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2017-10-15 30页 doc 59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87-2012 2011年12月26日发布 2012年5月1日实行 JGJ/T87-9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技术标准 》 JGJ/T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同时废止 总则 1.0.1 为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工作。 1.0.3 在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87-2012 2011年12月26日发布 2012年5月1日实行 JGJ/T87-9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技术标准 》 JGJ/T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同时废止 总则 1.0.1 为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工作。 1.0.3 在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保障人身和安全,保证勘探和取样质量。 1.0.4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工程地质勘探: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钻探、井探、槽探和洞探等工作的总称。 2.0.2钻探:利用钻机或专用工具。以机械或人力作动力,向地下钻孔以取得工程地质资料的勘探方法。 2.0.3钻进:钻具钻入岩土层或其他介质形成钻孔的过程。 2.0.4回转钻进:利用回转器或孔底动力机具转动钻头,切削或破碎孔 底岩土的钻进方法。 2.0.5:螺旋钻进:利用螺旋钻具转动旋入孔底土层的钻进方法。 2.0.6冲击钻进:借助钻具重量,在一定的冲程高度内,周期性地冲击孔底破碎岩土的钻进方法。 2.0.7锤击钻进:利用筒式钻具,在一定的冲程高度内,周期性地锤击钻具切削砂、土的钻进方法。 2.0.8绳索岩芯钻进:利用绳索的打捞器,以不提钻方式经钻杆内孔取出岩芯容纳管的钻进方法。 2.0.9冲击回转钻进:在回转钻具上安装冲击器,利用液压(风压)产生冲击,使钻具既有冲击作用又有回转作用的综合性钻进方法。 2.0.10硬质合金钻进:利用硬质合金钻头切削或破碎孔底岩土的钻进方法。 2.0.11金刚石钻进:利用金刚石钻头切削或破碎孔底岩土的钻进方法。 2.0.12反循环钻进:利用冲洗液从钻杆与孔壁之间的环状间隙中流入孔底来冷却钻头,并携带岩屑由钻杆内孔返回地面的钻进技术,分为全孔反循环钻进和局部反循环钻进。 2.0.13岩石可钻性:岩石由于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不同所表现的钻进难易程度。 2.0.14钻孔倾角:钻孔轴线上某点沿轴线延伸方向的切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钻孔倾角。 1 2.0.15冲洗液:钻进中用来冷却钻头、排除钻孔中岩粉的流体。 2.0.16泥浆:黏土颗粒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浆液。 2.0.17套管:用螺纹连接或焊接成管柱后下入钻孔内,保护孔壁,隔离与封闭油、气、水层及漏失层的管材。 2.0.18钻孔取土器:在钻孔中采取岩土样的管状器具。 2.0.19薄壁取土器:内径为75mm,100mm, 面积比不大于10%(内间隙比为0)或面积比为10%,13%的(内间隙比为0.5,1.0)的无衬管取土器 2.0.20厚壁取土器:内径为75mm,100mm,面积比为13%,20%的有衬管取土器。 2.0.21岩芯:从钻孔中提出的土柱、岩柱。 2.0.22岩芯采取率:采取的岩芯长度之和与相应实际钻探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2.0.23岩石质量指标(RQD): 用直径为75mm(N型)的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在岩石中连续钻进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相应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0.24土试样质量等级:按土试样受扰动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 3、基本规定 3.0.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能正确鉴别岩土名称及其基本性质,并确定其埋藏深度及厚度; 2、能采取符合质量要求的岩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3、能查明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的赋存情况。 3.0.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应按勘探任务书或勘察纲要执行。 3.0.3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50585的规定。 3.0.4布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工作时,应进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评估勘探对既有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制定有效措施,防治损害地下工程、管线等设施。 3.0.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方法应根据岩土样质量级别要求和岩土层性质确定。 3.0.6现场勘探记录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编录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验收。 