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2017-12-19 14页 doc 34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2O08年第6期总第207期.齐鲁学刊 QlLUJoUIAL N0.6 GeneralN0.207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邱文元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康德先验观念论不是消除而是加强了现象和本体,自由和自然的二元对立,并且最终为神学确立了道 德论证的途径.从中国哲学体用论的立场看,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并没有放弃它所批判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的基 本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立场,不仅最终皈...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2O08年第6期总第207期.齐鲁学刊 QlLUJoUIAL N0.6 GeneralN0.207 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邱文元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康德先验观念论不是消除而是加强了现象和本体,自由和自然的二元对立,并且最终为神学确立了道 德论证的途径.从中国哲学体用论的立场看,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并没有放弃它所批判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的基 本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立场,不仅最终皈依神学,而且其出发点就是为信仰辩护. 关键词:康德;先验观念论;道德义务论;道德神学 中图分类号:B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O22X(2oO8)O6—0O68一O6 康德认为人们必须有感性直观才能运用知性范 畴获得知识,因而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宇宙 论证明和自然目的论证明都是不可能的.这样,康 德就消解了通过理性思辨建立神学的一切努力.但 是,康德并不是彻底否定神学的可能性.康德批判 了通过思辨理性建立理性神学的尝试,却进而通过 实践理性建立了道德神学.实践理性在道德的领域 里是自足的,不需要神学,但是实践理性必须要超出 这一领域,而进入道德领域和自然领域的结合中,最 终使意志自律在经验世界中落实.这样,道德法则 虽然出于意志自律,却缺少实行的力量,这就必然要 求思辨理性提出上帝存在的设定,于是也就有了道德 神学. 本文试图揭示康德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性 质,并且厘清康德走向神学归宿的逻辑线索.康德 的批判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发动了一场革命,康德 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个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 他的先验观念论——把以往认识符合于对象的认识 论改造为对象符合于认识的认识论.哥白尼式革命 提出的认识论是对理性独断论批判的结果.但是康 德的先验观念论实际上是继承而不是割断了从柏拉 图到笛卡尔,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传统,也不可避免 地从逻各斯中心主义走向神学的归宿. 68 一 ,字宙论的第三个二律背反的形式谬误 康德在致克里斯蒂安?伽尔韦的信中曾提到: "我的出发点不是对上帝存在,灵魂不朽等等的研 究,而是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世界有一个开端,世 界没有一个开端',等等.直到第四(三)个二律背 反:'人有自由;以及相反地:没有任何自由,在人那 里,一切都是自然的必然性'.正是这个二律背反, 把我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使我转到对理性本身 的批判上来,以便消除理性似乎与它自身矛盾这种 怪事."[1](P244)自由和必然的二律背反是独断论和 经验论两种立场之间的对立冲突.康德能够把独断 论和经验论的观点对立看作理性自身的对立(二律 背反),就表明他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批判哲学的 立场. 康德了理论理性二律背反形成的原因,那 就是人的理性总要为有条件者寻求条件的总体性的 自然倾向."