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10岁老教授郑集养生经

2017-09-02 25页 doc 109KB 1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110岁老教授郑集养生经110岁老教授郑集养生经 2009年5月6日,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郑集,迎来他110岁的生日。郑集教授出生于1900年,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是我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 的奠基人。在110岁高龄时,他推出了一本书名叫《不老的技术:百岁教授养生 经》的养生书。 新华报业网讯 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南京最长寿的男性老人——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教授郑集,今天迎来他110岁的生日。郑老出生于1900年阴历四月初八,号礼宾,四川南溪刘家镇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是我国衰老生 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还是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
110岁老教授郑集养生经
110岁老教授郑集养生经 2009年5月6日,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郑集,迎来他110岁的生日。郑集教授出生于1900年,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是我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 的奠基人。在110岁高龄时,他推出了一本名叫《不老的技术:百岁教授养生 经》的养生书。 新华报业网讯 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南京最长寿的男性老人——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教授郑集,今天迎来他110岁的生日。郑老出生于1900年阴历四月初八,号礼宾,四川南溪刘家镇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是我国衰老生 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还是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在110岁高龄时,他竟然出了一本书名叫《不老的技术:百岁教授养生经》的养生书。 昨天,记者探望了这位传奇的老人,试图揭秘他的养生之道。 最爱吃香蕉和巧克力 昨天下午3点,记者来到了郑老位于南秀村的家。那是一栋两层红砖小楼房, 小院子里青草茂盛,一株广玉兰和两株芭蕉树足足有两层楼高,月季、一串红开 1 得分外娇艳。‚这三棵树是郑教授亲手种的,请等一下,他还在午睡。‛照顾了 郑老15年的陆阿姨说。一楼的客厅简陋得让人吃惊,只有一张很小的方桌,还 有旧得看不出颜色的柜子。 郑老平时饮食有什么讲究吗?陆阿姨报出了郑老独创的‚长寿菜单‛:起床 先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早餐一杯牛奶,吃用五颗红枣、三颗桂圆、15~20颗枸 杞子一起煮的食物,还有一小块蛋糕;中午三菜一汤,黄豆炒瘦肉丝、凉拌苦瓜、 清炒生菜、西红柿嫩豆腐汤,再来点稀饭,里面放一点红豆、山芋,稀饭熬1 个小时左右,很稠;晚饭是藕粉、包子、面条、馄饨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时 是煎鸡蛋饼。 不少人误以为老年人不宜吃荤菜,其实适量的荤菜是必需的。‚他喜欢吃鲈 鱼,还有小公鸡的翅膀和腿。晚饭也换着花样来。今天晚饭我做菜饭,青菜加点 梅条肉丁,有时候也切点皮蛋放进去。‛陆阿姨说。 除了正餐,郑老每天水果不断。陆阿姨说,郑老最爱的水果是香蕉,中午、 晚上各一根,因为年龄大了、活动少了,容易便秘,吃香蕉的好处就是每天大便 数次、每次量少。更让人吃惊的是,郑老居然跟小孩子一样爱吃巧克力!郑老的 说法是,巧克力是抗氧化食品,对延缓衰老有一定功效,还能缓解情绪低落,使 人兴奋。 巧用背包带做运动 3点45分,郑老起床收拾完毕,记者踩着木地板的楼梯,来到二楼的主卧 室里,见到了这位‚老寿星‛。白衬衫外罩一件马甲,郑老正坐在床边活动筋骨, 运动方式很奇特,双手扯着一根背包带的两头,绷得直直的,一会儿在后背蹭蹭, 一会儿在大腿上蹭蹭,一会儿又转移到脖子。见到记者讶异的眼神,他解释道: ‚这是我自创的运动方法,这几年岁数大了,下床行走不便,用带子在床上就能 做运动,你看,这样搓搓能活血。‛说着,他又开始按摩,自己搓搓手,摸摸头, 全身关节活动活动。 卧室里的小书橱、书桌看起来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白墙斑驳,地板红漆 也磨得发白了。一张窄窄的单人床,一台21英寸电视,可见郑教授是个很节约的人。他的书桌旁的墙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每天作息安排:早上5:00起床, 中午12:45午睡,下午2:30—3:30起床,晚上10:00睡觉。‛陆阿姨说,这张表郑老可是严格执行的,再冷的冬天,郑老都按时起床。记者感叹道,难怪 110岁高龄除了耳朵有点背,仍然思路清晰、言语流畅。 出书谈养生之道 2 就是110岁的高龄,郑老竟然还出了一本书名叫《不老的技术:百岁教授养 生经》的养生书,这是继去年出版《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之后的第二 本书,在台湾地区发行。