4勘探点位测设 4.0.1 勘探点位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由专业人员测放,勘探点位测设于实地的允许偏差应根据勘察阶段、场地和工程情况及勘察任务要求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陆域:初步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 允许偏差 0 +0.25m+0.5m,高程允许偏差?0.10m;详细勘察阶段:平面位置2 ,高程允许偏差?0.05m;对于可行性勘察阶段,城市规划勘察阶段、选址勘察阶段: 可利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依地形地物特征确定勘探点位和孔口高程。 2、水域:初步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许偏差 0 +1.0m +2.0m ,高程允许偏差?0.20m;详细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允 ,高程允许偏差?0.10m; 4.0.2 陆域勘探点位应设置有编号的标志桩。开钻或掘进之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桩号及其实地位置,两者必须相符。水域勘探点位可设置浮标,并应采用测量仪器等方法,按孔位坐标定位。 4.0.3 当调整勘探点位时,应将实际勘探孔位置及时标明在平面图上,并应注明与原孔位的偏差距离、方位和高差,必要时应重新测定孔位和高程。 4.0.4 勘探成果中的平面图除应表示实际完成勘探点位之外,尚应提供各点的坐标及高程数据,且宜采用地区的统一坐标和高程系。 5钻 探 5.1一般规定 5.1.1钻探工作应该根据勘探技术要求、地层类别、场地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机、钻具和钻进方法。 5.1.2钻探操作人员应履行岗位职责,并应执行。现场编录人员应详细记录、分析钻探过程和岩芯情况。 5.1.3特殊岩土、特殊场地钻探尚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9章、第10章的相关规定。 5.2钻孔规格 5.2.1工程地质钻孔口径和钻具规格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5.2.2 钻孔成孔口径应根据钻孔取样、测试要求、地层条件和钻进等确定。并应符合5.2.2的规定。 表5.2.2 钻孔成孔口径(mm) 注:采取?、?级土试样的钻孔,孔径应比使用的取土器外径大一个 径级。 3 5.1.3 钻孔深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钻进深度和岩土层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陆域最大允许偏差?0.05m,水域最大允许偏差?0.20m; 2、每钻进25m和终孔后,应校正孔深,并宜在变层处校核孔深; 3、当孔深偏差超过规定时,应找出原因,并应更正记录报表; 5.2.4、钻孔的垂直度或预计的倾斜度与倾斜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垂直钻孔,每50m应量测一次垂直度,每100m的允许偏差为?2? 2、对于定向钻孔,每25m测量一次倾斜角和方位角,钻孔倾角和方位角的量测精度分别为?0.1?和?3?;(钻孔轴线的任意一点切线在水平上的投影,与子午线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的夹角,称为钻孔该点或该孔深处的钻孔方位 角。它是确定钻孔在地下空间位置的基本参数之,。钻孔在垂直状态下没有顶角,也就没有方位角。只有钻孔偏离垂线之后才产生了顶角,钻孔也就会呈现出方位角。) 3、当钻孔斜度及方位偏差超过规定时,应立即采取纠斜措施; 4、当勘探任务有要求时,应根据勘探任务要求测斜和防斜。 5.3钻进方法 5.3.1钻进方法和钻进工艺应根据岩土类别、岩土可钻性分级和钻探技术要求等确定,岩土可钻性应 根据本规程附录B确定,钻进方法可按表5.3.1选用。 5.3.1钻进方法 注:1、,,:适用;,:部分适用;-:不适用。 2、螺旋钻进不适用地下水位以下的松散粉土和饱和砂土。 5.3.2 对于要求采取岩芯的钻孔,应采用回转钻进;对于黏性土,可根据地区经验采用螺旋钻进或锤击钻进方法;对于碎石土,可采用植物胶浆液护壁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钻进。 4 5.3.3 对于需要鉴别土层天然湿度和划分地层的钻孔,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用干钻;当需要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可采用内管超前的双层岩心管钻进或三重管取土器钻进;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且采用单层岩芯管钻进时,可采用无泵反循环钻进。 5.3.4 地下水位以下饱和粉土、砂土,宜采用回转钻进方法;粉、细砂层可采用活套闭水接头单管钻进;中、粗、砾砂层可用无泵反循环单层岩芯管回转钻进并连续取芯,取芯困难时,可用对分式取样器或标准贯入器间断取样。 5.3.5 岩石宜采用金刚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软质岩石及风化破碎岩石宜采用双层岩芯管钻头钻进或绳索取芯钻进;易冲刷和松软的岩石可采用双管钻具或无泵反循环钻进;硬、脆、碎岩石宜采用双管钻具、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进或冲击回转钻进。 5.3.6 当需要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外径 75mm(N型)的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 5.3.7 预计采取?、?级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钻孔,应按本规程 3.3.1选择钻进方法,并应满足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 5.3.8勘探浅部土层时,可采用下列钻进方法: 1、小口径螺旋麻花钻(或提土钻)钻进; 2、小口径勺形钻钻进; 3、洛阳铲钻进。 5.4 冲洗液和护壁堵漏 5.4.1、钻孔冲洗液和护壁堵漏材料应根据地层岩性、任务要求、钻进方法、设备条件和环境保护等要求进行选择,常用冲洗液和护壁堵漏材料宜按表5.4.1选择。 表5.4.1常用冲洗液和护壁堵漏材料 5.4.2 钻孔冲洗液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5 1、钻进致密,稳定土层时,应选用清水作冲洗液; 2、用作水文地质实验的孔段,宜选用清水或易于洗孔的泥浆作冲洗液; 3、钻进松散、掉块、裂隙地层或胶结较差的地层时,宜选用植物胶泥浆、聚丙烯酰胺泥浆作冲洗液; 4、钻进片岩、千枚岩、页岩、黏土岩等遇水膨胀地层时,宜采用钙处理泥浆或不分散低固相泥浆作冲洗液。