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根据大纲整理带课后习题)

2018-01-06 50页 doc 232KB 2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根据大纲整理带课后习题)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根据大纲整理带课后习题) 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第一章 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 1.信息时代的企业与管理:现代企业的运作、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活动中的信息 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数据与信息、管理信息的性质、特点、计算机对管理信息的处理、现2. 代企业的信息处理要求 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电子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和战略性应用、电子商务和网络化应用、移动商务和物联网应用 4.计算机应用普及对用户的要求:...
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根据大纲整理带课后习题)
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根据大纲整理带课后习) 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第一章 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 1.信息时代的企业与管理:现代企业的运作、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活动中的信息 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数据与信息、管理信息的性质、特点、计算机对管理信息的处理、现2. 代企业的信息处理要求 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电子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和战略性应用、电子商务和网络化应用、移动商务和物联网应用 4.计算机应用普及对用户的要求:安全使用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系统资源、不断改善系统的应用水平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企业与管理 SK1以你所熟悉的企业为例,说明这门课程对该企业有什么意义, 答:可以举自己企业或学校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从任意一个方面具体说明。例如:1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中计算机应用系统与业务的关系2认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价值3了解用户该如何学习计算机知识4认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利用计划网络和调度系统实现商品配送和检验环节的自动化;借助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低成本运营和高质量监控;借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营销策略。) SK2学习这门课程对你个人有什么意义, 答:例如(但不限于此),下述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1改善对信息系统的认识2比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系统应用方面的知识3提高参与系统改善的意识和能力4为应对职场作准备5熟悉术语和基本概念 L36信息时代的特点: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时代,信息取代资本成为社会财富创造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价值迅速提升,信息活动遍布全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逐步提升。 企业是构成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企业的使命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经济价值来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S36 “摩尔定律”:单块微处理器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两年增加一倍。 三网融合:电信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应用融合。 S37电子商务:利用因特网等相关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交易和支付。 SK10 S37见48移动商务:借助无线通信设备(智能手机、PAD、掌上电脑等)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沟通服务和商务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 SK3L37电子商务的类型:B2B、B2C、C2C、C2B、G2C、SNS-EC。 商务活动的主体:企业(B)、个人(C)、政府(G)。 (1)企业对企业B2B:阿里巴巴 (2)企业对消费者B2C: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 (3)消费者对企业C2B:团购网 (4)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淘宝、易趣等 (5)政府对公民G2C (6)社交电子商务SNS-EC:脸谱、 人人网、天涯网、猫扑等 L37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 ?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电子化和数字化 ?推动行业经营流程电子化和数字化 ?使所有主体经济活动电子化及数字化。 L38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明显改善经营绩效,帮助实现管理目标,主要表现在:1生产率提高;2减少浪费、降低成本;3改善和提高决策质量;4改善客户关系;5开发新的战略性应用;6构建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虚拟企业) 38业务流程调整与企业的组织变革:是许多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时必须面对的问题。业务流程调整的L 内容很多,比如: 1)扩充信息中心,集中管理通信安全问题 2)操作环节自动化,使流程更短、更快 3)汇聚资源,减少浪费 )调整作业顺序,并行作业 4 5)精确监控质量过程 信息技术能否成为企业协调运作的基础,要看企业能否正确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能否将信息技术与企业活动结为一体。因特网提供了流程变革和管理创新的新机会。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流程和模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 L38信息对企业的价值 信息同物质、能量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要素。对企业而言,信息是推动企业中所有活动的能动性因素。 L38企业中的信息类型:按稳定性分类(静态信息、动态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业务信息)、按其他方式分类。 ?按稳定性分类 ?(静态信息、动态信息) 1)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长期保存,在一段时间内不必更新,可以被重复查询使用。如:出生日期、员工毕业院校、材料消耗定额、产品的结构等。 2)动态信息:反映业务活动或进程的实时状态,时效性强。 如:员工年龄、员工工作量、库存数量、产品产量等。 ?按决策层次分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业务信息) SK4(结合你所熟悉的企业组织),解释管理信息的层次性。 答:可举企业或学校的例子,说明高层、中层、基层使用的信息有所不同,正确使用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业务信息的概念。如:学校领导层关注的是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校竞争力等战略信息,学院层关注专业方案、学生活动安排等战术信息,教研室关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信息,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支持运作。 金字塔型管理结构: 信息类型 使用者 信息来源 使用寿命 加工方法 精确程度 战略信息 高管 广 长 较灵活 不高 业务信息 基层 单一 短 相对固定 较高 战术信息 中层 介于前两者之间 ?按其他方式分类 依附载体:文献信息、口传信息、电子信息、生物信息等 信息加工的程度:原始信息、二次信息 与组织边界的关系: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L39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框架- COBIT的含义: 企业必须重视对信息技术的管理COBIT,因为它和企业的生存紧密相关,表现如下: 1)企业对信息和信息传递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 2)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威胁越来越广泛 3)信息和信息系统投资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 4)技术引发的组织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越来越剧烈 5)技术创建就业机会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越来越明显 2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 SK5最核心的区别:数据S40是对事物状态和特征的表述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S40是对数据的解释,是数据含义的体现。(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运动及变化的描述。) 数据和信息紧密相关又有所区别。在转换过程中是连续不断的接力状态。既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信息,在不同的数据处理阶段充当不同的角色。此现象被称作信息的递归定义 S40数据处理: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过程。 S41管理信息:对社会经济活动有用的、可影响和控制生产、服务或经营活动的信息。 L41管理信息的基本性质: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相关性、层次性、简单性、经济性、安全性、可处理性、可访问性、可检验性。 1)正确性:信息内容准确反映客观事实 2)完整性:没有遗漏重要的事实 3)及时性:符合时效性要求,不过时 4)可靠性:信息来源可靠,信息采集等过程没有被曲解,信息内容可信赖 5)相关性:信息与用户或决策者所关注的问题有联系 6)层次性:可被不同的管理人员使用 7)简单性:信息的内容可被识别,有助于决策者正确理解和判断 8)经济性:生成信息的成本不应高于其价值 9)安全性:能有效防止未授权用户接触和使用信息 10)可处理性: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可支持相应的管理决策过程。 11)可访问性:合法用户可以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访问相关的信息内容 12)可检验性:用户可以检验信息正确与否 SK6管理信息的经济性为什么重要,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经济性的核心概念:生成信息的成本不应高于信息的价值。(2012版无:信息获取成本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常见的有信息资源分布、信息源、获取工具、信息质量、获取途径等;信息价值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常见的有用户、用户需求、用户意识、用户的能力、使用环境等。重要性有于:经济性本身客观存在,会影响其他特性;忽视经济性不符合市场规则,会导致得不偿失;经济性的确定有难度,影响因素多,值得特别关注。) SK11以网上银行为例,说明用户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答: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此):记住正确的网址和银行客服电话;始终用正确的网址和终端登录;保管好个人信息和帐户资料,尤其是账号和密码,不能将其透露给其他人;设计不易猜测的密码,并定期修改;妥善保管USBKey等安全产品;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网银登录电脑不能共享使用随时留意登录提示信息,及时关注账户变动情况„„ L42管理信息的特点:1数据来源的广泛性;2信息资源的共享性;3信息形式的多样性;4信息发生、处理、使用在时空上的不一致性;5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6信息生命周期的主观性。 SK7为什么管理信息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答:管理信息具有价值,这种价值取决于它对使用者决策帮助的大小。管理信息用途和价值不是稳定的数值,它受用户的自身需求、用户的信息理解的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SK8试举例说明管理信息的生命周期。 答:可选择常见的通讯录信息、某项预测数据、学生成绩信息等,以其为例说明该信息的(S43信息生命周期)捕获、组织、处理、使用、最终消亡过程。要结合用途来说明,理解信息生命周期的完整过程。 3 S44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BIS) 可用来对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传输和数据提供等。 SK9L44计算机作为管理信息处理工具(CBIS)的主要优越性有哪些, 答:自动化数据采集;高速度海量数据的存储运算;流程自动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数据传递;超强的信息表现能力。 L44传统行业的信息化 传统行业中的企业都在设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制造企业将零散的订单汇总和收集起来,按需生产,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大规模定制;服务企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对客户提供主动性服务;商业企业提供网上订货和采购,缩短物流供货流程等。 L45现代企业的信息处理要求 ?管理信息具有的可用性:及时准确经济适用4性 S知识 Y用实例说明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L45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发展线索 电子数据处理EDP?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战略性信息系统阶段SIS S45电子数据处理EDP:用计算机数据文件保存数据,用专门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运算,帮助企业完成库存控制、物资采购等管理工作。此阶段被称为EDP阶段。 S46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帮助企业及时采集和迅速处理业务数据;生成管理报表,便于管理层随时了解组织的业务动态。 S46决策支持系统DSS:以数据库、决策模型库和方法库为基础,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决策者的分析能力有机结合,利用人机对话方式,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和运算结果。(DSS能够协助决策者分析复杂问题,探索潜在的解决方案,帮助决策者选择和比较不同方案。DSS不代替决策者做决策,而是对其决策分析过程提供支持。) S47网络化应用阶段 因特网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和教育服务逐渐转向商业化应用。企业几乎所有商务活动都借助因特网运作,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一体化运作水平明显提升。网络化应用涉及的不仅仅是企业,政府组织和事业性机构也利用因特网积极从事电子政务活动,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和透明化的管理活动。 S48移动商务 ?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开展的商务活动。典型的就是3G手机。 国内的小米手机、奇虎手机、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手机等。 L48目前的前沿性应用:新型处理器和智能终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分布式计算、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服务、云计算等 S48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S48定位服务(LBS)又称基于位置的服务, 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L48代表性应用领域:手机银行服务、手机购物、掌上商城 S48物联网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泛在网络,联网的对象(从专门的计算设备拓展到了)所有常规物品。第三章对比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4 S49计算机系统应用普及:在信息时代中,人人都是信息技术的用户。 S计算机系统用户的含义 Y49说明什么是信息时代的合格用户: 要成为新技术环境下的合格用户,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最基本的技能包括安全地使用信息系统,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不断地改信息系统的应用。 安全使用信息系统的用户要: 1了解信息系统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能够使用信息系统完成所需的服务,减少人为差错(有效使用); 2积极保护信息系统的使用环境,防止各种危害行为(安全使用); 3能够识别系统的输出和结果,正确地接收和使用信息。 L50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有效使用系统资源) 具备动态的资源、管理和环境意识,可以帮助用户更为有效地使信息系统为自己服务。 L50用户在信息系统改善中的作用,表现在: 1信息系统要融入到企业运营管理之中需要经历一个与用户逐步贴合、逐步改进的过程 2用户支持和参与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有些项目甚至是由用户主导或发起的 3系统开发过程需要在用户的参与下完成 4高质量的信息系统都是信息技术专家和用户相互学习、沟通和配合的结果。 L信息系统安全使用的必要性:可避免用户的损失、是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 四、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1)基本概念2)计算机应用的发展3)新兴技术对组织的支持作用 2.难点:理解在计算机普及的条件下,信息系统用户的职责 第二章 应用信息系统 本章介绍企业中的各种信息系统: 1.业务处理系统TPS、2.管理信息系统MIS、3.决策支持系统DSS 4.流程整合型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概念 S52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L52系统的特征(性)?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系统无处不在。 SK1结合身边的现实,谈谈该如何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性 答:元素组成系统之后会呈现出新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孤立的元素所无法具备的,这就是所谓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车轮和各种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的自行车,会成为一种运输工具,具备了载人载物的功能;如果车轮或零件不能装配到自行车系统中,它们或许只是无用的物品。 SK2如何理解信息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答:(2012版无)信息系统存在于组织之中,要为管理活动服务;企业组织结构、流程、规则、文化等都是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信息系统通过输入输出与企业环境时刻发生着联系;环境的变化也对信息系统产生影响。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环境适应性,即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现:系统是有边界的,存续运行于环境之中。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作用。