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透闪石表面改性 

2017-12-13 30页 doc 164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透闪石表面改性 透闪石表面改性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1 绪 论 ........................................................
透闪石表面改性 
透闪石表面改性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1 绪 论 ...............................................................................3 1.1透闪石的基本性质 ................................................................3 1.2透闪石的研究现状 ................................................................3 1.3表面改性 ........................................................................5 1.3.1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5 1.3.2粉体表面改性工艺 ..........................................................5 1.3.3表面改性剂 ................................................................6 1.3.4表面改性效果评价指标 ......................................................7 1.4 接枝反应机理 ...................................................................8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9 2 实 验 ..............................................................................10 2.1 实验原料 ......................................................................10 2.1.1透闪石短纤维 .............................................................10 2.1.2硅烷偶联剂 ...............................................................10 2.1.3钛酸酯偶联剂 .............................................................10 2.1.4其他试剂 .................................................................10 2.2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 .............................................................11 2.3 实验方法 ......................................................................11 2.3.1 透闪石松解预处理实验 ....................................................11 2.3.2 松解透闪石短纤维 ........................................................12 2.3.3 透闪石短纤维表面改性 ....................................................12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3 3.1活化度的测定 ...................................................................13 3.2 沉降体积 ......................................................................14 3.3粘度 ...........................................................................16 3.4 红外光谱分析 ..................................................................16 3.5 表面改性机理分析 ..............................................................17 4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透闪石是一种双链硅酸盐矿物,属于单斜晶系,晶体呈长柱状、针状,集合体为放射状或纤维状。透闪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诸多特点,使其广泛用于陶瓷、玻璃行业,具有低温烧成,节能的优点。此外,在涂料、造纸和橡胶生产方面,透闪石有填料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对透闪石短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有机化,以通过复合界面的化学键合作用,增强透闪石与有机高聚物的结合强度,提高透闪石填充有机高聚物的补强作用。 