(不分散低固相泥浆是指固相含量低,包括粘土和岩屑,其与泥浆的体积百分比小于4,;) 5、钻进可溶性盐类地层时,应采用与该地层可溶性盐类相应的饱和盐水泥浆作冲洗液 6、钻进高压含水层或极易坍塌的岩层时,应采用密度大、失水量少的泥浆作冲洗液 7、金刚钻钻进宜选用清水,低固相或无固相泥浆,乳化泥浆等作冲洗液 5.4.3 钻孔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孔壁稳定程度和钻进方法,可选用清水、泥浆、套管等护壁措施,当孔壁坍塌严重时,可采用水泥浆灌注护壁堵漏; 2、在地下水位以上松散填土及其他易坍塌的岩土层钻进时,可采用套管护壁; 3、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软黏性土层、粉土层、砂土层钻进时,宜采用泥浆护壁;在碎石土钻进取芯困难时,可采用植物胶浆液护壁钻进; 4、在破碎岩层中可根据需要采用优质泥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护壁钻进; 5、采用冲击钻进时,宜采用套管护壁。 5.4.4 采用套管护壁时,应先钻进后跟进套管,不得向未钻过的土层中强行击入套管。钻进时应能通过钻具向孔底通气通水。 5.5采取鉴别土样及岩芯 5.5.1 钻探过程中,岩心采取率应逐回次计算。岩心采取率应根据勘探任务书要求确定。并应符合表 5.5.1的规定. 表5.5.1 岩芯采取率 5.5.2、对于需要重点研究的破碎带、滑动带,应根据工程技术需求提 高取芯率,并宜定向连续取芯。 5.5.3钻进回次进尺应根据岩土层情况、钻进方法、钻进工艺要求、工程特点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 6 定: 1、满足鉴别厚度小于0.2m的薄层要求; 2、在钻进黏性土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2.0m,在粉土、饱和砂土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1.0m,且不超过螺纹长度或取土筒(器)长度;在预计的的地层界线附近及重点探查部位,回次进尺不宜超过0.5m;采取原状土样前用螺旋钻头清土时,回次进尺不宜超过0.3m; 3、岩土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芯管长度;在软质岩层中,回次进尺不得超过2.0m;在破碎岩石或软弱夹层中,回次进尺应为0.5m,0.8m. 5.5.4 鉴别土样及岩芯的保留与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用作试验的土样及岩芯外,其余土样及岩芯应存放于岩心盒内,并应按钻进回次先后顺序排列,注明深度和岩土名称,且每一回次应用岩心牌隔开; 2、易冲蚀、风化、软化、崩解的岩芯,应进行封存; 3、存放土样及岩芯的岩芯盒应平稳安放,不得日晒、雨淋和融冻,搬运时应盖上岩芯盒箱盖,小心轻放; 4、岩芯宜拍摄照片保存; 5、岩芯保留时间应根据勘察要求确定,并应保留至钻探工作检查验收完成。 6、钻孔取样 6.1、一般规定 6.1.1、采取土试样质量等级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表6.1.1土试样质量等级 注:不扰动是指原位应力状态虽已改变,但土的结构、含水量、密度变化小,能满足室内实验各项要求。 2、除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工程外,对于可塑、硬塑黏性土及非饱和中密、密实的粉土,在工程技术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用?级土试样进行强度和固结试验,但宜先对土试样受扰动的程度作抽样鉴定,判断用于试验的适宜性,并结合地区经验使用实验成果。 6.1.2、不同等级土样的取样工具可按本规程附录C选择。 6.1.3采用套管护壁时,套管的下设深度与取样位置之间应保留三倍管径以上的距离。采用振动、冲击或锤击等钻进方法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7 6.1.4下放取土器前应清孔,且除活塞取土器取样外,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 6.1.5采取土试样时,宜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对于较硬土质,宜采用二、三重管回转取土器钻进取样,有地区经验时,可采用重锤少击法取样。 6.1.6在粉土、饱和砂土层中采取?、?级砂样时,可采用原状取砂器;砂土扰动样可从贯入器中采取。 6.1.7岩土试样可利用钻探岩芯制作。采取的毛样尺寸应满足试块加工要求,有特殊要求时,试样的形状、尺寸和方向应按岩石力学试验设计要求确定。 6.2 钻孔取土器 6.2.1钻孔取土器技术规格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各类钻孔取土器的结构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 6.2.2取土试样前,应对所使用的钻孔取土器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刃口卷折、残缺累计长度不应超过周长的3%,刃口内径偏差不应大于标准值的1%。 2、对于取土器,应量测其上、中、下三个截面的外径,每个截面应量测三个方向,且最大与最小的差不应超过1.5mm。 3、取样管内壁应保持光滑,其内壁的锈斑和粘附土块应清除; 4、各类活塞取土器的活塞杆的锁定装置应保持清洁、功能正常,活塞松紧适度、密封有效; 5、取土器衬筒应保证形状圆整,内侧清洁平滑、缝口平接,盒盖配合适当,重复使用前,应予清洗和整形; 6、敞口取土器头部的逆止阀应保持清洁,顺向排气排水畅通,逆向封闭有效。 7、回转取土器的单动、双动功能应保持正常,内管超前度应符合要求,自动调节内管超前度的弹簧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8、当零件功能失效或有缺陷者时 ,应修复或更换后才能投入使用。 6.3贯入式取样 6.3.1采取贯入式取样时,取土器应平稳下放,并不得碰撞孔壁和冲击孔底,取土器下放后,应核对孔深与钻具长度,当残留浮土厚度超过本规程6.1.4规定时(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应提出取土器重新清孔。 6.3.2采取?级土试样时,应采用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取土器。贯入速度不应小于0.1m/s。当利用钻机的给进系统施压时,应保持具有连续贯入的足够行程,采用?级土试样,可使用间断静压方式或重锤少击方式贯入取土器。 6.3.3在压入固定活塞取土器时,应将活塞杆与钻架牢固连接,活塞不得向下移动。