据了解,郑老在书中还向大家介绍了一套他自己编排的 健身操,‚对促进身体循环很有好处‛,郑老这样说。 郑老认为,长寿的实质就是延缓衰老,他昨天向记者介绍起了长寿之道。‚要 想长寿,就得科学化地饮食,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凡事要想得开,心 平气和了身体才能健康。‛郑老还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倒是可以服用 一些维生素,‚不用选贵的,国产的和进口的都是一个物质。我一天要吃三四毛 钱的维生素。‛ 本报昨天还向郑老提前送上一份特别的贺寿礼——新华日报纪念银币。当听 说这枚纪念币的来历时,郑老有些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说:‚新华日报、扬子晚 报我知道啊,以前我每天都看的,现在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了,有时会让护 工们念给我听。‛本报记者 徐兢/文 吴俊/摄 1924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 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生物系,192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30年赴 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生物化学,并于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学习, 193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社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医学院教 授、生化科教授兼主任,华东军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系教授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1945年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办生化研究所,培养生化研究生,这是中国教育史 上第一个培养生物化学研究生的正式机构。一生桃李满天下。进入古稀之年后, 开辟衰老生化机制研究,提出衰老机制的代谢失调学说,为中国衰老生物化学奠 定了基础。 先后参与创办中国营养学会、生物化学会。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会主席、中国营养 学会首任理事长。 郑集可能是目前中国最年长的教授,他过去大半生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生物系执 教。2004年,南京大学收到来自‚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的祝贺信,授 予他‚21世纪最有成就奖‛。他还曾变卖家产(房产),捐给学校和社会,设 立清寒奖学金和学术基金。 3 郑集 出生于1900年阴历四月初八,5月即将度过108周岁生日;南京最长寿的 男性老人,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他就是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郑集。 郑老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 还是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在108岁高龄时,他竟然出了一 本书名叫《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的养生书。5月6日,老人将再登南大讲台,把健康的理念传播给大家。 1900年阴历四月初八,郑集出身于四川省南溪县刘家场的一个农民家庭。 幼年的郑集常帮家中放牛、割草和打猪饲料。7岁进私塾读书,14岁升入县高级小学。16岁时因病休学一年,17岁才高小毕业。19岁时,他和一个同学约 4 定暑假一同去成都寻找出路,经初小同学资助20块银元,两人步行七天到了成都。 1921年夏,郑集考上了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入学后因病,加上对学校 的设施不满意,想出川转学到南京。后来终于如愿考上了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 央大学,即南京大学的前身)。 郑老说,从小自己因病休学在家和住院不下十次,不得不比一般同学多花四 五年的时间读完小学。1916年初因肺结核休学一年,1917年冬才小学毕业,那时已经快18岁了;1925年辍学一年教书赚取大学学费;而1961年4月到1963 年秋,多次收到病危通知,辗转南京、上海三次剖腹手术;1997年2月患上了十二指肠出血,住院80天,最后还是撑过来了。 郑集一生中的主要愿望之一是通过推动中国生化教学,培养生化专业人才来 达到祖国生物化学的发展。自1928年大学毕业到1994年,漫长的岁月里从未间断给学生讲课或做学术报告,编写教本。 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内无一本自编的生化教材。1937年,中大医学院迁成都后,郑集为了教学需要首先自编了一本英文版《生化实习指导》 (Laboratory Manual of Biochemistry,成都华英书局,1938年出版)。 此后,直到80—90岁,他还独自编著出版7种专著、56篇科学论著,如《普通生物化学》(第二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衰老与抗衰老》获全国优 秀科普书籍二等奖,《健康长寿之路》获全国优秀短篇科普一等奖。指导硕 士、博士研究生9名,参加学术会议41次,74岁学日语、90岁还学朝鲜语,赴平壤参加老年学会议。 