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2018-04-05 50页 doc 131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2007年6月 目 录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 3 总则 ..........................................................................................................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2007年6月 目 录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 3 总则 ............................................................................................................................................... 3 1 专业认证的组织机构 ................................................................................................................. 3 1(1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 3 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 3 .......................................................................... 4 1(3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 ......................................................................................................... 4 1(4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 ......................................................................................................... 4 1(5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 2 认证程序 .................................................................................................................................. 4 ........................................................................................................................ 5 2(1 申请认证 2(2 学校自评 ........................................................................................................................ 5 2(3 审阅自评报告 ................................................................................................................ 5 2(4 现场考查 ........................................................................................................................ 6 2(5 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 ..................................................................................................... 7 2(6 认证状态的保持............................................................................................................. 8 专业认证工作的主要时间节点 ................................................................................................. 9 3 监督与仲裁 ............................................................................................................................... 9 4 认证费用 ................................................................................................................................ 10 5 附则 ........................................................................................................................................ 10 附件一:认证的组织机构 ........................................................................................................... 11 附件二:认证工作流程............................................................................................................... 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 (暂行) ....................................................................... 13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 17 1 总则 ........................................................................................................................................ 17 2 通用标准内涵 ......................................................................................................................... 18 2(1 专业目标 ...................................................................................................................... 18 2(2 质量评价 ...................................................................................................................... 19 2(3 课程体系 ...................................................................................................................... 19 2(4 师资队伍 ...................................................................................................................... 20 2(5 支持条件 ...................................................................................................................... 20 ...................................................................................................................... 20 2(6 学生发展 ...................................................................................................................... 21 2(7 #管理制度# 3 专业补充标准 ......................................................................................................................... 22 3(1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 22 3(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 27 3(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 31 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 3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遴选与培训办法 (试行) ....................................................................... 39 1 1 专业认证专家的构成 ............................................................................................................. 39 2 专业认证专家的遴选 ............................................................................................................. 39 2(1 遴选条件 ...................................................................................................................... 39 2(2 专业认证专家的提名 ................................................................................................... 40 专业认证专家由各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 ............. 40 业组织根据遴选条件,向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提名,由分委员会进行初步遴选。2(3 专业认证专家的审定 ..................................................................................................... 40 2(4 认证专家的聘任........................................................................................................... 40 3 认证专家的培训 ..................................................................................................................... 40 ................................................................................ 4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指南 ................................................................................................................................. 41 (试行) 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职责和守则 ........................................................................... 41 ........................................................................................ 41 1(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 ...................................................................................................................... 41 1(2 组长职责 .................................................................................... 42 1(3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职责 1(4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行为守则 ............................................................................ 42 2 考查工作程序 ......................................................................................................................... 43 2(1 考查时间 ...................................................................................................................... 43 2(2 考查要求 ...................................................................................................................... 43 2(3 考查工作 ...................................................................................................................... 43 3( 考查报告 .............................................................................................................................. 45 3(1 考查报告的内容........................................................................................................... 45 3(2 考查报告的形成........................................................................................................... 46 1 申请 ........................................................................................................................................ 47 1(1 申请条件 ...................................................................................................................... 47 1(2 申请审核 ...................................................................................................................... 47 2 自评 ........................................................................................................................................ 47 2(1 自评目的 ...................................................................................................................... 47 2(2 自评方法 ...................................................................................................................... 