当贯入过程中需监视活塞杆的位移变化时,可在活塞杆上设定相对于地面固定点的标志,并测记其高差,活塞杆位移量不 8 得超过贯入深度的1% 6.3.4取土器贯入深度宜控制在取样管的90%,贯入深度应在贯入结束后准确量测并记录,当取土器压入预计深度后,应将取土器回转2,3圈或稍加静置后再提出取土器。 6.4回转式取样 6.4.1、采用单动、双动二(三) 重管采取?、?级土试样时, 应保证钻机平稳、钻具垂直、平稳回转钻进,并可在取土器上加接重杆。 6.4.2回转式取样时,回转钻进宜根据各场地地层特点通过试钻或经验确定钻进参数,选择清水、泥浆、植物胶等作清洗液。 6.4.3回转式取样时,取土器应具有可改变内管超前长度的替换管靴。宜采用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改进型单动二(三)重管取土器;取土器内管 超前量宜为50mm-150mm,内管管口压进后,应至少与外管齐平。对于软硬交替的土层,宜采用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改进型的单动二(三)重管取土器。 6.4.4对硬塑以上的硬质黏性土、密实砾砂、碎石土和软岩,可使用双动三重管取样器采取不扰动试样。对于非胶结的砂、卵石层,取样时可在底靴上加置逆爪,在采取不扰动试样困难时可采取植物胶冲洗液。 7、井探、槽探和洞探 7.0.1井探、槽探和洞探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0.2井探、槽探和洞探的深度、长度、断面尺寸、等应按勘探任务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井深度不宜超过地下水位,且不宜超过20m,掘进深度超过7m时,应相井内通风、照明;遇地下水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降水措施; 2、探井断面可采用圆形或矩形,且圆形探井直径不宜小于0.8m;矩形探井不宜小于1.0×1.2m;当根据土质情况需要放坡或分级开挖时,井口宜加大; 3、探槽挖掘深度不宜大于3m,大于3m时,应根据槽壁的稳定情况增加支撑或改用探井方法,槽底宽度不应小于0.6m:探槽两壁的坡度,应按开挖深度级岩土性质确定。 4、探洞断面可采用梯形、矩形或拱形,洞宽不宜小于1.2m,洞高不宜小于1.8m; 5、探井的井口,探洞的洞口位置宜选择在坚固且稳定的部位,并应能满足施工安全和勘探的要求。 7.0.3当地层破碎或岩土层不稳定,易坍 塌又不允许放坡或分级开挖时,应对井、槽、洞壁设支撑保护,支护方式可采用全面支护或间隔支护。全面支护时,每隔0.5m及在需要重点观察部位应留下检查间隙。当需要采取?、?级岩土试样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井、槽、洞壁取样点附近岩土层的扰动。 7.0.4 探井、探槽和探洞开挖过程中的土石方堆放位置离井、槽、洞口边缘应大于1.0m,雨期施工时,应在井、槽、洞口设防雨蓬和截水沟。 7.0.5遇大块孤石或基岩,人工开挖难以掘进时,可采用控制爆破或动力机械方式掘进。 7.0.6 对于井探、槽探和洞探,除应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开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 9 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试验位置,并应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探井、探槽和探洞展开图式可按本规程附录F执行。 8、探井、探槽和探洞取样 8.0.1 探井、探槽和探洞中采取的?、?级岩土试样宜用盒装。试样容器可采用Φ120mm×200mm或120mm×120mm×200mm、Φ150mm×200mm或150mm×150mm×200mm等规格。对于含有粗颗粒的非均质土鸡岩石样,可按试验设计要求确定尺寸。试样容器宜做成装配式,并应具有足够刚度,避免土样因自重过大而产生变形。容器应有足够的净空,以便采取相应的密封和防扰动措施。 8.0.2采取盒状土试样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整平取试样处的表面; 2、按土样容器净空轮廓,除去四周土体,,形成土柱,其大小应比容 器内腔尺寸小20mm; 3、套上容器边框,边框上缘应高于土样柱10mm,然后浇入热蜡液,蜡液应填满土样与容器之间的空隙至框顶,并应与之齐平;待蜡液凝固后,将盖板封上; 4、挖开土试样根部,使之与母体分离,再颠倒过来削去根部多余土料,土试样应比容器边框低10mm,然后浇满热蜡液,待凝固后将底盖板封上。 8.0.3 按本规程第8.0.1条和第8.0.2条采取的岩土试样,可作为?级试样。 8.04 采取断层泥、滑动带(面)或较薄土层的试样,可用试验环刀直径压入取样。 8.0.5 在探井、探槽和探洞中取样时,应与开挖掘进同步进行,且样品应有代表性。 9 特殊性岩土 9.1.1软土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土钻进可采用空心螺纹提土器或活塞闭水接头单管钻具钻进取芯;当采用空心螺纹提土器 钻进时,提土器上端应有排水孔,下端应用排水活门。 2、钻进宜连续进行;当成孔困难或需间歇作业时,应采用套管、清水、泥浆等护壁措施。 3、对于钻进回次进尺长度,厚层软土不宜大于2.0m,中厚层软土不宜大于1.0m,地层含粉质成分较多时,不宜超过0.5m,并应保证分层清 楚,提土率应大于80%,当夹有大量砂土互层,提土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辅以标准贯入器取样做土层鉴别。 9.1.2软土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土应采取薄壁取土器静力压入法取样,不宜采取厚度取土器或击入法取样; 2、应采取措施防止所采取的土试样水分流失和蒸发,土试样应置于柔软防振的样品箱中,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改变其原状结构状态。 9.2膨胀岩土 10 9.3湿陷性岩土 9.4多年冻土 9.5污染土 9.5.1 当污染土对人体有害或对钻具、仪表有腐蚀性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9.5.2 在污染土中钻进时,不宜采用冲洗液,可采用清水或不产生附加污染的可生物降解的酯 基洗孔液 9.5.3 在较深钻孔和坚实土层中,应采用回转法取样;在较浅的钻孔和松散的土层中,应采用压入法或冲击法取样。 9.5.4 取样工具应保持清洁,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土与大气及操作人员接触受到二次污染,并应防止挥发性物质流失、氧化。 9.5.5 土试样采集后应采取适当的封存方法,并应按规定的要求及时试验。 