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学基础理论.txt

2018-01-06 11页 doc 27KB 3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学基础理论.txt中医学基础理论.txt 1.中医四大经典是指什么? 答:《黄帝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现存医学文献 中最早的;《难经》:《八十一难》;对脉学有祥悉精当论述;《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辨证论治 2.金元四大家是哪些? 答:寒凉派:刘完素,提出“火热论”,认为百病皆因于“火”,“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级皆能生火”,治疗以寒凉药为主; 攻下派:张从正,提出“百病皆由邪生”,“邪去正自安”,极力主张治病以祛邪为主,使用汗、吐、下三法祛邪,反对滥用补药;温补派: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中医学基础理论.txt
中医学基础理论.txt 1.中医四大经典是指什么? 答:《黄帝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现存医学文献 中最早的;《难经》:《八十一难》;对脉学有祥悉精当论述;《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辨证论治 2.金元四大家是哪些? 答:寒凉派:刘完素,提出“火热论”,认为百病皆因于“火”,“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级皆能生火”,治疗以寒凉药为主; 攻下派:张从正,提出“百病皆由邪生”,“邪去正自安”,极力主张治病以祛邪为主,使用汗、吐、下三法祛邪,反对滥用补药;温补派: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温补脾胃为主,又称“脾胃派”; 养阴派:朱丹溪,倡“相火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推崇养阴类药物。 3.中医学有何特点? 答: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辨证论治: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和正邪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 4.中西医认知方法有何不同, 答:归纳与分析;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功能与结构; 辨证与辨病。 5.中医学有何优势, 答:医哲交融的整体观念;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个体化的治疗;治病与养生相结合。 6.中西医学如何互补, 答: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西医善于祛病,中医长于调理;急则西治为主,缓则中调见长;单靶点取效与多因素协调;科技文明与返朴归真 7.阴阳的概念, 答:两个相互对立事物的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8.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 答: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相互转化。 9.如何理解“阳胜则热” “阳胜则阴病”, 答:阳胜即阳邪亢盛致病。由于阳的特性是热,阳邪亢盛导致疾病的性质属热,故说“阳胜则热”。 如温热之邪侵入人体,可出现高热、汗出、面赤、脉数等证。 因阳能制阴,阳邪亢盛则消耗阴液,导致阴液的亏损,故说“阳胜则阴病”。 10.如何理解“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 答:阴胜即阴邪亢盛致病。由于阴的特性属寒,阴邪亢盛导致疾病的性质属寒,故说“阴胜则寒”。 因在阴胜时要损伤阳气,导致阴胜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1.如何理解“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答: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盛出现虚寒。临床可见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舌淡、脉沉迟等虚寒证,即为“阳虚则寒”。 阴虚是阴液不足,不能制阳,则阳相对偏盛。临床可见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证,即为“阴虚则热” 12.如何理解“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答:“热者寒之”:如阳胜则热,热证宜用寒凉之药以制其阳热, “寒者热之”:阴胜则寒,寒证宜用温热之阳药以制其阴寒 13.如何理解“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阳病治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答:“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亢者,不是阳有余,而是 阴不足,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滋阴壮水之法,以制阳亢过盛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盛者,不是阴有余,而是阳不足,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其阴,须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 14.“阳胜则阴病”与“阳病治阴”如何区分,答:阳邪亢盛致病;阴虚阳亢。 15.五行学说的概念, 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五行学说:人们把这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形成了五行学说。将五行学说移植到医学领域,与中医理论融合,成为中医五行学说,用以阐释人体的系统结构和各系统结构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16.五行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答:“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土爰稼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金曰从革”:肃杀、潜降、收敛等;“水曰润下”:指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17.什么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答相生: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相克: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和制约作用(正常);相乘:相克太过(异常);相侮:反向相克 18.如何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阐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肝(木)藏血上济于心,心(火)之阳气能温暖脾阳,脾(土)化生水谷以充养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水)藏精以养肝(木); 肝(木)的条达,可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金清肃太过,肺(金)气清肃下降,可抑郁肝阳上亢 19.根据相生相克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哪些, 答: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 20肝、心、脾、肺、肾的在志液体窍华分别是指什么, 五脏 五志 五液 五华 五体 五官 肝 怒 泪 爪 筋 目 心 喜 汗 面 脉 舌 脾 思 涏 唇 肉 口 肺 悲 涕 毛 皮 鼻 肾 恐 唾 发 骨 耳 21.什么是藏象学说, 答:藏(脏):藏于体内的内脏;象: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又称脏象、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22.脏腑的定义/分类/功能, 答:定义:人体内脏的总称。 分类: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器官。 