47 2(3 自评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 48 3 必要准备条件 ......................................................................................................................... 4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5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报告 ............................................................................................... 5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表# ........................................................................................................... 57 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2007年6月) 总则 为规范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下简称专业认证)工作,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制定本办法。 1 专业认证的组织机构 1(1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以下简称认证委员会)是经教育部等行政主管部门授权,负责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组织机构,其成员由教育部、人事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代表组成。 认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构建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研究制定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审定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程序;审定分委员会做出的专业认证结论;组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和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开展关于专业认证的相关工作;聘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是认证委员会下设的专家组织,受认证委员会领导,其成员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由认证委员会聘任。 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受认证委员会委托,研究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认证方法,以及专业认证领域的相关问题;为专业认证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指导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审查分委员会提交的本专业补充认证标准;向认证委员会提出有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大决策建议。 3 1(3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是认证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成员由认证委员会聘任。秘书处秘书长自动增补为认证委员会委员。 秘书处的职责是:在认证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协调认证委员会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受理高等学校提交的专业认证申请;组织起草专业认证工作的有关工作文件;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信息服务与对外宣传工作。 1(4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证分委员会)是认证委员会按各专业领域设立的分支机构,在其名称前冠以专业名称,其成员由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代表组成,由认证委员会聘任。认证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自动增补为认证委员会委员。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职责是制定本专业的补充认证标准和相关工作文件;组织实施所在专业的认证工作;受认证委员会的委托处理有关事宜;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培训;向被认证学校派出临时性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完成专业认证的现场考查工作。 1(5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接受认证委员会领导,独立开展工作,其成员由有关行业和从事工程教育的资深专家组成。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职责是:对专业认证工作实施监督,确保诚信、公正;受理被认证学校关于专业认证结论或专业认证过程的申诉,调查并做出最终裁决;接受社会各界对认证工作的投诉,调查并做出相应处理。 以上各机构的相互关系见附件一。 2 认证程序 专业认证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6个阶段:申请认证、学校自评、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查、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认证状态保持。具体流程见附件二。 4 2(1 申请认证 专业认证工作在学校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已有三届毕业生的工学门类本科专业,均可申请认证。申请认证的专业由所在学校向相关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要求撰写。 认证分委员会收到学校申请后组织专家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申请学校是否具备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必要时,可要求申请学校对某些问题做出答复,或进一步提供证明材料。 根据审核情况,认证分委员会可做出以下两种结论,并做相应处理: (1)受理申请,通知申请学校进入自评阶段; (2)不受理申请,向申请学校说明理由,认证工作到此停止,学校须在达到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后重新申请认证。 2(2 学校自评 学校自评是申请学校及相关院系依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申请认证专业的办学情况和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自评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原则。申请学校应根据自评情况撰写自评报告,提交给认证分委员会。自评的方法、自评报告的要求等参见《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 2(3 审阅自评报告 认证分委员对申请学校的自评报告进行审阅,重点审查申请认证的专业是否达到《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根据审阅情况,认证分委员会可做出以下三种结论,并做相应处理: (1)通过自评报告,通知申请学校进入现场考查阶段及考查时间; (2)补充修改自评报告,向申请学校说明补充修改要求。经补充修改达到要求的可按(1)处理,否则按(3)处理; (3)不通过自评报告,向申请学校说明理由,专业认证工作到此停止,学 5 校须在达到《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后重新申请认证。 2(4 现场考查 2(4(1 现场考查的基本要求 现场考查是由认证分委员会委派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到学校对申请认证的专业进行的实地考查。现场考查以《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主要目的是核实学校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 现场考查的时间一般为3天。现场考查不宜安排在学校假期进行。入校考查前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应提前两周通知被考查学校。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应熟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在进入学校至少4周以前收到学校的自评报告和主要支持材料,并认真阅读这些材料。进校考察期间专家组按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工作指南》开展工作。 2(4(2 现场考查的程序 (1)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召开内部工作会议。开始考查前,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考查计划和具体的考查步骤,并进行分工。 (2)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与申请认证学校举行首次会议。考查之初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要向学校和申请认证专业所在院系的负责人介绍考查目的、要求和详细计划,并与学校、院系交换意见。 (3)实地考查。包括考查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检查近期学生的毕业设计()、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作业,以及学生完成的其他作品;观摩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学生课外活动;参观其他能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现场和实物。 (4)会晤相关方面人员。包括在校学生和毕业生、教师、学校领导、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院(系)行政、学术、教学负责人等,必要时还需会晤用人企业有关负责人。 (5)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与申请认证学校举行第二次会议。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与学校、院(系)负责人交换认证考查意见。 2(4(3 现场考查报告 6 现场考查报告是认证分委员会对申请认证的专业做出认证结论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学校自评工作和专业认证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2)学校对上次考查所提出的问题的改进措施与效果(首次认证学校除外); (3)对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申请认证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的全面评价; (4)对自评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是否符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中的要求,着重说明自评报告是否确切反应了学校、院系与专业的情况。 (5)对申请学校和申请认证专业所在院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在考查工作结束时将《现场考查报告》交与申请认证学校,并于15日内向认证分委员会提交该考查报告。 2(5 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 2(5(1 征询意见 申请认证的学校应在收到《现场考查报告》后核实其中所提及的问题 ,并于15日内按要求向认证分委员会回复意见。学校逾期不回复,则视同认可该报告。 申请认证的学校可将考查报告在其内部传阅,但在做出正式的专业认证结论之前,不得对外公开。 2(5(2 审议 认证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申请认证学校的自评报告、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现场考查报告和学校的回复意见,经过充分讨论提出认证分委员会的认证结论建议。会议可邀请学校代表参加,但认证分委员会听取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关于认证情况的汇报,讨论认证结论,投票确定认证结论时,申请认证学校的代表应回避。 2(5(3 确认认证结论 认证分委员会在提出认证结论建议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认认证 7 结论。投票时全体会议到会委员需达到2/3以上(含2/3),同意票数达到到会委员人数的2/3以上(含2/3),则通过认证结论。认证分委员会讨论认证结论和投票的情况应予保密。 专业认证结论分为三种: (1)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 (2)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 (3)不通过认证。 2(5(4 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认证分委员会应根据投票结果,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见附件1)的填写,并以书面方式将投票确认的认证结论及专业认证报告等材料提交认证委员会。 2(5(4 认证结论批准与发布 认证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查认证分委员会提交的认证结论。 全体会议到会委员需达到2/3以上(含2/3),采用无记名方式投票,同意票数达到到会委员人数的2/3以上(含2/3),则批准认证结论。否则,不予通过认证结论。 如果认证委员会未通过认证分委员会提交的认证结论,认证分委员会需重新审议。重新审议之后,向认证委员会提交新的认证结论,由认证委员会再次审查,并以本次审查结论为认证的最终结论。如学校对最终结论存在异议,可向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由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 认证结论的发布由认证委员会负责。 2(6 认证状态的保持 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的,学校应针对认证专家组提交学校的认证意见以及本校专业建设方面的新进展,每年向秘书处提交一次改进报告。 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的,学校应针对认证专家组提交学校的认证意见以及本校专业建设方面的新进展,每两年向秘书处提交一次改进报告。 改进报告采用网上公示方式。如果被认证学校不能按时提交改进报告,秘书处将通知其限期提交,逾期仍未提交的,则终止其认证有效期。 8 通过认证的专业在有效期内如对课程体系做重大调整,或师资、办学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应立即向认证分委员会申请对调整或变化部分进行重新认证。重新认证通过者,可继续保持原认证结论至有效期届满;否则,终止原认证的有效期。重新认证工作参照原认证程序进行,但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简化。 通过认证的专业如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认证有效期届满前一年的上半年重新申请认证。 专业认证工作的主要时间节点 序号 认证工作内容 时间结点 1 申请认证的学校提交申请报告 定期 2 认证分委员会对申请报告做出回复 接到申请一个月内 3 申请认证的学校提交自评报告 受理后一月内 4 认证分委员会对自评报告做出结论 收到自评报告二月内 5 申请认证的学校补充修改自评报告 一月内 自评报告通过后两月6 现场考查 内完成 7 审议并做出认证结论 定期 3 监督与仲裁 3(1 监督 专业认证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对专业认证工作实施监督,根据工作需要参与或随机抽查专业认证的过程或环节,对认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专家、委员,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有权对其进行调查处理。情节严重的,由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报请认证委员会同意,撤销其资格;如有触犯国家有关法律的情形,由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处理。 