本文比较了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对透闪石的改性效果,探索出较好的改性剂和合适的改性剂用量,实验表明:硅烷偶联剂最佳用量为1.2%,这时改性后透闪石的活化度为92%,粘度较未改性的透闪石下降了52.9%;而钛酸酯偶联剂最佳用量为1.0%,这时改性后透闪石的活化度为90%,粘度较未改性透闪石下降了60.3%。 关键词:透闪石;纤维;表面改性;硅烷;钛酸酯 1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remolite belonging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is a double-stranded silicate minerals , crystal elongated cylindrical, needle-like aggregates as a radial or fibrous. Tremolit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its many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ceramics, glass industry, with a low temperature firing,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In addition, it is applicated in paint, paper and rubber production as filler,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for improving product performance and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This paper use silane coupling agent and titanate coupling agent to modify the the tremolite short fiber surface ,making it organic, thereby enhancing the adhesion of tremolite and organic polymer to improve the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tremolite filling the organic polym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ffect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and titanate coupling agent on the modified tremolite, to explore a better modifier and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modifier,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amount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is 1.2%, and the modified tremolite activation degree is 92%, the viscosity decreases by 52.9% compared to the unmodified tremolite; the optimum amount of titanate coupling agent is 1.0% , and the modified tremolite activation degree is 90%, the viscosity decreases by 60.3% compared to the unmodified tremolite. Key Words:tremolite;fibre;silane coupling agent;titanate coupling agent 2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透闪石作为一种钙镁硅酸盐矿物,随着人们对透闪石研究的深入,其地位发生了巨大 [1-2]转变,已经从曾经的“废石”成为如今重要的矿产资源。透闪石广泛用于玻璃,陶瓷的低温烧成的原料,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填料填充到有机高聚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透闪石的基本性质 透闪石,是双链硅酸盐矿物,属于单斜晶系,晶体呈长柱状、针状,集合体为放射状 [3]或纤维状。如图1-1所示。其化学式为CaMg[SiO](OH),理论组成为CaO=13.8%,258222 MgO=24.6%,SiO=58.8%,HO=2.8%,并含有Cr、Mn、V等杂质。透闪石外观呈白色22 或淡灰色,有玻璃光泽,纤维状的集合体呈丝绢光泽。莫氏硬度为5.5,6.0,性脆,相对密度为2.9,3.0。 4-图1-1 透闪石双链[SiO]四面体结构 4 1.2透闪石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透闪石矿物资源丰富,分布非常广泛,主要产于湖北、江西、山东、吉林、河 [1]北、黑龙江等省,目前最常用的是湖北、湖南、山西、江西等地的低铁透闪石。 长期以来,透闪石仅作为造岩矿物,未作为矿产资源对待。由于透闪石呈针状、柱状晶体,结合体呈放射状或纤维状,发育{110}解理,20世纪下半叶,成为工业的一种 [4]重要矿产资源,主要用于陶瓷、玻璃的低温烧成的节能添加材料。 透闪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如下特点:干燥与收缩率低,热稳定性好,烧成温度低、周期短,膨胀率低且呈线性膨胀;产品吸水率低,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4]。 [5]根据黄惠宁等人关于透闪石在低温快烧釉面砖中的研究,透闪石在坯料发挥了以下几点作用:(1)透闪石柱状纤维结构有助于生坯迅速脱水,减少生坯的干燥时间,同时提高生坯强度;(2)透闪石与原料之一的高岭石反应生成钙长石,此反应温度低、时间长, 3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收缩小,有助于速坯降低烧成温度和缩短烧成时间,保证素坯尺寸均匀;素烧过程中生成的斜顽辉石和残留的透闪石有助于使素坯高强化;由于钙长石、透闪石和斜顽辉石吸湿性小,所以该素坯的吸湿膨胀小;(3)素烧过程新成相钙长石、斜顽辉石及残留相透闪石膨胀系数小,所以可以进行急冷,缩短冷却周期;(4)透闪石与高岭石、三水铝石反应,有助于提高生坯强度。因此,透闪石可广泛用于陶瓷、玻璃行业,具有低温烧成、节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节能材料。 [6][7][8][9]此外,透闪石还可以作为填料加入到纸张、硬质PVC、聚丙烯、环氧树脂等高 [10-11]分子材料中,对于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矿物填充树脂已在塑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矿物填充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滑石、云母、硅灰石等,而透闪石作为塑料填料的应用尚未提到日程上。实际上,透闪石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塑料工业填料。因为透闪石的理论长径比为24:1,大于硅灰石长径比(15:1),理论上它对填充系统有增强作用,且透闪石的线性膨胀系数小,含铁量低,有利于塑料性能的改善。 前人对透闪石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透闪石对PP弯曲强度改善突出,表现出了明显的增强作用,其填充效果已接近相同填充量的短波纤维 [12][6]增强PP材料。此外,郑亚萍等研究了表面经改性的透闪石填充环氧树脂。该研究用十二烷基季铵盐对透闪石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有机透闪石,再将其填充到环氧树脂中,研究其填充效果。研究得出,有机透闪石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得以大幅度提高。有机透闪石均匀地分散于基体之中,当基体收到冲击时,粒子与基体之间产生微裂纹;同时粒子之间的基体也产生塑性变形,吸收冲击能,从而达到增韧的效果。该研究也得出,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比纯树脂高,而且随着含量的增加,储能模量提高的幅度有所不同,有机透闪石复合材料比纯树脂具有较高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这是因为有机透闪石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很大的化学活性,对临界的原子或分子存在强烈的物理吸附作用,使得有机透闪石与环氧树脂分子之间存在很强的分子间力,限制了高分子运动。 聚合物包覆的无机粒子,除了作为填料提高塑料、橡胶等材料的力学性能外,还可通过粒子及聚合物的的选择而赋予材料某种特殊性能。因此,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具有磁性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合金外包覆聚合物层,在聚合物层又偶合了特殊的有机官能团或生物化学分子,诸如酶、抗体、抗原等,在生物体内直接到达指定部位后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实现分子或细胞分离,药物靶向释放等;另外一种应用是颜料,主要是应用在化妆品、墨水、涂料等,尤其是在涂料方面。由于比传统的油性涂料污染少,且易于,水性涂料正愈来愈受到重视。如果要使得所成涂膜具有良好的反光、散射光效果,就必须保证颜料和填料的尺寸均一,且合理分布,聚合物包覆后,粒子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增加,避免成膜过程中的颜料和填料的聚集。此外,膜的表面光泽、耐候性、耐划性、透气性、颜色稳定性都得到提高。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之所以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是因为这种材料有效的将有机材料的性能与无机材料的结合起来,这就提供了制备无穷多的新材料的方法,所得材料的性能可 4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能是已知,也可能是未知的。将无机填料引入聚合物,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某些性能,例如,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另外也可以通过用廉价的填料取代昂贵的聚合物,来有效的降低制品的成本。因此,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体系得到了广泛研究。一般是无机纤维或粉体填料增强聚合物。由于无机材料的界面能远远高于有机聚合物基体,防碍了二者之间的接触与润湿,为了提高界面性能,对无机增强体的表面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1.3表面改性 1.3.1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根据粉体改性方法分类,表面改性方法大致包括以下6种:表面物理包覆、表面化学 [13]包覆、沉淀反应方法、机械力化学改性法、外膜层改性、高能量表面改性等。 ? 表面物理包覆 利用表面活性剂使有机、无机等新物质覆盖于粉体粒子表面,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 表面化学包覆 利用化学反应使有机分子、无机分子在粉体表面吸附或对颗粒进行包覆,从而赋予粉体粒子表面新的功能。 ? 