功能:五脏:实质性器官;“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空腔性脏器,;“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形体上类似六腑 ;功能上类似五脏 。 2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灌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a主血:一是心行血,指心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二是心生血,心火将水谷精微等物质化赤生血的作用;b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宰人体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狭义之神)的功能。 24.小肠的功能有哪些, 答:受盛化物: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将其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分清别浊: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将水谷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25.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主宣发和肃降:排出体内浊气;向上向外输布由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宣发卫气。吸入清气;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清洁;通调水道: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的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朝百脉、主治节: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血脉会聚于肺?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26.为何说肺为“华盖”,肺为“娇脏”, 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故为“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侵袭故为“娇脏 27.大肠的功能是什么, 答:传化糟粕。 28.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1.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 2.主升清:水谷精微;升托内脏器官;3.主统血(气摄血):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 29..脾胃特点有何区别, 答 脾 胃 主运化 主受纳 脾气以升为顺 胃气以降为和 属阴 属阳 喜燥恶润 喜润恶燥 30.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肝主疏泄:肝具有舒畅、调达、宣散流通等综合生理功能a调畅气机;b调畅情志;c促进消化;d协助水液代谢;e调节生殖机能;肝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31.为何说肝为刚脏, 答:刚,刚强、躁急之意。肝又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气主升、主动,其气易亢易逆,在志为怒,故古人把肝喻为将军之官,肝为刚脏。 32. 为何说肝体阴而用阳, 答:肝用(肝气肝阳)常有余;肝体(肝阴肝血)常不足; 体阴: 阴中之少阳;肝的藏血功能;用阳:阳气升发为肝之用;肝的疏泄功能。 33.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贮藏和排泄胆汁,助消化;主决断。 34.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贮存、封藏精气,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流失,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2).肾主水:主持和调节人体整个津液的代谢,控制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3).主纳气:摄纳肺吸入之气,防止呼吸表浅。 35.精的概念是什么,广义/狭义之精有何区别, 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广义之精:是泛指一切精微物质。 如:气、血、津液以及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等。狭义之精:指肾精,具有主管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 36.何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他们之间关系如何, 答: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主生育繁衍后代,也称 “生殖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其“先天之本”。后天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主生长发育,也叫“水谷之精”或“脏腑之精”。 关系: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日渐充盈,以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所以先天有所不足,还可借助调补后天弥补和改善。 出生之后,“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 37.如何理解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答:肺主气;肾主纳气:摄纳肺吸入之气,防止呼吸表浅。 38.如何理解“肾为胃之关”, 答:是针对肾主宰水液代谢的作用而言。二阴是胃传化水谷过程中排泄的门户,尿虽有膀胱排泄,粪便虽在大肠排泄,但均依靠肾的气化作用,依靠肾中阴阳的平衡,只有肾中阴阳平衡,水液的排泄才能正常,故说肾为胃之关。 39.如何理解“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答: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与心,以滋心阴,使心火不亢。心肾不交,水火未济:多因肾阴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而使心火独亢;或心阴虚心火旺盛而下汲肾阴,而致肾水不足,“心肾相交”的正常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临床可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等。反过来又会加重肾阴虚。 40.何为“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 答:精藏于肾,血藏于肝。肾中精气充盛,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充盈,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故又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 41..组成人体的气来源于哪些方面, 答: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水谷之精气;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 42.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推动作用:激发和推动;温煦作用:温煦、熏蒸;防御作用:护卫肌肤,抗御外邪;固摄作用:对精、血、津液具有固摄、保护和控制,防止其无故流失;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营养作用:对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具有营养作用。 43.气有哪些分类, 答元气:亦称“原气”、“真气”,为诸气之本,是推动人体一切功能活动的动力。元气来源于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之精以充养。