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

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

2018-11-06 5页 doc 1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 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 【摘 要】梅是宋代咏物诗词中的重要题材,众多文人都以梅为媒介抒发审美情感、寄托人格理想。宋代文人中,林逋、陆游和姜夔都被认为是爱梅之人,且有不少出色的咏梅作品,本文将以这三位文人的咏梅诗词为例,结合他们各自的身份背景和人生遭遇,分析他们赋予梅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并讨论在创作这些诗歌时,这些诗人、词人在自身这一主体和梅花这一客体之间建立的多样的联系,及其对梅所寄托的情怀,从而试着探析梅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宋诗宋词;梅;文人;关系 ...
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
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 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 【摘 要】梅是宋代咏物诗词中的重要题材,众多文人都以梅为媒介抒发审美情感、寄托人格理想。宋代文人中,林逋、陆游和姜夔都被认为是爱梅之人,且有不少出色的咏梅作品,本文将以这三位文人的咏梅诗词为例,结合他们各自的身份背景和人生遭遇,分析他们赋予梅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并讨论在创作这些诗歌时,这些诗人、词人在自身这一主体和梅花这一客体之间建立的多样的联系,及其对梅所寄托的情怀,从而试着探析梅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宋诗宋词;梅;文人;关系 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审美意象,自六朝以来就有不少咏梅之作,到了宋朝,咏梅文学更是极其繁荣,主要以诗和词这两种文学体裁为主。《全宋诗》收诗约25万4千多首,梅花题材之作(含题梅花绘画作品的诗歌)近5千首,约占1.86%,《全宋词》收词2万多首,其中咏物词近3000首,在咏物词中咏花词2208首,其中咏梅词达1041首,咏梅词占咏物词总量的34.73%,占咏花词总量的47.15%。?另外,有学者作过统计,现存宋代咏梅诗词是宋以前咏梅总数的50倍,在同期诗词存量中所占比重也是宋以前的额12倍。?梅花题材在宋朝诗词创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梅花字字香前集》中提及咏梅文学的发展情况:“《离骚》遍擷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吟诵、‘暗香 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宋代以前,对于梅花的审美大多停留在花色、花香、习性等梅的自身特征,咏梅也多以客观描绘为主,只是“偶然寄意”,而自北宋初期林逋的咏梅诗作后,文人们提升了对于梅的审美认识,将自己的主体意识渗透到对于梅的审美中,赋予梅花以品格意趣,道德情操和气节志向,使它具有更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两宋诸多的爱梅文人中,林逋,陆游和姜夔名声不菲,他们创作咏梅诗,赋予梅花鲜明而独特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跟文人自己的品性和追求都有密切的联系,梅花这一客体上,实则承载了他们自己的人格或是对于生活、理想的感知和憧憬。这些诗人词人借助梅花的客观之象,融入主观之情,使得他们笔下的梅花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从他们的咏梅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梅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林逋:梅与隐士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士,他性格恬淡、不趋名利,一生过的都是隐逸生活,没有妻子儿女,只和梅花、仙鹤作伴,后人称其“梅妻鹤子”。林逋喜爱梅花,共创作八首咏梅诗,被称为“孤山八梅”,另有一首咏梅词《霜天晓角》。赏梅,咏梅是他孤寂的隐逸生活里的雅趣,在他的咏梅诗词中,处处体现着他作为处士的审美取向和心性意趣,所以他笔下梅花的神韵,往往有着鲜明的隐士的人格烙印。 林逋咏梅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应是《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中又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最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咏梅文学中的绝唱,司马光《翁公续诗话》载林逋处士“有诗名,人称其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文人写梅花向来都突出它的幽香和冷艳特质,而林逋是第一个着力描写梅枝的,开创了对于梅的审美认识的新视点,而这对梅的品格的阐释也至关重要,程杰先生对此有过分析:“与一般春花时艳优于花色花容不同,梅之‘疏影横斜’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它以线条造型为主,又以舒爽(状态)、直劲(力度)为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是一种极有意味的形式。