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

2019-01-13 9页 doc 32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生化期末 一、 糖类化合物按组分分为:单趟、寡糖(低聚糖)、多糖。 二、 区分哪些还原性糖?单糖都是还原性,糖寡糖中蔗糖不是,多糖不是。 三、 血浆脂蛋白按密度排序: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 四、 蛋白质系数:6.25.蛋白质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磷、铁、铜、锌、锰、碘。 五、 42页英文缩写 六、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 七、 (定义、分类)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于氢键沿一维方向排列成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是多肽链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
生化期末 一、 糖类化合物按组分分为:单趟、寡糖(低聚糖)、多糖。 二、 区分哪些还原性糖?单糖都是还原性,糖寡糖中蔗糖不是,多糖不是。 三、 血浆脂蛋白按密度排序: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 四、 蛋白质系数:6.25.蛋白质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磷、铁、铜、锌、锰、碘。 五、 42页英文缩写 六、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 七、 (定义、分类)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于氢键沿一维方向排列成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是多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结构域。是构成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基本要素。 八、 结构域和超二级结构的区分:超二级结构(不具有生物功能)、结构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功能) 九、 三级结构:是主要针对球状蛋白质而言,是指整条多肽链由二级结构元件构建成的总三维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中相距远的肽段之间的几何相互关系,骨架和侧链在内的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亚基和亚基之间通过疏水作用等次级键结合成为有序排列的特定空间结构。 十、 49页(具体看)、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盐键(离子键) 十一、         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游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 十二、         核酸的分子组成:核酸是一种多聚核苷酸,基本结构是核苷酸。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由碱基、戊糖、磷酸组成。四中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十三、         DNA双螺旋结构:一级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1.主干链反向平行。两条链行走方向相反。2.侧链碱基互补配对、3.双螺旋立体结构)。 DNA合成方向由5`端走向3`端。 十四、         DNA三级结构:DNA双螺旋进一步盘曲形成更加复杂的结构,称为DNA的三级结构。绝大部分原核生物的DNA都是共价封闭的环状双螺旋分子,这种双螺旋分子再次螺旋化形成超螺旋结构。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最常见形式。超螺旋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使螺旋变松者叫负超螺旋;相反,正超螺旋。 十五、         RNA分为哪三类?三类主要生物功能? tRNA(转运活化了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mRNA(转录DNA的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rRNA(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装配机”)。最多:rRNA。最少:mRNA。 十六、         熔解温度:纯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狭窄的温度内完成,在这一范围内,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又称熔解温度。退火温度: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最适的复性温度比Tm约低25是适度,这一温度叫做退火温度。 十七、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十八、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对催化的反应和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结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对立体构型特异识别) 十九、         酶催化作用特性: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二十、   72页酶的组成 二十一、   酶的活性中心:酶是生物大分子,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只有酶分子的少数基团或特殊的部位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酶与底物结合的基团或特殊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包括两个功能基团:结合基团(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基团(催化底物敏感键发生化学变化,它决定酶的催化能力。 二十二、   74页中间产物学说:酶催化某一反应时,首先酶和底物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然后再分解成一种或数种产物,同时使酶释放出来。 二十三、   (讲述)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从米门公式和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图解可以看出: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的速度越快。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在生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在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   还可以得出,在底物浓度相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初始浓度成正比。酶的初始浓度大,其酶促反应速度就大。 二十四、   (定义、相关特性)米氏常数Km: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mol/L,与底物浓度单位一致。1.一般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的酶,Km不同。