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文地理复习题第四章

2019-04-18 16页 doc 31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人文地理复习题第四章第四章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城市是以()的聚落类型,是非农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及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A. 非农产业人口 B. 农业人口 C. 工商业 D. 第二和第三产业 2.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 A. 工业化 B.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 第三产业的发展 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 3. ()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A. 工业化 B.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 第三产业的发展 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 4. ()是未来现代城市...
人文地理复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 复习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城市是以()的聚落类型,是非农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及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A. 非农产业人口 B. 农业人口 C. 工商业 D. 第二和第三产业 2.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 A. 工业化 B.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 第三产业的发展 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 3. ()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A. 工业化 B.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 第三产业的发展 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 4. ()是未来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A. 工业化 B.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 第三产业的发展 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 5. 城市聚落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 A. 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B. 人口数量多 C. 第三产业比重大 D. 第二产业人口比重高 6. 区域要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阶段。 A. 中心城市化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7. 人类历史上的()成为村落发展的核心动力因素。 A.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C.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D. 三次社会大分工 8. 城市职能概念着重强调()的关系。 A.城市与区域 B. 城市与农村 C. 城市之间 D. 城市与社区 9. 村落社区最基础的功能是() A. 生活功能 B. 服务功能 C. 生产功能 D. 居住功能 10. 划分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标准之一是( ) A. 非农业人口数量 B. 非农业人口比例 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 D. 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11. ()是现代村落发展的必然趋势。 A. 区域一体化 B. 城乡一体化 C. 产业一体化 D. 空间一体化 12. 城市周围地域的土地被城市企业、城市设施建设征用,原来的田园环境由于城市职能扩散而转变为城市地域的现象称为()。 A. 景观型城市化 B.他力型城市化 C. 自力型城市化 D. 积极型城市化 13. 城市与区域的()是形成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基础。 A. 空间一体化 B. 产业一体化 C. 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 D.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14. 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关键是() A.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B.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 C. 区域环境污染治理 D. 山区环境污染治理 15. 城市金字塔是描述城市()的一条重要规律。 A. 空间分布 B. 规模结构 C. 地区结构 D. 人口分布 16. 人口移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发达地区带到落后地区,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这种传播类型属于()。 A. 传染扩散 B. 等级扩散 C. 分类扩散 D. 重新区位扩散 17.()是由伯吉斯于1923年创立的。 A. 多核心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 扇型模式 D.单核心模式 18. 大城市周围发育的卫星城就是()的结果。 A. 外延型城市化 B.他力型城市化 C. 内涵型城市化 D. 飞地型城市化 19. 扇形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 A. 环形运输线路 B.直线型运输线路 C. 圆弧状运输线路 D. 放射状运输线路 20. 目前,在表示某一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城市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关系所存在的规律时,普遍使用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型是由()提出的。 A. 齐夫 B.罗特卡 C. 辛格 D. 奥尔巴赫 二、多项选择题 1. 当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划分标准有:() A. 行政地位 B. 服务设施 C. 人口数量 D. 人口密度 E. 非农业人口比例 2.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聚集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这一过程使()。 A.城市数量增多 B. 每个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C.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D. 每个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E. 城市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3.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包括:() A. 中心城市化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农村城市化 E. 再城市化 4. 离心型城市化可分为( )两种类型 A. 外延型城市化 B.内涵型城市化 C. 飞地型城市化 D. 突发型城市 E. 积极型城市化 5.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有() A. 一般描述分类方法 B. 统计描述分类方法 C. 统计分析分类方法 D. 多变量分类方法 E.城市经济基础分类方法 6. 空间扩散类型包括() A. 传染扩散 B. 等级扩散 C. 分类扩散 D. 重新区位扩散 E. 均匀扩散 7. 与城市相比较,村落具有()的特征。 A. 人口以血缘关系为主 B. 基础设施落后 C. 人口、建筑密度低 D. 服务职能水平低 E.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 8. 根据与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村落的职能类型可分为() A. 农业村落 B. 牧业村落 C. 渔业村落 D. 林果业村落 E.均衡型村落 9. 村落社区变化的动力包括() A. 区域村落社区之间的矛盾运动 B. 产业结构变化 C. 社区内部发展水平的提高 D. 价值观念的变化 E.城镇化 10. 村落布局类型包括() A.主轴型 B. 串珠型 C. 均衡型 D. 子母型 E.星点型 11. 加强区域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城市与区域联系,实现城乡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前提。 A. 水利工程 B. 交通运输 C. 供电系统 D. 网络系统 E.信息通迅 12.()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A. 区域消费水平 B.区域市场因素 C.交通网络 D. 农业发展水平 E.区域信息 13. 城市化的主要类型有() A. 景观型城市化 B.渐进型城市化 C. 自力型城市化 D. 消极型城市化 E.向心型城市化 14.描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包括()。 A. 引力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 扇型模式 D.离心力模式 E.潜力模式 15.根据社区服务范围可将社区分为() A. 基层社区 B.普通社区 C. 农业社区 D.专业化社区 E. 中心社区 16.描述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模式有:() A. 引力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扇型模式 D.离心力模式 E. 多核心模式 17. 城市化的动力包括() A.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业化 C. 第三产业的发展 D.知识经济发展 E. 技术水平提高 18. 描述城市规模结构的理论有()。 A. 城市金字塔 B. 中心地理论 C. 城市首位分布规律 D. 位序—规模律 E. 多核心理论 19.城市与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 A. 城市区位选择受区域多种因素的制约 B. 确定区域城市的数量 C. 城市区位的选择 D. 城市地域与区域的空间整合 E.合理布局重点城市 20. 城市与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在()和()城市产业向区域的地域扩散的双向机制作用下实现的。 A. 城市对区域产业的吸引 B.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C. 区域要素与结构的空间分异 D. 城市地域与区域的空间整合 E.城市产业向区域的地域扩散 三、判断题 1.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形成生存的第一必要前提。 2. 在我国,分散型村落属于发育水平较高的村落。 3. 我国的设市标准选用了人口和基础设施两类要素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4. 由于受村落的职能因素的制约,土地资源,尤其耕地规模决定着村落的发展规模。 5.发展小型村落是现代村落发展的主要趋势。 6. 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对流、传导、辐射三种类型。 7. 人类聚居行为是社区形成的外在因素。 8. 向城市居民本身提供消费需求的作用属于城市的基本职能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 9. 区域城市化是聚落演变的必然趋势。 10. 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发展水平和资源开发技术水平则成为城市形成的主要制约要素。 11. 大城市周围发育的卫星城就是外延型城市化的结果。 12.大城市地域是由城市核心区、外围区和吸引区三部分构成的城乡一体化地域。 13. 城市首位分布规律是描述城市空间分布的重要规律。 14. 我国信息技术的扩散主要采用的是传染扩散方式。 15. 城市的兴起加速了村落的发展进程,提高了村落的发展水平。 16. 单核心模式是由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的。 17. 目前,在表示某一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城市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关系所存在的规律时,普遍使用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型是由齐夫提出的。 18. 首位度是一国或某一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三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19. 空间相互作用是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形成的基础。 20.城市产业结构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城市化的机制。 2、简述全球城市化经历的阶段。 3、郊区城市化的原因及其结果。 4、城市化有哪几种类型? 5、画图并简述霍伊特的扇形理论。 6、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模式有什么特点? 7、村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8、简述郊区城市化的原因和结果。 五、论述题 1. 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分析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原理。 3、试以具体村落为例说明环境对村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从空间结构和空间扩散的影响机制分析为什么我国率先开放东南沿海城市? 5、应该如何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
本文档为【人文地理复习题第四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