10、特殊场地 11 地下水位量测及取水试样 11.0.1 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 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 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11.0.2对于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量测,稳定水位量测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且对于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30min,对粉土和黏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 11.0.3水位量测读数精度不得低于?20mm。 11.0.4 因采用泥浆护壁影响地下水位观测时,可在场地范围内另外布置专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 11.0.5 取水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取的水试样应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 2、当有多层含水层时,应做好分层隔水措施,并应分层采取水样; 3、取水试样前,应洗净盛水容器,不得有残留物质; 4、取水试样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水试样的暴露时间,及时封口;对需测定成分的水样时,应及时加入稳定剂; 5、采取水试样后,应做好取样记录,记录应包括取样时间、孔号、取样深度、取样人、是否加入稳定剂等; 6、水试样应及时送验,放置时间应符合试验项目的相关要求。(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11 12岩土样现场检验、封存及运输 12.0.1钻孔取土器提出地面之后,应小心地将土样连同容器(衬管)卸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以螺钉连接的薄壁管,卸下螺钉后可立即可取下取样管; 2、对以丝扣连接的取样管、回转型取土器,应采用链钳、自由钳或专用扳手卸开,不得使用管钳之类易于使土样受挤压或使取样管受损的工具; 3、采用外管非半合管的带衬管取土器时,应使用推土器将衬管与土样从外管推出,并应事先将推土端土样削至略低于衬管边缘,防止推土时土样受压; 4、对各种活塞取土器,卸下取样管之前应打开活塞气孔,消除真空。 12.0.2对钻孔中采取的?级原状土试样,应在现场测定取样回收率。使用活塞取土器取样回收率大于1.0或小于0.95时,应检查尺寸量测是否有误,土样是否受压,根据情况决定土样废弃或降低级别使用。 12.0.3 采取的土试样应密封,密封可选用下列方法: 1、方法一、在钻孔取土器中取出土样时,先将上、下两端各去掉约20mm,再加上一块与土样截面面积相当的不透水圆片,然后浇灌蜡液至与容器端齐平,待蜡液凝固后扣上胶皮或塑料保护帽; 2、方法二:取出土样用配合适当的盒盖将两端盖严后,将所有接缝用纱布条蜡封封口。 3、方法三:采用方法一密封后,再用方法二密封。 12.0.4 对于软质岩石试样,应采用纱布条蜡封或黏胶带立即密封; 12.0.5 每个土样封蜡后均匀填贴标签,标签上下应与土样上下一致,并牢固的粘贴于容器外壁。土样标签应记载下列内容: 1、工程名称或编号; 2、孔(井、槽、洞)号、岩土样编号、取样深度、岩土试验名称、颜色和状态; 3、取样日期; 4、取样人姓名; 5、取土器型号、取样方法、回收率等。 12.0.6试样标签记载应与现场钻探记录相符,取样的取土器型号、取样方法、回收率等应在现场记录中详细记载 12.0.7采取的岩土试样密封后应置于温度及湿度变化小的环境中,不得暴晒或冰冻。土试样应直立放置,严禁倒放或平放。 12.0.8运输岩土试样,应采用专用土样箱包装,试样之间用软柔缓冲材料填实。 12.0.9对易于振动液化、水分离析的砂土试样,宜在现场或就近进行试验,并可采用冰冻法保存和运输。 12.0.10岩土试样采取之后至开始土工实验之间的储存时间,不易超过两周。 13钻孔、探井、探槽和探洞回填 12 13.0.1 钻孔、探井、探槽和探洞等勘探工作完成后,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和方法可按表13.0.1的要求选择。 表13.0.1回填材料及方法 13.0.2 钻孔、探井、探槽宜采用原土回填,并应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密度不宜小于天然土层。 13.0.3 需要时,应对探洞的洞口采取封堵处理。 13.0.4 临近堤防的钻孔应采用干黏土球回填,并应边回填边夯实;有套管护壁的钻孔应边拔起套管边回填;对隔水有特殊要求时,可用水泥浆或4:1水泥、膨润土浆液通过泥浆泵由孔底向上灌注回填。 13.0.5 特殊地质或特殊场地条件下的钻孔、探井、探槽和探洞的回填,应按勘探任务书的要求回填,并应符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 14勘探编录与成果 14.1勘探现场记录 14.1.1勘探记录应在勘探进行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及钻进过程两个部分。现场岩土性质鉴别应符合本规程附录G的规定,现场勘探记录可按本规程附录H执行。 14.1.2勘探现场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当同一回次中发生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现场记录的内容,不得事后追记或转抄,误写之处可用横线划去在旁边更正,不得在原处涂抹修改。 14.1.3各类土层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和卵砾石土应描述下列内容: 1)颗粒级配、颗粒含量、颗粒粒径、磨圆度、颗粒排列及层理特征; 2)粗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和起骨架作用状况; 3)充填物性质、湿度、充填程度及密实度; 2、砂土应描述下列内容: 1)颜色、湿度、密实度; 2)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组成及层理特征; 3)黏性土的含量。 13 3、粉土应描述下列内容: 1)颜色、湿度、密实度; 2)包含物、颗粒级配及层理特征; 3)干强度、韧性、摇振反应、光泽反应。 