授课:在上世纪30年代到上世纪50年代这段时期中,我国生化教师奇缺, 郑集不辞劳累为有关学校讲授生物化学课。 1952年秋,郑集在南京大学兼课。由于工作太忙,时间不好安排,只好排 在早上第一节课之前(7—8时)上课,每周三次,每次上课他总是早来,讲完 就匆匆骑车赶到丁家桥五医大上班。 研究:郑集的另一愿望是改进我国人民健康和延长人类的寿命。他的研究成 就主要为食品营养、大豆蛋白和衰老机制三个方面。他纠正‚食物相克‛的错误 传说,进行膳食调查、食物分析。 92岁时,老人卖掉了他居住的南秀村的小楼,并将房款捐了出来。为此, 他曾写了一首《散财歌》:聚财还须会散财,聚散合理免祸灾。取诸社会应反馈, 5 留给儿孙理不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奴才。钱多易使人堕落,骄奢淫 逸接踵来。从来发富不三代,皆因遗产种祸胎。 房子是卖给女儿的,这里面还有个故事: 当初处理房子时,郑老想最好是把房子赠给在美国工作的大女儿,同时要求 她回赠他三万美金,实现他的捐献心愿,并允许他和老伴在这套房内度过晚年。 可女儿接信后相当为难,她认为这样既非买卖,又不是赠送,而且她本来储蓄就 不多,也用不上南京这套旧房。但她了解父亲的心愿后,还是想办法筹集了三万 美金交给了父亲。 郑老将这三万美金分成了三份:为让穷困而有为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能有参加 学术会议费用及刊稿的版面费,分别给《生物化学杂志》、《营养学报》各1万美元作为基金;另1万美元为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系、医学院设立郑集清寒 学生助学基金,现已资助了数百位贫寒学子。 近年来,健康类图书出版物市场虽然表面繁荣,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把关, 难免泥沙俱下,这让郑集深感不安。为了出健康书,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整理 一些零散的资料和书稿。书中,原本编辑加了一句话:人人都能健康长寿,可被 郑老看见了,立即把‚都能‛改为‚可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到了108岁也没有一丝马虎。 ‚我的学习,我的实践,一般人赶不上。100多岁,我能坐能站能写;108岁,我的眼睛我的耳朵都可以。我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身上去。‛郑 集说。 作为营养学专家,郑集认为长寿的实质就是延缓衰老,首先要做到饮食调配 得当。他认为,饮食必须搭配食用,要包含人体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 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要防止‚病从口入‛,注意卫生,不暴饮暴食。 对于锻炼身体,郑集也有自己的主张。至于锻炼方法,他是采取各家之长, 配成一套适合自己锻炼的方法,他还在书中配套了自创的健身操的详细图解。 同时,保持生活规律于长寿而言也很关键。老人失眠是衰老的象征,对付的 办法是睡前应思想放松,不喝浓茶,可用热水泡脚等方法促进睡眠。 郑集过了百岁生日之后,就被不少保健品厂家‚盯‛上了。来请郑老做广告, 当代言人的,总计不下几十家。可最后,这些厂家不得不放弃了,因为老人从不 吃保健品,更不看重金钱,自然不会答应厂家的要求。 6 老人告诉记者,他自己一直吃便宜的国产维生素,一天只花三四毛钱。他说, 这样的费用,谁都负担得起。 1928年 中央大学理学士 1931年 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 1934年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Sigma Xi Society的会员,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5年 中央大学聘郑集为医学院生化科教授兼主任 1949年 中央大学教授委员会主席 1950年 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生化科兼任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教授、生化科主任 1956年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评郑集为一级教授(当时全国所有学科只有56 名,现在健在的还有季羡林等) 1963年 中央教育部聘郑集为高校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兼生化教材组组长 2005年 21世纪世界最有成就奖得主 2008年 出版《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是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郑集的生日。和一般庆祝生 日不一样的是,他的生日蛋糕上没有插蜡烛,原因只有一个,蜡烛太多插不下。 原来,郑老是南京最长寿的男性老人和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而昨天,他正好满 108周岁。 蛋糕插不下那么多蜡烛 出生于1900年5月6日的郑集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也是我 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在生化教师的岗位上,他从未停止过给学生授课、 开讲座以及编撰教材,即使退休了,他也一样闲不住,74岁学日语、90岁学朝鲜语,还独自编著出版7种专著、56篇科学论著。昨天是他108岁的生日,前江苏省省委书记陈焕友以及省人大常委、科协、抗衰老协会的老领导们还特意登 门为他庆祝生日。 照理该出现的生日蜡烛完全不见了踪影,‚太多了太多了,一个蛋糕怎么可 能插得下那么多蜡烛。