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群书360

2017-11-16 18页 doc 37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群书360群书360 1、孔子说:“凡是招致危险的人,都是 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灭亡的国家,是 因为先前自以为国家可以长存;败乱的国家, 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已经治理稳定。因此君子安 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 败乱,自身则可常安而国家可以永保。”《易 经》上说:“心中时时警惕着,将灭亡了~将 灭亡了~天下的治安,就像系在坚固的桑树根 上一样安稳。 2、十围粗的树,是从小小的嫩芽长起来 的,当时用脚一碰就会折断,用手一提就可以 拔出来,因为它还没有生长,没有成形。在磨 刀石上磨刀,看不见磨刀石被减损,到了一定 的时候...
群书360
群书360 1、孔子说:“凡是招致危险的人,都是 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灭亡的国家,是 因为先前自以为国家可以长存;败乱的国家, 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已经治理稳定。因此君子安 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 败乱,自身则可常安而国家可以永保。”《易 经》上说:“心中时时警惕着,将灭亡了~将 灭亡了~天下的治安,就像系在坚固的桑树根 上一样安稳。 2、十围粗的树,是从小小的嫩芽长起来 的,当时用脚一碰就会折断,用手一提就可以 拔出来,因为它还没有生长,没有成形。在磨 刀石上磨刀,看不见磨刀石被减损,到了一定 的时候,却被磨损殆尽了;栽种树木、饲养家 畜,看不见它们在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却不 知不觉长大了;积累仁德和善行,并没有感觉 到它的好处,而到一定的时候却发生作用;抛 弃仁义,违背天理,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坏处, 到一定的时候却走向败亡。 3、法令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从地下生出来,而是人们制定出来的,又反过 来约束人们端正自己。果真通达了根本,就不 会在枝末细节上犯错误;掌握了纲要,就不会 被疑难所困惑;人君自己能做到,也不会去指 责别人没做到;自己做不到,更不会臣民 要做到;所禁止百姓不能做的事,自己首先不 做。因此人君制定法令,自己先要做出守法的 模范,而法律、禁令都能在领导者本身率先实践,那么,政令必然能在民间畅行无阻。 4、古代的贤明君主,褒奖和惩罚都要依 据当事人的功劳或过失;应当奖赏的不奖赏,那么做善事的人就 会失去本来的愿望,而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意 义;应当惩罚的不惩罚,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轻视国家的法令,而肆无忌惮地继续造恶。 5、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 者也。(卷五十 袁子正书) 【白话】先实行仁义然后才用法令,先进行教化 然后才用刑法,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先后次序。 6、君主凡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那么臣 子就不主动治理好事务了。这是君臣互换位 置,称作颠倒错位,颠倒错位必然会造成混 乱。所以,君主任用臣子而不用事必躬亲,那 么臣子就会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完成任务。这 是君臣伦理的正常关系,治世和乱世的区别所 在,不能不审慎明察。 7、仁、义、礼、乐、名、法、刑、赏, 这八项措施是五帝三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方法。 