沉淀反应方法 通过无机化合物在颗粒表面的沉淀反应,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膜”,从而达到改善粉体表面性质的目的。 ? 机械力化学改性 通过粉碎、研磨等方法增强粒子的表面活性,使分子晶格发生位移(表面无定形化),改善颗粒表面的化学吸附形式和反应活性等。通过机械力化学效应,激活了粉体表面,提高了颗粒与其他无机物或有机物的作用活性,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 外膜层改性 即胶囊式改性,在粒子表面包上一层其他物质的膜,使粒子表面性能发生改变。与物理涂覆改性不同的是,表面的膜是均匀且有一定厚度的。 ? 高能量表面改性 利用紫外线、红外线、等离子体束射线、电晕放电等方法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 1.3.2粉体表面改性工艺 [8]根据粉体表面改性的工艺分类,表面改性分为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和复合工艺。 ? 干法工艺 是将干燥的粉体与改性剂蒸气接触,并进行气相反应,无机粉体的表面物理涂覆、化学涂覆、机械力化学和部分胶囊化改性常采用这种工艺。 ? 湿法工艺 是将粉体与溶于有机溶剂所得的改性剂溶液充分混合后加热回流,使改性剂与粉体表面在液相中反应。使用无机表面改性剂的沉淀反应和包覆改性一般采用这种工艺。 ? 复合工艺 是将几种改性方法一起使用的复合工艺,如机械力化学与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干燥与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沉淀反应与表面化学包覆改性等。 5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3.3表面改性剂 对于表面改性剂,根据表面改性剂与颗粒表面之间有无化学反应,可分为表面物理吸附、包覆改性和表面化学改性;根据表面改性剂的不同,大体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偶联剂 [8]改性和锚固聚合改性。 ?表面物理吸附。包覆改性、表面物理吸附、包覆改性是指两组分之间除了范德华力、氢键的相互作用外,不存在离子键或共价键的作用。按工艺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单体吸附包覆聚合改性。这种方法要求单体与颗粒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首先是将单体吸附到颗粒的表面,然后引发单体聚合。采用这种方法同样可在颗粒表面包覆一层聚合物膜。此外,利用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在粒子表面形成双层胶束的能力,也可以将单体包溶在胶束中引发聚合,达到颗粒表面改性的目的。 第二种是通过溶液或熔体中聚合物沉积,吸附到颗粒表面包覆改性。在颗粒悬浮液中加入聚合体,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范德华力(有些还存在氢键)吸附到粒子表面,排除溶剂后即可形成有机物膜。例如,SiO或硅酸盐表面的硅醇基,可吸附许多中极性(如PS)2 和高极性的均聚物或高聚物。 第三种是粉体-粉体包覆改性。此法是根据不同粒子熔点的差异,通过加热使熔点较低的粒子先软化,或者是使小粒子先软化而包覆与大粒子的表面,或者使小粒子嵌入到软化的大粒子表面而达到改性的目的。如将100nm的ZrO粒子与3~20nm的聚酰胺粒子混合,2 因摩擦发热使酰胺粒子的表面先软化,加以适当的离心力,即可使ZrO粒子牢固地嵌入到2 聚酰胺粒子的表面,这样就可以利用ZrO对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高反射特性,来制备防晒等2 用途的化妆品。 ? 表面化学改性 是使表面改性剂与粒子表面的一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以此达到改性的目的。如许多无机非金属粒子都容易吸附水分,从而使其表面带一些亲水的羟基等活性基团,这些活性基团就可以与一些表面改性剂发生反应。依据表面改性剂与粒子表面化学反应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第一种是偶联剂表面覆盖改性。这是利用偶联剂分子与粉体填料表面进行某种化学反应的特性,将偶联剂均匀地覆盖在粒子的表面,从而赋予粒子表面新的性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偶联剂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酸酯类偶联剂、硬脂酸有机硅等。 硅烷偶联剂是由硅氯仿(HSiCl)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不饱和烃烯在铂氯酸催化下加成,再经醇解而得。它实质上是一类具有有机官能团的硅烷,在其分子中同时具有能和无机质材料(如玻璃、硅砂、金属等)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及有机质材料(合成树脂)等化学结合反应基团。 硅烷偶联剂通式为Y(CH)SiX,其中,n=0~3,X—可水解的官能团,Y—有机官能团,2n3 能与树脂起反应。X通常是氯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这些基团水解时即生成硅醇(Si(OH)),而与无机物质结合,形成硅氧烷。Y是乙烯基、氨基、3 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巯基或脲基。这些反应基可与有机物质反应而结合。因此,通 6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过使用硅烷偶联剂,可在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界面之间架起“分子桥”,把两种性质悬殊的材料连接在一起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强度的作用。 虽然硅烷偶联剂以单体还是低聚体形态与玻璃纤维反应的问题尚未定论,但有一点已经清楚,即硅烷与玻璃纤维间形成的 Si-OH 键愈多,则结合愈牢。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的黏结能力,随碳官能团数的增加而减弱,其顺序为 YSiX流程