正由于‘疏影横斜’的凸显,梅花开始展示出萧疏简淡的幽姿形象,洋溢着疏淡幽雅、清瘦峭劲的意味风神,成了士人娴静雅逸意趣的具体体现。”?此外,林逋还用水和月的柔和、空灵的意象来陪衬梅的“疏影横斜”和“暗香”,又有夜的幽静闲适氛围的烘托,使得整个情境都充满淡雅、静谧和高洁的意味。诗人则言:“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只与梅低吟浅唱,相知相伴,隐居湖山之中,不许世俗之物亵渎。当林逋在赏梅时,眼前的梅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审美关照对象,更是其人格理想和精神意趣的寄托,他写梅幽逸之品,是寄托了自己超越俗流的精神追求和闲逸孤傲的人生态度,他歌咏梅花时,总将隐士对于高雅幽独、闲静淡泊的品格的追求通过梅这一意象表现出来,这些品格不是梅形象本身的客观特 征,而是林逋这个江南隐士渗透进去的人格情趣。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谈到“物我”的关系:“物我之相未泯,而物我之情已契。相未泯,故物仍在我心外,可对而观赏;情已契,故物如同我衷怀,可与之融会。”?我认为林逋与梅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种“相未泯,情已契”的关系,是“梅我相融”的关系。诗中梅的形象是诗人作为隐者的眼中梅,心中梅,它深深融入了诗人自我人格追求的期许和信念。 二、陆游:梅与爱国志士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对梅花极其钟爱,创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他笔下的梅被赋予了爱国志士忠贞不渝的品格情操,傲雪斗霜的梅俨然成了他的化身。 在他的咏梅词中,《卜算子》最为突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妬。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这首词中,几乎没有对梅的香味体态作任何的描写,而是着重强调梅所处的凄凉、昏暗、风雨交加的环境,梅花的处境实为作者自己的政治遭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妬”则暗指朝廷中主和派对自己的排挤和打压,最后一句写梅花化尘犹香则是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孤高与劲节。整首词看似咏梅,实为借梅写己,所塑造的梅花形象是他自己身世的缩影和高洁品格的化身。在陆游大量的咏梅诗中,也多是借梅言志。如《落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写出梅花虽然饱受风雪折磨,但仍然誓不低头,在逆境 中保持高坚气节,这与陆游的遭遇十分契合,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壮志难酬,处境险恶却仍然坚持独立的品格。 陆游咏梅,很少细致描写梅的幽香和“疏影横斜”的体态等特征,往往突出强调梅所处的严寒环境以及梅耐寒,傲雪盛开的特质,陆游因自己的身世遭遇在梅的意象上找到了共鸣,所以他咏梅总是极力歌颂梅的不畏严寒,孤傲自洁,坚贞不屈的精神,他写梅总是遗貌取神,实际上,诗词中的梅的客体早已被“我”的主体所取代。程杰先生分析南宋时期文人对梅的品格美的深化时说:“北宋时期对梅花的审美认识虽然受到了主观意趣和人格意志的作用与渗透,但总体上仍然紧扣梅花的自然形象,所谓品格美也侧重在自然形象独具的风姿神韵。而进入南宋,梅花描写越来越受制于主体情趣的作用,服从于意趣表达的需要,梅花形象越来越被视为精神境界的象征,道德品节意义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阐发,梅花的许多方面都被明确地理解为气节德性的体现,整个形象几乎构成一个德行纯全、至高无上的人格境界。”?所以,对比林逋梅“我”两相融的关系,陆游虽看似在写梅,实则在写自我,是借梅写“我”的关系。 三、姜夔:梅与江湖游士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词人,他一生浪迹江湖,寄食于人,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又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等地,是知名的江湖游士。姜夔为人耿介清高,曾辞谢贵族为他买官爵。姜夔艺术造诣很高,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其中尤以词著称。在他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写梅或者与梅相关的词达到了二十多首, 可见他对梅的喜爱。对于姜夔词风的评价,刘熙载在《艺概》中也 曾以梅作比:“姜白石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 则琴,在花则梅也。” ?
/
本文档为【从宋代咏梅诗词中探析梅与古代文人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