、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以及促进了圆钢品质的提升。目前生产的产品调整为槽钢、角钢、圆钢、圆管坯和电极扁钢5大系列、51个品种、112个规格产品。产品主要用于桥梁建筑、工业结构建筑、机械加工、以及农机、汽车船舶等制造行业。产品覆盖华东、华南、西南等省市。下一步,中轧厂还将计划再新增三台粗轧机,更新两台卧式精轧机为立式轧机,以及对加热炉进行更新等适应圆钢生产的技术改造。 2010年,中轧厂继续加强产量目标管理,把月产任务分解到每天、每班,以班产保日产,以日产保周产,以周产保月产。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如圆钢收集劳动竞赛、品种钢生产劳动竞赛等。全年打破班产纪录20次,打破日产纪录9次。2010年,年产量达65.19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首次达到中型连轧生产线年产设计能力。全年共生产合格品种钢53.42万吨。圆钢系列品种的产量占品种钢产量的80.0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89%。中轧厂大力加强节能降耗技改和管理,2012年工序能耗33.26kgce/t,在全国22家同类企业中连续排名第一;11月份,中轧综合成材率在全国20家同类企业中排名第6;当年,工序能耗中的煤气消耗、电耗、蒸汽耗和水耗四项指标,合计节约成本496万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取得明显进步。综合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1.24元/t,累计降成本80万元。累计综合成本比上年下降189.76元/吨。 中轧厂经过10年发展,产量实现了翻翻,合格率、成材率略有提高,而定尺率、机时产量大幅提高。工序能耗下降了一半以上。“十五”和“十一五”,中轧厂得到快速发展,体现了中轧员工充分发挥与时俱进、求变创新、积极适应市场以及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 2011年,中轧厂以“优化品种结构,优化操作水平,优化各项指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精细管理,降本降耗增耗”为方针,积极落实优质增效,深入推进再次创业。全年生产品种钢总量531,915吨,比2010年增加3,671吨。受10月份停产23天、11月份停产22天的影响,累计产量比去年减少3.99万吨。 中轧厂43年来曲折的发展道路,培育了中轧人面向市场、艰苦创业、求变创新、不甘落后和永争先进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化。然而中轧却在柳钢跨越式的发展中渐渐落伍了,中轧在柳钢的分量越来越轻,中轧人还缺什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反省,实事求是的剖析、诊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中轧厂文化建设问题诊断 (一)缺乏培育核心竞争力品牌的主动意识。回顾中轧厂43年的发展历程,中轧厂曾开发和生产了槽钢、角钢、圆钢、圆管坯、电极扁钢、球扁钢和轮辋钢等众多系列的中型材产品,目前生产的产品调整为槽钢、角钢、圆钢、圆管坯和电极扁钢5大系列、51个品种、112个规格产品。其中不乏有过汽车用轮辋钢、电塔角钢和船用球扁钢开发失败的教训。纵观中轧厂的发展道路,中轧厂的生产主要是一种被动式的适应市场的管理模式,市场缺什么就生产什么,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没有形成品牌,以至于难以做强、做优和做大,导致生产处于被动局面。长期以来,生产不够饱满,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了员工收入和思想情绪。缺乏创品牌的主动意识,乃至于没有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位和没有走专业化生产道路是中轧不能做强、做大的根源。 (二)缺乏系统思考、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中轧厂长期以来,虽然在文化建设上得到了历届领导的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总体的规划,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员工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大部分仍停留在组织打打球、跳跳舞、念念报纸、出出黑板报等低层次文化建设上。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为先进理念的建设、企业愿景、员工成长、核心力量的培育和企业品牌建设上来;缺乏一定的高度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导致许多工作存在短视行为和缺乏战略发展目标;缺乏让人信赖和为之奋斗的企业愿景,因而,企业凝聚力不强,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成效,造成不少人才流失,致使中轧在市场上就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概念不清,理念没被员工认可。中轧厂企业文化还缺乏较系统的思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文化的“虚”与企业建设的“实”没有很好的整合,使提出的一些理念没有被员工很好地理解和认可,缺乏参与热情。员工在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意识形态、企业行为的方面没有达成共识。 (四)企业文化意识不强,缺乏企业核心价值。在《中轧厂员工意愿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中轧厂发展前景如何?”时,有50.88%的员工认为“还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需改进”;有35.96%的员工认为“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只有7.3%的员工看好企业的发展,认为“很好,发展前景看好”。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不少员工对企业文化概念认识不清,文化意识淡薄,更不清楚企业核心价值指的是什么。 (五)危机责任意识不强,存在抵触反感情绪。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员工内心责任的危机,来自于观念落后、意识落后、思维落后和品位落后的危机,终归还是文化落后的危机。2012年初,中轧厂提出“带队伍、低成本、高质量、造品牌”总体战略工作思路。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仍有相当的员工缺乏危机感,对厂里总体战略工作思路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要“造品牌”?为什么要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创造圆钢品牌?反映文化建设的员工基础相当薄弱。 (六)主动承担责任不强,存在埋怨抱怨心理。多年来,中轧厂由于产品定位问题,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生产不饱满,经济指标、效益和员工的收入水平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不少员工由于自身认识不足和危机意识薄弱,便滋生了一种抱怨和埋怨的心理,甚至本能地反驳、诡辩和推卸责任,形成凡事都向外找原因,而不找自己的问题,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甚至还包括一些科级干部也存在这些想法。