元气的盛衰,与肾、脾的功能密切相关;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自然界清气+水谷精气在胸中相结合而成; 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水谷精微中的懔悍部分,行于脉外,具有保卫功能的气。 44.简述气和血的关系, 答: 气属阳、血属阴 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a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摄血;气能行血. b血为气之母:血载气行;血能化气. 45简述气和津液的关系, 答:气属于阳,津液属阴。气与津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津能化气。 46什么是六淫,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条件是什么, 答: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发生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机体正气虚弱。反常的六气是为六淫。对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的患病机体来说, 基本正常的气候变化亦是六淫 47.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答: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转化性。 48.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答:风邪: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火(热)邪: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热邪易扰心神;火邪易致疮痈; 49.什么戾气,其致病有何特点, 答: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为“疫气”,“疫毒”,“戾气”,“异气”,“乖戾之气”等。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瘟疫论》)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50.何为七情,其致病特点有哪些, 答: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直接伤及脏腑;影响脏腑气机 ;影响病情变化。 51.经络系统的组成? 答: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洛);络脉(十五别洛、孙洛、浮洛);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2.骨度折量定位法, 答: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眉心至大椎穴18寸, 眉心至前发际3寸, 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前两额发角之间 9 寸;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寸;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寸;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背腰部 :两肩胛内缘之间 6寸;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耻骨联合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寸;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尖 13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寸;腘横纹至外踝尖 16寸。 53.指寸定位法, 答: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又称指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中指同身寸: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拇指同身寸:以拇指指间关节的横度为1寸。 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多用于上下肢、下腹部的直寸,以及背部的横寸取穴。 气虚证 治疗补气健脾:如六君子汤;益气升陷:如补中益气汤;益气固表:如玉屏风散;补气养血:如归脾汤;补气固脱:如独参汤。 常用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山药:益气养阴;兼能止泻;固精止带;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方剂 四君子汤(脾气虚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 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木香+砂仁; 补中益气汤(脾气下陷):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 升麻、柴胡;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扁豆、苡仁、山药、莲子、泻砂仁、桔梗; 补肺汤(肺气虚):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菀; 养 心汤(心气虚):黄芪、人参、茯苓、当归、川芎、半夏、远志、茯神、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肉桂、炙甘草; 大补元煎(肾气虚):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人参、当归、甘草 血虚证 治法 补血和血:如四物汤;补血调肝:如胶艾汤;补养心脾:如归脾汤;补气摄血:如当归补血汤;养心安神:如天王补心汤。 常用药 桑葚;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消肿生肌;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熟地:养血滋阴;滋补肾精;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何首乌: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方剂:四物汤:当归+白芍+熟地+川芎;人参养荣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熟地、远志、五味子、肉桂; 阳虚证 治法 温补肾阳:如肾气汤;温阳利水如真武汤;补肾固脱;温补脾肾;滋阴补阳。 常用药 鹿茸:峻补肾阳、补肾精、调理冲任、温补内托;菟丝子;沙苑子; 方剂 六味地黄丸熟地(重用)、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肾气丸:六味地黄+桂枝+附子; 阴虚证 治法 清热:滋阴降火;滋阴清肺;润燥:清燥润肺;清燥养胃;养阴润肠。 常用药 北沙参:养阴清肺、养胃生津;麦冬:润肺养阴、养胃生津、清心安神、 润肠通便; 方剂:天王补心丹: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身、人参、茯苓、柏子仁、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桔梗、朱砂;百合固金汤:生地、麦冬、玄参、百合、当归、白芍、熟地、贝母、甘草、桔梗; 中药的性能:四气(寒、热 、温 、凉 );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 ;归经 。 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加上单行。 治疗原则:防治原则: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标本治则 : 标本概念、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正治与反治;寒热治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虚实治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异同治则: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治疗方法:汗法、吐法、下发、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固涩、开窍、镇潜。
/
本文档为【中医学基础理论.txt】,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