系统通过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与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这样的系统才有生命力。以企业系统为例,产品消费市场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导向及时调整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5 S53信息系统(IS)指以信息处理服务为主要活动的、人机交互型计算机应用系统,也称为基于计算 机的信息系统CBIS。比如民航订票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医院挂号系统等。 SK3如何理解肯尼思?劳顿教授说的,信息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作出的一种组织与管理 2012版无)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技术只是其中的基本要素;组织与管理效果的抉择”,答:( 是信息系统建设和选择中不可忽视的决策要素;系统技术选择会影响到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策略;技术、 组织与管理的协调,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现: (L信息系统的目标)信息系统以支持或反映管理活动的内容为目标,(L54信息系统的功能) 完成特定信息的采集(收集)、存储、处理、输出、控制的功能。尽管计算机是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 员,但有了计算机软硬件并不等于有了信息系统。计算机只是信息系统的构成元素之一,信息系统还需 要考虑用户和使用环境等多种因素。恰如肯尼思?劳顿教授说的,信息系统是企业为应对环境的挑战,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作出的一种组织与管理的抉择。 S54信息系统的多样性:企业中有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如超市收付款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银行绩 效分析系统、医院挂号系统等。它们的差别不仅仅存在于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即使是同一类系统,具 体功能也会有不小的差异。比如:不同的库存管理系统在计价方式支持、库房和货位管理、货物分类方 式、数据导入导出、库存报警、图形报表、移动设备支持等方面的功能都不会完全相同。 L55不同类型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 Y55比较不同类型应用系统,说明主要差别和应用领域 信息系统 基本功能 超市的收付款系统 条码扫描、前台收银、钱箱管理、小票打印、业务数据汇总、报表制作等 库存管理系统 对货品入库、出库、库存进行全面管理,包括统计盘点、分类报表制作、图形分析等 客户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定义、档案管理、潜在客户分析、客户服务跟进、销售机会预测及管理、销 售提醒等 银行绩效分析系统 基于数据仓库,用多维度全面绩效分析模型,从机构、部门、客户经理、产品、渠道 等不同维度分析和评价银行的管理绩效 医院的挂号系统 为医院的网络和电话预约挂号提供支持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制造企业中对所有与具体产品相关的信息,以及相关的过程进行集成化管理 人员培训管理系统 支持企业在线方式的培训,包括培训计划制订、用户管理、在线课程学习、考核管理、 培训跟踪与信息收集等 B2B电子商务网站系统 支持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能 SK4 L55信息系统的分类:一般根据组织关系进行纵向和横向分类。 纵向: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等不同系统。 横向:战略层系统、管理层系统、操作层系统(分别称为决策支持系统DSS、管理信息系统MIS、业 务处理系统TPS) ?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 1)业务处理系统TPS:负责日常业务信息的采集、业务处理和管理监测。 2)管理信息系统MIS:日常计划、管理监控。 3)决策支持系统DSS:处理决策问题。 ?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 企业中存在很多业务部门,大家熟悉的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生产部、财务部等等。 部门系统可以是独立的,服务于特定的管理部门,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覆盖多个职能部门或较广泛领域。 第二节 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 56信息化:企业用信息系统覆盖手工运作的过程,即~ 6 Y识别不同组织中常用的应用信息系统 L57企业的网络化: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从组织的内部向组织外部逐步扩展,应用覆盖领域逐步延伸的过程。~(企业不受传统组织资产、部门实体或办公场所的约束,而以网络为基础,形成了以分工合作关系为纽带,依市场原则组合的虚拟化运作机构。) SK5从网络化过程看,信息系统是如何分类的, 答:根据系统与企业组织间的网络关联水平,可以有部门级信息系统、企业级信息系统和组织间信息系统。 1)S部门级信息系统:部门内部业务 2)S57企业级信息系统:整合多部门流程,实现整个组织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传递。 )S57组织间信息系统(跨组织信息系统):不同企业间信息流的管理和集成,使不同组织间的产品3 和服务数据能够自动交换。如B2B交易系统、远程电子支付、集成信息发布、虚拟企业等 SK6部门级系统、企业级系统、组织间系统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2012版无)从组织关联的角度看,部门级系统、企业级系统和组织间系统是可以相互联结的信息系统,系统的用户对象和应用范围从企业内部向外部逐步扩展。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为:部门级系统主要支持部门内部业务;企业级系统支持多部门沟通联系、覆盖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业务;组织间系统可以把不同企业的业务联结到一起。 L57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 信息化和网络化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地理分隔的障碍,改变了原有的时空和距离概念,引发了很多管理创新,比如远程办公、GPS。企业的结构不再受物理的约束,而是以网络为基础,形成分工合作的关系,依市场原则组合的虚拟化运作机构,如虚拟企业、虚拟团队。 S58虚拟化:是网络化条件下企业组织关系的重大变革。 虚拟企业58 ?由独立分布的机构、公司或个人组成的、临时或永久的集合体。组织成员之间借助信息及通信技术提供互补的能力,共享资源以完成该“企业”的经营过程。 (P38具有不同资源优势的独立企业为实现超常目标组成的合作联盟称为虚拟企业) L58虚拟企业的特点?企业没有总部办公室或多层组织结构(没有物理实体) ?成员隶属于不同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对手(通过网络汇聚而成) ?主要以整合资源及能力、共享技术、分摊费用、满足市场机会为目的 虚拟团队:由处在不同地点的真实的人员组成的团队,通过电话、网络、可视图文等沟通手段组成虚拟的工作环境,按流程工作,完成共同的工作目标。 第三节 业务处理系统 S58业务处理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的概念:服务于企业的操作和执行层面,主要处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实现基本业务处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L58业务处理系统应用: TPS 是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最多的系统,比如商业银行的柜台储蓄业务处理系统、中间业务处理系统,邮局的快件处理系统、同城速递系统,医院挂号系统,交通管理机构违法处理系统,超市的收付款系统,铁路的售票系统,学校的课程注册系统、ATM机等都是TPS业务处理系统 Y58说明业务处理系统TPS的功能:(主要功能)支持基层,或前端业务机构的具体管理事务。 SK7归纳TPS的作用 答:TPS负责处理日常业务,实现基本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规范化。作用有:业务的自动化处理,结构化数据高效捕获和传递,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准确(可用性),支持大量数据处理,具备安全防护能力。 L59业务处理系统的构成:输入界面层、业务处理层、数据存储层 业务处理周期均包括五项基本活动:数据输入、业务处理、数据库维护、生成文档和报告、查询处理 与此对应,一个TPS的基本结构如下: 7 数据输入 生成文档和报表 业务处理 查询处理 数据库维护 L60业务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覆盖全业务:(业务集成化运作)TPS支持源数据自动采集和远程查询,具有广覆盖、高传输率、可靠数据存储、可用性高的特点。 S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是一种对系统可用性要求很高的TPS。比如面向全国或全球客户提供? 航空订票服务或信用卡服务等。 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的主要特点: ?OLTP是实时性系统 ?大量客户远程提交申请,系统正确处理多客户申请的并发操作 ?系统快速响应,完成该项事务的处理 ?系统及时保存和更新数据库文件后,立即向客户返回信息 ?OLTP能够保证系统业务处理和响应的时间符合用户需要,并保证操作流程的顺畅。 SK10说明OLTP和OLAP的概念和主要区别。 答:(2012版无)OLTP是联机事务处理,对系统可用性要求很高,是支持远程操作的实时业务处理系统。OLAP是联机分析处理,可用来观察和分析数据,分析复杂的数据关系,以发现趋势和有用信息。支持管理者的分析过程。 第四节 管理信息系统 S61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储存、加工、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狭义指支持中层管理运作的各种计划和控制系统,同时具备基层运作和高层规划功能。 L62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应用): 1)提供规范化报表,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业务状态,改善业务 2)MIS扩大信息交流和共享范围,帮助企业从整体管理的角度实现运营监测、控制和规划,促进业务质量、成本和服务的改善。 3)SK8 MIS的核心作用:在适宜的时间,用适宜的形式,将适宜的信息,提供给适宜的决策者。 L6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报表结构 Y63MIS最核心的功能是:高质量地生成职能部门所需的信息报表。MIS的报表内容一般有: 1)周期性报表(财务报表、销售日报表) 2)推式报告(关键指标报告、内部网统一传递的报告) 3)需求报告(即时性信息提供、对用户查询的响应) 4)例外报表(异常报告、临时项目报表) ?S63职能部门系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生产~、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8 L6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三代 1)第一代: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它从整个流程合理性出发,对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需求和未完订单等多个领域的数据作出比照,计算得出物料需求数据,并用来修改物料订单,改进企业的订货策略。 )第二代: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RPII,它将统一管理的对象从物料扩展到了人力、设备、时间、资2 金等更多要素,用软件集成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会计、成本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全面性管理,用来支持企业按需生产的运营模式。 3)第三代: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它在MRPII的基础上又集成了市场、财务和成本控制功能,再次提高了企业内部运作、流通和财务流程的效率,改善了企业内各个部门管理工作的协调性。 MIS逐渐向与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员工和其他利益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另一方面:外部集成, 相关者协作的集成应用体系发展。 第五节 决策支持系统 S65决策支持系统DSS:为高管服务的、以数据分析为特点的、有高度灵活性的信息系统。(简单说,DSS是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交互式信息支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SK9说明DSS和MIS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答:区别:参见表2-2的内容,在决策支持、信息形式、信息格式和处理方式上各有不同。 联系:主要是DSS往往以MIS为基础,MIS有时会融入部分DSS的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 提供决策支持 提供关于组织绩效的信息 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技术来分析特定的问题 和机会 信息形式和频周期性报表、例外事务报告、按需提供的交互式查询和应答 度 推式报表和响应信息 信息格式 预先指定的固定格式 特定的、灵活的和自适应的格式 信息处理方法 为提取和操纵企业数据提供信息 为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供信息 TPS、MIS和DSS之间的区别 ?(2012版无) 信息系统 TPS业务处理系统 MIS管理信息系统 DSS决策支持系统 特点 目的 反馈控制 服务于管理前馈、反馈) 支持决策 解决的问题 高度结构化问题 结构化问题 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面向的人员 操作层 管理控制层 战略规划层 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动化 无人干预,计算机为主 决策者为主 对数据的加工 浅 深 侧重点 作业:实现作业层业务处理的自管理:提供日常业务管决策:提供决策所需要 动化 理所需要的信息 的信息 信息需求的范围 体现作业层的信息需求 体现系统的全局和总体体现决策者的信息需 信息需求 求 驱动模式 数据驱动 数据驱动 模型驱动 信息管理方式 信息的集中管理 信息的集中管理 信息的分散利用 L66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DSS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选择决策目标,构建分析模型,提供备选方案;并能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和优选,为决策者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9 Y66说明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作用) 例如:销售经理收到了MIS生成的常规销售报表,他可以利用DSS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他可以对不同产品线、不同地区或人员的销售情况进行具体观察,与往年数据进行对比,观察某项销售促进活动的效果,看相关的促销费用和销售人员津贴等对销售的增长有没有作用,更为深入的了解销售活动的实施效果,以便决定如何改进以后的销售策略。 OLAP)以实时的方式提供查询需求,并执行在线任务,系统快速响应并返回查询S66联机分析处理( 结果,有力地支持管理者的分析过程。 L66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DSS是以数据管理、模型管理和知识管理三部分为基础,加上人机会话界面构成的(人机对话系统);?数据管理功能可从企业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提取和复制资源到DSS(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型管理功能保存和管理DSS运算方法和模型(模型管理系统);?对模型的选择和使用等需要有专门的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系统);?会话界面是用户与DSS之间沟通的接口(会话界面)。 SK11为什么DSS中的会话界面很重要, 答:(2012版无)DSS不能代替用户决策,而是要支持用户的决策分析过程,提供必要的资源、知识和逻辑等,帮助用户分析数据,因此必须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支持人机会话过程,接受输入信息,并展示和提供分析结果。这个界面对于实现决策支持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L68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商业智能、主管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群决策支持系统 ?S68商业智能:普及化的应用被称为~ ?主管信息系统EIS:为组织最高层管理者定制的DSS ?专家系统ES:具有学习、教育、咨询功能。ES可以用来对某个领域的特定问题提供专家水平的决策支持。 ?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群体合作支持系统。其主要作用有:抑制消极行为、提升满意度、改进效率和质量、有效传递信息 SK12 EIS的特点是什么, 答:1及时提供关键信息,2根据高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定制,3操作简便,支持沟通过程,4信息提供方式灵活多样,支持数据深度查询。 SK13为什么EIS要有“数据下钻”能力, 答:(2012版无)使初始信息提供简洁、焦点清晰;使数据可追溯,方便高管自主查询,并找到问题源头。 现:EIS的信息提供方式非常灵活,界面清晰、友好,支持用户对数据进行深度查询,具备“数据下钻”的能力。 SK14结合实际,谈谈GDSS为什么要抑制消极行为, 答:如匿名评审系统,消极行为包括泄露投票者身份、投虚假票、投无效票等。发现和抑制消极行为,才能得到公正、可靠、可用的投票结果。 第六节 流程整合型系统 S70流程整合型系统:把各种系统的数据集成到一起形成跨企业的信息流。(包括3种: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CRM客户关系管理) S70 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概念:整合组织内部流程的企业级信息系统 10 L70ERP的作用:从企业整体层面管理内部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产、供、销等各方面,解决各部门系统分割状态下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L70ERP的功能 1)协调企业的关键业务过程,使业务信息在销售、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间无缝流动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及时传递 2 3)有效控制企业中各个业务环节的衔接过程,消减低效流程 4)增强管理的有序性和透明化 L71ERP的结构: 将企业中的关键业务: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人力资源的管理都整合到一起。 SK15企业如何从ERP软件得到ERP系统 答:需要基于ERP软件,经过“二次开发”和实施。 S71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的定义:是一种组织间信息系统,可跨越组织边界传递信息。 L71供应链管理SCM的作用 主要作用:帮助企业管理和供应商的关系,使规划、货源组织、生产过程、产品流通和服务最优化。 作用: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有效抑制“牛鞭效应”,达到效益最大化。 L72供应链管理SCM的特点: SK16信息技术如何能够改善供应链的运作, 答: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系统对供应链的支持表现在如下方面:精确决定作业时间,快速传递和跟踪订单,降低库存成本,按需生产,追踪产品物流,追踪产品设计变化,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 S7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定义:是企业中跨部门整合的信息系统,它以外部资源——客户为中心建立,旨在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关注度,改善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 L73 CRM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 SK17信息技术如何能够改善客户关系的管理, 答:实现客服流程的集成化和自动化,搜集分析每个客户的信息,并利用多种通信渠道,以协调一致的态度和风格与客户交流,发掘客户价值。 11 L73 CRM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CRM对于吸引和维护客户,提供更加快速和周到的服务,改善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优化企业利润,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轿车销售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业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1. 2.