纯粹理性的全部二律背反都基于如下 的论证:如果有条件者被给予了,那么它的所有条件 的整个序列也就被给予了;现在感官对象作为有条 件者被给予我们了,所以它们的所有条件的整个序 列也就被给予我们了."[2](P4o8—4o9)在这里,大前提 是逻辑上的推理序列,结论得出来了,那么可以推知 得出结论的前提是充足的.但是小前提所说的是经 收稿日期:2OO8一O3一l7 作者简介:邱文元(1966一),男,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教授,山 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流 动站研究人员. 验序列,它不是可以充分枚举的前提.也就是说,大 前提的逻辑不能在现象序列中适用,后者不是逻辑 上充分的前提.二律背反的造成就是把小前提的现 象序列看作了逻辑上的条件序列,康德认为这是由 于人们把经验的现象序列看作自在之物的序列所 致.经验的现象序列向总体性的回溯,是和这个回 溯的过程不可分离的,这个回溯的过程不会终结,也 不会在这个回溯的时间序列中得到现成的体性. 只有当这个现象的序列混同于自在之物的序列之 后,序列的总体性才不需要依存于回溯的过程一因 为自在之物的序列的总体性是先于回溯的过程而存 在的.' 这就是康德对独断论和怀疑论争论所作的诊 断,其争论之所以莫衷一是,不是因为他们的观点相 矛盾,而是因为他们的争论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 提之上的.就是把现象的序列当作了自在之物本身 的序列,于是一派主张存在着这个序列的无条件的 条件,一派认为这个序列是无限的,没有最终的条 件.而现象的序列是由回溯的过程建构出来的,因 此既不能找到无条件的条件,即达到条件序列的总 体性,也不能断言这个回溯永远不会在未来某个时 刻结束.这就是康德区分现象物自身的原因,康德 因此提出了先验观念论来解决二律背反的难题. 二,先验观念论对形式谬误的解决 康德的先验观念论的提出,他本人将其称之为 哲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哥白尼在天文学上提出了 太阳中心说,改变了古代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天 文学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观点.康德的哥白尼式革 命改变了认识符合于认识对象的观点,提出认识对 象符合认识的观点.康德认为我们能够从对象中获 得的认识,是我们先天地置放于其中的.认识对象 依赖于我们认识它的方式而存在.也就是,我认识 到的对象,不过是它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的对象,而 不是它自在的那个样子.我们只能认识现象,而自 在的事物本身却是隐藏着的. "我们在先验感性论中曾充分地证明了:一切在 空间和时间中被直观到的东西,因而一切对我们可 能的经验的对象,都无非是现象,即一些单纯的表 象,它们正如它们被表象出来的那样,作为广延的存 在物或变化的序列,在我们对思维之外没有任何以 自身为根据的实存.这种学说的概念我称之为先验 的观念论."[2](P4o4—405)康德把一切将单纯的表象 看作自在之物的学说叫做先验实在论.先验实在论 因为把认识对象看作物自身,很容易滑向经验观念 论.所谓经验观念论,就是因为认识对象是自在的 而不对我们显现,而我们只能拥有感觉经验的认识 能力,因此经验观念论认为我们凭自己的认识能力 不能对我们之外的事物获得知识,我们拥有的知识 内在于我们的感觉观念.康德在狭义上,把唯理论 等同于先验实在论,康德也称之为独断论.康德把 自己的先验观念论和经验观念论作了区分,说先验 观念论是经验实在论,不否认外在于内感官的对象 的实在性.经验观念论的错误在于,它把外感官的 空间直觉不是看作现象存在的条件而是看作物自身 存在的条件,这就把内感官和外感官的对象分别看 作现象和物自身,从而得出"身"与"心"的二元论. 康德获得先验观念论的基本思路就是所谓的批 判的方法,就是三分法,即在正题,反题中不做教条 的选择,从而批判地揭示构成二者辩证对立的错误 前提,消除这个错误前提就在是两者之外寻找到合 题.康德的认识论原理,即先验观念论,就是唯理论 和经验论的一个合题.康德认为我们的认识来自两 个部分的结合,一方提供知性概念,一方提供感性材 料,对对象的认识就是通过知性范畴规定感性材料 来获得.这样对认识对象的认识,实际上来自认识 主体的概念范畴.因此认识对象是认识过程中产生 出来的经验对象(现象),而物自身本身是什么就不 是认识的对象了. 康德提出先验观念论固然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合题,但却是针对着解决二律背反的任务的.因为 康德发现所谓的二律背反,不过是现象和物自身混 淆的结果.先验观念论区分了现象和物自身,认为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现象的认识,而自在之物却 是不可知的,这是否就可以解决二律背反?在下文 我们将检讨康德的解决方法,我们发现康德的先验 观念论虽然可以从形式逻辑的意义上解决二律背 反,却不能根本上解决它.