2.会因外界条件(PH、温度、离子强度等)的影响而改变。3.只是对应某一特定的酶反应、特定第五、特定的反应条件而言,测定Km可作为鉴别酶的手段。Km分之一可近似的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Km越小,表明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强;越大,越弱。温度、ph如下: 二十五、 激活剂:使酶从无活性的前体转变为有活性的酶或使酶活性增强的物质称为酶活剂。抑制剂:能使酶活力降低或失活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二十六、 79页描述酶活性的调节机制:1.别构调节作用(别构中心与某些化合物发生非共价结合,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发生改变。这种改变酶活性的调节、、)。2.酶的反馈调节作用(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浓度往往可以影响该代谢途径骑士的某一步反应,这种影响、、)。3.可逆共价修饰调节(酶分子上某些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由此引起酶活性发生改变,即激活或被抑制)。4.酶原激活(根据生理功能需要,通过某种特异性蛋白酶的有限水解,切去一条或数条小段之后构象发生变化,转变为有活性的酶而发挥作用的过程。不可逆。本质是:切断酶原分子中特异肽键或去除部分肽段后有利于酶活性中心的形成)。 二十七、 (定义)酶单位:是人规定的一个对酶进行定量描述的基本度量单位。含义是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规定的反应量所需的酶量。 二十八、   酶的比活力:单位酶制剂中的酶活单位数。 二十九、   辅酶1(NAD+)、辅酶2(NADP+)的作用?在酶促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在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是多种脱氢酶的辅酶,是重要的递氢体。 三十、   FMN(黄素单核苷酸)、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作用?功能?是体内一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体内核黄素的活性型,作为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广泛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脱氢反应,在生物氧化系统中起传递氢的作用。黄素单核苷酸对呼吸等生物氧化过程的电子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作为黄素酶组的辅酶,以与酶蛋白的结合状态,参与电子从底物向电子接受体传递。它和核黄素完全显有同样的吸收光谱,在生物体内通过核黄素激酶的作用,而由核黄素和ATP合成。 三十一、 四氢叶酸功能?是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分子内部第五位和第十位N原子能携带一碳单位,一碳单位在体内参加多种物质的合成。可治疗巨红细胞性贫血症。 三十二、 96页辅酶Q: 三十三、 生物氧化概念:有机分子在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三十四、 97页 线粒体的结构 三十五、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方式:α-(单纯)脱羧、α-氧化脱羧、β-(单纯)脱羧、β-氧化脱羧。 三十六、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加氧—脱氢—脱电子。 三十七、 高能化合物:是指含转移势能高的基团的化合物。 三十八、 高能化合物的类型:磷氧键型、氮磷键型、硫酯键型-活性硫酸基、甲硫键型-活性甲硫氨酸。 三十九、 1.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转运站”。2.机体内真正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肌酸,它接收了能量生成磷酸肌酸。3.无脊椎动物则以磷酸精氨酸作为磷酸原。 四十、   在典型的一、在典型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排列顺序:b—c1—c—a—a3—O2 二、107页(会描述)生物体内重要的呼吸链:NADPH呼吸链、FADH2呼吸链。    三、109页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四、氧化磷酸化定义:放能反应放出的能量通常被贮存在高能化合物ATP中,ATP的生成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光能及化学能。以化学能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五、114页(3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NADH氧化呼吸链:NADH→FMN→CoQ→Cyt b→Cyt c1→Cyt c→Cyt aa3→ O2 ) 六、115页化学偶联假说(描述): 七、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1.ADP和ATP的调节作用、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3.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呼吸链抑制剂)。 八、119页线粒体的穿梭系统:1.苹果酸穿梭系统、2. 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九、糖的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2.参与物质构成、3.保肝解毒作用、4.抗生酮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十、127页糖酵解定义?历程?图?三个限速步骤和关键酶?生物学意义和计算?糖酵解是葡萄糖在不需要的条件下在胞浆内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进而被还原成乳酸,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ATP的过程。反应历程:1.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被ATP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2.6-磷酸葡萄糖在磷酸己糖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化为6-磷酸果糖。3.6-磷酸果糖在磷酸果糖激酶的催化下,被AT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4.在醛缩酶的催化下,1,6-二磷酸果糖分子在第三与第四碳原子之间断裂为两个三碳化合物,即磷酸二羟丙酮与3-磷酸甘油醛。5.在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催化下,两个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磷酸三碳糖之间有同分异构的互变。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此反应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由NAD+和无机磷酸参加实现的。7.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酸。8.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9.2-磷酸甘油酸脱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下转变为烯醇式丙酮酸。
/
本文档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