难点:1)部门级信息系统、组织级信息系统和组织间信息系统的异同2)ERP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第三章 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本章知识结构:1.计算机系统平台2.通信系统平台3.计算机网络平台(?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 4.数据库平台 第一节 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 S75资源:信息、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资源 S75信息处理:对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和利用 S75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为进行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L75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构成:计算机系统平台、通信及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硬资源S75以及相关的理论、方法、、规则、制度、政策等软资源。 ?计算机系统平台: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通信网络平台:含通信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移动基站等)、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磁波等)和通信协议(TCP/IP、UDP等) ?数据库平台:含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 ?信息处理的S75软资源 ? SK1简述信息处理软资源包含的内容及作用。 答:软资源主要是指实现信息处理所必需的方法、技术、标准、规范、制度和法规等,它们控制和管理着参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库等实体平台以及人的活动,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利用等处理功能。 L76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发展:计算机平台、通信网络平台、C/S与B/S模式、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平台的发展 呈现出: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的特点 两个代表:Intel(CPU芯片)和微软(操作系统) ?通信网络平台的发展: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的综合网络系统。 ?C/S与B/S模式:(通信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2种模式) C/S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 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注意:两者无本质区别,B/S是一种特殊的C/S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1)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2)基于Web的数据库系统、3)数据仓库技术、4)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和推广使得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更强大,应用领域更广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集中式平台和分布式平台(根据资源分布结构和处理过程的不同,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分为) 1)集中式平台:信息处理都集中在中央系统。典型应用是航空订票系统和银行系统。 2)分布式平台:数据存储和处理都由独立的计算机设备共同完成(万维网)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平台 计算机:一种能自动、高速、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的数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高速数据运算和大量数据的存储。 12 L81冯•诺伊曼计算机的功能:1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输入设备)2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存储器)3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运算器)4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控制器)5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客户(输出设备)。 S81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五大部件): SK2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所包含的五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 运算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器 控制器 L81程序存储体系结构的改进:增加浮点数、字符串等新的数据类型;采用虚拟存储器,方便高级语言编程;引入堆栈,支持过程调用、递归机制;支持多处理机;采用自定义数据表示;使程序和数据空间分开等等,使得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都有了巨大的提高。。 L82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关系: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为进行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构成:计算机系统平台(硬件系统、软件系统)、通信及网络平台(通信网络设备、传输介质和通信协议)、数据库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硬资源S75以及相关的理论、方法、标准、规则、制度、政策等软资源。 L81S81计算机系统分类: ?硬件(含中央处理机、存储器和外部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执行部分。 ?软件{分系统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 S82媒体:存储信息的实体或信息载体。 S82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的特征:实时性、交互性、多样性、集成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1)L82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处理音频及视频信号时,经过压缩再进行数字化编码,从而大大缩小其容量的技术。(静态JPEG和动态MPEG)1.2.4.7 2)L83数字图像技术:就是对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使其更适合人眼或仪器分辨,并获得其中的信息。对图像进行采集和数字化,按照一定的要求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字图像通过显示、打印等方式表现出来。(数字图像处理过程:输入、处理、输出) 3)L83数字音频技术:含?声音采集及回放技术 ?声音识别技术 ?声音合成技术三方面,通过计算机硬件“声卡”将模拟的声音信号数字化,并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回放。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字声音的处理、识别和合成。 13 4)L83数字视频技术:?视频采集及回放 ?视频编辑 ?三维动画视频制作 (AVI和 MPG文件格式两种,MPG文件的存储量最大约为AVI文件的1/5—1/10.声频带宽20KHz,视频带宽>6MHz) 5)L84多媒体通信技术:利用通信网络综合性地完成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L84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能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存取。 6 7)L84虚拟现实技术(人工现实或灵境技术):VR本质是人与计算机之间或人与人借助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VR在科研、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应用。 SK3S84计算机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运算部分所采用的基本器件。 答:第一代1945~1954(电子管和继电器) 第二代1955~1964(晶体管、磁芯、印刷电路) 第三代1965~1974(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层印刷电路) 第四代1975~1990(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 第五代1991~至今(高性能微处理器、高密度电路)。 早期计算机根据体积和成本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S85计算机发展方向: 1)高性能化2)微型化3)大众化4)智能化与人性化5)功能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今后的计算机处理速度更快、体积更小。 第三节 通信系统平台 1. S86数据通信的概念: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S86通信系统的构成: 发送器 传输系统 接收器 源点 终点 SK4S87数据通信的方式: 按信息交互方式分: 1)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无线电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无线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电话、因特网 按传输二进制数时的时空顺序分 ?并行通信(同时传送) ?串行通信(依次传送)(异步、同步串行通信) L87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的设备及功能特点 并行通信模式传输速度快,但耗材多,造价高,不适于长距离传输。一般只在计算机内部元器件之间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如计算机存储器的总线传输。 串行通信节省设备线路开销,但速度相对并行通信慢,一般用于长距离数据传输。如计算机与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外围设备间数据传送,以及更远距离的通信。在计算机设备中常用的RS232接口和USB接口就属于串行通信的接口方式。 L88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 1)传输系统的利用:传输设施通常会被多个通信设备共享,需要有某种技术或机制为多个用户合理分配传输系统的总传输能力,充分利用传输设施。如复用技术、拥塞控制机制等。 2)接口及信号产生:保证终端与传输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产生能在传输系统中传播,并能被接收器转换还原成数据的信号。 3)同步: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达成约定,接收器能够正确判断信号到达和结束的时间点,同时知道每个信号单元的持续时间。 14 4)差错检测与纠正:能够发现通信系统中各种原因造成的信号失真,并纠正由此引起的数据差错。 5)寻址与路由:当两个以上设备共享传输系统时,终点系统必须有独立的地址标识,传输系统能够保证终点系统唯一地收到具有该标识信息的数据:如果传输系统本身是具有多条路径的网络,那么该系统能够选择出某条特定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网络管理:数据通信设施作为非常复杂的系统,不能自动创建和运行,需要各种管理功能来规划、6 设置、监控、调度和维护。 7)安全保证:数据能够在源点和终点间不被改变地传输,且不被其他非法用户获取。 信号以时间为自变量,以表示数据信息的某个参量(振幅、频率、相位)为因变量 数据传输的信号(按其因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分) 1)S88模拟信号:指因变量完全随连续消息的变换而变化的信号。(因变量连续) 2)S88数字信号:指因变量离散,自变量时间也离散的信号。(因变量离散) 编码:由数据转化成信号的过程。以优化使用传输媒体为原则(节省带宽、减少差错率、利用已有网络等) S89编码方式: 通信系统的编码方式共四种: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模拟 模拟 数据 信号 编码 数字 数字 1)调制:在源点,调制器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 2)解调:在终点,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 Y89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类型分析: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也就是调制的过程,是利用作为数据载体的模拟信号(载波)的三个属性,即振幅、频率及相位来实现。所以相应的编码方案有三种: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幅移键控:将数字数据的二进制码1和0分别用载波信号振幅的保持和中止来表示,数字1保持载波,数字0中止载波。 ?频移键控:由载波信号不同的两个频率分别表示0和1.数字为1时提高载波频率,数字为0时降低载波频率 ?相移键控:由载波信号不同的相位偏移来表示0和1.以数字0变成1时,相位角移动180度实现调制。 S90传输媒体的分类: 导向媒体:通过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传播 非导向媒体:指无线(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蓝牙等)传播 L90 SK5相对于双绞线和同轴电缆,光纤具有的主要优势:容量更大;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衰减更小;隔绝电磁场;成本低廉。 L91微波与蓝牙: 微波与蓝牙:微波波长在1mm——1m之间 ,具有较好的方向性,适用于点对点通信。(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微波通信)。 蓝牙:S91蓝牙技术是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最大传输距离10m,最高数据传输速度1Mbps。蓝牙技术本质上是使用微波作为无线传输介质,它工作在频率为2.4GHz的微波频段。这一频段的特点是无需通过各国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进行分配,专门供工业、科学、医学等领域自由使用。 S92带宽:指信道中数据实际传输的最高速率。 S92信道:信道的带宽是指信道容量,即信道中传递信息的最大值。单位是b/s比特/秒。 15 S92多路复用技术:让多个通信的双方共享数据链路的带宽容量,称为“复用”。 常见形式 原理 应用 频分复用FDM 把多个信号调制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 用于模拟信号传输(有线TV) 时分复用TDM 将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把这些时隙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轮流地分给多个信号源使用 移动通信、无线计算机网络、移动计算机联网.CDMA 码分复用CDM 靠不同的编码区分各路原始信号 L93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数据传输同步方式分) 同步技术是指通信系统中实现收发两端动作统一、保持收发步调一致的过程。常用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有异步式同步(简称异步)和同步式同步(简称同步)。异步和同步本质上都属于同步技术。两者的区别在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是独立的还是同步的。 1)异步数据传输:以字符为单位独立发送。 2)同步数据传输: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发送。 传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异步数据传输 不需要在收发两端建传输时传输效率较低,只适用于低速系统 钟信号,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同步数据传输 传输效率高,开销小,适用于收发双方需建立同步时钟,实现和控制比较复 高速系统 杂,有一位出错就需要重新发送 Y94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包交换)、分组交换(最主要的交换方式) 数据交换种类 优点 缺点 电路交换 传输延迟小、不会发生用户冲突 建立时间比较长、带宽易浪费 报文交换 不限制报文大小 延迟较大、不适合交互式数据通信 分组交换 适用于速率要求高的交互式通信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平台 S95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的产物。 SK6S95计算机网络的特点(4个主要功能):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共享软硬件)、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L96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定时。 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运行的基础。 语法:定义协议中所使用数据块的格式 语义:规定各数据块格式的作用 定时:规定数据块的交换顺序和定时器的使用。 常见的网络协议:IP(网际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S9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覆盖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1)S96局域网 LAN是指范围在几百米到十几千米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L97局域网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网络主要体现在):?网络所覆盖的物理范围(10m—1km)、?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 2)S97城域网MAN :城域网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上与局域网相类似,只是规模大些。 3)S98广域网 WAN:广域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如一个或几个国家。 4)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局域网、广域网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使得海量信息能在更广阔的范 16 围内传播,就构成了互联网。 Y98分析广域网与互联网的异同 网络类型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互联网 特点 10M~1KM 10KM 100KM 1000KM 覆盖范围 房间、建筑物、校园 城市 国家 洲或洲际 交换技术 传输技术 共享信道 1-2根电缆 网关 X.25,ATM,帧中继 总线结构(以太网)、 (因特拓扑结构 环形结构(令牌环网) 总线结构 网) 无线局域网将取代有线局域网 无交换设备,高数据传输率、低延迟、低误码率 特点 设计简单 SK8S98 TCP/IP协议(体系 )?的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协议簇是因特网发展的基础框架 应用层 FTP,Telnet,http,SMTP 传输层 TCP,UDP 网络层 IP,ARP,RARP(网际协议是这一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网络接口层 Ethernet,Token-ring.FDDI,X.25,ATM 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不同,IP地址分为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 L99 IP协议最基本的功能:实现IP编址。就像每个人必须有独一无二的邮政地址以保证安全可靠地收寄信件一样,基于TCP/IP的网络上每台设备的每个网络接口都必须有唯一的IP地址,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准确传输。如是没有IP地址,数据不可能在网络和设备间流动。 L100 IP路由:指在不同网络间的数据收发选择路径连接,如同人们出行要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到达目的地一样。完成这种功能的设备称之为IP路由器。 