因为现象和物自身的混 淆只是表面的原因,二律背反的产生还有更深刻的 原因.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只能解决逻辑上的形式谬 误,而纯粹理性的辩证幻相却根植于实践的利益需求. 三先验观念论与实践的利益, 康德利用先验观念论来解决第三个二律背反, 为了所谓实践的利益,把现象和自在之物分离开来, 导致了实践理性和思辨理性的分裂对立.从而只有 重新引进上帝才能实现理性的统一. 康德的第三个二律背反是:"正题:按照自然律 的因果性并不是世界的全部现象都可以由之导出的 惟一因果性.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还有必要假定一 69 种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反题:没有什么自由,相 反,世界上一切东西都只是按照自然律而发生的." [2](P374)康德认为这个二律背反产生的根源,在于对 立双方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上:现象的序列误当 作自在之物的序列.康德通过提出先验观念论来克 服这个错误.现象的序列之总体是由序列回溯的过 程共建的,因此是一个经验回溯的综合,不是一个由 自在之物组成的现成总体.这个序列没有作为现成 的总和给出来,其回溯是否会在某个时刻结束,即遇 到一个绝对的开端,是无法先验地确定的,只有经验 才能回答.这样,康德就应当既否定正题也否定反 题.但是,康德在引进了数学的二律背反和力学的 二律背反的区分后,却得出了正题和反题不矛盾共 存的结论.理性宇宙论的四个二律背反中,头两个 二律背反是数学的,后两个是力学的.康德认为在 数学的二律背反中,序列的回溯不可以跳出现象的 序列,但在力学的二律背反中序列的回溯却是可以 跳出现象序列的.康德说,在因果性序列的回溯过 程中,假定一个绝对的自发性是不矛盾的.这个绝 对的自发性,即先验的自由,不在时间中出现,因此 不对现象序列的回溯造成矛盾.如果数学的二律背 反不允许超出经验现象序列的无条件者,力学的二 律背反也没有可能,那么,康德就不得不接受经验论 或怀疑论了——这是斯特劳逊对康德先验观念论的 解读.康德认为这就违背了实践的利益,也是 不允许的.但是,第三个二律背反可以在自然律和 先验自由之间的并存中获得解决吗?康德为什么要 以这种方式来解决自由和自然的二律背反?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康德区分了数学和力学 的二律背反之后,却允许力学的二律背反的正题和 反题能够无矛盾地并存.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区分开 了现象和物自体,从而使得现象和物自体的混淆不 再出现,因为先验自由是属于物自体的,不再和现象 自然中的必然构成矛盾.先验观念论的物自体和现 象的区分是绝对的区分.这样属于物自体的先验自 由和属于现象的自然因果也就分离开来了,这个分 离开来并不是二者对立的解决,而是充其量暂时不 管了.可见,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并没有解决自由和 必然的对立,只是把二者的相对的区分变成了绝对 的区分,回避了而已.换句话说,因为绝对的区分开 来,所以二律背反只是表面上获得了解决,根本上却 加深了二者的对立.这就造成了实践理性和理论理 性,道德和知识的分离,最终不得不需要神学的解 决.先验自由和因果必然性的平行论是笛卡尔,斯 70 宾诺莎精神和物质平行论的变形.笛卡尔和斯宾诺 莎,为了解决精神和物质的二元论分离的鸿沟,引进 了上帝实体以实现二者的统一. 纯粹理性辩证幻相产生的逻辑形式的谬误即现 象和物自体的混淆在先验观念论中获得了解决,但 是更深刻的谬误不是逻辑形式的而是实践的谬误. 所谓实践的谬误笔者在这里指的是道德和知识,现 象和本体的分裂对立.道德和知识在实践中统一在 一 起.但是康德的道德实践却是和认识过程分离 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只存在于经验世界之外,是一 个理想的彼岸."如果说这三个命题(意志自由,上 帝存在,灵魂不死)对我们的知识来说是根本不必要 的,而仍然又被我们的理性迫切地向我们推荐的话, 那么它们的重要性也许本来就必须只涉及到实践." [2](P607—608)康德的全部批判哲学其初始动因就是 要限制知识为信仰留下地盘.实践的要求才是二律 背反产生的最终根源.这就是为什么康德说纯粹理 性的辩证幻相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幻觉""是不 可阻挡地依附于人类理性身上的"[2](P261)原因.先 验观念论的提出不是要解决实践的谬误,而是要为 其进行辩护.先验观念论之所以把现象和物自身绝 对分离开来,就是实践的要求.二律背反的根本原 因即实践的谬误,自然不是先验观念论要解决的问 题.相反,先验观念论只是虚晃一枪,并不想根本解 决自由和自然的二律背反. 四,道德义务论:实行原理与判断原理 康德知识论的先验观念论,虽然是要解决认识 问题,但最终却是为道德信仰进行辩护. 和康德的先验观念论相对应,康德的道德律的 概念也表现了康德哲学的一般特征.