4、黏性土应描述下列内容: 1)颜色、湿度、状态; 2)包含物、结构及层理特征; 3)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5、填土应描述下列内容: 1)填土的类别,可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压密填土; 2)颜色、状态或密实度; 3)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均匀性; 4) 堆积时间、堆积方式。 6、对于特殊性岩土,除应描述相应土类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 成分和特殊性质。 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特征和层 理特征。 14.1.4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岩芯采取率、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尚应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14.1.5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完整程度等; 14.1.6岩土的定名、描述术语及记录均应符合国家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等标准的规定。鉴定描述应以目测、手触方法为主,并辅以部分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或仪器。 14.1.7 钻探过程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 2、钻进的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变化情况; 3、孔内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其变化等; 4、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 5、异常情况。 14.2 勘探成果 14 14.2.1 勘探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1、勘探现场记录; 2、岩土芯样、岩芯照片; 3、钻孔、探井(槽、洞)的柱状图、展开图等; 4、勘探点坐标、高程数据一览表。 14.2.2 勘探点应按要求保存岩土芯样,并可拍摄岩土芯样的彩色照片,纳入勘探成果资料。 14.2.3 探井、探槽应按本规程附录F绘制展开图、剖面图,并宜按本规程附录J绘制现场钻孔柱状图。 14.2.4 钻探成果应有钻探(班)长、记录员及工程负责人或检查人签名。 说明: 表9 野外鉴别干强度、摇振反应和韧性 光泽反应:光泽反应是指用小刀切开稍湿的土,并用小刀抹土面,看土面是否呈现光泽。 可分为:有光泽和无光泽两种。高液限的粘性土通常有光泽,而低液限粘性土(或粉质土) 通常无光泽反应。 粉土一般无光泽反应,黏性土一般为有光泽、稍有光泽。 摇振实验:用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搓成小球,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并以另一只手振击该手,如土球表面有谁渗出并呈光泽,但用手捏土球时水分和光泽很快小事,称摇振反应。 干强度实验:塑制一个立方体或球形的土样,在太阳下或空气中风干,也可以在不超过110?的烘箱内烘干,用手指捏压的方法试验土的干强度。如果土中有干的团块,有经验的人员也可以用以确定干强度而不必专门塑制土样。 15 韧性试验:将土调成含水量略高于塑限、柔软而不黏手的土膏,在手掌中搓成约3mm土条,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分为低韧性、中等韧性、和高韧性。 回次:。指在钻孔施工中,每一次将钻具下至孔底进行钻进直至钻进完毕将钻具从孔内全部提出地面,这样一个作业循环,称为一个回次。1.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 回次进尺:一个回次中钻头的进尺数称回次进尺,以长度表示,单位为米。一个回次所消耗的时间称回次时间,属生产时间。回次进尺的大小表征着两重含义,即回次时间内纯钻进时间的长短;岩心钻探的回次进尺,取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和钻头的耐磨性。致密完整地层,回次进尺可达到9米;钻进极为松散破碎的岩心,回次进尺被限制在1,2米之间;无岩心钻进,回次进尺可以达到几十米。[1] 无量纲:是指没有单位的物理量。它与单位制度无关。 附录A 工程地质钻孔及钻具口径系列 表A 工程地质钻孔及钻具口径系列 注:DCDMA规程为美国金钢石钻机制造者协会规程 普氏系数 :1. 普氏系数又称岩石的坚固性系数、紧固系数,数值是岩石或土壤的单轴抗压强度极限的1/100,记作f,无量纲。f=Sc/100,式中:Sc的计量单位为kg/cm²。 2.因为在钻掘施工中往往不是采用纯压入或纯回转的方法破碎岩石,因此这种反映在组合作用下岩石破碎难易程度的指标比较贴近生产实际 情况。岩石坚固性系数f表征的是岩石抵抗破碎的相对值。因为岩石的抗压能力最强,故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极限的1/10作为岩石的坚固性系数,即f=R/10式中: R是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f是个的值,它表明某种岩石的坚固性比致密的粘土坚固多少倍,因为致密粘土的抗压强度为10MPa。岩石系数的计算公式简洁明了,f值可用于预计岩石抵抗破碎的能力及其钻掘以后的稳定性。 16 2 分级标准及分级:根据岩石的坚固性系数(f)可把岩石分成10级(见下表),等级越高的岩石越容易破碎。为了方便使用又在第?,?,?,?,?级的中间加了半级。考虑到生产中不会大量遇到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故把凡是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都归入?级。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客观性质。但它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1) 岩石的坚固性虽概括了岩石的各种属性(如岩石的凿岩性、爆破性,稳定性等),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属性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 普氏分级法采用实验室测定来代替现场测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因应力状态的改变而造成的坚固程度上的误差。 