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诗吟诵(六)

2018-06-18 10页 doc 26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古诗吟诵(六)古诗吟诵(六) 生1:相逢是首歌, 生2:同行的是你和我。 生1:老时间, 生2:老地方。 齐:亲爱的同学们,经典诗文,你我共品。又到了古诗吟诵的时间了。 生1:我是六(4)班的徐婷, 生2:我是四(3)班的朱烨, 生3:我是二(1)班的史研研。 生1:今天,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的还有四(3)班的盛老师。 师:同学们,早上好~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的天地。 一年级吟诵的诗 师:我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吗, ...
古诗吟诵(六)
古诗吟诵(六) 生1:相逢是首歌, 生2:同行的是你和我。 生1:老时间, 生2:老地方。 齐:亲爱的同学们,经典诗文,你我共品。又到了古诗吟诵的时间了。 生1:我是六(4)班的徐婷, 生2:我是四(3)班的朱烨, 生3:我是二(1)班的史研研。 生1:今天,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的还有四(3)班的盛老师。 师:同学们,早上好~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的天地。 一年级吟诵的诗 师:我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吗, 生2:我知道,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生1:我还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写下了《江雪》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33页,翻到33页,跟我一起吟诵: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3: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 1 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师:“寒江雪”更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试想一下,连江面上都覆盖了雪,这雪之大,这天之寒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是作者的夸张笔法,但这样一写,就把江和雪连在了一起,使整首诗的意境显得空蒙而灵巧,这不失为作者的神来之笔。 生1: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番《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春晓》这首诗,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读。只要是读过的人,没有不读过这首诗的。这是一首古今传诵、妇孺皆知的抒情小诗。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34页,翻到34页,跟我一起吟诵。《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2:读完这首诗,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语言清丽自然,流动婉转。诗人写春天,他不写岸边烟柳粉桃,亦不画园中姹紫嫣红,却偏偏选取晨兴刹那之间,从极平常中发现生活乐趣,抒写生活感受,而是通过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生3:《春晓》动人处也正是通过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让我们再一起吟诵一遍。《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年级吟诵古诗 生2: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生3:至于李商隐,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这就是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73页,翻到73页,跟我读: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 生1: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吟诵一下,体会诗人既赞赏而又惋惜的复杂感情。《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师:元和十二年初夏,当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他来到庐山香炉峰顶的大林寺写下了《大林寺桃花》一诗。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生1: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74页,翻到74页,跟我读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生3: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生2: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下面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尽, 三年级吟诵古诗 师: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朗月行”,是乐府古。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生2:李白也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113页,翻到113页,跟我读: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生3: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3 生1: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师: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生2: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114页,翻到114页,跟我读: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生3:蜜蜂与耕牛都是劳动人民喜爱的生灵,都是诗人墨客笔下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典范。罗隐的《蜂》虽不及李纲的《耕牛》写得那么大气磅礴,但是结尾这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毕竟是巧妙的切中了蜜蜂辛劳一生,却不知为谁作嫁的主题,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佳句。让我们再来回味一番:《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四年级吟诵古诗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千古名句,相信对同学们而言,一定非常熟悉,有谁知道这是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 生1:我知道,我知道,这是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生2:我们再来读读叶绍翁 《夜书所见》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153页,翻到153页,跟我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生3: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己亥,即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龚自珍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迎取妻儿,于南北往返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题为《己亥杂诗》。 4 生1:这首《己亥杂诗》就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祭神活动中,应道士的邀请所写的一首祭神诗。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154页,翻到154页,跟我读: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生3:全诗前两句写清王朝政治腐朽、扼杀人才、到处死气沉沉的情况,语言大胆、犀利;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足见作者要求变革现实的过人的胆略和气魄。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呐喊,喊出了多少有志之士的心声和渴望,也鼓舞了多少热血青年为变革现实、推翻封建帝制而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今天读来,仍能让人感受到当时革命者龚自珍振臂高呼、声嘶力竭的形象,言犹在耳,栩栩如生。 生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被视作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的名言、经典,已被越来越多的新形式下的中国人广泛应用并积极采纳。我想,伴着历史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入,它必将继续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一代代的决策者和用人者。让我们再来读读:〈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年级吟诵古诗 生1: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 生3:陶渊明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他的《饮酒》诗。《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193页,翻到193页,跟我读: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饮酒》 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5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让我们随陶渊明一起去感受一下:《饮酒》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3:“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狂喜之余,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194页,翻到194页,跟我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2: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让我们再来读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1:辛弃疾的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抿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清平乐 村居》却是描写农村生活,显得颇为特殊。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233页,翻到233页,跟我一起读: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词的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图画:温暖的阳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的一边潺潺流过,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而接下来一笔“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就在这如诗如梦的优美画面上添上了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人。正当词人沉醉在这静谧迷人的环境中时,朦胧中有说话的声音传来,似乎是青年男女在细诉娓娓动听的情话吧,词人情不自禁地想看看哪一对幸福的人儿,寻声望去却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竟是一对白发翁媪~ 词的下片把画面拉开,描绘了农家劳动的情景,为几个人物画上了动态的速写,生动传神。在溪水东边的田野里,大儿正辛勤的锄豆,房前,次儿忙着编织鸡笼,只有那最顽皮又惹人爱的小儿,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溪边去剥莲子吃。“最喜”一句尤为传神,使小儿活泼顽皮、逗人喜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再一起欣赏一下:《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6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生3: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却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请同学们把古诗教材翻到234页,翻到234页,跟我一起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师:上阕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当时作者已是六十六岁高龄,回首自己一生壮志难酬而老大无为,怎不令人悲痛、愤恨。 生2: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杰作,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辛弃疾是很会用典的,他作此词时,已年届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古,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不用典故行吗?全词虽然用典很多,但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不仅没有妨碍思想,而且用简炼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让我们再来读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生1:岁月如梭早流逝,精彩只在一瞬间。今天的“古诗吟诵”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盛老师参加我们今天的活动。经典诗文,你我共品,同学们,让我们下期节目再相会~ 齐:再见~ 7
/
本文档为【古诗吟诵(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