S100 IPv6: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提出,用于替代现行的Ipv4,IPv6中IP地址长度为128位,能给地球上每个生物提供一个IP地址,IPv6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L100 TCP与UDP:(传输协议) 1)TCP:面向连接(打电话);可靠性高;资源的开销较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UDP:面向非连接(写信);无法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视频会议、在线播放等 3)S101(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 类型 含义 特点 主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与物理端口 其它网络设备相连的接口 逻辑端口 区分不同应用类型的标识号 一个端口对应一个特定的因特网应用或服务 SK7写出FTP(传输文件服务)、Telnet(远程登录服务)和http(网页浏览服务)协议的端口号 答:21、23、80(端口号介于0-65535整数) S101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并按照一定协议,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形式。(简单说: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7 SK9L102构成物联网的必要条件:1具有信息接收和发送器件;2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3具有中央处理器;4具有操作系统;5有可被识别的唯一标号;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L102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拓展和延伸,其技术的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因此物联网必须能支持现有互联网中的基本协议。此外,物联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纳入物联网的“物”,即物联网中的结点必须具有智能处理能力,能够对物品实施智能控制,并分析、加工和处理由各种传感设备采集到的海量信息。 L102物联网三个层次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SK10物联网的感知层有哪些感知终端,RFID技术与物联网有什么关系, 度传感答: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及其数据处理设备构成,主要包括各种温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湿器、二维码标签及其读写器、RFID射频标签及其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 (2012版无)(RFID是指无线射频标签,是对物品进行标识的方法。借助RFID可对所有物品的运动、状态、位置等信息进行标识,使其能够在因特网中被“认出来”。 RFID是物联网重要的基础性技术。) 感知层的作用:采集各种有用信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标记识别。 网络层由软硬件构成。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转化成数据格式,并遵循一定的网络协议,保证数据能准确地到达指定的目的地 应用层提供物联网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将各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应用。 S102物联网的应用(用途):食品安全、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邮政物流、环境监测等各行业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物联网的推广和使用将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更高效。 S103云计算: 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产物。(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大量由互联网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 SK11请写出云计算的意义 答:L103云计算的特点:虚拟化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灵活方便地获取服务、高性价比。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各种设备登录到云中进行计算服务,用户端的硬件设备要求很低,软件也不需要购买和升级,只需要向云提出定制需求即可,而获得的却是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所提供的海量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 SK12为什么说云计算特别适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答:因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常常拥有新技术和新创意,却苦于没有资金支付高额的IT硬件和软件费用。而云计算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让他们拥有大企业级的IT技术资源的支持,从而极大促进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鼓励了更多的创新。 L104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 1)IaaS:基础设施服务(如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 2)PaaS:平台服务(用户共享) 3)SaaS:软件服务(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游戏娱乐等) 第五节 数据库平台 SK13 S105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 技术 方式 特点 人工管理 完全由程序实现 程序和数据联系在一起 数据大量冗余且不一致 文件系统 大容量存储设备 数据文件独立 各数据文件间无联系 S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 数据与程序完全独立 数据结构化、高度共享、冗 数据统一管理 余度低、易扩充易编程等。 18 S106数据库系统:指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 SK18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有何区别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指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而数据库系统是包含了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五个部分的应用系统。 S106数据库DB: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特定组织各项应用相关的全部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L106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SK14数据库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有什么作用, 答: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五个部分构成。 ?数据库不是根据某个用户的需要,而是按照信息的自然联系构造数据;它能以最佳的方式,最少的冗余,为多个用户或多个应用共享服务。数据库的主体是相关应用所需的全部业务数据的集合,称为物理数据库;另外还用一个数据字典系统存放各级数据结构的描述,称为描述数据库。 ?计算机硬件是数据库赖以存在的物理设备。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的庞大的系统软件。利用这个软件用户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创建、操作使用和维护,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保护和控制数据,使数据能够被任何有权限使用的人有效利用。 ?用户有两类:对数据库进行联机查询和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供的界面使用数据库的最终用户,负责应用程序模块设计和数据库操作的应用系统开发设计人员。 SK15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两种映射 答:三级模式主要分为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两个方面。 描述物理结构的称为物理模式(内模式),它直接通过操作系统与硬件联系。 描述逻辑结构的称为模式(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数据结构的完整表示,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不涉及具体数值) 针对每一个用户或应用,又由模式导出若干个子模式(外模式、用户模式)。子模式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用户能够看见并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还提供了两个映射功能(模式)。一个是在物理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射(转换)功能,另一个是在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转换)功能。 19 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 „ 用户A1 用户A2 用户B1 用户B2 子模式B „„ „„ 子模式A 子模式/模式映射 模式(概念模式逻辑模式) 数据库管理 系统DBMS 模式/内模式映射 物理模式(内模式) 物理数据库1 物理数据库2 物理数据库n ~~ 1)子模式(外模式、用户模式):直接面向用户;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子模式 2)模式(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3)内模式(物理模式):数据库的物理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4)两级映射:外模式/模式:实现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实现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 SK16试述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答:物理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射使得数据物理存储结构(内模式)改变时,只需修改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而逻辑结构(模式)不变,因而相应的程序也不需改变,这就是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 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使得逻辑结构(模式)改变时,只需修改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而用户结构(外模式)不需改变,所以应用程序也不用改变,这是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SK17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通过这两种映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还提供了两个映射功能(模式)。一个是在物理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射(转换)功能,另一个是在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转换)功能。},数据库实现了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一方面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另一方面使得应用程序的编写再不用考虑数据的存取路径等细节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修改和维护工作量。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SK19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小型:DDL+DML合二为一) 1)数据描述语言(DDL):用来描述数据库、表的结构,供用户建立数据库及表。 2)数据操作语言(DML):供用户对数据表进行数据的查询(包括检索与统计)和存储(包括增加、删除与修改)等操作。 3)其它管理和控制程序:保证数据安全、完整及多用户并发操作。 L109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使用方式: SK19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基本功能有如下四点: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纵功能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0 SK20 S109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新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的发展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有机结合的发展3)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数据仓库。 SK21试述面向对象模型与面向对象数据库 答:不同于层次、网状、关系这些传统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非传统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支持面向对象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定义的对象集合体就是一个对象库,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持久的、可共享的对象库的存储和管理者。 L110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ACCESS、SQL Server、 Oracle、MySQL、FoxPro和Sybase等 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有机结合,先后出现了分布式、并行、演绎、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Web数据库 SK22简述分布数据库的含义与特点 答: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逻辑上统一而地域分布的数据集合,是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下,实现将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分布在各节点局部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集合。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按照全局的需要把数据分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数据子集,并将数据子集分别存储在处于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中。每个节点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都有独立处理本地事务的能力,充分体现出数据库系统的分布性特点。同时数据库系统还具有数据协调性的特点,在逻辑上各节点上的数据仍然是一个整体,对用户来说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各节点之间可以随时互相访问传递数据,虽然用户不知道数据究竟存放在什么位置,但是使用起来就像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方便。可以说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许多数据库逻辑组成的,针对全体用户的全局数据库系统。(银行业务处理、航空订票业务) SK24简述多媒体数据库的特点 答:集成性、独立性、数据量大、实时性、交互性 L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联系和区别 (2012版无)数据库是面向事务的设计,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设计的。数据库一般存储在线交易数据,数据仓库存储的一般是历史数据。数据库是为捕获数据而设计,数据仓库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数据仓库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数据库。目前,大部分数据仓库还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的。可以说,数据库、数据仓库相辅相成、各有千秋 数据库 数据仓库 设计 面向事务 面向主题 存储 在线交易数据 历史数据 为捕获数据而设计 为分析数据而设计 S113数据集市:从数据仓库中独立出来的一部分数据,也可称部门数据或主题数据。实际上数据集市就是为一个战略业务单元或部门服务的低成本、小规模的数据仓库。 S113SK23简述数据仓库的定义与特点 答: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 数据仓库的特点是: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反映历史变化 数据仓库的构成:数据仓库数据库、数据抽取工具、元数据、访问工具、数据集市 Y熟悉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 21 四、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1)信息处理平台的构成2)重要通信与网络技术术语的含义3)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4)平台如何对组织的计算机应用提供支持5)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与功能 2.难点:1)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2)幅移键控、频移键控和相移键控3)TCP/IP协议体系4)数 )数据仓库 据库系统的结构5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 知识结构: 1.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数据规范化?数据库的安全性 .SQL语言?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管理?数据表的定义?数据表的管理?索引的建立与删除?视图的2 定义与删除 3.数据管理系统中的SQL语言的数据查询功能?简单查询?高级查询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概述 SK1简述模型、数据模型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答:对现实世界事物特征的模拟和抽象就是这个事物的模型。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S是抽象的表示和处理数据的工具。 首先按人们的认识将现实世界的事物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然后再将其转换为机器世界中计算机支持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模型应当满足:1)真实反映物质本身2)容易被人理解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具体 概念 逻辑数据模型 认识抽象 转换 事物 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 机器世界 S116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是从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出发,根据建模的需要将具体的事物抽象为便于理解和研究的模型。(按用户观点对现实世界建模。) S概念模型的常用术语: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 1)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具体的物件如张三、清华、奔驰;抽象概念如法规;某种联系如学生的选课、顾客的购物等) 2)属性:实体的特征 3)码:能够唯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 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5)实体型: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刻画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如计算机(编号、品名、型号、单价) 6)实体集:某个实体型下的全部实体。如某单位的全部计算机 7)联系:一个实体型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称为内部联系。不同实体集间的联系称为外部联系。 Y117 SK3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几种,实体内部的联系有几种, 答:实体之间和实体内部各有三种联系: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 Y10 E-R(实体-联系)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SK4什么是E-R图,E-R图(L118概念数据模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描述概念模型的主要工具是E-R图,利用E-R图实现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叫做E-R方法。