有一次集团公司优质增效检查组到中轧厂检查,询问员工对生产不饱满的看法时,有相当的员工回答:“是因为公司没有安排我们生产!”,“是由于市场不好,产品销不动,造成积压,所以不给生产!”把责任和原因推到了公司和外部市场,没有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公司为什么不安排中轧厂生产,而安排了其它厂生产?”或者说“中轧厂产品为什么销不动?而外省一些同类厂家的中型材圆钢产品却一直在满负荷生产?”外部尽管有客观原因,但难道没有企业内部自身的因素吗?出了产品质量问题,有的员工就习惯查找上道工序存在的影响因素,基本不找自身因素。于是,有些员工就心安理得的开始抱怨、埋怨和相互指责。更可拍的是没有认识到抱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会影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七)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存在依赖等待心理。开拓创造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尤其在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攻关、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流程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以及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上,部分员工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习惯于以往作法,习惯性思维,习惯于等待上级来下达任务和安排生产工作,存在依赖等待心理,缺乏积极主动、据理力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和不服输的求进意识。文化落后则意识落后,员工之所以存在落后心理,关键还是教育落后。员工只有理解了才能认同,只有认同了才能实现自觉,只有自觉了才能实现自律,最后才能达到开拓创新的自由与超越,实现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八)精细管理意识不强,存在急于求成心理。企业文化作为一只无形之手,对于提升经济效益是无法立竿见影的,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积淀、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需要配合一系列的精细管理,做出长期的、细致的和艰苦卓绝的工作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员工虽看到了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的光辉前景,但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存在急于求成心理,因为开展了文化建设,也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在流程建设管理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没有产生显著的成效,就产生了怀疑心理,缺乏更进一步细致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尤其在近几个月由于面临“钢铁危机”,产品销路不畅,生产不够饱满,员工收入下滑,就责怪厂里只顾抓文化建设,而忽视抓好生产管理和提高效益,人为地把文化建设和生产建设分成两张皮,忽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统一性,缺乏对两者是相互依存、促进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九)期望什么都会做,缺乏技艺精湛。很大一部分员工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每一种产品和规格都会做,觉得品种规格越多,生存的机会就越大,就不会没饭吃。这是一种典型的对一专多能要求的误读,以及对生存与发展条件的严重误解。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产品已从短缺时代走进了饱和时代,客户不缺产品,缺的是满意的服务。什么都会一点,基本做不到精细,就不可能在某一领域达到技能精湛的境界,也就不可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在业内绝不可能做到数一数二。 四、中轧厂文化建设对策 (一)基本思路 中轧文化应是学习型、行动型和创新型文化的综合体现。根本任务是转变观念和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软实力,建成文化中轧,旨在使组织的思维由反应型升级为学习型,组织的行动由修补型升级为创新型;主要目的在于形成团队学习型组织,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使员工成就事业和幸福生活。 (二)文化设想 1.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坦诚负责,使自己的同事更伟大。 2.中轧厂愿景:致力于成为一流的汽车用钢圆钢生产、技术服务专业型厂家。 3.中轧厂使命:致力于提供汽车、工程机械更好的圆钢服务。 4.文化建设目标:支持和实现“大中轧”协同体系,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三)建设途径 1. 念好“天、命、本、源”四字诀。 2.分阶段建设:整理、定位和深耕三大阶段。 3.把握文化建设持续进步的六个环节:价值观、信念、目标、计划、行动、反思。以人为本,核心是转变员工的观念,不断引导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成事,使个人的优秀转变为团队的优秀,成就理想成就事业。 (四)建设措施 1.总体工作思路:“带队伍,低成本,高质量,造品牌”,深化落实“36字”优质增效方针。 2.“两线”建设机制:辩证的抓好产品生产线与文化生产线的协调建设。 3.管理方针:精细,精明,精进,精彩。 4.定位产品发展目标:坚持专业和集中化制造汽车用圆钢,创建圆钢品牌直至名牌;立足柳州看广西,立足广西看西南,立足西南看全国,乘柳州汽车工业和工程机械发展的强劲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到业内数一数二的水平,形成圆钢势能经济圈。产品定位关系到文化建设成效的核心。 5.形成《中轧厂文化建设诊断报告》,指导文化建设。 6.制定《中轧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以期文化建设的行为,推进文化建设长效化和规范化发展。 7.形成学习型组织。 (五)建设展望 1.加大力度,建设中轧厂品牌文化。 2.加大投入,建设中轧厂学习文化。 3.加强反思,建设中轧厂创新文化。 4. 建成文化中轧和幸福中轧,成就员工的理想,发展中轧的事业。 五、结束语 中轧厂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到了2011年下半年才总结出一条适应中轧厂生存和发展之路,即确定以专业化集中生产车用高品质圆钢的服务模式,培育圆钢“势能经济”圈。依托柳钢集团强大的技术力量,力创柳钢圆钢品牌,致力于打造广西及西南、乃至全国一流的车用圆钢专业生产基地,形成中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建成文化中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而关键的任务,更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任重道远。
/
本文档为【国企企业文化诊断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