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

2018-11-06 6页 doc 19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 司马迁死后约百余年,又出了个十分著名的史学家班固,他写了一部专记西汉一朝的历史书,定名为《汉书》。这是断代为史,也用了纪传体的体裁,是为纪传体断代史的始作俑者。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父亲班彪才高而好述作,对史学很感兴趣。自司马迁作《史记》,因无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后的记载,许多 人都争着搜集那以后的史事加以续补,可是续补之作的文笔都很拙劣,难与司马迁的伟大著作相匹配。班彪不满意那些续作,就继续采集历史资料,并以调查了解到 的情况加以补充订正,作《史记后传》数十篇,想要续完西汉一代...
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 司马迁死后约百余年,又出了个十分著名的史学家班固,他写了一部专记西汉一朝的历史书,定名为《汉书》。这是断代为史,也用了纪传体的体裁,是为纪传体断代史的始作俑者。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父亲班彪才高而好述作,对史学很感兴趣。自司马迁作《史记》,因无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后的记载,许多 人都争着搜集那以后的史事加以续补,可是续补之作的文笔都很拙劣,难与司马迁的伟大著作相匹配。班彪不满意那些续作,就继续采集历史资料,并以调查了解到 的情况加以补充订正,作《史记后传》数十篇,想要续完西汉一代的历史,可是他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就去世了。 班固幼年随父亲到各地旅行,参观过名胜古迹。又由父亲教他识字读书,从9岁起就能写文章,铺读诗赋。据说有一次,父亲带他与自己的学生、当时已 很有名气的学问家王充见面,王充提了些有关历史的问题问班固,班固对答如流。王充听后高兴地抚摸着班固的背对老师班彪说:“师弟是棵好苗子,将来继承司马 迁的事业,记载汉朝历史的必然是他。”由此可见,班固在少年时代就已显露出具有史学的才华。 班固16岁那年人洛阳太学读书,与崔胭、傅毅、李育等同学,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很有名气的学问家。班固的成就也不亚于他们。大约在班固21岁那 年,父亲班彪开始撰写《史记后传》。在父亲写作过程中,班固帮助父亲搜集过资料,因而更增强了也对史学的兴趣。两年后,父亲去世,班固于守孝三年期满后, 下决心继承父业,开始继续撰写父亲没有写完的书。 在当时私撰国史是有罪的,班固刚刚在家写了四年,就被人告到汉明帝里,以私作国史罪被关进了监狱,已经写成的书稿,也全部被没收。但是幸运的事 情接着发生了,他的弟弟班超伏阙上书,为他申辩为什么要撰写史书的意图,汉明帝 埋没人才,特地拿班固已经写成的书稿读了几篇,觉得叙事清楚,文笔优美, 确实能成为一部好的历史书,于是就把班固释放出狱,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叫他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冀等共同撰写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 秀事迹的《世祖本纪》。接着,班固自己又撰写了西汉末、东汉初跟刘秀争雄的平林、新市等农民起义军和公孙述的事迹,成列传、载记28篇,呈交汉明帝。这 《世祖本纪》和28篇列传载记都不属于西汉一朝的历史范围,汉明帝叫班固写这些,无非只是进一步考验一下他的史学才能。看了这些新写的书稿以后,汉明帝才 完全相信班固确有能力完成史书的写作,就提升他为校书郎,典校秘书,正式叫他在兰台撰著《汉书》。 班固的父亲班彪,在作《史记后传》前曾写一篇前代史书得失的评论,他对于司马迁的《史记》“采获古今,贯穿经传”,“善述叙事理,辩而不华,质 而不俚,文质相称”等方面作了充分的肯定,称赞司马迁是“良史之才”。但是对司马迁作史不能“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进行了批评。班彪以儒家正 统观念来看待历史,认为写史书必须“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决不能用其他的道理来指导史书的写作。班固自幼受父亲的教育,他撰著《汉书》,当然也以儒 家正统观念作为指导。 班固对司马迁撰著通史性质的《史记》,把西汉前六个皇帝的历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表示不满,认为那样把汉朝的地位降低了。