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 22 图形符号: 联系 实体 属性 无向连接前三种图形构成具体概念模型 118数据模型的分类: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L SK2简述逻辑数据模型的组成 答:S119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描述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逻辑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概念组成。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是数据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一般以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常用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以及面向对象模型。 S119物理(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 S120关系数据库: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如果依照关系模型定义,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系统由不同关系构成,每个关系就是一个实体,可以用二维表表示。 L121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与术语:关系、属性、元组、框架、域、候选码、主码、主属性、非码属性、外部码、参照关系、被参照关系 P121 S 120SK5关系模型的特点是什么,五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S120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 五个基本条件是:1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这是最基本项。2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属性。各列都有唯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值,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3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4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元组。一个表格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出现。5各行顺序是任意的。 SK6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有哪些, 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前两项是必须满足项)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L122关系的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参照关系中的外码与目标关系中的主码相关对应,则参照关系中每个元组在外码上的每个属性值必须为空值,或者等于目标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参照关系和被参照关系可以是同一个关系。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由用户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为某个关系数据库设定非约束条件。例如,“成绩必须是0到100之间的整数”。 L123SK7基本的关系操作有哪些, 答:基本的关系操作有传统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两类。 传统集合运算主要有并、交、差三种,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是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三种。 S126范式:即关系的层次,限制越严格的关系,范式越高。 SK8数据规范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可以通过分解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模式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数据规范化S126。采用投影分解方式,可消除关系模式中的不完全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 23 L数据规范化的过程:?建立一范式、?解决的方法 ?建立二范式、?建立三范式。 Y用实例描述关系规范化的过程 例题:下图是一个单位关于车间和物资信息的表: 存在问题: 1)插入异常 2)删除修改异常 3)数据冗余大 SK9数据库安全性的含义是什么,与完整性有何不同, 答:数据库具有防止非法用户闯入,或合法用户非法使用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的功能叫做数据库安全性L129。它与数据完整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安全性是防范非法用户及非法操作,完整性是防范使用不合语义的数据。 SK10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安全措施有哪些 答:身份验证(口令、IC卡、指纹、虹膜等)和存取控制(“授权”机制。为不同的用户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如:读、写、执行等)。加密保存 24 第二节 SQL语言 SK11试述SQL语言的组成和基本语句 答:SQL语言是集合了DDL(数据定义)、DML(数据操纵)及DCL(数据控制语言)数据查询的功能为一身的语言。它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如定义关系模式、插入数据建立数据库、查询更新、维护、数据库重构、数据库安全控制等。核心功能只使用了9条命令动词。 SELECT 数据查询; CREATE、DROP、ALTER 数据定义; 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操纵; GRANT、REVOKE 数据控制。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标准关系数据库语言,也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 SQL S131 SQL语言的特点: 1)SQL是非过程化的语言,只需要说明做什么,而不需要告诉如何做。 2)(S基本SQL语句命令)核心功能只有9条命令动词:SELECT数据查询;CREATE、DROP、ALTER数据定义;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操纵;GRANT、REVOKE数据控制。 L SQL命令格式: SQL语言的使用 1)Visual FoxPro 可以直接用命令形式以交互方式使用,也可以嵌入其它语言程序命令行中,以程序的方式使用。提供查询设计器和查询向导。但只能使用SELECT、CREATE、ALTER、INSERT、UPDATE、DELETE等6种主要语句。 2)SQL Server 2000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T-SQL语言。是纯粹的SQL语言开发软件,对数据库的管理和操纵功能强大,但没有提供客户端用户界面的创建功能。 SK13试述在SQL语句的WHERE条件子句中谓词ALL和ANY有何异同 答:(2012版无)在SQL语句的WHERE条件子句中谓词ALL和ANY都是为了指定查询范围,ANY可以指定子查询结果中的某个值,而ALL则指定子查询结果的全部值。 S132 SQL数据库(中)的术语:表、数据库、索引、关键字、视图 1)表 术语的对照表 SQL Server 2000 Visual FoxPro 关系模型 关系 表 数据表(表) 元祖 行 记录 属性 列 字段 框架 结构 结构 主码 主键 主索引 候选码 键 候选索引 Y创建用户数据库及数据表 2)数据库L133数据库定义与管理135 【】可选项 <>必选项 ?任选一 „为前面同类项的多次重复 定义: CREATE DATABASE<数据库文件名> ON [PRIMARY] (NAME=数据库逻辑文件名, FILEMANE=,数据库文件么后缀及存取路径, [,SIZE=初始容量值] 25 [,MAXSIZE=最大容量值|UNLIMITED] [,FILEGROWTH=增加值])[,„] [LOG ON (NAME=数据库逻辑文件名, FILENAME=,数据库文件名后缀及存取路径, [,SIZE=初始容量值] [,MAXSIZE=最大容量值|UNLIMITED] [,FILEGROWTH=增加值])[,„] [FOR LOAD|FOR ATTACH] 数据库的管理:显示数据库信息:SP_HELEDB[数据库名] 配置数据库 :SP_DBOPTION[,数据库名,][,,选项名,][,,值,] 重新命名 :SP_RENAMEDB ,原名,,,新名,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L136数据表定义与管理141 Y创建表索引 3)L132索引定义与管理L146 索引是依据数据表中某个关键字或关键字表达式值的顺序,使数据表中的记录有序排列的一种技术。 索引是按照给定 4)关键字:作为创建索引的表达式一般叫做关键字。 Y创建视图 ?L148视图定义与管理 视图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对应于三级模式中的外模式(子模式)。 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表,是一个虚表。 YY对用户数据表进行各种查看、编辑、修改、更新或删除操作 第三节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功能150 S150 SQL语言的查询命令 S SQL Server2000中或是Visual FoxPro中查询命令的异同 L单表查询与多表查询 L选择查询 L条件查询 L排序查询 SK12在SQL语句中可以使用哪几种聚集函数,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系统允许在命令中使用的聚合函数有: SUM(<字段>)求该字段或列值的和 AVG(<字段>)求该字段或列值的平均值 COUNT(*)求记录行总数 COUNT(条件)求满足条件的总行数 MIN(<字段>)求该字段、列或表达式中最小值 MAX(<字段>)求该字段、列或表达式中最大值 L159分组查询 L160统计查询 26 L160模糊查询 L限定范围查询 L连接查询 SK16简述连接查询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答:由于用户某个要求的数据可能会存放在多个表中,因此在查询时需要同时从多个表中抽取数据。这样的操作就需要使用连接查询实现。连接类型有,内部连接、左连接、右连接和完全连接四种。系统总是默认使用内部连接,所以会省略【类型】选项。 L164嵌套查询 SK14解释嵌套查询的结构与作用 答:在SQL语言中,由SELECT„FROM„WHERE组成的结构叫做一个查询块。在这个结构的WHERE子句中如果再插入另一个查询块的查询方式叫做嵌套查询。嵌套查询的过程是首先执行子查询,再以其结果作为父查询的条件,然后执行父查询并显示出查询结果。 SK15试述嵌套查询与联合查询的异同点 答:所谓联合查询是指利用集合的并运算,实现一个表内或两个及以上表之间的合并查询。具体就是将两个或多个SELECT语句的查询结果,通过UNION子句合并为一个结果集。而嵌套查询的过程是首先执行子查询,再以其结果作为父查询的条件,然后执行父查询并显示出查询结果。所以联合查询中的多个SELECT语句是并列,结果是合并的;嵌套查询中的多个SELECT是分层次的,结果是逐层提炼的。 L168联合查询 Y按给定条件和要求对单个表进行简单查询 Y按给定条件和要求对多个表进行简单查询 YY按给定条件和要求对单个表进行高级查询 YY按给定条件和要求对多个表进行高级查询 四、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1)关系模型的结构2)关系的完整性3)数据库安全性4)SQL语言的特点5)SQL命令格式及使用方法 2.难点:1)数据规范化过程2)SQL语言的查询 第五章 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 本章知识结构 1.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规划的意义?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信息系统规划的流程 2.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 3.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4.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5.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第一节 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L172(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SK1不做规划而直接开发系统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 答:无规划草率开发会导致投资浪费;先后建设的系统无法提供一致性支持;重复建设会将企业推入投资陷阱;缺乏规划所致缺陷让后期付出代价,甚至无法补救。 S173信息系统规划的类别: 从规划范围上看: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 从规划主体上看:企业级规划和部门级规划; 从规划内容上看:综合规划和(单一项目的)开发规划等。 27 S173 SK2信息系统规划的意义 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的有效性 2)使企业对未来技术与业务的结合过程有所准备 S173 SK3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 )企业需要哪些信息系统 1 2)如何获得这些系统 3)现有系统和管理环境的变化 4)系统应急计划 S174信息系统规划书: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模板工具。 L175不同信息系统不同规划之间的联系 ?SK4企业的业务战略、信息系统战略和信息技术战略之间的联系有哪些, 答:企业业务战略是规划的起点和信息战略的支持目标,信息系统战略受企业业务战略的指导,信息技术战略根据信息系统规划制定,并对其形成制约作用。 L175制定信息系统规划流程:战略规划、需求分析、资源分配、项目规划。 1)战略规划:建立组织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信息系统规划的联系 2)需求分析:分析企业中的业务支持对象及目标 3)资源分配:分配需要的资源 4)项目规划:具体安排每个项目的日程和资源使用计划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 L175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类型:战略性规划、执行性规划。(按规划范围分) SK5简述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与执行性规划的关系 答:战略性规划直接与组织业务战略相衔接,是指导性的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 内容战略性规划 执行性规划 特点 时间跨度 比较宏观的指导性规划,3~5年或更长 对战略性规划的落实和细化 直接与组织的业务战略相衔接 考虑企业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资源约束 设定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进程 设立具体的定量指标或评价方法 焦点问题 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 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L177战略性规划方法:诺兰模型、关键成功要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价值链模型、情景法。 S177SK6诺兰模型包括哪六个阶段,转折点在哪里 答:萌芽、扩散、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转折点在第三、四阶段之间,从信息技术管理转向数据资源管理。) S178SK7价值链分析在系统规划中的用途有哪些 答:识别出对组织有益的活动,就活动的价值达成共识;找出主要的应用系统,就应用系统对企业的价值达成共识。 S179关键成功要素法CSF:关系到企业生存和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S179SK8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思想)IBM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 答:“自上而下”地进行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地付诸实施。 28 S181情景法 信息系统的规划往往面临不确定性。情景法是权变分析法,它承认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着眼于基本的共同点,模拟情景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L181情景(分析)法的作用:可以有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企业应对未来的变化。 2012版无) L执行性规划的方法( 第三节 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L181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企业对有潜力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要事前做出充分论证,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目的条件,避免企业承担过大的风险。 SK9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答: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法理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 1)S181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确定“该项目是否能实现”。 1对方案所用技术的成熟性、技术风险等进行考察2对技术的选择及获取方式进行考察3考察企业是否具备有效的资源或技术能力来实现项目目标。 2)S182经济的可行性分析:确定该项目“何时能收回成本”。 对项目的整体投资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比较,尽早发现并中止效益不良,风险过高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3)S182管理的可行性分析:该项目在企业中能否获得支持。 SK10管理可行性需要考察哪些因素 答:系统实施的环境条件,系统设计是否与组织的管理基础相匹配,系统数据是否有保障,业务基础是否牢固,企业对变革能否妥善处理。 4)S182法理的可行性分析:该系统“有何潜在的风险”。法是指法律及强制性规则,理指道德和伦理等非法律强制的社会性行为约束。 Y简单的可行性分析 确定可选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并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L183可行性分析的基本过程: S184可行性分析的结论:1可以立即开发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进行开发3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4项目不可行,应立即终止工作。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企业获取应用系统的不同方式 完全托管 租赁 部分托管 自行开发 应用系统 自主管理 合作开发 开发建设 自己拥有 委托开发 购买 整体购买 定制购买 29 SK11什么是系统建设的购买方式 答:从软件经销商处购买标准化的成熟软件,直接安装或者进行二次开发。 SK12什么是系统建设的外包方式 答:直接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如租赁。 186自行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完全由用户企业负责 S S186终端用户开发(EUC):ECU是自行开发中的独特方式,开发者不是信息中心的专业人员,而是普 通的业务人员和知识员工,开发的系统一般比较简单,大多供自己或本部门的员工使用。 S185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 SK13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的区别有哪些 答:S合作开发由用户企业与其他开发组织协作,按分工或共同完成开发任务的方式;成果可以 由合作各方共同拥有或按份共有。S委托开发中用户企业与开发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承包出去,用户一般只负责经费投入,受委托方负责开发,用户接收最终成品。 S187购买方式:即购买现成的商用软件。 SK14什么是二次开发 答:二次开发是依托所购买的软件进一步确认参数选项、接口或有限修改的过程。 S188SK15什么是信息服务的外包方式 答:企业只需有基本的软硬件和网络通信平台,就可以用租赁方式得到应用系统,或者用交服务费的 方式直接购买信息服务。 