及操作规程,加入水检查胶体磨工作是否正常。将固液比定为1:40,分散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含量为2.5% 的透闪石料浆在胶体磨中研磨5min后,洗涤,烘干备用。 2.3.3 透闪石短纤维表面改性 (1)硅烷偶联剂改性透闪石 ?配制硅烷偶联剂水解溶液:一般不直接使用硅烷偶联剂,而用的是其水解溶液。溶液的配制一般为20%硅烷偶联剂、72%醇、8%水。本实验选用的醇为无水乙醇。因硅烷水解速度与pH值有关,中性最慢,偏酸、偏碱都比较快,因此一般需调节溶液的pH值,除氨基硅烷外,其他硅烷可加入少量醋酸,调节pH至4,5,氨基硅烷因具有碱性,不必调节。而硅烷水解后,不能久存,最好现配现用,适宜在一小时用完。本实验未用醋酸调pH,而是用的HCl浓度为38%的盐酸溶液。每次配制5g硅烷偶联剂水解溶液,配制步骤:称取1g硅烷、3.6g无水乙醇、0.4g水于25ml烧杯中,水浴加热至35?,调节pH至4(3~5),水解1h。 ?硅烷偶联剂水解溶液改性透闪石:改性剂用量为 改性剂:透闪石= 0.5%,0.8%,1.0%,1.2%和1.5% 五组,每组改性透闪石20g。具体方法是将透闪石粉末加热至80?,逐滴加入适量配好的硅烷偶联剂水解溶液,充分搅拌1h,得到改性透闪石样品,备用。 (2)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采用干法改性时步骤与?相同;湿法改性步骤:改性剂用量为改性剂:透闪石=0.5%,0.8%,1.0%,1.2%和1.5%五组,每组改性透闪石20g。具体步骤:透闪石粉末中加入适量水,用超声波处理12分钟后,将透闪石悬浮液倒入三口烧瓶中,加热至80?,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恒温80?搅拌1h,改性完成。将改性后悬浮液过滤,干燥,粉磨得到改性透闪石样品,备用。 12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测定改性后透闪石的活化度、沉降体积和粘度以及对其样品做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定改性效果。不同的评价指标,得到的改性效果可能不同。因此,要综 合各个评价指标来判断硅烷和钛酸酯偶联剂对透闪石表面的改性效果。 3.1活化度的测定 参考郑水林等人的研究,活化度的测定方法为:200ml水中,称取改性后的透闪石粉末1g加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2min,静置2h以上,然后将沉降于烧杯底部的物料过滤、烘干、称重,样品中漂浮物的质量为原称取的质量减去沉降物的质量。则: 漂浮物质量 活化度H=×100% 样品总质量 图3-1为钛酸酯采用干法和湿法改性透闪石的比较。由图可知,改性透闪石的活化度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干法改性中,当钛酸酯用量为1.2%时,透闪石样品的活化度达到87%;而在湿法改性中,钛酸酯用量为1.0%时透闪石的活化度已达到90%,当钛酸酯用量为1.2%时透闪石活化度为92%。此后,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透闪石活化度已经变化不大,曲线几乎水平。这是因为当透闪石表面形成单层吸附后,进一步增加改性剂用量只是在透闪石表面形成多层吸附或在溶剂中聚集成胶束或胶团,改性表面数量达到饱和,因此透闪石的活化度不会增加。此外,在相同钛酸酯用量下,湿法改性透闪石的活化度要大于干法改性透闪石的活化度。因此,钛酸酯改性透闪石,湿法改性效果要优于干法改性效果。 图3-2为不同含量的硅烷和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活化度曲线。由图可知,两者曲线几乎重合,即活化度曲线基本一致,说明硅烷和钛酸酯改性透闪石,二者活化度大致相同。随着改性剂含量的增多,活化度增大,当硅烷改性剂含量为1.2%时,活化度几乎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改性剂含量,透闪石活化度变化不大,活化度曲线趋于水平;而钛酸酯含量为1.0%时,活化度已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2%和1.0%。 13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图3-1 钛酸酯干法和湿法改性透闪石的活化度曲线 图3-2 硅烷和钛酸酯改性透闪石的活化度曲线 3.2 沉降体积 称取3g改性后的透闪石粉末于25ml试管中,加入石蜡液体至20ml,用玻璃棒搅拌1min,然后静置,每隔10min读取一次物料的沉降体积,若物料沉降很慢,则每隔1h读一次沉降体积。 图3-3为不同用量硅烷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沉降体积-沉降时间曲线。如图所示,未改性和改性的透闪石粉体在液体石蜡中发生沉降,随着时间增加,沉降体积减小。在相同沉降时间,改性透闪石的沉降体积明显比未改性透闪石沉降体积大。这是因为改性透闪石表面由极性变为非极性,非极性透闪石在液体石蜡中分散性更好,颗粒之间不易聚集和粘 14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结,沉降速度更慢,故而沉降体积更大。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沉降体积增大,当用量为1.2%时,沉降体积最大,继续增加改性剂用量,沉降体积没有太大增加,在1.5%时沉降体积反而减小。由此得出硅烷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最佳用量为1.2%。 图3-3 不同用量硅烷改性透闪石的沉降体积曲线 图3-4 不同用量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沉降体积曲线 图3-4为不同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沉降体积曲线。