3(2申诉与仲裁 9 申请认证的学校如对认证结论有不同意见,可在收到认证结论后30日内向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学校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认证结论。 学校的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详细陈述理由,提供能够支持申诉理由的各种材料。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学校申诉的60日内提出维持或变更原认证结论的意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为最终裁决,对申诉学校和认证委员会都具有约束力。 3(3社会举报与投诉 社会单位或个人对学校材料和专家行为有异议,可向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单位举报要盖公章,个人举报要署实名,不受理匿名举报。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必须为举报人保密。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根据举报情况对被举报个人或单位进行调查,被涉及的专家和学校有义务就相关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根据举报情况和被举报个人或单位的证明材料对举报事实进行认定,给出处理意见并公示。 4 认证费用 认证费按照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 5 附则 5(1 本办法只规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范畴内的有关权力和义务。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的事宜不在本办法调解范围之内。 5(2 对本办法条款的增添、修正和废除,均需经认证委员会讨论通过。 5(3 本文件的解释权归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10 附件一:认证的组织机构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委员会 监督与仲 裁委员会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认证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秘书处 专业认证分专业认证分专业认证分 委员会 委员会 委员会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 11 附件二:认证工作流程 学校提交申请报告 认证分委员会审核申请报告 重新申请认证 对申请报告的结论 不受理申请 受理申请 学校开展自评,并提交自评报告 认证分委员会审阅自评报告 学校补充修改 对自评报告的结论 自评报告 补充修改 不通过 通过 认证考查专家组到学校现场考查,并提交考查报告 学校回复意见 认证分委员会审议相关材料,做出认证结论 重审 不通过 认证委员会审核 通过 不通过认证,学校认可 是否通过未通过 认证, 提出申诉 学校不认可 通过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处 理并做出裁决 认证状态的保持 认证有效期届满 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 (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二条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首先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成立之前,由专家委员会代行认证委员会除领导监督与仲裁委员会以外的所有职责,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 第三条 本章程仅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阶段。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常务副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第五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5年,委员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换届选举时原则上应改选二分之一的委员。 13 第六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聘请委员会以外的教育界、企业界专家组成视察、监督、指导、咨询等工作小组以加强专业认证工作,也可根据需要,邀请国外专家参加咨询和作为观察员参加考查专家组。 第七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主持工作。 第八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领导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第九条 试点期间,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接受教育部领导,秘书处设在教育部高教司。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处成员和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委员均由教育部聘任。 第三章 职能职责 第十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积极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需的认证标准和相关文件;组建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并领导其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指导高等学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最终审定各分委员会的专业认证结论并对外发布。 第十一条 秘书处作为专家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在专家委员会领导下组织起草专业认证工作的有关文件;受理专业认证申请;组织协调认证委员会各分委员会开展工作;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信息服务与对外宣传工作;处理专家委员会交待的其他事宜。 第十二条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是各专业领域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机构,其职责是:制定本专业的补充认证标准和相关工作文件,组织实施所在专业的认证工作,向全国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提出所认证专业的认证结论建议。 14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三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在主任委员领导下开展工作,常务副主任委员全面主持日常工作,各副主任委员按照各自分工主持工作,参加主任会议。其他委员在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领导下承担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参加委员会全体会议。 第十四条 专家委员会至少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审定该年度的专业认证结论并对外发布,修订专业认证标准和相关文件,以及其他需要大会全体决定的事宜。 第十五条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主任会议,研究决定专业认证工作过程中的有关重要事宜。 第十六条 秘书处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秘书处会议,讨论处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由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工作,副主任委员协助。分委员会在秘书处的统一协调下对申请学校开展本专业的认证工作,根据申请学校的情况安排审议自评报告、现场考查、形成认证意见等。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讨论修订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以及年度工作安排等事项。 第十八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对认证结论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投票时全体会议到会委员需达到2/3以上(含2/3),同意票数达到到会委员人数的2/3以上(含2/3),则通过认证结论。 第十九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机构的调整、实施办法和专家委员会章程的发布均由教育部批准实施。有关认证工作的其他文件和认证结论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认证过程中的所有事务性通知由秘书处报请常务副主任批准后以专家委员会的名义发布。 第二十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社会各界的赞助和经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认证收费。经费的管理办法由委员会根据国 15 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制定。 第五章 纪律 第二十一条 专家委员会委员必须公正廉洁,严格遵守认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配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如有违反相关规定情形,必须接受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调查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对本章程条款的增添、修正和废除,均需经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16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2007年6月) 1 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 (2)本标准提供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 (3)本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 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 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类型 指标 内涵 专业设置 专业目标 培养目标及要求 内部评价 质量评价 社会评价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师资数量与结构 师资队伍 教师发展 通用标准 教学经费 教学设施 支持条件 图书资料 产学研结合 招生 学生发展 就业 学生指导 教学管理 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 各工程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专业补充标准 17 2 通用标准内涵 2(1 专业目标 2(1(1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包括: 1(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 2(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2(1(2 培养目标及要求 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8 2(2 质量评价 2(2(1 内部评价 具有比较完善的校内评价机制。包含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专业软硬件建设、教学和学习环境、学生素质、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日常管理运行情况的评价。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控制活动与过程。 2(2(2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较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主要包括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就业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情况的反映,社会舆论对该专业的反映。 2(3 课程体系 2(3(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目标,一般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外语课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满足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2(3(2 实践环节 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除在校内开展实践外,还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动手、综合、实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 2(3(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要尽可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考虑经济、环境、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过程中突出设计和综合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精神,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应有企业专家参与。 19 2(4 师资队伍 2(4(1 师资数量与结构 具有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和符合学校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整体结构;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 2(4(2 教师发展 学校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教师队伍能够形成合理的梯队,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有专业教师队伍的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教师在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该从事一定的工程实际问题研究。 2(5 支持条件 2(5(1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 2(5(2 教学设施 教室、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和相关设施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管理规范。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2(5(3 图书资料 具备满足教学科研所必须的计算机、网络条件以及图书资料等。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2(5(4 产学研结合 具有比较多的产学研合作伙伴,联系密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2(6 学生发展 2(6(1 招生 能够保证较多数量与较高质量的生源。 2(6(2 就业 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 20 价较高;毕业生去向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 2(6(3 学生指导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的执行落实。 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2(7 管理制度 2(7(1 教学管理 专业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完备,并能严格贯彻执行,各类档案文件管理规范。