他认为 秦朝不是个正统王朝,项羽没有正式做皇帝,更谈不上为他立本纪。班固一心要抬高汉朝地位,因而他提出了所谓“汉绍尧运,以建帝业”的说法,认为汉朝的刘邦 建国是继承了尧的统绪。这样一来,不要说秦、项不足道,就是夏、商、周三代也难与汉朝相提并论了。既然“汉绍务运”,三代也难与之相提并论,那就只好把西 汉王朝写成一部独立的史书,所以他终于抛开了连他父亲班彪在内那样续补《史记》的写法,创造了从汉高祖刘邦建国写起,写到王莽篡位为止那样的断代史,这就 既能提高汉朝的地位,同时也提醒以后人们写东汉史的时候,也得从光武帝写起,不能采用续作《汉书》的办法,把光武帝续到王莽之后,与新市、平林并列起来 写。班固的这种正统观念,既源于他的儒家观念,同时也可能形成于汉明帝叫他与陈宗、尹敏、孟冀等撰写东汉开国史时的感触。 形成班固正统观念的另一个因素是:他在撰著《汉书》的过程中还参加了一次白虎观大会。建初四年门9年广在汉章帝的主持下,诸儒在洛阳白虎观讲论 了一次五经同异,最后由章帝亲临裁决是非。这次大会由班固负责作,会后编成了一部《白虎通德论》。白虎观大会其实就是东汉封建皇朝统一思想的大会,也 就是把儒家思想同阴阳五行、谶纬《汉书》书彩之学探合起来,把儒家思想宗教化,使之更加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大会。与会学者如杨终、魏应、淳于恭、李育、贾 逵、张酺、鲁恭、桓郁、丁鸿、召驯、楼望及广平王刘羡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们多多少少都是与班固有共同语言的,加之当时诸儒的讲论最后由汉章 帝亲临裁决,实际上带有法定的性质。因此,班固的《汉书》自然得与白虎观会议的主旋律同调,不仅在断代为史这一点上要体现出来,并且在整部史书的内容上也 得处处与当时所认定的那种儒家正统思想相吻合了。 建初七年,班固51岁时,《汉书》完成,如果从永平七年(纽年)他33岁那年正式奉命在兰台写书算起,写了19年;如果把他在家私作国史的4年也算在内,则写了23年,所花的功夫是相当深的。 《汉书》共百篇,亦称百卷,即帝纪12篇,起自高祖,终于平帝。表8篇,把诸侯王、功臣、外戚、百官公卿的事用列表的形式记载,另有一篇《古令 人表》则破了断代为史之例而通记古今名人。志10篇,即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其中刑法、食货、五行、地理、艺文 不见于《史记》,是班固所新创,尤以食货志记经济发展,地理志记全国地方州郡,艺文志记文化典籍这三志更有价值。列传70篇,除了记大臣、王公外,有儒 林、循吏、酷吏、货殖、游侠、佞幸、外戚、元后等类传8篇,又有匈奴、西南夷两粤朝鲜、西域等3篇,王莽一篇,以及仿《史记?太史公自序》而作的《叙传》 一篇。除了不立“世家”以外,《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体例在《汉书》中全部得到了继承。 《汉书》虽然在体例上是摹仿《史记》的,并且在正文中于西汉前期史事亦有不少抄袭《史记》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说,它还是一部有所创新并具有自己特色的史书,在内容上和编纂学上都不失为一代史书的典范之作。 首先,如前所述,《汉书》开创了断代为史的体例,它是“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的西汉兴亡史。这样断代为史,虽然看 不出一朝一代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割裂了全史,但是因为只写一朝一代,就能把这一朝一代的方方面面全都写得很透彻,容易使人看清这一朝一代兴盛衰亡的 全过程,所以它也有胜于通史的地方。封建时代的史学家,要他描绘出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是有困难的,但是要他们为已经过去了的一朝一代描绘出其全过 程,他们还是能够应付裕如的。正是因为班固开创了这种断代为史的体例,后世史家竟相仿效,这才有了后来“二十四史”这一套全书。二十四史中的《南史》《北 史》及两部《五代史》虽非断代史而是通史,但是前者只是改编已有的几部断代史为二部史书,后者则其所记载的朝代时间短,五代打通了写还顶不上一部断代史那 么丰富,并且事实上史书的作者也是把五代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其次,《汉书》既具有创新精神,对《史记》已经写过的西汉前期史也并非原样照搬,而是作了大量的补充。它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十志。这十志虽然 取法于《史记》的八书,但开拓的领域比八书要广阔得多。