前者把我们的 知识限制在经验的领域,即所谓的自然的领域,后者 把道德限制在超验的领域即所谓自由的领域.前者 通过感性直观而获得,后者通过自由而获得.先验 观念论和道德义务论是相互的镜像,前者的自然的 因果性和后者的自由的因果性互为表里,相互规定. 康德认为人性生来是倾向于自爱的,但出于道 德律的动机,必须对自爱的情感加以挫抑.因此,人 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其行为的道德性,必然是一种 强制和义务.康德认为只有出于道德律和义务的行 动,而不是符合义务的行动,才有道德性.康德举例 说一个人因为出于同情心而爱人,就不如他没有同 情心而单纯出于义务而行动更有道德.这样,人的 道德性就永远和自爱进行着斗争.只是因为这种斗 争的存在,才有道德性.那种不需要斗争就可以和 道德律一致的意志,不是属于人的,只有属于神的意 志才有可能. 道德排除了一切感情,道德法则作用于意志之 上,就产生了_二种理性情感,叫做敬重.敬重就是一 种挫抑而来的对法则的尊重?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 情感,或者叫做谦卑.敬重也有一个积极面,就是把 道德法则接受为行为准则的一个动机.道德性只关 心行为的动机是否出于道德律,而不顾及行为的后 果如何.' 康德的道德义务论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上的 空洞性.黑格尔评价说:"这种自由首先是空的,它 是一切别的东西的否定……但什么是这个道德律的 内容呢?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又是空无内容.因为所 谓道德律除了只是统一性,自我一致性,普遍性之外 不是任何别的东西."[3](P90).二是康德的意志没有 实质上获得自由,而是受制于形式的必然.黑格尔 比较服从实证宗教和服从康德的自律道德的行为者 的区别:"不是在于前者让自身变成奴隶,而后者却 是自由之身,而是在于,前者有其主人在他们自身之 外,而后者则把他的主人带人自身之内,然而同时也 是他自身的奴隶."[4]l(P277).康德式的道德律包含 着自我之普遍的方面对自我之特殊方面的某种自我 强加的暴君般的统治.道德法则所具有的自由因果 性,也是一种必然性.. 康德的道德性只属于一个善良的意志,它只有 不行动的时候,才是出于道德的行动.因为一旦行 动付诸实行,就必然有行动的目标,必然要选择行动 的程序和手段.因此,康德的道德律不是实行原理, 而仅仅是判断原理.席勒提出要结合着快乐去履行 义务.席勒认为康德的道德律如果总是压抑人身上 的感性本性,那么总是感性的人的意志如何会满腔 热情地参与对自己的征服呢?黑格尔也认为有调和 理性和感性的冲突的必要,以结束敬重中的自我分 裂.席勒和黑格尔都在某种程度上把理性和感性的 结合作为道德律的实行原则.但是,康德并不从这 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他坚持纯粹理性的道德法则既 是判断原理也是实行原理.康德的选择就是"把一 切义务看作上帝的诫命",不是走向感性和理性结合 的行动,而是走向天国和上帝."因此,没有一个上 帝和一个我们现在看不见但却希望着的世界,德性 的这些高尚的理念虽然是赞许和惊叹的对象,但却 不是立意和实行的动机,因为它们并未实现那对于 每一个理性存在者是自然的,而且被同一个纯粹理 性先天规定的,也是必然的全部目的."[2](P617) 这样我们就一切都明白了,纯粹理性的辩证幻 相为什么不能够在根本上消除.就是因为康德根本 不想在实践(关于自由的)上放弃这些幻相.康德在 《纯粹理性批判》中,之所以要选择先验观念论,实际 上不是要放弃辩证幻相,而是要保留它(只是在理论 理性中放弃,却又在实践理性中保存).因此,康德 的先验观念论是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五,道德神学 道德律的概念是康德从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评 论中演绎出来的道德判断原则,它的实际作用就是 在道德责任的追究中提供判断的依据.道德律因为 排除了一切目的和手段,而成为道德行为准则的纯 粹形式,这就自己为自己设置了落实为行为的障碍. 道德律作为神的启示才能成为实行原理,否则只是 一 个判断原理. 道德法则的基本公式就是"你应当这样行动,使 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的一种立法的原 则".道德法则是纯粹理性对意志的决定,是无条件 的决定,因此它又是绝对命令,它的逻辑形式就是定 言命令."如若有一种定言命令,有一种对一切有理 性的东西都有效的规律,它只能这样地下命令:要把 来自意志准则的一切,都看做是一个自身普遍立法 的意志所制作的;因为只有这样,实践规律以及意志 所服从的命令才是无条件的,才是不以任何兴趣为 根据的."[5](P85)因此道德法则的实质就是意志自 律.只有自律才能建立义务的原则,一切他律都是 和道德性的要求相违背的.意志自律只要求意志自 由为条件.因此,康德说:"道德既不为了认识人的 义务而需要另一种在人之上的存在者的理念,也不 为了遵循人的义务而除了法则自身之外还需要另一 种动机.……道德为了自身起见……绝对不需要宗 教;相反,借助于纯粹的实践理性,道德是自给自足 的."