表 按坚固性系数对岩石可钻性分级表 岩石的可钻性,是指钻进时岩石抵抗压力和破碎的能力;也表示进尺效率的高低。因此,岩石的可钻性是岩石各种特性的综合,是衡量岩石钻进难易程度的主要指标。一般用单位时间的进尺数来表示可钻性的高低。按照这个分级方法,常把岩石的可钻性,划分为十二个等级。为使用方便,常把1,3级称为“软岩石”;4,6级称为“中硬岩石”;7,9级称为“硬 岩石”;10,12级称为“坚硬岩石”。 由于各种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对钻进速度有不同的影响。在实际钻进过程中,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测定出的各种岩石的钻进速度,通称为岩石的可钻性,也就是岩石被钻头破碎的难易程度。岩心钻探时岩石的可钻性分级如下: 一级:松散土松软疏散的---代表性岩石为:流,软塑的黏性土、有机土(淤泥、泥炭、耕土),稍密的粉土,含硬杂 质在10%以内的人工填土。(可钻性:7.50 m/h, 一次提钻长度:2.80 m/次 ) 17 二级:较软松散岩较松软疏散的---代表性岩石为:可塑的黏性土,中密的粉土,新黄土,含硬杂质(10,25)%的人工填土,粉砂、细砂、中砂。(可钻性:4.00 m/h, 一次提钻长度:2.40 m/次 ) 三级:软岩:硬塑、坚硬的黏性土,密实的粉土,含杂质在25%以上的人工填土,老黄土,残积土,粗砂,砾砂,砾石,轻微胶结的砂土,石膏、褐煤、软烟煤、软白垩。(可钻性:2.45 m/h, 一次提钻长度:2.00 m/次 ) 四级:稍软岩稍软的---代表性岩石为:页岩、砂质页岩、油页岩、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砂页岩互层,较致密的泥灰岩、泥质砂岩。块状石灰岩、白云岩、强风化的橄榄岩、纯橄榄岩、蛇纹岩和磷灰岩、中等硬度煤层、岩盐、结晶石膏、高岭土层、火山泥灰岩、冻结的含水砂层。(可钻性:1.60 m/h, 一次提钻长度:1.70 m/次 ) 五级:稍硬岩稍硬的---代表性岩石为:卵石、碎石及砾石层、崩积层、 泥质板岩,绢云母绿泥石板岩、千枚岩和片岩、细粒结晶灰岩、大理石、较松软的砂岩、蛇纹岩、纯橄榄岩、风化的角闪石斑岩和粗面岩、硬烟煤、无烟煤、冻结的粗粒砂、砾层、冻土层。(可钻性:1.15 m/h, 一次提钻长度:1.50 m/次 ) 六级-中硬岩:中等硬度的---代表性岩石为:绿泥石、云母、绢云母板岩、千枚岩、片岩、轻微硅化的灰岩、方解石、绿帘石矽卡岩、钙质胶结的砾岩,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石英粗面岩、角闪石斑岩。透辉石岩、辉长岩、冻结的砾石层。径大于40mm含量大于50%的卵石、碎石(可钻性:0.82 m/h, 一次提钻长度:1.30 m/次 ) 七级:中硬岩:微硅化的板岩、千枚岩、片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二长岩,微片岩化的钠长石斑岩,粗面岩,角闪石斑岩,砾石、碎石层,微风化的粗粒花岗岩、正长岩、斑岩、辉长岩及其他火成岩,硅质灰岩,燧石灰岩等。径大于60mm含量大于50%的卵石、碎石(可钻性:0.57 m/h, 一次提钻长度:1.10 m/次 ) 八级-硬岩---代表性岩石为::硅化绢云母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绿帘石岩,含石英的碳酸岩石,含石英重晶石岩石,含磁铁矿和赤铁矿的石英岩,钙质胶结的砾岩,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辉石岩,石英安山斑岩,中粒结晶的钠长斑岩和角闪石斑岩,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含大块燧石灰岩,轻微风化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伟晶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径大于80mm含量大于50%的卵石、碎石(可钻性:0.38 m/h, 一次提钻长度:0.85 m/次 ) 九级硬岩:高硅化的板岩、千枚岩、灰岩、砂岩;粗粒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片麻岩、正长岩、辉 长岩、粗面岩;微风化的:石英粗面岩、伟晶花岗岩、灰岩、硅化的凝灰岩、角页岩化凝灰岩、细粒石英岩、石英质磷灰岩、伟晶岩。径大于100mm含量大于50%的卵石、碎石、半胶结的的卵石土(可钻性:0.25 m/h, 一次提钻长度:0.65 m/次 ) 十级-坚硬岩---代表性岩石为:细粒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片麻岩,流纹岩,微晶花岗岩,石英粗面岩,石英钠长斑岩,坚硬的石英伟晶岩,燧石岩。粒径大于130mm含量大于50%的卵石、碎石、胶结的的卵石土(可钻性:0.15 m/h, 一次提钻长度:0.50 m/次 ) 十一级坚硬岩:刚玉岩,石英岩,碧玉岩,块状石英,最坚硬的铁质角页岩,碧玉质的硅化板岩,燧石岩。粒径大于160mm含量大于50%的卵石、碎石(可钻性:0.09 m/h, 一次提钻长度:0.32 m/次 ) 十二级:最坚硬岩:最坚硬岩---代表性岩石为:未风化极致密的石英岩、碧玉岩、角页岩、纯钠辉石刚玉岩,石英,燧石,碧玉。粒径大于200mm含量大于50%的漂石、块石。(可钻性:0.045 m/h, 一次提钻长度:0.16 m/次 ) 18 附录B 岩土可钻性分级 表B 岩土可钻性分级 19 附录G 岩土的现场鉴别 G.0.1 黏性土、粉土的现场鉴别应符合表G.0.1的规定 表G.0.1 黏性土、粉土的现场鉴别 G.0.2 黏性土的现场鉴别应符合表G.0.2的规定 黏性土状态的现场鉴别 表G.0.2 应符合表G.0.3的规定 20 粉土湿度的现场鉴别 表G.0.3 应符合表G.0.4的规定 砂土现场鉴别 表G.0.4 G.0.5砂土湿度的现场鉴别应符合表G.0.5的规定 砂土湿度的现场鉴别 表G..0.5 21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G.0.6碎石、卵石土密实度的现场鉴别应符合表G.0.6的规定 碎石、卵石土密实度的现场鉴别 表G.0.6 碎石类土的分类 22 G.0.7岩石风化程度的现场鉴别 应符合表G..0.7的规定 岩石风化程度的现场鉴别 表G..0.7 岩石硬度的现场鉴别 表G..0.8 23 G.0.11残积土的现场鉴别应符合表G..0.11的规定 表G..0.11 残积土的现场鉴别 G.0.12新近沉积土的现场鉴别应符合表G..0.12的规定 表G..0.12 新近沉积土的现场鉴别 3.3.1 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和冲沟内。 ?