与硅烷改性透闪石略有不同的是,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沉降体积降低缓慢。这说明钛酸酯改性后的透闪石在液体石蜡中分散性很好,沉降速度缓慢。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透闪石的沉降体积增加,改性剂用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当改性剂用量超过1.0%时,沉降体积反而减小,但随着改性剂增加,不呈规律性变化。如图中含量为1.2%和1.5%的曲线,在沉降时间为1.3h之前,1.2%的沉降体积要大于1.5%的沉降体积;在1.3-2.7h区间,1.2%的沉降体积大于1.2%的 15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沉降体积;在2.7h以后,1.2%的沉降体积又要大于1.5%的沉降体积。综合上述分析,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最佳用量为1.0%,超过此用量,改性透闪石的沉降体积反而减小。 3.3粘度 将质量分数为5%的未改性或改性后透闪石与分散剂(液体石蜡)充分混合搅拌制得悬浮液,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其粘度。粘度越小,说明改性透闪石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越好,石蜡在透闪石表面的润湿效果越好,改性效果就越好。 图3-5 硅烷和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粘度 由图3-5所示,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改性透闪石粘度迅速减小,改性剂用量为1.0%或1.2%时,粘度达到最小值,随后又有稍微增加。未改性的透闪石表面亲油性不好,在液体石蜡中分散性差,透闪石颗粒聚集和团聚,所以粘度较大。改性后的透闪石表面由极性变为非极性,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因此其在石蜡中分散性好,流动性好,悬浮液粘度小。此外,硅烷偶联剂用量为1.2%时,悬浮液的粘度最小,改性效果最好;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1.0%时,悬浮液的粘度最小,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硅烷的改性效果要比钛酸酯的改性效果好。 3.4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分析判断透闪石表面是否有机化,从而判断改性效果。若红外谱图出现明显特征吸收峰,则改性效果好。改性后透闪石样品的红外图谱如图3-6所示。 -1-1由图可知,与未改性透闪石相比,硅烷改性后的透闪石的谱图在2950cm和2880cm -1处出现了,CH的吸收峰;钛酸酯改性后的透闪石的谱图在2920cm处出现了,CH,的32吸收峰。官能团,CH和,CH,原本存在于改性剂分子中,改性后的透闪石出现了这两32 个官能团,这表明使用改性剂后,硅烷和钛酸酯分子在透闪石表面发生了吸附,透闪石表 -1面已经有机化。此外,硅烷改性透闪石的谱图中,2880cm处的吸收峰非常明显,这表明 16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透闪石表面吸附了相当量的硅烷分子。由此判断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较好。 1—未改性;2—钛酸酯;3—硅烷 图3-6 3.5 表面改性机理分析 透闪石粉碎后表面有Si—OH等官能团,通过以上改性后透闪石的效果分析,硅烷和钛酸酯分子已吸附在透闪石表面。 硅烷改性透闪石的机理如图3-7。硅烷偶联剂首先通过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水解,然后脱水缩合形成低聚物,这种低聚物再与超细粉体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通过加热干燥发生脱水反应产生部分共价键,从而使超细粉体表面被硅烷偶联剂所包覆。 钛酸酯改性透闪石的机理如图3-8。在加热过程中,钛酸酯分子结构中O与CH之间2的键发生断裂,透闪石表面的羟基脱离透闪石与—CH形成新键;而透闪石表面的半键与2 含O的半键形成新键。于是,钛酸酯吸附在透闪石表面上。 17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图3-7 硅烷改性粉体机理 图3-8 钛酸酯改性粉体机理 18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 结论 本实验以硅烷和钛酸酯为表面改性剂对透闪石进行表面改性,以活化度、沉降体积和 粘度为指标来评价改性效果,实验总结如下。 (1)透闪石的活化度随偶联剂的增加而增大,然后趋于稳定;沉静体积与偶联剂用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粘度测试则表明经改性后的透闪石与液体石蜡的亲和性和润湿性较好,说明改性后透闪石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2)硅烷和钛酸酯偶联剂的改性效果比较:以活化度为评价指标,硅烷和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透闪石的效果相当;以沉降体积为评价指标,钛酸酯偶联剂的改性效果比硅烷偶联剂要好得多;以粘度为评价指标,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要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3)最佳改性剂用量:硅烷偶联剂最佳用量为1.2%,这时改性后透闪石的活化度为92%,粘度较未改性的透闪石下降了52.9%;而钛酸酯偶联剂最佳用量为1.0%,这时改性后透闪石的活化度为90%,粘度较未改性透闪石下降了60.3%。 