‛不过蛋糕上倒是写上了‚乐见百二‛四个字。表达了对 郑老的美好祝愿。 ‚关心我的朋友们请放心‛ 7 按照原定,郑老昨天下午应该在南大的科技馆讲授养生之道,南大的报 告厅在下午两点时已经座无虚席,连门口也站满了希望一睹郑老风采的人们,不 过遗憾的是最后郑老并没有成行。 接近下午3点的时候,记者来到了郑老位于上海路的家。那是一栋不大的两 层建筑,院子里青草茂盛,木制的地板和楼道古色古香。在二楼的主卧室里,记 者见到了这位‚老寿星‛。照顾郑老的女士告诉记者,郑老的身体还不错,没有 什么疾病,就是100岁的时候曾经跌坏了髋骨,现在髋部和腿部经常会疼痛。本 来郑老已经答应了要出席今天的讲座,但南大方面考虑到郑老的身体进行了劝 阻。 坐在床上的郑老希望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歉意:‚感谢所有人对我的关心, 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参加讲座,还请大家原谅‛。郑老还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很 多事情和工作,没有什么遗憾,现在他的心情很平静,也会遵循自然法则,关心 他的朋友们请放心,也祝大家身体健康。记者在现场看到,郑老虽然有些重听, 但思维相当清楚。 出书谈养生之道 就是108岁的高龄,郑老竟然还出了一本书名叫《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 生经》的养生书。对营养和健康颇有研究的他昨天还向记者们介绍起了长寿之道。 ‚要想长寿,就得科学化地饮食,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凡事要想得开, 心平气和了身体才能健康。‛郑老还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倒是可以服 用一些维生素,‚不用选贵的,国产的和进口的都是一个物质。‛据了解,郑老 在书中还向大家介绍了一套他自己编排的健身操,‚对促进身体循环很有好处‛, 郑老这样说。杨彦张琳 【龙虎网讯】‚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自然规律……一个人要想多活些 岁数,首先要使衰老的速度放慢。‛70岁开始研究衰老与抗衰老科学的生物化 学与营养学大师郑集,如今已经106岁了。 2004年,他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21世纪最有成就奖‛,并 收入该中心编撰的《世界名人传记专集》,以表彰他对中国生化科学和教育事业 的贡献。记者去拜访郑老时,感觉他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但言语中流露出深深 的孤独。 106岁依旧记忆清晰 8 郑老的家住在紧靠南大校园的南秀村。郑老大多数时间就呆在屋里,每天按 自己的生活规律在家读书写作,与外界接触不多。他的书桌旁的墙上有一张纸, 上面写着‚每天作息安排:早上5:00起床、5:00-6:00按摩、6:30-7: 00洗漱、7:30吃早饭……晚上10:00睡觉。‛护工介绍,郑老的生活极有规律,多年如一日。无论天有多冷,郑老每天早上一到5点就起床。他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按摩,自己搓搓手,摸摸头,全身关节活动活动。 一生写入生化发展史 郑老的一生,与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史紧密相连。1922年,年轻的郑集考入国立东南大学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由于对生物和化学的喜爱, 大学毕业后,他赴美攻读生物化学。回国后,他在秉志教授主持的中国科学社生 物研究所工作,负责筹备生物化学研究室。这个研究室可算是我国第一个生物化 学专业机构。1935年,中央大学成立医学院,郑集筹备生物化学系,并担任教 授兼主任。抗战时期,中大医学院转入成都,郑集在成都发起成立了‚成都生物 化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的学术组织。1948年郑集教授约同林国镐、万昕等倡议组织中国生物化学会。 1938年郑集编写了《生物化学实验手册》,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生物化 学原理,也是我国第一本生物化学参考书。 科学生活紧密联系 郑老不仅是生物化学大师,也是位营养学大师。‚过去,外国人称中国人为 ‚东亚病夫‛,让国人深受屈辱。我从小就立志,要为中国人摘去‚东亚病夫‛ 的帽子。‛这就是他研究营养学的初衷。 郑老说,科学的研究不能困在书本里,应该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抗 日战争年代,物质生活比较艰苦,很多学生和老百姓都出现营养不良。营养学的 研究应该关注怎样利用现有的食物让大家吃得更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应该 考虑让大家吃得更科学。 70岁后开始研究抗衰老 郑集还是我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 郑老说,他是从70岁以后才开始研究抗衰老问题的。那时候,他感觉自己 的各个器官都在走向衰老,于是对衰老和抗衰老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他认为,细 胞代谢调控失灵是衰老的原因。人要是想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代谢正常。 放射线、毒物、恶劣情绪、不良生活方式等,会人为地干扰或破坏自然衰老的进 程。一些人能高寿,主要是因为他们能顺应自然规律。 延缓人体衰老的措施,就是要适当调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包括与生 活有关的思维活动、生活方式、医疗保健等等。 