用仁爱思想来教导人民要忠恕待人,用道义来 判断合于名分的事理,用礼仪来规范人民的行 为,用音乐来调剂人情并且和睦相处,用名分 来端正各阶层的身份地位,用法律来统一人民的行为,用刑罚建立威信让人民不敢作恶,用 奖赏来劝勉人民行善。 8、孔子说:“教导百姓相亲相爱,没有 比弘扬孝道更好的了,因为孝是仁爱的原点。 教导百姓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没有比弘扬悌 道更好的了。改善社会风气习俗,没有比用良善的音乐去陶冶感化更好的了。安稳君长,治 理人民,使上下各守本分,没有比礼节更好的 了。礼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一个‘敬’字。 因此,尊敬别人的父亲,儿子就会高兴;尊敬 别人的兄长,做弟弟的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 君王,身为臣子的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 有千千万万的人感到高兴。所尊敬的虽然是少 数人,而感到高兴的却有许多人。这就是把推 行孝道称为‘要道’的意义~” 9、孔子说:“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重 要纲领:修正己身,尊重贤人,亲爱家族,礼 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各行工 匠,抚慰远方人民,安定各地诸侯。修正己 身,则可树立品德,不为外在名利所动摇;尊 重贤人,如此小人自然远离,君王就不受奸臣迷 惑而做出错误决策;亲爱家族,则叔伯、兄弟之 间受到恩泽,自然不会有怨言嫌隙;礼敬大臣, 如此和合共识、以礼相待,朝政就不会迷乱颠 倒;体恤众臣,则众臣必深怀感恩而尽心报效; 爱民如子,则百姓受到鼓舞而互相劝善;招徕各 行工匠,国家才会富裕充足;抚慰远方民族,则四方人民受到恩惠,自然会归顺依附;安定 各地 诸侯,则天下人民敬畏诚服。” 哀公问:“该如何做到呢,”孔子说: “内心严肃诚敬,外整齐端庄,不合礼义的 事绝对不干,这是修正己身之法;摒弃谗言、 远离女色,轻财物而重道德,这是尊重贤人之 法;根据才能授以爵位,增加俸禄,理解对方 的好恶,这是增进家族和睦之法;授予高官、 委以重任,这是礼敬大臣之法;忠诚信实者, 给予优厚俸禄,这是劝进贤士之法;农闲时节 才役使人力,并减收赋税,这是爱民如子之 法;经常考核工作,并依考绩发给酬劳,这是 招徕各行工匠之法;款待来往的各方族群,奖 励善行而怜悯弱势,这是抚慰边远人民之法; 延续断绝的世系,振兴衰废的国家,平时维持 外交礼节,进贡虽薄而答礼丰厚,这是安抚诸 侯之法。总之,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重要的纲 领,而实行的关键,只在一个真诚。” 10、尧帝对天下人都心存关怀,尤其对穷 苦人民更加关爱,心痛百姓遭受罪罚,担忧众 人不能顺心如意。只要有一人挨饿,就说, “这是我让他饥饿的”;有一人受冻,就说, “是我让他受寒的”;有一人犯罪,就说, “是我造成他犯罪的”。尧帝的仁慈彰显而百 姓就讲道义;恩德广博而百姓就全被感化。所以不用奖赏,而人民就能互相规劝;不用刑 罚,而人民就能安分守己。先宽恕体谅,然后 再教育他们,这就是尧帝治理天下的方法。 11、子张向孔子问为仁之道。孔子说: “能实行五种品德于天下,便算是仁了。”子 张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宽、信、 敏、惠。对人恭敬就不会遭受侮辱;待人宽厚 就可以得到大众拥护;做人诚信就能得到别人 的信任;做事勤奋敏捷就能获得成功;能广施 恩惠于人,那么人必愿意效力尽忠。” 12、俗话说:“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就 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 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 审慎权衡与之相适应的形势,取舍有条理,并 顺应时代制定相应策略,因此历时长久而国家 安定。 13、周武王问尚父:“古代帝王的自我警 戒可以告诉我吗,”尚父说:“黄帝时的警戒 说,‘我领导人民,忧虑不安,唯恐傍晚到不 了明天早晨’;尧帝领导人民,战战兢兢好像 走在很深的大川边;舜帝领导人民,小心谨慎 好像走在薄冰上;禹王领导人民,战战栗栗唯 恐治理过不了今天;汤王领导人民,敬慎畏惧 唯恐见不到天亮。”