具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培养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等完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更新。 2(7(2 质量控制 具有比较健全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能严格执行。具有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学校或院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具有比较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21 3 专业补充标准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殊要求,提出特有的具体要求) 3(1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1 培养目标与要求 1(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 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 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课程 2(1 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基础课程体系;工程基础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选修课程体系。各课程体系分述如下: 2(1(1 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基础课程体系(至少42学分) (1)数学 数学课程可分为两部分: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高等数学包括: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常微分方程。工程数学也可分为两部分:工程数学(I)包括 22 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等基本知识;工程数学(II)包括数理方程,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等。 (2)物理 物理课程包括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前者包括力学(含狭义相对论),振动,波动,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后者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物理基础等。 (3)化学 化学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 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化学等。 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 有机化学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烃与卤代烃;有机含氧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天然有机化合物以及高分子化学等内容。 物理化学主要包括:气体的PVT性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统计热力学初步;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 生物化学主要包括生物体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能量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上述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各校可根据具体条件重组课程体系。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除基础性实验外,还包括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以及学生自选实验。 2(1(2 工程基础课程体系(至少15学分) 工程基础体系除包括“共同要求”中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等内容外,还应开设化工环保与安全等课程,以使学生学习化工安全与环保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认识化学工业中安全和文明生产规律,了解化工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 2(1(3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至少15学分) 本部分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或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1)化工热力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流体的P-V-T关系、流体的热力学 23 性质、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均相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相平衡、化学反应平衡;分子热力学概要等。 (2)化工原理 本课程包括传递过程原理、各种典型化工单元操作(流体输送、搅拌、过滤、沉降、加热、冷却、蒸发、吸收、精馏、萃取、吸附、结晶、膜分离)的原理、计算及设备。本课程的内容也可以进行组合,采用不同的课程名称。 (3)化学反应工程 本课程应覆盖典型化工反应器的操作原理、基本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如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理想流动模型及理想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以及混合程度对反应的影响;气固相催化反应器。 (4)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综合运用有关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知识以及流程模拟软件对化工设备及过程进行分析、合成及优化的方法。 以上课程体系的内容是学生必修的,各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行组织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名称。 2(1(4 选修课程体系(至少20学分) 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调整选修课设置与内容,办出特色。 2(2 实践环节(至少10学分) 具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化工设计、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1)化工实验 包括化工基础实验和化工专业实验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流体力学、传热、气体吸收、普通精馏、特殊精馏、吸附、干燥等单元设备实验以及简单的化工流程实验。后者主要包括化工热力学实验,如基础数据的测定、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如反应速率的测定、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特性的测定、流化床反应器的特性测定;化学工艺实验。 除验证型实验外,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应大于50,,应当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技术,如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数据以及控制操作参数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加开仿真实验。 (2)化工设计 通过化工设计,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经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和创新意识,培养学 24 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手段进行化工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化工设计由(I)和(II)两部分构成,(I)为化工单元设备设计,这部分应当体现知识综合化和系统化,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II)为化工产品或生产过程设计,是化工设计(I)的继续。学生从单元设备设计扩展到生产过程(例如一个车间),包括更广泛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工工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提出比较全面的设计报告。 (3)认识及生产实习 除进行常规实习,参加生产实践外,还应当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 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计算机仿真实习,以补充一般实习难以达到的训练内容和目的,加深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 (4)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的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科技立项,取得科技创新的成果。 (5)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等内容以及各种形式的学生第二课堂,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与管理能力。 2(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至少14学分)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如经济、环境、职业道德等方面因素,制作、调研报告不能作为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 (2)内容 包括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绘图或写作、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 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6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记录等)齐全。 3 师资队伍 3(1 专业背景 25 (1)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中,必须有其中之一毕业于化工类专业。 (2)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其以上的学位。 3(2 工程背景 (1)从事本专业教学(含实验教学)工作的80%以上的教师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经历。 (2)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参加1项以上科研活动的经历。 4 专业条件 4(1 专业资料 学校图书馆或所属院(系、部)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本专业有关的图书、期刊、手册、图纸、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且各类资料的利用率高,有完整的学生借阅档案。 4(2 实验条件 (1)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实验室无破损、无危漏隐患;实验设备完好率100,;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 (2)化工基础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4人;化工专业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3人。 (3)每个教师原则上不得同时指导2个以上不同内容的实验。 4(3 实践基地 (1)要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年限在3年以上),实习基地的化工生产工艺过程覆盖面广,包含3个以上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具有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及仪表。 (2)建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有一定数量的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科技创新项目,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获奖、科技论文及专利等)。 26 3(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1 培养目标与要求 1(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掌握电路、工程电磁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分析处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电力系统等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受到电机电器、电力电子、电力拖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实验技能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基本工程实践训练。掌握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与设备的分析、实验、科技开发与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电气工程相关系统与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 熟悉国家对于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课程 2(1 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外语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 2(1(1 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至少400学时) (1)数学 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工程数学包括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物理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现代物理简介等;大学物理实验。 2(1(2 工程基础课程(至少500学时) (1)电路理论: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电网络 27 矩阵分析、分布参数电路 (2)工程电磁场: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电磁波、电路参数模型与计算、电磁场的边值问题、简单数值计算方法。 (3)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器件、运算放大器电路、门电路、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控制器、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 (4)信号分析与处理: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Z变换、数字滤波、系统函数 (5)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概念和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信号流图、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6)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原理、语言与程序设计、仿真与CAD技术、网络与通讯技 2(1(3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至少130学时) (1)电机学:变压器、直流电机、同步电机、感应电机 (2)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各种基本变流电路、脉宽调制技术 2(1(4 专业方向与选修课程(至少200学时) 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调整选修课设置与内容,办出特色。 