9 行动不便很痛苦 郑老的一生,一直很忙碌,到老也没闲下来。100岁后还天天到学校的办公 室整理资料,修订书稿。2001年摔伤后,郑老行动不便,只能困在屋里。 经济上不用犯愁,起居有人照顾,照理说,忙碌了一生的郑老应该可以安享 晚年了。然而,他却感觉很痛苦。‚失去了行动的自由,活着很累。我很孤独!‛ 郑老的几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女儿在国外,儿子在北京,年纪也都不轻了,来南 京一趟也不容易。平日里,偌大的一幢房子里,只住着郑老和几个护工。身边的 护工对他照顾得很好,但聊天却难聊到一起。郑老让护工为他买了些书,闲暇时 就看看书,消遣消遣。 南京大学教授郑集今年108岁,最近出了一本名为《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 养生经》的养生书。据悉,在他过了百岁生日之后,几十家保健品厂家请他作广 告、当代言人,但他一直没有答应厂家的要求。(《现代快报》) 郑老生于1900年阴历四月初八,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是我国衰老生化 研究学科的奠基人,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既是领域内的著 名教授,又拥有长寿的事实,郑老如果能给某家保健品代言,价码定然不菲,但 他为何拒绝? 虽然老人看淡金钱,但他并非不需要钱。当初处理房子时,郑老要把房子‚赠‛ 给在美国工作的大女儿,同时要求她回赠3万美元,实现他的捐献心愿,并允许他和老伴在这套房内度过晚年。女儿了解父亲心愿后,没要房子,并想办法筹集 了3万美元。郑老将这3万美元分成3份:为让穷困而有为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能有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及刊稿的版面费,分别给《生物化学杂志》、《营养学报》 各1万美元做基金;另1万美元为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系、医学院设立郑集清 寒学生助学基金,现已资助数百位贫寒学子。 不做代言人,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从不吃保健品。毋庸讳言,现在很多 产品代言人也没用过其代言的产品,在这种氛围中,郑老坚持了一个基本的逻辑: 自己没用过,必然无法知其功效,又怎能跟别人说好? 如此有所坚守的教授值得某些人借鉴。5月4日,在北大校庆中举行的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指出,有些大学教师成了某些特定利益集团的 代言人。当然,大学教师未必都是教授,但教授成为特定利益集团代言人的也不 罕见。比如,某些教授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城市的环境污染不是汽车造成 的,而是自行车造成的,‚因为自行车引起交通不畅,导致汽车停滞,排放更多 废气‛。 对某些教授身上存在的问题,部分人把责任归咎于体制。诚然,现行大学体 制、科研体制等是有不少问题,但我们也要先问一问:这些教授是不是坚守了教 授的操守? 10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昆明有位附庸风雅的商人辗转请他为自己作一篇 寿序,好向亲友炫耀,润笔费高达三千,朱婉言谢绝。当时,朱先生冬天时连棉 袍子都做不起一件,有个流传至今的笑话在西南联大流传:一名乞丐在大街追逐 朱自清乞讨,朱自清被纠缠不过,便回头道:‚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那位 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就走。 当然,教授的操守不是贫穷,也不是某些人身上的穷酸迂腐之气。蔡元培主 持北大时的用人宗旨倒是值得参考:见解主张可不相同,学术论点可不相同,但 学问不可以不高深,品行不可以不严谨。为了出健康书,郑集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整理资料和书稿。编辑在书中加了一句话——人人都能健康长寿,郑老看见了, 立即把‚都能‛改为‚可能‛。如果某位教授真的使用某种保健品,如果他真觉 得该保健品有效,我们倒也不反对这位教授为该保健品说话,但他还应该具有郑 老这种严谨,能够确认这种保健品的效能具有一般性,而不是只对他本人有效。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说过:‚生活里边有个东西,比其他东西都重要,那 就是‘匹夫不可夺志’的‘志’。知识分子心里总要有个着落、有个寄托。‛现 在,某些名词被用滥了,其身上原本的光环成了‚短命鬼‛。但只要能坚持住这 个‚志‛字,教授这个名词可以长寿,教授的精神也可以永存。 图中居中戴礼帽者为郑集教授 10月19日,湖南路街道南秀村社区举行重阳节座谈会。我市最年长的男性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集畅谈43分钟养生之道,现场20多位70至 80岁‚小老弟、小老妹‛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称是。 11 当有老人向他请教养生之道时,郑集教授思维清晰地用洪亮的声音向大家作 了介绍。郑集教授养生之道可以简要概括为:修身养心、生活规律、注重活动、 勤于学习。他以‚随遇而安、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 郑集教授1900年5月生于四川,现年108岁。