Y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 L185各类不同建设方式的利与弊:L各类不同建设方式的管理要点 利 弊 管理要点 开1与组织需求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吻合 1系统标准化程度不高 为扬长避短,企业可根据自发2有可能凭借独特设计获得竞争优势 2软件错误率较高 身能力承担部分或全部系统方3在需求渐变的场合下,系统可以方便地调3容易延续原有的低效流程 开发任务,提高信息系统开式 整、更新及扩展 4若管理不力,会导致服务成本提升 发的质量和成功率 购1可以减少开发的不便 1软件产品的客户化能力有限 除价格外,还关注软件的质买2成本低 量、软硬件平台支持、安装方维护条件、文档完备程度,式 以及服务的持续性等。 1享受标准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1失去某些控制权 对组织中关键性信息系统的 2按需付费,有效降低投资 2面临信息泄露风险 外包,企业需要三思而后外3有利于企业关注核心业务 3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增强 行。 包4专业化的外包服务具有质量稳定、成本透4更换服务商会付出代价 方明、技术更新及时等优点 5对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而言,外包式 5软件服务市场的发展,会推动软件服务商的优势不明显 主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第五节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7种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快速应用开发、联合应 用开发、基于构件的开发 S189SK16什么是结构化开发方法 答:以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为依据,依次完成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编程等各 项任务。(特点)它面向过程或数据流,把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成信息流程;通过信息流程分解和数据关 系描述,定义出系统模块;分析模块的算法和功能,并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 30 结构化方法的问题: 1)不利于软件的大规模生产 2)软件可重用性不高 3)不利于应对变化着的系统需求 SK17生命周期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 S190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瀑布模型)借助严格的过程约束和完备的文档管理,实现软件开发过程规范化 SK18原型法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答:了解用户需求后快速开发出简易的系统原型;与用户一起运行、评价和改进原型;重复迭代过程,直到用户认可为止。 S191系统开发的原型法:在复杂应用系统开发的前期,开发者一般会制作各种原型,用来收集用户反馈意见,逐步明确系统需求的方法 L192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1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2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3逐步使软件的生产像硬件组装那样用“软件集成模块”来构筑。(“组装”软件) SK19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把“对象”作为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单位; 对象把数据和作用于此类数据的特殊处理结合在一起; 系统化建模的过程相当于对象集合及对象间合作关系的构建。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S193对象、类、消息和继承性P193-P192 对象:是面向对象模型的基本单元 类: 是具有相同结构、属性、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形成的集合 消息:对象之间的通信机制 SK20面向对象方法中继承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不同层次的对象类可以继承所有上层类的属性、结构和行为,并加上一些独特的属性和行为。可极大提高软件模块的可重用性。(继承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区别于其他类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 S194构件的概念:是指模块化的、可部署、可替换的软件系统组成部分。 SK21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包括哪些要素(构件三大要素), 答:接口、实现和部署 1)接口:构件所能完成的功能 2)实现:让构件运行的代码 3)部署:构件的存在形式,如可执行文件。 L195基于构件开发的特点: ?避免重复开发,提高可重用性 ?SK22系统整合成为基于构件开发的核心,决定构件重用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与其他构件整合 ?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开始,经过构件选取、调整、组装及更新过程搭建完成 ?只有那些无法通过已有构件满足的需求,才会用结构化方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去开发 S195基于构件开发的流程:?发现评估已有构件 ?调整与架构不相符的接口 ?组装所选的构件?扩展和升级构件 31 S开发文档的名称 四、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1)可行性分析2)结构开发和面向对象开发的比较3)外包方式和定制方式 2.难点:1)经济可行性分析2)法理可行性的判断 第六章 系统分析 本章知识结构 1(概述:?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和原则?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与团队 2(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调查?需求分析及确认?可行性研究 3(建立系统逻辑模型:?数据流程图?数据分析?功能分析?数据/功能分析?系统说明书 第一节 系统分析概述 S197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开发的第一个阶段,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SK1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根据规划的要求,梳理信息需求,确定待开发系统的功能目标和逻辑方案,明确系统运作的基础,确定信息系统该如何对组织的业务提供支持。 S198SK2信息系统开发有哪些特点, 答:1复杂性高,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3质量要求高,4产品无形,5技术更新快、开发经验不足。 L198系统开发的4个指导原则:系统开发的目的性(面向用户)、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易扩展、易维护 )、文档化管理、用户参与。 SK3系统文档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1帮助人们记忆工作细节,以供查阅和核对;2文档是支持沟通的常用工具;3文档传递可使系统开发工作前后衔接;4规范化的文档和模板工具可以规范开发活动,实现标准化。 L199系统分析团队的任务 L199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详细调查,充分掌握现有系统的作用环境和真实情况,完成用户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L199系统分析阶段团队的组成:系统分析师、业务人员、计算机技术专家。 系统分析师:通过调查理解各种业务逻辑,研究用户需求,评价系统可行性,完成系统需求说明书,完成系统逻辑模型的构建工作(领导者、桥梁) 业务人员:关注和监督信息开发工作的质量,促进系统开发成功;同时了解新系统对本领域业务的影响,做好必要的管理基础准备(系统使用者) 计算机技术专家:聘请计算机技术专家(审计、通信、安全等)参与系统分析,加强某些方面的设计。 SK4系统分析师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答: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领导者,也是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除了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之外,系统分析师应当具有优秀的技术能力,逻辑抽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SK5简述系统分析阶段业务人员的主要职责 答:提出、解释和梳理用户的业务需求;向开发人员介绍业务流程的含义,具体业务环节的内容、文档的作用和术语的含义等;参与原型设计过程,对原型进行评估和反馈。用户代表在某些创新性项目中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节 系统需求分析 S200 SK6系统数据调查的原则: 1)自上而下进行、2)事先制订计划、3)深入沟通交流、4)避免先入为主、5)保守用户的商业机密 32 S202系统数据调查的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系统需要支持的业务流程和信息处理状况 3)系统资源情况 )各类人员对新系统的态度 4 系统调查中用到的图表工具 1)S202组织结构图:描述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2)S203信息关联图:描述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部门的信息关联情况,了解信息流对物质流的支持作用。 )SK7S203业务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常用的图形化分析工具,用来描述组织的具体业务活动、业务3 分布和相应的信息处理环节。业务流程图简单易读,以业务为描述对象,具体描述了4W1H即谁需要什么信息,何时何地及如何得到信息,便于开发者明确信息需求。L203作用:帮助系统开发人员交流沟通,为他们分析和理解用户需求服务。 Y204绘制某个系统简单的业务流程图 S L205系统数据调查的步骤SK8系统数据调查要经过哪些阶段 答:四个阶段:分析和确定数据来源,全面收集有用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净化,对有效数据进行保存和整理。(以业务流程为线索) L206系统数据调查的方法 1)直接查阅和收集书面资料、电子化数据 2)有计划的访谈(变动性、灵活性的信息) 3)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4)现场观察和实践参与 SK9S207需求分析报告及作用 答:需求分析报告是开发方和用户方签订系统开发协议时的参考文档;(作用)可为将来形成更为细致的需求说明书和系统说明书提供依据;高质量的需求分析报告有助于用户方得到真正需要的软件。 L207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法理可行性。 第三节 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SK10什么是数据流程图? 答:是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用规范化的图示符号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 S208数据流程图的特点:抽象性、概括性。 1)抽象性:舍去具体物质,只关注流程逻辑和关系,有利于找出支持业务流程的合理结构。 2)概况性: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结成一个整体。 SK11数据流程图的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流程图采取自上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逐层细化地描述系统总体构成、工作细节和错综复杂的内部联系。便于人们了解企业业务活动的逻辑顺序和各环节间的关系,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系统分析人员彼此之间交流以及与用户交流的有效工具。 SK12S208数据流程图的图形符号:外部实体、处理功能、数据存储、数据流。 L209数据流程图的构成(绘制方法)“自上向下、逐步求精”:背景图、顶层数据流程图、低层次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的设计。 33 Y208看懂简单的数据流程图 YY210绘制某个系统简单的数据流程图 S212数据字典的作用:SK13数据字典是由各类数据说明和定义所组成的集合,是供人们访问和查询的、用来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元数据的总目录,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相关成分进行解释和描述的工具。 L212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的关系:联系密切,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要素的说明。 创建数据字典的四点要求: 1对数据流程图中各成分的定义需明确,具有唯一性,且容易理解。(SK14数据字典的定义要符合什么要求) 2与流程图保持一致 3符合一致性与完整性要求 4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文字精炼 S213数据字典的内容(条目):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前两种条目可根据处理过程需要而增设,后四种是数据流程图中已有的成分) SK15数据字典中数据流由什么组成:答:数据流由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 Y215用决策树和决策表进行功能描述 L215决策树和决策表的用途: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复杂处理功能做出详细说明,即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执行策略。 S215决策树(判定树):一般用来对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组合情况下的决策策略,说清楚选项和决策结果的产生过程。 SK16决策树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答:决策树的优点是非常直观,也容易理解。但是当可选的策略较多,或有较复杂的组合时,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出判断的过程,也难于保证判断策略的完备性。 S216决策表(判断表):是一种表格状的分析工具,适用于描述和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种条件相互组合的多方案决策过程。(决策表可以检验决策策略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SK17决策表如何构成 答:决策表由四个部分组成的矩阵:判断条件、状态组合、处理策略、策略选择 SK18结构化语言 答:结构化语言是具有规范表达形式的自然语言。它既有自然语言的基础,又很容易与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相对应。具有形式简洁、清晰易读、逻辑严密的优点。 L218数据/功能分析格栅图的作用:具体分析数据资源与新系统处理功能之间的对应支持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数据资源分布,并合理组织各项功能。 U/C矩阵是特殊的功能格栅图(U使用数据,C生成数据) 检验U/C矩阵正确性的方法:完备性检验、无冗余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每个数据类列仅能有一C) SK19 U/C矩阵的完备性检验是什么, 答:每个数据类列必须有一个C,并至少有一个U;每个功能行必须有C或者U。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 SK20 U/C矩阵的无冗余性检验是什么, 答:每个行或者列必须有C或者U,不允许有空行或空列。 34 SK21S222系统说明书的作用:经过用户企业或相关领导审批通过的系统说明书,是具有约束力的开发指导文件,是下一阶段系统设计工作的直接依据。 主要内容1)对原系统的阐述2)新系统的目标和范围3)新系统的建设方案4)系统应用环境5)系统开发计划 四、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决策树、决策表,数据/功能格栅图的作用 2.难点:1)简单数据流程图的绘制2)U/C矩阵的检验和整理 *第七章 系统设计 本章知识结构: 1系统结构设计、2处理过程设计3界面设计4代码设计5数据库设计6数据库的物理实现 第一节 系统结构设计 S225(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 SK1试述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具有可修改性的重要意义 答: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不是固定的、静止的,在其生命周期中,要不断维护、改进和完善。所以要求系统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读,易于查错、改错,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要求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对于系统开发和维护影响极大。 S226结构化设计方法:模块化、结构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构成了结构化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 S227控制结构图 ? (模块结构图或软件结构图)它表示出一个系统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调用关系、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的传递关系,它是设计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工具。 SK2简述模块间调用的规则 答:1)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受到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 2)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其直接上下级模块; 3)若有某模块要与非直接上下级的其他模块发生通信联系,必须通过其上级模块进行传递; 4)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 SK3简述保证模块独立性的好处(2012版无) 答:1)模块之间联系少,接口简单,系统容易开发; 2)产生波动效应的概率低,系统可靠性高; 3)系统容易维护。 Y228模块分解的规则与过程: (系统结构设计要满足的)条件:?系统项目易开发 ?系统易维护 ?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 ?降低项目开发成本 规则:?模块划分 ?模块凝聚 ?模块耦合 L228模块划分与软件开发成本的关系 结构分解的程度越细越深,每个模块开发的复杂性就越低,但是模块间的接口联系越多也越复杂。与项目开发成本相对应的最小工作量需要找到合理的模块划分数,这取决于模块成本与接口成本间的平衡。 L229高凝聚性和低耦合性(系统易维护)的意义 结构化设计对模块划分的基本要求是“高凝聚性”+“低耦合性”。高凝聚性是指模块内部结构紧实,每个模块只实现一个明确的功能。低耦合性是指模块间联系松散,模块自身对其他模块的依赖程度低。凝聚性和耦合性这两个指标是相反相成的:如果系统模块的划分过细,每个模块的功能很单一,模块凝聚性提高了,但模块间的各种联系会很多,模块耦合性反而会提高。反之,若模块的划分过于粗略,每个模块的功能高度复合,模块耦合性会降低,但凝聚性也同时降低,不易于对系统进行修改调试。 35 L226模块、凝聚229和耦合230的概念 把大型的应用软件分解为多层的模块,使其易于实现、组织和管理。 S模块凝聚是衡量内部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管理重要指标。 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耦合S,它是衡量模块间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 模块凝聚:凝聚越大越好。 偶然凝聚(可维护性最差)?逻辑凝聚?时间凝聚?数据凝聚?功能凝聚 (可维护性最好\理想) SK4何谓数据凝聚的模块 答:模块内部包含若干处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执行,且前一处理所产生的输出数据,是下一处理输入数据,称为数据凝聚模块。 模块耦合: 1)数据耦合(正常方式)、2)控制耦合(避免)、3)非法耦合(消除) 模块分解方法: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和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实际应用中常混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模块凝聚程度高,模块间独立性强,易于修改的目的。 YY231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绘制控制结构图 第二节 处理过程设计 S233处理过程设计: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个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描述~。 S233SK10 IPO图的特点有哪些 答:将每一个模块都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IPO图详细地描述了输入、处理、输出几个部分。IPO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 234SK11(处理工具)描述处理过程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S 答: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可以使用图形(程序流程图、N-S图)、表格(决策表、决策树)和伪码(结构化语言)。 