[6](P1)"即使道德为了自己本身起见并不需要 必须先行于意志规定的目的的观念.但它也很可能 与这样的目的有一种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不是 把这样的目的当作根据,而是把它当作依照法则所 采用的准则的必然结果,来与它发生关联的.这是 因为,倘若不与任何目的发生关联,人就不能作出任 何意志规定,因为意志规定不可能没有任何效果,效 果虽然不是任性的规定根据,不是一个在意图中先 行的目的,但却是任性为了一个目的而被法则所规 定的结果,其表象必然是能够被接受的;没有一个目 的,任性就不能满足自己本身."[6](P2—3)这个目的 的概念,是最完满的善,即最高的德性和与这个最高 71 的德性相配的幸福全体结合在一起的"至善".道德 法则必然规定以至善作为行动的目的."应该"蕴含 着"存在":为了保证至善的目标的实现,上帝存在, 灵魂不朽这两个理性理念就必然的被设定起来了. 以上就是第二批判中康德的道德神学证明的大 概.我们从中看到,导致道德神学的关键在于康德 的道德规律不允许自身落实为道德行为.在不落实 为道德行为的单纯的动机的范围内,意志自由和道 德自律就可以实现自足.但是,这是为神学限定下 的自足.在这里我们看到,尽管康德反对基督教诸 多教义,但是他的仅仅是善良意志的道德性也没有 超出动机的范围而落实为行动,仍然不过是"因信称 义".因此康德的道德神学仍然是基督教神学的一 个变种. 六,体用论与二律背反的彻底解决 理性思辨运用的辩证幻相并没有在先验观念论 中获得克服,理性宇宙论中的第三个二律背反即自 由和必然二律背反,尤其如此.康德的先验观念论 把现象和自在之物分离开来,并不能彻底克服包括 二律背反在内的辩证幻相,不过是把这个辩证的幻 相从思辨的领域转换到了实践的领域而已.我们已 经以第三个二律背反为例在前文分析过,纯粹理性 的辩证幻相虽然直接产生于逻辑上的形式谬误,即 把小前提中的现象混同于大前提中的物自体,但是 却最终根源于实践的利益需求.我们发现辩证幻相 的根源在于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它把道德性只赋予 善良意志的动机,而拒绝道德的行动,这样,最后我 们遇到了神学.正是神学限制了道德使其不能落实 为行动.我们就可以看出,先验观念论,道德义务 论,道德神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先验观念论 的建立,既是从信仰出发的,也最终皈依到神学. 回过头来,我们从神学的归宿可以找到道德义 务论的行动障碍,因为道德动机如果能够落实为道 德行为,那么我们就有了从道德动机到手段和目的 的一致性,也就是说道德律可以落实到经验世界,从 而就有了知性的世界和感性的世界的贯通.纯粹理 性的实践使用,并不能脱离经验,而是只有在经验中 才能落实为实践的行动.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解决第三个二律背反 时,提出感官世界的主体身上存在着两种品格.感 官世界的主体"首先,拥有一种经验性的品格,借此 它的行动作为现象就会与其它现象按照固定的自然 规律而彻头彻尾地处于关联之中,并有可能从作为 其条件的其他现象中被推导出来,从而与这些现象 72 结合着而构成自然秩序的_个唯一序列的各项了. 其次,我们将必须还容许它有一种理知的品格,借此 这个主体虽然是那些作为现象的行动的原因,但这 种品格本身并不从属于任何感性的条件,并且不是 现象.我们也可以把前一种品格称之为一个这般在 现象中之物的品格,把后一种品格称之为这个自在 之物的品格."[2](P437)经验性的品格从属于现象界, 而理知的品格属于自在之物,二者是分离的不相关 联.康德把理知的品格看作经验性的品格的先验原 因,前者把后者当作感性符号[2](P441).但是既然后 者是前者在现象界的表现,为什么就不能表现前者 呢?现象固然不是本体,但是现象表现本体也不是 偶然的.熊十力把现象和本体的关系用中国哲学的 传统本体论概念表述就是"体用不二".按照体用论 的观点,康德的理知的品格当然可以而『1.必然在经 验的品格中显现出来,二者是合一的.康德不容许 知性的自由在现象界显现,实际上就是把自由限制 在善良意志的范围,不让它在实践行动中实现自己. 本体的自由也表现于现象的自由中.如果我们 不能通过经验的品格认识理知的品格,凭什么我们 对自己或他人断言道德与否呢?现象为什么不能表 现本体的自由,为什么现象一定要为必然性的序列 固锁住?一个无所不包的无限的机械的因果序列, 不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假设吗?在经验的追溯中,我 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因果序列的无限性,我们总是遇 到虽然是现象的行为的开端和结束.因此,现象秩 序表现本体的秩序,而不是归属于一望无际的因果 性锁链,才是经验中的事实. 本体不能够脱离现象而存在,现象的秩序常常 包含着机械的秩序,而主要的却是表现着本体的自 由秩序.这就是本体与现象的不二关系.在这里, 我们就解决了认识论的难题,破解了康德先验观念 论的不可知论的秘密.同时,我们也就彻底地认识 了现象和本体既区别又不分离的关系,从而避免了 独断论的本体与现象的混淆,也纠正了康德把现象 和它所显现之物分裂对立起来的错误.