武王说:“我现在刚兼并 了殷国,处于民众之上,对他们恭敬谨慎,戒 惧而不敢怠慢。” 14、真正仁慈的人莫过于爱护众人,明智 的人莫过于辨识贤才,为政的人最重要在于任 用贤能之士。拥有疆土在上位的国君,能做到 这三点,那天下人都会恭敬听命。 15、官爵和俸禄,是国家权力的根本,是 达到富贵的途径,不能不重视。既然如此,没 有美德就不应该授予爵位,没有功劳就不能给 予俸禄。授予爵位和俸禄的政教制度已经设 立,那么贤良的士人就不敢以浅薄的德行去接 受高贵的爵位,有功劳的大臣就不敢以小功去 接受优厚的俸禄,何况是没有德行、毫无功劳的人,怎敢白白地追求爵位和俸禄呢, 16、周成王说,凡我的各级官长,要恭敬 对待你们所管理的工作,慎重对待你们发布的 命令。命令发出了就要实行,不能朝令夕改。 要用公正的心,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人民 就会信任归服。 17、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深远的思 虑,他必然随时遭遇不可预测的忧患。”意谓, 就办事方面,无论大小,目标要远大,办法要周 详,又要预防流弊;做人方面,也要有远大的志 向、长久的规划,否则忧患就在眼前。 18、不尊重他人,随意轻慢戏弄,就会丧失 做人应有的道德;沉溺于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乃 至于不能自拔,就会丧失自己原有的志向。 19、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 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 成其大。卷三十四 《老子》---图谋难事要趁容易的时候下手,实现 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处做起。天下的难事,必从 容易时入手;天下的大事,必从小事做起。所 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只是踏踏实实从小 地方做起,最终能成就大事。 20、庞煖说:“大王难道没听说过魏文侯 曾问过扁鹊吗,魏文侯说:‘你们家兄弟三 人,哪一位医术最好,’扁鹊回答说:‘大哥 最好,二哥其次,我是最差的。’魏文侯说: ‘为什么,能讲给我听听吗,’扁鹊说:‘我 大哥治病是看病人的神色,在疾病还没有形成 的隐微阶段,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名声不 出家门。我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刚刚发作时,把 病治好,所以他的名声不出巷子。而我治病, 用扎针来疏通血脉、下有副作用的汤药、动手 术来救治病人,因此我的名声响遍诸侯。’” 21、民之过在于哀死而不爱生,悔往而不慎 来。善语乎已然,好争乎遂事?,堕今日而懈于后旬?,如斯以及于老。 (卷四十六 中论) 【白话】人的过失在于为死亡悲伤却不珍惜有 限的生命,常对过去的事情后悔却不慎重考虑 将来。总是常说“既然已经如此”,又喜欢争 辩过去的往事,荒废于今日,更懈怠于将来的 时光,就这样一直到老。 22、《黄石公记》上说,“柔能克刚,弱 能胜强。”柔和是德行,刚强是贼害。柔弱者 能感召仁义志士的帮助,刚强者容易遭受怨 恨。舍近求远的人,花费精力却毫无收获;舍 远求近的人,安逸而有好结果。安乐舒适的政治下多出忠臣,劳役繁重的政治下多出乱民。 所以说,一心扩大领土的君王,朝政会荒废; 力求实行仁政的君王,国家就会强盛。保住自 己所拥有的则心安理得;贪图别人所拥有的则 残暴败亡。残暴败亡的政治,虽然一时成功, 最终也必然失败。 23、周文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和人民 的君主,都想长久保住天下,却为何会失去 呢,”太公说:“那是因为不能谨慎选择适当 的人才。凡为人君者,必须注意六守以选拔人才,并谋划三宝以经营事业。所谓六守,一是 仁,二是义,三是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 谋,这就称为六守。”文王又问:“如何慎重 选择符合六种德行的人呢,”太公说:“给他 财富,观察他是否不触犯礼法;给他高贵的地 位,观察他是否不骄傲自大;授予他重任,观 察他是否不独裁专权;使他处理事务,观察他 是否不隐瞒实情;让他身处危难,观察他是否 能临危不惧;让他处理事变,观察他是否能应 变无穷。