Y234使用决策树或决策表描述一个处理逻辑 用决策树可以更具体地描述处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如图7-8所示。 L234结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对处理过程描述的异同 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式中,处理程序的设计需要详细描述各种处理所用的算法和处理步骤等。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中,处理程序主要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 第三节 界面设计 L常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S235菜单:是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之一,是用户操作使用软件系统的最基本的工具。(设计好菜单的结构分组层次是创建菜单的最重要环节) YY用卡片分类法设计菜单 SK13什么是卡片分类法,简述操作步骤 答:S236卡片分类法是一种探索人们如何将项目分组的技巧,卡片分类法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找出项目分组的规律,便于对项目进行合理归类。其基本步骤是: 1)将需要分类的项目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个名称,像洗牌一样打乱卡片的顺序并将其摊在桌子上,让参与者清楚地看到卡片的内容; 2)请不同的参与者以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对所有的卡片进行分组和归类; 3)要求参与者自行梳理各个分组,必要时为分组做出新的命名,写在空白卡片上; 4)当所有参与者都完成分类过程后,根据最大共识的分类结果建立起选单结构。 36 L236界面的用户友好性(窗口设计应满足)SK14好的窗口界面有哪些特点 答:1对功能和信息的表现力强2风格统一3突出核心功能 S237人机对话窗口S237信息提示窗口(的设计) 人机对话窗口和信息提示窗口是比较简单的窗口界面;但也是系统和用户及时交流的重要手段。 人机对话窗口和信息提示窗口的设计,要注意贯彻“用户友好”原则,增强对用户的服务意识;除非针对恶意者,措辞上应避免直陈“你犯了某类错误”或“该操作非法”等负面用语。设计还需要顾及用户的接受能力和应用场景,尽可能少用行话及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安排好窗口出现的时机,给用户关闭窗口提供方便 SK12输入输出界面设计的原则要求有哪些 答:输入设计的原则是1)保证输入的正确性2)输入数据的完整性3)数据输入的效率。 输出设计的要求是1)输出内容2)输出方式3)输出版面布局。 L237输入界面设计的原则 1)保证输入的正确性:1源数据正确2输入程序正确、操作有效、可查性好 2)输入数据的完整性:设计清晰易用的原始信息采集界面,选用适宜的输入方式等对保证输入完整性有很大帮助。 3)数据输入的效率:合理设计批处理作业,利用自动采集设备和可靠的网络传输,输入界面易学易用,输入格式设计合理,给定适宜的初始值等,能提高输入效率。 L238输出界面的设计要求 ?输出内容: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输出项 ?输出方式:尽量选择内容表现力强的方式输出信息,使用户能够正确理解且容易接收,并减少纸张等资源的消耗 ?输出版面布局:应在有利于信息内容接收,便于发挥输出方式长处的前提下考虑布局,以符合使用者需要为准则。一般情况下版面的艺术性、灵活性等要服务于或服从于有效性。 Y应用系统操作界面评价 第四节 代码设计 S239代码的重要性 1)唯一标识一个分类对象(实体) 2)加快输入,减少出错,提高处理效率 3)便于存储和检索,节省存储空间 4)使数据表达标准化,简化处理程序 5)为全局数据一致性提供基础 S239代码(信息编码)是作为事物(实体)唯一标识的、一组有序字符组合 L239代码设计原则:?唯一性 ?简单性 ?可识别性 ?可扩充性 ?合理性 ?规范性 1)唯一性:代码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唯一标识。一物一码 2)简单性:尽量压缩代码长度,降低出错机会。 3)可识别性:具有规律性,便于区分和记忆。 4)可扩充性:预留必要空间。 5)合理性:在逻辑上满足需要。 6)规范性:标准化与通用性,依据有关的国标、部标编码,结构统一。 37 S240代码的类型 1)顺序码(序列码)2)重复码3)成组码(如学号、身份证号码)4)表意码(字符码、助记码) L242代码的校验技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术(ASCII) Y用实例编制代码 第五节 数据库设计 S242.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1)满足用户要求 2)满足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 3)具有较高的范式 S24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SK5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答:概念数据模型是按人们的认识观点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属于信息世界的模型。这种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就是数据库概念结构。 (2012版无)而所谓抽象,就是对事物进行人为处理,抽取所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细节,并将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加以描述的过程。 Y243概念模型的设计过程(数据模型到E-R模型) ?确定系统实体、属性及联系??确定局部E-R图??集成完整E-R图 SK6试述数据库概念结构的设计步骤 答:先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确定系统实体、属性及联系;再设计局部E-R图;局部E-R图画好后合并成完整(总)E-R图。 L概念模型(E-R模型)的设计依据 S243概念模型E-R图(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用形式化的方法表示了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SK7什么是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主要步骤如何, 答: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得到的E-R图,转换成所选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主要分为选择一种数据模型、将E-R图向选定数据模型转换、对数据模型优化三个步骤。 YY逻辑模型的设计过程(E-R模型到关系模型):?转换关系 ?合并关系 S247逻辑模型设计任务就是把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 L247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具体关系如下: 1:1 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可以分别成为关系的码 1:n联系——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 m:n联系——两端实体码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优化合并 38 第六节 数据库的物理实现 S248物理模型: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S248物理数据库:存储在物理设备上的数据库 S249主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数据文件,只有一个被指定为主数据文件,其后缀是MDF。主数据文件存放数据库的启动信息和部分或全部数据,是所有数据文件的起点,它包含了指向其他数据文件的指针。 S249辅助数据文件:如果主数据文件足够大,一般不需要辅助数据文件,辅助数据文件存储主数据文件不能或不够存储的数据。例如,为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有时需要在不同的磁盘上存储数据,就可以在各磁盘创建多个辅助数据文件。辅助数据文件的后缀是NDF。 S249事物日志文件:用来存放恢复数据库的日志信息。每个数据库可以有1个或多个事务日志文件,其后缀是LDF。事务日志文件最小应当是512KB. S数据库主文件 S数据库备注文件 S数据库索引文件 S企业管理器 S查询分析器 S向导 S设计器 L2 SQL Server2000 数据库与Visual FoxPro数据库的异同 L2 SQL Server2000 数据表与Visual FoxPro数据表的异同 SQL Server 2000: (3)主数据文件:存放数据库的启动信息和部分或全部数据,是所有数据文件的起点。后缀是MDF (4)辅助数据文件:存储主数据文件不能或不够存储的数据。后缀是NDF (5)事物日志文件:用来存放恢复数据库的日志信息。 (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事务日志文件,后缀是LDF,最小为512KB) Visual FoxPro: (6)数据库主文件:.DBC (7)数据库备注文件:.DCT (8)数据库索引文件:.DCX (9)企业管理器 (10)查询分析器 (11)向导 (12)设计器 Y使用向导及设计器创建用户数据库和数据表 YY使用操作对话框窗口实现表的各种操作 本节内容是操作性内容,考试方式以实验为主。 基本步骤和内容 定义索引 定义数据库表 建立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表之间的联系 定义视图 定义完整性规则 39 SK15逻辑删除记录和物理删除记录有什么不同, 答:在Visual FoxPro中删除记录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逻辑删除(可恢复),一种是物理删除(不可恢复)。在浏览窗口左端第二列是记录行的删除标记位,用鼠标左键单击某个记录的删除标记位,就会将该标记涂成黑色方块,表示该记录已经被逻辑删除。被逻辑删除的记录是可以随时恢复的,只要再单击记录左端的删除标记,将记录前面的删除标记清除就可以了。数据行一旦被物理删除就无法再恢复。 2. SQL的数据定义语言 本内容以教材中的语法为主。 S270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 主要内容:?控制结构图及每一模块的详细说明 ?数据库设计说明 ?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 ?代码设计说明 ?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 ?实施费用估计 编写要求:全面、清楚、准确、详细地阐明系统实施过程中具体方法、技术、手段及环境要求。 四、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1)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2)代码设计原则3)概念模型的设计4)逻辑模型的设计5)创建数据表6)操作使用数据表 2.难点:1)模块的分解2)绘制控制结构图3)数据流程图到E-R图的转换4)E-R图到关系模型的转换5)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 思考题: SK8什么是顺序编码法, 答:编码时按实体出现的顺序、或按字母(数字)的升序排列的编码类型。 SK9什么是组合编码法? 答:组合码是由若干种简单代码组成。组合编码法可以根据所标志实体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以满足应用的要求和保证代码的唯一性。 第八章 系统实施 本章知识结构: 1.实施阶段的任务?影响系统实施的因素?软硬件安装工程?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用户参与的主要任务 2.系统测试和验收?系统测试的原则?系统测试的方法?系统测试的内容与流程 3.系统切换?系统切换的方式?系统切换阶段的管理工作 第一节 实施阶段的任务 S272SK1系统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活动(主要任务) ? 答:系统实施的常规性工作包括硬件采购和安装、软件编程、用户培训、数据转换、文档编制、系统测试和切换等。 L272系统实施成败的影响因素:系统实施的目标、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影响。 S273SK2什么是系统实施的目标 答:系统实施的目标是要让信息系统能够在现实中有效使用,顺利地为用户企业接受,提供用户所需的服务。应该从用户的期望出发,站在用户的角度制定成功目标。(具体目标:为用户提供完整、有用、易用的信息系统) 40 SK3S简述技术性因素如何影响系统实施效果 答:技术性因素会从三个方面影响系统实施效果:平台建设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平台建设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技术平台如何服务。 S275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人员、组织、文化等。 275实施阶段的用户职责(身份):系统使用者、系统检验者、应用效果承担者、系统效果传播者。 L SK4简述高层领导对系统实施有什么作用 答:高管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实施前期的号召和宣传,关键时刻积极表明态度,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等。 系统实施阶段的硬任务:1)设备采购和安装、2)设备配置和部署、3)程序编制 软件质量评价因素:正确性、可理解性、效率、适应性、安全性、连通性、文档、硬件支持 SK5什么是软件程序的可理解性 答:可理解性是软件质量评价的因素之一,是指代码便于阅读,容易为他人理解。 L277系统实施准备工作 1)制定实施计划:采用甘特图等网络分析技术和项目管理工具,对整个系统的实施活动进行统筹,提高管理效率。 2)用户培训(概念开发,面向业务的培训) 3)基础数据准备 4)流程变革(方式:改进或重组) 5)任务外包 SK6简述培训如何分层次进行 答:用户培训要根据对象分层次实施。操作人员重在操作技能提升和本岗位工作质量的保障;业务部门用户重在熟悉岗位职责和新系统的业务操作;知识型用户应掌握系统资源分布、查询技术和使用方法,并能与桌面系统集成;管理人员应能够利用系统数据辅助决策和管理。 SK7简述流程变革和系统应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影响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顾及组织环境的约束,事先必须要作管理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主动适应信息系统的要求,通过积极的变革,实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运作方式。 用户参与的主要任务 1)确定系统实施的目标、2)系统的数据保障、3)选派用户代表 SK8参与系统实施应选什么样的人做用户代表 答:用户代表要能够胜任工作,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更要非常熟悉企业业务,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具备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述能力。 第二节 系统测试和验收 L测试的特性 系统测试的目的(原因):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符的地方,以确保应用系统能够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处理能力。 L282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 1)测试机构独立。避免由开发者自我测试任务。S第三方测试:由有资质的(拥有专业知识和必要工具的)第三方测试机构(遵循标准化测试流程)进行的独立公正的测试,有助于提高软件测试的质量。 2)测试工作按计划进行。(常见测试内容: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可用性测试、逆向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 3)测试应贯彻经济性原则。 41 4)测试需要最佳人员 5)安排SK11回归测试:回归测试是指在发生修改之后要再次重做先前的测试,以验证原问题已修改,并确认所做修改没有引入新的缺陷。 SK9简述系统测试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答:测试计划可以排除测试的随意性,以免发生疏漏或者重复无效的工作;同时可跟踪和控制测试进度,减少测试中的不确定性,应对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变更,有效地控制测试风险;测试计划明确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可以发现更多的软件缺陷。 SK10什么是压力测试 答:压力测试是了解系统质量保证水平的测试,观察系统在超载、故障、重启、资源缺失等负面情况出现时的反应,考察系统的可恢复性。 系统测试的方法 自动分析工具 静态测试 人工代码评审 不执行程序 小软件自审、文档分析、会审 软件测试 黑盒测试 动态测试 执行程序 白盒测试 S284SK12什么是黑盒测试(功能测试) 答:待测试的模块被看作是一个黑盒子,无法考察其内部的结构和机制,只能通过输入输出的规范检测评定模块有无错误。测试者会根据程序的运行环境设计一系列的数据输入,并根据模块的功能描述检查其应有的输出。一旦发现输出的不是预期结果,就可认为该模块有错误。 S284白盒测试(结构测试):待测试的模块被看成结构透明的白盒子,内部路径清晰可见。测试者根据软件的结构和处理逻辑设计测试用例,考察路径的作用和数据流的执行结果,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不适于大型复杂模块)【对模块内部所有路径进行测试的方法,称为白盒测试】 S285系统测试的流程(内容):依次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测试和验收测试。 S285单元测试:针对具体程序模块的测试,一般在模块编程后及时进行,可由程序员承担测试工作。 S286SK13什么是组装测试(系统测试或集成测试) 答:组装测试是对组装后多模块的联合测试,也被称为系统测试或集成测试。它是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检验,以确定系统的各个部件能否在一起共同工作而没有冲突。 S286确认测试:对装配好的整个软件系统的整体效果进行测试,好比大型演出前的彩排(黑盒法) S286验收测试:是系统发布或交付前的试运行及最终检测,在系统软件、硬件、网络等基本设施安装到位后进行,由用户或系统建设方负责组织。 SK14简述验收测试的目的 答:对软硬件的协调性,新系统平台上业务的顺畅性和准确性,用户的操作水平等进行全面检测。 L验收测试的用户主导(2012版无) 42 第三节 系统切换 Y根据某个企业的情况分析不同切换方式的选择 SK15系统切换的方式:直接切换、并行切换、逐步切换、试点过渡。P287 1)S直接切换:是在某个确定的时刻旧系统停止运行,由新系统接替其全部业务并开始独立运行。 )S并行切换:在切换期让新旧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当新系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或用户管理2 层完全同意切换到新系统时再停掉旧系统,让新系统独立工作。 3)S逐步切换:是让系统的切换分期分批多阶段完成。 4)S试点过渡方式:需与其他方式一起使用。如果同样的业务系统将要在很多的组织或地点安装运行,就可采用试点过渡法。 SK16简述并行切换的主要缺陷 答:1并行期需要双倍的工作量,产生两套输入输出,甚至需要配备两套人马。2切换速度较慢,成本较高。3如果新旧业务流程有较多改变,并行运转往往非常麻烦,甚至失去意义。4如果用户偏爱旧系统,对旧系统的心理依赖会不利于他们积极调整自己,尽快转向新系统。 L288不同切换方式的利弊: 方式 利 弊 新旧系统交接清楚,切换周期短,易获得用直接切换 切换风险较大 户的配合 切换风险小,能提高新系统可靠性,有利于需要双倍工作量,切换速度慢,不利于用户调整,并行切换 系统平稳过渡 若业务流程有较多改变会非常麻烦 逐步切换 风险分散、便于掌握、有利于系统平稳过渡 技术安排困难、易混乱、易出错、切换周期长 试点过渡 可较早获得新系统的实施经验 L289系统切换的管理工作: 1)制订切换规划,事前准备应急预案 )严格审核数据,监控数据移植过程 2 3)检查确认初始化环境 4)切换时间考虑业务节奏 5)过程追踪与管理 6)积极促进切换的完成,保证后续跟进。 SK17简述初始化环境的检查确认包括哪些方面 答:1网络和软硬件等技术环境,应保证网络畅通,设备处于正常可用状态。2组织的业务环境,调整业务工作同步。3用户环境,员工、客户作好正式上线准备。4数据环境,高质量完成数据移植工作。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1)系统实施阶段用户主导的意义2)用户主要的参与环节3)系统测试和切换的管理 1. 2.难点:系统测试的原则和管理 第九章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本章知识结构: 1.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2.信息系统的评价 3.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4.系统维护 5.信息系统的与审计 43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S292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使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持续可靠的业务支持和管理决策服务。 292SK1系统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工作):建立运行管理机构、制定运行管理制度、系统日常运行S 服务及管理、系统评价及维护。 1)建立运行管理机构: 三种方式:集中式和分散式(为主)、互相结合 SK2简述集中式管理和集中服务的主要优点 答:便于对集中运营的企业流程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支持; 统一的资源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内部信息资源的协调与平衡; 便于系统保持整体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服务潜力; 便于贯彻统一的信息标准、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 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控制。 