2(2 实践环节(至少24周)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设置要求见“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体系表”。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体系表 参考学参考学时 类别 必修环节 选修环节 时 金工实习(2周) 实 课程设计(2周) 践 综合实验(2周) 科技实践与创新 22周 2周 环 专业实习(2周) 社会实践 节 毕业设计(12周) 军事训练(2周) 28 2(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结合电气工程实际,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如经济、环境、职业道德等方面因素,专题综述和调研报告不能作为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 (2)内容 包括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绘图与写作、论文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 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6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记录等)完整、齐全。 3 师资队伍 3(1 专业背景 (1)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中,必须有其中之一毕业于电气信息类专业。 (2)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其以上的学位。 3(2 工程背景 (1)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经历。 (2)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参加1项以上科研活动的经历。 4 专业条件 4(1 专业资料 学校图书馆或所属院(系、部)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本专业有关的图书、期刊、手册、图纸、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且各类资料的利用率高,有完整的学生借阅档案。 4(2 实验条件 应具有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电机实验室以 29 及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 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2人。 4(3 实践基地 (1)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基地的设施与条件较为完善,能较好地满足专业实习地教学要求。 (2)建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有一定数量的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科技创新项目,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获奖、科技论文及专利等)。 30 3(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1 专业及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1 专业教育基本要求 接受认证的机械工程专业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定位。 (2)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3)具有完备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教学管理程序,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4)具有完备的教学条件保障体系,以保证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1(2 人才培养要求 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在于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状况。学校成功地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否,应检验其毕业生能否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5)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和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7)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8)知识面宽广,并具有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进而足以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 (9)具有终生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1 2 专业教育组成 专业教育组成应包含相应的学科领域。专业教育知识体系必须涵盖: 2(1 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者总计最少为450学时,其中每类应不少于200学时。 数学类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概率和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不同课程。 自然科学类的科目应包括物理和化学,也可考虑生命科学基础等。 2(2 工程科学类、工程设计与实践类:两者总计最少1000学时。其中每类应不少于350学时。 工程科学类的科目以数学和基础科学为基础,但是它本身则更多地传授创造性应用方面的知识。一般应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模拟、仿真和试验方法的应用。侧重于发现并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些科目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和材料科学基础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目。 工程设计与实践类综合了数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零部件与系统,以及满足特殊需要的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控制、工程测试及信息处理等相关科目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重复性并通常无止境的过程,它要受到标准或立法的约束,并不同程度取决于规范。这些约束可能涉及经济、健康、安全、环境、社会或其他相关跨学科的因素。 工程科学类和工程设计与实践类必须要包含必要的计算机内容。 对于院校支持学生在假期中到工程单位去实习或工作,以取得实践经验。向学生交代专业工程师的作用和职责,让学生了解工程师注册等实际问题应有明确的规定。 2(3 人文和社会科学:不少于400学时。可用于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环境、历史、文学艺术、人类学、外语、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和情报交流等。 32 3 师资队伍 对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1、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五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占50,以上; 3、具有企业或社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20,以上; 4、从事具有工程设计背景的科研的教师占30,以上。 4 专业条件 应具备实现专业教育目标所必须的教室、实习场地、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应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绘图、金工实习、设计、制造、测试、测量和控制等类训练或实验,并形成一种有利于专业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工程工具,开展团队合作与工程实践。 专业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及交流资料等内容。图书、期刊、音像资料能满足教学要求,种类较齐全,质量较好,并能经常补充新出版的书刊等资料。有一定数据的国内外交流资料及有保留价值的图纸、资料和文件。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学校应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用以吸引、保持优秀的教师队伍,提供业务进修条件,配备足够的适合于工程专业教育使用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正常运行。此外,应有适当的辅助人员和学校服务,以满足专业需要。 33 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计算机专业可以选择按照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申请认证。按照任意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认证,即被认定为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达到相应合格等级。 1 培养要求 1(1 研究型 较好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 初步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 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核心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基本训练。 初步了解学科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简单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具有较高的综合竞争实力。 1(2 工程型 较好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 初步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 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核心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工程知识与技能,具备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具备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设计和实现的能力、系统评审与测试的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以及使用工具的能力。 在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3 应用型 较好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 34 初步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 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核心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某些行业的业务、组织结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从系统的高度为客户提供适应需求的应用模式,提出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全面掌握不同计算机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和技术,并具备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能力; 能较好地完成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 2 课程 2(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能够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所包含的知识体。 2(2 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应能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中相应的要求。 2(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应能达到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规范中相应的要求。 3 师资 3(1 研究型 固定教师的数量和稳定性:有计划地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老中青教师比例合理搭配,保证有足够的教师来保障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教学介入程度: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方向全面分布合理,保证教师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开设出各种需要的课程并能满足课程计划调整的需要。教师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时间分配合理,保证教师能够完成所负责课程的各项工作,包括备课、课堂上的授课、与学生的交流以及与助教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合理,保证教师能够给学生进行与教学和研究相关的指导工作。 35 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比例分布合理,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学术方向具有较高的水平。包括:发表较高质量的科技论文,负责或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成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为学术会议和期刊评审论文等。青年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保持在科研活动中的活跃状态。 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背景: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计算机专业的学历,以保证对计算机学科本质的深刻理解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保证高质量的师资来源,包括国外聘请,国内人才的引进,以及一流大学的博士毕业生。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大部分应该拥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 与本人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力:教师要具备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相匹配的技术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科研、培训:教师负责的课程数和授课的学时数要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教师教学以外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术活动以及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 3(2 工程型 应有充足的、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固定教师队伍。 具有工程化工业化背景或出身于工业界的教师应占有一定比例。 