自由就不是 不能获得表现的假设,自然界也不是完全的机械的 秩序而是显现着自由的有机自然. 体用不二的体用论,把我们带到了有机的自然, 我们也就告别了康德在现象界和本体界分裂对立前 提下的机械性的自然因果性和同样是不自由的道德 命令(自由的因果性).先验观念论和道德义务论的 两面一体的感性和理性分裂对立的人格,从而有了 自我协调的途径.道德实践完成了认识也成就了道 德,神学的需求也就消失了. 七,结论: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神学 从尼采开始,现代哲学对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 形而上学进行了反思.海德格尔,德里达把这个从 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传统叫做逻各斯中心主义.这 个理性传统把认识和实践,现象和本体分裂对立开 来,也把认识主体和自己作为道德主体分裂对立起 来.这种人格分裂必然导致道德动机在行为中贯彻 落实的困难.于是道德王国的建立就不能由人在现 世完成,而必须归诸来世的彼岸世界和上帝的万能. 西方哲学史上,逻各斯主义的理性传统不可避免的 和宗教神学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西方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着理性和信仰的矛盾. 这两者的矛盾并不是简单的排斥,是彼此交织的,既 存在着对立冲突,也存在着相互转化的本源同一. 近代以来,逻各斯主义理性获得了对神学信仰的胜 利,但是在后现代语境中,逻各斯理性自身也发生了 向神学信仰的转化.可见西方哲学的理性逻各斯并 不从根本上和神学分离,它们之所以对立冲突其原 因在于它们的本源同一.也许我们可以把哲学和神 学的冲突看作是两种神学的冲突. 站在中国哲学的立场上,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 参照系,更加清楚地认识西方哲学的神学品性.因 为,和中国哲学的道德实践论相比,西方哲学的逻各 斯中心主义都是把道德抽象化了,从而无法落实到 实践行动中去.中国哲学的道德实践论在理论上和 实践上都是自足的,不需要神学.但是西方哲学的 逻各斯中心主义却只追求道德理论上的逻辑一致 性,而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于是就只有求助 于神学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康德的批判 哲学叫做一种神学,即批判神学.康德的这个批判 神学的认识论基础,就是先验观念论. 参考文献: [1][德]康德.康德书信百封[M].李秋零译.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2. [2][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OO4. [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1. [4]转引自[美]阿利森.康德的自由理论[M].陈虎平译.辽宁 教育出版社,2OOl_ [5][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6. [6][德]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M].李秋零译.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杜,2003. 责任编辑:杜振吉赵昆 Transcendentalidealism:theepistemOlOgicaIf0undationOfKant'smoraItheo10gy Qiuwen_yuan (C0n^c"sf""nmd硎0,Q""0?口Z""r,S^n"do"gQ"^273l65,c^n) Abstract:Theantagonisticdua1ismbetweenphenomenaandnoumena(betweenfreedomandnature)wasreinforcedrather thaneliminatedinKant'strancendentalidealism,sothatthemoraltheo1ogywasintroducedtobridgethroughthegu1fleftby it.WerecognizethatKantdidnotgiveupthep0sition0flogic— centralisminheritedinthetraditionsofwestphil0s0phy,which not0nlyeVentuallyresultsintheol0gy,butbeginswithbe1iefinreligion. Keyw0rtls:Kant;Transcendenta1idealism;Theoryofmoralduties;M0raltheology 73
/
本文档为【先验观念论:康德道德神学的认识论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