SK3简述分散式管理的主要优点 答:便于满足业务部门内部的独特信息需求;部门一级对信息资源的控制、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在业务处理以本地或局部性业务为主的条件下,业务处理成本较低。 2)制定运行管理制度 系统操作和使用制度是最基本的制度之一。 3)SK4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工作) 答:数据收集与维护,例行信息处理,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安全管理。 4)系统评价及维护:是系统可靠持续服务的保证。 L294系统运行管理机构 1)S294信息中心:是企业中支持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承担信息化工具支持服务的职能机构。 2)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 3)信息主管CIO SK5简述信息主管(CIO)的主要职责 答:1着眼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管理2对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不断改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益3深入开发信息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4以信息技术带动企业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负责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相关规划的制定。 L296信息中心的组成及职责:规划与安全部、数据中心、系统维护部、数据管理部、电子商务部、通信与网络部、技术开发部。 1)规划与安全部:协助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企业业务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规划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制定与信息系统应用有关的安全策略和服务保障措施。 2)数据中心:维护和管理组织的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集中录入,文档管理,提供安全访问服务。 3)系统维护部:负责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使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数据管理部:与用户协调沟通,利用和开发对企业有用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 5)电子商务部:监控电子商务交易行为,服务商管理,内部用户培训支持,研究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动对组织的影响。 6)通信与网络部:负责网络设施的设计、安装、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 7)技术开发部:研究信息技术的变动前沿,分析潜在应用领域,对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的价值进行评估。 信息中心的人员组成:系统分析师、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用户协调员 44 SK6简述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答:负责整个企业共享数据资源、核心数据库的建立、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是企业中了解数据库底层结构和基本内容,对数据库存取操作权限高。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评价 298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安装后评价、性能评价、经济效果评价。 L S298SK7什么是“安装后评价”, 答:对新系统的首次评价称为“安装后评价”,一般在系统投入运行一个业务周期后(约3~6个月)进行。(L系统评价的目的)主要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开发时的预期目标,是否还存在缺陷,应该如何维护和改进(需进行确认和全面分析的过程称为系统评价)。 S功能评价(2012版无) S299系统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包括应用系统的技术特性指标(综合性能)、可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环境适应性(指标)、可扩展性(指标)等。 SK8简述系统的可用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1系统要能够稳定可靠地提供服务,有一定的灾害防范能力和灾后恢复工作的能力;2系统要能够支持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工作,满足管理工作连续性的要求;3系统的结构化程度要高,维护检测和修复才比较方便。[属于系统“可用性”评价指标的是(可靠性(自我修复性(可维护性] SK9什么是系统的可扩展性, 答:软硬件能力都容易扩充,系统的开放程度及标准化水平较高,当企业业务量增加或开辟新的业务应用项目时,系统应能够适应。 S300经济效果评价:信息系统的投入与产出比较 L300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1)投入:一次性投入、持续性投入 2)产出:有形、无形、潜在的收益 3)经济指标:收益增长率、成本节约额、系统的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回收期。 第三节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S300SK10什么是系统的可靠性 答:是指信息系统在既定应用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即信息系统应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功能。可靠性反映了信息系统为避免内部差错和故障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的水平。 评价系统可靠性的指标:FR、MTBF SK11简述FR和MTBF的关系 答:FR是系统故障率,MTBF是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二者是倒数关系。 可靠性技术措施 ?设备冗余技术、容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 1)S301设备冗余技术:双工或双机方式(冗余是以额外资源配备及消耗换取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 SK12什么是双工方式和双机方式 答:双工方式:一套设备联机运行而另一套设备脱机后备,后备机定时接收更新数据。当联机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切换为后备机运行。 双机方式:两套设备并联完成相同任务流程,处理相同信息并自动比较纠错。双机方式的可靠性水平更高。 2)S301容错技术:容错就是当系统中出现数据、文件损坏或丢失时,系统能够自动将这些损坏或丢失的文件和数据恢复到发生事故以前的状态,使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 3)S302负荷分布技术 SK13简述负荷分布技术的作用 答:它使信息系统的功能均衡分布,防止单一设备负荷过大,或某个时段容量超限致使系统瘫痪。它可以将设备故障的影响限制在很小范围内,同时使系统整体受力均匀,减少不必要的偏差。 45 L302系统安全目标: S302信息系统安全性:指系统防止外部灾害和人为破坏,防止系统资源受到侵害或者被非法使用的能力。 302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检测与控制。 L SK14简述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答:市场上不存在毫无安全漏洞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程序可以动态链接且支持远程加载,这为远程攻击提供机会。对用户而言,操作系统的真正风险在于系统使用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L303用户的安全管理 选用正版软件,正确谨慎地进行系统配置,及时安装补丁,重视系统使用和升级服务等。 SK15简述中国目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如何分级的 答:从低到高分为五级:第1级自主保护,第2级系统审计,第3级安全标记,第4级结构化,第5级访问验证。 5.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保护等级 系统受损的后果 1级:自主保护 对企业造成损害,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 2级:系统审计 对企业造成损害,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有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3级:安全标记 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损害国家安全 4级:结构化 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国家安全 5级:访问验证 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低保护级别自主,高保护级别强制”的管理策略。 L304系统安全管理原则 ?:木桶原则、最小特权原则、安全隔离原则。 1)SK16木桶原则:整个系统的实际安全程度取决于各类安全措施中水平最低者,它会成为系统安全中的“渗透点”,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实际安全程度。 2)SK17最小特权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访问和使用信息的权限要始终遵循“必不可少”的原则。要限制无意的、不必要的或不适当使用的特权,任何主体只能获得必不可少的最小权限,确保因事故、错误、攻击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最小。(在信息系统中,要对所有的权限进行适当划分、彼此分离。)[数据库管理员为每个用户定义访问权限的工作,是落实系统安全管理的最小特权原则] 3)安全隔离原则:采用物理隔离措施,使内部网与互联网隔开,并监控用户对移动存储设备的跨界使用。 Y分析针对数据库系统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S304主要的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物理系统安全、数据加密和信息隐藏、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非技术性安全措施。 L305数据加密和信息隐藏:都是针对数据内容采取的安全技术,防止信息泄露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 SK18简述数据加密的作用 答:数据加密的目的是保护数据在存储状态下和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解读和利用。加密过的数据以密文的形式存在,即使被窃取,没有密钥也无法解读成原文;而合法用户收到密文后,可以用掌握的密钥解密后获得信息。 信息隐藏是一种伪装技术,即将某种隐秘的信息隐藏在公开的普通信息中,并通过公开信息的传输来传递隐秘信息。SK19数字水印是最常用的信息隐藏技术。它把一段不可见的文字、标识、序列号等作为水印嵌入原始数据中,用来证实该数据的真伪,或者保护该数据的所有权。 46 S306网络安全:的基本思想是要分等级进行保护。 SK20什么是入侵检测 答: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防御型的网络安全措施。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规则的模式和未授权的访问尝试,当发现异常行为和出现系统被攻击的迹象时快速作出反应。 YY小型案例分析 第四节 系统维护 S307系统维护的理由(目的):是使信息系统的程序、数据和配置等始终处于正常可用状态,保证信息系统能适应用户工作环境的变化,有效地提供服务。 308系统维护类型 ?(按维护对象分):应用软件维护(最主要)、数据维护、硬件平台维护、代码S 维护 SK21什么是应用软件维护 答:在系统所支持的业务处理活动和内容发生变化或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对相应的应用程序及有关文档进行修改,使系统能够应对变化后的环境,继续提供正确的服务。一些常规性的应用软件维护还包括软件安装、升级、故障诊断、性能优化、状态检查等。 SK22简述软件维护的主要类型(按系统维护的出发点分) 答: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L309应用软件的维护内容?S309软件维护的工作流程 1)完善性维护50~60%:根据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对软件系统进行改善和提高,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设计中没有的新功能或性能特征。提高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 2)适应性维护25%:系统为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3)纠错性维护20%:纠正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遗留错误。 4)预防性维护4%:使用寿命有较的,但不久就要作出变化或调整的系统进行维护。 S310系统维护的工作流程: ?先制订维护,确认需要修改的项目;填写、提交维护及系统变更申请表(制定维护计划) ?申请表经审批人正式批准后,才能开始维护工作(申请审批) ?对软件实施的任何修改都应该在单独的计算机上完成,避免影响业务系统的运行(实施维护) ?修改的结果要经过维护小组的严格测试,待验收通过后,才可用适当切换方式更新运行中的系统(严格测试) ?随着系统被更新并投入使用,相应的文档也应同步更新,并完整保存归档。(更新系统和文档) SK23为什么系统维护不能过于频繁? 答:因为系统维护对软件的修补并不是无痕的,维护也像人治病吃药一样会有些副作用。例如,修改源代码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程序修改后可能与原先的文档不一致;补丁积累会影响系统效率。 S311L311系统维护外包的利弊: 系统维护与管理外包有助于缩减运行维护成本、降低维护与管理风险、获得优质高效的专业性服务。但若外包商选择不当或者服务管理不到位,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麻烦。 保证外包效益的因素 1)选择好的服务商 2)外包服务的内容尽可能量化 3)规范的服务合同 4)明确操作规范、服务质量和保密协议 47 第五节 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与审计 S311 CIO的职责:系统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其核心工作。 L311建立系统运行和服务管理制度的意义:可为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顺畅运行保驾护航。 L311 S主要的运行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存储和文档管理制度、系统运行及操作规范。 )机房管理制度:1计算机使用和机房值班制度;2机房用电、消防、进出等安全制度,计算机设施1 维护责任人;3机房设施的操作规程,系统设备巡检、日常记录的规定;4故障情况下的处理措施等。 2)SK24信息存储和文档管理制度:信息存储制度应明确规定网络信息存储和保管的责任人(如系统管理员),重要运营数据应在服务器上备份,需异地存储的数据备份应及时送往异地保管,特殊数据可以专门建档保存和备份。 文档管理制度应对重要的基础文档、运行文档、技术档案和制度文档进行规范保存,规定保管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存档资料的使用和调阅程序。文档管理制度应覆盖文档的全生命周期。 3)系统运行及操作规范:指与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相关的管理规范和人员管理制度。管理规范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的运行及维护、数据库运行及维护、应用系统运行及维护、突发事故处理等。 L312S主要的服务管理制度: IT服务管理的发展使得企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逐渐以“最终服务”的形式来支持业务;而用户直接使用“IT提供的服务”,而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数据库系统”、“WEB服务器”或“OA”等技术也已经司空见惯。服务管理制度正是为适应IT服务管理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制度。 IT服务管理制度应包括信息资产登记、服务帐户管理、服务保密协议、权限设置和变更、服务付费结算、外包规则、信息和服务交换、信息传播等许多领域。 S313信息系统审计:是与信息安全有关,但不限于信息安全的、强制性的管理措施。系统审计是从高层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中信息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服务效果进行的常规检查。 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内容: (包括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 L313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 1)通过可靠手段记录审计对象的活动信息 2)进行数据分析,将安全活动与具体用户对应 3)通过检测、跟踪、验证等方法,发现潜在的或实际的安全危侵害 4)发出隐患或危机告警,并上报相关信息 5)完整存储审计文档,以备今后使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1)系统可靠性的含义2)系统安全措施的重要性3)系统维护的程序 2.难点:1)对系统安全风险的认识2)风险与制度的关系 ?第十章 实际应用举例 本章知识结构: 1.商店收银系统?基本功能?软硬件构成 2.小型商贸企业管理系统?店铺业务集成管理?新平台服务模式 3.ERP系统的应用介绍?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目的?应用ERP的效果?ERP应用界面展示 第一节 商店收银系统 S315收银POS系统:由计算机、显示屏、扫描枪、信用卡输入终端、小票打印终端等构成。 L316收银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统计查询。 1)进货管理:对采购进货、采购退货、进货明细业务进行管理。 2)销售管理:输入商品条码、计算交易总额、计算找零、打印交易清单、会员积分折扣等业务 3)库存管理:商品查询、库存自动盘点、库存自动报警 4)统计查询:统计成本收益 48 L316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硬件:?普通配置的个人计算机或专用POS机 ?扫描枪 ?小票打印机 ?读卡器 软件:专门的收银系统软件 S系统的结构 L系统应用基本知识 L通过该系统的界面和操作展示,加深对系统功能和界面的理解 第二节 小型商贸企业管理系统 一、店铺业务集成管理 S进销存管理软件 S店铺业务 L317(店铺业务集成管理)系统主要的管理功能: 店铺业务集成管理对商户进销存业务、收付处理和结算业务的综合管理,可以满足经营者快捷实现店铺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该软件主要功能如下:管报价、管库存、管欠款、管资金、管利润、管订单。 1.报价管理:差异化价格管理如批发价、零售价、大客户价等,智能化的价格查询功能 2.库存管理:库存自动更新、进出库明细报表、库存自动报警、库存成本自动核算 3.欠款管理:自动管理应收应付帐 4.资金管理:灵活处理各种收支业务 5.利润管理:通过利润统计报告全面了解商品的利润分布情况。 6.订单管理:资料录入智能匹配,支持条形码扫描,快速执行销售出货/退货、采购收货/退货的要求;订单查询方便快捷。 二、新的平台服务模式 ? S318创建系统的目的:新版店铺管理软件解决店铺管理软件出较慢、安装复杂、库存查询不够智能等问题,并特特别注重迎合商贸行业连锁化、电子化的发展趋势。采用“云”技术,构建“云+端”的平台服务模式。做到服务随需而用。 L318金蝶KIS店铺版软件的新特点:简化数据初始化操作、智能化查询、支持淘宝网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增值服务、友好界面。 L通过该系统的界面和操作展示,加深对系统功能和界面的理解 第三节 ERP系统的应用 ERP(企业资源规划)的发展历程 1)再订货点法 2)BOM(物料清单)表时间轴 3)MRP物料需求计划 4)MRPII制造资源计划 5)ERP企业资源规划 S320实施ERP的目的:帮助企业通过高度集成化的规划达到平衡运作及管理,快速响应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1规划:对企业的资源统一规划。2平衡:内外的平衡) L322企业应用ERP的效果: 1)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2)改善物资供应管理 3)改变行业收款规则,迅速收回呆账乱帐 49 4)简单易用的操作加快实现信息化目标 5)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 6)准确的数据分析 324L实施ERP的过程:基础数据说明、业务假设、业务处理。 实施ERP的过程 4. S3 ERP的适用范围 L3 ERP软件的界面 L3 通过ERP系统功能的介绍,了解整合型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简单应用系统理解管理系统中如何使用计算机实现信息化 1. 2.难点:1)系统结构的分析2)系统结构与系统界面的对应 50
/
本文档为【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40;根据大纲整理带课后习题&#4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