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2017-12-05 4页 doc 16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doc】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词,tSz,长在分襟处 —— 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蔡雯 清代浙西词派着名词人厉鹗曾在一首《论词绝句》中评论《小山词》 日:"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世间多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 奈何."便是以这首《蝶恋花》和一首《鹧鸪天》(因其中"梦魂惯得无拘 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一句被视为"鬼语",颇获古今论者美誉)作为《小 山词》的杰出代表: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 晓莺声断朝云去.远水来从楼下路...
【doc】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doc】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词,tSz,长在分襟处 —— 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蔡雯 清代浙西词派着名词人厉鹗曾在一首《论词绝句》中评论《小山词》 日:"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世间多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 奈何."便是以这首《蝶恋花》和一首《鹧鸪天》(因其中"梦魂惯得无拘 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一句被视为"鬼语",颇获古今论者美誉)作为《小 山词》的杰出代: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 晓莺声断朝云去.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这首词把描写的焦点集中于一座临水而建的碧玉高楼.在繁花竞艳的 姣好春日,一对璧人曾在盛放的红杏花下相遇.然而美丽的时光犹如 一 曲《阳春》,转瞬便至歇拍,春色已阑,征人也已远去,如晓莺杳无声 的狭隘圈子,转而蕴涵着家国不幸,甚至有"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同 上)的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情;是没有任何矫饰的,"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同上)的赤子之情.这种情,一方面因其自然而沁人心脾,一方面因其 深邃而动人魂灵.王国维评李煜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 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同上),是为的论.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学院文学院) 47 : 息,似朝云再无信问.抒情主人公依旧住在楼中,只有不息的水流自远 方而来,却没有带来她所Et日期盼的征人消息.在睡梦中离开躯体的 灵魂长住在他们最后分离的地方,那是一个细月分明,凉风促急,柳丝 曳水的渡口. 这首词也使用了《小山词》中所惯见的今昔对比结构,上片忆昔, 下片写今,而今昔与共,不曾移易的便是那座傍水而建的碧玉高楼. 词以写楼起笔,回忆爱情的发生,定格在花下相逢的刹那,满园红 杏,繁盛已极,一对璧人于此良辰美景之中相逢相爱,"红杏"二句,具 有瑰丽的色彩感和强烈的画面感.花下相逢也是古典诗词中所惯见的 意象,大抵不出以花喻人,喻美好事物的思维范式.然而,"一曲阳春春 已暮",连用两个"春"字,一入曲名,所谓"阳春白雪",指的是一种比较 高雅难学的曲子;一则指时间,一虚一实,以《阳春曲》的弹奏时间比喻 相处时光,让人感到一种猝不及防的短暂,节奏非常急促.似乎主人公 未及做好心理准备,分离便已成为残酷的现实.后紧接以声断云散之 语,让促节繁声转眼消失在一片空茫之中,主人公身虽在此,心魂却追 随远人到了不知何地的虚渺之境.真真信人间乐事难留,彩云易散!让 人不禁联想到白居易在《花非花》中所抒发的感慨:"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小山也在他另一首名作中化用此诗句,以云散喻人 间好景不常.欢事难再:"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蝶恋花》)直到当代,依然有诗人用浅白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失落:"在 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 时光?" 词的下片又顺着水流把笔触从远方再次聚焦于碧玉楼,楼中人把 如花的岁月消耗在无休止的等待中."鱼中素"可作鱼素,鱼书.《乐府 诗集》中有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 书."(《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后可代称书信. 虽然她望穿秋水,也未见远人信问,但她没有埋怨,也没有猜测,而是 不由自主地让自己的梦魂追随远人,长住在他们分离的地方——月细 风尖的渡口.结尾情深而近痴,是《小山词》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实与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二句同一机杼.同是以梦魂所住 48 ………一一——————— 所往见心之所属.情之所钟.不同之处在于,和"梦魂惯得无拘检"二句 的境虽奇瑰,不类人间,却是一个较为流畅的线性描述相比,"月细风 尖"二句却把境的描写打散到点处,通过艺术地聚焦于一个个的点,来 活画出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并强调梦魂将长在离别之地.小山以"细" 修饰月,见月之残而亮,以"尖"修饰风,使用了通感手法,见风之凉而 促,以"渡"点名分襟之地,亦可同时形容柳丝垂水之形状,皆聚焦到点 上,炼字新警,一方面影射出抒情主人公在面对离别的当口,焦虑不安 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把其深情而执着的心灵描写到极处.试想, 如果抒情主人公知道远人的居所,梦魂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去探访 吧.分襟之地其实只是中点,而不是终点,"长在"二字却把梦魂锁定在 那里,那是一种行至途中无处可去的无奈,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戛然而 止.相比于《鹧鸪天》中的主人公尚知意中人所居之地,而此词,既不知 何处可去,只能长居离别之地,月细风尖,徒唤奈何!比之于杨花谢桥, 境界更为婉转悲凉.世多称誉杨花谢桥之句,却很少关注这首词,一方 面是由于此词为闺怨代言之作稍许削减了抒情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是 由于"细","尖"这类极为心灵化的炼字手法在如歌的《小山词》中并不 常见,需要仔细品味才能悟到其妙处安在.厉鹗挑选出这首词与《鹧鸪 天》并列为小山的代表作品,是很具慧眼的.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踏 莎行》中写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 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之境,也可以看出是受了晏几道这首词的启发. 这首词以白描起笔,把地点定格在临水的碧玉高楼.并伴以多个 画面的跳转和拼接,其中每个画面都近于静态,而画面的衔接却非常 跳跃.作者借这一个个画面写出了人世的恒常和主人公内心的恒常. 并在这两种恒常的映衬中味得悲凉.一座碧玉高楼,依傍水边,爱情在 它附近发生,又在不远处离去,无论是比肩相随,还是形单影只,都以 一 种恒常的姿势伫立在那里,没有移易;而抒情主人公无论身在楼中, 或者楼外,心却追随着征人和曾在生命里发生的爱情.她的心随着征 人的远去而自碧玉楼至杏渺之境,又随远水来处的虚渺之境回到楼 中,最后长居于两人分离的渡I:I,矢志不移.楼作为今昔的媒介,其存 在可以视为一种现实的姿态,主人公的存在却别是一种心灵的姿态. 49 读词短札(之三) 扬之水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 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的"小山"究竟为何物,是历来讨论最多的问,而有着种种不 同的意见,比如屏山,比如山枕,比如眉额.俞平伯说,"小山,屏山也, 其另一首'枕上屏山掩'可证:'金明灭'三字状初日生辉与画屏相映". 他们近乎恒常地延续着自己的状态,各有各的坚持.而读者却在这两 种姿态的抗衡中,为现实的残酷而伤感,为心灵的执着和坚持而震撼 和感动. 其实,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何尝不是词人晏几道呢?叶嘉莹先生曾 以"双重性别"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类代言之作(即词人用女性的语言来写 女性的情思.显意识表现女子情思,无心之中却同时表达了自己作为一 个男子的情思).这首词被认为是《小山词》的代表,正是因为,"分襟"是 《小山词》的主题,而长在分襟处的执着和痴绝正是《小山词》的动人姿 态,小山和他所刻画的主人公一样,把他的词心长驻在分离的地方.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50
/
本文档为【【doc】词心长在分襟处——晏几道《蝶恋花》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