1930年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生物化学,并于耶鲁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学习,193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社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生化科教授 兼主任,华东军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系教授 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2004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评为‚21世纪最有成就奖‛得主之一。 南京鼓楼区湖南路街道党群科 2007年10月20日 编者按: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营养学专家郑集刚度过108岁生日。老人花了一年时间口述并整理出版《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一书,把自己的饮 食配方和健身方法展示给世人。作者归纳出十条抗衰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经验,称 之为健康长寿十诀。 1. 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 精神因素对人体的衰老进度影响甚大,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和脑垂体,在 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是 有一定道理的。 2. 生活要有规律 各种日常生活要按一定规律进行。每天的作息、体育锻炼、饮食、工作、大 便、休息等等,基本上都应照一定时间进行。坚持一段时间的规律生活后,身体 各器官即能习惯适应各种生活活动,使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正常运行。 3. 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人体需要经常活动,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劳动和体育锻炼不拘一格, 以适合自己的年龄和体质为原则。家务劳动、打扫卫生、栽花种树都是对身体有 12 益的活动。散步、快走、广播操或者采取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法,都是对身体有益 的。 4. 注意休息和睡眠 成人每天应有7~8小时的睡眠,再加1小时的午睡。有人说老年人不需要睡8小时,这是不正确的说法。不要小视午睡,短短的午睡,即使仅1小时或半小 时,也可提高整个下午的工作效率。睡眠还可增强免疫能力。 5. 注意饮食卫生,勿暴饮暴食 吃,宜荤素杂食,宜清淡,忌浓腥,少吃肉,适当多食新鲜蔬菜、豆类及豆 制品。老年人应适当摄取奶、蛋、水果等保护性食品。每餐不宜过饱,不饥不大 食,不渴不大饮,以吃八九分饱为度,过饱会伤害肠胃。每天饮用足够的水。 6. 戒烟,少喝酒 有很多证据证明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长期吸烟可以引起口腔炎、喉头 炎、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在作者调查的70岁以上的健康长寿老人中,77% 是不吸烟的。酒少饮可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应饮烈性酒。 7. 节制性欲 青壮年的性生活必须有节制才能符合身心需要而不至于妨碍健康,老年人应 更加严格控制。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精神和肉体的虚弱,引起多种疾病,甚至早 衰夭折。 8. 不忽视小病 小病常常是大病的前奏,忽视小病往往会酿成大病,特别是老年人对伤风、 咳嗽千万不要疏忽,要及时休息,多喝开水,用点药就会好的。小病不仅应尽早 治疗,而且应求高明医生诊治,以免误诊。 9. 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 阳光和新鲜空气是健康的必需因素,阳光能杀灭细菌,新鲜空气能为身体提 供充分氧气,含氧较多的血液,能促进生物氧化作用。环境卫生需要大力改善, 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尘埃和噪声等需要合理处臵;个人应尽量避 免这些环境公害。 10. 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各种劳动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在工作中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职业 病。老年人在任何地方都应防止跌跤,即使在家,也不要爬高下低,免遭骨折。 13 使用电器、煤气要小心谨慎,防触电、烧伤。外出上街要特别小心,防止车祸。 我出生于1900年,也就是清朝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那一年。明年 2008年是戊子年,世界各国健儿将竞技北京。2007年10月10日,我把我的最新书稿《鉴证长寿:百岁养生经》交给了四川辞书出版社,媒体都称我是中国最 长寿的教授,有人说108岁出书在世界出版史上都是第一次,希望明年用这本书 来迎接奥运。中国的强大就是和平的强大,强而不侵,强而和谐。 我一生曾贫病交加。因病休学在家和住院不下十次,幼年时期不得不比一般 同学多花四、五年的时间读完小学。1916年初因肺结核休学一年, 1917年冬才小学毕业,1925年辍学一年教书赚取大学学费1961年4月到1963年秋,多次收到病危通知辗转南京、上海三次切腹手术,文革期间两次被隔离审查,时间长 达13个月。私房被占。1997年2月患了十二指肠出血,住了80天医院,最后还是抗过来了。 80~90岁间,我独自编著出版7种专著、56篇科学论著,如《普通生物化 学》(第二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衰老与抗衰老》获全国优秀科普书籍 二等奖,、述评和科普文章,其中《健康长寿之路》获全国优秀短篇科普论文一 等奖。