教师在教学方面应有兴趣和有投入,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和资深教师应有一定的投入。 讲授某一类课程,尤其是工程实践型课程的教师,应具有该课程相关工程经验或研究经验,尤其应具有与本人教学内容有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力。 教师应参与一定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参与工程型计算机类课题的研究。 教师应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工作,以保证教学内容、教材及时更新。 应建立起教师和工业界的联系。 应支持教师进行课程相关的各方面培训,以促进教师的再提高、再发展。 3(3 应用型 固定教师的数量和稳定性:生师比适宜,满足本专业本科教学的需求。 教学介入程度:应有明确的措施保障课程计划的实施。教学计划中所列课 36 程应全部开设,课程表与每位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应匹配一致,教授、副教授应为本科生授课。 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应承担与专业有关的研究工作,并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 教师学历、专业背景:教授和副教授年龄结构,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在校外或国外学习工作超过半年的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 与本人教学内容有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对讲授课程的技术背景有充分的了解,能将课本知识转化到技术实现上,能熟练操作和管理与课程相关的技术设备。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使之与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地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科研、培训等安排: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在时间、条件和经费方面应有充分保证。有较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培养措施。 4 条件 4(1 实验室 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实验设备完备,充足,能够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具有快速的网络访问速度来保证方便地访问各种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房提供不同操作系统的上机环境,满足上机实验的不同需求。 学生使用:保证学生以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需求,每门课程应该配给充足的机时。同时应该合理满足学生课外上机上网的要求。 实验技术人员配备、实验指导:具有足够数量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计算机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实验技术人员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2 实习基地 稳定的实习基地:能够为全体学生提供从事科技实践、产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稳定环境。 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有稳定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37 实践基地应以具有固定联系的校外企事业单位为主。校外实践基地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对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有足够的理解。 4(3 图书资料 配备各种最新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以及各种专业和研究机构如ACM和IEEE计算机协会出版的各种出版物图书资料,能满足本学科专业学习的需要,保证教师的科研、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不同阶段和程度的需求 学生能够方便地利用图书资料,并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能方便连接到校园网以及国内的Internet,获取学习资料。 3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遴选与培训办法 (试行) (2007年6月) 1 专业认证专家的构成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负责参与专业认证过程中对学校所进行的现场考查工作,其成员由本专业领域的教育专家和企业或行业专家构成。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邀请来自境外的工程教育认证专家。 教育专家来自本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由本专业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名;企业或行业专家来自本专业对应的行业,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提名。 2 专业认证专家的遴选 2(1 遴选条件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正客观,治学严谨,作风正派; (2)为本专业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高级工程师,能坚持正常工作,并能担负起认证专家的职责,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鼓励优秀中青年专家积极参与专业认证工作; (3)从事教育、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4)有专业认证(或教育评估)经验,且获同行的较好评价; (5)自愿参加专业认证工作。 39 2(2 专业认证专家的提名 专业认证专家由各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根据遴选条件,向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提名,由分委员会进行初步遴选。 2(3 专业认证专家的审定 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对认证专家进行初步遴选后,上报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审定。 2(4 认证专家的聘任 认证专家由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统一聘任,颁发聘书,聘期五年。认证专家不能履行职责时,认证委员会有权解聘。 3 认证专家的培训 认证分委员会根据每年认证工作的需要和时间安排对所聘认证专家进行培训,使专家了解并熟悉认证标准、认证方法及认证要求。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指南》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 本文件的解释权归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4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指南 (试行) (2007年6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以下简称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指南是指导该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规范认证考查专家组行为的重要文件,同时可供被认证专业准备认证、配合认证考查专家组开展工作时参考。 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职责和守则 1(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是由认证分委员会派出的临时性工作小组,负责对申请专业认证的学校进行现场考查,并写出现场考查报告。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由认证专家3~7人和秘书1人(可兼任)组成,其成员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由认证分委员会聘任。其中至少有1人为申请认证专业领域的在职工程师(专家组为3人时可有1人,专家组为7人时应有2~3人),至少有2人参加过专业认证考查工作(首次认证考查除外),组长应为当届的认证分委员会成员。专业认证考查组成员与被考查学校有重要关系的,需按规定回避。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的条件: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正客观,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2)工程教育界专家必须长期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经验;企业(行业)专家要在该领域享有一定声誉,并且至少有一名企业在职工程师。 (3)与申请认证院校没有重要关系(小组成员不得是该校毕业生、目前或曾经在该校担任教师或进行项目合作、与该校主要负责人无直系亲属关系、对被评院校没有偏见)。 1(2 组长职责 (1)直接对认证分委员会负责; (2)召集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会议,制定考查和日程安排; 41 (3)负责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的分工,协调和领导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开展专业认证工作; (4)与校方沟通,协商决定有关事宜,保证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顺利进行; (5)与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保持密切联系,考查期间主持每天举行的认证考查专家组会议,负责研究资料,总结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6)组织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讨论和撰写考查报告,对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文字的准确性负责; (7)在考查报告的组长签字栏签字,并于考查工作结束后的15天内将考查报告、专家工作记录表格及相关材料、认证结论建议送认证分委员会。 1(3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职责 (1)主动做好各项考查准备工作,熟悉有关考查文件,了解认证分委员会对考查工作的要求,审阅申请认证学校的自评报告; (2)准时到达认证学校;不能按时到达者,需提前两周报告专家组组长; (3)认真负责,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所承担的各项工作; (4)按《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内容要求,详细记录具体数据,填写相关表格,撰写考查报告的有关部分; (5)对各自的认证考查工作负责,在考查报告和相关记录表格的签字栏签字。 1(4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行为守则 (1)接受考查专家组组长领导,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则与规定; (2)以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认证考查工作,不做可能影响认证考查工作信誉和质量的事情; (3)禁止接受学校的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和特殊服务,严禁利用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的身份牟取私利; (4)考查期间不参与任何与考查工作无关的社会活动和接受校方的单独邀请,不得接受认证学校的各种聘任; 42 (5)注意保守秘密,凡属于认证考查专家组内部讨论情况、尚未形成正式结论的内容(例如,被认证专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被认证专业改进建议的讨论内容、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个人发表过的意见等),均不得泄漏。 2 考查工作程序 2(1 考查时间 进校考查时间参照《专业认证工作主要时间节点》的安排由认证分委员会、学校和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协商决定,并在现场检查前将检查计划通知学校,现场检查应安排在学期中非节假日时间进行,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2(2 考查要求 现场考查以《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主要目的是核实学校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专家组成员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工考察,提出个人意见,由组长负责汇总。 2(3 考查工作 (1)准备 认证考查专家组在考查之前应详细阅读《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认证学校的自评报告,根据认证分委员会对该校认证考查工作的要求,制订考查工作计划,确定考查重点,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和分工。 (2)会晤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 认证考查专家组进校后要与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会晤,了解学校和院系的机构设置,办学特色,对本专业的评价、指导、管理和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3)会晤院系行政、学术、教学负责人 听取被认证专业建设介绍,了解如下内容: ? 培养定位、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定与实施,课程安排、专业特色及适应性; ? 院系为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的环境; 43 ? 师资结构及师资建设情况。 (4)会晤教师 通过座谈、列席教研室活动,会晤专业课、基础课以及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了解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度,了解教学状况、教师素质、教书育人、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材使用等情况以及参加座谈教师的看法和意见等。同时了解他们是否理解所讲授课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着重会晤负责设计课程的教师,以了解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和对教学计划制定的核心思想的体现。 (5)会晤学生 通过座谈、个别谈话、观摩学生活动等方式,听取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素质、团队合作意识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对校/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的是否了解,是否有意识地按照相应的目标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认证考查专家组应至少与学生举行两次座谈。 (6)审阅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学习成果是反映能否达到专业教育标准的重要参考,认证考查专家组应审阅学生的作业、设计、试卷、报告、论文等,每种可以通过适量的抽查掌握相关情况,了解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中的每个层次和各门课程是否达到《认证标准》要求,了解课程对提高学生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帮助程度,以评价教学培养计划的有效性。要了解学校展示的一系列包括不同成绩学生的文字材料和实物,认证考查专家组要求学校补充和说明《自评报告》中尚不明确的部分,学校应及时予以提供。 (7)考查学生 对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考查,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有关课程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 考查学生时,要以大多数学生的状况为考察目标,不能以个别、少数现象代替总体状况。 (8)会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44 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听取毕业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及建议,了解社会对该校所培养学生的评价;了解学校为适应需要是否在不断地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学校所推荐的毕业生应能代表多年以来和新近的毕业生,以在校外工作的毕业生为主。 (9)考查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 巡视学校的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馆、资料室、设计教室等,了解学校设施的更新、学生使用(设施的利用率)等情况,可与有关工作人员会谈。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教学档案、教学文件是否齐全,认证考查专家组可会晤有关人员,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10)授课考察 为了保证考查的结果能够准确的反映实际教学情况,要随机抽查一些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实验课程的真实授课情况,特别要注意对主干课程授课情况的考查,要注意在听课后及时通过学生了解其实际授课效果。 (11)交换意见 与学校、院系领导人分别交换考查意见。由认证考查专家组组长发表现场检查初步意见,说明对学校和认证专业的观感和建议。 3( 考查报告 3(1 考查报告的内容 考查报告应符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中的格式,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学校自评工作和认证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2)学校对上次考查所提出的问题的改进措施与效果(首次认证学校除外); (3)对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申请认证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的全面评价; (4)对自评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是否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中的要求,着重说明自评报告是否确切反应了学校、 45 院系与专业的情况。 (5)对申请学校和申请认证专业所在院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报告》的格式与要求见附件2。 3(2 考查报告的形成 在撰写考查报告之前,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全体成员应仔细讨论,在主要问题上统一认识,报告可分工完成,但每位成员应明确他们对考查报告中所负责部分的性质和范围。组长应将初步形成的报告在认证考查专家组全体成员会上进行评论、修改和补充。认证考查专家组内部对考查报告内容如有分歧意见不能统一时,可由组长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最后决定,组长应把组内分歧意见向分委员会书面汇报。认证考查专家组组长负责完成考查报告最终稿。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组长和全体成员均需在报告上签字。 本文件的解释权归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4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试行) (2007年6月) 1 申请 1(1 申请条件 (1)申请单位须是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已有三届毕业生、学制不低于四年、以本科教育为培养目标的工科专业所在的高等学校。 (2)申请学校应向认证分委员会递交申请表(见附件3)。试点期间向秘书处提交,由秘书处统一组织专家审核。 1(2 申请审核 认证分委员会收到学校申请报告和申请表后,将对学校的申请进行审核,并做出“受理申请”或“拒绝受理”的审核决定。 2 自评 2(1 自评目的 自评是申请认证学校的这一专业所在院系对自身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主要检查办学条件和教学培养计划是否达到《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以及是否采取了充分措施,以保证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 撰写自评报告是自评阶段的重要工作,自评报告是学校向认证分委员会递交的文件,要对专业教育认证的各项内容进行自我评价、说明并附以证明材料,以供审核。 2(2 自评方法 自评工作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精神,自始至终体现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性,所在院(系)应组织教师、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该项工作。 47 2(3 自评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自评报告共分前言、办学指导思想与特色、专业建设与水平、产学研结合、改进与提高(重点针对上次考查报告提出的问题,详细描述整改情况与取得的成绩。首次认证无此项)、 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附录等部分,按顺序逐条陈述。自评报告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报告中所陈述的论点应有翔实材料证明,以供核查。 自评报告各部分的内容及要求分述如下: (1)前言(不超过2000字) 学校概况、办学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路。 本专业的介绍,包括历史及现状、专业目标、本专业在学校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专业特色等。 (2)专业建设与水平(不超过8000字) 重点依据《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七个主要指标逐一描述,提供全面、翔实的达到标准要求的证据。(证据作附件) (3)整改与提高(首次认证无此项)(不超过2000字) 介绍上次认证以来专业的建设、改进与提高。重点针对上次考查报告提出的问题,逐一详细描述自上次考察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突出思路、措施和效果。 (4)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不超过1000字) 重点描述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5)附件(以近四年为主) ? 教学文件:教学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时安排及主要内容(标题),任课教师的情况。 ? 各年级正在执行的教学培养计划。 ? 本专业所在院系教师的名单、简历。 ? 由学校组织的有关德育、体育评估的结论及数据。 ?毕业班外语成绩。 ? 图书、期刊、音像等教学资料统计数据。 48 ? 实验室主要设备清单。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历届毕业生反馈的有关资料。 ? 教育部对学校整体办学、教学工作的评价或评估结论。 3 必要准备条件 (1)申请认证学校应在位于学生作业、成果展览现场或附近为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准备一间专用工作(会议)室,室内应陈列考查所要求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等资料,如学生的作业、设计、试卷、报告、论文等;展示一系列反映学生真实情况,包括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字材料和实物。 (2)入校考查应在学校正常教学期间进行。 (3)申请认证学校应安排有专人负责配合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工作。 本文件的解释权归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49 附件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本报告由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分委会根据专家对学校自评材料的审核情况,现场考查专家组提交的现场考查报告和申请认证学校的反馈意见完成,提交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本报告1,4部分向社会公开,约3000字左右,认证结论待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大会审议通过后对外发布。)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考查时间: 一、 专业简介 (简要描述所考查专业的基本情况,不描述考查过程和内容) 二、 学校自评工作和现场考查专家组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简要描述自评材料的真实性,通过考查对自评材料以及自评材料中未提及内容的核实情况) 三、 专业优势与特色 (描述本专业的优势、特色、突出成绩等,要尽可能具体) 四、 希望和建议 (描述本专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要尽可能有针对性) 50 五、 认证结论建议 上轮考查 考查离校 最终结果 结果 结果 专业目标 质量评价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支持条件 学生发展 管理制度 其 他 51 填表说明: 指标考察结果判定分四种: (1)“合格”(P):英文Pass,表示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2)“合格”(P/C):英文Pass/Concern,表示达到标准的要求,但有不确定性,某些因素近期可能会发生变化,会影响标准的符合性,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变化,应及时书面报告秘书处,需要后续的关注和跟踪检查; (3)“合格”(P/W):英文Pass/Weakness,表示基本达到标准的要求,但存在不足或问题,不足以持续保持到下一轮考查; (4)“不合格”(F): 英文Failure,表示本指标未达到标准的要求。 认证结论建议: (1)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二级指标全部合格,且没有P/W项) (2)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二级指标全部合格,但有P/W项) (3)不通过:二级指标有“不合格”项(F),不能通过本次认证考察,需要继续建设,一年之后允许重新申请认证考察。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年 月 日 52 附件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报告 (本报告是现场考查报告,不是认证最终报告。离校时需同时提交被认证学校和认证分委员会,并要求学校在15天内核实报告内容,并对报告第四部分提及的问题给出正式的整改计划,提交专业认证分委会。) 学校名称: 考查专业: 考查时间: 一、 专业简介 (描述专业的基本情况,不多于200字) 二、 对《自评报告》的评价 (主要描述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自评报告中没有提及的问题通过 考查核实后的具体情况) 三、 专业优势与特色 (描述本专业的优势、特色、突出成绩等,要尽可能具体,不要一般性地描 述,不多于500字) 四、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请按照下列三类(或其中的若干类)进行分别描述,按照二级指标论述, 不少于800字) A、不合格项(F)(未达到标准要求的指标) 1、标准X:________。 (简要描述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53 2、标准Y:________。 (简要描述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 . . B、问题和不足项(P/W)(基本达到标准的要求,但存在不足或问题,不足 以持续保持到下一轮考查) 1、标准X:________。 (简要描述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2、标准Y:________。 (简要描述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 . . C、关注项(P/C)(达到标准的要求,但有不确定性,某些因素近期可能会 发生变化,会影响标准的符合性,需要特别关注) 1、标准X:________。 (简要描述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2、标准Y:________。 (简要描述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 . 54 .指标 初步结论 问题说明 1、目 标 2、学 生 3、课 程 4(师 资 5、条 件 6、质 量 7、管 理 其 他 55 填表说明: 指标考察结果判定分四种: (1)“合格”(P):英文Pass,表示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2)“合格”(P/C):英文Pass/Concern,表示达到标准的要求,但有不确定性,某些因素近期可能会发生变化,会影响标准的符合性,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变化,应及时书面报告秘书处,需要后续的关注和跟踪检查; (3)“合格”(P/W):英文Pass/Weakness,表示基本达到标准的要求,但存在不足或问题,不足以持续保持到下一轮考查; (4)“不合格”(F): 英文Failure,表示本指标未达到标准的要求。 ***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 年 月 日 专家组成员: 56 附件3 : 申请学校: 申请专业: 申请方负责人: 日 期: 5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书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按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我们认为我校 专业已经达到了规定的工程教育专业合格标准,现申请参与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请秘书处协助安排相关审核与考查。 申请认证学校: 申请认证专业: 本校所有材料完全属实,特此承诺。 申请方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58 1(学校和专业概况 申请学校 学校负责人 联系电话 (不超过500字) 学 校 简 介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59 姓 名 电子邮件 专业负责人 电 话 手 机 通信地址 (不超过1500字) 专 业 发 展 概 况 60 2(基本办学条件 A(师资情况 在编教师总数 教学人员 科研人员 教师岗位结构 管理人员 实验室技术人员 教授 教师职称结构 副教授 (含同级别职称人 讲师 员) 助教及其他 有博士学位人数 教师学历结构 有硕士学位人数 (最高学历) 有学士及其他学位人数 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师人数 B 近四年学生数量 年度 数量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授予学位数 C 图书资源概况 总藏书量 学校藏书 期刊数量 61 图书数量 专业资源 期刊数量 (含学校及院系藏 电子图书及数据库 书) 其他文献资料概况 D 仪器设备概况 单价10万以上仪器 设备清单 单价10万以下设备 设备数量及总价值 E 近四年办学经费 类别 年度 校方拨款 来 源 其他来源 教 教学支出 学 行政经费 经 支 教学设备仪器购买 费 出 教学设备仪器维护费用 图书资料购买 62 科 来 纵向课题经费 研 源 横向课题经费 经 其他收入 费 支 科研设备仪器购买费用 出 科研设备仪器维护费用 试验外协费用 国际合作交流费用 能源材料费用 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 知识产权事务费 3. 本专业培养方案(请另附) 4. 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300,500字) (包括教学质量体系、学生评估体系以及其他特殊的质量保障政策) 63 目 录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 3 总则 ............................................................................................................................................... 