富裕而不触犯礼法,是心中存有天理 之公,这就是仁;高贵而不骄傲自大,是心中 存有义理之明,这就是义;授予职权而不独裁 专政,是心中存有忠诚之操,这就是忠;处理 事务而不隐瞒实情,是心中存有诚信之行,这 就是信;身处危难而能不恐惧,是心中有勇往 不屈之意,这就是勇;处理事变而能应对不 穷,是心中具有机智之略,这就是谋。人君应 慎重选拔具有这六项的人,加以重用。君主不 可将处理三宝之权利给与他人;给与他人,君主将丧失权威。三宝乃是大农、大工、大商三 种经济组织。具有六守之贤才众多,则国家昌 盛;三宝之经济制度完备,国家就能安定。” 24、墨子说:“国家有七种祸患。这七患是 什么呢,内外城池都不能有效防御,却修建宫 室,这是第一种祸患;敌兵压境,四面邻国不愿 救援,这是第二种祸患;把民力耗尽在无用的事 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这是第三种祸患;做 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禄,游学的士人只顾结交朋 党,国君修订法律来惩治臣子,臣子畏惧而不敢直言劝谏,这是第四种祸患;国君自以为圣 明睿 智而不过问政事,自以为国家安稳强盛而不做防 御准备,这是第五种祸患;国君信任的人不忠 诚,忠于国君的人却不被信任,这是第六种祸 患;储藏和种植的粮食,不足以养活人民,大臣 不足以承担事务,赏赐不能使人高兴,诛罚不能 使人畏惧,这是第七种祸患。治国出现这七种祸 患,必定亡国;守护城池出现这七种祸患,敌军 一到必定沦陷。这七种祸患存在于哪个国家,哪 个国家必定遭殃。” 25、礼节太过繁琐就不庄重,事业繁重则 绩效不彰,政令太苛刻则人民就不听从,禁令 过多就无法执行。 26、鸟被逼到困境就会用嘴啄斗,兽被逼 到困境就会用爪夺取,人被逼到困境就会出现 欺诈行为,马被逼到困境就会逃奔。从古至 今,没有逼迫臣民走投无路,而君王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 27、君子有三种借鉴:明鉴于前事,明鉴 于他人,明鉴于铜镜。以前事为明鉴,可吸取 教训;以他人为明鉴,可效法贤德;以铜镜为 明鉴,可看清自我。 28、孔子说:“君子必先使自己身心安 稳,然后才可以行动;必先换个角度为人着 想,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再开口说话;必先 以诚信待人,建立信誉,然后才可以提出要 求。君子能修养这三点,所以与人和睦相处, 无所偏失。” 29、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方面值得深思 熟虑。观看,要慎思看得明白;听受,要慎思听得清楚;脸色,要慎思表现温和;容貌态 度,要慎思谦恭有礼;发言,要慎思诚实不 欺;做事,要慎思认真严谨;疑惑,要慎思请 教提问;发怒,要慎思会有后患;每有所得, 要慎思合于道义。” 30、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 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前先有准备,就不会 词穷理屈而站不住脚;做事前先有准备,就不 会发生困难;行事前的先有定夺,就不会 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心中有准 绳,则不至于行不通。 31、审慎面对事情的结尾,就像刚开始一 样,至始至终谨慎对待,那就不会失败。 32、《诗经》上说:“人起初无不奋发有 为,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的。”所以说,不能自始 至终贯彻善政的人,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君王。 33、六情:人的六种 欲求。《韩诗外 传》卷五:“人有 六情: 目欲视好 色,耳欲听宫商, 鼻欲嗅芬香,口欲 嗜甘旨,其身体四 肢欲安而不作,衣 欲被文绣而轻暖。 此六者,民之六情 也。”人有六种欲求,违背了,国家就会紊 乱,合理的顺从就能带来和睦。所以圣王教化 人民,一定会依据人情事理,而用礼法加以节 制;也一定会随顺人民愿望,而用道义加以规 范。义理简明而又完备,礼法易行而有规则, 与人情相距不远,所以人民就很容易遵从国家 的法令。 