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锹挖容易。 ?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砾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菌丝状或条纹状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星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 土的组成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三部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土的三相组成。(相: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随着三相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例不同,土的性质也将不同。相部分即为土粒,由矿物颗粒或有机质组成,构成土的骨架。骨架之间有许多孔隙,而孔隙可以被液体 或气体或二者共同填充 24 1)土的固相 : 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的矿物成分可以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原生矿物是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 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 天然土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工程上常用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来描述 土的颗粒组成情况,这种指标称为粒度成分。 2)土的液相 土的液相是指存在于土孔隙中的水。按照水与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可将土中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结合水是指处于土颗粒表面水膜中的水,它因受到表面引力的控制而不服从静水力学规律,其冰点 低于零度。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强结合水在最靠近土颗粒表面处,水分子和水化离子 排列得非常紧密,以致其密度大于 1 g/cm 3 ,并有过冷现象,即温度降到零度以下不发生冻结的现象。 在距离土粒表面较远地方的结合水称为弱结合水,由于引力降低,弱结合水的水分子的排列不如强结合水紧密,弱结合水可能从较厚水膜或浓度较低处缓慢地迁移到较薄的水膜或浓度较高处,亦即可从一个 土粒迁移到另一个土粒,这种运动与重力无关,这层不能传递静水压力的水定义为弱结合水。 自由水包括毛细水和自由水。毛细水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能沿着土的细孔隙 从潜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种毛细上升对于公路路基土的干湿状态及建筑物的防潮有重要影响。重 力水在重力或压力差作用下能在土中渗流,对于土颗粒和结构物都有浮力作用,在土力学计算中应当考 虑这种渗流及浮力的作用力。 3)土的气相 土的气相是指充填在土的孔隙中的气体,包括与大气连通的和不连通的两类。 与大气连通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没有多大的影响,它的成分与空气相似,当土受到外力作用时, 这种气体很快从孔隙中挤出;但是密闭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密闭气体的成分可能是空 气、水汽或天然气。在压力作用下这种气体可被压缩或溶解于水中,而当压力减小时,气泡会恢复原状 或重新游离出来。含气体的土称为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已成为土力学的一个新分支。 层理: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 沉积岩中的层理的形成可能是沉积物结构和成分的变化或者沉积间歇、沉积季节的变化所致。火山碎屑物在其爆发和降落过程中,由于重力、颗粒大小和风的影响,成岩时也会形成具有分选性的层理。如果火山碎屑物落在湖泊或海洋中,则可形成类似于沉积岩的层理。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1] 2层理类型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25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 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特点是成岩物质颗粒粒度由底至顶逐渐变细,其间无明显界线。但是在两个相邻的粒序层之间在粒度或成分上有明显的不同。 斜层理:可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1.单向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 2.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滨海滨湖相,或者风成沉积中 波状层理:细纹层呈波状起伏,总体平行与层面,波纹可对称或不对称。形成于浅水区的波浪震荡作用。层理构造[1] :层理构造是沉积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粒度在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上(即层理面)显示出来的特征。 A、层理构造有关术语:组成层理构造的单位包括纹层、单层、层组。 B、层理构造的类型 根据层理的形态和成因类型,包括成分、内部构造、纹层与单层的形态等,将层理构造划分为若干类型。 层理构造的类型: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状层理。 按厚度可划分为: 块状层理 层厚大于2米 巨厚层理 层厚1米至2米 厚层理 层厚0.5米至1米 中厚层理 层厚0.1米至0.5米 薄层理 层厚0.01米至0.1米 微层理 层厚小于0.01米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26
/
本文档为【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