3 1 专业认证的组织机构 ................................................................................................................. 3 ...................................................................................... 3 1(1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 3 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 4 1(3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 ......................................................................................................... 4 1(4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 ......................................................................................................... 4 1(5 监督与仲裁委员会 2 认证程序 .................................................................................................................................. 4 2(1 申请认证 ........................................................................................................................ 5 2(2 学校自评 ........................................................................................................................ 5 2(3 审阅自评报告 ................................................................................................................ 5 2(4 现场考查 ........................................................................................................................ 6 2(5 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 ..................................................................................................... 7 2(6 认证状态的保持............................................................................................................. 8 专业认证工作的主要时间节点 ................................................................................................. 9 3 监督与仲裁 ............................................................................................................................... 9 4 认证费用 ................................................................................................................................ 10 5 附则 ........................................................................................................................................ 10 附件一:认证的组织机构 ........................................................................................................... 11 附件二:认证工作流程............................................................................................................... 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 (暂行) ....................................................................... 13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 17 1 总则 ........................................................................................................................................ 17 2 通用标准内涵 ......................................................................................................................... 18 2(1 专业目标 ...................................................................................................................... 18 2(2 质量评价 ...................................................................................................................... 19 2(3 课程体系 ...................................................................................................................... 19 ...................................................................................................................... 20 2(4 师资队伍 ...................................................................................................................... 20 2(5 支持条件 2(6 学生发展 ...................................................................................................................... 20 2(7 管理制度 ...................................................................................................................... 21 3 专业补充标准 ......................................................................................................................... 22 3(1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 22 3(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 27 3(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 31 64 34 ........................................................................ 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遴选与培训办法 (试行) ....................................................................... 39 1 专业认证专家的构成 ............................................................................................................. 39 2 专业认证专家的遴选 ............................................................................................................. 39 2(1 遴选条件 ...................................................................................................................... 39 2(2 专业认证专家的提名 ................................................................................................... 40 专业认证专家由各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 ............. 40 业组织根据遴选条件,向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提名,由分委员会进行初步遴选。2(3 专业认证专家的审定 ..................................................................................................... 40 ........................................................................................................... 40 2(4 认证专家的聘任 3 认证专家的培训 ..................................................................................................................... 40 ................................................................................ 4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指南 ................................................................................................................................. 41 (试行) 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职责和守则 ........................................................................... 41 1(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 ........................................................................................ 41 1(2 组长职责 ...................................................................................................................... 41 1(3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职责 .................................................................................... 42 1(4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行为守则 ............................................................................ 42 2 考查工作程序 ......................................................................................................................... 43 2(1 考查时间 ...................................................................................................................... 43 2(2 考查要求 ...................................................................................................................... 43 2(3 考查工作 ...................................................................................................................... 43 3( 考查报告 .............................................................................................................................. 45 3(1 考查报告的内容........................................................................................................... 45 3(2 考查报告的形成........................................................................................................... 46 1 申请 ........................................................................................................................................ 47 1(1 申请条件 ...................................................................................................................... 47 1(2 申请审核 ...................................................................................................................... 47 2 自评 ........................................................................................................................................ 47 2(1 自评目的 ...................................................................................................................... 47 2(2 自评方法 ...................................................................................................................... 47 2(3 自评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 48 3 必要准备条件 ......................................................................................................................... 4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5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报告 ............................................................................................... 5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表 ........................................................................................................... 57 65 66
/
本文档为【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