《食货志》所记的范围远胜于《史记》的《平准书》,并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后人研究自周朝以来 至王莽篡位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地理志》所记内容不见于《史记》,那是记载疆域政区为主体的篇章,实际上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地 理专著,对各地区的山川户口、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及海外交通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它不仅为后来的断代史开创了先例,并且也为后来出现的地方志创立了规模, 更为后来的地理学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沟洫志》取法《河渠书》,但所记内容和侧重点也远胜于他的前辈,其重点是叙述了战国至秦汉的水利建设,并且还 记录了水利专家贾让关于治河的策 论,为后世研究水利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艺文志》所记内容亦不见于《史记》,它论述了古代学术思想的源流派别与是非得 失,是十分珍贵的学术思想史资料,它分类收记书目,也为后世的目录学开创了先河。应当指出的是十志中的多数记载都超出了西汉一代的范围,打破了班固自己所 定的断代为史的体例。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中政治史可以一朝一代的分割开来断代为史,但是经济、文化等史事自有其演变继承的关系,是不能割裂开来断代为 史的。第一个开创断代为史的班固,也承认了这一点,所以只好自乱体例,把十志中的某些志写成了贯通古今的通史。至于《汉书》补充《史记》的西汉前期史,主 要体现在它为《史记》不立专传的人物立了专传,如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李陵、苏武等传,都是《史记》所没有的。张骞的事迹在《史记》中也只是附 见于《卫将军骠骑列传》,而《汉书》则为之立了专传。以上这些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赖《汉书》的记载,我们才得以清楚地见到他们的辉煌事迹、伟大人格 及历史贡献。 再有,班固重记实而又有考辨精神。前者表现在班固非常 重视文献资料的搜集,在纪传中记录了大量的奏疏和策论,使后人能清楚地看到当时朝廷上对 某些问题的争辩,以及某些风云人物的政治思想脉络。班固搜集文献资料并非单纯为了记实,并且还有致用的目的,他在《贾谊传》、《董仲舒传》等列传中明确指 出,他是为了他们的奏疏与策论是“切于世事”,是能“切当时,施朝廷者”才加以记录的。后者表现在 班固对某些历史上的讹传做了“慎核其事”的考辨, 并非实有其事,而是后人附加的,如在《东方朔传》、《张汤传》等列传中都有这种考辨,而在《艺文志》中这种考辨尤多。“记实”是撰著史书最起码的要求, “致用”体现了史书作者的史学观点,“考辨”则是史书作者求实精神的伴现。这些都为后世史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班固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作有《两都赋》等文学名篇。《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是东汉兴盛时期通过对首都洛阳的描写,以之与西汉首都 长安的比较,说明后胜于前、应当向前看而不应怀旧的作品,是两汉辞赋中的不朽之作。班固的文学才华在《汉书》中也有所表现,《汉书》的许多篇章描写生动, 是文学与史学的结合体,它不仅对后世的史学有影响,并且对后世的文学也有重大影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宋代文学家苏舜钦、黄庭坚都对《汉书》的文学成就推 崇备至,苏舜钦甚至一边读《汉书》,一边饮酒,拿《汉书》作为下酒的美味佳肴。直至今日,各高等学府的中文系亦往往开有“史汉文学”这一门课程,从文学的 角度来研究《史记》《汉书》。看来这实在是后世许多史学家望尘莫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班固于61岁那年因受外戚窦宪的案件被牵连入狱,死于狱中。他死后,《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还只有草稿而未最后完成。汉和帝命令班固的妹妹 班昭(曹大家)续作八表,马续补作《天文志》,才将《汉书》最后完工, 但续补之作仅占《汉书》的极小部分,整部《汉书》的思想内容以及独创、记实、考辨、 文学等特色,都是班固所创造的。班固的正统史观以及表现在《汉书“五行志》中的封建迷信思想等,是不足取的,但小疵不掩大醇,《汉书》中的种种优点,说明 了班固仍不失为司马迁之后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 文章来源:
/
本文档为【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