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参加学术会议41次,74岁学日语、90岁还学朝鲜语,赴平壤参加老年学会议。 年轻的时候,西方列强称我们是东亚病夫,为此我决定研究营养学。针对中 国人当时缺少蛋白质,我选中国盛产的大豆作博士论文《生物胶体——大豆蛋白 质》。他的导师哈德曼教授说他‚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和独立工作精神,我相信您 是中国的好儿子。‛ 我的学习,我的实践,一般人赶不上。100多岁能坐能站能写107岁,我的眼睛我的耳朵都可以。我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身上去。 我能活这么长和我的生活习惯很有关系,我不乱来的,我不乱吃乱玩的。我是个 很守规矩很正规的人,早晨起来按摩,从头到脚,坚持按摩,坚持多年,出差也 好,生病也好,从不停止。动作不要教条,到位就行了。我的知识面很广,医学 我懂、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都研究实践。吃喝玩乐都有规律。 1960年代,世界上涌现了很多抗衰老学理论,我在1970年代就开始提出了中国特色的抗衰老理论和具体实施方法。1949年前,中国人平均寿命才35岁。2007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各国平均寿命排行榜,日本女性和圣马力诺 男性分别以86岁和80岁的平均寿命排在首位。中国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我感到欣慰,也为中国知识分子、企业家英年早逝的现状感到担心。 我把我的实践和理论整理成书,把自己的营养饮食配方和健身法按摩操毫无保留 地全面详尽记录下来,今年十一期间我还走下自己的二层小楼到园中做操示范, 并传授给来访的年轻人,希望通过图书、光碟和学生的演示,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也为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的事业‚做牛、做梯、做桥、做蚕、做烛‛。 在长期的科研和养生中,我还恪守自创的健康十诀:(1) 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2) 生活有规律。(3) 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4) 注意休息和睡眠。(5) 注意饮食卫生,切戒暴饮暴食。(6) 严戒烟、少喝酒。(7) 节制性欲和不良嗜好。(8) 不忽视小病。(9) 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 14 (10) 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其中,乐观是最十诀之首。 我活到120岁就了不起了。我听凭自然发展,当走就走,当去就去。不怕死 的人就不容易死。怕死就死得快。我在1961年重病的时候就吟诗一首自遣自警: 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仅朝夕。寿夭虽各殊,其死则为一。造物巧安排,人无能为力。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 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劳逸应适度,尤宜慎饮食。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焦急。 来之即安之,自强应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当可必。 ‚且喜老来健,尚无颓废姿。 天若假我年,还将再著书。‛爱国不分老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健康活着的老人应当关心国家的废兴,在自己的晚年仍能 为国家多做些贡献。我们应当记取: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夺取。愿更 多人快乐健康地闯过生死关、名利关、权力关、生活关和社会关,随遇而安,自 强不息,乐健百年! 日前,南京大学收到‚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的祝贺信,祝贺郑集教 授由于对中国生化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授予‚21世纪最有成就奖‛,入选《世界名人传记专集》。郑集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衰老生 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还是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他生于 1900年,22岁考入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即南京大学的前身),先后获中央大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 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南京大 学教授,一生致力于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并在古稀之年开辟了衰老生化机 制研究,提高衰老机制的代谢失调学说,为我国衰老生化奠定了基础。 15
/
本文档为【110岁老教授郑集养生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