34、古书上说:“不了解某人,看看他的朋 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看看他左右的近臣就 清楚了。”这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然啊~ 35、孟子说:“仁德能胜不仁,就像水可 以灭火一样。如今推行仁政的人,好比用一杯 水去救一车正在燃烧的木柴,火不能熄灭,便 说水不能灭火,这种说法与不行仁政相比更为 严重。因为只会让大众连信心都丧失掉。” 36、贪恋五花八门的色彩,使人精气神外 散,视觉迟钝;过度追求音乐的刺激,使人心 中失去平和中正之气,听觉迟钝;讲究食物的 美味,使人味觉迟钝;沉溺于骑马打猎的快 意,使人心神狂妄暴躁;稀有难得的货品,会 使人贪心增长,而造成行为偏差。 37、作为君主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 利益为考量,不因为自己个人好恶产生的怒 气,伤害了天下的公义。 38、孔子说:“我与他人的相处中,他人 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让我学习效法之处。选择 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对他做得不好的地方, 反省自身,若有类似情况,则自我改正。” 39、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月 蚀一样:所犯的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像 日月蚀后重现光明那样,人人都敬仰。” 40、从前圣王的制度中,史官在前记载君主的过失,诵诗文之工,读诵规劝君主的诗 文,百姓在道路上指责君主的过失,商人们在 街市上议论君主的过错,这样君主才能听到自 己的过失。听到了过失就改正,看见了符合道 义的做法就积极落实,这是他们长久拥有天下 的原因。 41、人的重大忌讳是知道自己的过错而不 改正,以至伤害身心,乃至丧失生命,有这样 的行为,就是人之大忌。 42、君主树立品德的根本,没有比正心更 重要的了。心正,然后自身言行就正;身正, 然后左右近臣的观念才正;近臣正,然后朝廷 的政治风气就端正;朝廷正,然后国家的运作 就顺畅;国家正,然后天下起而归顺效法。 43、贤明的君王有过错就归之于自身,有了善行就归功于百姓。有了过错反省自己,自 己就会警惕;有了善行归功百姓,百姓就会喜 悦。归功于百姓而让百姓喜悦,归过于自己而 让自己警惕,这是明君能治理好人民的原因。 44、《左传》上说:“夏禹、商汤罪责自 己,因此德行、智慧、能力不断提升,自然人 心凝聚,他们的国家勃然兴盛;夏桀、商纣怪 罪别人,因此自身过恶不断增长,自然人心离 散,他们的国家迅速灭亡。”由此可见,使国 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于君主自身。 45、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属 如同自己的手足,那臣属就看待君主如同自己 的腹心;君主看待臣属如同犬马,那臣属就看 待君主如同陌路人;君主看待臣属如同尘土、 草芥,那臣属就看待君主如同仇敌。” 46、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失去为政之 道,民心离散已久。如果掌握了百姓犯罪的实 情,就应该哀怜体恤他们,而不要因为自己的办案能力沾沾自喜。” 47、君王偏失了为政之道,而诛杀他的臣 民,这是不合理的。不用孝道教化人民,使他 们明理,而有犯错就定他们的罪刑,这是杀害 无辜。 48、达到政治清明的方法,先要除掉四 患,才能推行五政。四患是:一是弄虚作假, 二是图谋私利,三是任性放纵,四是奢侈浪 费。弄虚作假就会扰乱社会风气,图谋私利就 会破坏法令纲纪,任性放纵就会助长越轨行 为,奢侈浪费就会败坏。这四大祸患 不除,那么德政也就无从施行了。风气混乱, 道德观念就要沦丧,即使是天地,也不能保全 人们的本性;法制破坏了,社会就要崩溃,即 使是君主,也不能坚持守卫那些法度;行为越 轨,道德规范就跟着消亡,即使是圣人也不能 维护正道;规章败坏了,欲望就会横行无忌, 即使国土辽阔四方,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这 就叫做“四患”。提倡耕织来养育人民,明察 人们的喜爱和憎恶来端正习俗,宣扬礼乐典章 来昭示朝廷的教化,建立军备来确保国家的威 严,严明赏罚来统理国家的法律。