19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陈桂芬,钦曙辉,高歌等. ABS/透闪石短纤维复合体系流变行为及形态研究[J]. 吉 ,(2):77-80. 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 [2] 颜国庆.新型陶瓷原料-透闪石[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11):45-47. [3] 高雅春,耿谦.透闪石的结构特征及其在釉面砖生产中的作用[J].陶瓷,2003,3:47-49. [4] 孙遥.四川北部晶须状透闪石成因研究[DB/OL].中国期刊网,2012. [5] 黄慧宁,蒋伯昌.透闪石在低温快烧釉面砖中的应用研究[J].陶瓷研究,1993,2(6):67-75. [6] 邹德斌,张桂兰,王绍卿.透闪石粉作造纸填料研究[J]. 中国造纸,1996,(5):57-59. [7] 汪济奎.透闪石在硬质PVC中的应用研究[J]. 聚氯乙烯,1995,(4):12-15. [8] 庄国庆,邱耀忠,李滨耀等.透闪石填充聚丙烯的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1994,22(2):11-14. [9] 郑亚萍,陈青华,陈立新等.透闪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 高分子学报,2005,(6):933-936. [10] 郑水林,钱柏太,卢寿慈等.滑石/透闪石复合填料表面改性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0,2(4):1-4. [11] 于漧.我国透辉石和透闪石的开发利用[J]. 建材工业信息,1994,10(5):2-3. [12] 晓菲.一种新型的塑料填充剂/透闪石[J].建材工业信息,1996,23(12):21-21. [13] 曾令可,王慧.陶瓷材料表面改性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53-155. [14] 高歌,钦曙辉,马荣堂等.ABS-透闪石复合材料的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14(4):114-116. [15] 刘晓丽.透闪石/尼龙1010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B/OL].中国期刊网,2007. [16] Arkles B.,Tailoring Surfaces with silanes,ChemTech,1977,766. [17] Y.-F. Zheng i P. Metz i M. Satir,Oxy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between calcite and tremolite: an experimental study,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94,3. [18] Ph. Espiard and A.Guyot, Poly(ethyl acrylate) latexes encapsulating nanoparticles of silca: 2. Grafting process onto silica, Polymer,36(23),4391-4395. 20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致 谢 写到这里,我的论文写作已接近尾声,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我的人生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开创另一片新天地。回首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感谢父母含辛茹苦把我抚养长大,辛勤劳动供我读书,是你们给了我认识这个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条件;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感谢大学四年中各位老师的辛勤授课,感谢你们的教育培养。此外,感谢同学们这四年来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帮助,是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涯更加顺利,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在毕业过程中,感谢叶菁老师的悉心指导,帮助我顺利完成了实验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叶老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为我的设计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要特别感谢熊雅学姐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学姐在实验过程中的为我解答疑惑,使我丰富了理论,开阔了眼界,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精神。在论文编写过程中,叶老师为我认真审阅,提出来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感谢学姐对我论文的指导,帮助我较好地完成了论文撰写。 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黄 林 2012年5月25日 21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2
/
本文档为【透闪石表面改性 】,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