这就叫做 “五政”。 49、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 服的百姓。得到贤人辅佐就安定昌盛,失去贤 人就导致灭亡。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 50、古书上说:“有卓越的君主,必然能 任用卓越的大臣。任用卓越的大臣,必然能建立卓越的功业。”孔子说:“国君对大臣不可不 恭敬,因为他们是民众的表率;近臣不能不慎重选 择,因为他们是民众遵循跟从的先导。” 51、考虑任用贤能之士方面有十难:一是 没有知人之明,二是知人而不能积极推举,三 是举人而不能善用,四是用人而不能始终信 任,五是因小小的嫌隙而否定可贵的品德,六是因小小的过失而抹杀大功,七是因小小的缺 点而掩盖他整体的美善,八是因奸邪之人的攻 击而伤害忠正之士,九是因邪说而扰乱了正规 的法度,十是因谗言嫉妒而废弃贤能之士,这 就是所谓的十难。这十难不除,贤臣就不能起 用;贤臣不起用,国家也就难成了。 52、周文王问姜太公:“国君致力于举荐 贤才,而没有收到功效,社会混乱愈加严重, 以致于国家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太公说: “选出贤才而没有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 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文王说:“那错在 哪儿呢,”太公说:“错误在于国君喜好用世俗所称誉的人,而没有用到真正的贤才。” 53、国家之所以治理得好,是因为君主 英明;国家之所以败乱,是因为君主昏庸。 君主之所以英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 的意见;君主之所以昏庸,是因为偏听偏 信。因此,君主内心通达、广听兼纳,圣德 就会日渐扩大;偏信奸佞之言,昏庸愚昧就 会与日俱增。 54、英明的君主担心阿谀自己的人太多, 而无法听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广开敢于直谏的 途径,听取反对自己的言论,如果所说的话是 出于忠诚,即使所说的事情并非全都正确,也 高兴地接受。 55、孔子说:“良药苦口难咽,但却有利 于治病;正直的劝谏听来不顺耳,但有利于自 我提升。商汤、周武王因为广纳直言劝谏而国 运昌盛,夏桀、商纣因为狂妄暴虐,群臣只能 唯命是从,而导致国家灭亡。” 56、听和察,是国家存亡安危的关键。 假如君主不能广泛地听取和明察,只接受亲 信者的言论,那么谋划必定有疏漏,不能尽 收好的策略;假如能广泛地听取和明察,但 采纳的方法不对,考察也不精确,谋略计划 必然混乱无章。 57、孔子说:“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仔细 考察详情;众人都厌恶他,也一定要仔细考察详 情。”圣人的定夺取舍,不一定都听取大众之 言,也不一定要坚持己见,而是一定要全面考量 自己和别人的看法,并以情理法来衡量,所以选 拔贤才时没有遗漏,政事就不会败坏丧亡。 58、君主最大的弊病,莫过于详察小事而 忽略了治国的重要纲领;莫过于只看到眼前的 事物,却忽略长远的谋划。从古至今,只要如 此,没有不灭亡的。 59、齐景公问晏子说:“古代离散百姓而 丧失其国的君主,他常见的行为是怎样的,” 晏子回答说:“国家贫穷却好大喜功,智慧浅 薄却独断专行;好听信谗谀之言而轻视贤人, 好轻慢而忽略百姓;国家没有固定的法律,百 姓没有行为准则;把喜好争辩当作智慧,把苛 虐百姓当作忠诚;放纵无度而荒废国事,喜好 用兵而不顾人民;严于判罪诛杀,疏于赏赐有 功;把别人的哀伤当作欢乐,靠损害别人谋取 利益;道德微薄不足以安抚百姓,政令苛刻不 足以教导百姓;赏赐不足以劝人行善,刑罚不 足以防范违法行为。这就是亡国的做法。现在 百姓听了国家的政令如同见了仇敌,这就是古 代造成离散百姓、丧失国家的常见行为。” 60、:一、高瞻 远瞩,防患未然, 此为“ 圣臣” ; 二、虚心尽意,扶 善除恶,此为“大 臣”;三、夙兴夜 寐,进贤不懈,此 为“忠臣”;四、 明察成败, 转祸 为福, 此为“ 智 臣”;五、恪尽职 守,廉洁奉公,此 为“贞臣”;六、 刚正不阿, 敢诤 敢谏, 此为“ 直 臣”。 61、臣子尽忠有三种策略:第一种是预 防,第二种是补救,第三种是告诫。错误尚未 发生而能设法避免,称为“防”;刚刚发生错 误而能进行劝阻,称为“救”;已经造成既定 事实而能直言指正,称之为“戒”。预防为上 策,补救为次等,告诫是下策。 62、孔子说:“随侍君子时容易犯三种 过失:话没到该说时就说,这就是心浮气 躁;话当说而不说,这就是隐匿之过;没有 观察君子的神色就说话,这就是不懂言语分 寸,犹如盲人说话不看对方,大为失礼,所 以也是过失。” 63、喜爱学习圣贤教诲就接近于智,将学 到的教诲好好落实就能接近仁,在学习或落实 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发羞耻心去改 正,这就接近勇。了解智、仁、勇三种品德, 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 法、做法;知道如何修正自己,就知道如何管 理人民;知道如何管理人民,就能办好天下国 家的事了。 64、】发布施行政令,是为天下人谋福利 的,称为道义;君民上下相亲相爱,称为和 睦;人民不需开口恳求而君王就能体察施予, 称为诚信;能消除天下人的祸患,称为仁爱。 仁爱与诚信,和睦与道义,都是帝王的法宝 65、文王问太公:“怎样才能治理天 下,”太公说:“度量之大足以涵盖天下, 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足以遍及天下,然 后才能约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怀服天下;恩惠足以遍覆天下,然后才 能统领天下;权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 不失去天下;遇事当机立断而不犹豫,然后 能为天下之依靠。这六项条件都具备了,才 可以治理好天下。” 66、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 到尽善尽美,就会感通天地神明,四海之内充满 道德的光辉,没有一个地方不受孝道的感化。 67、孝道有三种层次:小孝用体力,中孝 用功劳,大孝永不匮乏,能使天下人永远保持 孝心孝行的精神。想到父母慈爱养育之恩,竭 力供养而忘记自身的疲劳,这可称为用力; 尽本分去利益大众,使人民尊重仁德、安行道 义,这可称为用劳;广施德教,使四海之内丰 衣足食,人民各自安守本分地礼敬、祭祀父 母,这可称为不匮。父母喜爱我们,做子女的 一定是高兴而且不敢忘怀;父母嫌弃我们,做 子女的应该深加警惕而没有埋怨;父母有了过 失,要婉言劝谏而不能忤逆;父母去世之后, 必以正当所得的食物来祭祀他们。这才是有始 有终的孝亲之礼。 68、孔子说:“孝子事奉父母亲,日常居家 的时候,应尽恭敬的心去侍候;奉养的时候,应 尽和悦的心去服侍;父母生病时,应尽忧虑的心 去照料;父母去世,应尽哀痛的心去料理后事; 祭祀时,应尽严肃的心去祭祀。以上五点完全做 到,才算是尽到事奉双亲的责任。” 69、仲弓请教如何实践仁德。孔子说: “出门与人相见,像接待贵宾一样恭敬;差遣民 力,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接 受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的国家里没有 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没有人怨恨,无论在哪里 做事,都不会使人抱怨,这便是仁德。” 70、天地是有纲纪的,不真诚就不能化育 万物;君臣之间是有道义的,不真诚就不能 相处共事;父子之间是有礼节的,不真诚就 会无礼而疏远;夫妇之间是有恩义的,不真 诚就会忘恩而离异;结交朋友是有情分的, 不真诚就会无情而断绝来往。以道义来处 事、待人、接物都能应对恰当,微细地体察对方的心意、需要或是事物的真相,这唯有 用真诚心才能做到啊~ 71、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 了。要做到至诚,没有其他方法,唯有信守仁 德,实践道义。以至诚心来守住仁德,就能教 化百姓;以至诚心行使道义,就能改变风俗使 民心向善。善良风俗代而兴起,如此可说是与 天同德。 72、孔子说:“想让别人信任自己,就应 当少说而切实履行。真正落实去做,效果就能 持久;成效日益长久,事理更能彰显;理事都 明白,那么大家有目共睹,有耳皆闻,谁还能 歪曲事实真相呢,” 73、诚信是由在上者缔结的。所以,君主 以诚信的言行态度来教导臣子,臣子就会以诚 信忠于君主;父亲用诚信的身教来教诲子女, 子女就会用诚信孝顺父亲;丈夫用诚信来对待 妻子,妻子就会用诚信顺承丈夫。在上位者如 果能依循伦常大道来教化下位者,下位者自然 会服从常道而顺应上位者,如此上行下效,还 有不被教化的人,一百个里面也找不到一个。 74、表面上做出仁义而实际是违背的,叫 做虚伪;不用真诚来对待自己的臣属,却希望 臣属真诚地事奉自己,叫做愚昧。虚伪愚昧的 君主,不可能得到肯效死出力的臣属。所以 《尚书》说君主就像是人的头部,臣属就像是 人的胳臂和大腿,这是希望君臣能成为一个整 体,相互配合使国家大治。 75、家人卦。《象传》说:„„为人领 导、父母或老师,时时保持言语真实诚恳,而 且力行要有始有终。 76、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无论多远的人 都会来归顺。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 处,这是自然的规律。 77、如果要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如 果要行远,一定要从近处起步。因此无论做学 问或处事,应从浅近处下手,然后循序渐进, 慢慢深入,不可好高骛远。 78、《曲礼》说:对一切人、事、物没有 不恭敬的,举止端庄稳重,像若有所思的样 子,谈吐安详稳定,条理分明,这样才能安定 人民啊~ 79、要引以为戒啊~不可多话,多话容易 因为轻慢心而说错话,最后招来祸害;不可多 事,多事容易因为内心浮躁而做错事,最后引 来祸患。处于安乐时要提高警戒,不做会让自 己后悔的事。 80、随便地许诺,必定很少讲求信用;把 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将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圣 人处事还要抱着艰难之心,所以终究没有患难 之事。 81、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 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来节制举 止,喜好赞扬别人的善行进而引导大家见贤思 齐,喜好多结交贤德益友,这都可以使人受益;喜好以尊贵、才能骄人,喜好散漫游荡, 喜好沉迷宴会饮酒、寻欢享乐,这都会使身心 受到损害。” 82、所以说: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 草的屋子里,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气,这表示 自己已经融入其中,与香气同化了;而与不善 之人相处,就像进入咸鱼铺子里,时间一长就 闻不到臭味,也是与臭味同化了。因此君子一 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与环境。 83、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 的朋友也有三种。跟正直无私的人交友,跟宽 恕的人交友,跟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交这三种 朋友对我们的德行都有益处。若跟谄媚逢迎的 人交友,跟伪善奉承的人交友,跟巧言善辩的 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都会损害德行。 84、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先使工具精 良;士人要想弘扬仁义道德,一定要先深入圣 贤典籍。《易经》说:“君子应多多记取且用 心领悟前人的嘉言善行,来积累、培养自己的 德行。” 85、曾子说:“君子尽力改正自己的缺 点、习气,检查、反省自己的过错,尽力突破 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义的事, 当下去做,这样可以称得上是真实学问了 86、两手围抱的粗壮大树,是由细小幼苗 长成的;九层高的楼台,是由泥土堆积筑成 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 始的。 87、不积累半步前进,无法远行千里;不 汇聚滴水细流,无法成为浩瀚江海。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是由小渐大累积而成,没有一 步登天的道理。
/
本文档为【群书36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